CN110138445A -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8445A
CN110138445A CN201910440557.XA CN201910440557A CN110138445A CN 110138445 A CN110138445 A CN 110138445A CN 201910440557 A CN201910440557 A CN 201910440557A CN 110138445 A CN110138445 A CN 110138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ant
fibre core
line loss
optical fiber
numerica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05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海
陈育璇
林梓源
陈李彬
郑鸿远
郑旭琪
林俊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Jiey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05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84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8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8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1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 reflected signal, e.g. using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s [OTD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S10:将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S30:对待测回路进行正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S40:对待测回路进行反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本发明提供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能降低空余纤芯的检测难度,提高空余纤芯的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南方电网各地市局之间组成了多个通信网,各通信网之间有些是通过电力光缆直连接通的,有些则是通过连续几条电力光缆进行跳纤接通的。一般地,电力光缆均为多股纤芯结构,为了方便后续拓展或者抢修,一般都会设置空余纤芯作为备用。由于空余纤芯主要用于备用,因此当前与空余纤芯连接的接头一般都是裸露的,相互间不进行连通。
由于运维需要,空余纤芯需要进行定期的线损检测。目前空余纤芯的检测为双向检测,即需要检测光在电力光缆中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两方面的损耗情况,所以当前的检测操作一般需要上游站点和下游站点均配置工作人员,十分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能降低空余纤芯的检测难度,提高空余纤芯的检测效率。
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
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
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
S30:以第一空余纤芯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
S40: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
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
优选地,所述S50包括:
S501:计算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待测回路的回路平均线损。
优选地,所述S50还包括:
S502:以所述平均线损的1/2作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的单芯平均线损。
优选地,所述S30之前,还包括:
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S30,还包括:
将第一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S40,还包括:
断开光时域反射仪与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并将第二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能降低空余纤芯的检测难度,提高空余纤芯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
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
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
本实施例中,以三个站点为例,参见图1,所述电力光缆2包括若干忙纤芯201,各站点通过所述忙纤芯201实现跳纤互通.所述电力光缆2还包括若干组空纤芯组,每组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202和第二空余纤芯203;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属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相互导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内设有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设有第一光纤接口和第二光纤接口;同属一空纤芯组的一空余纤芯(第一空余纤芯202)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连接,另一空余纤芯(第二空余纤芯203)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
优选地,可以使用尾纤使两空余纤芯导通。所述尾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具体地,尾纤既可实现第一光纤接口和第二光纤接口之间的导通,还能防止灰尘等杂质通过光纤接口进入适配器,影响空余纤芯的传输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S10和S20可以在非紧急抢修时完成,例如在建立站点是就实现空余纤芯的换回接线,形成待测回路,则后续需要进行线损检测时,就无需再次到各站点环回接线。
S30:对待测回路进行正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
具体地,所述S30包括:
S301:以第一空余纤芯202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
S302:将第一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4进行连接,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
优选地,所述S30之前,还包括: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要先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才能接入光时域反射仪4等测试设备。
具体地,通过S30可以测得第一空余纤芯——尾纤——第二空余纤芯方向的线损。
S40:对待测回路进行反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
S401: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
S402:断开光时域反射仪与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并将第二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
S403: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
具体地,通过S30可以测得第二空余纤芯——尾纤——第一空余纤芯方向的线损。
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
优选地,S50包括:
S501:计算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待测回路的回路平均线损;
S502:以所述平均线损的1/2作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的单芯平均线损。
以下以三个站点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参见图1,可以理解的是,A站点内的适配器1、B站点内的适配器1和C站点内的适配器1均通过电力光缆2进行连接,其中,忙纤芯201实现了三者间的跳纤连接,第一空余纤芯202和第二空余纤芯203通过尾纤3实现导通。
当需要对A站点和B站点之间的空余纤芯进行检测时,只需在A站点操作即可,无须再派工作人员到B站点进行操作。具体地:
①将A端的一组空纤芯组对应的尾纤3取下;
②以第一空余纤芯202位于A站点内的一端为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203位于A站点内的一端为输出端,光路的方向为第一空余纤芯202——尾纤3——第二空余纤芯203,从而检测得到光路方向为正向时的第一线损数值;
③以第二空余纤芯203位于A站点内的一端为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202位于A站点内的一端为输出端,光路的方向为第二空余纤芯203——尾纤3——第一空余纤芯202,从而检测得到光路方向为反向时的第二线损数值;
④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的平均值即为回路平均线损,回路平均线损的1/2即为单芯平均线损。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简化了空余纤芯定检工序,缩短了工作时间,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消耗;
2、提高了工作效率,只需在光缆的一侧进行空余纤芯定检就可获取本端和对端所需的测试数据,获取信息量大,判断故障等参考价值高。
3、降低了作业风险,在一侧进行空余纤芯定检只会触碰这一侧相邻的在运纤芯业务,可以说在一侧工作产生作业风险的概率可降低50%。
4、在对光缆两端进行成对的尾纤环回,环回接入光纤适配器降低了灰尘污染的影响。
5、若在B站点对BC段的电力光缆进行检测时,发现BC1和BC2两空余纤芯组成的待测回路故障或者线损较高,可以在B站点立刻将原来与BC1和BC2连接的AB1和AB2纤芯分别接到线损数值正常的BC3和BC4,避免必须要到C站点才能获知故障然后要再次返回B站点修复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6、A站点断开环回后,对A站点的空余纤芯进行测试时,可以测到A站点与第一空余纤芯连接的光纤适配器——第一空余纤芯——B站点与第一空余纤芯连接的光纤适配器——尾纤——B站点与第二空余纤芯连接的适配器——第二空余纤芯——A站点与第二空余纤芯连接的光纤适配器,这一传输路径的线损数值,包括各端的适配器和两空余纤芯,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
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
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
S30:以第一空余纤芯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
S40: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
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0包括:
S501:计算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待测回路的回路平均线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0还包括:
S502:以所述平均线损的1/2作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的单芯平均线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之前,还包括:
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还包括:
将第一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0,还包括:
断开光时域反射仪与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并将第二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
CN201910440557.XA 2019-05-24 2019-05-24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Pending CN1101384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0557.XA CN110138445A (zh) 2019-05-24 2019-05-24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0557.XA CN110138445A (zh) 2019-05-24 2019-05-24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8445A true CN110138445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81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0557.XA Pending CN110138445A (zh) 2019-05-24 2019-05-24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844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46606U (zh) * 2014-06-18 2014-12-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光缆光纤串接检测装置
CN104485990A (zh) * 2014-12-02 2015-04-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路纤芯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6195782U (zh) * 2016-11-01 2017-05-24 广东长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空闲光纤监测系统
CN108240900A (zh) * 2018-01-26 2018-07-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光缆接续平均熔接损耗实时监测方法
CN109004976A (zh) * 2018-07-02 2018-12-14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缆资源的远程监控系统
US20190097719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Ciena Corporatio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interoperable trunk switch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46606U (zh) * 2014-06-18 2014-12-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光缆光纤串接检测装置
CN104485990A (zh) * 2014-12-02 2015-04-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多路纤芯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6195782U (zh) * 2016-11-01 2017-05-24 广东长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空闲光纤监测系统
US20190097719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Ciena Corporatio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interoperable trunk switch
CN108240900A (zh) * 2018-01-26 2018-07-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光缆接续平均熔接损耗实时监测方法
CN109004976A (zh) * 2018-07-02 2018-12-14 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缆资源的远程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1691B (zh) 一种基于gis的通信光缆的故障点定位方法
CN104395737A (zh) 用于识别多芯光缆中的光纤顺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23040B (zh) 海底通信光纤在线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
CN104794870B (zh) 一种电力光缆检修预警系统及其方法
CN102143014A (zh) 一种检测单板故障的方法、单板和路由器
CN102377484A (zh) 一种传输网络局站出入局光缆业务安全性检测方法
CN110266377A (zh) 一种光纤网络中光纤远程检测和调度系统
CN110138445A (zh)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CN108768530A (zh) 一种光纤收发器的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01830260U (zh) Mtp/mpo接口光功率探测装置
CN103916182B (zh) 海底通信光纤在线监测方法
CN105915281A (zh) 一种纤芯信息采集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10166128B (zh) 通信网络系统
CN101902369B (zh) 背板交叉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22080592A1 (ko) Ai기반 능동형 광선로 관리 시스템
CN112689273B (zh) Ble蓝牙电能表多主多从透传系统
CN210536632U (zh) 长距离电力骨干光纤线路在线检测系统
CN108240900A (zh) 一种电力工程光缆接续平均熔接损耗实时监测方法
CN103329453A (zh) 用于经由电力线网络远程测量电的消耗的方法和装置
CN205015531U (zh) 智能光纤配线装置
CN205450352U (zh) 多接口光纤跳线
CN213714684U (zh) 一种多功能的测试尾纤装置
CN106506067B (zh) 智能光纤配线装置
CN113645517B (zh) 一种电力线多频并发通信系统
CN111277301B (zh) 一种基于n-x原则的电力通信故障分析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