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7997A -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7997A
CN110137997A CN201910338594.XA CN201910338594A CN110137997A CN 110137997 A CN110137997 A CN 110137997A CN 201910338594 A CN201910338594 A CN 201910338594A CN 110137997 A CN110137997 A CN 110137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inverter
power
bu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85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7997B (zh
Inventor
魏晓婧
金龙
赵剑锋
曹武
刘康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385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79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7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7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02J2003/365Reducing harmonics or oscillations in HVD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包含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定有功功率控制模式、下垂控制模式,可以在装置串并联侧功率不平衡及任意换流器故障停运等工况下实现直流电压母线电压的安全稳定控制和快速的有功平衡控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各个控制模式间可以自动切换,避免了换流器之间的控制权冲突问题,减少了高精度的通信成本,提高了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本发明适用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线间潮流控制器、可转换式静止补偿器及其他结构相似的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电力的需求稳定增加,从电网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电网结构的进一步扩大,新的运行控制问题相继凸显:骨干网架中自然分布的潮流分布不均、负荷结构显著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短路电流过大、机电振荡等问题相互交织,给电网带引入了新的挑战。
传统技术手段对上述问题难以发挥作用,此背景下,随着上世纪末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电子装置利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替代传统的机械开关,结合先进的现代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参数和变量进行连续地控制,在不改变线路固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的电压调节、线路电抗补偿、移相、调节线路有功和无功潮流、改善系统稳定性、阻尼电力系统震荡、提高系统传输能力等作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电力电子装置按照接入电网的方式可以分为并联型、串联型及串并联混合型三大类,其中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具有并联型和串联型装置的优点,可以对电流和电压同时进行调节,功能强大,性能优越,典型代表包括统一潮流控制器、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等。图1为典型的双回路主接线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拓扑图,4个换流器通过隔离开关共用直流母线且互为备用,换流器1、换流器2为并联侧换流器,换流器3、换流器4为串联侧换流器。
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中,直流母线是连接并联侧换流器和串联侧换流器的纽带,有功功率通过直流母线双线流动。当串、并联侧的有功功率出现不平衡时,直流电压会相应变化,因此对直流电压的首要控制目标为实现系统串并联侧功率的快速平衡,而不需要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一直稳定在参考值,只要控制其稳定在安全运行范围内即可。为了充分利用双回路主接线拓扑结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需要使两台并联换流器协调配合控制直流母线电压,防止两台换流器的控制器之间产生冲突,提高装置整体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使装置在暂态过程或换流器故障时均能快速的调节系统串并联侧有功平衡和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安全运行范围内,提高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本发明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包含换流器1和换流器2的定直流电压控制、下垂控制、裕度控制。初始阶段由并联侧换流器1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参考值Udcref,换流器2维持零有功功率输出。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增加,换流器1增加有功输出。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达到预设值PH后,转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引起直流电压下降;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与换流器1一起承担串联侧的功率缺额;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达到Pmax时,换流器1转为定有功功率控制,将功率输出维持在Pmax;若串并联侧功率缺额仍然存在,直流电压继续下降;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运行下限UdcrefL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低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UdcrefL;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减少导致直流电压上升时,控制方法同理。
其中,UdcrefL为直流母线电压安全运行范围下限值,取0.9Udcref~0.95Udcref
预设值PH为接近换流器1功率极限附近的临界值。当串联侧的有功需求较大时,若并联侧只由一个换流器提供全部功率缺额,其功率输出易越限,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当换流器1输出功率超过临界值PH后,转为下垂控制以降低直流电压,从而迫使换流器2转为下垂控制,与换流器1一起分担功率缺额。
-Udz为预设的死区电压,用于防止直流电压受到轻微扰动后,在参考值附近发生微小波动时引起换流器2的有功功率振荡,从而误动为下垂控制模式。
Pmax为换流器输出功率的极限值,用于防止换流器输出功率越限。
在装置稳定运行后的并联侧换流器1的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中,将直流电压参考值Udcref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p,Ki为电压控制器比例、积分系数。
在换流器2的零有功功率输出模式中,将功率参考值0与换流器2输出功率实测值Psh2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内环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p,Ki为功率控制器比例、积分系数。
在换流器1的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模式中,将换流器1输出功率实测值Psh1与PH的差值经过比例控制后加入到直流电压参考值中,再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1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曲线的斜率。
在换流器2的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模式中,将直流电压参考值Udcref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控制后加入到功率参考值0中,再与换流器2输出功率实测值Psh2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2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曲线的斜率。
在换流器1的定有功功率控制模式中,将Pmax与换流器1输出功率实测值Psh1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内环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在换流器2的定直流低电压控制模式中,将直流电压运行下限参考值UdcrefL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换流器1下垂曲线的斜率K1大小和换流器2下垂曲线的斜率K2大小与各自对应的换流器容量成反比,K1和K2有下述关系:
其中,S1为换流器1的容量,S2为换流器2的容量。
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减少引起直流电压上升,控制方法同理,即将换流器1的PH替换为PL=-PH,Pmax替换为Pmin=-Pmax,换流器2的电压死区替换为+Udz,直流电压运行下限UdcrefL替换为运行上限UdcrefH,取1.05Udcref~1.1Udcref
本发明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的高可靠性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中,当换流器1因故障退出运行后,可以自动将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在直流电压安全运行范围内,具体过程如下:
1)换流器1因故障退出运行,换流器2保持零有功功率输出,串并联侧出现瞬时的功率缺额,直流母线电压下降;
2)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模式,为串联侧提供有功功率。若能够满足功率缺额,则直流母线电压将稳定在Udcref~UdcrefL内的某一值;
3)若换流器2的下垂阶段不能满足功率缺额,直流母线电压将继续下降,当直流电压降至运行下限UdcrefL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运行下限UdcrefL
其中,无需上层控制器,每个换流器的控制模式可以根据直流电压实测值自动切换。
本发明控制方法适用于各种包含并联侧换流器、串联侧换流器及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串联侧不同的有功需求及任意换流器故障停运等工况下实现直流电压母线电压的安全稳定控制和快速的有功平衡控制,避免了两个换流器的控制权冲突问题。其方法简单,各个控制模式可以自动切换,减少了高精度的通信成本,提高了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本发明适用于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nified PowerQuality Conditioner,UQPC)、线间潮流控制器(Interline Power Flow Controller,IPFC)、可转换式静止补偿器(Convertible Static Compensator,CSC)及其他结构相似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的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双回路主接线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拓扑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直流电压协同控制的直流电压——功率曲线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并联侧换流器1的控制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并联侧换流器2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结合了定直流电压控制、下垂控制、裕度控制。装置稳定运行后由并联侧换流器1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参考值Udcref,换流器2维持零有功功率输出。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增加,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增加。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达到预设值PH后,转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引起直流电压下降;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与换流器1一起承担串联侧的功率缺额;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达到Pmax时,换流器1转为定有功功率控制,将功率输出维持在Pmax;若串并联侧功率缺额仍然存在,直流电压继续下降;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运行下限UdcrefL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低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UdcrefL
图2是本发明中直流电压协同控制的直流电压——功率曲线原理图。当串联侧换流器与电网交换的有功增加时,串联侧需要从并联侧吸收有功功率。若串联侧的有功需求较小,并联侧一个换流器即能够满足功率需求且功率输出不会越限,因此由换流器1提供全部功率缺额。此种工况下换流器1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快速弥补有功缺额,增加有功输出,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参考值Udcref。其电流内环参考值由下式给出:
此时,换流器2与串联侧的有功功率交换为0,其电流内环参考值由下式给出:
其中,Kp,Ki为控制器比例、积分系数。此种工况下并联侧控制原理图如图2(a)所示,其中点A为并联侧运行点,此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Udcref
若串联侧有功需求较大时,换流器1会持续增加有功输出,直至输出达到接近功率极限附近的临界值PH,系统工作点由A运行至B点。在B点,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大于PH时,若并联侧只由换流器1提供全部功率缺额,其功率输出易越限,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在B点换流器1转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模式,运行特性进入图2(b)中的BD阶段。当并联侧的系统运行点越过B点后,直流电压会下降,当直流电压降为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模式,与换流器1一起快速的弥补功率差额。值得注意的是,Udz是一个小的电压死区,防止直流母线电压在参考值附近发生微小波动时换流器2误动引起有功功率振荡。
在换流器1的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模式中,将换流器1输出功率实测值Psh1与PH的差值经过比例控制后加入到直流电压参考值中,再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1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曲线的斜率。
在换流器2的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模式中,将直流电压参考值Udcref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控制后加入到功率参考值0中,再与换流器2输出功率实测值Psh2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2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曲线的斜率。
K1和K2的大小与各自对应的换流器容量成反比,K1和K2可由下述关系确定:
其中,S1为换流器1的容量,S2为换流器2的容量。
并联侧两台换流器沿着各自的斜率曲线寻找新的运行点,快速实现装置串、并联侧的有功平衡。在图2(b)中的BD阶段,若并联侧两个换流器的有功输出能够满足串联侧的功率缺额,则系统运行点会稳定在BD段中的某一点,直流电压偏离参考值较小且处于安全范围内。
若系统运行点移动到D点,则换流器1的输出功率达到极限值Pmax,即将越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限幅,因此换流器1改为定有功功率控制,保持有功输出为Pmax,由换流器2继续提供串联侧的功率缺额。换流器1的定有功功率控制模式中,将Pmax与换流器1输出功率实测值Psh1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内环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若直流电压继续下降,降至运行下限值UdcrefL时,为了防止电压偏离过大而危害设备安全运行,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低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运行下限UdcrefL。在此控制模式中,将直流电压运行下限参考值UdcrefL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当换流器1因故障退出运行后,装置串、并联侧的有功功率失去平衡,系统运行点改变,直流电压持续下降,本发明可以自动将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在安全运行范围内,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具体过程如下:
1)换流器1因故障退出运行,换流器2保持零有功功率输出,串并联侧出现瞬时的功率缺额,直流母线电压下降,换流器2检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
2)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模式,沿着有功输出增加的方向寻找稳定运行点,为串联侧提供有功功率。若能够满足功率缺额,则直流母线电压将稳定在Udcref~UdcrefL内的某一值;
3)若换流器2的下垂阶段不能满足功率缺额,直流母线电压将继续下降,当直流电压降至运行下限UdcrefL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电压控制模式,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运行下限UdcrefL
上述分析是基于串联侧有功需求增加的假设,当串联侧有功需求下降引起直流电压上升时控制策略同理:首先由并联侧换流器1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参考值Udcref,换流器2维持零有功功率输出。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减小,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减小,维持直流母线电压。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达到预设值PL=-PH后,转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引起直流电压上升;当直流母线电压升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与换流器1一起吸收串联侧多余的有功功率;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达到Pmin=-Pmax时,换流器1转为定有功功率控制,将功率输出维持在Pmin;若串并联侧功率不平衡仍然存在,直流电压继续上升;当直流母线电压升至运行上限UdcrefH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高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UdcrefH。直流母线电压运行下限UdcrefL的一般取值为0.9Udcref~0.95Udcref,运行上限UdcrefH的一般取值为1.05Udcref~1.1Udcref
前述的基于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的高可靠性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中,无需上层控制器,每个换流器的控制模式可以根据直流电压实测值自动切换,避免了通信的需求。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包含并联侧换流器、串联侧换流器及公共直流母线的串并联混合型电力电子装置。
如图3所示为并联侧换流器1的控制框图。在定直流电压控制的电压参考值中加入下垂分量和电流限幅。当换流器1的实测输出功率P的幅值小于等于PH的幅值时,下垂分量为0,此时控制器为定直流电压控制;当P的幅值大于PH的幅值时,下垂分量不为0,此时控制器为电压——功率下垂控制;当电流参考值达到功率极限所对应的幅值时,控制器为定有功功率控制。
如图4所示为并联侧换流器2的控制框图。定直流低电压控制、功率——电压下垂控制、定直流高电压控制部分输出的电流参考值分别为ish2d ref1、ish2d ref2、ish2d ref3,最终并联侧换流器2电流参考值ish2d ref由下式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定直流电压控制、下垂控制、裕度控制相结合;初始阶段由并联侧换流器(1)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参考值Udcref,换流器(2)维持零有功功率输出;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增加,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达到预设值PH后,转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直流电压下降;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当换流器(1)的有功输出达到Pmax时,换流器(1)转为定有功功率控制;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运行下限UdcrefL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低电压控制;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减少,控制方法同上;
其中,UdcrefL为直流母线电压安全运行范围下限值,取0.9Udcref~0.95Udcref
预设值PH为接近换流器(1)功率极限附近的临界值;
-Udz为预设的死区电压,用于防止直流电压在参考值附近发生微小波动时引起换流器2的有功功率振荡;
Pmax为换流器输出功率的极限值,用于防止换流器输出功率越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阶段由并联侧换流器(1)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直流电压参考值Udcref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p,Ki为电压控制器比例、积分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流器(2)维持零有功功率输出,功率参考值0与换流器(2)输出功率实测值Psh2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内环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p,Ki为功率控制器比例、积分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流器(1)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控制具体指:将换流器(1)输出功率实测值Psh1与PH的差值经过比例控制后加入到直流电压参考值中,再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1为直流电压——功率下垂曲线的斜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流器(2)的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具体指:将直流电压参考值Udcref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控制后加入到功率参考值0中,再与换流器(2)输出功率实测值Psh2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2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曲线的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流器(1)的定有功功率控制具体指:将Pmax与换流器1输出功率实测值Psh1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内环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流器(2)的定直流低电压控制具体指:将直流电压运行下限参考值UdcrefL与直流电压实测值Udc的差值经过比例积分后得到电流参考值,计算公式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换流器(1)下垂曲线的斜率K1和换流器(2)下垂曲线的斜率K2大小与对应的换流器容量成反比,K1和K2有下述关系:
其中,S1为换流器(1)的容量,S2为换流器(2)的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串联侧有功需求减少,控制方法为:将换流器(1)的PH替换为PL=-PH,Pmax替换为Pmin=-Pmax,换流器(2)的电压死区替换为+Udz,直流电压运行下限UdcrefL替换为运行上限UdcrefH,取1.05Udcref~1.1Udcref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换流器(1)因故障退出运行后,可以自动将直流母线电压控制在直流电压安全运行范围内,过程如下:
1)换流器(1)因故障退出运行,换流器(2)保持零有功功率输出,直流母线电压下降;
2)当直流母线电压降至Udcref—Udz时,换流器(2)转为功率——直流电压下垂控制,为串联侧提供功率缺额,若能够满足功率缺额,直流母线电压将稳定在Udcref~UdcrefL内某一值;
3)若直流母线电压继续下降,降至运行下限UdcrefL时,换流器(2)转为定直流电压控制,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运行下限UdcrefL
CN201910338594.XA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37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8594.XA CN110137997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8594.XA CN110137997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7997A true CN110137997A (zh) 2019-08-16
CN110137997B CN110137997B (zh) 2022-06-03

Family

ID=6757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8594.XA Active CN110137997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79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29422A1 (en) * 2020-05-25 2022-01-27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ower margin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terminal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6587A (zh) * 2016-05-30 2016-08-24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upfc拓扑及其适用的配置与控制方法
CN107276103A (zh) * 2017-08-11 2017-10-20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提高交流母线电压支撑强度的upfc串并联换流器协调控制策略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6587A (zh) * 2016-05-30 2016-08-24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upfc拓扑及其适用的配置与控制方法
CN107276103A (zh) * 2017-08-11 2017-10-20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提高交流母线电压支撑强度的upfc串并联换流器协调控制策略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29422A1 (en) * 2020-05-25 2022-01-27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ower margin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terminal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ation
US11742665B2 (en) * 2020-05-25 2023-08-29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ower margin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terminal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7997B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9172B (zh) 光储交直流微网中的并离网无缝切换策略
CN107181275B (zh) 一种含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光伏直流微网控制方法
CN102983589B (zh) 一种基于混合储能的电网友好型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法
CN100557935C (zh) 用于电气化铁路供电的单相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CN201742107U (zh) 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电能质量调节装置
CN103560520B (zh) 适用于故障穿越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06786694B (zh) 一种双极性直流微电网混合储能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CN101950974A (zh) 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电能质量调节系统
CN102522906B (zh) 一种级联型h桥变换器的电压平衡和功率均衡控制方法
CN103762599A (zh) 基于交流调压电子开关的瞬变阻抗变压器
CN202488205U (zh) 新型串并联变换型ups
WO2023093520A1 (zh) 一种用于电网直流柔性合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32612B (zh) 一种混合型直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调节器
CN109755953B (zh) 一种调相机参与的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CN209516643U (zh) 能源路由器
CN102810857B (zh) 一种串联型直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调节器
CN103618305A (zh)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使用隔离开关带电接入的方法
CN105356774A (zh) 用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变流器
CN107465192A (zh) 混合微网的变功率控制与直流电压控制方法
CN110011344A (zh)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790103U (zh) 一种电压暂降/暂升治理装置
CN108923437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多支路统一潮流控制器
CN103236713A (zh) 一种微电网组网及其控制方法及微电网用双向变流器
CN111262260A (zh) 一种配网低压台区组合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
CN110137997A (zh) 一种串并联型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直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