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737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7371A
CN110137371A CN201910380339.1A CN201910380339A CN110137371A CN 110137371 A CN110137371 A CN 110137371A CN 201910380339 A CN201910380339 A CN 201910380339A CN 110137371 A CN110137371 A CN 110137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ducting layer
layer
emitting component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03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威
戴铭志
安平
代文朋
张磊
牛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03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73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7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73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发射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三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阳极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以及第三阳极,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阳极,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阳极,第三发光元件包括第三阳极;阳极包括反射层以及位于反射层朝向阴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反射层包括位于第一阳极的第一反射层、位于第二阳极的第二反射层以及位于第三阳极的第三反射层,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第一阳极的第一子导电层、位于第二阳极的第二子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三阳极的第三子导电层,第一子导电层、第二子导电层以及第三子导电层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要求不断提升,各类显示面板层出不群,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在此基础上,3D显示、触控显示技术、曲面显示、超高分辨率显示以及防窥显示等显示技术不断涌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因其具有轻薄化、对比度高、发光效率高、能耗低等多项优点,而成为时下显示行业的主流产品,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一般通过自发光的发光元件来实现发光,具体通过设置在阴极与阳极之间的发光层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压差的驱动下发出光线,一般地,对于顶发射发光元件而言,阳极为全反射电极,阴极为半透明电极,光线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往复反射形成微腔效应,从而使得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线光谱更窄、色纯度更高,然而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因其所发射光线的波长不同,因此,形成理想微腔效应所需要的腔长也不同,故而,为了得到不同的腔长,需要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进行不同的微腔设计,如何得到满足需要的腔长,且不影响发光元件的正常性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通过对发光元件的结构进行设计,得到满足不同颜色光线所需的腔长,从而使得各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均得到较好的光线色纯度和发光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射三种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三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以及第三阳极,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一阳极,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二阳极,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三阳极;
所述阳极包括反射层以及位于所述反射层朝向所述阴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反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反射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阳极的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子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子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阳极的第三子导电层,其中,
所述第一子导电层、第二子导电层以及第三子导电层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阳极包括反射层和位于反射层靠近阴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第一发光元件中的第一子导电层、第二发光元件中的第二子导电层,第三发光元件中的第三子导电层,三者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从而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来调整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微腔腔长,而不用通过调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厚度来调节腔长,因有机层的材料价格昂贵,用以增加厚度调整腔长,会导致显示面板的成本过高,另外,有机层的材料需要通过掩膜版蒸镀而成,额外增加掩膜版也会导致成本过高,工艺复杂,因此,本申请能够在保证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微腔效应的同时,减少成本,同时简化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阳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发射三种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元件110、第二发光元件120以及第三发光元件130;发光元件中,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111,阳极包括第一阳极100、第二阳极200以及第三阳极300,第一发光元件110包括第一阳极100,第二发光元件120包括第二阳极200,第三发光元件130包括第三阳极300;阳极中,包括反射层以及位于反射层朝向阴极111一侧的第一导电层,反射层包括位于第一阳极100的第一反射层101、位于第二阳极200的第二反射层102以及位于第三阳极300的第三反射层103,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第一阳极100的第一子导电层201、位于第二阳极200的第二子导电层202以及位于第三阳极300的第三子导电层203,其中,第一子导电层201、第二子导电层202以及第三子导电层203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激发载流子迁移,作用于有机发光层,从而发出光线。在本实施例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以为其他显示面板,如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纳米晶片发光显示面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如图1所示,发光元件中,阳极与阴极111之间还包括有机层210,有机层210包括发光层211,以及位于发光层211与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212,和位于发光层211与阴极111之间的电子传输层213,空穴传输层212用于将阳极注入的空穴传输至发光层211,电子传输层213用于将阴极注入的电子传输至发光层211,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211中复合释放能量,从而激发发光层211中的发光材料发出光线。
另外,本实施例中,反射层可以为对可见光具有较高反射能力的材料,如银、铝等材料,从而可以将发光层211发出的射向阳极的光线反射回出光侧,阴极111为半透明的材料,如银、镁银合金或者银镱合金等,阴极111与阳极之间形成微腔。第一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等,其一方面为透明材料,不影响光线的透过,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层需要具有较大的功函数,从而能够将空穴注入有机层中。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阳极包括反射层和位于反射层靠近阴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第一发光元件110中的第一子导电层201、第二发光元件120中的第二子导电层202,第三发光元件130中的第三子导电层203,三者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从而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来调整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微腔腔长,而不用通过调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厚度来调节腔长,因有机层的材料价格昂贵,用以增加厚度调整腔长,会导致显示面板的成本过高,另外,有机层的材料需要通过掩膜版蒸镀而成,额外增加掩膜版也会导致成本过高,工艺复杂,因此,本申请能够在保证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微腔效应的同时,减少成本,同时简化工艺。
可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阳极还包括位于反射层远离阴极111一侧的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包括位于第一阳极100的第四子导电层301、位于第二阳极200的第五子导电层302以及位于第三阳极300的第六子导电层303,本实施例中,阳极包括反射层,以及位于反射层两侧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有机层接触,用于为有机层注入空穴,反射层用于反射光线,第二导电层与位于发光元件下方的平坦化层接触,用于提升阳极与平坦化层的接触能力,避免阳极与平坦化层剥离而失效。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可以与第一导电层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为不同的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四子导电层301、第五子导电层302以及第六子导电层303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阳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四子导电层301、第五子导电层302以及第六子导电层303的厚度相等。第四子导电层301、第五子导电层302以及第六子导电层303的厚度是相等还是不相等,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以及目的进行具体的分析,后文中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110发射红色光线,第二发光元件120发射绿色光线,第三发光元件130发射蓝色光线,其中,第一子导电层201的厚度大于第二子导电层202的厚度,第二子导电层202的厚度大于第三子导电层203的厚度。因为红色光线的波长最长,其次为绿色,蓝色光线的波长最短,而经研究得出,发光元件经过微腔效应后出射的光线的波长与微腔的腔长呈正比,因此,红色发光元件的腔长最大,其次为绿色发光元件,再次为蓝色发光元件,因此,通过设计第一子导电层201的厚度大于第二子导电层202的厚度,第二子导电层202的厚度大于第三子导电层203的厚度,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层来调整发光元件的腔长,避免通过调整有机层的厚度调整发光元件的腔长,节约了成本,并且简化工艺。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四子导电层301的厚度小于第五子导电层302的厚度,第五子导电层302的厚度小于第六子导电层303的厚度,如此设计,能够使得第一阳极100、第二阳极200以及第三阳极300之间的厚度趋于相等,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第一阳极100、第二阳极200以及第三阳极300的厚度相等,从而使得各发光元件的阳极的导电性能一致,保证发光元件的显示效果。
另外可选的,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阳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四子导电层301的厚度大于第五子导电层302的厚度,第六子导电层303的厚度大于第五子导电层302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110仍为红色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120仍为绿色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130仍为蓝色发光元件,如此设计,因为当显示面板弯折时,因观察视角的变化,会使得显示面板发生色偏,而在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光线中,因为绿色光线在人眼中的比视感度最高,其次为蓝色,再次为红色,因此,当红色和蓝色光线损失后,会导致显示面板发生色偏,原本白色的画面变得偏绿色,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四子导电层301的厚度大于第五子导电层302的厚度,第六子导电层303的厚度大于第五子导电层302的厚度,使得红色和蓝色发光元件相对于绿色发光元件的位置被抬高,从而能够使得弯折时,红色和蓝色光线因视角的原因而造成的光线损失减小,从而减缓视角色偏现象。
另外,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发光元件110包括第一发光层2111,第二发光元件120包括第二发光层2112,第三发光层130包括第三发光层2113,在垂直于显示面板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层2111与第一子导电层201之间的间隙间距、第二发光层2112与第二子导电层202之间的间隙间距、第三发光层2113与第三子导电层203之间的间隙间距均相等。如此设计,能够使得发光元件中完全通过第一导电层调节微腔腔长,而不通过额外增加掩膜版来蒸镀有机材料调节微腔,从而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并且简化了工艺。
另外,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反射层121朝向阴极111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凹凸微结构。因为当发光元件中的阳极为全反射电极,阴极为半透明电极时,能够形成微腔效应,但是,微腔效应虽然能够使得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的色纯度提升,但是也会加重发光元件的视角色偏现象,因为,正视角和斜视角下,相干的两束光线之间的光程差是不同的,而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的光谱波峰对应的波长与光程差相关,因此,斜视角下的光线的光谱会相对于正视角下的光谱发生蓝移,导致斜视角下的光线颜色失真。本申请通过将反射层121的表面设置凹凸微结构,从而能够使得光线照射到反射层后,其反射方向被打散,从而破坏掉发光元件中的广角干涉现象,使得减缓因广角干涉而引起的光谱蓝移现象,保证显示面板在斜视角下的正常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反射层121表面的凹凸微结构可以为如图4中所示的网点结构,也可以为波浪形结构,或者锯齿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能够产生散射光线作用的微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另外,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电层20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导电层202的折射率,第二子导电层202的折射率小于第三子导电层203的折射率,因为在微腔效应中,主要是通过相干光之间的相互干涉提升光线的色纯度,而相干光之间的光程差与光线在微腔中经过的路径有关,当第一导电层的折射率越小时,则光线从有机层穿过到达第一导电层的折射角越大,使得光线在第一导电层中的路径变长,光线经过阳极反射后再次通过第一导电层的路径也变长,如此,使得当第一导电层的厚度较小时,即可实现两束相干光产生相长干涉的光程差,从而节约第一导电层的材料。本实施例中,因第一子导电层的厚度最大,其次为第二子导电层,再次为第三子导电层,因此设置第一子导电层的折射率最小,其次为第二子导电层,再次为第三子导电层,从而能够减小第一子导电层或者第二子导电层的厚度,节省导电层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20可以为手机或者折叠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电视机、手表、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包括阳极,阳极包括反射层和位于反射层靠近阴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第一发光元件110中的第一子导电层201、第二发光元件120中的第二子导电层202,第三发光元件130中的第三子导电层203,三者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从而可以通过设置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来调整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微腔腔长,而不用通过调整发光元件中的有机层的厚度来调节腔长,因有机层的材料价格昂贵,用以增加厚度调整腔长,会导致显示面板的成本过高,另外,有机层的材料需要通过掩膜版蒸镀而成,额外增加掩膜版也会导致成本过高,工艺复杂,因此,本申请能够在保证不同颜色发光元件的微腔效应的同时,减少成本,同时简化工艺。同时根据显示面板的不同需求,调整第二导电层的厚度,解决弯折情况下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射三种不同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以及第三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以及第三阳极,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一阳极,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二阳极,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包括所述第三阳极;
所述阳极包括反射层以及位于所述反射层朝向所述阴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反射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反射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阳极的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子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子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阳极的第三子导电层,其中,
所述第一子导电层、第二子导电层以及第三子导电层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层远离所述阴极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阳极的第四子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五子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阳极的第六子导电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导电层、第五子导电层以及第六子导电层中的至少二者的厚度不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导电层、第五子导电层以及第六子导电层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红色光线,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绿色光线,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发射蓝色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子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导电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子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子导电层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导电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五子导电层的厚度,所述第五子导电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六子导电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子导电层的厚度,所述第六子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五子导电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包括第三发光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子导电层之间的间隙距离、所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子导电层之间的间隙距离、所述第三发光层与所述第三子导电层之间的间隙距离均相等。
9.根据权利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朝向所述阴极一侧的表面具有凹凸微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微结构为锯齿形结构或者网点结构或者波浪形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导电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子导电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子导电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三子导电层的折射率。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380339.1A 2019-05-08 2019-05-0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1373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0339.1A CN110137371A (zh) 2019-05-08 2019-05-0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0339.1A CN110137371A (zh) 2019-05-08 2019-05-0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7371A true CN110137371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76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0339.1A Pending CN110137371A (zh) 2019-05-08 2019-05-0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73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131A (zh) * 2021-04-07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5949A1 (en) * 2003-10-27 2005-05-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polarizer
CN108987450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9189A (zh) * 2018-11-13 2019-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5949A1 (en) * 2003-10-27 2005-05-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polarizer
CN108987450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9189A (zh) * 2018-11-13 2019-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131A (zh) * 2021-04-07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3193131B (zh) * 2021-04-07 2022-1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9876B (zh) 一种显示器件
JP5407910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573672B2 (ja) 有機elパネル
US8022620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improving chromatic purity
JP5407908B2 (ja)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5043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60046476A (ko)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패널
WO2017206221A1 (zh) 背光模组
CN1102654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195001A (zh) 发光器件、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8987609B (zh) 白光oled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1129316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409330A (zh)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采用其的彩色显示设备
CN109742255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TW201301602A (zh) 發光裝置、照明設備及顯示設備
CN108389978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417725A (zh) 发光器件、显示基板
CN10773188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268532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01373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11456B (zh) 量子点显示面板滤光片
CN10988811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KR101003472B1 (ko) 백색 led 소자
CN10959903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2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Road, Dongyi Industrial Park,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