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2544A -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2544A
CN110112544A CN201910234691.4A CN201910234691A CN110112544A CN 110112544 A CN110112544 A CN 110112544A CN 201910234691 A CN201910234691 A CN 201910234691A CN 110112544 A CN110112544 A CN 11011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hell
mobile terminal
radiating element
metal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46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琳
郑定洋
李建铭
李进
杨小丽
计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46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2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25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9634 priority patent/WO202019248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该保护壳包括一个壳体,具体的可以采用金属或者橡胶等具有保护效果的材质制备而成,在使用时该壳体可套装在移动终端上。此外,在具体设置该壳体时,该壳体设置有用于与移动终端的至少部分天线一一对应耦合的第一辐射单元,在具体设置该第一辐射单元时,第一辐射单元对应的天线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并且设置的第一辐射单元的长度介于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与第二设定频段的辐射长度之间。从而使得在第一辐射单元在与移动终端中的天线耦合时,相当于增大了天线的辐射单元,因此设置的第一辐射单元可以增强对应的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为大屏占比、极致智慧智能等,而上述趋势导致终端设备屏占比越来越高、内部堆叠器件越来越多,从而压缩了天线空间和净空,对手机等终端设备的通信空中测试性能、用户的通信体验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天线结构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常用的终端天线设计为借助手机金属边框作为天线辐射单元,天线的类型大致为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或环天线,但是上述类型天线的性能(包括辐射效率、方向图、效率带宽等)与手机内部天线的净空、天线周围的器件等息息相关,而现在的手机内部设置的器件越来越多,造成手机内净空越来越小,进而造成天线的性能越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用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具有至少一个天线。其中,所述保护壳包括第一金属件,在所述第一保护壳套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时,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所述第一天线用于产生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所述第一金属件的长度介于所述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为所述天线的辐射体中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工作频段的金属的长度,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为所述天线的辐射体中用于产生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金属的长度;所述第一金属件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性能。从而使得在第一金属件在与移动终端中的天线耦合时,相当于增大了天线的辐射单元,因此设置的第一金属件可以增强对应的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效果。
上述的天线可以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或环天线等不同的天线。
该第一金属件可以设置在壳体上的不同位置。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包括侧壁和边角,并且侧壁和边角对应包裹移动终端的边框和边角;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边角和/或侧壁。
在第一金属件设置在壳体的边角处时,所述第一金属件为弧形的折弯结构,且所述折弯结构的折弯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边角的折弯方向相同。使得第一金属件能够与壳体的边角配合。
在第一金属件具体设置在壳体时,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位置,如第一金属件镶嵌在所述壳体内。即该第一金属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从而可以提高第一金属件的保护效果。
在具体设置壳体时,所述壳体包括外侧壁,以及套装在所述外侧壁内的内侧壁;其中,所述外侧壁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金属件的凹槽。即采用分体结构制备壳体,从而方便第一金属件设置,当然还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即在制备壳体时,将第一金属件直接制备在壳体内。
在具体设置第一金属件时,该第一金属件还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件固定在壳体的内侧。
该第一金属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如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件为金属导电片。或者还可以采用第一金属件为金属导电片,如铜片、铝片等。
在具体设置该第一金属件时,所述第一金属件的阻抗小于1欧姆。提高信号的传播效果。
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一天线至少部分平行。提高耦合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第一金属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间距小于0.7mm。提高了天线的耦合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保护壳上还可以有第二金属件,移动终端上有第二天线,第二金属件和第二天线耦合。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底壁,用于覆盖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所述第二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中,或设置在所述底壁上。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中,所述保护壳嵌套在所述移动终端上;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在第一金属件在与移动终端中的天线耦合时,相当于增大了天线的辐射单元,因此设置的第一金属件可以增强对应的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保护壳的移动终端与不带保护壳的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的对比效果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辐射单元与移动终端的天线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工作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应用于移动终端10,其中,该移动终端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常见的设备。并且该移动终端10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1,在具体产品中,移动终端中可以安装多个天线,多个天线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具体设置时移动终端中的多个天线可以为多种天线,如金属边框天线、金属后壳天线以及其内的支架天线等,也可以多个天线均为一种天线,比如都是金属边框天线,或金属后壳天线,或者支架天线等,从而满足其架构外观以及通信功能设计。此外,该天线11按照功能划分可以为:倒F形天线、单极天线或环天线等不同功能的天线。在使用时,本申请公开的保护壳套装在移动终端10上,通过该保护壳保护移动终端10。此外,为了改善移动终端10的通信效果,在该保护壳内设置了用于增强天线11信号的第一辐射单元20。为了方便理解该第一辐射单元20的工作原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考图1,图1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中的第一辐射单元20与移动终端10内的天线11配合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该移动终端10内设置了多个天线11,在图1中所示的天线11个数为六个,且六个天线11可以为金属边框天线、金属后壳天线以及设置在移动终端10内的支架天线等不同的天线,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应当理解的是,在图1中所示的天线11的位置以及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图1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11的个数以及类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11还可以为两个、三个等不同的个数。为了改善移动终端10内的天线11的通信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上增加了第一辐射单元20,保护壳上设置的第一辐射单元20与移动终端10上的至少部分天线11一一对应耦合连接,该耦合连接是指第一辐射单元20与天线11之间通过电流耦合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例,移动终端10具有六个天线11,并且对应设置了六个第一辐射单元20,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上的第一辐射单元20不限定与移动终端10上的天线11一一对应,还可以采用仅部分天线11对应有第一辐射单元20,如仅移动终端10上的三个天线11对应设置了第一辐射单元20,或者仅四个天线11对应设置了第一辐射单元20等等情况也可以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即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可以具有一个第一辐射单元20也可以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辐射单元20,第一辐射单元20为金属件,当保护壳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辐射单元20时,保护壳保护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对于第一辐射单元20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定。保护壳可以对无线通讯频段0.7~5GHz、GPS频段1.57~1.62GHz、WIFI频段2.4~2.5GHz、WIFI频段5.17~5.82GHz等频段的天线提升性能。
首先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其作为移动终端10的保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弹性。保护壳包括壳体和第一辐射单元。如图2中所示,该保护壳的壳体30包含一个底壁32以及环绕底壁32设置的侧壁,该侧壁的个数为四个,且四个侧壁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环形,并在任意相邻的两个侧壁的连接处形成边角。在壳体30套装在移动终端上时,壳体30的侧壁及边角对应覆盖移动终端的边框及边角,即壳体30的侧壁覆盖移动终端的边框,壳体30的边角包裹移动终端的边角。当然上述列举的壳体30包含了底壁32,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30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壳体30仅包括侧壁,此时壳体30为四个侧壁围成的环形结构。
在具体制备壳体30时,可以采用金属或者橡胶等具有保护能力的材质制备而成,并且在制备该壳体30时,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镶嵌在壳体30内不可见,或者第一辐射单元20镶嵌在壳体30上并可见。
在第一辐射单元20镶嵌在壳体30内时,可以采用将第一辐射单元20直接在注塑时制备在壳体30内,当然也可以采用壳体30为分体结构,在组装壳体30时将第一辐射单元20镶嵌在第一壳体30内。在壳体的侧壁内设置第一辐射单元可一并参考图2及图3,在图2中所示的壳体30包括:内侧壁31以及外侧壁33,其中,内侧壁31及外侧壁33均采用非金属材质,如软胶、橡胶或塑料制备而成。该壳体30还包括底壁32,底壁32也采用非金属材质制备,该底壁32与外侧壁3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备而成,也可以采用组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装配内侧壁31以及外侧壁33时,内侧壁31装在外侧壁33内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具体设置外侧壁33以及内侧壁31时,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如首先注塑成型外侧壁33,之后在外侧壁33内注塑成型内侧壁31,此时外侧壁33与内侧壁31形成一体结构。继续参考图2,在图2中示出了四个第一辐射单元20,在第一辐射单元20与壳体30进行固定连接时,该外侧壁33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辐射单元20的凹槽331,并且该凹槽331的个数与第一辐射单元20的个数一一对应。在装配时,在外侧壁33及内侧壁31装配前,首先将第一辐射单元20放置到对应的凹槽331中,之后通过点胶将第一辐射单元20固定在凹槽331内,最后注塑内侧壁31并通过内侧壁31覆盖第一辐射单元20,其效果如图3中所示,图3是垂直于保护壳的底壁切割保护壳的一个边角,形成的局部剖面图。由图3可以看出,在采用此种结构时,第一辐射单元20的四周均被壳体30结构包裹,提高了第一辐射单元20的安全性。当然该内侧壁31及外侧壁33除了采用上述的注塑成一体结构外,还可以通过连接件(螺栓或螺钉)或者卡扣结构进行固定连接。图4所示为对应图2和图3制备方式完成的保护壳30,图4所示的保护壳在边角处向外凸起,边角内部具有第一辐射单元20,由此可以在移动终端落地时对边角增强保护。
继续参考图2及图3,在采用上述结构时,第一辐射单元20为金属件,可以采用金属导电片实现,在采用金属导电片时可以采用铜片、铝片等不同的导电金属。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辐射单元20采用铜片制备而成,在具体制备时,该铜片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并且应当尽量降低第一辐射单元20的阻抗,以提高对天线11的性能;如第一辐射单元20的阻抗小于1欧姆,在对应到图2中所示的结构中,第一辐射单元20设置在保护壳的侧壁中,该铜片的厚度为3~6mm、金属长度20~35mm;并且金属宽度与移动终端10的厚度相同,以降低第一辐射单元20的阻抗,提高对天线的增持效果。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该铜片的厚度为5mm、长度为25mm;或者还可以采用铜片的厚度为4mm、长度为30mm等不同的尺寸。此外,在设置时四个金属导电片固定在壳体30内的位置避让开了在保护壳套装在移动终端10上时与边框天线11断缝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一辐射单元20与对应的第二辐射单元111平行。
继续参考图2,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四个第一辐射单元20位于壳体30的四个边角处,并且在设置时,该第一辐射单元20为弧形的折弯结构,且该折弯结构的折弯方向与壳体30的边角的折弯方向相同。在将第一辐射单元20设置在壳体30内时,使得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与壳体30的边角形状匹配。且保护壳应用在移动终端上时,该第一辐射单元20对应的天线11的第二辐射单元111也位于移动终端10的边角处。
一并参考图6,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可以看出,在移动终端10上套装有该保护壳后,4个第一辐射单元20包裹在移动终端10的四个边角处,在第一辐射单元20采用金属片时,该金属片在包裹移动终端10的边角处时可以增大对移动终端10的保护,如在移动终端10掉落时,边角容易磕碰,但是由于第一辐射单元2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因此可以降低对移动终端10造成的损坏。如图6所示保护壳内的第一辐射单元20a、20b、20c、20d覆盖移动终端的四角,而移动终端的四角的天线分别为分集天线11a、GPS/WIFI天线11b、主天线的中频频段天线11c和低频频段天线11d(虚线框中指示的11a-11d是移动终端的金属边框天线),通过分别在保护壳的四个边角增加第一辐射单元,在耦合时,可以分别增大天线11a-11d的电流并改善其辐射阻抗、辐射口径和辐射空间,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多个通信天线11性能。在具体对应时,如分集天线11a,覆盖1.7~2.2GHz的通讯频段,第一辐射单元20a覆盖天线时提升上述分集天线中频频段包含LTE B1\B3\B39等频段天线性能;GPS/WIFI天线11b,覆盖1.57~1.62GHz\2.4~2.5GHz\5.2~5.8GHz通讯频段,第一辐射单元20b覆盖GPS/天线11b,提升上述GPS、WIFI天线11的性能;而主天线的中频频段天线11c,覆盖1.7~2.2GHz的通讯频段,第一辐射单元20c覆盖时提升上述中频频段包含LTE B1\B3等频段天线性能;主天线的低频频段天线11d,覆盖0.7~0.9GHz的通讯频段,第一辐射单元20d覆盖天线时提升上述低频频段包含GSM900\LTE B5等频段天线性能。如图6所示,第一辐射单元20a-20d避让开了在保护壳套装在移动终端10上时与边框断缝101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一辐射单元20与对应的天线至少部分平行。
可以理解地,第一金属辐射单元20与天线11进行耦合,增大了天线11的电流,增大了其辐射阻抗,辐射口径,辐射空间,天线11的辐射出去的能量增加了,因此提升了天线11的性能。
当然,除了采用上述设置在边角外,第一辐射单元20还可以设置在壳体30的侧壁上,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辐射单元20沿移动终端10的侧壁设置,在对应固定在壳体30上时,该第一辐射单元20对应固定在壳体30的侧壁内。可以理解地,第一辐射单元20还可以设置在底壁上。当移动终端使用金属边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时,保护壳的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侧壁或边角处,保护壳套在移动终端上时,第一辐射单元的位置与作为天线辐射体的金属边框的位置相对。当移动终端使用内部支架天线,或者使用金属后盖做天线时,保护壳的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设置在底壁的内表面上或外表面上,或者设置在底壁的内部。第一辐射单元20的长度与天线辐射体的长度近似。
应当理解地,移动终端中可以包括使用金属边框的天线,也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内部的支架天线,因此保护壳可以包括设置在侧壁或边角的第一辐射单元和设置在底壁的第一辐射单元。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列举的第一辐射单元20镶嵌在壳体30内的不同位置仅仅为一个具体的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设置第一辐射单元20,如第一辐射单元20还可以设置在壳体30的外部:第一辐射单元20固定在壳体30的内侧。当保护壳未安装在移动终端上时,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是可见。在具体实现时,壳体30的结构与上述的结构类似,也是一个包含底壁32、侧壁以及边角的结构。在设置第一辐射单元20时,在壳体30的侧壁或边角处设置凹槽331,将第一辐射单元20镶嵌在该凹槽331中并通过点胶进行固定即可。
移动终端的金属边框一般设置有绝缘涂层,是不导电的。因此,第一辐射单元无论采用镶嵌在壳体30内部或者外露在壳体30的内侧壁时,均与天线11是耦合连接。如果移动终端的边框没有绝缘涂层时,当第一辐射单元20设置在壳体30内时,第一辐射单元20与对应的天线11之间通过电流耦合连接;当第一辐射单元20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并外露时,第一辐射单元20直接与天线的第二辐射单元111接触,直接增大了天线11的辐射体。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效果,对带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移动终端10与没有带保护壳的移动终端10进行仿真,得到的天线的辐射效率的仿真图。其中移动终端10内设置有GPS天线11及WIFI天线11,覆盖1.57~1.62GHz\2.4~2.5GHz\5.2~5.8GHz通讯频段。如图5中所示,该保护壳可以对GPS、WIFI各个频段均有提升,其中1.6Ghz频点处GPS天线11提升约1dB,2.4Ghz频点处WIFI天线11提升约0.7dB,提高了天线11的信号传递效果,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带有上述保护壳,其中,保护壳嵌套在移动终端10上,保护壳的侧壁和边角覆盖移动终端的边框和4个角,如果保护壳具有底壁,则底壁覆盖移动终端的后盖;其中,移动终端1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11;保护壳内的辐射单元与至少一个天线11一一对应耦合。在具体耦合时,每个天线11具有第二辐射单元111,且第一辐射单元20与对应的第二辐射单元111平行设置。通过平行设置,提高了耦合的效果。并且第一辐射单元20与对应的第二辐射单元111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7mm,如0.7mm、0.4mm、0.3mm、0.2mm、0.1mm等其他任意距离。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该第一辐射单元20在与移动终端10中的天线11耦合时,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增大天线11的信号,相当于天线11增加了一个辐射体,进而提高了天线11的信号传递效果,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效果。
移动终端10利用金属边框或者金属后盖作为天线11,移动终端10上增加了保护壳,保护壳包括第一辐射单元20以及包裹第一辐射单元20的非金属保护材质21,移动终端10具有天线11,天线具有辐射单元111,第一辐射单元20与辐射单元111相对,其等效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一辐射单元20与对应的天线11的第二辐射单元111耦合。在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耦合时,相当于增大了对应的天线11的辐射体(第一辐射单元20及第二辐射单元111),进而增加了该天线11的信号强度,提高了天线11的通信效果。为了避免增设的第一辐射单元20产生额外的频段的信号,在具体设置第一辐射单元20时,该第一辐射单元20对应的天线11具有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该第一辐射单元20的长度介于第一天线的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与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之间。该辐射长度是指天线辐射体中产生一个频段的金属的长度。其中,第一工作频段及第二设定频段为该第一辐射单元20对应的天线11的两个工作频率,并且第一工作频段小于第二设定频段。比如第一工作频段是GPS频段1.57~1.62GHz、第二工作频段是WIFI频段2.4~2.5GHz,则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是AC,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是AB。第一辐射单元20的长度介于上述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与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之间时,第一辐射单元20及第二辐射单元111发射出相同频率的信号,避免产生杂波。
在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进行耦合时,为了改善耦合的效果,采用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至少部分平行,并且该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通过该平行的部分进行耦合连接。在具体设置时,第一辐射单元20可以采用与第二辐射单元111相同的形状,从而使得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完全平行,当然,也可以采用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仅部分平行,此时,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上平行的部分进行耦合。当然上述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也可以采用不平行的方式设置,但是应该保证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至少能够耦合连接。
此外,在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耦合时,为了保证耦合的效果,在保护壳套装在移动终端10上时,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7mm,如0.7mm、0.4mm、0.3mm、0.2mm、0.1mm等任意距离。
在具体实现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配合时,通过设置第一辐射单元20在保护壳的壳体的位置来实现第一辐射单元20和第二辐射单元111的相对位置以及距离的限定。该壳体为第一辐射单元20的承载结构,在第一辐射单元20固定在壳体上时,第一辐射单元20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即可确定,并且在壳体套装在移动终端10上时,第一辐射单元20相对第二辐射单元111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因此,通过确定该第一辐射单元20与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实现保护壳在套装在移动终端10上时,第一辐射单元20与第二辐射单元111耦合连接。在具体设置壳体及第一辐射单元20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第一辐射单元20与壳体之间的关系。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具有内部的支架天线,支架天线具有辐射体111,则该移动终端的后盖50为非金属材质,如玻璃、陶瓷、塑料等,后盖上印制金属导电体40,金属导电体40可以印制在后盖内表面或外表面上,或后盖内部。保护壳30具有第一辐射体20和覆盖第一辐射体20的非金属材质21。保护壳30套在移动终端10,第一辐射体20与支架天线的辐射体111位置对应,金属导电体40使得第一辐射体20和辐射体111的电流同向,从而提升了支架天线的性能。
可以理解地,任意一个天线工作在两个或多个频段,对应的第一辐射单元,可以设计为提升该天线的一个或多个频段的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保护壳,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第一金属件,
在所述第一保护壳套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时,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一天线耦合;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产生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工作频段,所述第一金属件的长度介于所述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为所述天线的辐射体中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工作频段的金属的长度,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辐射长度为所述天线的辐射体中用于产生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金属的长度;
所述第一金属件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天线在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的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和边角,且所述侧壁和边角对应包裹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和边角;其中,所述第一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边角和/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为弧形的折弯结构,且所述折弯结构的折弯方向与所述壳体的边角的折弯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镶嵌在所述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侧壁,以及套接在所述外侧壁内的内侧壁;其中,所述外侧壁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金属件的凹槽,所述第一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位于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内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固定在壳体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的阻抗小于1欧姆。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第一天线至少部分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第一金属件与第一天线在所述平行处的间距小于0.7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天线;所述保护壳包括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二金属件与所述第二天线耦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底壁,用于覆盖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所述第二金属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中,或设置在所述底壁上。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中,所述保护壳嵌套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天线。
CN201910234691.4A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0112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4691.4A CN110112544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PCT/CN2020/079634 WO2020192488A1 (zh) 2019-03-26 2020-03-17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4691.4A CN110112544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2544A true CN110112544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8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4691.4A Pending CN110112544A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2544A (zh)
WO (1) WO202019248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2488A1 (zh) * 2019-03-26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13394548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WO2022083531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增强装置及天线集成部件
CN114513567A (zh) * 2020-11-16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壳、通讯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525849A (zh) * 2024-01-05 2024-02-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增强器及相关信号发射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5524U (zh) * 2011-07-28 2012-04-25 童东梅 一种手机绝缘保护套
CN103780716A (zh) * 2012-10-17 2014-05-07 邓志浩 加强手机讯号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6486761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壳体
CN207559066U (zh) * 2017-12-25 2018-06-29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6698B2 (en) * 2012-02-15 2014-02-11 Tennrich International Corp. Protective cover of mobile electronic product
CN104065774B (zh) * 2014-07-08 2017-06-16 马鞍山绿盾防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信号增强功能的防辐射手机壳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58181A (zh) * 2016-04-29 2016-09-21 深圳市联合东创科技有限公司 耦合天线及无线用户终端
CN106356625A (zh) * 2016-09-30 2017-0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壳体
CN110112544A (zh) * 2019-03-26 2019-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5524U (zh) * 2011-07-28 2012-04-25 童东梅 一种手机绝缘保护套
CN103780716A (zh) * 2012-10-17 2014-05-07 邓志浩 加强手机讯号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06486761A (zh) * 2016-09-30 2017-03-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壳体
CN207559066U (zh) * 2017-12-25 2018-06-29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2488A1 (zh) * 2019-03-26 2020-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13394548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13394548B (zh) * 2020-03-13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WO2022083531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通信增强装置及天线集成部件
CN114513567A (zh) * 2020-11-16 2022-05-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壳、通讯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513567B (zh) * 2020-11-16 2023-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壳、通讯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525849A (zh) * 2024-01-05 2024-02-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增强器及相关信号发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92488A1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2544A (zh) 一种保护壳及移动终端
CN106887671B (zh) 移动装置
US7233291B2 (en) Antenna structures and thei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492450B (zh) 手持式裝置
EP2879232B1 (en) Double ring antenna with integrated non-cellular anntennas
TWI514666B (zh) 行動裝置
TW201832412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EP2677596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ystem therein
US100031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EP2575207B1 (en)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thereof
EP2683030B1 (en) Wideband monopole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86077B (zh) 移动装置
CN103904414A (zh) 多频天线
TW201530902A (zh) 行動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M504361U (zh) 具有低被動相互調變的天線系統
TWI648906B (zh) 行動裝置和天線結構
WO2014207945A1 (en)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metal perimeter portion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CN104183912A (zh) 一种基于超材料单元的小型化双频带单极子天线
EP2157661B1 (en) Dual-band antenna
TWI724754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711221B (zh) 天線結構
US9281567B2 (en) Broadband built-in antenna using a doubl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CN109216942A (zh) 基于金属框的5g毫米波移动终端天线系统
TWI724738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703767B (zh) 適用於 5g mimo 手持裝置之三饋入點八頻段發射及接收天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