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9185A -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9185A
CN110109185A CN201910489543.7A CN201910489543A CN110109185A CN 110109185 A CN110109185 A CN 110109185A CN 201910489543 A CN201910489543 A CN 201910489543A CN 110109185 A CN110109185 A CN 110109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
height
electric potential
potential signal
day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95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9185B (zh
Inventor
刘春明
王贵财
郭振威
柳卓
程云涛
曹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895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9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9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9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9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91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operating with electric fiel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本方法是为解决大范围测区开展选频法时所存在的场源空间变化所导致的勘探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在测线上布置多个日变点,通过特定公式求取整条测线内的由于场源空间变化所带来的日变趋势,从而对测线内所有记录点上的选频法电场数据进行日变校正。该方法能解决由于场源的空间变化所带来的电场数据畸变问题,从而提高不同记录点的电场数据的可比性,提高勘探精度,扩大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勘查地球物理领域的提高选频法的二维电场勘 探效果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法勘探中有一种采用测量被动场源电场进行地质勘探的选 频法。该方法采用两个接地的测量电极直接测量大地的电场不同频率 的电场信号强度,而无需测量大地的磁场,也无需布置人工电场,故 该方法的工作效率较高、勘探成本低、抗人文电磁干扰能力较强,在 地质勘探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野外实际勘探工作中,一般是按 照某个记录点的两个测量电极之间的被动场源电场强度来判断该记 录点的地质情况,而很少对不同记录点的电场数据进行相关校正,特 别是日变校正;有部分文献提出了日变校正的方法,但往往只考虑一 个日变点的日变数据进行全体记录点的数据进行校正,而被动源电场的信号源除了天空中的雷电、太阳对地球的电离层等的改变、以及地 球的电离层本身的变化等天然电场源之外,也存在人文电场变化、地 球内部局部电磁场变化等电场源,而后者由于距离选频法勘探区较近, 其场源距测区距离不宜像前者场源由于距离较大而忽略,且随着选频 法测区范围的扩大,后者场源距离因素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加,即后者 场源的空间信息会导致选频法测区内的日变影响呈现出与测区内记 录点位置有关的特征,故不宜仅采用一个日变点对测区内记录点的电 场数据进行统一校正,而需要考虑日变特征的空间变化,从而进一步 提高选频法的勘探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选频法的电场勘探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提高该方法的 勘探效果,故值得开展多日变点联测的新方法研究,以便减少由于场 源的空间位置所带来的问题,提高选频法的电场勘探精度。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在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布置多个日变点, 通过多日变点联测的方式,并采用相关算法,获取测线上不同记录点 更准确的地质因子校正系数、日变校正系数、日变趋势分段函数等, 从而获得精度更高的勘探效果。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如下:
a)确定勘探区,布置一条为直线的测线和测线上的一系列记录点, 并记录下每个记录点的坐标(Xi c,Yi c),其中本步骤的i为记录 点编号,i属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的总数量值; 优选记录点的间距相等;
b)在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选择地质情况简单且地质情况基本已 知、电磁干扰较少的位置挑选2个或2个以上的日变点,且其 中至少有2个日变点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延长线 上;按照日变点在测线或测线延长线的位置按位置顺序、按自 然数顺序编号;并记录每个日变点的坐标(Xj R,Yj R),计算每个 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本步骤中的距离公式 中的下标j为日变点编号,j属于区间[1,M]中的自然数,M为 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编号为1的日变点在测线延长线上的某 个端点;
c)选择所有日变点中地质情况最简单、电磁干扰最少的日变点为 主日变点,并布置选频法的主日变仪器,其他日变点定义为次 日变点,并布置选频法的次日变仪器;为提高对日变点的地质 情况、电磁干扰等情况的了解程度,也可以先对日变点开展选 频法的测试,并基于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判断;
d)按照固定的采集时间间隔,开展主日变点和次日变点的电场信 号采集;主日变点的起始采集时间不晚于任一次日变点的起始 采集时间,且所有日变点的起始采集时间的差值设置为日变点 的采集时间间隔的整数倍;获得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 其中该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 间[1,M]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 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 信号的频率值;所有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若 想提高勘探精度,可以基于勘探要求选择多个频率值,从而获 得不同深度内的勘探成果;
e)对勘探区内的所有记录点开展选频法的电位信号采集,获得记 录点的电位信号所有记录点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 均包含在每一个日变点采集时间范围内,且与日变点的某个采 集时刻相同;其中该步骤中的下标i为记录点的编号,i属于 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 为记录点的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 位信号的频率值,该频率值与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或包含在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之中;优选所有 记录点和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
f)当所有记录点的电位信号采集结束后,结束所有日变点的电位 信号采集,且主日变点的电位信号采集的结束时刻不早于任一 次日变点;从而保证主日变点的电位信号采集时间跨度最大, 且全部涵盖其他日变点的采集时间跨度;
g)根据公式(1)求取以主日变点为基准的所有日变点的每个频 率的地质因子校正系数其中该步骤中的公式中下标Z 表示主日变点的编号;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 k属于区间[1,M]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本步 骤中的n为编号为k的日变点与主日变点的采集时刻相同、采 集的频率值相同的电位信号的个数,n的数值对于所有日变点 而言,不固定,属于变值;其中为主日变点测量的电 位信号;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 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当k=Z时,
h)根据公式(2)求取以主日变点为基准的每个日变点的某个频 率、某个时刻的日变因子校正系数
从而获得所有日变点的某个时刻、某个频率值的日变因子校正系 数;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间[1,M] 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 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 值;
i)根据公式(3-1)和(3-2)求取整条测线的某个时刻、某个频 率值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Si(l,T,f);其中ai、bi、ci、di为函 数待求系数,其中公式(3-2)中的 hi=li+1-li,mi=2ci,且m1=2c1=0,mn+1=0; 其中本步骤中及公式(3-1)和公式(3-2) 中的i∈[1,n],j∈[1,M],n为日变点(包括主日变点和次日 变点)的数量(即M)减1,即n=M-1;li+1或li分别为i+1 号或i号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该步骤中 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 电位信号的频率值;对于某个具体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 Si(l,T,f),函数中T、f为定值,l为变量;通过公式(3-1)和 公式(3-2)的计算,获得相邻日变点之间的日变趋势函数, 即日变趋势函数分为n段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且该函数与电 位信号的采集时刻、电位信号的频率值、l(某点到日变点编 号为1的日变点的距离)等相关;
Si(l,T,f)=ai+bi(l-li)+ci(l-li)2+di(l-li)3 (3-1),
j)根据相关记录点的位置计算的记录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 的日变点的距离记录点电 位信号的采集时刻T、记录点电位信号的频率值f根据公式(3-1) 选择相应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并计算结果,从而获得该记录点的该采集时刻、该频率值的日变校正系数如公式 (4);其中本步骤中公式(4)中的下标i为日变点编号,i属 于区间[1,M-1]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包括主日变点和次日 变点)总数量值;其中本步骤中下标j为记录点的编号,j属 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总数量值;li+1或li为相 应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 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 号的频率值;其中满足
k)根据公式(5)求取该测线的每个记录点的每个采集时刻、每 个频率的电位信号校正结果Uj C-R(T,f);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 j为记录点的编号,j属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的 总数量值;本步骤中的下标i为日变点编号,i属于区间[1,M-1] 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包括主日变点和次日变点)总数量 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 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l)对该测线每个记录点的电位信号校正结果结合记录点坐标进 行地质解译,获取该测线的二维电场勘探成果。
优选地,如测线长度不大于20km,则布置2个日变点,且2个 日变点分别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延长线上;如测线长度大 于20km,则在测线上布置超过2个的日变点,且日变点相对均匀布 置在测线上,其中有两个日变点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延长 线上。
优选地,若由于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记录点偏离测线的水平距离 不大于记录点距,则该记录点的数据参与计算;若记录点偏离测线的 水平距离大于记录点距,则该记录点的数据不参与计算。
为提高本方法的勘探精度,在选择日变点时,可以结合前期的地 质、钻探、勘探精度更高的地球物理等方法和成果进行综合优选。
优选所有记录点和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
优选所有记录点和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已经进行测量极距的 归一化、和仪器间的一致性校正等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 场勘探方法流程图;
图2为现有选频法电场常规勘探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 场勘探方法的野外布置示意图。
图3中黑色实心圆点及点上数字为记录点及编号,如图3中黑色实心 圆点上的1~10为10个记录点的编号;图3中空心黑色圆点及点下数 字为日变点及编号,图中空心黑色圆点下的大数字“1”、“2”、“3” 为相应日变点的编号;黑色直线及“L”字母表示编号为L的测线; 图3中的水平和垂直线及相应数字为坐标网格及相应网格坐标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图3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 说明。
假设如图3所示,要在该测区的一条测线(如测线L)开展本发 明提出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 方法进行勘探,则按照图1的流程图和图3所示的示意图开展如下步 骤:
a)在选频法勘探区,布置一条为直线的测线(如图3中编号为L 的测线)和测线上的一系列记录点(如图3中的10个记录点), 并记录下每个记录点的坐标(Xi c,Yi c),其中本步骤的i为记录 点编号,i属于区间[1,10]中的自然数,10为记录点的总数量值;
b)为提高本次勘探的精度,在L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布置3个选 频法日变点,如图3所示,1、2、3号日变点分别布置在(0,0)、 (11,11)、(22,22)位置;并按照日变点在测线或测线延长线 的位置按位置顺序、按自然数编号(如图3中的1、2、3号日 变点);且其中有两个日变点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 延长线上(如图3中的1号日变点和3号日变点);并根据每 个日变点的坐标(Xj R,Yj R),计算每个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 为1的距离本实施例中 l1=0,其中本步骤中的距离公式中 的下标j为日变点编号,j属于区间[1,3]中的自然数,3为日变点总数量值;
c)假定通过前期的地质、钻探、地球物理等勘探成果判断出,1 号日变点为所有日变点中地质情况最简单、电磁干扰最少的日 变点,即选择1号日变点为主日变点,并布置选频法的主日变 仪器,2和3号日变点定义为次日变点,并布置选频法的次日 变仪器;
d)假设日变点选频仪的采集时间间隔设置为5分钟,即每5分钟 采集一次;按照该参数设置好1号日变点的选频仪的采集时间 间隔参数,开展1号日变点的选频仪数据采集;按照相同的采 集时间间隔(即5分钟),开展2号和3号日变点的选频仪数 据采集;设置1号日变点的起始采集时间与2号和3号日变点 的起始采集时间相同;获得1、2、3号日变点的选频仪测量的 电位信号(该信号已经通过测量极距的归一化处理), 其中该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间[1,3]中的 自然数,3为日变点总数量值,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 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所有日变点 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假设本次选频法采集2个频率 值的电位信号,频率值分别为f1、f2;假设所有日变点和所有 记录点的电位信号已经进行仪器间的一致性校正;
e)对L测线上的10个记录点开展选频法的电位数据采集,获得 记录点的选频仪测量的电位信号(该信号已经通过测 量极距的归一化处理),所有记录点的电位数据的采集时刻均 包含在日变点采集的时间范围内,且与日变点的某个采集时刻 相同;其中该步骤中的下标i为记录点的编号,i属于区间[1,10] 中的自然数,10为记录点总数量值;T为记录点的测量的电位 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频率值分别为f1、f2),即该频率值与所有日变点的频率值相同;
f)当10个记录点的电位信号采集结束后,先结束2号和3号日 变点的电位数据采集,再结束1号日变点的电位信号采集;也 可以同时结束3个日变点的电位信号采集;
g)根据公式(1)求取以1号日变点为基准的所有日变点的每个 频率值的地质因子校正系数其中该步骤中的公式中下 标1表示1号日变点的编号;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 的编号,k属于区间[1,3]中的自然数,3为日变点总数量值; 其中本步骤中的n为编号为k的日变点与1号主日变点的采集 时刻相同、采集的频率值相同的电位信号的个数,假设每个日 变点起始和结束时间完全相同,则每个日变点与1号日变点的 采集时刻相同、采集的频率值相同的电位信号的个数也相同, 假设采集时刻和频率值均相同的电位信号的个数为100,即 n=100;其中为主日变点(即1号日变点)的选频仪 测量的电位信号;本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的测量的电位信号的 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频率值分别 为f1、f2);
h)根据公式(2)求取以主日变点(即1号日变点为基准的每个 日变点的某个频率、某个时刻的日变因子校正系数
从而获得所有日变点的某个时刻、某个频率值的日变因子校正系 数;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间[1,3]中的自 然数,3为日变点总数量值;本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的测量的电位信 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频率值分别为f1、 f2);
i)根据公式(3-1)和(3-2)求取整条测线的某个时刻、某个频 率值(f1或f2)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Si(l,T,f),由于本实施方 式中布置3个日变点,则求取每个采集时刻、每个频率值的2 个日变趋势分段函数;其中ai、bi、ci、di为函数待求系数, 其中公式(3-2)中的hi=li+1-li,mi=2ci, 且m1=2c1=0,mn+1=0;其中本步骤中 及公式(3-1)和公式(3-2)中的i∈[1,2],j∈[1,3];li+1或li分别 为i+1号或i号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该 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 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Si(l,T,f)=ai+bi(l-li)+ci(l-li)2+di(l-li)3 (3-1),
j)根据相关记录点(1~10号记录点)的位置计算的记录点相对 于1号日变点的距离记录 点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T、记录点电位信号的频率值f(即f1或 f2)代入公式(3-1)相应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从而获得该 记录点、该采集时刻、该频率值的日变校正系数如 公式(4);其中本步骤公式(4)中的下标i为日变点编号,i 属于区间[1,2]中的自然数;其中本步骤中下标j为记录点的编 号,j属于区间[1,10]中的自然数,10为记录点总数量值; li+1或li为相应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该 步骤中的T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 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其中满足
k)根据公式(5)求取该测线的每个记录点(1~10号记录点)的 每个采集时刻、每个频率的电位信号校正结果其 中本步骤中的下标j为记录点的编号,j属于区间[1,10]中的自 然数,10为记录点的总数量值;本步骤中的下标i为日变点编 号,i属于区间[1,2]中的自然数;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记录点测 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 值;
l)对该测线每个记录点的每个频率值的电位信号校正结果结合 记录点的位置等进行二维地质解译,获取该测线的二维电场勘 探成果,完成本方法的勘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 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发明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确定勘探区,布置一条为直线的测线和测线上的一系列记录点,并记录下每个记录点的坐标(Xi c,Yi c),其中本步骤的i为记录点编号,i属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的总数量值;
b)在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选择地质情况简单且地质情况基本已知、电磁干扰较少的位置挑选2个或2个以上的日变点,且其中至少有2个日变点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延长线上;按照日变点在测线或测线延长线的位置按位置顺序、按自然数顺序编号;并记录每个日变点的坐标(Xj R,Yj R),计算每个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本步骤中的距离公式中的下标j为日变点编号,j属于区间[1,M]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编号为1的日变点在测线延长线上的某个端点;
c)选择所有日变点中地质情况最简单、电磁干扰最少的日变点为主日变点,并布置选频法的仪器,其他日变点定义为次日变点,并布置选频法的仪器;
d)按照固定的采集时间间隔,开展主日变点和次日变点的电场信号采集;主日变点的起始采集时间不晚于任一次日变点的起始采集时间,且所有日变点的起始采集时间的差值设置为日变点的采集时间间隔的整数倍;获得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其中该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间[1,M]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所有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
e)对勘探区内的所有记录点开展选频法的电位信号采集,获得记录点的电位信号所有记录点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均包含在每一个日变点采集电位信号的时间范围内,且与日变点的某个采集时刻相同;其中该步骤中的下标i为记录点的编号,i属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记录点的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该频率值与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或包含在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之中;
f)当所有记录点的电位信号采集结束后,结束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采集,且主日变点的电位信号采集的结束时刻不早于任一次日变点;
g)根据公式(1)求取以主日变点为基准的所有日变点的每个频率值的地质因子校正系数其中该步骤中的公式中下标Z表示主日变点的编号;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间[1,M]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本步骤中的n为编号为k的日变点与主日变点的采集时刻相同、采集的频率值相同的电位信号的个数,n的数值对于所有日变点而言,不固定,属于变值;其中为主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h)根据公式(2)求取以主日变点为基准的每个日变点的某个频率、某个时刻的日变因子校正系数
从而获得所有日变点的某个时刻、某个频率值的日变因子校正系数;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k为日变点的编号,k属于区间[1,M]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i)根据公式(3-1)和(3-2)求取整条测线的某个时刻、某个频率值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Si(l,T,f);其中ai、bi、ci、di为函数待求系数,其中公式(3-2)中的hi=li+1-li,mi=2ci,且m1=2c1=0,mn+1=0;其中本步骤中及公式(3-1)和公式(3-2)中的i∈[1,n],j∈[1,M],n为日变点(包括主日变点和次日变点)的数量(即M)减1,即n=M-1;li+1或li分别为i+1号或i号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日变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对于某个具体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Si(l,T,f),函数中T、f为定值,l为变量;
Si(l,T,f)=ai+bi(l-li)+ci(l-li)2+di(l-li)3 (3-1),
j)根据相关记录点的位置计算的记录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日变点的距离记录点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T、记录点电位信号的频率值f根据公式(3-1)选择相应的日变趋势分段函数,并计算结果,从而获得该记录点的该采集时刻、该频率值的日变校正系数如公式(4);其中本步骤公式(4)中的下标i为日变点编号,i属于区间[1,M-1]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包括主日变点和次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本步骤中下标j为记录点的编号,j属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总数量值;li+1或li为相应日变点相对于日变点编号为1的距离;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其中满足
k)根据公式(5)求取该测线的每个记录点的每个采集时刻、每个频率的电位信号校正结果其中本步骤中的下标j为记录点的编号,j属于区间[1,P]中的自然数,P为记录点的总数量值;本步骤中的下标i为日变点编号,i属于区间[1,M-1]中的自然数,M为日变点(包括主日变点和次日变点)总数量值;其中该步骤中的T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采集时刻,f为记录点测量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
1)对该测线每个记录点的电位信号校正结果结合记录点坐标进行地质解译,获取该测线的二维电场勘探成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如测线长度不大于20km,则布置2个日变点,且2个日变点分别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延长线上;如测线长度大于20km,则在测线上布置超过2个的日变点,且日变点相对均匀布置在测线上,其中有两个日变点布置在测线的两个端点外的测线延长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若由于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记录点偏离测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记录点距,则该记录点的数据参与计算;若记录点偏离测线的水平距离大于记录点距,则该记录点的数据不参与计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选择日变点时,可以结合前期的地质、钻探、勘探精度更高的地球物理等方法和成果进行综合优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所有记录点和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的频率值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所有记录点和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已经进行测量极距的归一化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所有记录点和所有日变点的电位信号已经进行一致性校正。
CN201910489543.7A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09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9543.7A CN110109185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9543.7A CN110109185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9185A true CN110109185A (zh) 2019-08-09
CN110109185B CN110109185B (zh) 2020-06-26

Family

ID=67494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95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09185B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918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79245A1 (ru) * 1984-01-06 1985-09-15 Чит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ге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CN108761540A (zh) * 2018-08-18 2018-11-06 中南大学 一种频率域天然电场三维勘探方法
CN109031439A (zh) * 2018-07-23 2018-1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61540部队 一种基于纬度差和距离的地磁日变化数值确定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79245A1 (ru) * 1984-01-06 1985-09-15 Чит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Способ ге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CN109031439A (zh) * 2018-07-23 2018-1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61540部队 一种基于纬度差和距离的地磁日变化数值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8761540A (zh) * 2018-08-18 2018-11-06 中南大学 一种频率域天然电场三维勘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 B. BURNS ET AL.: "Interannual consistency of bi-monthly differences in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ground-level, vertical electric field",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边刚等: "海洋磁力测量中多站地磁日变改正值计算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9185B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dy et al. Thinking outside the zone: high-resolution quantitative diatom biochronology for the Antarctic Neogene
Zhang et al. Cycle-calibrated magnetostratigraphy of middle Carnian from South China: Implications for Late Triassic time scale and termin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CN102419455B (zh) 井间并行电阻率ct测试方法
CN103809204B (zh) 一种野外音频大地电磁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10187398A (zh) 一种寻找井间目标体的多电极系探测方法
CN1945358B (zh) 基于天然电场理想化的深部资源高精度测量方法及探测仪
CN102901985A (zh) 一种适用于起伏地表的深度域层速度修正方法
CN107085240A (zh) 一种边坡磁流体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97136A (zh) 一种矿井全空间瞬变电磁数据处理方法
CN108761540B (zh) 一种频率域天然电场三维勘探方法
CN102692651A (zh) 速度空变的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08873077A (zh) 一种新的天然电场勘探方法
CN108957554A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反演方法
CN110109185A (zh) 一种基于选频法的多日变点联测的被动场源二维电场勘探方法
Whitham et al. The diurnal problem in aeromagnetic surveying in Canada
CN110109184A (zh) 一种基于多日变点的被动场源类三维电场勘探方法
CN101290357A (zh) 基于小循环平面多极同步基点的地面自然电位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CN108957562B (zh) 一种基于多通道天然电场选频仪的天然电场勘探方法
CN115586577A (zh) 一种定源瞬变电磁非中心点观测数据全时转换方法
CN108919361A (zh) 一种识别地下流体流向的频率域天然电场环形三维勘探方法
Linder et al.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recorded by sediments deposited during the Cretaceous normal superchron at low latitude
CN110058318A (zh) 一种基于测量电极坐标的天然电场的一维方向校正方法
CN113406707A (zh) 一种大地电磁多尺度、多时段探测方法
CN110018521A (zh) 一种天然电场日变校正方法
CN114488327A (zh) 基于地面基点的水平磁场与井中垂直磁场联合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