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4171A - 一种动力翼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翼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4171A
CN110104171A CN201910441421.0A CN201910441421A CN110104171A CN 110104171 A CN110104171 A CN 110104171A CN 201910441421 A CN201910441421 A CN 201910441421A CN 110104171 A CN110104171 A CN 110104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ew
flight
ala
extension pip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14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414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41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41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1/00Aircraft intended to be sustained without power plant; Powered hang-glider-type aircraft; Microlight-type aircraft
    • B64C31/02Gliders, e.g. sailplanes
    • B64C31/024Gliders, e.g. sailplanes with auxiliary power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0/00Flight s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翼装,包括:飞行服;两加长管,水平间隔设置于飞行人员双肩外侧,加长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保持架,套设于飞行服上;至少一个动力飞行装置,装设于保持架上,动力喷射端朝向飞行人员双脚位置;两飞行翼膜,对应两加长管,飞行翼膜侧边沿加长管外壁长度方向连接于加长管外壁下表面,飞行翼膜靠近飞行人员肋部一端与对应飞行人员腋下和肋部的飞行服外表面相连接;尾翼翼膜,连接于对应飞行人员双腿之间的飞行服外表面;控制开关,装设于一加长管的腔室内侧靠近飞行员手部一端。所述动力翼装与传统翼装相比具有飞行速度快,滞空时间长,安全性高,综合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上手快,无需进行长期复杂的训练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翼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翼装。
背景技术
传统翼装(以下简称翼装)又称飞鼠装是一种像衣服裤子一样穿在滑翔运动员身上的一种无动力滑翔飞行运动装备,外形类似蝙蝠衫和吊裆裤。
翼装飞行之所以能实现,主要得益于翼装特有的翼膜构造,即在腋下和双腿间直接缝制的冲压式膨胀气囊,翼装飞行服的冲压式膨胀气囊由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材料制成,特别是在翼装飞行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直接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能使飞行服充满空气,产生浮力,滑翔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滑翔的方向和速度。
滑翔运动员在跳离高台或飞行器后,张开手脚便能展开翼膜,于是像飞鼠一样,利用空气阻力,在减缓下降速度的同时形成向前飞行的动力,利用身体摆动,准确地转弯以及控制飞行的方向和速度,并最终在接近地面的一定距离打开降落伞着陆。由于翼装飞行超酷的第一人称视角、毫无阻碍的视野带来的视觉刺激,由身体四肢直接操控带来的灵敏性与掌控性,号称极限运动之王,但由于翼膜面积太小阻力太小又没有外来动力来源造成下降速度与飞行速度过快,最高时速可达250千米每小时,由此造成了危险性与死亡率较高,留空时间短只有几分钟。
同样由于传统翼装飞行运动较高的危险性与死亡率,需要对运动人员进行长期严格的多种相关枯燥的训练和考核,包括拥有至少100~200次的跳伞经验,大量的风洞翼装飞行训练等,还需要量身定制昂贵的翼装飞行服,由此耗费了运动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同时极大的影响了翼装飞行运动的可玩性,推广性,经济性与规模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翼装,以解决现有飞行翼装危险性和死亡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动力翼装,所述动力翼装包括:供飞行人员穿戴的飞行服;两加长管,水平间隔设置于飞行人员双肩外侧,所述两加长管相对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加长管内侧形成供飞行人员双臂伸入加长管内侧的腔室;保持架,套设于对应飞行人员上半身位置的飞行服上;至少一个动力飞行装置,装设于对应飞行人员前胸或后背位置的保持架上,所述动力飞行装置的动力喷射端朝向飞行人员双脚位置;两飞行翼膜,对应两加长管,所述飞行翼膜侧边沿加长管外壁长度方向连接于加长管外壁下表面,所述飞行翼膜靠近飞行人员肋部一端与对应飞行人员腋下和肋部的飞行服外表面相连接;尾翼翼膜,连接于对应飞行人员双腿之间的飞行服外表面;控制开关,装设于一加长管的腔室内侧靠近飞行员手部一端,所述控制开关于动力飞行装置通信连接,形成对所述动力飞行装置开闭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的腔室内侧内接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腔室沿腔室长度方向分隔成并列排布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飞行人员的手臂伸入第二隔室内侧;所述第一隔室内侧填充有泡沫,形成泡沫夹心层;所述控制开关装设于第二隔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室内侧装设有一供飞行人员手持的握杆。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封闭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形状为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翼膜内侧装设有若干加强杆,所述若干加强杆一端与靠近加长管的飞行翼膜侧边相连接、另一端与远离加长管的飞行翼膜侧边相连接。
进一步地,对应飞行人员双脚脚底的飞行服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一加长杆,形成对飞行人员双腿长度的延长;所述两加长杆之间设置有尾翼翼膜。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翼膜上缝制有加强线,所述加强线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通过加强线缝制于飞行翼膜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为铝合金管、钛合金管、碳纤维管或玻璃纤维管。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翼膜和尾翼翼膜外表面分别涂覆有密封降阻涂膜;所述动力飞行装置为小型涡喷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小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或电动螺旋桨发动机。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所述动力翼装是根据传统翼装重新设计而成,并加装了外部动力装置;
通过飞行服与保持架的配合设计,在动力翼装上增设动力飞行装置,从而在飞行过程中,对飞行人员进行飞行辅助,延长飞行人员在空中飞行时长,增加飞行安全性;动力翼装在飞行人员两个手臂处设有3~4米长强度高重量轻的复合材料加长管(例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管中有泡沫夹心层以起到固定加强的作用,飞行人员的手臂可以伸入加长管中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同时双手握住握杆以更好的控制飞行姿态与防止加长管空中脱落;
加长管上套有缝制好的飞行翼膜,飞行翼膜一直从加长管最外端一直延伸至飞行人员的腋下和腰腹部,两腿之间的尾翼也缝制有尾翼翼膜;
飞行人员的脚下装有两根高跷式加长杆,加长杆中间也缝制有尾翼翼膜用以增加尾翼的控制力矩与面积。
飞行翼膜和尾翼翼膜即是高强度尼龙等面料,面料上涂有高分子材料,即密封降阻涂膜用以阻隔空气透过和降低飞行时面料与空气的摩擦力以提高飞行速度。
飞行翼膜里缝制有若干复合材料加强杆和加强线用以提高面料的强度和保持性,减少面料在飞行中的抖动与噪音。
动力翼装与传统翼装相比具有飞行速度快,滞空时间长,安全性高,综合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上手快,无需进行长期复杂的训练的优点;
动力翼装的泡沫夹心层以及加长管的配合设计,在增加少许总重量的情况下飞行翼膜+尾翼翼膜面积相比传统翼装大10~14倍,同时升力也提升了10~14倍,低阻力的设计加上飞行时极低的正面投影面积(飞行时正面投影面积越小阻力越小,飞行速度越快)带来强悍的飞行速度与滞空时间;
又由于装有动力飞行装置且动力翼装整体重量极轻,继而带来了极低的起飞离地速度,安全性大幅提高,可以做到平原地区平地助跑起飞,原地起飞,当加装多个动力飞行装置且动力足够强大时甚至可以做到垂直起飞降落而无需行走或运送至高空高处,操作简单上手快,无需进行长期复杂的各种训练,即使动力装置全部失效也可以类似无动力三角翼以极低的速度滑翔降落而无需降落伞,提升安全性并进一步降低综合使用成本;
动力翼装若再增加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多个动力飞行装置与飞行姿态则动力翼装上述的优点则会更加得到强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动力翼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飞行服;
2、加长管,21、腔室,211、第一隔室,212、第二隔室,22、隔板,23、泡沫夹心层,24、弯折部;
3、保持架;
4、动力飞行装置;
5、飞行翼膜;
6、尾翼翼膜,61、加强线;
7、握杆;
8、加强杆;
9、加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其中,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翼装,所述动力翼装包括:供飞行人员穿戴的飞行服1;两加长管2,水平间隔设置于飞行人员双肩外侧,所述两加长管2相对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加长管2内侧形成供飞行人员双臂伸入加长管2内侧的腔室21;保持架3,套设于对应飞行人员上半身位置的飞行服1上;至少一个动力飞行装置4,装设于对应飞行人员前胸或后背位置的保持架3上,所述动力飞行装置4的动力喷射端朝向飞行人员双脚位置;两飞行翼膜5,对应两加长管2,所述飞行翼膜5侧边沿加长管2外壁长度方向连接于加长管2外壁下表面,所述飞行翼膜5靠近飞行人员肋部一端与对应飞行人员腋下和肋部的飞行服1外表面相连接;尾翼翼膜6,连接于对应飞行人员双腿之间的飞行服1外表面;控制开关(未图示),装设于一加长管2的腔室21内侧靠近飞行员手部一端,所述控制开关于动力飞行装置4通信连接,形成对所述动力飞行装置开闭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2的腔室21内侧内接有一隔板22,所述隔板22将腔室21沿腔室长度方向分隔成并列排布的第一隔室211和第二隔室212,所述飞行人员的手臂伸入第二隔室212内侧;所述第一隔室211内侧填充有泡沫,形成泡沫夹心层23;所述控制开关装设于第二隔室212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室212内侧装设有一供飞行人员手持的握杆7。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2封闭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24,所述弯折部24形状为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翼膜5内侧装设有若干加强杆8,所述若干加强杆8一端与靠近加长管2的飞行翼膜5侧边相连接、另一端与远离加长管2的飞行翼膜5侧边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翼膜6上缝制有加强线61,所述加强线61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8通过加强线缝制于飞行翼膜5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2为铝合金管、钛合金管、碳纤维管或玻璃纤维管。
所述动力飞行装置4为小型涡喷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小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或电动螺旋桨发动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翼装的使用方式如下:
使用时,飞行员先穿戴上飞行服1,然后将双手伸入加长管2的第二隔室212内,飞行员手握握杆7,开启控制开关,启动飞行动力装置4,即可实现升空飞行;
所述动力翼装是根据传统翼装重新设计而成,并加装了外部动力装置4;
动力翼装在飞行人员两个手臂处设有3~4米长强度高重量轻的复合材料加长管2(例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管中有泡沫夹心层23以起到固定加强的作用,飞行人员的手臂可以伸入加长管2中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同时双手握住握杆7以更好的控制飞行姿态与防止加长管空中脱落;
加长管2上套有缝制好的飞行翼膜5,飞行翼膜5一直从加长管2最外端一直延伸至对应飞行人员的腋下和肋部的飞行服1外表面,两腿之间的尾翼也缝制有尾翼翼膜6;
飞行翼膜5里缝制有若干复合材料加强杆8和加强线用以提高面料的强度和保持性,减少面料在飞行中的抖动与噪音。
动力翼装与传统翼装相比具有飞行速度快,滞空时间长,安全性高,综合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上手快,无需进行长期复杂的训练的优点;
动力翼装的泡沫夹心层23以及加长管2的配合设计,在增加少许总重量的情况下飞行翼膜5+尾翼翼膜6面积相比传统翼装大10~14倍,同时升力也提升了10~14倍,低阻力的设计加上飞行时极低的正面投影面积(飞行时正面投影面积越小阻力越小,飞行速度越快)带来强悍的飞行速度与滞空时间;
又由于装有动力飞行装置且动力翼装整体重量极轻,继而带来了极低的起飞离地速度,安全性大幅提高,可以做到平原地区平地助跑起飞,原地起飞,当加装多个动力飞行装置且动力足够强大时甚至可以做到垂直起飞降落而无需行走或运送至高空高处,操作简单上手快,无需进行长期复杂的各种训练,即使动力装置全部失效也可以类似无动力三角翼以极低的速度滑翔降落而无需降落伞,安全性与综合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
动力翼装若再增加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多个动力飞行装置4与飞行姿态则动力翼装上述的优点则会更加得到强化。
实施例2
对应飞行人员双脚脚底的飞行服1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一加长杆9,形成对飞行人员双腿长度的延长;所述两加长杆9之间设置有尾翼翼膜6。
飞行人员的脚下装有两根高跷式加长杆9,加长杆9中间也缝制有尾翼翼膜6用以增加尾翼的控制力矩与面积。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飞行翼膜5和尾翼翼膜6外表面分别涂覆有密封降阻涂膜(未图示);
飞行翼膜5和尾翼翼膜6即是高强度尼龙等面料,面料上涂有高分子材料,即密封降阻涂膜用以阻隔空气透过和降低飞行时面料与空气的摩擦力以提高飞行速度。
其余同实施例1或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翼装包括:
供飞行人员穿戴的飞行服(1);
两加长管(2),水平间隔设置于飞行人员双肩外侧,两所述加长管(2)相对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加长管(2)内侧形成供飞行人员双臂伸入加长管(2)内侧的腔室(21);
保持架(3),套设于对应飞行人员上半身位置的飞行服(1)上;
至少一个动力飞行装置(4),装设于对应飞行人员前胸或后背位置的保持架(3)上,所述动力飞行装置(4)的动力喷射端朝向飞行人员双脚位置;
两飞行翼膜(5),对应两加长管(2),所述飞行翼膜(5)侧边沿加长管(2)外壁长度方向连接于加长管(2)外壁下表面,所述飞行翼膜(5)靠近飞行人员肋部一端与对应飞行人员腋下和肋部的飞行服(1)外表面相连接;
尾翼翼膜(6),连接于对应飞行人员双腿之间的飞行服(1)外表面;
控制开关,装设于一加长管(2)的腔室21内侧靠近飞行员手部一端,所述控制开关于动力飞行装置(4)通信连接,形成对所述动力飞行装置开闭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管(2)的腔室(21)内侧内接有一隔板(22),所述隔板(22)将腔室(21)沿腔室长度方向分隔成并列排布的第一隔室(211)和第二隔室(212),所述飞行人员的手臂伸入第二隔室(212)内侧;
所述第一隔室(211)内侧填充有泡沫,形成泡沫夹心层;
所述控制开关装设于第二隔室(2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室(212)内侧装设有一供飞行人员手持的握杆(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管(2)封闭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24),所述弯折部(24)形状为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翼膜(5)内侧装设有若干加强杆(8),所述若干加强杆(8)一端与靠近加长管(2)的飞行翼膜(5)侧边相连接、另一端与远离加长管(2)的飞行翼膜(5)侧边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对应飞行人员双脚脚底的飞行服(1)外表面分别连接有一加长杆(9),形成对飞行人员双腿长度的延长;
所述两加长杆(9)之间设置有尾翼翼膜(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翼膜(6)上缝制有加强线(61),所述加强线(61)水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8)通过加强线缝制于飞行翼膜(5)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管(2)为铝合金管、钛合金管、碳纤维管或玻璃纤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翼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翼膜(5)和尾翼翼膜(6)外表面分别涂覆有密封降阻涂膜;
所述动力飞行装置(4)为小型涡喷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小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或电动螺旋桨发动机。
CN201910441421.0A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动力翼装 Pending CN1101041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1421.0A CN110104171A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动力翼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1421.0A CN110104171A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动力翼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4171A true CN110104171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2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421.0A Pending CN110104171A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动力翼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417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7004A (zh) * 2020-10-22 2021-03-19 泰州镭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速率方向一体化调控系统
WO2021226910A1 (zh) * 2020-05-14 2021-11-18 曹庆恒 人体助力飞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6910A1 (zh) * 2020-05-14 2021-11-18 曹庆恒 人体助力飞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2527004A (zh) * 2020-10-22 2021-03-19 泰州镭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速率方向一体化调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ghthill Aerodynamic aspects of animal flight
CN110104171A (zh) 一种动力翼装
Neuweiler The biology of bats
US2213754A (en) Braking device for skiing
CN107745791A (zh) 一种用于游泳潜水的巡游套装
CN109204834A (zh) 扑翼降落背包
CN209567087U (zh) 扑翼降落背包
CN106564594B (zh) 加装上扑翼的三角翼人力飞行器
CN210479020U (zh) 一种动力翼装
CN207545656U (zh) 逃生飞行服
US2181326A (en) Glider
CN204070633U (zh) 风洞翼型服
CN204697925U (zh) 隔热、保温、防辐射的服装
GB2493527A (en) Human powered flying garment
KR20200010039A (ko) 자체 양력 및 추력이 가능한 인력 비행날개
US8087609B2 (en) Dynamic human/wind powered flying suit
CN207791098U (zh) 一种用于游泳潜水的巡游套装
CN107472525B (zh) 全动式扑翼人力飞行装置
CN102897321A (zh) 一种人体扑翼飞行组合装置
CN205391475U (zh) 一种火灾应急跳楼伞
CN109808879A (zh) 一种翼伞归航控制装置
CN209049031U (zh) 一种折叠风筝
CN106531023A (zh) 一种直升机悬挂旗帜
CN20967739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物品的女装卫衣
CN208080571U (zh) 一种多功能夏季作战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