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1642A -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1642A
CN110101642A CN201910540522.3A CN201910540522A CN110101642A CN 110101642 A CN110101642 A CN 110101642A CN 201910540522 A CN201910540522 A CN 201910540522A CN 110101642 A CN110101642 A CN 110101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allergic
takes
red composition
skin care
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405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宝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o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o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o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o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405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16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1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1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61K8/345Alcohol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hydroxy gro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5Ketones, e.g. benzophen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94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5Preparations for sensitiv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2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ion as a whole
    • A61K2800/30Characterized by the absence of a particular group of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59Mixtures
    • A61K2800/592Mixtures of compounds complementing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 A61K2800/5922At least two compounds being classified in the same subclass of A61K8/18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8Enzyme modulators, e.g. Enzyme agonis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1,3‑丙二醇、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本发明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得的护肤制品,选用天然、安全、低敏的抗敏褪红原料,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的致敏风险,还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组胺能力和抗刺激能力,抗敏褪红效果优越。

Description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得的制品,具体涉及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得的护肤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大气污染、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过敏人群也急剧增加;此外,接触紫外线时间较长,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皮肤敏感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自我感觉敏感性肌肤的人群越来越多,其中男性占39%,女性占61%。引起过敏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接触性过敏源、机体反应性及其他类型的因素(如:环境、饮食、药物、紫外线等)。因此,人们对抗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产品成分认识度也逐渐提高,人们更青睐于天然、安全、低敏型的产品。目前市面上的抗敏型原料,通常以单一活性成分及水溶剂为主,并添加少量的防腐剂以便于储仓和市场流通。然而单一活性成分对达到抗敏褪红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得不与其他抗敏成分同时搭配使用,不够经济方便;而且少量的防腐剂也会引入到最终产品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得的护肤制品,选用天然、安全、低敏的抗敏褪红原料,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的致敏风险,还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组胺能力和抗刺激能力,抗敏褪红效果优越。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1,3-丙二醇、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燕麦仁提取物和姜黄提取物的重量比为5:1。
进一步地,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的重量比为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1,3-丙二醇,并将其加热至40-60℃;
步骤2、向步骤1中得到的1,3-丙二醇中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至溶解,得到混合液;
步骤3、向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液,在15-35℃下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并搅拌,即得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1中,1,3-丙二醇加热至50℃;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3中,在25℃下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肤制品,所述护肤制品包括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护肤制品的pH值范围为5.5-7.0。
进一步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在所述护肤制品中的重量占比为1%-5%。
进一步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在所述护肤制品中的重量占比为4%。
进一步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在所述护肤制品中的添加温度小于或等于45℃。
姜黄提取物为天然植物来源,姜黄素可以起到舒缓修护的作用,具有修复受损皮肤屏障、多靶点保护皮肤免受有害性物质的刺激的作用;
甘草提取物为天然植物来源,可以起到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功效;甘草中的甘草素、甘草次酸,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抗敏感作用;而甘草酸则可以抑制抗体(IgG、Ig E)生成,多靶点抑制补体系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生成,对炎症发生、发展和反应等许多环节均有对抗作用;
燕麦仁提取物为天然植物来源,其具有优良药理作用,并具有优越的抗敏修复性能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燕麦仁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多种炎症因子,起到抗刺激、消红止痒及修护损伤肌肤的作用;燕麦中含有一组独特的天然酚类物质,约由40种不同的燕麦生物碱组成,其中燕麦生物碱A、B和C含量相对较高,是三种主要的燕麦生物碱,而燕麦生物碱具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抗瘙痒和褪红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作为主要抗敏褪红活性成分;一方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抗敏褪红活性成分,本发明采用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三种抗敏褪红活性成分,三种抗敏褪红活性成分相辅相成,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活性成分对抗敏褪红效果的局限性,达到更好的抗敏褪红效果,经济方便;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具有天然、安全、低敏型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1,3-丙二醇、1,2-己二醇作为溶剂;一方面,采用醇剂替代水剂,无需添加防腐剂,就能有效减少在较长时间仓储过程的微生物污染,减少微生物滋生的风险,进而减少因原料来源在产品中防腐剂的引入,有效降低皮肤致敏风险,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1,3-丙二醇和1,2-己二醇来源于玉米芯,具有天然、安全、低敏型的特点。1,2-己二醇是具有抑菌效果的多元醇,可帮助保湿及渗透,添加于1,3-丙二醇中,共同作为本发明的醇剂,能够同时兼具天然抑菌、促渗透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微生物滋生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促进皮肤对抗敏褪红活性成分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的吸收。
对羟基苯乙酮来源于茵陈蒿,具有天然、安全、低敏型的特点;添加于由1,3-丙二醇和1,2-己二醇组成的醇剂中,能够具有抑菌作用,进一步减少微生物滋生的风险,进而减少因原料来源在产品中防腐剂的引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采用1,3-丙二醇、1,2-己二醇作为醇剂,添加对羟基苯乙酮,并采用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作为主要抗敏褪红活性成分,该醇剂与该抗敏褪红活性成分相辅相成,能够在更好地发挥抗敏褪红效果的同时,保持组合物的天然、安全、低敏,制备得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组胺能力和抗刺激能力。
本发明采用重量比例为5:1的燕麦仁提取物和姜黄提取物,该比例的燕麦仁提取物和姜黄提取物能够协同增效,达到最佳的抗敏褪红功效;其中,燕麦仁提取物主要起到即时止痒抗刺激的作用,姜黄提取物主要起到舒缓修复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重量比例为1:1的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均具有抑菌作用,两者复配使用,能够协同增效,可减少用量。同时,1,2-己二醇作为天然来源的醇剂,与1,3-丙二醇配合,共同作为本发明的醇剂,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对羟基苯乙酮还具有抗氧化、抗刺激等作用,与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配合,有助于提升本发明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使用感。
本发明选用pH值范围5.5-7.0作为抗敏褪红组合物最佳的酸碱体系;实验表明,较该pH值范围值更低的体系,或较该pH值范围值更高的体系均易使抗敏褪红组合物失活。
本发明通过在护肤制品中添加重量占比为1%-5%的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得到的护肤制品能够具有较好的抗组胺能力;添加重量占比为4%的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则能够在保持较好的抗组胺能力的同时,具有较好地肤感及较低的成本。
本发明选用添加温度小于或等于45℃作为抗敏褪红组合物添加于护肤制品中的较佳温度;实验表明,该添加温度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各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为市场购得,为食品级或医药级。其中,
姜黄提取物(CURCUMA LONGA EXTRACT)可购买自法国仙婷公司,型号/规格为化妆品级;
甘草提取物(GLYCYRRHIZA URALENSIS EXTRACT)可购买自广州茗荟公司,型号/规格为化妆品级;
燕麦仁提取物(AVENA SATIVA(OAT)KERNEL EXTRACT)可可购买自佛山溢隆公司,型号/规格为化妆品级;
1,3-丙二醇(1,3-PROPANEDIOL)可购买自美国杜邦公司,型号/规格为化妆品级;
1,2-己二醇(1,2-HEXANEDIOL)可购买自德国德之馨公司,型号/规格为化妆品级;
对羟基苯乙酮(HYDROXYACETOPHENONE)可购买自德国德之馨公司,型号/规格为化妆品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的来源,本发明的上述原料还可采用其他市售常规的产品,不同厂家、型号的原料并不影响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及技术效果的实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黄提取物2重量份、甘草提取物5重量份、燕麦仁提取物10重量份、1,3-丙二醇63重量份、1,2-己二醇5重量份、对羟基苯乙酮15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清洗消毒反应设备;
(2)向反应设备内加入1,3-丙二醇,加热至40℃后,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3)待温度降15℃后,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搅拌均匀,检验,得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反应设备可选用反应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采用清水作为溶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护肤精华液作为溶剂。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所述护肤制品由99g的水与1g的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混合而成,其他实施例均参照本实施例,后文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黄提取物30重量份、甘草提取物1重量份、燕麦仁提取物10重量份、1,3-丙二醇39重量份、1,2-己二醇15重量份、对羟基苯乙酮5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清洗消毒反应设备;
(2)向反应设备内加入1,3-丙二醇,加热至60℃后,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3)待温度降35℃后,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搅拌均匀,检验,得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反应设备可选用反应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黄提取物2重量份、甘草提取物1重量份、燕麦仁提取物25重量份、1,3-丙二醇52重量份、1,2-己二醇10重量份、对羟基苯乙酮5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清洗消毒反应设备;
(2)向反应设备内加入1,3-丙二醇,加热至50℃后,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3)待温度降25℃后,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搅拌均匀,检验,得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反应设备可选用反应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黄提取物16重量份、甘草提取物3重量份、燕麦仁提取物17重量份、1,3-丙二醇44重量份、1,2-己二醇12重量份、对羟基苯乙酮8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清洗消毒反应设备;
(2)向反应设备内加入1,3-丙二醇,加热至50℃后,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3)待温度降25℃后,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搅拌均匀,检验,得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反应设备可选用反应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黄提取物4重量份、甘草提取物3重量份、燕麦仁提取物20重量份、1,3-丙二醇53重量份、1,2-己二醇12重量份、对羟基苯乙酮8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清洗消毒反应设备;
(2)向反应设备内加入1,3-丙二醇,加热至50℃后,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3)待温度降25℃后,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搅拌均匀,检验,得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反应设备可选用反应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黄提取物16重量份、甘草提取物3重量份、燕麦仁提取物17重量份、1,3-丙二醇44重量份、1,2-己二醇10重量份、对羟基苯乙酮10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清洗消毒反应设备;
(2)向反应设备内加入1,3-丙二醇,加热至50℃后,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
(3)待温度降25℃后,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燕麦仁提取物,搅拌均匀,检验,得到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反应设备可选用反应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1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不包括姜黄提取物,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2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不包括甘草提取物,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3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不包括燕麦仁提取物,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4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不包括1,2-己二醇,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5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不包括对羟基苯乙酮,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6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姜黄提取物的重量份为5、甘草提取物的重量份为25、燕麦仁提取物的重量份为5,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7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1,2-己二醇的重量份为20、对羟基苯乙酮的重量份为20,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对照例8
本对照例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成分与实施例4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使用相同重量份数的洋甘菊提取物代替燕麦仁提取物,并按照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得到。
本对照例还提供一种护肤制品,该护肤制品中上述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重量占比为4%。
效果试验例1
为验证不同pH值对本发明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以实施例4中制得的抗敏褪红组合物作为实验对象,分成5组,将每组抗敏褪红组合物分别按照4%的重量占比混合于清水中,搅拌均匀,采用酸碱调节剂分别调节各组的pH值为pH=3.05、pH=5.56、pH=7、pH=9.53、pH=11.54,得到实验组1-5,然后分别测定实验组1-5中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的含量。
其中,上述酸碱调节剂可以是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或者也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酸碱调节剂。
其中,本实施例中,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如下:将实验组1-5的护肤制品分别在特定吸收波长430nm、237nm和340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pH值对抗敏褪红组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
组别 W/W% pH值 A<sub>430nm</sub> A<sub>237nm</sub> A<sub>340nm</sub>
实验组1 4.00 3.05 0.019 4.862 1.922
实验组2 4.00 5.56 0.021 5.106 2.028
实验组3 4.00 7.00 0.023 5.021 1.898
实验组4 4.00 9.53 0.018 3.152 0.856
实验组5 4.00 11.54 0.019 2.625 0.521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适用pH值范围为5.50-7.00;其中,在碱性条件下的A237nm和A340nm值明显低于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A237nm和A340nm值,其原因可能是甘草酸和燕麦生物碱中的燕麦生物碱B、燕麦生物碱C对碱性较敏感。
效果试验例2
为验证不同温度对本发明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以实施例4中制得的抗敏褪红组合物作为实验对象,分成4组,将每组抗敏褪红组合物分别按照4%的重量占比混合于清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分别按照下表2中的温度保存24h,得到实验组1-4,然后分别测定实验组1-4中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的含量。
其中,本实施例中,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的含量的测定方法如下:将实验组1-4的护肤制品分别在特定吸收波长430nm、237nm和340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温度对抗敏褪红组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
组别 W/W% 温度/℃ 时间/h A<sub>430nm</sub> A<sub>237nm</sub> A<sub>340nm</sub>
实验组1 4.00 25 24 0.013 5.684 1.390
实验组2 4.00 45 24 0.015 5.465 1.288
实验组3 4.00 60 24 0.008 5.221 0.788
实验组4 4.00 85 24 0.007 4.952 0.554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抗敏褪红组合物的适用温度T≤45℃。其中,当T>60℃时,A430nm和A340nm降低比较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姜黄素和燕麦生物碱均属于酚类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效果试验例3
为验证含不同浓度的本发明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的抗组胺性能,进行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以实施例4中制得的抗敏褪红组合物作为实验对象,分成5组,将每组抗敏褪红组合物分别按照1%、2%、3%、4%、5%的重量占比混合于清水中,搅拌均匀,得到实验组1-5,然后按照以下方法测定实验组1-5的抗组胺性能:
随机招募20名符合实验要求的志愿者,于其手臂内侧划定4处指定实验区域,添加2.00%的组胺水溶液,等待2分钟后,待实验区域出现泛红瘙痒时,涂抹实验组1-5得到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记录痒感消退所需的时间,汇总各实验组数据,求得不同浓度的抗敏褪红组合物达到舒缓效果时所需的平均时间t,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本实施例中,表3中的pH值为不同浓度下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的自然pH值)
表3.不同浓度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的抗组胺性能比较
组别 W/W% pH值 外观 所用时间t/min
实验组1 1.00 5.32 澄清透明 22.52
实验组2 2.00 5.17 澄清透明 18.62
实验组3 3.00 5.12 澄清透明 13.89
实验组4 4.00 5.29 澄清透明 9.25
实验组5 5.00 5.07 澄清透明 7.95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抗组胺性能与其添加量成正比;但从肤感及成本考虑,选择添加量为4.00%,此时具有较好的抗组胺能力。效果试验例4
为验证本发明的护肤制品的抗刺激能力,进行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1)从屠宰场取新鲜牛血,装于聚乙烯塑料容器中,与柠檬酸缓冲液混匀,立即将其置于21-22℃保温箱中,60min内运回实验室;用10mL聚乙烯无菌离心管分装血样,室温下离心15min,弃掉上层清液,同条件下用与全血等量PBS混洗离心管中的RBC 4次,除去白细胞、血浆和黄色碎片;加入葡萄糖使其最终浓度为10mmol/L,4℃冰箱密封保存备用;实验前,先放至室温,以PBS调RBC最终浓度为8×109个/mL;
(2)向1.5mL EP管中加入935μL PBS和40μL 0.1%SDS溶液,再快速加入25μL RBC悬液,37℃下以150r/min的速度振荡孵育10min,10000r/min离心1min终止反应,取上清液于1cm比色皿中于530nm处测得阳性对照组吸光度A1,并进行三次平行测试得到吸光度A1的平均值;
(3)向1.5mL EP管中加入实施例4得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再加入PBS至935μL,混匀后快速加入25μL RBC,振荡孵育30min后取出,加入40μL 0.1%SDS溶液,振荡孵育10min,10000r/min离心1min终止反应,取上清液于1cm比色皿中于530nm处测得实验组吸光度A2,并进行三次平行测试得到吸光度A2的平均值。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抗刺激能力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本发明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能有效降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红细胞的刺激性所造成的溶血反应,其抑制率为(A1-A2)/A1*100=(2.601-0.730)/2.601*100%=71.93%,由此说明,本发明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具有良好的抗刺激能力。
效果试验例5
本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产品卫生理化指标、产品微生物指标、产品常规稳定性、抗组胺性能和抗刺激能力。
1、对实施例1-6的抗敏褪红组合物进行产品卫生理化指标测定,测定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如表5所示。
表5.抗敏褪红组合物的产品卫生理化指标
检验项目 检测指标 检测结果
1mg/kg 合格
铅(以铅计) 10mg/kg 合格
砷(以砷计) 2mg/kg 合格
5mg/kg 合格
甲醇 2000mg/kg 合格
二噁烷 30mg/kg 合格
石棉 不得检出 未检出
外观 微黄色透明 合格
pH(1:10) 5.54 合格
粘度 155 合格
由上表数据可知,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具有天然、安全、低敏型的特点。
2、对实施例1-6的抗敏褪红组合物进行产品微生物指标测定,测定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如表6所示。
表6.抗敏褪红组合物的产品微生物指标
检验项目 指标 检测结果
菌落总数 ≤1000CFU/g 0CFU/g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100CFU/g 0CFU/g
粪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铜绿假单胞菌 不得检出 未检出
由上表数据可知,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具有天然、安全、低敏型的特点。
3、对实施例1-6的抗敏褪红组合物进行产品常规稳定性测试,测定方法采用本领域常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如表7所示。
表7.抗敏褪红组合物的产品常规稳定性指标
由上表数据可知,通过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稳定性较好。
4、随机招募20名符合实验要求的志愿者,于其手臂内侧划定4处指定实验区域,添加2.00%的组胺水溶液,等待2分钟后,待实验区域出现泛红瘙痒时,涂抹实施例1-6、对照例1-8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记录痒感消退所需的时间,汇总各组数据,求得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达到舒缓效果时所需的平均时间t,实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的抗组胺性能比较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本发明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具有较好的抗组胺性能,且实施例1-6的抗组胺性能明显优于对照例1-8,实施例3-6的抗组胺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1-2。
5、按照效果试验例4所示的测定方法测定实施例1-6、对照例1-8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的抗刺激能力,实验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的抗刺激能力比较
组别 W/W% 外观 抑制率%
实施例1 1.00 澄清透明 62.3
实施例2 2.00 澄清透明 69.4
实施例3 5.00 澄清透明 73.2
实施例4 4.00 澄清透明 72.7
实施例5 4.00 澄清透明 73.1
实施例6 4.00 澄清透明 73.5
对照例1 4.00 澄清透明 64.8
对照例2 4.00 澄清透明 62.7
对照例3 4.00 澄清透明 64.1
对照例4 4.00 澄清透明 62.1
对照例5 4.00 澄清透明 62.3
对照例6 4.00 澄清透明 68.7
对照例7 4.00 澄清透明 67.9
对照例8 4.00 澄清透明 64.5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本发明的含抗敏褪红组合物的护肤制品具有较好的抗刺激能力,且实施例1-6的抗组胺性能明显优于对照例1-8,实施例3-6的抗组胺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1-2。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通过采用天然植物来源的1,3-丙二醇和1,2-己二醇作为醇剂替代水剂,选用三种抗敏褪红活性成分,并调整其配比实现配伍增效,配合天然植物来源的对羟基苯乙酮,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的致敏风险,还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组胺能力和抗刺激能力,抗敏褪红效果优越。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1,3-丙二醇、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燕麦仁提取物和姜黄提取物的重量比为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其特征在于,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的重量比为1:1。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1,3-丙二醇,并将其加热至40-60℃;
步骤2、向步骤1中得到的1,3-丙二醇中依次加入1,2-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搅拌至溶解,得到混合液;
步骤3、向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液,在15-35℃下依次加入姜黄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燕麦仁提取物,并搅拌,即得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
6.一种护肤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敏褪红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肤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肤制品的pH值范围为5.5-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肤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在所述护肤制品中的重量占比为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肤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在所述护肤制品中的重量占比为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肤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敏褪红组合物在所述护肤制品中的添加温度小于或等于45℃。
CN201910540522.3A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Pending CN110101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0522.3A CN110101642A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40522.3A CN110101642A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1642A true CN110101642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40522.3A Pending CN110101642A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16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3669A (zh) * 2020-03-06 2022-10-25 西姆莱斯股份公司 溶解度提高的包含4-羟基苯酮的燕麦蒽酰胺组合物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2451A (ja) * 2001-04-02 2002-10-18 Kao Corp Scf結合阻害剤
CN106075399A (zh) * 2016-07-22 2016-11-09 简婷婷 用于激素性皮炎的组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26658A (zh) * 2017-03-13 2017-05-31 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辛酰羟肟酸和对羟基苯乙酮的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含有该防腐剂的化妆品
CN106726743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上海萧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添加的安全的孕妇可使用的护肤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3472A (zh) * 2017-11-20 2018-03-23 艾因特丽(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消炎抗敏止痒功效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21130A (zh) * 2018-08-24 2018-11-02 广州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素的抗敏感新用途及含有姜黄素的抗敏感组合物
CN109316422A (zh) * 2018-12-03 2019-02-12 甘肃泛植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性抗敏剂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02683A (zh) * 2019-01-23 2019-04-12 广州上官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修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2451A (ja) * 2001-04-02 2002-10-18 Kao Corp Scf結合阻害剤
CN106075399A (zh) * 2016-07-22 2016-11-09 简婷婷 用于激素性皮炎的组合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26743A (zh) * 2016-11-23 2017-05-31 上海萧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添加的安全的孕妇可使用的护肤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6658A (zh) * 2017-03-13 2017-05-31 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辛酰羟肟酸和对羟基苯乙酮的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含有该防腐剂的化妆品
CN107823472A (zh) * 2017-11-20 2018-03-23 艾因特丽(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消炎抗敏止痒功效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21130A (zh) * 2018-08-24 2018-11-02 广州澳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素的抗敏感新用途及含有姜黄素的抗敏感组合物
CN109316422A (zh) * 2018-12-03 2019-02-12 甘肃泛植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性抗敏剂原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02683A (zh) * 2019-01-23 2019-04-12 广州上官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修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3669A (zh) * 2020-03-06 2022-10-25 西姆莱斯股份公司 溶解度提高的包含4-羟基苯酮的燕麦蒽酰胺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Šikić Pogačar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per dermatitis in infants with emphasis on skin microbiota in the diaper area
Asbaghi et al. Effect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Khong et al. Serum selenium status in G raves’ disease with and without orbitopathy: a case–control study
Seldén et al. Nephrotoxicity of uranium in drinking water from private drilled wells
Mannino et al.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nd decreased serum and red blood cell folate levels: data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Khaw et al.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mortali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cancers, and fractures: a 13-y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
CLAUDE et al. Life-style and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in cancer of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Cereda et al. Disease‐specific, versus standard,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in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hoy et al. Water-soluble antioxidants in human tears: effect of the collection method
Gutiérrez-Grobe et al. High coffee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grad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role of peripheral antioxidant activity
Choy et al.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human tear fluid measured using the FRASC assay
Rossner Jr et al. Plasma protein carbonyl level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Kehoe The metabolism of lead in man in health and disease
Alvarado‐Hernandez et al. Assessment of exposure to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nd levels of DNA damage in mother–infant pairs of an agrarian community
Ben et al. Vitamin B 2 intake reduces the risk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dose–response analysis
Mohammed et al. Estimation of copper in saliva and areca nut produc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istological grades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Ulbricht et al. 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of chlorophyll by the Natural Standar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hader Vitamins C and D
Obón‐Santacana et al. Acrylamide and glycidamide hemoglobin adduct levels 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in nonsmoking postmenopausal women from the EPIC cohort
Wang et al. Protective potential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 extract against ethylene glycol-induced calcium oxalate urolithiasis
Molloy et al. Folate levels in pregnancy and offspring food allergy and eczema
CN110101642A (zh) 一种抗敏褪红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护肤制品
Al-Obaidi et al. The influence of vitamin-C intake on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s in COVID-19 pandemic
Naeini et al. Effects of naringenin supplementation in overweight/obes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Sapbamrer et al. Urinary organophosphate metabolite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hildren living in agricult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