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9173A -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9173A
CN110069173A CN201910384612.8A CN201910384612A CN110069173A CN 110069173 A CN110069173 A CN 110069173A CN 201910384612 A CN201910384612 A CN 201910384612A CN 110069173 A CN110069173 A CN 110069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touch
unit
bran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46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9173B (zh
Inventor
党康鹏
左丞
陈宏�
秦鹏
�金钟
饶杨
王博
罗仲丽
郭雄
刘腾
唐元生
黄世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46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9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9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9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9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9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多条驱动支路,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短接单元,所述短接单元设置在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之间,并且配置成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所述两条驱动支路短接。还公开了电容触控面板以及其驱动方法。

Description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包含该驱动电路的电容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领域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的显示方式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兴趣。键盘、鼠标等传统的交互方式存在不够友好等问题。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互方式采用触摸的方式,其中不仅包括使用手进行触控的方式,也包括使用触控笔进行触控的方式。触控技术包括基于电容的触控技术等。对于触控面板的功耗以及扫描时间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根据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多条驱动支路,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短接单元,所述短接单元设置在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之间,并且配置成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所述两条驱动支路短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短接单元设置在物理上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之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条驱动支路包括:
充电单元,其配置成对所述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充电;
放电单元,其配置成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放电;
采样单元,其配置成采集来自所述触控感测单元的触控信号;以及
控制处理器,其配置成处理并输出触控信号,
并且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以及所述采样单元均电气连接到所述驱动支路中的耦合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短接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配置成分别电气连接到相邻两条所述驱动支路的各自耦合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采样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配置成分别与所述驱动支路的耦合节点以及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气连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处理器包括用于每条驱动支路的第一放大器以及处理器,每条驱动支路的所述第一放大器配置成放大来自所述采样单元的数据信号并且将经放大的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处理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第二放大器以及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并且漏极连接到每条驱动支路的所述耦合节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采样单元配置成采集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感测单元阵列,其包括以阵列方式布置的多个触控感测单元;以及如上所述所述的驱动电路,其配置成驱动所述触控感测单元阵列中的触控感测单元。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电容触摸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按照驱动时序依次驱动多条驱动支路,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对所述多条驱动支路其中之一进行第一次采样之后,通过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所述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物理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多条驱动支路其中之一进行第一次采样包括步骤:
接通充电单元,对所述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充电;
在所述触控感测单元充电到预设电压后,通过放电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放电;以及
通过采样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的触控信号进行第一次采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采样获得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通过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所述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之后,还包括步骤:
通过所述放电单元对触控感测单元放电;以及
通过所述采样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进行第二次采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采样获得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已知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阵列的示意图;
图2为已知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已知电容触控面板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和已知电容触控面板的工作原理的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交互的方式越来要求越高,智能家具等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触控的方式进行交互。目前最常用的触控技术为基于电容的触控技术,其被广泛应用在移动、通讯、物联等方面。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用以及未来市场要求对于触控不仅需要支持手指的触控功能,也要支持触控笔的触控功能。
图1示意性地示出已知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阵列100的布局图。如图1所示,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阵列100包括以阵列方式布置的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10。例如,触控感测单元110布置成N行×M列的阵列形式。每个触控感测单元110通过引线连接到驱动IC 120。按照驱动时序,每个触控感测单元110经由驱动IC 120分别连接到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200中的相应驱动支路。例如,在逐行扫描的情况下,以第1列为例,其中,第1行的触控感测单元110连接到驱动电路200中的第1条支路,第N行的触控感测单元110连接到驱动电路200中的第N条支路等。相应地,第M列第N行的触控感测单元110连接到驱动电路200中的第M*N条支路。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驱动图1所示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阵列的驱动电路200的布局图。驱动电路200包括多条驱动支路。例如,驱动支路的条数等于触控感测单元阵列100中触控感测单元110的行*列数。
为了简化起见,图2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即第N-1条驱动支路20(N-1)以及与其相邻的第N条驱动支路20(N),在逐行扫描的情况下其分别对应于第1列的第N-1行和第N行的触控感测单元110。对于诸如第M列的其他列的情况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例如,第N条驱动支路20(N)包括:充电单元210(N),其与电源电气耦合,用于以一定的频率对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放电单元220(N),其电气接地(即,电气连接到地电势GND),用于以一定的频率对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采样单元230(N),用于采集来自触控感测单元110的触控信号;以及控制处理器240,用于处理并输出触控信号。在第N条驱动支路20(N)中,充电单元210(N)、放电单元220(N)以及采样单元230(N)均电气连接到耦合节点21(N)。诸如第N-1条驱动支路20(N-1)的其它驱动支路具有与第N条驱动支路20(N)相同或相似的配置。例如,在第N-1条驱动支路20(N-1)中,充电单元210(N-1)、放电单元220(N-1)以及采样单元230(N-1)均电气连接到耦合节点21(N-1)。为了简化起见,诸如第N-1条驱动支路20(N-1)的其它驱动支路的配置此处不再赘述。此外,第N-1条驱动支路20(N-1)的采样单元230(N-1)也电气耦合到控制处理器240。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电容触控技术的原理图。采用充电、放电、采样的原理进行触控行为的侦测。如图3所示,在时间Tc开始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充电,并且在时间Td将触控面板充电到预设电压Vpre。在时间Td开始放电,并且在经过合理的采样延迟之后,在采样点Ts对触控面板采样。当没有物体触摸时,触控面板的电容小,因此放电速率快,在时间Ts采样的电压较低。当有物体触摸时,由于触控物体的存在,电容增大,因此放电速率慢,在时间Ts采样的电压较高。根据采样电压Vt、Vnt的高低,判断是否有物体触摸触控面板。当采样电压较高时,例如图1所示的Vt,判断有物体触摸触控面板。当采用电压较低时,例如图1所示的Vnt,判断无物体触摸触控面板。另外,根据采样结果,可以判定触控位置并由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进行实时报点。
由于触控的原理是根据不同情况下电容大小不同进行数据采集,之后将剩余电荷进行全部放电,因此其模拟功耗为其充电的功耗。为了满足高续航性的需求,需要尽可能的降低触控的功耗。由于人手指本身的个体差异等原因,为了满足信噪比的要求,无法通过降低电压的方式进行功耗降低。因此,有必要对驱动电路进行优化,以降低功耗。
例如,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200中,最主要的功耗损耗是在对触控感测单元阵列100中的触控触控感测单元100的充电和放电。对触控触控感测单元100的每次充电和放电仅仅用于采集来自触控感测单元110的触控信号。在触控信号的采样之后,放电单元220(N)电气接地将电路中剩余的电荷释放掉。
由于触控灵敏度的需要,要求驱动电路相对较高的刷新率。随着刷新率的提升,功耗部分成比例升高。另外,随着刷新率的提升,采样时间会被很大程度地缩减,相邻的触控信号采样点相对会比较接近,触控信号的区分会需要付出更多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处理。需要通过改进电路配置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驱动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阵列的驱动电路400的布局图。
驱动电路400的布局与图2所示的驱动电路200的布局相似。驱动电路400包括多条驱动支路。为了简化起见,图4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即相邻的第N-1条驱动支路40(N-1)以及第N条驱动支路40(N)。例如,第N条驱动支路40(N)包括:充电单元410(N),其与电源电气耦合,配置成对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放电单元420(N),其电气接地(即,电气连接到地电势GND),配置成对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采样单元430(N),配置成采集来自触控感测单元110的触控信号;以及控制处理器440,配置成处理并输出触控信号。在第N条驱动支路40(N)中,充电单元410(N)、放电单元420(N)以及采样单元430(N)均与耦合节点41(N)电气连接。诸如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其它驱动支路具有与第N条驱动支路40(N)相同或相似的配置。例如,在第N-1条驱动支路40(N-1)中,充电单元410(N-1)、放电单元420(N-1)以及采样单元430(N-1)均与耦合节点41(N-1)电气连接。为了简化起见,诸如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其它驱动支路的配置此处不再赘述。此外,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采样单元430(N-1)也电气耦合到控制处理器440。
图4所示驱动电路400与图2所示驱动电路200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电路400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条驱动支路40(N)、40(N-1)之间的短接单元450。例如,短接单元450的一端电气连接到耦合节点41(N),并且另一端电气连接到耦合节点41(N-1)。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短接单元450配置成将驱动支路40(N)与相邻的驱动支路40(N-1)短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样单元430(N)、430(N-1)采集得到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触控笔触控信号或这二者。也就是说,通过该采样单元可以侦测用户手指的触控行为,触控笔的触控行为,以及用户手指和触控笔组合的触控行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容触摸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按照驱动时序依次驱动多条驱动支路,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对所述多条驱动支路其中之一进行第一次采样之后,通过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所述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物理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所述多条驱动支路其中之一进行第一次采样包括步骤:接通充电单元,对所述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充电;在所述触控感测单元充电到预设电压后,通过放电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放电;以及通过采样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的触控信号进行第一次采样。
结合图5、6、7,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在下述描述中,以逐行扫描方式为例,描述对图1的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110的驱动方法。如图5所示,以第N行为例,该驱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510-S540。
步骤S510:通过充电单元410(N)对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
在上述步骤S510中,例如,根据触控算法以及信噪比的需求,设定触控感测单元110的充电量以及充电时间。如图7所示,在T2时间段内,通过上述充电,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110的电压从V1上升到V2。
步骤S520:在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到预设电压后,切断充电单元410(N),通过放电单元420(N)对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
在上述步骤S520中,例如,根据算法需求,设定触控感测单元110的放电时间和放电速率。如图7所示,在T3时间段内,通过上述放电,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110的电压从V2下降到V3。
步骤S530:在采样延迟时间之后,通过采样单元430(N)对触控感测单元110的触控信号进行第一次采样。例如,如图7所示,在T3时间段结束时,该第一次采样得到触控感测单元110的电压V3。
步骤S540:在第一次采样之后,通过短接单元450将该驱动支路40(N)与相邻的驱动支路40(N-1)短接。例如,如图7所示,在T4时间段内,驱动支路40(N)的电压V3在驱动支路40(N)与相邻的驱动支路40(N-1)之间平均。经过上述电压平均,驱动支路40(N)的电压从V3下降到V1(对应于T4时间段结束时),而相邻的驱动支路40(N-1)的电压从初始电压Vin上升到V1(对应于T1时间段)。上述电压存在关系式V3-V1=V1-Vin,即V1=(Vin+V3)/2。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短接单元450将驱动支路40(N)与下一条驱动支路40(N-1)(对于逐行扫描方式,该下一条驱动支路40(N-1)为与驱动支路40(N)相邻的驱动支路)短接。藉此,实现了驱动支路40(N)、40(N-1)之间的电压的平均,从而将驱动支路40(N)的电荷与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40(N-1)进行分配。
根据第一次采样得到的触控信号,即电压V3(或者V3与V2的差值),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阈值判定是否触摸,并交给系统进行最终的报点。阈值设定、触摸判定以及报点的实现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因此本公开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次采样获得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540之后的下列步骤S610-S630。
步骤S610:通过放电单元420(N)对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
在上述步骤S610中,例如根据算法需求设定触控感测单元110的放电时间和放电速率。如图7所示,在T5时间段内,通过上述放电,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110的电压从V1下降到V4。
步骤S620:通过采样单元430(N)对触控感测单元110进行第二次采样。例如,如图7所示,在T5时间段结束时,该第二次采样得到触控感测单元110的电压V4。
根据第二次采样得到的触控信号,即电压V4(或者V4与V1的差值),进行处理并根据预设阈值判定是否触摸,并交给系统进行最终的报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第二次采样获得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驱动电路400的上述配置实现了对第一次放电后的剩余电荷的利用,从而降低了驱动电路的功耗。此外,还可以实现两次采样触控信号的分时扫描,从硬件角度对两次触控触控信号进行区分。这更准确地实现两次触控事件的触发,从而实现两次触控的同步工作。
可选地,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步骤S630:在第二次采样之后,将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到初始电压。例如,如图7所示,在T6时间段内,第N行触控感测单元110的电压从V4下降到初始电压Vin。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驱动电路800的配置。此处描述的驱动电路800为结合图4描述的驱动电路400的一个示例。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N条驱动支路40(N)包括:充电单元810(N),其与电源电气耦合,用于以一定的频率对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放电单元820(N),其电气接地,用于以一定的频率对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以及采样单元830(N),其与控制处理器840电气耦合,用于采集来自触控感测单元110的触控信号。在第N条驱动支路40(N)中,充电单元810(N)、放电单元820(N)以及采样单元830(N)均与耦合节点41(N)电气连接。诸如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其它驱动支路具有与第N条驱动支路40(N)相同或相似的配置。例如,在第N-1条驱动支路40(N-1)中,充电单元810(N-1)、放电单元820(N-1)以及采样单元830(N-1)均与耦合节点41(N-1)电气连接。为了简化起见,诸如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其它驱动支路的配置此处不再赘述。此外,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采样单元830(N-1)也电气耦合到控制处理器840。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短接单元850包括第一晶体管851。第一晶体管851的源极与漏极配置成分别与相邻两条驱动支路40(N)、40(N-1)的各自耦合节点41(N)、41(N-1)电气连接,即,分别电气连接到耦合节点41(N)、41(N-1)。通过第一晶体管851,可以实现对短接单元的接通和切断。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样单元830(N)包括第二晶体管831。第二晶体管831的源极与漏极配置成分别与该驱动支路的耦合节点41(N)以及控制处理器840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840包括对应于第N条驱动支路40(N)的第一放大器841(N)、对应于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第一放大器841(N-1)、以及处理器842。每条驱动支路的所述第一放大器配置成放大来自所述采样单元的数据信号并且将经放大的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处理器。可选地,控制处理器84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放大器841(N)的输出端和处理器842的输入端之间以及第一放大器841(N-1)的输出端和处理器842的输入端之间的模数转换器ADC。可选地,控制处理器840还包括位于第一放大器841(N)、841(N-1)的输入端之间的数模转换器DAC。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第N条驱动支路40(N)中,充电单元810(N)包括第二放大器811(N)以及第三晶体管812(N)。第三晶体管812(N)的源极连接到第二放大器811(N)的输出端,并且漏极连接到耦合节点41(N)。可选地,充电单元810(N)还包括位于连接到第二放大器811(N)的输入端的模数转换器ADC。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第N条驱动支路40(N)中,放电单元820(N)包括诸如第四晶体管821的开关元件。第四晶体管821电气接地,用于以一定的频率对触控感测单元110放电。
对于第N-1条驱动支路40(N-1),采样单元830(N-1)、第二放大器811(N-1)以及第二放大器811(N-1)与第N条驱动支路40(N)中的相应部件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与电压采样信号的时序示意图。在图9中,从上到下依次示出了第N条驱动支路40(N)的采样/保持信号S/H(N)、第N-1条驱动支路40(N-1)的采样/保持信号S/H(N-1)、短接单元450的驱动信号Ss、驱动电路200的驱动支路20(N)的电压变化曲线920、以及驱动电路400的驱动支路40(N)的电压变化曲线940。
在驱动电路200的驱动支路20(N)的电压变化曲线920中,T1+T2为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的时间,并且电压从Vin上升到V2。T3为放电并对第一触控信号(这里为手指触控信号)采样的时间,并且电压从V2下降到V3。T4+T5+T6为采样之后的剩余放电时间,电压从V3下降到Vin。
在驱动电路400的驱动支路40(N)的电压变化曲线940中,T2为触控感测单元110充电的时间,并且电压从V1上升到V2。T3为放电并对第一触控信号(这里为手指触控信号)采样的时间,并且电压从V2下降到V3。T4为短接单元450对相邻两条驱动支路进行电压平均的时间。驱动支路40(N)与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40(N-1)被短接,由此实现了二者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和电荷共享。在T4时间段内,电压从V3下降到V1。T5为放电并对第二触控信号(这里为触控笔触控信号)采样的时间,并且电压从V1下降到V4。T6为第二次采样之后的剩余放电时间,并且电压从V4下降到初始电压Vin。
在T3阶段,驱动电路200的驱动支路20(N)的电压变化曲线920与驱动电路400的驱动支路40(N)的电压变化曲线940重合。
从图9中可以看出,如果仅进行第一次采样,驱动电路400的驱动支路40(N-1)在充电时可以从驱动支路40(N)放电时短接单元450进行电压平均后得到的电压V1开始充电,从而节省了充电时间与充电电荷。在触控感测单元制作过程中,假定触控感测单元110具有有效的电容量C,则每一次电压平均可以节省Q=C*(V1-Vin)的电荷量。
在短接单元450进行电压平均后,在T5阶段开始时,驱动支路40(N)的电压V1高于直接放电的驱动电路200的驱动支路20(N)的电压,使得在T5阶段对第二触控信号进行采样时具有较大的采样灵敏度。T4位于T3与T5之间,在T3时间段实现了手指触控信号的采样及传输,并且在T5时间段实现了触控笔触控信号的采集及传输。通过在T3和T5之间引入T4,可以实现手指触控信号和触控笔触控信号之间的完全区分。这避免了当手指与触控笔在采样时间点设定不合理时,出现的触控信号的叠加而对于触控信号的处理以及信噪比等参数带来更高的要求。藉此实现了触控信号的分阶采集。
另外,由于改善后设计的T1时间不再需要,节约了充电的时间,可以保证触控笔在搭载更多的功能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采样时间可调范围变小问题,从而在功能以及可实现性给与保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面板,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驱动电路,该电容触控面板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电容触控面板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驱动电路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中,相邻两条驱动支路的对应耦合节点之间配置有短接单元,其用于将所述驱动支路与所述相邻驱动支路之间短接。通过电压平均,使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不完全,从而降低功耗,节省了充电的时间;当在同一个采样周期中存在手指触控信号与触控笔触控信号时,从采样的时序上更加明确地区分手指触控信号与触控笔触控信号,实现触控信号的分阶采集。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以逐行扫描方式为例进行描述。然而,本公开的发明构思不受信号扫描方式的限制,例如可以采用隔行扫描方式等。对于逐行扫描的情形,如上所述,驱动电路400中的短接单元450设置在物理上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40(N)、40(N-1)之间,在第一次采样之后将相邻的这两条驱动支路40(N)、40(N-1)短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压平均。藉此,驱动支路40(N)在第一次采样之后的剩余电压或电荷被部分转移到相邻的驱动支路40(N-1),从而降低功耗并且节省充电时间。对于隔行扫描的情形,在驱动电路的奇数条驱动支路之间设置短接单元,并且在驱动电路的偶数条驱动支路之间设置短接单元。概而言之,短接单元设置在驱动电路中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即先后依次扫描或驱动的)两条驱动支路之间,并且配置成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一个驱动支路中的剩余电压或电荷部分地转移到下一个扫描或驱动的驱动支路。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执行这些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许多不同的方式是可能的。例如,可以改变步骤的顺序,或者可以并行执行一些步骤。此外,在步骤之间可以插入其它方法步骤。插入的步骤可以表示诸如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改进,或者可以与该方法无关。此外,在下一步骤开始之前,给定步骤可能尚未完全完成。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容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多条驱动支路,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短接单元,所述短接单元设置在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之间,并且配置成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在驱动时序上相邻的所述两条驱动支路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短接单元设置在物理上相邻的两条驱动支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每条驱动支路包括:
充电单元,其配置成对所述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充电;
放电单元,其配置成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放电;
采样单元,其配置成采集来自所述触控感测单元的触控信号;以及
控制处理器,其配置成处理并输出触控信号,
并且所述充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以及所述采样单元均电气连接到所述驱动支路中的耦合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短接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配置成分别电气连接到相邻两条所述驱动支路的各自耦合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采样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配置成分别与所述驱动支路的耦合节点以及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控制处理器包括用于每条驱动支路的第一放大器以及处理器,每条驱动支路的所述第一放大器配置成放大来自所述采样单元的数据信号并且将经放大的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第二放大器以及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并且漏极连接到每条驱动支路的所述耦合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采样单元配置成采集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9. 一种电容触控面板,包括:
触控感测单元阵列,其包括以阵列方式布置的多个触控感测单元;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配置成驱动所述触控感测单元阵列中的触控感测单元。
10.一种用于电容触摸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按照驱动时序依次驱动多条驱动支路,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对所述多条驱动支路其中之一进行第一次采样之后,通过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所述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物理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对所述多条驱动支路其中之一进行第一次采样包括步骤:
接通充电单元,对所述电容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单元充电;
在所述触控感测单元充电到预设电压后,通过放电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放电;以及
通过采样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的触控信号进行第一次采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次采样获得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在通过短接单元将所述驱动支路与在所述驱动时序上相邻的下一条驱动支路短接之后,还包括步骤:
通过所述放电单元对触控感测单元放电;以及
通过所述采样单元对所述触控感测单元进行第二次采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次采样获得的触控信号为手指触控信号或触控笔触控信号。
CN201910384612.8A 2019-05-09 2019-05-09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10069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4612.8A CN110069173B (zh) 2019-05-09 2019-05-09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4612.8A CN110069173B (zh) 2019-05-09 2019-05-09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9173A true CN110069173A (zh) 2019-07-30
CN110069173B CN110069173B (zh) 2022-10-04

Family

ID=6737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4612.8A Active CN110069173B (zh) 2019-05-09 2019-05-09 电容触控面板,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6917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048A (zh) * 2008-07-14 2008-12-1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268162A (zh) * 2012-11-27 2013-08-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信号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
CN104699319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4699340A (zh) * 2015-03-23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5320381A (zh) * 2014-08-04 2016-02-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205334414U (zh) * 2015-12-03 2016-06-22 深圳磨石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驱动电路
US20160370926A1 (en) * 2015-06-19 2016-12-22 Dongbu Hitek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598334A (zh) * 2016-12-15 2017-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26816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触摸电源电路及使用其的触摸显示装置
CN108536336A (zh) * 2018-04-24 2018-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9445629A (zh) * 2018-10-18 2019-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检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048A (zh) * 2008-07-14 2008-12-1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268162A (zh) * 2012-11-27 2013-08-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信号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
CN105320381A (zh) * 2014-08-04 2016-02-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4699340A (zh) * 2015-03-23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4699319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160370926A1 (en) * 2015-06-19 2016-12-22 Dongbu Hitek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334414U (zh) * 2015-12-03 2016-06-22 深圳磨石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驱动电路
CN106598334A (zh) * 2016-12-15 2017-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268166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运算放大器的触摸电源电路及使用其的触摸显示装置
CN108536336A (zh) * 2018-04-24 2018-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9445629A (zh) * 2018-10-18 2019-03-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检测方法及装置、触控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9173B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3587B (zh) 触摸感测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5183248B (zh) 电容检测电路、触摸检测电路和具备该电路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CN202142042U (zh) 触控感测装置
CN102830882B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触摸检测电路
CN103809824B (zh) 触摸感测系统和控制其功耗的方法
KR101746022B1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750340B (zh) 触摸面板控制电路及具备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2193692B (zh) 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与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100307840A1 (en)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for electrostatic capacitor type touch sensor
CN106648194B (zh) 触摸传感器驱动装置和包括该触摸传感器驱动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7422929A (zh) 触控面板控制器以及半导体器件
CN101424855B (zh) 具有多重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
CN103324367A (zh) 触摸感测设备及其双采样方法
CN103823590B (zh) 驱动电路及其触控装置与触控模块和制造方法
TW201205401A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charge to convert capacitance to voltage for touchscreen controllers
CN103809807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8395596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having high touch sensitivity and touch positioning method thereof
CN206877301U (zh) 用于控制触摸屏显示器中的触摸感测的触摸屏控制器
CN105630261A (zh) 积分器及使用积分器的触摸感测系统
CN101739186A (zh) 影像显示系统、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电容测量装置与方法
CN103474018A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电源电路
CN105513522A (zh) 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3164075A (zh) 感测装置、触控感测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1571782B (zh) 一种触控式面板及判断触控信号发生位置的方法
CN107807757A (zh) 触控感测单元及具有该触控感测单元的指纹触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