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4179A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Google Patents
羽毛球拍的握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64179A CN110064179A CN201810052976.1A CN201810052976A CN110064179A CN 110064179 A CN110064179 A CN 110064179A CN 201810052976 A CN201810052976 A CN 201810052976A CN 110064179 A CN110064179 A CN 1100641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 fixing piece
- glass fabric
- ontology
- carbon clo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49/00—Stringed rackets, e.g. for tennis
- A63B49/02—Frames
- A63B49/08—Frames with spe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hand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握柄,应用于一羽毛球拍。羽毛球拍包括一拍框、一中管及握柄,中管的二端分别连接拍框及握柄。握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前套。中管插设于本体,本体包括一发泡材料层及一复合材料层。发泡材料层具有一容置孔,中管设置于容置孔。复合材料层形成于发泡材料层的外侧。复合材料层由至少一碳纤维布与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堆栈而成。前套套设于本体的前端。前套具有一开口,中管穿过开口插设于本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羽毛球拍,特别是关于一种羽毛球拍的握柄。
背景技术
羽毛球比赛为常见且盛行的球类运动,打者藉由羽毛球拍打击羽毛球做为比赛方式。羽毛球拍的主要结构包括拍框、中管及握柄,藉由中管连接拍框及握柄。一般而言,羽毛球拍的握柄,其依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质握柄及人造握柄,人造握柄经常使用碳纤维材质。
由于木头具有轻量、高刚性、高强度、高韧性及吸震效果好等优点,于击球时,使用木质握柄可达到较佳的手感,以下称为击球感。然而,木头的重量及产量皆不稳定,容易有缺料的情形发生。为弥补木头产量的不足,人造握柄因应而生,目前最常见的人造握柄是全碳纤维材质或是塑料材质。
然而,为达到轻量的效果,人造羽毛球拍的拍框、中管及握柄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由于中管及握柄是一体成型,故无法发挥中管的性能,使得人造握柄的击球感较木质握柄差,且结构强度较差。因此,目前还是有许多使用者选择使用木质握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握柄,用于一羽毛球拍,握柄的本体包括发泡材料层及复合材料层,藉由使用新颖的复合材料,并将复合材料层形成于组合发泡材料层的外侧,以提升握柄的击球感,以解决木质握柄所面临的木头重量、产量不稳定,及现有的人造握柄的击球感差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握柄,应用于一羽毛球拍。羽毛球拍包括一拍框、一中管及握柄,中管的二端分别连接拍框及握柄。握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前套。中管插设于本体,本体包括一发泡材料层及一复合材料层。发泡材料层具有一容置孔,中管设置于容置孔。复合材料层形成于发泡材料层的外侧,复合材料层是由至少一碳纤维布与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堆栈而成。前套套设于本体的前端,前套具有一开口,中管穿过开口插设于本体。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碳纤维布及玻璃纤维布以预浸材叠层法形成复合材料层。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复合材料层的碳纤维布的比例介于85%至91%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碳纤维布为0度与30度、或0度与45度的单向布,且玻璃纤维布为经纬编织布。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碳纤维布的密度为1.8g/cm3,玻璃纤维布的密度介于1.58g/cm3至1.61g/cm3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发泡材料层是由一塑料材料发泡而成,其中塑料材料包含一发泡剂,发泡剂的剂量介于28phr至40phr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塑料材料的密度介于1.1g/cm3至1.46g/cm3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本体更包括一固定件,其设置于容置孔,并位于中管与发泡材料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固定件为一第一玻璃纤维布、或一第一碳纤维布、或其组合,固定件的内径大于等于中管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本体更包括一副固定件,套设于固定件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副固定件为一锥状件,其套设并卡合于固定件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副固定件为一塑料锥状件。
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副固定件为一第二玻璃纤维布及一第二碳纤维布的组合,其中第二玻璃纤维布缠绕于固定件的外侧,第二碳纤维布缠绕于第二玻璃纤维布的外侧。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握柄,其应用于一羽毛球拍。握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前套,前套套设于本体的前端,羽毛球拍的中管插设于本体。其中,本体包括一发泡材料层及一复合材料层,可藉由发泡材料层使握柄达到轻量的效果。而复合材料层形成于发泡材料层的外侧,且复合材料层是由至少一碳纤维布与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堆栈而成,碳纤维布可提供刚性、玻璃纤维布则提供韧性,进而使握柄的击球感可近似木质握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握柄应用于羽毛球拍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握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握柄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握柄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握柄的施打满意度图表。
其中附图标记为:
握柄1、1a本体10
发泡材料层11容置孔111
复合材料层12固定件13
副固定件14、14a前套20
开口21拍框8
中管9杆件9a
羽毛球拍R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贵审查委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握柄应用于羽毛球拍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握柄1,应用于一羽毛球拍R。具体而言,羽毛球拍R包括本实施例的握柄1、拍框8及中管9,其中,中管9的二端分别连接拍框8及握柄1。具体而言,中管9的一端连接于拍框8,中管9的另一端则插设于握柄1。拍框8与中管9可以为一体成型,或是二次成型的方式相互连接,本发明并不限制。
图2为图1所示的握柄的剖面示意图,请搭配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握柄1包括一本体10以及一前套20,中管9插设于握柄1的本体10。又,前套20套设于本体10的前端,且前套20具有一开口21(图2标示于中管9与前套20的连接处),使中管9可穿过开口21插设于本体10。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一发泡材料层11及一复合材料层12。其中,发泡材料层11具有一容置孔111,中管9设置于容置孔111。由于图2所示的中管9插设于发泡材料层11的容置孔111,故容置孔111标示于中管9与发泡材料层11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先通过发泡成型的方式,制作发泡材料层11。具体而言,将发泡剂(或称发泡粉)加入至塑料材料,并于模具中发泡形成发泡材料层11。而用于发泡成型的模具,除了具有握柄1的外型以外,更具有可形成容置孔111的部件。因此,成型后的发泡材料层11,即具有容置孔111的结构。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发泡材料层11由塑料材料发泡而成,且塑料材料中包含发泡剂。较佳的,发泡剂的剂量可介于28phr至40phr之间,亦即,于每100g(克)的发泡塑料混合材料(即前述的塑料材料、发泡剂、增韧橡胶、及其他添加剂等)中含有28g至40g的发泡剂。又塑料材料的密度较佳可以介于1.1g/cm3至1.46g/cm3之间。
较佳的,握柄1的本体10的重量介于24g至25g之间,而发泡材料层11所使用的发泡剂的剂量以37phr为例,故可将约9g的发泡剂加入密度介于1.1g/cm3至1.46g/cm3的塑料材料(约16g)后,将发泡塑料混合材料注入前述的模具,以形成本实施例的发泡材料层11。
在发泡材料层11成型后,再将复合材料层12形成于发泡材料层11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或发泡材料层11与复合材料层12亦可同时加温或加压成型。其中,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层12由至少一碳纤维布与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堆栈而成,进而言之,碳纤维布与玻璃纤维布是以预浸材叠层法(prepreg laminate)形成复合材料层12。首先,本实施例直接取用玻璃纤维预浸布及碳纤维预浸布,并将玻璃纤维预浸布与碳纤维预浸布仔细地叠层后(且玻璃纤维布在内层、碳纤维布在外层),再以加温或加压的方式固定玻璃纤维布与碳纤维布,以形成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层12。本实施例藉由发泡材料层11达到轻量的效果,并由复合材料层12的碳纤维布提供刚性、玻璃纤维布提供韧性,进而使握柄1的击球感可近似木质握柄。
本发明并不限制玻璃纤维布与碳纤维布的数量,至少各一张,且可包覆发泡材料层11即可。换言之,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及至少一碳纤维布的长度大于发泡材料层11的长度。又,发泡材料层11的全长可介于160mm(毫米)至185mm(毫米)之间,本实施例是以173mm为例。较佳的,选用长度大于173mm的玻璃纤维布及碳纤维布,可使复合材料层12完整的包覆于发泡材料层11的外侧。以下以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叠层方式为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先使用一张玻璃纤维布,其长度为180mm、宽度为80mm,其中长度180mm大于发泡材料层11的长度,而选用宽度80mm的玻璃纤维布可缠绕发泡材料层11的外侧约一圈,形成二层的叠层。较佳的,本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布为经纬编织布,且玻璃纤维布的密度介于1.58g/cm3至1.61g/cm3之间。接着,使用一张长度为168mm、宽度为80mm的碳纤维布,缠绕于前述的玻璃纤维布的外侧,且主要缠绕于前套20未套设的部分,并可形成二层叠层。此阶段使用的碳纤维布为0度与30度的单向布,且碳纤维布的密度为1.8g/cm3。同样再使用一张长度为168mm、宽度为80mm的碳纤维布,但为0度与45度的单向布(密度为1.8g/cm3),以形成二层叠层。最后,使用一张0度与30度的单向碳纤维布(密度为1.8g/cm3),其长度为180mm、宽度为80mm,再形成二层叠层。因此,复合材料层12自发泡材料层11向外依序为玻璃纤维布、0度与30度的单向碳纤维布、0度与45度的单向碳纤维布、0度与30度的单向碳纤维布。
由于碳纤维布可提供刚性,而玻璃纤维布主要是提供韧性,故复合材料层12中,碳纤维布所占的比例较多。较佳的,复合材料层12的碳纤维布的比例介于85%至91%之间,而玻璃纤维布的比例介于9%至15%之间。又,本实施例所使用的碳纤维布的厚度约为0.08mm,而玻璃纤维布的厚度为0.04mm,故复合材料层12中,碳纤维布所占的比例约为86%、玻璃纤维布所占的比例为14%。
又,由于本实例所选用的玻璃纤维布为经纬编织布,故仅使用一张玻璃纤维布,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使用多张单向的玻璃纤维布进行堆栈,亦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同样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碳纤维布亦可使用经纬编织布,本发明并不限制,亦不限定碳纤维单向布的堆栈方式,仅须符合碳纤维布的比例介于85%至91%之间,即可使握柄1具有足够的刚性。
依照前述的堆栈方式堆栈玻璃纤维布及碳纤维布后,再以加温或加压的方式固定玻璃纤维布与碳纤维布,以将复合材料层12形成于发泡材料层11的外侧后,再将前套20套入本体10的前端,以形成本实施例的握柄1。于制成羽毛球拍R时,再将中管9插入发泡材料层11的容置孔111。
较佳的,本实施例的本体10更包括一固定件13,其设置于容置孔111,并位于中管9与发泡材料层11之间,用以固定部分的中管9。使用者以应用本实施例的握柄1的羽毛球拍R击球时,中管9所承受的力量可分散至固定件13,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形,以提升结构强度,更可进一步提升羽毛球拍R的击球感。以下先说明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3的制造方法后,再进一步描述其结构特征。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握柄的制作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3所示。首先,取尺寸与中管9相同的一杆件9a,亦即,杆件9a的外径与中管9相同。接着,取一第一玻璃纤维布缠绕于杆件9a的外侧,以形成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3。其中,第一玻璃纤维布与前述玻璃纤维布相同,厚度为0.04mm、密度介于1.58g/cm3至1.61g/cm3之间,仅在尺寸有所差异。较佳的,本实施例是使用长度为75mm、宽度为140的第一玻璃纤维布,此仅为举例,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一玻璃纤维布的长度及宽度。于本说明书中,将用于固定件13的玻璃纤维布称为「第一玻璃纤维布」,以与复合材料层12的玻璃纤维布区别。
由于固定件13由第一玻璃纤维布于杆件9a的外侧缠绕数圈所形成,且杆件9a的外径与中管9的外径相同,故固定件13的内径大于等于中管9的外径,使中管9可置入固定件13内。较佳的,固定件13的内径等于中管9的外径,使固定件13可刚好卡合中管9。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使用一第一碳纤维布于杆件9a的外侧缠绕数圈,以形成固定件13;或是以第一玻璃纤维布缠绕后,再以第一碳纤维布缠绕;反之,或是以第一碳纤维布缠绕后,再以第一玻璃纤维布缠绕,本发明并不限制。总的来说,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3为第一玻璃纤维布、或第一碳纤维布、或其组合,且固定件13的内径大于等于中管9的外径实质上相同。同样的,于本说明书中,将用于固定件13的碳纤维布称为「第一碳纤维布」,以与复合材料层12的碳纤维布区别。
较佳的,本实施例的本体10更包括一副固定件14,由于固定件13由第一玻璃纤维布于杆件9a的外侧缠绕数圈所形成,故于形成固定件13后,可再将副固定件14套设于固定件13的外侧。亦即,为避免缠绕后的第一玻璃纤维布脱落,可利用副固定件14固定。
又,本实施例的副固定件14为一锥状件,较佳可为塑料锥状件。较佳的,锥状件的高度为前套20的高度的1/2,而锥状件(副固定件14)套设并卡合于固定件13的外侧,藉此固定由第一玻璃纤维布缠绕所形成的固定件13。副固定件14套设于固定件13后,即可取出杆件9a,并将固定件13及副固定件14置于制作发泡材料层11的模具中。接着,再续行前述步骤,以发泡形成发泡材料层11。脱模后,固定件13及副固定件14即位于发泡材料层11的容置孔111处。接着,续行前述制成复合材料层12的步骤后,再将中管9插设至发泡材料层11,此时,固定件13即位于中管9与发泡材料层11之间。最后,再将前套20套设于本体10外侧,如图3最右侧的示意图,即完成本实施例的握柄1,并与中管9相互连接。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握柄的制作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握柄1a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握柄1相同,差异在于,握柄1a所使用的副固定件14a为第二玻璃纤维布及第二碳纤维布的组合。同样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如同前述的玻璃纤维布,而第二碳纤维布亦与前述的碳纤维布相同。于本说明书中,将用于副固定件14a的玻璃纤维布称为「第二玻璃纤维布」,而碳纤维布则称为「第二碳纤维布」,以与复合材料层12的玻璃纤维布、碳纤维布及固定件13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一碳纤维布区别。
具体而言,如第一实施例于将第一玻璃纤维布缠绕于杆件9a的外侧,以形成固定件13后,再将长度40mm、宽度60mm的第二玻璃纤维布缠绕于固定件13的外侧,接着,再将尺寸同为长度40mm、宽度60mm的第二碳纤维布缠绕于第二玻璃纤维布的外侧,以形成本实施例的副固定件14a。后续步骤如同第一实施例,取出杆件9a后,将固定件13及副固定件14a置于模具中,并依序形成发泡材料层11及复合材料层12。其余细节可参考前述,于此不加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于形成固定件13后,亦可直接取出杆件9a,并将固定件13置入发泡材料层11成型的模具中,且置于模具中对应于容置孔111的部件,而不使用副固定件14,本发明并不限制。
将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握柄应用在羽毛球拍后,进行挥击测试,两者皆可挥击超过20,000次。同时,由多位使用者进行施打测试,而使用者测试后的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握柄的使用满意度图表。除了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以外,另以木质握柄的羽毛球拍作为对照组,比对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握柄与木质握柄于击球时的手感(击球感)差异。一般羽毛球拍的感测试,是由打者(使用者)施打后,针对软硬度、力量传递、震手性及舒适度等项目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
关于软硬度,偏硬或适中的击球感较适合攻击线路,由图5可知,使用第二实施例的握柄1a击球时,其软硬度感受与木质握柄相同,而第一实施例的握柄1的感受更为偏硬。关于力量传递,分数越高表示传递的效果越好,第一实施例的握柄1的传递效果甚至比木质握柄更佳。关于震手性,分数越高表示较不容易震手,第一实施例的握柄1较木质握柄更不容易有震手的情形,令使用者更容易操控球路。另外,舒适度亦为第一实施例的握柄1优于木质握柄。总的来说,使用第二实施例的握柄1a击球时,使用者所感受到的击球感与木质握柄大致相同,而第一实施例的握柄1更优于木质握柄。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握柄,其应用于一羽毛球拍。握柄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前套,前套套设于本体的前端,羽毛球拍的中管插设于本体。其中,本体包括一发泡材料层及一复合材料层,可藉由发泡材料层使握柄达到轻量的效果。而复合材料层形成于发泡材料层的外侧,且复合材料层由至少一碳纤维布与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堆栈而成,碳纤维布可提供刚性、玻璃纤维布则提供韧性,进而使握柄的击球感可近似木质握柄。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握柄,应用于一羽毛球拍,其包括一拍框、一中管及该握柄,该中管的二端分别连接该拍框及该握柄,该握柄包括:
一本体,该中管插设于该本体,该本体包括:
一发泡材料层,具有一容置孔,该中管设置于该容置孔;及
一复合材料层,形成于该发泡材料层的外侧,该复合材料层由至少一碳纤维布与至少一玻璃纤维布堆栈而成;以及
一前套,套设于该本体的前端,该前套具有一开口,该中管穿过该开口插设于该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布及该玻璃纤维布以预浸材叠层法形成该复合材料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层的该碳纤维布的比例介于85%至91%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布为0度与30度、或0度与45度的单向布,且该玻璃纤维布为经纬编织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碳纤维布的密度为1.8g/cm3,该玻璃纤维布的密度介于1.58g/cm3至1.61g/cm3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发泡材料层由一塑料材料发泡而成,其中该塑料材料包含一发泡剂,该发泡剂的剂量介于28phr至40phr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塑料材料的密度介于1.1g/cm3至1.46g/cm3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容置孔,并位于该中管与该发泡材料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为一第一玻璃纤维布或一第一碳纤维布、或其组合,该固定件的内径大于等于该中管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一副固定件,套设于该固定件的外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副固定件为一锥状件,其套设并卡合于该固定件的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副固定件为一塑料锥状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握柄,其特征在于,该副固定件为一第二玻璃纤维布及一第二碳纤维布的组合,其中该第二玻璃纤维布缠绕于该固定件的外侧,该第二碳纤维布缠绕于该第二玻璃纤维布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52976.1A CN110064179A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52976.1A CN110064179A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4179A true CN110064179A (zh) | 2019-07-30 |
Family
ID=67364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52976.1A Withdrawn CN110064179A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64179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79164U (zh) * | 1975-12-08 | 1977-06-13 | ||
CN2136678Y (zh) * | 1992-10-13 | 1993-06-23 | 曾益升 | 一种含复合树脂层的球拍框 |
CN1126966A (zh) * | 1994-03-24 | 1996-07-17 | 东丽株式会社 | 弯管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
TW441376U (en) * | 1999-08-27 | 2001-06-16 | Brainco Composites Inc | Improved structure of badminton racket |
JP2003000769A (ja) * | 2001-06-18 | 2003-01-07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テニスラケット |
CN203710637U (zh) * | 2013-12-09 | 2014-07-16 | 徐建昇 | 一种羽毛球拍的多管拍框结构 |
CN206121073U (zh) * | 2016-10-26 | 2017-04-26 | 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 羽毛球拍轻量化手柄及羽毛球拍 |
CN207871425U (zh) * | 2018-01-19 | 2018-09-18 | 胜利体育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
2018
- 2018-01-19 CN CN201810052976.1A patent/CN11006417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79164U (zh) * | 1975-12-08 | 1977-06-13 | ||
CN2136678Y (zh) * | 1992-10-13 | 1993-06-23 | 曾益升 | 一种含复合树脂层的球拍框 |
CN1126966A (zh) * | 1994-03-24 | 1996-07-17 | 东丽株式会社 | 弯管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
TW441376U (en) * | 1999-08-27 | 2001-06-16 | Brainco Composites Inc | Improved structure of badminton racket |
JP2003000769A (ja) * | 2001-06-18 | 2003-01-07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テニスラケット |
CN203710637U (zh) * | 2013-12-09 | 2014-07-16 | 徐建昇 | 一种羽毛球拍的多管拍框结构 |
CN206121073U (zh) * | 2016-10-26 | 2017-04-26 | 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 羽毛球拍轻量化手柄及羽毛球拍 |
CN207871425U (zh) * | 2018-01-19 | 2018-09-18 | 胜利体育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21588B (zh) | 具有增强振动传递的高尔夫握把 | |
TW201138902A (en) | Ball bat having a segmented barrel | |
CN207871425U (zh)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
US20100022334A1 (en) | Injection-molded ball bat | |
CN105268166A (zh) | 一种羽毛球拍拍杆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4452628A (zh) | 构造成相对于纵向轴线在多个方向上具有增大的柔韧性的球拍 | |
CN110064179A (zh)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
US9504891B1 (en) | Baseball bat | |
US20050164813A1 (en) | Racket for ball gam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 |
TWM562151U (zh)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
CN214546512U (zh) | 一种可伸缩式逗猫棒 | |
CN205699255U (zh) | 匹克运动球拍 | |
TWM585645U (zh) | 沙灘網球拍 | |
JP2013013550A (ja) | ラケット | |
CN202802681U (zh) | 复合式球棒 | |
CN215351886U (zh) | 增加摩擦力的匹克球拍 | |
US7140984B2 (en) | Racket for ball gam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 |
CN210448024U (zh) | 一种匹克运动球拍 | |
CN207054456U (zh) | 一种便于抓握的造型球 | |
TW201932164A (zh) | 羽毛球拍的握柄 | |
Lammer et al. | Materials and tennis rackets | |
CN205815016U (zh) | 壳体具有网状结构的高尔夫球 | |
CN212817960U (zh) | 一种乒乓球拍 | |
CN203417445U (zh) | 一种球棒结构 | |
CN220002907U (zh) | 具有肋片芯材的板网球拍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