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9970A -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59970A
CN110059970A CN201910331337.3A CN201910331337A CN110059970A CN 110059970 A CN110059970 A CN 110059970A CN 201910331337 A CN201910331337 A CN 201910331337A CN 110059970 A CN110059970 A CN 110059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ransaction
intelligent contract
power
electrical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13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涛
许伦
张潮
顾思
孙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3313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599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59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599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3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交易周期开始前,各节点向全网广播信息;2、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发布所有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各个用电节点选择适合的智能合约编辑,形成供电子集;3、按照共识算法,对供电子集内的元素进行排序、交易;利用Merkle树结构记录交易结果、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且将本次交易的所有交易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每笔交易完成后,进行电能质量评估;4、依据区块链记录的电能综合评估指标,对各个供电节点进行分级,制定上网参考电价。本发明采用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避免中心化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提供多样化的供电服务且简化了交易验证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交易方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背景技术
从2014年到2018年,国家通过一系列文件积极促进能源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能源结构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结合,能源互联网由于网络结构对等开放的,不同主体允许无歧视接入,用户与电网可以实现双向互动等特征受到关注,其灵活开放的市场机制也亟待研究。新的市场机制需要促进呈现不同地域分布特性各类发电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电网及需求侧的主动性,实现供需两侧能量、信息、交易的互动。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代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尚未完善,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仍然取决于行政命令。能源互联网的不断推进迫使传统电力交易系统必须转型,打破传统中心化能源交易垄断,设计一种适应新需求、实现供需双方直接交易的新型能源交易模式,具有迫切性和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主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由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参与编辑智能合约的电力交易体系模型。该模型支持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避免中心化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发布中心选择通过验证的智能合约定制电力服务,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N个交易周期开始前,电网系统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向全网广播各自节点的信息;
步骤2:针对各个用电节点,智能合约发布中心依据各节点广播的信息,发布所有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各个用电节点选择适合的智能合约编辑实施条件;供电节点、用电节点按照智能合约要求形成供电子集;
步骤3:按照制定的共识算法,对用电节点对应的供电子集内的元素进行排序,且依照排序结果进行交易;利用Merkle树结构记录交易结果、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并且形成Merkle根计入区块头中;且将本次交易的所有交易信息及各个节点新的实时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每笔交易完成后,对供电节点进行电能质量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电能综合评估指标上传至区块链中;
步骤4:按照固定周期,依据区块链记录的电能综合评估指标,对各个供电节点进行分级;依据供电节点的分级结果,制定其上网参考电价。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步骤1中,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向全网广播各自节点的信息包括:
1)用电节点信息:用电节点身份ID、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用电需求、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电能质量需求、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可以接受的交易电价最大值;
2)供电节点信息:供电节点身份ID、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发电计划、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电能质量供给值、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可以接受的交易电价最小值。
步骤2中,所述智能合约发布中心依据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智能合约的发布采用如下运行机制:
1)构建智能合约发布中心,由步骤1所得的用电节点和供电节点的信息,对供、用电节点进行匹配,用户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类系统进行筛选和分类,判断合约是属于基本服务还是辅助类服务,从而得到不同的安全规定,以便进行安全判断;
2)任何能够发布或签订智能合约的节点都有对应的物理实体,物理实体包括步骤1中的供电节点、用电节点、供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用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
3)在智能合约发布或者签订前,各个节点或者代理商必须遵循其欲指定的智能合约,判断当前电力网络和自身的运行条件,是否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影响,则合约无法发布或签订;
4)在智能合约发布或者签订前,为保证电力系统判断结果的真实性,网络中各个节点都对上述智能合约进行检验,判断是否符合电力系统的安全规定,各个节点取得共识后,智能合约才能继续实行;
5)为保证合约完成过程中不会被篡改和毁约,合约签订完成以后,将通过if-then逻辑结构在区块链中负责交易的执行与记录,直至合约完成。
步骤2中,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发布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还需满足节点的物理约束条件,包括:依据当前电力网络和节点自身的运行条件,判断履行欲达成的智能合约中的内容是否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若影响则不能达成服务。
步骤2中,实施条件包括使用时间段,使用电量的级别。
步骤2中,各个用电节点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类系统选择适合的合约,自动分类系统将智能合约分成不同类别,包括电能供应服务类、电能辅助服务类。
步骤3中,采用Merkle树结构进行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其优化过程如下:
1)对每笔交易数据的所有信息都进行哈希计算,得到每笔交易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这些哈希值为Merkle树的叶子节点;
2)对叶子节点中相邻的两个哈希值的组合都进行哈希计算,得到代表这两笔交易数据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当叶子节点为单数时,复制末尾节点哈希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
3)依照以上计算过程逐层向上计算,直至得到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最终唯一的哈希值,即为Merkle根;
4)交易验证过程中,只验证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Merkle根,若发生数据篡改,则按照Merkle树结构,逐层向下验证,直至定位篡改数据。
步骤4的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用户侧和供电侧两个角度,构建电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用户侧包括5个指标:用户用电可靠率、用户短时停电时间、用户停电次数、用户设备平均停运次数、用户电压合格率,供电侧包括2个指标:供电可靠率、供电持续停电时间;
2)应用正态分布隶属度对收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方法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综合评价值,通过衡量综合评价值和理想值的距离,得到电能质量等级;
3)对分布式电源实现按电能质量评价,实行差异化上网电价,根据步骤2)得到的电能质量等级,采用不同的加权系数对电价进行修正,修正公式如下:
p=p0+Qpl
其中,p发电企业上网电价,p0为发电企业基础电价,pl为电能质量奖惩电价,Q为波动电价加权系数。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采用去中心化交易体系进行匿名交易,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易前要进行身份验证,其过程如下:进行交易前,节点A向节点B证明身份;交易过程中,节点A对发送给节点B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
所述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非对称密钥对”实现,非对称密钥对满足:1)一个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后,只能通过与其配对的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密;2)一个密钥公开后,无法通过公开的密钥推算出配对的另一个密钥;公开的密钥称为公钥,不公开的密钥称为私钥,公钥向全网公开,私钥由用户自己保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电网系统的交易过程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由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参与编辑智能合约的电力交易体系模型,采用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支持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避免中心化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发布中心,选择通过验证的智能合约定制电力服务,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本发明还通过改进的智能合约和Merkle树结构,从供电服务多样化和简化交易验证过程两个方面对交易体系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智能合约发布中心运行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Merkle树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过程示意图
图4是交易双方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验证身份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伏发电的出力曲线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力发电的出力曲线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重要负荷类用电需求分布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8小时工作制类负荷用电需求分布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商业类负荷用电需求分布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居民类负荷用电需求分布示意图。
图6e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农业类负荷用电需求分布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交易体系下,实施例中用电节点炼钢厂的交易结果分布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交易体系下,实施例中用电节点8小时工作制类的交易结果分布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交易体系下,实施例中用电节点居民类的交易结果分布示意图。
图7d是本发明交易体系下,实施例中用电节点商业类的交易结果分布示意图。
图7e是本发明交易体系下,实施例中用电节点农业类的交易结果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主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由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参与编辑智能合约的电力交易体系模型,该模型支持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避免中心化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发布中心选择通过验证的智能合约定制电力服务,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图1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N个交易周期开始前,电网系统各个单元,即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向全网广播各自节点的信息。
各自节点公布的信息内容包括:
用电节点:
1)用电节点身份ID;
2)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用电需求;
3)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电能质量需求;
4)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可以接受的交易电价最大值。
供电节点:
1)供电节点身份ID;
2)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发电计划;
3)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电能质量供给值;
4)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可以接受的交易电价最小值。
步骤2:针对各个用电节点,智能合约发布中心依据各节点广播的信息以及各个节点的物理约束条件,发布所有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各个用电节点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类系统选择适合的合约并编辑实施条件,自动分类系统将智能合约分成不同类别,包括电能供应服务类或调频调压、控制电能质量等电能辅助服务类等等,各个用电节点依据经济性进行选择。因为每个供电节点提供的电价是不一样的,经过下述过程修正的,而且距离用电节点越远,输电网损越大,这部分的经济损失就要用电节点来承担,故用电节点会自己选择。选择合约并编辑完实施条件后,供电节点、用电节点按照智能合约要求进行匹配,形成供电子集。
其中,物理约束条件是指例如B用户需要电能质量等级为5的电能供应,但是可以提供这种电能的电厂和B用户没有连接线,他们之间的智能合约就无法达成;再例如,依据当前电力网络和自身的运行条件,判断履行欲达成的智能合约中的内容是否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有影响,则无法达成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对所有节点间可达成的智能合约有个筛选的过程,所有不会对电力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智能合约才会被发布,即是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允许用户(用电节点)编辑具体的实施条件,实施条件如具体的使用时间段,使用电量的级别等。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合约发布中心所包含的供电服务不仅仅包含基本提供电能的服务,还可以依据需求进行多样化服务,比如:定制某一时间段内的电能质量,进行调频调压服务等等,为保证在此服务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智能合约的发布采用如下运行机制:
1)构建智能合约发布中心,由公布的用电节点和供电节点的信息,对供、用电节点进行匹配,用户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类系统进行筛选和分类,判断合约是属于基本服务还是辅助类服务,从而得到不同的安全规定,以便进行安全判断;
2)任何能够发布或签订智能合约的节点都有对应的物理实体,物理实体包括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各个供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各个用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供电节点与用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
3)在智能合约发布或者签订前,各个节点或者代理商必须遵循其欲指定的智能合约,判断当前电力网络和自身的运行条件,是否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影响,则合约无法发布或签订;
4)在智能合约发布或者签订前,为保证电力系统判断结果的真实性,网络中各个节点(所有的供电节点和用电节点)都对上述智能合约进行检验,判断是否符合电力系统的安全规定,各个节点取得共识后,智能合约才能继续实行;
5)为保证合约完成过程中不会被篡改和毁约,合约签订完成以后,将通过if-then逻辑结构在区块链中负责交易的执行与记录,直至合约完成。
由于区块链中执行与记录电量交易涉及的技术不是本发明保护的重点,if-then逻辑结构是公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步骤3:按照制定的共识算法(不同的区块链系统可以指定不同的共识算法,本发明不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共识算法),对用电节点对应的供电子集内的元素进行排序,且依照排序结果进行交易;利用Merkle树结构记录交易结果、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并且形成Merkle根计入区块头中;且将本次交易的所有交易信息及各个节点新的实时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每笔交易完成后,对供电节点进行电能质量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电能综合评估指标上传至区块链中;
为保证交易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加快步骤2智能合约安全性的验证过程,步骤3所述的交易信息存储结构采用Merkle树结构进行优化,其过程如下:
1)对每笔交易数据的所有信息都进行哈希计算,得到每笔交易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这些哈希值为Merkle树的叶子节点;
2)对叶子节点中相邻的两个哈希值的组合都进行哈希计算,得到代表这两笔交易数据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当叶子节点为单数时,复制末尾节点哈希值(图中Hash3)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
3)依照以上计算过程逐层向上计算,直至得到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最终唯一的哈希值,即为Merkle根;
4)交易验证过程中,只验证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Merkle根,若发生数据篡改,则按照Merkle树结构,逐层向下验证,直至定位篡改数据。
当区块内本次交易中任何交易数据发生篡改,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Merkle根必然发生变化,本发明通过只验证最终的Merkle根代替验证所有交易数据。通过验证Merkle根来代替验证所有交易数据,极大的减少数据传输量,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本发明中利用Merkle树结构优化的交易信息存储结构如图4所示。并且如图4黑色虚线所示,如果非叶子节点下存储的叶子节点个数为奇数,则通过复制末尾叶子节点数据使非叶子节点下叶子节点个数成为偶数,完成构建Merkle根。
步骤4:按照固定周期,依据区块链记录的电能综合评估指标,对各个供电节点进行分级;依据供电节点的分级结果,制定其上网参考电价。
其主要过程如下:
1)根据用户侧和供电侧两个角度考虑,构建电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用户侧包括5个指标:用户用电可靠率、用户短时停电时间、用户停电次数、用户设备平均停运次数、用户电压合格率,供电侧包括2个指标:供电可靠率、供电持续停电时间;
2)应用正态分布隶属度对收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方法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综合评价值,通过衡量综合评价值和理想值的距离,得到电能质量等级;
3)对分布式电源实现按电能质量评价,实行差异化上网电价,根据步骤2)得到的电能质量等级,采用不同的加权系数对电价进行修正,修正公式如下:
p=p0+Qpl
其中,p发电企业上网电价,p0为发电企业基础电价,pl为电能质量奖惩电价(一般为基础电价的),Q为波动电价加权系数。
如图4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电力交易为实时交易,为加快交易速度,缩短响应时间,步骤1所述的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采用去中心化交易体系进行匿名交易,为保证其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发明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易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其过程如下:进行交易前,节点A向节点B证明身份;交易过程中,节点A对发送给节点B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其中非对称加密算法主要通过“非对称密钥对”实现。非对称密钥对满足:1)一个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后,只能通过与其配对的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密;2)一个密钥公开后,无法通过公开的密钥推算出配对的另一个密钥;公开的密钥称为公钥,不公开的密钥称为私钥,公钥向全网公开,私钥由用户自己保管。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下:
步骤1:交易周期设置为1小时,电网系统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向全网广播各自节点的信息,在本例中设置的供电节点的部分信息如表1、图5a、图5b所示,用电节点部分信息如表2、图6a-6e所示;
表1中的供电节点信息包括供电节点类型,提供的电能质量等级,供电节点代号,发电容量,图5a、图5b中提供了供电节点为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节点的出力曲线示意图。表2中的用电节点信息包括负荷类型,重要程度,需求额度,图6a-6e中提供了对应表2中各个负荷类型的用电需求分布示意图。
表1
负荷类型 重要程度 需求额度/MW
炼钢厂 5 500
8小时工作制负荷 4 500
居民负荷 1 200
商业负荷 2 200
农业负荷 2 200
表2
步骤2:针对各个用电节点,智能合约发布中心依据各节点上传的信息发布所有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假设各个用电节点选择合约为在固定时间段存在对应的电能质量要求;针对每个用电节点,按照合约要求形成供电子集;
步骤3:假设制定的共识算法为按照交易量的大小进行排序,交易量越大,优先级越高,供电节点依照供电子集内的排序结果进行交易,并且利用Merkle树结构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24小时内的交易结果如图7a-7e所示;如果叶子节点为单数,则通过复制最后一个单数节点使得叶子节点为双数,如图7a、图7b中虚线框所示。
步骤4:按照固定周期,依据区块链记录的电能综合评估指标,对各个供电节点进行分级;依据供能节点的分级结果,制定其上网参考电价。
本发明通过将电网系统的交易过程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由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参与编辑智能合约的电力交易体系模型,采用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支持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避免中心化交易带来的额外成本,用户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发布中心,选择通过验证的智能合约定制电力服务,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发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本发明还通过改进的智能合约和Merkle树结构,从供电服务多样化和简化交易验证过程两个方面对交易体系进行了优化。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N个交易周期开始前,电网系统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向全网广播各自节点的信息;
步骤2:针对各个用电节点,智能合约发布中心依据各节点广播的信息,发布所有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各个用电节点选择适合的智能合约编辑实施条件;供电节点、用电节点按照智能合约要求形成供电子集;
步骤3:按照制定的共识算法,对用电节点对应的供电子集内的元素进行排序,且依照排序结果进行交易;利用Merkle树结构记录交易结果、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并且形成Merkle根计入区块头中;且将本次交易的所有交易信息及各个节点新的实时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每笔交易完成后,对供电节点进行电能质量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电能综合评估指标上传至区块链中;
步骤4:按照固定周期,依据区块链记录的电能综合评估指标,对各个供电节点进行分级;依据供电节点的分级结果,制定其上网参考电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向全网广播各自节点的信息包括:
1)用电节点信息:用电节点身份ID、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用电需求、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电能质量需求、用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可以接受的交易电价最大值;
2)供电节点信息:供电节点身份ID、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发电计划、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的电能质量供给值、供电节点在本次交易周期内可以接受的交易电价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智能合约发布中心依据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智能合约的发布采用如下运行机制:
1)构建智能合约发布中心,由步骤1所得的用电节点和供电节点的信息,对供、用电节点进行匹配,用户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类系统进行筛选和分类,判断合约是属于基本服务还是辅助类服务,从而得到不同的安全规定,以便进行安全判断;
2)任何能够发布或签订智能合约的节点都有对应的物理实体,物理实体包括步骤1中的供电节点、用电节点、供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用电节点组成的代理商;
3)在智能合约发布或者签订前,各个节点或者代理商必须遵循其欲指定的智能合约,判断当前电力网络和自身的运行条件,是否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影响,则合约无法发布或签订;
4)在智能合约发布或者签订前,为保证电力系统判断结果的真实性,网络中各个节点都对上述智能合约进行检验,判断是否符合电力系统的安全规定,各个节点取得共识后,智能合约才能继续实行;
5)为保证合约完成过程中不会被篡改和毁约,合约签订完成以后,将通过if-then逻辑结构在区块链中负责交易的执行与记录,直至合约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智能合约发布中心发布被允许编辑的智能合约,还需满足节点的物理约束条件,包括:依据当前电力网络和节点自身的运行条件,判断履行欲达成的智能合约中的内容是否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若影响则不能达成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实施条件包括使用时间段,使用电量的级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各个用电节点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类系统选择适合的合约,自动分类系统将智能合约分成不同类别,包括电能供应服务类、电能辅助服务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Merkle树结构进行优化交易信息存储结构,其优化过程如下:
1)对每笔交易数据的所有信息都进行哈希计算,得到每笔交易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这些哈希值为Merkle树的叶子节点;
2)对叶子节点中相邻的两个哈希值的组合都进行哈希计算,得到代表这两笔交易数据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当叶子节点为单数时,复制末尾节点哈希值进行哈希计算,得到对应的唯一的哈希值;
3)依照以上计算过程逐层向上计算,直至得到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最终唯一的哈希值,即为Merkle根;
4)交易验证过程中,只验证代表本次所有交易数据的Merkle根,若发生数据篡改,则按照Merkle树结构,逐层向下验证,直至定位篡改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用户侧和供电侧两个角度,构建电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用户侧包括5个指标:用户用电可靠率、用户短时停电时间、用户停电次数、用户设备平均停运次数、用户电压合格率,供电侧包括2个指标:供电可靠率、供电持续停电时间;
2)应用正态分布隶属度对收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方法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综合评价值,通过衡量综合评价值和理想值的距离,得到电能质量等级;
3)对分布式电源实现按电能质量评价,实行差异化上网电价,根据步骤2)得到的电能质量等级,采用不同的加权系数对电价进行修正,修正公式如下:
p=p0+Qpl
其中,p发电企业上网电价,p0为发电企业基础电价,pl为电能质量奖惩电价,Q为波动电价加权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供电节点、用电节点采用去中心化交易体系进行匿名交易,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交易前要进行身份验证,其过程如下:进行交易前,节点A向节点B证明身份;交易过程中,节点A对发送给节点B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加密算法通过“非对称密钥对”实现,非对称密钥对满足:1)一个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后,只能通过与其配对的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密;2)一个密钥公开后,无法通过公开的密钥推算出配对的另一个密钥;公开的密钥称为公钥,不公开的密钥称为私钥,公钥向全网公开,私钥由用户自己保管。
CN201910331337.3A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Pending CN1100599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1337.3A CN110059970A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1337.3A CN110059970A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9970A true CN110059970A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2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1337.3A Pending CN110059970A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59970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3311A (zh) * 2019-08-21 2019-12-03 三峡大学 基于能源路由器的智能社区协调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0738375A (zh) * 2019-10-16 2020-01-31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联盟链框架的主动配电网电力交易主体优化决策方法
CN111178682A (zh) * 2019-12-10 2020-05-19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的控制方法
CN111222924A (zh) * 2020-01-19 2020-06-02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不确定性评价滤波系统
CN111242630A (zh) * 2019-12-19 2020-06-05 广州宏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结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07766A (zh) * 2020-04-16 2020-08-07 武汉科泽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微电网电力大数据交易管理系统
CN111581224A (zh) * 2020-05-09 2020-08-25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力物联网服务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754307A (zh) * 2020-06-28 2020-10-09 铭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多因素电量交易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2291829A (zh) * 2020-10-31 2021-01-29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面向区块链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CN112488597A (zh) * 2020-12-30 2021-03-1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方法
CN112785166A (zh) * 2021-01-27 2021-05-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基于区块链的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单元出力评价方法及装置
WO2021217939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区块链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97412A (zh) * 2022-03-09 2022-04-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规则知识图谱的可信评估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8549A (zh) * 2014-10-31 2015-03-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城市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CN106778882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自动分类方法
US20170358168A1 (en) * 2016-06-08 2017-12-14 Sichuan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s
CN108306292A (zh) * 2018-04-15 2018-07-20 珠海市华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利用端索引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9063987A (zh) * 2018-07-19 2018-12-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供用电系统及供用电方法
CN109447808A (zh) * 2018-11-08 2019-03-08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电力交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8549A (zh) * 2014-10-31 2015-03-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城市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US20170358168A1 (en) * 2016-06-08 2017-12-14 Sichuan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s
CN106778882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智能合约自动分类方法
CN108306292A (zh) * 2018-04-15 2018-07-20 珠海市华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利用端索引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9063987A (zh) * 2018-07-19 2018-12-2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供用电系统及供用电方法
CN109447808A (zh) * 2018-11-08 2019-03-08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电力交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健 等: "《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应用》", 31 December 2018,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3311B (zh) * 2019-08-21 2022-07-15 三峡大学 基于能源路由器的智能社区协调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0533311A (zh) * 2019-08-21 2019-12-03 三峡大学 基于能源路由器的智能社区协调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0738375A (zh) * 2019-10-16 2020-01-31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联盟链框架的主动配电网电力交易主体优化决策方法
CN111178682A (zh) * 2019-12-10 2020-05-19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响应管理平台的控制方法
CN111242630A (zh) * 2019-12-19 2020-06-05 广州宏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结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22924A (zh) * 2020-01-19 2020-06-02 重庆科技学院 一种基于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不确定性评价滤波系统
CN111507766B (zh) * 2020-04-16 2021-06-18 宁波谦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微电网电力大数据交易管理系统
CN111507766A (zh) * 2020-04-16 2020-08-07 武汉科泽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微电网电力大数据交易管理系统
WO2021217939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区块链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1224A (zh) * 2020-05-09 2020-08-25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力物联网服务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581224B (zh) * 2020-05-09 2023-04-2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力物联网服务可信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754307B (zh) * 2020-06-28 2021-09-10 铭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多因素电量交易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1754307A (zh) * 2020-06-28 2020-10-09 铭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多因素电量交易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2291829A (zh) * 2020-10-31 2021-01-29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面向区块链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CN112488597A (zh) * 2020-12-30 2021-03-1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交易方法
CN112785166A (zh) * 2021-01-27 2021-05-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基于区块链的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单元出力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4297412A (zh) * 2022-03-09 2022-04-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规则知识图谱的可信评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997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系统交易方法
Rouzbahani et al. A review on virtual power plant for energy management
Vangulick et al. Blockchain for peer-to-peer energy exchanges: design and recommendations
Azim et al. Peer-to-peer kilowatt and negawatt trading: A review of challenge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355435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绿电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20558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交易与供给管理系统及方法
Lei et al. A renewable energy microgrids trading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Chen et al. Operating reserves provision from residential users through load aggregators in smart grid: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Te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nergy blockchain: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Liu et al. Microgrid trading game model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optimized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Zhang et al. Security scheduling and transac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power plants based on dual blockchains
Sun et 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energy internet
Chen et al. Distributed power trading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N11047243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权证量化评估及权证自洽交易处理系统
Venkatachary et al.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profitability in virtual power plant business models in Sub Saharan Africa-Botswana
Yan et al. Blockchain‐based framework of power demand response in China
Erenoğlu et al. Blockchain and its application fields in both power economy and demand side management
Ge et al. Blockchain and green certificates based market structure and transaction mechanism of direct power-purchase for industrial users
Manchalwar et al. Peer-to-peer energy trading in a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Li et al. A novel price-driven energy sharing mechanism for charging station operators
Ma et al. Study on the transaction management mode of virtual power plants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Rahmani et al. A scalabl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grid enabled by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CN110502921A (zh) 一种用于对用户贡献进行数据化处理的权证可结算系统
Li et al. Collaborativ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entities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Singh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for multi-objectiv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robl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