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效能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策略效能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由于网络数据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业务数据存在多方面的风险。为了对风险进行管控,需要设置风险应对策略,因此,应对策略的好坏对于风险管控起到直接作用,应对策略的策略效能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及一种策略效能分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策略效能分析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
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将所述当前实际运行的策略由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切换至所述试运行策略。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策略效能分析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于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数据;
指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将所述当前实际运行的策略由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切换至所述试运行策略。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策略效能分析方法中,通过获取用户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其中,第一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第二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由于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对策略指标集合进行限定,因此,可以根据风险的不同配置不同的策略指标集合,使得策略效能分析更加合理,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的反映该风险下的策略表现。进一步的,在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较差,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较优时,可以将实际运行策略由正式运行策略切换至试运行策略,能够有效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策略效能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阶梯化模式进行展示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金融交易领域的策略效能分析系统的框架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策略效能分析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服务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策略效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的风险控制中,例如金融风险控制、管理风险控制等。对于每个领域来说,可能会存在多方面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些潜在风险,需要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以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效管控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对于每种风险,可以从多个处理角度来提供多个应对策略,这样当某一种策略失效时,其他策略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如图1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策略效能分析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用于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数据;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风险控制的领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目标数据可以是与该风险控制领域对应的数据。以金融交易系统的金融风险控制为例,目标数据可以是金融交易系统中产生的数据,例如使用金融交易系统进行在线交易的交易数据,金融交易系统用户的用户信息数据,金融交易系统的访问数据等。
步骤S12: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目标风险可以是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任一风险,仍以金融风险控制为例,目标风险可以为盗用风险、套现风险等。对于每种风险来说,都可以对应于正式运行策略以及试运行策略。其中,正式运行策略为实际采用并实施的线上策略,当命中正式运行策略时会影响相应的交易流程。试运行策略为相对于正式运行策略,不对线上数据实际产生效果的策略,试运行策略不会对线上的交易流程有管控动作。试运行策略可以作为正式运行策略的备选方案。
策略效能是衡量策略的对应的表现情况,策略效能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指标维度上。即,对于每种风险,都可以对应有策略指标集合。不同风险的策略指标集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使用正式运行策略对目标数据处理时获得的策略指标集合为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使用试运行策略对目标数据处理获得的策略指标集合为第二策略指标集合。第一策略指标集合可以为运营人员提供衡量该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的依据,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可以提供衡量该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的依据。
步骤S13: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将所述当前实际运行的策略由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切换至所述试运行策略。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时,表明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能效较低,如果继续使用该策略,出现高风险的概率可能会大大增加。如果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则表明试运行策略表现良好,为了降低风险,可以自动将正式运行策略下线,替换成试运行策略。应理解的是,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以及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这里不做限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包括:根据风险与策略衡量指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风险对应的目标衡量指标集合;根据所述正式运行策略,采用所述目标衡量指标集合中每项衡量指标的计算方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每项衡量指标在所述正式运行策略下的指标值,作为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根据所述试运行策略,采用所述目标衡量指标集合中每项衡量指标的计算方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每项衡量指标在所述试运行策略下的指标值,作为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策略衡量指标包括稽核量、失败量、限权量、校验量以及案件量。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指标,如核身通过率、隐案率等,本说明书不做限定。下面对一些策略衡量指标的含义加以说明。
稽核量是指一段时间内,被策略所命中的所有事件量。如:一分钟内,共产生1000笔事件,其中有50笔命中策略,则稽核量为50。
失败量是指一段时间内,命中策略并且对应策略执行动作为失败的事件量。如:一分钟,共产生1000笔事件,其中有10笔命中置为失败的策略,则失败量为10。
限权量是指一段时间内,命中策略并且对应策略执行动作为限权(例如对用户账户进行限权操作,如账户冻结)的事件量。如:一分钟,共产生1000笔事件,其中有10笔命中置为限权的策略,则限权量为10。
校验量是指一段时间内,命中策略并且对应策略执行动作为校验(例如需要用户进行校验,如短信验证、人脸验证)的事件量。如:一分钟,共产生1000笔事件,其中有10笔命中置为校验的策略,则校验量为10。
案件量是指一段时间内,被最终定义为案件的数量;案件的来源一般为用户投诉举报、内部关联排查等方式。如:过去一天中,共来源于用户投诉举报、内部关联排查等方式,并最终通过确认定性了100笔案件,则过去一天的案件量为100。
应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风险,表征策略效能的策略指标也可能存在差异。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风险与策略衡量指标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是运营人员根据需求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是默认的。以盗用风险为例,对应的策略衡量指标集合中包含的指标可以为:隐案率、核身通过率、KBA量、校验率、拒绝率等。以欺诈风险为例,对应的策略衡量指标集合中包含的指标可以为核身通过率、案件率等。针对每种策略衡量指标,都有对应的加工逻辑,例如核身通过率的加工逻辑为:实际核身通过事件数/需要核身事件总数,隐案率的加工逻辑为:用户未实际报案但推测其为相关案件的总数量/总案件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计算目标数据在正式运行策略下的策略衡量指标,将得到的策略衡量指标值作为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欺诈风险为例,通过查询风险与策略衡量指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欺诈风险对应的策略衡量指标包括核身通过率、案件率。那么根据欺诈风险对应的目标数据,计算在正式运行策略下的核身通过率和案件率,作为第一策略指标集合,计算在试运行策略指标下的核身通过率和案件率,作为第二策略指标集合。
另外,在获取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时,可以根据策略衡量指标的类型来进行加工计算。其中,策略衡量指标的类型可以包括实时指标以及非实时指标。实时指标为能够实时进行加工的指标;非实时指标为不能够实时计算的指标,需要进行离线加工。例如,实时指标可以包括稽核率、通过率等;非实时指标可以包括案件率等,因为案件率是需要事后进行定性的指标。对于实时指标来说,可以实时的反映策略效能,能够快速感知策略的异常。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将所述当前实际运行的策略由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切换至所述试运行策略。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上述盗用风险为例,盗用风险对应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为隐案率、核身通过率、KBA量、校验率、拒绝率等。其中,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可以为核身通过率小于第一阈值且拒绝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可以为核身通过率小于第三阈值、校验率小于第四阈值且拒绝率大于第五阈值,这里不做限定。当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时,表明正式运行策略出现异常,效能降低,如果不对正式运行策略进行调整则存在导致高危风险的隐患。
同样的,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仍以上述盗用风险为例,预设的高效能条件可以为核身通过率大于第六阈值且校验率大于第七阈值,预设的高效能条件还可以为其他条件,这里不做限定。当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条件时,表明试运行策略效能表现良好,能够有效的对抗风险。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如果正式运行策略出现异常,且试运行策略效能高时,可以自动将正式运行策略自动切换为试运行策略,以防止风险出现时导致的后果。应理解的是,针对一种风险,可以存在多个试运行策略,在需要对正式运行策略进行替换时,可以计算各个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指标集合,然后两两进行比对,确定出策略效能最高的试运行策略作为替换正式运行策略的方案。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中确定出异常的策略指标;根据与所述异常的策略指标对应的预设算法,获得所述异常的策略指标出现的异常原因信息;将所述异常原因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降低时,可以根据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中各个策略指标值确定出发生异常的策略指标。异常策略指标的确定可以通过策略指标值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来判断。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策略指标集合中的每个策略指标,都对应有一个指标的正常范围,当对应的策略指标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则认为该策略指标异常。例如,以稽核量为例,稽核量为在一段时间内被策略所命中的所有事件量,如,一分钟内,共产生1000笔事件,其中有50笔命中策略,则稽核量为50。当第一策略指标集合包含有稽核量时,稽核量的正常范围为小于一预设阈值,当检测到当前稽核量高于预设阈值时,则表明稽核量出现异常。
在确定了异常策略指标之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导致指标异常的原因。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指标异常的原因可以通过与策略指标对应的预设算法来获取。预设算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仍以稽核量来进行说明,确定稽核量异常的预设算法可以是对稽核量涉及到的各类条件进行比较。如,当稽核量高于预设阈值时,启动对应的预设算法,对各类条件进行比较,当比较到交易量时,发现交易量增长明显,则可以确定导致稽核量升高的原因为交易量增加。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所述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时,生成并推送提醒信息,以提醒目标用户对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和/或所述试运行策略进行调整。
本说明实施例中,在正式运行策略出现异常,即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时,可以生成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目标用户进行策略调整。应理解的是,目标用户可以是运营人员,或风险监控人员。提醒信息可以推送至目标用户对应的电子设备,或者推送至风险控制对应的服务器上,这里不做限定。另外,这里的策略调整可以包括对正式运行策略的调整和/或试运行策略的调整。例如,当正式运行策略出现异常时,可以提醒目标用户对正式运行策略调整。
进一步的,还可以对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判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所述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不满足所述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生成并推送所述提醒信息,以提醒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和/或所述试运行策略进行调整。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正式运行策略出现异常,即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试运行策略不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即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较低时,表明当前的正式运行策略以及试运行策略对风险控制的效果均不理想。此时,可以生成一提醒信息,并将提醒信息推送给运营人员对正式运行策略和/或试运行策略进行调整。另外,提醒信息还可以是报警信息,以使目标用户及时调整策略。
对于策略调整,可以通过调整策略对应的阈值、策略组成的条件等方式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正式运行策略A对应的逻辑为:符合条件1且符合条件2且符合条件3,其中条件3为账户一天累计交易金额大于45。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业务的发展,正常用户交易金额逐渐变大,继续使用条件3会发生很多的误稽核,此时从策略的效能表现情况上看,对应的指标(如稽核量过高)表现不好,需要对策略进行调整。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策略的阈值或条件,例如增大用户交易金额,使得策略的表现情况趋于更优。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之后,包括:按照预设可视化模式,将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处理,所述预设可视化模式包括阶梯化模式、图表化模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预设可视化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阶梯化模式、图表化模式,还可以是其他模式,这里不做限定。其中,图表化模式可以直接将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中每个策略指标的指标名称、指标值,以及第二策略指标集合中每个策略指标的指标名称、指标值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阶梯化模式如图2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阶梯化模式进行展示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运行策略按照从稽核状况到实际管控方式对应状况,阶梯式展示对应策略的效能表现情况及不同层级之间指标的关系,循序渐进、自上问下对指标进行展示。在图2中,稽核量为796,其中包括限权量为19,以及失败量为38;校验量为739,包括KBA量为21(KBA为一种核身方式,通过询问用户账户信息问题,以证明用户是本人),人脸量为0;短信量为718。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处理,包括:将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将所述对比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易于分辨正式运行策略以及试运行策略之间的优劣,可以将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对比。对比方式可以是将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第二策略指标集合中每种相同的策略指标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并标记出较优的指标值。或者,可以综合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中所有策略指标值的表现,确定一个总的评分值,来表征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同时综合第二从策略指标集合中所有策略指标值的表现,确定一个总的评分值,来表征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或者采用其他的对比方式,这里不做限定。
最后,将对比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例如采用柱状图来展示对比结果,或者直接将正式运行策略的各个指标值以及试运行策略的各个指标值对应显示出来。
为了更好的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策略效能分析方法进行说明,请参考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金融交易领域的策略效能分析系统的框架图。在图3中,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加工模块、策略效能展示模块、效能异常报警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目标数据,包括策略数据、指标数据、风险数据等,其中策略数据可以包括策略信息、场景信息、运行信息,指标数据可以包括事件信息、校验信息、核身信息,风险数据可以包括案件信息、舆情信息、举报信息等。数据加工模块可以用于描绘每个策略(包括正式运行策略以及试运行策略)的响应指标,并按照指标的对应逻辑,计算加工出具体指标数据值。策略效能展示模块用于进行正式运行策略效能展示以及试运行策略效能展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正式运行策略可以按照从稽核状况到实际管控状况,阶梯式展示对应策略的效能表现情况以及不同层级之间指标的关系,试运行策略提供对比功能,对比试运行策略与正式运行策略之间的效能对比情况,以可视化图表进行展示,对比效果一目了然。效能异常报警模块可以用户在正式运行策略出现异常时,实时进行异常的报警推送,以使目标用户对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策略效能分析装置,请参考图4,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用于进行风险控制的目标数据;
指标获取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确定用于应对目标风险的当前实际运行的正式运行策略的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用于应对所述目标风险的当前未实际运行的试运行策略的第二策略指标集合,其中,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正式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用于表征所述试运行策略的策略效能;
切换模块33,用于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满足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将所述当前实际运行的策略由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切换至所述试运行策略。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指标获取模块32,用于:
根据风险与策略衡量指标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风险对应的目标衡量指标集合;
根据所述正式运行策略,采用所述目标衡量指标集合中每项衡量指标的计算方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每项衡量指标在所述正式运行策略下的指标值,作为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
根据所述试运行策略,采用所述目标衡量指标集合中每项衡量指标的计算方式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每项衡量指标在所述试运行策略下的指标值,作为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策略衡量指标包括稽核量、失败量、限权量、校验量以及案件量。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异常指标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中确定出异常的策略指标;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与所述异常的策略指标对应的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异常的策略指标出现的异常原因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异常原因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醒模块,用于提醒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所述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时,生成并推送提醒信息,以提醒目标用户进行策略调整。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提醒模块,用于:
在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满足所述预设的指标异常条件,且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不满足所述预设的高效能指标条件时,生成并推送所述提醒信息,以提醒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正式运行策略和/或所述试运行策略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可视化处理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可视化模式,将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可视化处理,所述预设可视化模式包括阶梯化模式、图表化模式。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视化处理模块,用于:
将所述第一策略指标集合以及所述第二策略指标集合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
将所述对比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关于上述装置,其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已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策略效能分析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第三方面,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策略效能分析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策略效能分析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存储器604、处理器602及存储在存储器604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6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文所述的策略效能分析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0来代表),总线6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0将包括由处理器6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6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606在总线600和接收器601和发送器6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601和发送器6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602负责管理总线6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6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第四方面,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基于策略效能分析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基于策略效能分析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设备。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设备的制造品,该指令设备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