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9074A -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49074A CN110049074A CN201810038523.3A CN201810038523A CN110049074A CN 110049074 A CN110049074 A CN 110049074A CN 201810038523 A CN201810038523 A CN 201810038523A CN 110049074 A CN110049074 A CN 110049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electronic document
-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server
- f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7 mechanical methods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26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确保各种在线业务或应用的安全运行,经常需要对业务方或用户的身份或其他凭证进行验证,例如,外贸交易业务中的信用证,或各种实名注册应用中用户上传的身份证等。因而,在很多互联网在线业务或应用中,均要涉及到很多影印文件在整个系统中流转,这些页面的线上操作流程比较简单,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登陆系统上传页面;②点击上传组件,弹出文件选择框;③选择所需文件并确认;④提交。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大部分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营业执照、信用证等)都是以纸质版形式存在的文件,用户往往需要将这些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版形式的文件,或者通过各种扫描或拍照工具采集这些纸质文件的照片或图像。这些工具转换后的数据通过USB数据线或网络传输端客户端。以扫描并上传纸质文件为例,用户通常要执行如下步骤:①准备纸质文件(例如,各种证件的原件);②放入扫描仪扫描;③将扫描后的数据传输到客户端;④通过客户端登录系统上传页面;⑤点击上传组件,弹出文件选择框;⑥选择所需文件并确认;⑦提交。可以看出,纸质文件的传输过程中,线下到线上的衔接过程多样,操作繁杂。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向云服务器请求待上传的电子文件;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其中,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上创建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第二设备,用于创建标识信息;第一设备,位于第二设备与云服务器之间,用于获取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第二设备还用于基于上传请求从云服务器上获取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电子文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其中,文件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检测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其中,上传请求包含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将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其中,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包括:文件服务器;第二设备,用于创建标识信息;第一设备,位于第二设备与文件服务器之间,用于获取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并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其中,文件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缓存服务器,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分别通信,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在检测到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的情况下,将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其中,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用于为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系统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上传信用证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跨端上传数据的时序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跨端微服务系统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跨端微服务的部署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装置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系统示意图;以及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名词或术语适用于如下解释: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由银行(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的书面文件。即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是指在一台机器上上生产的数字,保证对同一时空中的所有机器都是唯一的。
第一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的扫描设备(例如,扫描仪、电子传真机、复印机等)或拍摄装置(例如,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第二设备则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客户端设备。
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客户端设备,用于将获取到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上传到的应用服务器,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
云服务器,可以是基于公有云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基于私有云的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即时通信服务器(例如,QQ、微信、MSN等)、邮箱服务器(例如,163邮箱、126邮箱等)、视频服务器(例如,优酷、爱奇艺等提供视频服务的服务器)、游戏服务器(例如,赛车、连连看等)、电商服务器(例如,京东、全球购、唯品会等)。
实施例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互联网应用或业务中上传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Word、PDF、Excel等任意一种形式的文件)的场景。例如,企业办理各种网上业务时上传的营业执照、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时上传的身份证、进出口贸易时通过外贸服务平台上传的银行的信用证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以外贸服务平台为例来进行说明,由于国际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可能互不信任,买方担心预付款后,卖方不按合同要求发货;卖方担心在发货或提交货运单据后买方不付款。为了解决这种信任问题,通常需要两家银行作为买卖双方的保证人,代为收款交单,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由此,出现了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常见的结算方式。按照这种结算方式,买方先将货款交存银行,由银行开立信用证,通知异地卖方开户银行转告卖方,卖方按合同和信用证规定的条款发货,银行代买方付款。
目前,现有的外贸服务平台上传信用证的操作流程为:
(1)客户邮寄证明文件(例如,信用证)的原件到外贸服务平台;
(2)外贸服务器平台的文件接收人员给原件写上业务编号后交给扫描专员;
(3)扫描专员通过扫描工具(例如,具有自动多张连扫功能的专业复印扫描一体机)扫描原件;
(4)扫描设备同步文件到公共服务器(该公共服务器可以是提前配置调试好的服务器);
(5)数据人员登录系统上传页面;
(6)数据人员点击上传页面中的上传组件,弹出文件选择框;
(7)数据人员通过局域网共享访问公共文件服务器,选择所需文件并确认;
(8)提交。
由上可以看出,现有外贸服务平台上传信用证的整个流程,由文件接收人员接收客户邮寄的证明文件的原件,然后给原件添加业务编号,并交给扫描专员执行扫描工作,最后由数据人员登录系统上传页面并上传扫描得到的数据。整个过程涉及到多角色,使得纸质文件的线下到线上衔接更加复杂,并且,在业务量暴增的情况下,单一扫描设备会面临排队,使得审核人员的等待时间变长,导致整个流程效率降低,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如果可以实现客户端与扫描设备实时同步采集数据,可以使得文件的线下到线上衔接操作变得简单。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上传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云服务器101、第二设备103和第一设备105。其中,第二设备103,用于创建标识信息;第一设备105,位于第二设备103与云服务器101之间,用于获取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第二设备103还用于基于上传请求轮询云服务器101,从云服务器101上获取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103的电子文件。
具体地,上述云服务器可以是用于存储数据的服务器,可以是基于公有云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基于私有云的服务器;上述第一设备上存储有待传输到第二设备的数据(即上述电子文件,该电子文件可以是存储在第一设备上的数据,也可以是第一设备通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数据),可选地,第一设备可以是能够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客户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上述上传请求可以是第二设备请求上传数据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由于第二设备要上传的数据是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因而,为了实现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的同步,第二设备可以先创建一个用于标识每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第一设备获取到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上,以便第二设备可以基于该标识信息,从云服务器上获取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的标识信息,用于在第二设备上传数据到应用服务器的情况下,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同步,即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第二设备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存储到云服务器,同时第二设备通过查询是否存在与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直到查询到云服务器上存在与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表明第一设备成功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上),停止轮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第一设备采集数据(例如,扫描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与第二设备上传数据(即第二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同步。
可选地,上述电子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系统还包括:应用服务器107,与第二设备103通信,其中,第二设备103还用于基于上传请求将从云服务器101上获取到的与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至应用服务器107。
具体地,上述应用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即时通信服务器(例如,QQ、微信、MSN等)、邮箱服务器(例如,163邮箱、126邮箱等)、视频服务器(例如,优酷、爱奇艺等提供视频服务的服务器)、游戏服务器(例如,赛车、连连看等)、电商服务器(例如,京东、全球购、唯品会等)。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用于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安装与应用服务器107提供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基于Web访问应用服务器107提供的应用服务,第二设备在根据上传请求上传数据(第一设备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的电子文件)到应用服务器107时,可以根据上传请求,将从云服务器上获取到的电子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上传到应用服务器1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一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的扫描设备(例如,扫描仪、电子传真机、复印机等)或拍摄装置(例如,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第二设备则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客户端设备。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并根据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第二设备可以访问云服务器,并基于创建的标识信息轮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云服务器上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云服务器上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以上述应用服务器为提供外贸服务平台为例来进行说明,假设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二设备为PC机,当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第二设备(PC机)将客户提供的信用证上传到的应用服务器时,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工作人员点击第二设备提供的上传页面中的上传组件(即接收上传请求),自动创建一个标识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设备(手机)获取该标识信息,并基于该标识信息将第一设备获取到的电子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信用证原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上传到云服务器,第二设备基于当前的标识信息,通过轮询云服务器来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在查询到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查询到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云服务器101可以包括:文件服务器101-1,与第一设备105通信,用于存储第一设备105根据标识信息存储到云服务器101的电子文件,并将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返回到第一设备105;缓存服务器101-2,与第一设备105通信,用于与第一设备105通信,用于接收第一设备105同步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件信息至少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其中,根据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可以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可以一个URL地址,通过访问该URL地址可以获取到对应的电子文件。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5在将待上传的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或者直接获取到电子文件后,将电子文件(待上传数据)存储到文件服务器101-1,文件服务器101将该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返回给第一设备105,由第一设备105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101-2,以便第二设备103可以直接通过轮询该缓存服务器101-2,并在缓存服务器101-2上查询是否存在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在查询到存在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的情况下,将查询到文件信息设置到上传组件中,根据该文件信息将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从而达到快速查找和上传数据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设备105将存储到文件服务器101-1上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101-2之前,第二设备103将创建的标识信息发送到缓存服务器101-2,使得缓存服务器101-2可以根据标识信息创建对应的缓存对象。以便第一设备105在将存储到文件服务器101-1上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的时候,可以基于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101-2上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其中,第二设备103在基于当前的标识信息,通过并在云服务器上查询到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时候,可以基于创建的标识信息,查询缓存服务器101-2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是否存在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在查询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存在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情况下,以便第二设备103将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设置到上传页面的上传组件中,其中,上传组件被触发的情况下,将文件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107。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第一设备105与第二设备103的快速同步,第二设备103在创建标识信息后,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上述第二设备103创建的标识信息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送到第一设备105;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第二设备103可以基于该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以便第一设备105可以通过扫描该图像编码得到对应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上述图像编码可以是但不限于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当第一设备105获取到第二设备103创建的标识信息后,可以获取当前待上传的电子文件,并将获取到的标识信息添加到当前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中,最后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发送到云服务器101。
其中,第一设备105获取待上传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任意一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设备105通过扫描或拍摄待上传数据的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即待上传数据)。例如,通过扫描仪等扫描设备扫描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得到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的电子文件,例如,PDF文件;或者,通过手机等拍摄装置拍摄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得到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的图片。
第二种方式,第一设备105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即待上传数据)。如果第一设备中已经存储有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第一设备的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例如,从手机相册中选择待上传的信用证的照片。
仍以外贸服务平台上传信用证为例来说明,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上传信用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客户PC访问包含文件上传组件表单页面,点击上传插件手机上传按钮,基于UUID(即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后,以当前UUID发起缓存服务轮询,手机通过扫描客户PC生成的二维码访问中间上传页面,并通过手机拍照或相册选择照片上传到文件服务器,手机在接收到文件服务器返回的文件信息后,同步到缓存服务的内存数据库,当客户PC轮询缓存服务时,如果查询的数据存在则终止轮询,并把获取到的数据(即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设置到PC表单上传组件中,客户PC提交包含文件信息的表单数据到应用服务器。
由上可知,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方案中,由于云服务器可以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缓存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以便第二设备基于根据上传请求创建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从缓存中获取对应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从而通过云服务器实现多个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上传服务。即通过云服务作为中介提供读写缓存能力,将待上传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封装到上传组件中,可以让上传组件大范围应用到所有适合该场景的平台。
实施例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1中场景。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由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客户端将纸质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时,首先需要依赖人工操作,将纸质文件通过扫描工具或其他方式转换为电子文件才能进行数据上传,由于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无法实现实时同步,在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不匹配,而导致整个操作流程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实施例,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第一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的扫描设备(例如,扫描仪、电子传真机、复印机等)或拍摄装置(例如,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客户端设备,用于将获取到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上传到的应用服务器,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上述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设备创建的编号信息,用于唯一区别第一设备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的每个电子文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标识信息可以是用于唯一标识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每个电子文件的信息,例如,设备创建的UUID信息。可选地,该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的标识信息。其中,上传请求可以是第二设备请求上传数据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办理各种网上业务时上传的营业执照、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时上传的身份证、进出口贸易时通过外贸服务平台上传的银行的信用证等。
步骤S404,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具体地,上述电子文件可以是待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的任意一种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Word、PDF、Excel等任意一种形式的文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电子文件可以是通过扫描或拍摄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图片。由于用于上传数据的第二设备通常不具有扫描或拍摄功能,需要通过专门的扫描设备或拍摄装置(即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因而,第二设备在将纸质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并根据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第二设备可以访问云服务器,并基于当前的标识信息,通过轮询云服务器的方式来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在查询到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查询到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第一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402至S404的过程中,第二设备执行如下步骤: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第二设备将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的是,由于第一设备在将获取到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时,是根据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进行存储的,通过该标识信息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同步,即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第二设备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存储到云服务器,同时第二设备通过查询是否存在与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直到查询到云服务器上存在与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表明第一设备成功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上),停止轮询。通过这种方式,在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根据当前的上传请求(即第二设备请求上传数据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实现第一设备采集数据(例如,扫描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与第二设备上传数据(即第二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同步。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云服务器提供的H5上传页面,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通过H5网页上传数据,可以实现批量多个文件上传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云服务器可以是基于公有云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基于私有云的服务器。上述应用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即时通信服务器(例如,QQ、微信、MSN等)、邮箱服务器(例如,163邮箱、126邮箱等)、视频服务器(例如,优酷、爱奇艺等提供视频服务的服务器)、游戏服务器(例如,赛车、连连看等)、电商服务器(例如,京东、全球购、唯品会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应用服务器可以是外贸服务平台的服务器,用于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上传银行提供的信用证。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手机,上述第二设备可以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的PC机,如图3所示。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2中公开的方案中,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并在获取到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后,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使得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轮询云服务器的方式,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在云服务器上查询到对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查询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到,通过云服务器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可以为分布式部署的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上传服务,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实施例2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由于第二设备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的电子文件是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文件,而标识信息是用于唯一标识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每个电子文件,因而,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上传请求创建对应的标识信息。因而,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具体地,用户可以在第二设备提供的上传页面中,点击用于上传数据的上传组件,第二设备通过检测用户点击该上传组件的点击指令,接收相应的上传请求。
步骤S504,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对应的标识信息。第二设备在检测到用户在上传页面中的上传组件被点击触发的情况下,创建一个用于标识该数据请求的标识信息,例如,设备创建的UUID信息。
步骤S506,第二设备根据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为了使得第二设备可以快速获取到上传请求的标识信息,第二设备可以将创建的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以便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扫描该图像编码获取对应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上述图像编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设备通过扫描图像编码得到标识信息。
例如,在第一设备为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机的摄像头扫描第一设备根据上传请求生成的二维码,进而识别得到用于标识每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2,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
具体地,当待上传数据为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存储该电子文件的数据库直接获取该电子文件;当待上传数据为纸质文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因而,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获取待上传数据,可以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该电子文件。例如,通过扫描仪等扫描设备扫描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得到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的PDF文件;或者,通过手机等拍摄装置拍摄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得到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的图片。
第二种方式,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如果第一设备中已经存储有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第一设备的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该电子文件,例如,从手机相册中选择待上传的信用证的照片。
步骤S604,第一设备将标识信息添加到电子文件。
具体地,由于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的标识信息为了标识待上传的数据的,因而,第一设备在获取到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后,可以将该标识信息添加到电子文件上,一起上传到云服务器。
以外贸服务平台上传信用证为例,上述标识信息可以是为信用证原件添加的业务编号,扫描专员基于该业务编号,通过各种扫描工具,获取该信用证原件的电子文件。
步骤S606,第一设备将添加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具体地,由于步骤S606中的云服务器可以是基于公有云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基于私有云的服务器,在云服务器是基于公有云的服务器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在云服务器是基于私有云的服务器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通过局域网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
通过上述步骤S602至S606公开方案,利用云服务器作为数据上传的中介,可以同时满足多个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上传业务,实现一对多服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云服务器可以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2,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
具体地,上述文件服务器可以是用于存储第一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服务器;第一设备通过扫描或拍摄待上传数据的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或直接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并根据获取到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得到的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
步骤S704,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具体地,上述文件信息可以是第一设备将电子文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后,电子文件在文件服务器上的存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该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例如,根据电子文件的存储路径生成的URL地址信息)。
步骤S706,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具体地,上述缓存服务器可以是缓存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的服务器,第一设备在将电子文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后,文件服务器会返回该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第一设备将该文件信息同步得到缓存服务器,以便第二设备可以直接访问该缓存服务器来查询是否存在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在查询到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与当前上传请求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通过上述步骤S702至S706公开的方案,通过提供缓存服务来查找文件服务器上待上传的数据,可以实现快速查找和上传数据的目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之前,包括:
步骤S705a,第二设备将标识信息发送到缓存服务器;
步骤S705b,缓存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具体地,上述缓存对象可以是与每个上传请求的标识信息对应的一个存储空间,用于存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在第一设备将每个上传请求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之前,需要根据每个上传请求的标识信息,在缓存服务器上创建对应的缓存对象,以便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具体地,当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后,第二设备可以基于标识信息通过轮询每个缓存对象,以便在查询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缓存对象中有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文件信息将文件服务器中存储的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应用服务器。
基于上述任意一种可选的或优选的实施例,由于云服务器可以与多个应用服务器通信,用于存储上传到多个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利用云服务器作为数据上传的中介,可以批量部署多个上传场景,实现一对多服务。
仍以外贸服务平台上传信用证为例来说明,如图3所示,当用户通过PC机(即第二设备)将客户提供的信用证上传到的应用服务器时,可以点击提供的上传页面中的上传组件(即接收上传请求),PC机(即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用户点击PC机(即第二设备)提供的上传页面中的上传组件(即接收上传请求)的点击指令后,自动创建一个对应的标识信息(例如,UUID),并根据该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信息,扫描专员可以通过手机(即第一设备)通过扫描标识获取该标识信息,并基于该标识信息上传文件到云服务器,PC机(即第二设备)基于当前的标识信息,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相应的文件,并在查询到相应文件的情况下,将查询到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具体地,整个操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客户PC访问包含文件上传组件表单页面,点击上传插件手机上传按钮,基于UUID(即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二维码;
步骤S2,以当前UUID发起缓存服务轮询,手机扫码访问中间上传页面;
步骤S3,通过手机拍照或相册选择照片上传到文件服务器;
步骤S4,手机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文件信息,并同步到缓存服务的内存数据库;
步骤S5,当轮询时数据存在则终止轮询,并把获取到的数据设置到PC表单上传组件中;
步骤S6,客户PC提交包含文件信息的表单数据到应用服务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跨端上传数据的时序示意图,如图8所示,业务应用可以是安装在第二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通过第二设备访问的基于Web的应用,通过业务应用根据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并使用该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业务应用可以执行轮询每个缓存对象的操作,直到检测到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缓存对象中查找到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以便根据该文件信息将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在业务应用中,点击手机上传按钮,可以触发第一设备的上传页面,通过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上传到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向第一设备返回对应的文件信息,以便第一设备同步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
其中,如图9所示,业务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支撑和运营系统、通用服务平台(例如,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以电子商务的手段,提供一站式通关、结汇、退税、物流、金融等外贸交易中所需的进出口环节服务,解决进出口企业的外贸服务难题)、第三方合作平台等;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例,上述第三方合作平台可以是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完善外贸服务生态探索的新模式。该模式旨在引入外贸生态链条上的各类第三方服务企业(如货代、外贸进出口代理、报关行、财税公司等)成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紧密的合作伙伴,为一达通客户提供本地化、贴身化、个性化的低成本出口配套服务,是当地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上述云服务器提供的应用为基于Web的应用。如图10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跨端微服务的部署示意图,其中,Egg是基于node.js(即基于Chrome引擎的JavaScript的运行环境)的一种企业级应用开发框架,哥伦布是基于egg和服务平台业务封装后的企业级应用框架;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是一个高性能、分布式、可扩展、高可靠的多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支持基于内存和文件的两种存储方式;其中,MDB(存储引擎)集群属于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的内存型产品,支持KV和类hashMap(哈希映射,即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实现)结构。
实施例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实施例1中场景。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2,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
具体地,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客户端设备,用于将获取到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上传到的应用服务器,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
步骤S114,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向云服务器请求待上传的电文文件。
具体地,上述上传请求可以是用于将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办理各种网上业务时上传的营业执照、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时上传的身份证、进出口贸易时通过外贸服务平台上传的银行的信用证等。
步骤S116,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
具体地,上述云服务器可以是基于公有云的服务器,也可以是基于私有云的服务器。上述应用服务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即时通信服务器(例如,QQ、微信、MSN等)、邮箱服务器(例如,163邮箱、126邮箱等)、视频服务器(例如,优酷、爱奇艺等提供视频服务的服务器)、游戏服务器(例如,赛车、连连看等)、电商服务器(例如,京东、全球购、唯品会等)。上述电子文件可以是待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的任意一种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Word、PDF、Excel等任意一种形式的文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电子文件可以是通过扫描或拍摄纸质文件得到的对应的电子文件或图片。由于用于上传数据的第二设备通常不具有扫描或拍摄功能,需要通过专门的扫描设备或拍摄装置(即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
其中,在第二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112至S116公开的方案的同时,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上创建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具体地,上述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的标识信息,用于在第二设备上传数据到应用服务器的情况下,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同步,即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第二设备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存储到云服务器,同时第二设备通过查询是否存在与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直到查询到云服务器上存在与当前创建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表明第一设备成功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上),停止轮询。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第一设备采集数据(例如,扫描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与第二设备上传数据(即第二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同步。
可选地,上述标识信息可以用于唯一标识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每个电子文件,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设备创建的UUID信息。
由于第二设备要上传的数据是第一设备存储到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因而,为了实现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的同步,第二设备可以先创建一个用于标识每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第一设备获取到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上,以便第二设备可以基于该标识信息,从云服务器上获取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例如,如果第二设备要将纸质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而第二设备无法扫描纸质文件,首先需要通过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并根据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以便第二设备可以基于该标识信息,通过轮询云服务器的方式,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云服务器上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云服务器上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3中公开的方案中,通过第二设备创建用于标识第一设备上传到云服务器上的每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标识信息并在云服务器上查询到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获取该电子文件,以便将获取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到,通过云服务器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可以为分布式部署的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上传服务,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实施例3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包括: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根据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其中,图像编码为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上创建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可以包括:第一设备通过扫描图像编码得到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可以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第一设备将标识信息添加到电子文件;第一设备将添加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可以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电子文件。例如,通过扫描仪等扫描设备扫描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得到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的PDF文件;或者,通过手机等拍摄装置拍摄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得到纸质文件(例如,信用证原件)的图片。
第二种方式,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如果第一设备中已经存储有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第一设备的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例如,从手机相册中选择待上传的信用证的照片。
通过上述实施例,当待上传数据为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存储该待上传数据的数据库直接获取该待上传数据;当待上传数据为纸质文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设备将纸质文件转换为对应的电子文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云服务器可以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包括: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之前,包括:第二设备将标识信息发送到缓存服务器;缓存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包括:第二设备基于标识信息,查询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电子文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2,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缓存服务器上获取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步骤S124,第二设备根据文件信息从文件服务器上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将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设置到上传页面的上传组件中,其中,上传组件被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文件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其中,上传组件用于将第二设备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中,在通过第二设备查询到缓存服务器上存在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后,将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封装在业务应用提供的上传页面中的上传组件中,以便该上传组件被触发的情况下,将该上传组件中封装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通过通用上传组件集成缓存微服务,可以实现批量部署各个上传场景,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上传服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上述云服务器可以与多个应用服务器通信,用于存储上传到多个应用服务器上的数据。利用云服务器作为数据上传的中介,可以批量部署多个上传场景,实现一对多服务。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应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列举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图像的处理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4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上传的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31和第二获取单元133。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131,用于通过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第二获取单元133,用于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其中,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获取单元131和第二获取单元133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步骤S402至S404,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2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4中公开的方案中,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并在获取到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后,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使得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轮询云服务器的方式,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在云服务器上查询到对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查询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到,通过云服务器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可以为分布式部署的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上传服务,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实施例4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创建单元,用于通过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生成单元,用于通过第二设备根据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收单元、创建单元和生成单元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步骤S502至S5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2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131还用于第一设备通过扫描图像编码得到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图像编码为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获取单元133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将标识信息添加到电子文件;存储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将添加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获取模块、处理模块和上传模块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步骤S602至S6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2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电子文件;或,通过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云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上述第二获取单元133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同步模块,用于通过第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获取模块、接收模块和同步模块对应于实施例2中的步骤S702至S7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2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第二设备将标识信息发送到缓存服务器;创建模块,用于缓存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同步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基于上述任意一项可选的装置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查询单元,用于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上传单元,用于第二设备将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实施例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2,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其中,文件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上述第一设备任意一种能够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的扫描设备(例如,扫描仪、电子传真机、复印机等)或拍摄装置(例如,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第二设备则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客户端设备。上述电子文件可以是存储在第一设备内的文件,也可以是第一设备通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可以一个URL地址,通过访问该URL地址可以获取到对应的电子文件。
步骤S144,检测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其中,上传请求包含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
具体地,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安装有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能够访问基于Web的应用的客户端设备,用于将获取到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第一设备扫描纸质文件得到的电子文件或拍摄得到的图片)上传到的应用服务器,第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上述上传请求可以是第二设备请求上传数据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该上传请求中至少包含待上传的一个或多个文件的标识信息。由于第二设备要上传的数据是第一设备存储到服务器上的数据,因而,为了实现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的同步,第二设备可以先创建一个用于标识每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使得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第一设备获取到的电子文件存储到服务器上,以便第二设备可以基于该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上获取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
步骤S146,将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其中,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具体地,由于第二设备发送的上传请求中包含了待上传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因而,可以在缓存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中查找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例如,URL地址,以便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42至S146公开的方案可以由独立的缓存服务器执行,也可以由提供缓存服务的云服务器执行。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5中公开的方案中,服务器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检测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根据上传请求中包含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将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以便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到,通过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可以为分布式部署的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上传服务,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实施例5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将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61,获取上传请求中包含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
步骤S1463,基于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从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中查找与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
步骤S1465,将查找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设备发送的上传请求中包含了待上传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可以从接收到的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中查找与上传请求中包含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并将查找到与上传请求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将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81,第二设备根据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步骤S1483,第二设备将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可以用于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获取到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后,可以通过上述步骤S1481根据这些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到对应的电子文件,并通过上述步骤S1483将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应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列举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5中数据上传的方法的系统实施例,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系统包括:文件服务器151、第二设备153、第一设备155和缓存服务器157。
其中,文件服务器151;
第二设备153,用于创建标识信息;
第一设备155,位于第二设备153与文件服务器151之间,用于获取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并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其中,文件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
缓存服务器157,与第一设备155与第二设备153分别通信,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在检测到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的情况下,将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其中,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用于第二设备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6中公开的方案中,由于第二设备153要上传的数据是第一设备155存储到文件服务器151上的数据,因而,为了实现第二设备153和第一设备155的同步,第二设备153可以先创建一个用于标识每个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155获取第二设备153创建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151,文件服务器151将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返回至第一设备155,缓存服务器157接收第一设备155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检测第二设备153的上传请求,根据上传请求中包含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将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153,以便第二设备153根据接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到,通过缓存服务器157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可以为分布式部署的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上传服务,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实施例6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述系统还可以包括:应用服务器159,与第二设备153通信,其中,第二设备153还用于根据缓存服务器157推送的与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将从文件服务器上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至应用服务器。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缓存服务器157根据第二设备153上传请求中包含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将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第二设备153后,第二设备153根据接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159。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缓存服务器157独立于应用服务器提供缓存服务,因而,可以应用于多个应用服务器的数据上传服务,第二设备还可以获取到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设置到上传组件中,以便该上传组件被触发的情况下,根据上传组件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文件,并将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6所应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实施例中列举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计算机设备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替换为计算机设备等终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设备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访问设备。
图16示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6所示,计算机设备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62(处理器16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6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66。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设备16还可包括比图1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6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62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机设备16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处理器162可以通过传输装置调用存储器存储的信息及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存储器16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上传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16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6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数据上传的方法。存储器16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6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6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设备16。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6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设备16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6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6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机设备16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16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6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16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计算机设备16中的部件的类型。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16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具有触摸显示器(也被称为“触摸屏”或“触摸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16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具有图像用户界面(GUI),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触敏表面上的手指接触和/或手势来与GUI进行人机交互,此处的人机交互功能可选的包括如下交互:创建网页、绘图、文字处理、制作电子文档、游戏、视频会议、即时通信、收发电子邮件、通话界面、播放数字视频、播放数字音乐和/或网络浏览等、用于执行上述人机交互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被配置/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可读存储介质中。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设备16可以执行应用程序的数据上传的方法中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第二设备根据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通过扫描图像编码得到标识信息。
可选的,图像编码为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第一设备将标识信息添加到电子文件;第一设备将添加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电子文件;或,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
可选的,云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待上传数据,并根据标识信息将待上传数据上传到文件服务器;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待上传数据的文件信息;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二设备将标识信息发送到缓存服务器;缓存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第二设备将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16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具有触摸显示器(也被称为“触摸屏”或“触摸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16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具有图像用户界面(GUI),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触敏表面上的手指接触和/或手势来与GUI进行人机交互,此处的人机交互功能可选的包括如下交互:创建网页、绘图、文字处理、制作电子文档、游戏、视频会议、即时通信、收发电子邮件、通话界面、播放数字视频、播放数字音乐和/或网络浏览等、用于执行上述人机交互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被配置/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可读存储介质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声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16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设备16还可包括比图1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图16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实施例8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上传的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可选的或优选的确定对象实体的方法。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第二设备根据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通过扫描图像编码得到标识信息。
可选的,图像编码为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第一设备将标识信息添加到电子文件;第一设备将添加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电子文件;或,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电子文件。
可选的,云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待上传数据,并根据标识信息将待上传数据上传到文件服务器;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待上传数据的文件信息;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可选的,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文件服务器;第一设备接收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第一设备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
可选的,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二设备将标识信息发送到缓存服务器;缓存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可选的,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将文件信息同步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可选的,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从云服务器获取电子文件;第二设备将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实施例7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用于为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其中,电子文件为与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7中公开的方案中,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并在获取到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后,根据获取到的标识信息,将纸质文件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到云服务器,使得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轮询云服务器的方式,查询云服务器上是否存在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并在云服务器上查询到对与当前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将查询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容易注意到,通过云服务器提供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可以为分布式部署的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上传服务,达到了将纸质文件的线下操作与线上操作实现实时同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上传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实施例7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通过一个设备将另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时由于设备之间不同步导致数据上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33)
1.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服务器;
第二设备,用于创建标识信息;
第一设备,位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云服务器之间,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基于上传请求从所述云服务器上获取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电子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包括:
文件服务器,与所述第一设备通信,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存储到所述云服务器的电子文件,并将所述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返回到所述第一设备;
缓存服务器,与所述第一设备通信,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同步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上传请求将从云服务器上获取到的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上传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4.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电子文件为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扫描所述图像编码得到所述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编码为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电子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标识信息添加到所述电子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添加所述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云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电子文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所述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所述电子文件;
或,
所述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所述电子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文件服务器;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文件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之前,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到所述缓存服务器;
所述缓存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云服务器获取所述电子文件;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14.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上传请求向云服务器请求待上传的电子文件;
在所述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云服务器获取所述电子文件;
其中,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上创建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云服务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上传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上传请求,创建标识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设备创建标识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生成对应的图像编码,其中,所述图像编码为如下任意一种:二维码、条形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设备上创建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云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扫描所述图像编码得到所述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电子文件为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电子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标识信息添加到所述电子文件;
所述第一设备将添加所述标识信息的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云服务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电子文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扫描或拍摄所述电子文件对应的纸质文件,得到所述电子文件;
或,
所述第一设备从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调取所述电子文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包括:文件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文件服务器;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文件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之前,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标识信息发送到所述缓存服务器;
所述缓存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创建缓存对象。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
所述缓存服务器,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文件信息同步到所述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标识信息,查询缓存服务器上对应的缓存对象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电子文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云服务器获取所述电子文件,包括:
在所述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缓存服务器上获取所述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文件信息从所述文件服务器上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云服务器获取到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电子文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云服务器获取所述电子文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设置到上传页面的上传组件中,其中,所述上传组件被触发的情况下,获取所述文件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其中,所述上传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
26.一种数据上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其中,所述文件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检测所述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其中,所述上传请求包含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
将与所述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所述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获取所述上传请求中包含的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待上传的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
将所述查找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与所述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所述第二设备将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到应用服务器。
29.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文件服务器;
第二设备,用于创建标识信息;
第一设备,位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文件服务器之间,用于获取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电子文件存储到所述文件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文件服务器返回的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其中,所述文件信息包括:电子文件的标识信息和地址信息;
缓存服务器,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分别通信,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电子文件的文件信息,并在检测到所述第二设备的上传请求的情况下,将与所述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从文件服务器上获取对应的电子文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其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缓存服务器推送的与所述上传请求匹配的电子文件的地址信息将从文件服务器上获取到的电子文件上传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3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
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电子文件为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3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
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电子文件为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33.一种数据上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为所述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
第一设备获取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第二设备创建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电子文件,并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将所述电子文件存储到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电子文件为与所述标识信息匹配的待推送至所述第二设备的待上传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38523.3A CN110049074A (zh) | 2018-01-13 | 2018-01-13 |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38523.3A CN110049074A (zh) | 2018-01-13 | 2018-01-13 |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9074A true CN110049074A (zh) | 2019-07-23 |
Family
ID=67273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38523.3A Pending CN110049074A (zh) | 2018-01-13 | 2018-01-13 |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49074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74091A (zh) * | 2019-09-30 | 2020-01-10 | 深圳前海环融联易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件上传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4282560A (zh) * | 2021-12-23 | 2022-04-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扫码方法、装置和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15361376A (zh) * | 2022-08-17 | 2022-11-18 |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 政务文件上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1397A (zh) * | 2006-09-13 | 2007-0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文件上传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753618A (zh) * | 2009-12-30 | 2010-06-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快同步方法及终端 |
CN102394926A (zh) * | 2011-10-31 | 2012-03-28 | 中科创达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向终端传输文件的方法 |
CN102638587A (zh) * | 2012-05-03 | 2012-08-15 |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文件传输的方法、移动设备、服务器以及文件传输的系统 |
CN103491143A (zh) * | 2013-09-05 | 2014-01-01 |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及装置 |
CN104410615A (zh) * | 2014-11-20 | 2015-03-1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对共享数据进行访问的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
CN105872039A (zh) * | 2016-03-29 | 2016-08-17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间传输文件的方法、终端设备及文件传输系统 |
CN106230946A (zh) * | 2016-08-03 | 2016-12-14 | 北京天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 一种通过二维码扫描上传实现文件传输的方法 |
CN106375454A (zh) * | 2016-09-07 | 2017-02-01 | 深圳市友为软件有限公司 | 通过扫描图形标识上传文件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385446A (zh) * | 2016-09-07 | 2017-02-08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终端及系统 |
-
2018
- 2018-01-13 CN CN201810038523.3A patent/CN1100490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1397A (zh) * | 2006-09-13 | 2007-0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文件上传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753618A (zh) * | 2009-12-30 | 2010-06-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快同步方法及终端 |
CN102394926A (zh) * | 2011-10-31 | 2012-03-28 | 中科创达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向终端传输文件的方法 |
CN102638587A (zh) * | 2012-05-03 | 2012-08-15 |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文件传输的方法、移动设备、服务器以及文件传输的系统 |
CN103491143A (zh) * | 2013-09-05 | 2014-01-01 |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分享方法及装置 |
CN104410615A (zh) * | 2014-11-20 | 2015-03-1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对共享数据进行访问的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
CN105872039A (zh) * | 2016-03-29 | 2016-08-17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间传输文件的方法、终端设备及文件传输系统 |
CN106230946A (zh) * | 2016-08-03 | 2016-12-14 | 北京天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 一种通过二维码扫描上传实现文件传输的方法 |
CN106375454A (zh) * | 2016-09-07 | 2017-02-01 | 深圳市友为软件有限公司 | 通过扫描图形标识上传文件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385446A (zh) * | 2016-09-07 | 2017-02-08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终端及系统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74091A (zh) * | 2019-09-30 | 2020-01-10 | 深圳前海环融联易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件上传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4282560A (zh) * | 2021-12-23 | 2022-04-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扫码方法、装置和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14282560B (zh) * | 2021-12-23 | 2024-09-1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扫码方法、装置和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15361376A (zh) * | 2022-08-17 | 2022-11-18 |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 政务文件上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61376B (zh) * | 2022-08-17 | 2024-11-01 |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 政务文件上传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091370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report creation method | |
US12079881B2 (en) | Augmen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with externally produced metadata | |
CN109802916B (zh) | 资源转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11019712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ing Images Between Websites to Provide High-Resolution Images From Low-Resolution Websites | |
US20020107699A1 (en) | Data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non-homogenous systems | |
US20090234970A1 (en) | Individuals' url identity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s | |
CN104683961A (zh) | 名片交互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12132663B (zh) | 资源对象的转移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1605143A (zh) | 新型网络电子名片系统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CN109801051A (zh) | 资源转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16115225A (ja) | 経費仕訳管理用クライアントプログラム、経費仕訳管理用サーバープログラム、経費仕訳管理用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タ及び経費仕訳管理用サーバー | |
US8537399B2 (en) | Sharing content in a content database among printers via a request from a first printer | |
BRPI1103620A2 (pt) | Sistema de retransmissão de impressão, sistema de impressão de conteúdo, método para controlar o sistema de retransmissão de impressão, e, programa | |
CN110049074A (zh) |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0599269B (zh) | 票据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4348848A (zh) | 管理图片的方法、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 |
AU2001273176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network-based peer-to-peer business transactions | |
US2014026820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unching an application program upon association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local area network | |
CN103914266A (zh) | 分配云端数据并由群组打印端主动打印该云端数据的方法 | |
CN104011710B (zh) | 用于导入并对第三方电子签名文档签名的移动解决方案 | |
EP1456744A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permanent record of a service at a remote printer | |
JP4788016B2 (ja) | カメラで撮影した画像をサーバで表示するシステム、そのサーバ及びそのサーバ用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CN109218272A (zh) | 媒体内容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 |
HK40011350A (zh) | 数据上传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TWI701569B (zh) | 多路徑文件傳輸方法與系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13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