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905A - 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5905A
CN110035905A CN201780075080.9A CN201780075080A CN110035905A CN 110035905 A CN110035905 A CN 110035905A CN 201780075080 A CN201780075080 A CN 201780075080A CN 110035905 A CN110035905 A CN 110035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curable materials
casting mold
region
relie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50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布赖恩·霍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 la Rue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 la Rue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 la Rue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De la Rue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35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25Marking by deformation, e.g. embo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安全装置部件包括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该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在其表面中承载有表面凹凸结构。上述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一子区域具有第一凹凸结构。上述表面凹凸结构的与第一子区域邻接的第二子区域具有与第一凹凸结构不同的第二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限定上述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并且第二凹凸结构限定上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上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该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Description

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在生产用于纸币、身份证件、护照、证书等的安全装置中使用的安全装置部件,以及制造这种安全装置部件的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通过铸型(cast,铸塑、铸造、塑型)-固化工艺生产的安全装置,在该铸型-固化工艺中,在材料中铸出表面凹凸(relief,起伏、立体)结构,并且该材料固化以使该材料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固定。
背景技术
贵重物品,且特别是贵重文件,诸如纸币、支票、护照、身份证件、证书和执照,经常是伪造者以及希望制作它们的欺诈性副本和/或对其中所包含的任何数据进行更改的人的目标。通常,这种对象设置有许多用于检查该对象的真实性的安全装置。对于“安全装置”,我们指的是不可能通过采用可见光复制——例如通过使用标准可用的复印或扫描设施——来准确地再生产的特征。示例包括双凸透镜装置、莫尔纹放大装置、衍射装置、折射装置和触觉装置。
这些安全装置中的许多使用了被承载在该安全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层中的表面凹凸结构。例如,使用透镜进行操作的安全装置,诸如双凸透镜装置或莫尔纹放大装置,通常包括透明层,其表面被成形以便产生在该层上的期望的聚光特性,而全息成像——作为衍射装置的示例——可以通过形成在合适材料层上的衍射表面凹凸部来提供。
在层中设置这些表面凹凸结构的一种途径是通过使用铸型-固化工艺来形成表面凹凸结构且然后将该表面凹凸结构固定在可固化材料中,该可固化材料通常在固化之前是可延展的。用于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已知系统的示例示出在图1A中。这些铸型-固化工艺通常将处于可变形状态的可固化材料提供给支撑层,处于与安全装置部件的期望的最终涂覆区对应的区域中。然后铸型件——使期望的表面凹凸结构的逆结构在对应的铸型区域中嵌入铸型件表面中——与可固化材料接触。铸型件通常在高压下被按压抵靠于可固化材料,以在可固化材料与铸型件接触时可固化材料被固化之前,确保了该可固化材料与该铸型件充分一致,从而将表面凹凸结构固定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在图2A中更详细地示出了铸型件和成片(patch,一片、片状件的)可固化材料。
随着可固化材料最初通过铸型件变形,过量的可固化材料被推动朝向铸型区域的周缘。已经发现,由于将铸型件按压到可固化材料中所利用的高压,在铸型区域的侧向边缘处即在被嵌入的铸型凹凸结构的周缘处产生大的压力尖峰。已经观察到,该压力尖峰使支撑层变形,并且甚至使将支撑层和可固化材料按压抵靠于铸型件的表面变形,并且过量的可固化材料会从铸型区域逸出且填充变形的体积。然后,被推出铸型区域的过量的可固化材料——引起支撑层或按压表面的变形——与其余的可固化材料一起被固化。一旦铸型件被移除,所述支撑层的弹性将使该支撑层中的至少一些变形逆转,导致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在表面凹凸结构的周缘周围存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在图2B中示出了包括该脊部的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
已经发现,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周缘处形成的脊部最高达由铸型件形成的表面凹凸结构的最大高度的高度的两到三倍。这种脊部通常是不期望的,因为它们常常可以在触觉上被检测到并且可能在形成完整的安全装置时妨碍对安全装置部件的进一步处理。
已经尝试了许多防止形成该脊部的手段。提供呈较薄层的可固化材料或者在比铸型区域小的区域上提供可固化材料减少了过量的可固化材料的量,但是可能导致表面凹凸结构的某些元件不完整,造成任何最终的安全装置的外观较差或者表面凹凸结构的边缘被不精确地限定。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生产安全装置部件的方法,其消除或减少上文所描述的在安全装置部件的周缘周围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现象,而不会遭受已知方案的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支撑层和铸型凹凸结构;使用施加装置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的其表面区域,施加装置适于将可固化材料以第一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表面上、处于表面区域的第一子区域中并且将该材料以第二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表面上、处于表面区域的第二子区域中,其中,在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邻接在第一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其中,在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提供在表面区域上的可固化材料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并且其中,第二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小于第一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其中,该表面是支撑层的表面或铸型凹凸结构的铸型表面;使铸型凹凸结构在表面区域上与支撑层聚在一起,使得可固化材料位于铸型凹凸结构与支撑层之间;使可固化材料固化,从而使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表面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固定;以及将铸型凹凸结构与支撑层分离,使得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由支撑层承载;由此,施加在表面区域的第一子区域中的固化的可固化材料承载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对应于在铸型表面中的铸型凹凸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施加在表面区域的第二子区域中的固化的可固化材料承载表面凹凸结构的副(ancillary,附属、辅助)部分,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侧向边缘减小。
在该方法中,以朝向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些周缘减少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来施加可固化材料。优选地,这是通过提供适于将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表面上、处于第二子区域中的施加装置来实现:该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从第一子区域起朝向可固化材料的侧向边缘在第二子区域上减小,优选地连续地减少。已经发现,将可固化材料以较低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设置在第二区域中减少了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处的可固化材料的任何脊部的突出,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
应当理解,尽管本方法仅涉及一种可固化材料,但是多种可固化材料也是可以使用的。例如,施加装置可以适于将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可固化材料同时转移到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可固化材料可以构成第一表面子区域和/或第二表面子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部分,并且第二可固化材料构成第一表面子区域和/或第二表面子区域的剩余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这些可固化材料可以例如具有不同的颜色并且可以为表面区域上的可固化材料提供宏观图案。
还应注意,本方法适合于在使铸型凹凸结构与支撑层上的可固化材料接触之前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支撑层上,或者适合于在使支撑层与铸型表面上的可固化材料接触之前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铸型表面上。下文涉及这些替代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实施方式的特征的描述将被理解为同样适于两种替代方案。
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使铸型凹凸结构在表面区域上与支撑层聚在一起,使得可固化材料位于铸型凹凸结构与支撑层之间。在该步骤中,承载铸型凹凸结构的铸型表面和支撑层的表面可以被按压在一起,以引起可固化材料根据铸型凹凸结构的变形,并且允许固化以使在可固化材料的表面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加装置适于将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第一子区域中的表面上:该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第一子区域上是大体恒定的。这可以确保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致且完整地形成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施加装置适于将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中的表面上:该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上连续改变。
在所有的上文所提到的替代方案中,一致的是,以比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第一子区域中的表面上所用的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小的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来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表面上的第二子区域中。减少在至少一个侧向边缘附近的可固化材料的量意味着存在较少的可以被推出铸型区域的过量的可固化材料。然而,尽管与在第二子区域中没有减少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的等值面积的可固化材料相比总体上提供了较少的可固化材料,但是可以在实现可固化材料的这种减少的同时仍然在第一子区域中提供足够高量的可固化材料,以完整地形成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防止材料总体体积的减少在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中引起不完整的表面凹凸元件的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加装置包括施加表面,该施加表面具有定位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凹部的阵列,施加表面区域对应于该表面区域,凹部的阵列被构造为接收可固化材料中的至少一些,其中,凹部的阵列的第一子集被定位在与表面的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上并且被构造为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表面的第一子区域中的表面上,并且其中,凹部的阵列的第二子集被定位在与表面的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并且被构造为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表面的第二子区域中的表面上,凹部的阵列的第一子集的平均体积大于凹部的阵列的第二子集的平均体积。凹印印刷系统是施加装置的示例,其通过将材料接收在凹部的阵列中且然后将该材料从凹部转移到表面上而起作用。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在凹印工艺中称为凹印单体的凹部可以在它们的形状、大小、深度和/或密度上进行改变,以便为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提供不同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的可固化材料。
在期望将可固化材料以恒定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施加在第一区域中的情况下,凹部的阵列的第一子集中的各个凹部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体积。此外,凹部的阵列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上。相反,为了以在第二区域上减小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提供可固化材料,凹部的阵列的第二子集中的凹部可以在它们的体积上进行改变和/或可以非均匀地分布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为了提供朝向侧向边缘(或装置部件的周缘)减小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凹部的阵列的第二子集中的凹部的体积可以从第一子集起朝向凹部的阵列的侧向边缘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减小。替代性地或另外地,凹部的间隔可以从第一子集起朝向凹部的阵列的侧向边缘增加。
通常,包括具有带有凹部的阵列的施加表面的施加装置的方法将包括下述步骤: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施加表面,使得可固化材料被接收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凹部的阵列中。在一些情况下,可固化材料将涂覆整个施加表面区域,包括非凹部部分。在这些情况下,不在凹部中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两种区域中可以是相同的,使得在凹部中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的差异提供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上总体的不同。然而,在替代性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之前,从施加表面移除未被接收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凹部的阵列中的可固化材料。在这些情况下,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可以仅由凹部的体积和间隔限定并且因此被更精确地控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施加装置包括被构造为接收可固化材料的施加表面,其中,施加表面包括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表面凹凸部,施加表面区域对应于表面区域,其中,表面凹凸部在与表面的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一平均高度,并且表面凹凸部在与表面的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二平均高度,其中,第一平均高度大于第二平均高度。柔版印刷材料施加系统是施加系统的示例,其利用表面凹凸部使转移到表面的材料以区域式的方式改变。施加装置诸如柔版印刷装置具有被按压到可固化材料源上的表面,以接收可固化材料。这些施加装置通常接收具有一厚度的可固化材料,该厚度与在施加表面与可固化材料源之间的接触压力相关联。因此,在施加表面上设置表面凹凸部可以以区域式的方式更改接触压力,并且因此提供不同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的被接收的以及最后被转移的可固化材料。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具有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逐渐减小的高度。优选地,该高度从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到施加表面区域的侧向边缘(或周缘)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施加装置包括被构造为接收可固化材料的施加表面,其中,施加表面包括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凸起的表面区域被构造为接收可固化材料并且施加表面区域对应于表面区域,其中,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第一子集设置在与表面的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并且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第二子集设置在与表面的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并且其中,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第一子集占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的总面积的第一比例,并且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第二子集占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的总面积的第二比例,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
如上文所提到的,通常,这些实施方式将包括在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之前将在可固化材料中涂覆施加表面,其中,将在可固化材料中涂覆施加表面的步骤包括:使施加表面与可固化材料源的表面接触,可固化材料源的表面具有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其上的可固化材料,使得施加表面从可固化材料源的表面接收可固化材料,使可固化材料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一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并且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二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在它们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改变的接触压力提供了在被接收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上的差异。相反,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包括凸起区域(凸起区域在它们的高度上可以不改变)——在其相应的子区域的遮盖范围上是变化的——的情况下,正是在凸起的区域的遮盖范围上的改变提供了在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上的不同。
在特别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是光学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对于光学活性,我们指的是该结构通过反射、折射和衍射中的一种或多种来控制光以产生光学效应,优选地是光学可变的效应(即,引起外观随视角改变的效应)。光学活性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折射成像的或聚焦的元件或元件阵列(例如透镜)、微聚焦的元件或元件阵列、反射成像的元件(例如镜子)、包括一阶衍射凹凸结构和零阶衍射结构的衍射表面凹凸部(例如衍射光栅)、折射的棱形结构、反射三角结构(例如微镜)和衍射菲涅耳(Fresnel)透镜。尽管优选的是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是光学活性的,但是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可以是光学非活性的,例如触觉型凹凸结构。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然而替代性地,副部分也可以是光学活性的。例如,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可以限定一系列的透镜,该一系列的透镜的高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可固化材料的侧向边缘减小。
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可以被构造为提供期望的安全装置特征件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可以包括: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反射表面凹凸结构和/或触觉型凹凸结构。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例如,重复的元件可以是聚焦元件或微聚焦元件、衍射元件或折射元件。在一些这种情况下,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不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优选地,表面区域的第二子区域远离表面区域的第一子区域延伸的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这是优选的方法,以实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远离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延伸的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通过提供足够大的第二子区域,可以增进脊部缓解效应。
优选地,表面的第二子区域至少部分地围绕表面的第一子区域。进一步优选地,表面的第二子区域完全围绕表面的第一子区域,使得表面的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提供了在表面区域上的可固化材料的周缘。表面的第二子区域可以设置在表面区域上的可固化材料的一个侧向边缘与表面区域上的可固化材料的整个周缘之间的任何地方。在设置整个周缘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使得围绕所生产的安全装置部件的整个周缘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减少或不存在。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侧向边缘或者例如相反的侧向边缘,其中安全装置的剩余的周缘旨在在最终的安全装置的形成期间被移除,例如通过切割被移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铸型凹凸结构设置在铸型表面的铸型区域上,铸型区域大于表面区域。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大的铸型区域可以完全防止会产生脊部效应的压力尖峰,同时转移可固化材料所采取的非均匀的方式减少了在铸型期间可固化材料展开的程度,保持对安全装置部件的周缘的位置的控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铸型凹凸结构被设置在铸型表面的铸型区域上,铸型区域小于表面区域。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铸型区域大于表面区域的第一子区域,例如,使得铸型区域的周缘的全部或一部分与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接触。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可以延伸超出铸型区域的周缘,防止压力增加被集中在铸型区域的周缘处。
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当铸型表面和支撑层在一起时执行使可固化材料固化的步骤。
优选地,表面区域的第二子区域具有的最小侧向尺寸大于500μm,优选地大于1000μm,更优选地大于1500μm。此外优选地,表面区域的第二子区域提供表面区域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组合面积的至少1%,优选地至少2%,更优选地至少4%。这些是优选的手段,使副部分呈现关于主要部分的这些尺寸和相对面积。通过提供足够大的第二子区域,可以增进脊部缓解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提供支撑层和铸型凹凸结构;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的表面区域上;其中,该表面是支撑层的表面或铸型凹凸结构的铸型表面;使铸型凹凸结构在表面区域上与支撑层聚在一起,使得可固化材料位于铸型凹凸结构与支撑层之间;使可固化材料固化,从而使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固定;以及将铸型凹凸结构和支撑层分离,使得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由支撑层承载;其中,铸型凹凸结构被设置在铸型表面的铸型区域上,铸型区域具有第一铸型子区域以及与第一铸型子区域邻接的第二铸型子区域,第一铸型子区域和第二铸型子区域限定不同的凹凸结构,该不同的凹凸结构一起限定了固定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并且第二铸型子区域提供铸型凹凸结构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其中,第一铸型子区域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铸型子区域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表面凹凸结构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在该方法中,铸型表面中的铸型凹凸结构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该副部分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表面凹凸结构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还发现由铸型表面主动限定的该副部分减少了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处的可固化材料的任何脊部的突出,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
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相反,可以在将可固化材料以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或以基本上均匀的方式(或以基本上恒定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施加到表面时执行本方法,因为由铸型表面限定的副部分提供了用于防止或减少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铸型区域大于表面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一铸型子区域小于表面区域。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的第二铸型子区域提供了用于过量的可固化材料扩张进入的区域。通过将该扩张区域设置为对于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的设计可能不重要的副区域,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可以形成有精确且良好限定的边缘,同时提供了减少在部件的周缘处产生脊部的大的压力尖峰的益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铸型区域小于表面区域。在这些情况下,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的第二铸型子区域不提供用于过量的材料扩张进入的体积,相反提供的是:在铸型期间发生的朝向铸型区域的边缘的压力增加是朝向铸型区域的周缘的逐渐增加,而不是与引起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形成的压力尖峰一样的急剧增加。已经发现这显著地减少了上文所描述的脊部效应。
在许多实施方式中,第一铸型子区域限定光学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并且第二铸型子区域限定光学非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第一铸型子区域可以限定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反射凹凸结构和/或触觉型凹凸结构。通常,第二铸型子区域将不限定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或反射凹凸结构。
在特别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铸型子区域的凹凸结构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例如,重复的元件可以限定聚焦元件或微聚焦元件、衍射元件或折射元件。在一些这种情况下,第二铸型子区域的凹凸结构不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优选地,第二铸型子区域远离第一铸型子区域延伸的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这是一种优选的方法,以实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远离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延伸的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通过提供足够大的第二子区域,可以增进脊部缓解效应。
为了使任何压力尖峰最小化,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逐渐地和/或连续地减小。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可以具有以阶梯式的方式逐渐减小的厚度。在其他情况下,副部分可以包括:倾斜的表面,其是平面的或非平面的;或者图案化的表面,其大体上在第二铸型子区域上减小。
优选地,第二铸型子区域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铸型子区域,使得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铸型子区域完全围绕第一铸型子区域,使得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完全围绕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第二铸型子区域可以设置在铸型区域的一个侧向边缘与铸型区域的整个周缘之间的任何地方。在设置整个周缘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使得围绕所生产的安全装置部件的整个周缘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减少或不存在。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铸型子区域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侧向边缘或者例如相反的侧向边缘,其中安全装置的剩余的周缘旨在在最终的安全装置的形成期间被移除,例如通过切割被移除。
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在铸型表面与可固化材料接触时执行使可固化材料固化的步骤。
通常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工艺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例如,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柔版印刷工艺、凹印工艺、平版印刷工艺或凹雕工艺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
优选地,第二铸型子区域具有的最小侧向尺寸大于500μm,优选地大于1000μm,更优选地大于1500μm。此外,优选地,第二铸型子区域提供第一铸型子区域和第二铸型子区域的组合面积的至少1%,优选地至少2%,更优选地至少4%。这些是优选的手段,使副部分呈现关于主要部分的这些尺寸和相对面积,。通过提供足够大的第二铸型子区域,可以增进脊部缓解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装置部件,包括在其表面中承载表面凹凸结构的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其中,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一子区域具有第一凹凸结构,并且表面凹凸结构的与第一子区域邻接的第二子区域具有与第一凹凸结构不同的第二凹凸结构,其中,第一凹凸结构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并且第二凹凸结构限定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第三方面的安全装置部件适合于使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来制造。安全装置部件在其表面中具有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副部分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优选地减小直到可固化材料层的侧向边缘。因为上文所描述的原因,形成有该类型的副部分的安全装置部件将通常至少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一些周缘处具有减少的或完全没有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
如在许多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提供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其中,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因此,在安全装置部件的显著部分周围,上文所描述的脊部的减少或不存在是明显的,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二子区域至少部分地围绕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一子区域。进一步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二子区域完全围绕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一子区域,并且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缘减小。
在许多实施方式中,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逐渐地和/或连续地减小。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起朝向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以阶梯式的方式逐渐减小。在其他情况下,副部分可以包括:倾斜的表面,其是平面的或非平面的;或者图案化的表面,其大体上在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二子区域上减小。
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是光学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进一步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包括:折射成像或聚焦元件的阵列、反射成像元件的阵列、(折射)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反射三角结构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反射表面凹凸结构和/或触觉型凹凸结构。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通常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不包括: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或反射表面凹凸结构。
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例如,重复的元件可以是聚焦元件或微聚焦元件、衍射元件或折射元件。通常,在这些情况下,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不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远离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延伸的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通过提供足够大的副部分,可以增进脊部缓解效应
如上文关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可以通过减少朝向可固化材料的周缘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来形成副部分。在一些情况下,这有意地导致在副区域中形成不完整的表面凹凸结构,从而提供朝向侧向边缘逐渐减小的高度。在所生产的安全装置部件中的结果可能是: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不完整型的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副区域可以包括接连着越来越不完整型的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
如所提到的,安全装置部件可以在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处不呈现可固化材料的任何脊部。然而,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安全装置部件可以仅呈现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减少。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安全装置部件包括沿着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的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其中,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具有的最大高度小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最大高度。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减小。
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具有的最小侧向尺寸大于500μm,优选地大于1000μm,更优选地大于1500μm。此外,优选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提供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和副部分的组合面积的至少1%,优选地至少2%,更优选地至少4%。同样,相对大的副部分增进了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缓解。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并且与常规的方法和装置进行对比,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第一已知系统和第二已知系统;
图2A和图2B分别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第一已知系统的放大部分和所得到的安全装置部件;
图3A至图3E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使用期间的五个不同阶段的可固化材料施加装置,该可固化材料施加装置适合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
图4A和图4B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系统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所得到的安全装置部件;
图5A至图5C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使用期间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可固化材料施加装置,该可固化材料施加装置适合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
图6A和图6B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系统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所得到的安全装置部件;
图7A至图7C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处于使用期间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可固化材料施加装置,该可固化材料施加装置适合于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
图8A和图8B分别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适合于实施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系统的一部分以及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
图9A和图9B分别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适合于实施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系统的一部分以及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
图10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在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的替代性铸型表面;以及
图11示意性地并且以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在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的另外的替代性铸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2B示出了已知的用于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生产的安全装置部件,如已经在上面提到的。
如图1A中所示的,用于实施安全装置部件制造的方法的典型系统包括支撑层,如支撑材料1的幅面,该支撑层通过多个辊110、111、120、121、122被运送穿过系统。支撑材料的幅面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幅面、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的幅面或较不典型的乙二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的幅面或聚氯乙烯(PVC)的幅面,支撑材料的幅面具有的厚度在12μm至150μm的范围内,但更通常地在15μm至80μm的范围内。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由与压印辊(impression roller,加压辊)111协同工作的凹印辊110被施加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然而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其它施加系统也被广泛使用。支撑材料1的幅面被供给穿过限定在凹印辊110与压印辊111之间的辊隙(nip,压印线)。在该辊隙中,支撑材料被按压抵靠于凹印辊110的表面并接收被承载在凹印辊的表面上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该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基本上连续地且均匀地被接收在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的支撑层区域(表面区域)中。
合适的可固化材料包括辐射可固化材料,并且可以包括树脂,树脂通常可以是两种类型中的一种,即:
a)自由基固化树脂,自由基固化树脂通常是包含例如乙烯基不饱和度或丙烯酸酯不饱和度的不饱和树脂或不饱和单体、预聚物、低聚物等,并且自由基固化树脂通过使用由所采用的辐射源例如UV激活的光引发剂来进行交联。
b)阳离子固化树脂,其中,使用光引发剂或催化剂使开环(例如环氧类型)生效,光引发剂或催化剂在所采用的辐射源例如UV的情况下生成离子实体。开环之后是分子间的交联。
用于使固化生效的辐射通常是UV辐射,但可以包括电子束、可见光或甚至红外辐射或较高波长的辐射,取决于材料、其吸光度和所使用的工艺。合适的可固化材料的示例包括UV可固化丙烯酸基清浮雕漆或基于其他化合物的那些可固化材料诸如硝酸纤维素。合适的UV可固化漆是来自Kingfisher Ink Limited的产品UVF-203或购自新泽西NorlandProducts.Inc.的光聚合物NOA61。
可固化材料可以是弹性体的,并且因此具有增加的柔性。合适的弹性体可固化材料的示例是脂肪族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合适的交联添加剂,诸如聚氮丙啶)。
然后,支撑材料1的幅面与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一起被供给朝向铸型-固化工艺中所涉及的辊120、121、122。第二压印辊121接收支撑材料1的幅面并且在被限定于第二压印辊121与铸型滚筒120之间的辊隙处将支撑材料的幅面按压抵靠于铸型滚筒120。在第二压印辊121与铸型滚筒120之间的该辊隙处,将形成在铸型滚筒120的铸型表面123中的铸型凹凸结构125(在图2A中示出)按压到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中。铸型凹凸结构125被设置在与支撑层区域基本上匹配的铸型区域126上,在该支撑层区域上设置了成片的可固化材料。当铸型凹凸结构125被按压到可固化材料中时,可固化材料变形以匹配铸型凹凸结构125,从而为可固化材料10的表面提供表面凹凸结构25。可固化材料通常具有与铸型凹凸结构的最大深度近似相同的厚度,使得该可固化材料完全填充铸型凹凸结构。结果,可固化材料的体积通常大于铸型凹凸结构的体积。体积上的这种差异以及过量的可固化材料在铸型区域126的边缘处引起压力尖峰。如上文已经提到的,本发明人已经发现该压力尖峰使支撑材料1的幅面和/或第二压印辊121的表面变形,并且使过量的可固化材料从铸型区域126逸出并且对变形处的体积进行填充。
从与第二压印辊121之间的辊隙起,支撑材料1的幅面包覆围绕铸型滚筒120,从而使其与铸型滚筒120保持接触。当可固化材料与铸型滚筒120接触时,通过暴露于固化辐射来使可固化材料固化,从而使在可固化材料10中的表面凹凸结构25固定。在该情况下,可固化材料是UV可固化材料并且通过透明的铸型滚筒或者通过透明的支撑材料1的幅面暴露于UV光源130。被推出铸型区域126的过量的可固化材料——引起支撑材料1的幅面或压印辊121变形——与其余的可固化材料一起固化。
衬底的幅面继续包覆围绕铸型滚筒120,直到衬底的幅面到达辊122,该辊将材料的幅面从铸型滚筒120移除并且将其运送到另外的工艺上(未示出)。一旦可固化材料和支撑材料从铸型滚筒120的表面被移除,在支撑材料1中的至少一些变形被逆转,导致围绕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中的表面凹凸结构25的周缘存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26,该脊部竖立成突出于支撑材料的幅面的表面并且延伸高于表面凹凸结构25。
图1B示出了替代性的已知系统,其中可固化材料被直接施加到铸型滚筒120上。在该系统中,凹印辊110以常规方式接收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并将成片的可固化材料转移到可选的转移辊110'上。然后转移辊使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与铸型滚筒120接触,并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铸型滚筒上的铸型表面区域(表面区域)中的铸型凹凸结构125上。铸型滚筒120旋转,带动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朝向支撑材料1的幅面与铸型滚筒120接触的点。在该点处,支撑材料1的幅面被供给穿过在铸型滚筒120与压印辊121之间的辊隙。当可固化材料10被供给穿过在铸型滚筒120与压印辊121之间的该辊隙时,按压在铸型凹凸结构125与铸型表面区域上的支撑材料1的幅面之间的可固化材料,从而使可固化材料与铸型凹凸结构125一致。然后当可固化材料与铸型凹凸结构125接触时,通过暴露于固化辐射来使可固化材料固化,以使在可固化材料的表面中的表面凹凸结构25固定。最终,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通过辊122与铸型滚筒分离,使得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在支撑材料1的幅面的表面上被承载远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将集中于方法,在该方法中,可固化材料在与铸型滚筒接触之前被施加到支撑材料的幅面。然而,将会理解,任何教导都等同地适用于其中可固化材料被直接施加到铸型表面上的实施方式,如图1B中的。
现在将参考图3A至图4B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通过将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施加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该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朝向成片的可固化材料的边缘减小,减少或消除了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形成。这是通过下述来实现的:利用被构造为以变化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材料的施加装置取代与图1A一致的系统的标准凹印辊110。被如此构造的施加装置的一部分在图3A至图3E中示出。
图3A示出了凹印滚筒110的一部分,其已经被修改为以变化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可固化材料。凹印滚筒包括施加表面112,施加表面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凹部113的阵列。凹部被设置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114、115上,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一起限定了施加表面区域。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114构成施加表面区域的中心部分,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115构成施加表面区域的周界部分。
被定位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114即中心部分中的凹部113每一个均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以便具有相等的体积。此外,这些凹部均匀地分布在子区域上。
被定位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115即周界部分中的凹部113具有的深度从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114到施加表面区域的周界减小,即所述凹部的体积朝向凹部的阵列的周界减小。
图3B示出了涂覆了可固化材料10之后的施加表面112。可固化材料10涂覆了整个施加表面112,并且被接收在凹部113中。在该实施方式中,尽管该材料可以以这种形式被转移到支撑材料的幅面上,但是使用了擦除工艺例如使用刮片(未示出)将过量的可固化材料即未被定位在凹部113中的材料从施加表面112移除。如在图3C中示出的,结果是可固化材料被定位在仅每个凹部内。
图3D示出了施加表面112与支撑材料1的幅面接触,其类似于图1A中在凹印滚筒110处施加可固化材料。如在图1A的系统中,幅面被按压抵靠于施加表面112,使得可固化材料被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
图3E示出了被接收在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的成片的未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可固化材料10被接收在支撑材料1上的支撑层区域(表面区域)14、15中。在与从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114中的凹部接收的材料对应的第一支撑层子区域(第一表面子区域)14中,由于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114中的凹部113的相等的体积和间隔,可固化材料具有大体上恒定的第一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与从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115中的凹部接收的材料对应的第二支撑层子区域(第二表面子区域)15中,由于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115上的凹部的体积减小,因此可固化材料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小于在第一子区域14中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朝向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缘减小。所得到的成片的可固化材料在中心的第一支撑层子区域中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大于在周界区域中由第二支撑层子区域提供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其中,在该周界区域中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朝向成片的可固化材料的边缘减小。
图4A示出了当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与铸型滚筒120的铸型表面123接触时的支撑材料1的幅面和该成片的可固化材料,该接触可以基本上以上文关于图1和图2A所描述的方式完成,即使用铸型滚筒120和压印辊121完成。在该实施方式中,铸型凹凸结构125设置在铸型区域126中,该铸型区域小于由上文所描述的第一支撑层子区域和第二支撑层子区域14、15构成的支撑层区域。从而使铸型凹凸结构125的边缘与在第二支撑层子区域15中的可固化材料接触,其中,可固化材料仍旧稍微超出铸型凹凸结构125的边缘。当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4中的可固化材料10被铸型并且与铸型凹凸结构125一致时,过量的可固化材料被推动朝向铸型凹凸结构125的周缘。由于铸型凹凸结构的周缘区域被铸成第二支撑层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10——该周缘区域由于可固化材料的较小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而基本上未填满——所以该过量的可固化材料可以有助于填充在铸型区域126的周缘附近的铸型凹凸结构125。此外,由于可固化材料10逐渐减小并延伸超出铸型凹凸结构125的周缘,所以其提供了用于防止在铸型凹凸结构125的周缘处出现压力尖峰的机构,允许过量的可固化材料分布在铸型区域外的较大区域上。
在图4B中示出了所得到的安全装置部件,即在以如上文关于图1和图2A描述的方式进行固化和与铸型滚筒分离之后的安全装置部件。如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结果是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的中心区域中的凹凸结构主要部分25,该凹凸结构主要部分对应于在铸型表面123中设置的凹凸结构,在该情况下为微透镜阵列。此外,以上文描述的方式提供可固化材料导致在围绕该主要凹凸结构部分25的周缘形成了凹凸结构副部分24,而不是可固化材料的高脊部。该副部分24具有的厚度从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起朝向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侧向边缘减小。与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中的微透镜不同,该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
现在将参考图5A至图6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5A至图5C示出了被构造为以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的施加装置,该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朝向可固化材料10的层的边缘减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包括柔版印刷施加滚筒210的施加系统取代与图1A一致的系统的标准凹印辊110。柔版印刷施加滚筒210具有施加表面212。凸起高于施加表面212的是第一表面凹凸部和第二表面凹凸部213a、213b。每个表面凹凸部被设置在相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区域214a、215a、214b、215b。尽管本实施方式利用了两个凸起的表面凹凸部来将材料施加在两个不连续的片10a、10b中,但是也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凸起的表面凹凸部。
每个表面凹凸部213a、213b包括从施加表面212凸出的基座,该基座具有在轮廓上呈平缓地圆顶形的表面,然而该基座在平面视图中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中心的第一施加表面区域215a、215b对应于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的最高且最中心的区域。第二施加表面区域214a、214b构成了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的剩余周界区域,并且因此包括该圆顶形表面凹凸部的较低的区段。
柔版印刷施加滚筒210被按压抵靠于可固化材料源,以便在可固化材料10中涂覆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固化材料源包括凹印滚筒217,该凹印滚筒包括大小相等且间隔相等的、容纳可固化材料10的凹部218的均匀阵列。当柔版印刷施加滚筒210的施加表面212被按压抵靠于凹印滚筒217时,仅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与凹部218中的可固化材料接触。每个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与凹印滚筒217之间的接触压力在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上根据该圆顶形表面凹凸部的高度进行变化。第一施加表面区域215a、215b——具有各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的中心的且较高的区段——以比第二施加表面区域214a、214b高的接触压力接触凹印滚筒217,该第二施加表面区域具有各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的较低的周界区段。因此,第一施加表面区域215a、215b接收的可固化材料10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比第二施加表面区域214a、214b接收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大。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固化材料在圆顶形表面凹凸部213a、213b上形成可固化材料的圆顶形形状的片,并且这在图5B中示出。
然后将柔版印刷施加滚筒210上的可固化材料10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这是通过下述来完成的:使柔版印刷施加滚筒210的施加表面与可固化材料的幅面接触,例如在柔版印刷施加滚筒与压印辊111之间的辊隙处接触,使得每个表面凹凸部213a、213b上的可固化材料10被按压抵靠于支撑材料1的幅面。所得到的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a、10b在图5C中示出。
将可固化材料10以第一片和第二片10a、10b的方式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的相应的支撑层区域(表面区域)14a、14b、15a、15b上,相应的支撑层区域具有与在表面凹凸部213a、213b上相同的材料分布,即成片的可固化材料是基本上圆顶形形状的。每个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具有:中心的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5a、15b,其中,可固化材料具有第一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以及第二周界支撑层子区域14a、14b,其中,可固化材料具有较小的第二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更具体地,第一支撑层子区域(第一表面子区域)具有可固化材料的圆顶部的较厚中心区段,而在提供了可固化材料层10a、10b的周界的第二支撑层子区域(第二表面子区域)14a、14b中,可固化材料在高度上从与可固化材料层10a、10b的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5a、15b邻接的最大处渐缩至边缘处的零厚度。
图6A和图6B示出了在图5C中所示出的成片的可固化材料与铸型滚筒120的铸型表面123接触前和接触后的该成片的可固化材料,该接触可以基本上以上文关于图1和图2A描述的方式来完成,即使用铸型滚筒120和压印辊121来完成。在该实施方式中,铸型凹凸结构125设置在与可固化材料的第一片和第二片10a、10b对应的第一铸型区域和第二铸型区域126a、126b上。第一铸型区域和第二铸型区域126a、126b大于第一支撑层区域和第二支撑层区域14a、15a、14b、15b,该第一铸型区域和第二铸型区域具有可固化的片并且在所有方向上延伸超出第一支撑层区域和第二支撑层区域。第一铸型区域和第二铸型区域126a、126b在第一支撑层区域14a、15a(具有可固化材料的第一片10a)与第二支撑层区域14b、15b(具有可固化材料的第二片10b)之间的中心点处彼此相接。
随着铸型表面123的铸型凹凸结构125与可固化材料10接触,该可固化材料根据铸型凹凸结构125进行变形。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5a、15b中的可固化材料通常设置有与铸型凹凸结构125完全一致的足够大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以产生各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10a、10b的完整的主要部分25a、25b。然而,在第二支撑层子区域14a、14b中的可固化材料所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小于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5a、15b中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并且朝向树脂片的周界减小。因此,即使当考虑到来自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5a、15b的过量的可固化材料时,在这些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也不完全与凹凸铸型凹凸结构125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结果是在副区域24a、24b中的不完整的且因此不起作用的微透镜,那些不完整的透镜在高度上朝向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10a、10b的周缘逐渐减小。
现在将参考图7A至图7C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三实施方式。这些附图示出了施加装置,该施加装置被构造为将具有朝向可固化材料10的层的边缘减小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的可固化材料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包括柔版印刷施加滚筒310的施加系统取代与图1A一致的系统的标准凹印辊110。柔版印刷施加滚筒310具有施加表面312。凸起高于施加表面的是凹凸结构313。表面凹凸部313被设置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315、314,该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和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一起组成施加表面区域,可固化材料自该施加表面区域进行施加。
表面凹凸部由凸出部的阵列形成,每个凸出部具有基本上平坦的上表面,并且每个凸出部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在中心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315中,凸出部占第一施加表面区域315的总面积的第一比例。在形成施加表面区域的周界区段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314中,凸出部占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314的总面积的第二比例,第二比例小于第一比例。此外,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314中,由这些凸出部提供的遮盖范围朝向施加表面区域的周界减小。
基本上如上文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柔版印刷施加滚筒310被按压抵靠于可固化材料源,以便在可固化材料中涂覆施加表面凹凸部313。这里,每个凸出部接收具有基本上相同厚度的可固化材料的涂覆物。凸出部在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内和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内遮盖的面积的不同为这些区域提供了不同的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的可固化材料10。此外,在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314中,由于由凸出部提供的遮盖范围减小,因此可固化材料10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朝向施加表面区域的周界减小。
基本上如上文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将可固化材料10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所得到的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示出在图7C中。如所示出的,将可固化材料转移到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该可固化材料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与该可固化材料被接收在施加表面凹凸部313上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相同,即被接收在中心的第一支撑层子区域15中的可固化材料10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比被接收在第二支撑层子区域14中的可固化材料具有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大,第二支撑层子区域提供了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界。
如上文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所描述的,然后可以铸成该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
现在将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第四实施方式。在该方法中,通过为铸型表面提供铸型凹凸部的副区域来减少或消除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形成,该副区域防止了在已知系统中所看到的大的压力尖峰。因此,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系统可以是与图1A一致的一个系统,该系统具有根据下文修改的铸型滚筒。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修改的铸型滚筒220的表面。该铸型滚筒包括铸型表面223,铸型凹凸结构225形成在该铸型表面中。铸型凹凸结构225设置在由第一铸型子区域227和第二铸型子区域228构成的铸型区域上。第一铸型子区域227构成铸型区域的中心部分,而第二铸型子区域228构成铸型区域的外部周界部分。
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限定了旨在用于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的表面凹凸部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铸型子区域227限定了球形微透镜的阵列;然而,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凹凸结构。
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限定了旨在用于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的表面凹凸部的副部分。该副部分提供了通过其减少或消除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机构,如下文将描述的。在当前情况下,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限定了从第一铸型子区域227到铸型区域的周缘的阶梯式的高度或厚度减少。尽管这里使用了阶梯式的高度减少,但是也可以使用任何形式的分级式减少,以对从在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到铸型区域外的平坦铸型表面的变化进行分级。
如在图8A中示出的,铸型滚筒220与设置在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的可固化材料10接触,这可以基本上如关于图1至图2A所描述的来完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固化材料10设置在一区段(支撑层区域),该区段大于铸型滚筒220中限定的铸型区域。当铸型凹凸结构225与可固化材料10接触时,可固化材料与铸型凹凸结构225的形状一致。任何过量的材料都被推动朝向铸型区域的周缘。然而,由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提供的在高度上的分级变化确保了不存在大的压力尖峰,且相反压力朝向铸型区域的周缘逐渐增加。这确保了支撑材料的幅面或压印辊121的任何变形都是大区段上的小变形,取代了在经受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的脊部的已知方法和系统中观察到的被限制于小区段的大变形。
所得到的安全装置部件在图8B中示出。该安全装置部件在其表面中承载有表面凹凸结构24、25。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设置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中心区域中,并且对应于铸型表面223的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因此,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是微透镜的阵列。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24设置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的层的周界区域中,该副部分对应于铸型表面223的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因此,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24在厚度上呈现朝向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的层的周界的阶梯式减小。与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中的微透镜不同,该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
现在将参考图9A和图9B描述第五实施方式。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使用具有相同的铸型凹凸结构225的相同铸型滚筒220,该铸型凹凸结构定位在由中心的第一铸型子区域227和周界的第二铸型子区域228限定的铸型区域上。然而,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可固化材料层施加到可固化材料1的幅面上,使得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小于铸型区域,表面凹凸部225形成在该铸型区域上。特别地,成片的可固化材料10大于中心的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但是没有延伸超出第二铸型子区域228的边界。
在本方法中,当支撑材料1的幅面上的可固化材料10与铸型表面223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接触时,被按压到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可固化材料相适应以形成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该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再次为微透镜的阵列。任何过量的材料都被推动朝向铸型区域的周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铸型区域大于初始的成片的可固化材料,所以由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凹凸结构限定的副部分提供了用于过量的材料扩张进入的区段,从而提供了用于减轻上文所描述的压力尖峰的机构。此外,即使过量的可固化材料确实填满了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从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铸型凹凸部225的主要部分到第二铸型子区域228的周界的分级式过渡作用以将压力增加分布到较宽阔的区段上,甚至进一步缓解在已知系统中观察到的压力尖峰。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安全装置部件在图9B中示出。与图8B的安全装置一样,该安全装置部件在其表面中承载有表面凹凸结构24、25。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设置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中心区域中,并且对应于铸型表面223的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因此,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是微透镜的阵列。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24设置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的层的周界区域中,该副部分对应于铸型表面223的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至少在过量的可固化材料足以完全填充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的范围内。因此,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24在厚度上呈现出直至固化的可固化材料10的层的周界的阶梯式减小,该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界近似地对应于该实施方式中铸型区域的周界。同样,与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25中的微透镜不同,该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
在图10中示出了替代性的铸型凹凸结构225。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的铸型凹凸部可以以在其他方面与第四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等同的方法被实施。在该实施方式中,铸型滚筒220的铸型表面223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包括第一铸型子区域227和第二铸型子区域228。第一铸型子区域227构成铸型区域的中心部分,而第二铸型子区域228构成铸型区域的外部周界部分。
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限定了旨在用于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的表面凹凸部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铸型子区域228被示出为限定了球形微透镜的阵列。
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的铸型凹凸结构225限定了旨在用于最终的安全装置部件的表面凹凸部的副部分。同样,该副部分提供了通过其减少或消除可固化材料的脊部的机构,即上文关于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描述的机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铸型子区域228中限定的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是一系列高度逐渐减小的微透镜,即其高度从第一铸型子区域227到铸型凹凸结构225的周缘减小的透镜。第二铸型子区域的这些元件可以是光学活性的,例如它们可以聚焦光并且可选地可以限定焦平面,该焦平面与由第一铸型子区域227的微透镜限定的焦平面基本上重合(尽管减少的高度通常将导致较窄的操作角度)。
在图11中示出了第二替代方案。根据该第七实施方式的铸型凹凸部可以又以在其他方面与第四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等同的方法实施。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与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铸型子区域等同。然而,再次被布置为铸型区域的外部周界部分的第二铸型子区域228限定了一系列的微透镜,该一系列的微透镜不仅在高度上朝向铸型区域的周缘减少而且以比第一铸型子区域227中的透镜大的间隙间隔开。第二铸型子区域228的元件的该增加的间隔增加了压力累积所分布至的面积,从而减少了使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形成的压力尖峰的趋势。

Claims (64)

1.一种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方法,包括:
提供支撑层和铸型凹凸结构;
使用施加装置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处于其一表面区域上,所述施加装置适于将所述可固化材料以第一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表面区域的第一子区域中,并且将所述材料以第二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表面区域的第二子区域中,其中,在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邻接在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其中,在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提供在所述表面区域上的所述可固化材料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平均每单位面积上体积;
其中,所述表面是所述支撑层的表面或所述铸型凹凸结构的铸型表面;
使所述铸型凹凸结构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与所述支撑层聚在一起,使得所述可固化材料位于所述铸型凹凸结构与所述支撑层之间;
使所述可固化材料固化,从而使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表面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固定;以及
将所述铸型凹凸结构与所述支撑层分离,使得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由所述支撑层承载;
由此,施加在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承载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对应于所述铸型表面中所述铸型凹凸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施加在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承载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侧向边缘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装置适于将所述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所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所述第二子区域上从所述第一子区域起朝向所述可固化材料的所述侧向边缘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所述第二子区域上持续地减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装置适于将所述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第一子区域中:转移到所述第一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所述第一子区域上是大体恒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装置适于将所述可固化材料以下述每单位面积上体积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中:转移到所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的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上连续改变。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装置包括施加表面,所述施加表面具有定位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凹部的阵列,所述施加表面区域对应于所述表面区域,所述凹部的阵列被构造为接收所述可固化材料中的至少一些,其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第一子集被定位在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上,并且被构造为将所述可固化材料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子区域中,并且其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第二子集被定位在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并且被构造为将所述可固化材料转移到所述表面上、处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所述第一子集的平均体积大于所述凹部的阵列的所述第二子集的平均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各个凹部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所述第一子集中的凹部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凹部在它们的体积上是变化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部的阵列的所述第二子集中的凹部的体积在所述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从所述第一子集起朝向所述凹部的阵列的侧向边缘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可固化材料施加到所述施加表面,使得所述可固化材料被接收在所述施加表面区域上的所述凹部的阵列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将所述可固化材料施加到所述表面之前,从所述施加表面移除未被接收在所述施加表面区域上的所述凹部的阵列中的可固化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装置包括被构造为接收所述可固化材料的施加表面,其中,所述施加表面包括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表面凹凸部,所述施加表面区域对应于所述表面区域,其中,所述表面凹凸部在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一平均高度,并且所述表面凹凸部在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二平均高度,其中,所述第一平均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平均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具有在所述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上逐渐减小的高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加装置包括被构造为接收所述可固化材料的施加表面,其中,所述施加表面包括在施加表面区域上的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所述凸起的表面区域被构造为接收所述可固化材料,并且所述施加表面区域对应于所述表面区域,其中,所述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第一子集设置在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并且所述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第二子集设置在与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一子集占所述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的总面积的第一比例,并且所述多个凸起的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二子集占所述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的总面积的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比例。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将所述可固化材料施加到所述表面之前在所述施加表面上涂覆所述可固化材料的步骤,其中,在所述施加表面上涂覆所述可固化材料的步骤包括:使所述施加表面与可固化材料源的表面接触,所述可固化材料源的表面具有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其上的所述可固化材料,使得所述施加表面从所述可固化材料源的表面接收所述可固化材料,在所述第一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一每单位面积上体积并且在所述第二施加表面子区域中具有第二每单位面积上体积。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是光学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包括: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反射表面凹凸结构和/或触觉型凹凸结构。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不包括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二子区域远离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区域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子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完全围绕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子区域,使得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可固化材料提供在所述表面区域上的所述可固化材料的周缘。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铸型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铸型表面的铸型区域上,所述铸型区域大于所述表面区域。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铸型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铸型表面的铸型区域上,所述铸型区域小于所述表面区域。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铸型表面和所述支撑层在一起时执行使所述可固化材料固化的步骤。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二子区域具有的最小侧向尺寸大于500μm,优选地大于1000μm,更优选地大于1500μm。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二子区域提供所述表面区域的所述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的组合面积的至少1%,优选地至少2%,更优选地至少4%。
30.一种形成安全装置部件的方法,包括:
提供支撑层和铸型凹凸结构;
将可固化材料施加到表面、处于一表面区域上;
其中,所述表面是所述支撑层的表面或所述铸型凹凸结构的铸型表面;
使所述铸型凹凸结构在所述表面区域上与所述支撑层聚在一起,使得所述可固化材料位于所述铸型凹凸结构与所述支撑层之间;
使所述可固化材料固化,从而在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的表面凹凸结构固定;以及
将所述铸型凹凸结构与所述支撑层分离,使得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由所述支撑层承载;
其中,
所述铸型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铸型表面的铸型区域上,所述铸型区域具有第一铸型子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邻接的第二铸型子区域,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和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限定不同的凹凸结构,所述不同的凹凸结构一起限定固定在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中的所述表面凹凸结构,并且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提供所述铸型凹凸结构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其中,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限定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限定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可固化材料以基本上恒定的厚度施加到所述表面。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可固化材料以基本上均匀的方式施加到所述表面区域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铸型区域大于所述表面区域。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铸型区域小于所述表面区域。
35.根据权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限定光学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限定光学非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36.根据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限定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反射凹凸结构和/或触觉型凹凸结构。
37.根据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的凹凸结构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的凹凸结构不包括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远离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
40.根据权利要求30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逐渐地和/或连续地减小。
41.根据权利要求30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以阶梯式的方式逐渐减小。
42.根据权利要求30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使得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完全围绕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使得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完全围绕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
44.根据权利要求30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铸型表面和所述支撑层在一起时执行使所述可固化材料固化的步骤。
45.根据权利要求30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使用柔版印刷工艺、凹印工艺、平版印刷工艺或凹雕工艺将所述可固化材料施加到所述表面。
46.根据权利要求3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具有的最小侧向尺寸大于500μm,优选地大于1000μm,更优选地大于1500μm。
47.根据权利要求30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铸型子区域提供所述第一铸型子区域和第二铸型子区域的组合面积的至少1%,优选地至少2%,更优选地至少4%。
48.一种安全装置部件,包括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在其表面中承载有表面凹凸结构,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第一子区域具有第一凹凸结构,并且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与所述第一子区域邻接的第二子区域具有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不同的第二凹凸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限定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主要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凹凸结构限定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副部分,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可固化材料层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提供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减小。
50.根据权利要求48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第二子区域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第一子区域。
51.根据权利要求48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第二子区域完全围绕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第一子区域,并且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缘减小。
52.根据权利要求48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可固化材料层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边缘逐渐地和/或连续地减小。
53.根据权利要求48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可固化材料层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边缘以阶梯式的方式逐渐减小。
54.根据权利要求48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是光学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55.根据权利要求48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是光学非活性的表面凹凸结构。
56.根据权利要求48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包括:聚焦元件的阵列、棱形表面元件的阵列、衍射凹凸结构、折射表面凹凸结构、反射表面凹凸结构和/或触觉型凹凸结构。
57.根据权利要求48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包括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不包括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
59.根据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远离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一半,优选地,该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更优选地,该距离大于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的阵列的间距的两倍。
60.根据权利要求57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不完整型的所述重复的表面凹凸元件。
61.根据权利要求48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包括沿着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层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其中,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具有的最大高度小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的最大高度。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厚度从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起朝向所述固化的可固化材料的脊部减小。
63.根据权利要求48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具有的最小侧向尺寸大于500μm,优选地大于1000μm,更优选地大于1500μm。
64.根据权利要求48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装置部件,其中,所述表面凹凸结构的所述副部分提供所述凹凸结构的所述主要部分和副部分的组合面积的至少1%,优选地至少2%,更优选地至少4%。
CN201780075080.9A 2016-11-22 2017-11-22 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035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619731.1 2016-11-22
GB1619731.1A GB2556880B (en) 2016-11-22 2016-11-22 Security devic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PCT/GB2017/053510 WO2018096329A1 (en) 2016-11-22 2017-11-22 Security devic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905A true CN110035905A (zh) 2019-07-19

Family

ID=5799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5080.9A Pending CN110035905A (zh) 2016-11-22 2017-11-22 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75221A1 (zh)
EP (1) EP3544822B1 (zh)
CN (1) CN110035905A (zh)
AU (1) AU2017364312B2 (zh)
BR (1) BR112019010158A2 (zh)
CA (1) CA3043801A1 (zh)
GB (1) GB2556880B (zh)
MA (1) MA46931A (zh)
MX (1) MX2019005916A (zh)
PL (1) PL3544822T3 (zh)
WO (1) WO20180963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96337B1 (ko) * 2019-12-10 2020-04-03 한국조폐공사 광학 렌즈 어레이가 형성된 보안제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77975A (en) * 1985-02-07 1987-02-04 Bradbury Wilkinson Embossed articles
EP1650587A1 (en) * 2004-10-20 2006-04-26 Light Impressi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 Form birefringent grating structure, viewer, anticounterfeit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A2838545A1 (en) * 2011-06-21 2012-12-27 Basf Se Printing diffraction gratings on paper and board
JP2013095055A (ja) * 2011-11-01 2013-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及びその真偽判定方法
CN104002547A (zh) * 2013-02-22 2014-08-27 立志凯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转印方法
CN105339181A (zh) * 2013-05-17 2016-02-17 德拉鲁国际有限公司 安全票证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43302A (en) * 1978-04-25 1979-11-08 Nissha Printing Method and plate for printing seamless band pattern on peripheral part of tridimensional body
US6975765B2 (en) * 2003-05-06 2005-12-13 New Light Industries, Ltd. Optically variable form birefringent structure and method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ding same
DE102007007914A1 (de) * 2007-02-14 2008-08-21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Prägelack für mikrooptische Sicherheitselemente
FR2959830B1 (fr) * 2010-05-07 2013-05-17 Hologram Ind Composant optique d'authentification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dit composant
US9873281B2 (en) * 2013-06-13 2018-01-23 Visual Physics, Llc Single layer image projection fil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77975A (en) * 1985-02-07 1987-02-04 Bradbury Wilkinson Embossed articles
EP1650587A1 (en) * 2004-10-20 2006-04-26 Light Impressions International Limited Form birefringent grating structure, viewer, anticounterfeit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A2838545A1 (en) * 2011-06-21 2012-12-27 Basf Se Printing diffraction gratings on paper and board
CN103608183A (zh) * 2011-06-21 2014-02-26 巴斯夫欧洲公司 在纸或纸板上印刷衍射光栅
JP2013095055A (ja) * 2011-11-01 2013-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体及びその真偽判定方法
CN104002547A (zh) * 2013-02-22 2014-08-27 立志凯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和转印方法
CN105339181A (zh) * 2013-05-17 2016-02-17 德拉鲁国际有限公司 安全票证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7364312B2 (en) 2022-09-22
CA3043801A1 (en) 2018-05-31
MA46931A (fr) 2019-10-02
EP3544822A1 (en) 2019-10-02
GB201619731D0 (en) 2017-01-04
WO2018096329A1 (en) 2018-05-31
MX2019005916A (es) 2019-07-08
BR112019010158A2 (pt) 2019-09-17
GB2556880B (en) 2020-06-10
US20190375221A1 (en) 2019-12-12
PL3544822T3 (pl) 2021-09-20
GB2556880A (en) 2018-06-13
AU2017364312A1 (en) 2019-05-23
EP3544822B1 (en) 202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93294B2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curity documents and security devices
CN110035905A (zh) 安全装置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55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