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7351B - 一种自平衡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平衡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7351B
CN110017351B CN201810020264.1A CN201810020264A CN110017351B CN 110017351 B CN110017351 B CN 110017351B CN 201810020264 A CN201810020264 A CN 201810020264A CN 110017351 B CN110017351 B CN 110017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bearing
fixed
motor
bala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02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7351A (zh
Inventor
杨根
李亚锋
王卫军
张弓
侯至丞
刘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s Derui Intelligent Tech Co ltd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s Derui Intelligent Tech Co ltd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s Derui Intelligent Tech Co ltd, 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s Derui Intelligent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202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7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7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7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7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2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3/00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 G05D3/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direction us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2Additional mass for increasing inertia, e.g. flywhe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4Balanc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平衡模组,属于机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自平衡装置平衡能力较小、抵抗冲击能力较差等技术问题。本自平衡模组包括模组框架、自转电机和飞轮组件,模组框架上具有支撑板,飞轮组件包括壳体和飞轮,自转电机的输出轴与飞轮的第一转轴相固连,壳体的两侧具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个端部上固定有角度编码器,第二转轴的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上同步轮,支撑板上固定有偏转电机,偏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下同步轮,上同步轮和下同步轮上连接有同步带,模组框架上固定有倾角传感器,自平衡模组还包括控制器,角度编码器、倾角传感器和偏转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自平衡模组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自平衡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平衡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自平衡装置中,有的是使用电机左右移动配重的位置,从而改变整个装置的重心位置,来实现侧向平衡;有的依靠向左右喷气,通过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保持本身的侧向平衡。
上述的平衡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平衡能力较小、抵抗突然冲击的能力差,并且大多是与设备一体,可移植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平衡模组,它能够保持自身的平衡,还能够对基体的位置进行修正,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框架、自转电机和飞轮组件,所述模组框架上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飞轮组件包括壳体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飞轮,所述自转电机的输出轴与飞轮的第一转轴相固连,所述壳体的两侧具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二转轴的一个端部上固定有角度编码器,第二转轴的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上同步轮,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偏转电机,所述偏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下同步轮,所述上同步轮和下同步轮上连接有同步带,所述模组框架上固定有倾角传感器,所述自平衡模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角度编码器、倾角传感器和偏转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模组框架固定于需要实现自平衡的设备上(简称基体),倾角传感器固定于模组框架上,可实时检测到模组框架的偏斜角度,当基体偏离目标位置的时候,倾角传感器检测到该偏斜角度,并将该角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偏转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和速度,经过同步带传动带动飞轮组件偏转,由于在自转电机的带动下飞轮在高速自转,故偏转电机带动飞轮组件的偏转能使飞轮产生陀螺效应,陀螺效应产生的陀螺力矩阻止模组框架的偏斜。飞轮的真实偏角可通过角度编码器实时测得,角度编码器将飞轮的偏角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以实现闭环控制。如此,当有外力作用在基体上使基体偏离目标位置时,本自平衡模组便可对基体的位置进行修正,使基体保持在目标位置,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及抗冲击能力,当基体需要多个方向实现自平衡,或者需要更大的修正力矩时,可采用多个自平衡模组进行搭配使用。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壳体上固定有电机座,所述自转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座内。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与自转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柔性联轴器。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侧和下侧。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能够提高第一转轴转动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位于第二轴承的外端部。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挡圈,各挡圈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端部相抵靠。挡圈能够分别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进行轴向限位,提高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各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偏转电机位于两支撑板之间,两支撑板相平行且两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堵转螺钉,所述堵转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模组框架上且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方向延伸。堵转螺钉的高度可调节,它用于限制飞轮组件绕第一转轴转动时的转动角度,避免飞轮组件与偏转电机发生碰撞。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别固定在各支撑板的顶部。设置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能够提高第二转轴转动的稳定性,使第二转轴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确。
在上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上罩和下罩。上罩和下罩分别固接于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可将高速旋转的飞轮罩在上罩和下罩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自平衡模组利用陀螺效应,不仅可以保持其自身的平衡,还能够对基体的位置进行修正,使基体保持在目标位置,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2、通过更改自平衡模组在基体上的安装布局方式与数量,可以适应不同基体的自平衡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平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飞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组框架;2、自转电机;3、飞轮组件;4、壳体;4a、第二转轴;5、飞轮;5a、第一转轴;6、角度编码器;7、上同步轮;8、偏转电机;9、下同步轮;10、同步带;11、倾角传感器;12、控制器;13、电机座;14、柔性联轴器;15、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17、轴承盖;18、挡圈;19、支撑板;20、堵转螺钉;21、第三轴承;22、第四轴承;23、上罩;24、下罩;25、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自平衡模组包括模组框架1、自转电机2和飞轮组件3,模组框架1上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9,飞轮组件3包括壳体4和转动连接在壳体4内的飞轮5,自转电机2的输出轴与飞轮5的第一转轴5a相固连,壳体4的两侧具有第二转轴4a,第二转轴4a转动连接在支撑板19上,第二转轴4a的一个端部上固定有角度编码器6,第二转轴4a的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上同步轮7,支撑板19上固定有偏转电机8,偏转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下同步轮9,上同步轮7和下同步轮9上连接有同步带10,模组框架1上固定有倾角传感器11,自平衡模组还包括控制器12,角度编码器6、倾角传感器11和偏转电机8均与控制器12电连接。
使用时,模组框架1固定于需要实现自平衡的设备上(简称基体25),倾角传感器11固定于模组框架1上,可实时检测到模组框架1的偏斜角度,当基体25偏离目标位置的时候,倾角传感器11检测到该偏斜角度,并将该角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发出信号控制偏转电机8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和速度,经过同步带10传动带动飞轮组件3偏转,由于在自转电机2的带动下飞轮5在高速自转,故偏转电机8带动飞轮组件3的偏转能使飞轮5产生陀螺效应,陀螺效应产生的陀螺力矩阻止模组框架1的偏斜。飞轮5的真实偏角可通过角度编码器6实时测得,角度编码器6将飞轮5的偏角信息反馈给控制器12,以实现闭环控制,控制器12可以通过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安装固定在模组框架1上。如此,当有外力作用在基体25上使基体25偏离目标位置时,本自平衡模组便可对基体25的位置进行修正,使基体25保持在目标位置,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及抗冲击能力,当基体25需要多个方向实现自平衡,或者需要更大的修正力矩时,可采用多个自平衡模组进行搭配使用。
如图1或2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4上固定有电机座13,自转电机2固定在电机座13内。
如图2所示,优选的,第一转轴5a的端部与自转电机2的输出轴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柔性联轴器14。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第一转轴5a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分别固定在壳体4的上侧和下侧。设置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能够提高第一转轴5a转动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4的底壁固定有轴承盖17,轴承盖17位于第二轴承16的外端部。
如图2所示,优选的,壳体4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挡圈18,各挡圈18分别与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的外端部相抵靠。挡圈18能够分别对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的内圈进行轴向限位,提高第一转轴5a与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16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5a的两个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各支撑板19的顶部,偏转电机8位于两支撑板19之间,两支撑板19相平行且两支撑板19之间设置有堵转螺钉20,堵转螺钉20螺纹连接在模组框架1上且沿支撑板19的高度方向延伸。堵转螺钉20的高度可调节,它用于限制飞轮组件3绕第一转轴5a转动时的转动角度,避免飞轮组件3与偏转电机8发生碰撞。
如图1所示,优选的,第二转轴4a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三轴承21和第四轴承22,第三轴承21和第四轴承22分别固定在各支撑板19的顶部。设置第三轴承21和第四轴承22,能够提高第二转轴4a转动的稳定性,使第二转轴4a的转动角度更加精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上罩23和下罩24。上罩23和下罩24分别固接于壳体4的顶部和底部,可将高速旋转的飞轮5罩在上罩23和下罩24之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框架、自转电机和飞轮组件,所述模组框架上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飞轮组件包括壳体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飞轮,所述自转电机的输出轴与飞轮的第一转轴相固连,所述壳体的两侧具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第二转轴的一个端部上固定有角度编码器,第二转轴的另一个端部上固定有上同步轮,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偏转电机,所述偏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下同步轮,所述上同步轮和下同步轮上连接有同步带,所述模组框架上固定有倾角传感器,所述自平衡模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角度编码器、倾角传感器和偏转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模组框架的偏斜角度,偏斜角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发出信号控制偏转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和速度,所述角度编码器用于检测飞轮的真实偏角,并将真实偏角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所述壳体上固定有电机座,所述自转电机固定在所述电机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与自转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柔性联轴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侧和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位于第二轴承的外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有挡圈,各挡圈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端部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各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偏转电机位于两支撑板之间,两支撑板相平行且两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堵转螺钉,所述堵转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模组框架上且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分别固定在各支撑板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上罩和下罩。
CN201810020264.1A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自平衡模组 Active CN110017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0264.1A CN110017351B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自平衡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0264.1A CN110017351B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自平衡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7351A CN110017351A (zh) 2019-07-16
CN110017351B true CN110017351B (zh) 2024-05-07

Family

ID=6718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0264.1A Active CN110017351B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自平衡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7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5793B (zh) * 2020-01-06 2020-08-07 浙江大学 一种面向三容腔软体执行器的流体驱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044A (zh) * 2003-06-05 2004-02-04 上海交通大学 走钢丝机器人
CN105068541A (zh) * 2015-08-31 2015-11-18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自平衡两轮机器人
CN207879979U (zh) * 2018-01-09 2018-09-18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自平衡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9528B2 (en) * 2014-09-15 2019-01-29 Changzhou Airwheel Self-balancing double-wheeled electrical scoo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044A (zh) * 2003-06-05 2004-02-04 上海交通大学 走钢丝机器人
CN105068541A (zh) * 2015-08-31 2015-11-18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自平衡两轮机器人
CN207879979U (zh) * 2018-01-09 2018-09-18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自平衡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7351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6870B (zh) 一种基于柔索传动的差动结构稳定平台
CN103587602B (zh) 主动式单摆球形机器人
CN110017351B (zh) 一种自平衡模组
US11781943B2 (en) Arrangement for monitoring antifriction bearing of rotating shaft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2837822A1 (en) Rotation maintaining device
US857877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f rotating machine elements
CN104358979A (zh) 一种分体式超精密空气静压单轴转台
CN207879979U (zh) 一种自平衡模组
JPS5934051B2 (ja) 回転機
CN207569138U (zh) 一种天线俯仰配平件、配平支架及含有天线俯仰配平件的配平机构
CN112896565B (zh) 振动离心复合环境模拟转臂系统
CN211082606U (zh) 一种可高抗扭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
CN111828591B (zh) 一种新型智能齿轮
CN103115617A (zh) 静态电容可调式微动调陀螺仪精密装配体结构
CN112684209B (zh) 一种加速度传感器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4254186U (zh) 一种分体式超精密空气静压单轴转台
CN210106068U (zh) 具有配重装置的自动变桨系统
CN108321983B (zh) 一种轻小型云台框架力矩电机与光电码盘组合式连接装置
CN110030154B (zh) 一种弹性移动转向系统
CN108731862B (zh) 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恒转矩输出的方法
CN111099256A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具有检测功能的输送装置
CN217725728U (zh) 一种固体振动磨的偏心轮结构
CN114135490B (zh) 离心泵
CN114709591B (zh) 一种北斗定位天线水平保持装置
CN108527442A (zh) 稳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