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7602A -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7602A
CN109997602A CN201910353774.5A CN201910353774A CN109997602A CN 109997602 A CN109997602 A CN 109997602A CN 201910353774 A CN201910353774 A CN 201910353774A CN 109997602 A CN109997602 A CN 109997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e
pipe portion
portion part
earth anchor
h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37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强健
孙宏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iority to CN2019103537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7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7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7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4Supports for hops, vines, or trees
    • A01G17/14Props; Stay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横向牵拉部件、纵向支撑部件、树箍和地锚,树箍套接在大树树干上,若干个地锚间隔固连在一组大树的至少一棵大树四周的地面内,且一组大树架设一组地锚,横向牵拉部件两端分别连接相邻大树的树箍上,纵向支撑部件两端分别连接单一大树的树箍与地锚,横向牵拉部件与纵向支撑部件长度均可调节,本发明具有增加大树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以提高大树的抗超强台风能力,支撑牵拉坚固,提高大树抵御不同方向台风的能力;而且能够在超强台风的前后,简易装配和拆除,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长期影响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017年“莫兰蒂”超强台风横扫厦门,造成城市绿化35万株大树倒伏或者折断;2018年“山竹”超强台风横扫深圳等广东沿海城市,又给这些城市的园林绿化特别是大树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尚未见官方统计)。
城市园林绿化特别是绿地中的大树是城市人居环境中最根本的生态要素,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品质,降低热岛效应、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形成荫凉舒适的生活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株树木从幼树长成大树古树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时间,而时间是无法用金钱换取的。所以超强台风对大树的破坏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保护这些大树免受超强台风的侵袭已经成为这些沿海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目前为止,还没有同类针对大树抗超强台风的支撑技术。现有树木支撑技术主要是用于新植幼树的成活保护,但是现有树木支撑技术没有一种可以在不长期影响城市景观的情况下,解决大树抗台风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一是现有树木支撑技术支点低,力矩小,一般情况下支点在距地面1米至2米的范围,采用三角式或者四角式支撑,只有一侧形成支撑力,其它方向没有牵拉力,根本无法坚固支撑和牵拉大树抗衡超强台风的巨大风速推力。也有用于异形生长的古树的树干或者枝条进行长期的支撑(不拆除)情况,但是这类支撑对景观有一定的长期影响。二是现有树木支撑技术由于是用于幼树支撑,所以使用材料强度不够,一般使用的工程塑料、铁丝捆扎、木支撑杆,装配坚固程度比较松散,难以抵御超强台风的巨大推力。三是由于一般新植树木成活后一年才进行拆除,一次性支撑时间较长,对城市景观有一定影响,无法实现反复简易装配和拆除。如果简单提高支点,支点部位没有牵拉,支撑杆下端支点没有固定,无法抵御不同方向的台风。而且支点外延范围会超出树池或绿化带宽度范围,造成对人行便道通行的影响。四是虽然有见地锚式设计,但由不能回收使用,而且只有牵扯拉力,没有支撑力,所以在实际新植树木工程中很少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横向牵拉部件、纵向支撑部件、树箍和地锚,树箍套接在大树树干上,若干个地锚间隔固连在一组大树的至少一棵大树四周的地面内,且一组大树架设一组地锚,横向牵拉部件两端分别连接相邻大树的树箍上,纵向支撑部件两端分别连接单一大树的树箍与地锚,横向牵拉部件与纵向支撑部件长度均可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横向牵拉部件和纵向支撑部件,增加大树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提高大树抵御不同方向台风的能力,进而提高大树的抗超强台风能力,并且将若干株大树分组,并在一组内架设一组地锚和纵向支撑部件,不仅能稳定支撑单组的大树,还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固定系统所占用的公共空间,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较大影响,降低使用成本,并且便于固定系统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横向牵拉部件包括花篮螺丝和拉索,树箍侧边设置有环状耳部,两根拉索一端分别固连在花篮螺丝的两端,两根拉索的另一端分别扣接在环状耳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花篮螺丝牵拉拉索,可根据每株树木间距的微差和生长形态的不同,调节拉索的长度使拉索对大树形成紧固的牵拉力。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每一组大树外的地面内插接有钢桩,钢桩伸入地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五分之二,拉索一端固连在钢桩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钢桩作为牵拉拉索的着力点,形成纵向的牵拉力,提升大树抵御不同风向台风的能力。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一组大树的数量为相邻的三株或五株,纵向支撑部件和地锚架设在一组大树的中间大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最大程度减少固定系统占用公共空间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纵向支撑部件对一组大树的支撑稳定,使大树不易受到台风的损害。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纵向支撑部件包括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件,第一管部件通过螺栓铰接在地锚上,第二管部件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管部件内,第二管部件另一端固连有丝杠,树箍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三管部件,第三管部件一端固连有螺母,丝杠与螺母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件,使纵向支撑部件长度可粗调,设置第三管部件,使纵向支撑部件长度可细调,配合横向牵拉部件可对大树能形成紧固的支撑和牵拉力,保证在遇到台风天气时,为大树躯干提供多个方向的支撑作用,提高对大树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以提高大树的抗台风能力,减轻超强台风灾害对大树的损失。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管部件沿轴线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长度调节孔,单一的长度调节孔内插接有长度固定螺钉,第二管部件底部与长度固定螺钉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快速且较大范围的调节纵向支撑部件的长度,使纵向支撑部件的安装更为快捷。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树箍为多片铁条和螺栓组成的抱箍,所述环状耳部为环状的钢耳朵,其中:所述大树为位于人行便道上的大树,所述大树上套接由三片铁条组成的树箍,两片铁条上焊接环状耳部;或者,所述大树为分车绿化带上的大树,所述大树上套接由四片铁条组成的树箍,对称的两个方向分别连接横向牵拉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单一大树上套接由三片铁条组成的树箍,三片铁条相接端与纵向支撑部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同的大树上使用不同的树箍,不仅能保证横向牵拉部件和纵向支撑部件的稳定连接,还能提高对大树多样化的支撑和牵拉,使固定系统能适应不同环境且能保证对大树的固定稳定。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地锚由圆柱状的铸铁地锚、圆形螺纹钢地锚和方锥形螺纹钢地锚组成的组,其中铸铁地锚竖直或倾斜地插接在地面内;圆形螺纹钢地锚为倒U型,方锥形螺纹钢地锚为倒U型且端头处向外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铸铁地锚坚固耐用,保证地锚能与地面稳定连接,并在纵向支撑部件受拉或者受压时,倾斜的铸铁地锚能够将拉力或压力进行分解,使铸铁地锚在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大大减小,进而更不易与地面分离;设置圆形螺纹钢地锚和方锥形螺纹钢地锚两种,作为对大树三点支撑或者两点支撑的固定支点,既有支撑的顶力,又有反向的牵拉力,使地锚与地面稳定连接。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钢桩和地锚插接在地面内并浇筑水泥;
2)在大树上套接树箍,并在用于纵向支撑的树箍连接端安装第三管部件;
3)调节树箍高度,使之与钢桩高度齐平;
4)将拉索分别扣接在相邻树箍或树箍与钢桩之间,在花篮螺丝内插入撬杆,旋动撬杆使花篮螺丝旋转将拉索拉紧;
5)将第二管部件顶端的丝杆旋转接入螺母内,并且旋转到底,并将第一管部件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锚上;
6)在第一管部件一端,选择长度调节孔离第二管部件底端最近处用长度固定螺钉穿孔固定,然后反向旋转第二管部件,使丝杆与第三管部件增加长度,直至第二管部件底端与长度固定螺钉抵接形成坚固效果;
7)在纵向支撑部件外套接黑白相间或者红白相间的警示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简便装配,能够在超强台风的前后,简易装配和拆除;同时由于纵向支撑部件超出树池占用便道,套接警示套管避免因视觉误差使行人撞到纵向支撑部件上。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台风来临前将纵向支撑部件安装在树箍与地锚之间,台风过后将纵向支撑部件从树箍和地锚之间拆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台风时将纵向支撑部件拆下,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长期影响。
实施本发明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改变以往面对超级台风对大树没有有效保护措施的现状,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如通过提高对大树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以提高大树的抗台风能力,减轻超强台风灾害对大树的损失;
2、牵拉方式结合支撑方式,形成纵向和横向的支撑牵拉力,可以提高抵御不同风向台风的能力;
3、使用地锚结合可调铁支杆,牵拉钢桩结合可调拉索、可调直径铁树箍等支撑牵拉组件,材料坚固耐用,支撑力矩强大,成为可以大大提升大树抗超级台风能力的支撑牵拉系统;
4、可以简便装配,能够在超强台风的前后,简易装配和拆除,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长期影响。
5、沿海城市可以资源共享,一次性投资,每次超强台风登陆城市可以共享使用,可实现性强。
6、组装简便,超强台风到来前后,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部队官兵参与装配和拆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效果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向牵拉部件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横向牵拉部件拉紧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多种树箍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纵向支撑部件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纵向支撑部件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地锚分类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管部件安装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向牵拉部件;11、花篮螺丝;12、拉索;13、钢桩;14、斜撑;15、撬杆;2、纵向支撑部件;21、第一管部件;211、长度调节孔;212、长度固定螺钉;22、第二管部件;221、丝杠;222、旋转把手;23、第三管部件;231、螺母;24、套圈;3、树箍;31、环状耳部;32、橡胶垫;4、地锚;41、铸铁地锚;42、圆形螺纹钢地锚;43、方锥形螺纹钢地锚;5、大树;6、警示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结合图1、图7,包括横向牵拉部件1、纵向支撑部件2、树箍3和地锚4,树箍3套接在大树5树干上,三个地锚4间隔固连在单一大树5四周的地面内,相邻的三株大树或五株大树组成一组,纵向支撑部件2和地锚4架设在一组大树的中间大树5上,且一组大树5架设一组地锚4(即三个地锚4),横向牵拉部件1两端分别连接相邻大树5的树箍3上,纵向支撑部件2两端分别连接单一大树5的树箍3与地锚4,横向牵拉部件1与纵向支撑部件2长度均可调节。
结合图1、图7,设置横向牵拉部件1和纵向支撑部件2,增加大树5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提高大树5抵御不同方向台风的能力,进而提高大树5的抗超强台风能力,并且将奇数株的大树分组,并在一组内架设一组地锚4和纵向支撑部件2,不仅能稳定支撑单组的大树,还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固定系统所占用的公共空间,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较大影响,降低使用成本,并且便于固定系统的安装和拆卸。
结合图1、图2,横向牵拉部件1包括花篮螺丝11和拉索12,拉索12选用10mm规格,两端紧固钢挂钩,花篮螺丝11选用M24规格(可调节长度269mm),树箍3侧边焊接有环状耳部31,两根拉索12一端分别固连在花篮螺丝11的两端,两根拉索12的另一端分别扣接在环状耳部31内;设置花篮螺丝14牵拉拉索12,可根据每株树木间距的微差和生长形态的不同,调节拉索的长度使拉索对大树形成紧固的牵拉力。
结合图1、图2,每一组大树5外的地面内插接有钢桩13,钢桩13采用DN250无缝钢管,总长5m,埋入地下2m,地下部分可以先钻孔,然后下入钢桩13,再进行水泥浇铸的方式,以提高钢桩13的固定牵拉力,地上用DN50斜撑14铁管焊接,进一步提升钢桩13的固定牵拉力,拉索12一端固连在钢桩13上;设置钢桩13作为牵拉拉索12的着力点,形成纵向的牵拉力,提升大树抵御不同风向台风的能力;钢桩13由于长期固定存在,所以可以结合雕塑、城市家具进行设计,并且钢桩13与行道树或者绿化带的大树处在一条纵线上,也不会影响便道通行。
结合图5、图6,纵向支撑部件2包括第一管部件21和第二管部件22,第一管部件21、第二管部件22均为市场通用的脚手架镀锌铁管(加厚),第一管部件21采用DN65(外径73MM),第二管部件22采用DN50(外径63MM),如果树木相对较小,可以用DN50的第一管部件21套DN40(外径50MM)的第二管部件22;第一管部件21通过螺栓铰接在地锚4上,第二管部件22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管部件21内,第二管部件22另一端固连有丝杠221,丝杠21采用Tr50丝杆;结合图8,树箍3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三管部件23,第三管部件3选用市场通用的脚手架镀锌铁管(加厚)DN50,第三管部件23一端焊接有Tr50的螺母231,丝杠221与螺母231螺纹连接。
结合图5、图6,设置第一管部件21和第二管部件22,使纵向支撑部件2长度可粗调,设置第三管部件23,使纵向支撑部件2长度可细调,配合横向牵拉部件1可对大树5能形成紧固的支撑和牵拉力,保证在遇到台风天气时,为大树5躯干提供多个方向的支撑作用,提高对大树5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以提高大树5的抗台风能力,减轻超强台风灾害对大树5的损失。
结合图5、图6,第一管部件21沿轴线方向间隔开设有十个长度调节孔211,长度调节孔211间距100mm,配合纵向支撑部件2的长度,第一管部件21套第二管部件22相套部分最少不低于800mm;单一的长度调节孔211内插接有长度固定螺钉212,第二管部件22底部与长度固定螺钉抵接212,设置长度调节孔211和长度固定螺钉212可实现快速且较大范围的调节纵向支撑部件1的长度,使纵向支撑部件1的安装更为快捷。
结合图5、图6,第二管部件22外壁一侧固连有半环状的旋转把手222,安装时将第二管部件22顶端的丝杆221旋转接入树箍3一端的第三管部件23,并且旋转到底,在第一管部件21一端,选择长度调节孔211离第二管部件22底端最近处用长度固定螺钉212穿孔固定,然后抓住旋转把手222反向旋转第二管部件22,使丝杆221与树箍3一端第三管部件23形成增加长度,直至第二管部件22底端与第一管部件21上的长度固定螺钉212形成坚固效果;设置旋转把手222便于旋动第二管部件22,进而实现微调纵向支撑部件1长度或拆装纵向支撑部件1的作用。
结合图3、图4,树箍3为多片铁条和螺栓组成的抱箍,铁条选用10mm厚、100mm宽的铁条制作,内衬有废旧轮胎制成的环状橡胶垫32以保护大树5树皮,其中人行便道上的大树5上套接由三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两片铁条上焊接环状耳部31;分车绿化带上的大树5上套接由四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对称的两个方向分别连接横向牵拉部件1;用于纵向支撑的大树5上套接由三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三片铁条相接端与纵向支撑部件2相连,设置多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可随着大树5的不断生长,树箍3的直径也可不断增大,实现调整,提高树箍3的使用寿命;并在不同的大树5上使用不同的树箍3,不仅能保证横向牵拉部件1和纵向支撑部件2的稳定连接,还能提高对大树5多样化的支撑和牵拉,使固定系统能适应不同环境且能保证对大树5的固定稳定。
结合图6、图7,地锚4包括圆柱状的铸铁地锚41、圆形螺纹钢地锚42和方锥形螺纹钢地锚43,其中铸铁地锚41竖直或倾斜地插接在地面内;圆形螺纹钢地锚42为倒U型,方锥形螺纹钢地锚43为倒U型且端头处向外弯折;地锚4固定在地面内,可以给大树5提供固定在地面的坚固支撑点,由于基本是隐蔽式的,所以平时又不影响绿化景观和便道通行;第一管部件21底部固连有套圈24,套圈24与地锚4通过螺栓铰接,实现纵向支撑部件1与地面稳定连接的目的,同时也可通过拆装套圈24上的螺栓实现纵向支撑部件1的拆装,操作十分方便。
结合图6、图7,使用铸铁地锚41坚固耐用,保证地锚4能与地面稳定连接,并在纵向支撑部件1受拉或者受压时,倾斜的铸铁地锚41能够将拉力或压力进行分解,使铸铁地锚41在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大大减小,进而更不易与地面分离;设置圆形螺纹钢地锚42和方锥形螺纹钢地锚43两种,作为对大树三点支撑或者两点支撑的固定支点,既有支撑的顶力,又有反向的牵拉力,使地锚与地面稳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结合图3、图5,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钢桩13和地锚4插接在地面内并浇筑水泥;
2)在大树5上套接树箍3,并在用于纵向支撑的树箍3连接端安装第三管部件23;
3)调节树箍3高度,使之与钢桩13高度齐平;
4)将拉索12分别扣接在相邻树箍3或树箍3与钢桩13之间,在花篮螺丝11内插入撬杆15,旋动撬杆15使花篮螺丝11旋转将拉索12拉紧;
5)将第二管部件22顶端的丝杆221旋转接入螺母231内,并且旋转到底,并将第一管部件21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锚4上;
6)在第一管部件21一端,选择长度调节孔211离第二管部件22底端最近处用长度固定螺钉212穿孔固定,然后反向旋转第二管部件22,使丝杆221与第三管部件23形成增加长度,直至第二管部件22底端与长度固定螺钉212抵接形成坚固效果;
7)在纵向支撑部件2外套接黑白相间或者红白相间的警示套管6。
其中在台风来临前将纵向支撑部件2安装在树箍3与地锚4之间,台风过后将纵向支撑部件2从树箍3和地锚4之间拆除,在无台风时将纵向支撑部件2拆下,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长期影响。并且利用上述方法,可实现简便装配,能够在超强台风的前后,简易装配和拆除;同时由于纵向支撑部件超出树池占用便道,套接警示套管避免因视觉误差使行人撞到纵向支撑部件上
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组件;具体搭配方式如下:
1、人行便道大树使用横向牵拉部件1、纵向支撑部件2(含树箍3一端的第三管部件23)、树箍3、钢桩13和地锚4共同组成支撑牵拉系统;
2、分车绿化带大树使用横向牵拉部件1、纵向支撑部件2(含树箍3一端的第三管部件23)、树箍3、钢桩13和地锚4共同组成支撑牵拉系统;
3、其它绿地大树使用纵向支撑部件2(含树箍3一端的第三管部件23)、树箍3和地锚4共同组成支撑牵拉系统。
根据市场材料询价,单株树平均需要投入约150元至200元(根据不同材料),包括超强台风时使用的纵向支撑部件2和横向牵拉部件1、永久留在地面的钢桩13、地锚4和留在大树5上的树箍3;但是如果用量越大,则平均单价越低,如果几十万株大树均使用此技术,则投资会大大降低至几十元。但是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长期受益,保住大树就是保住了用金钱换取不到的大树生命需要的时间,也是保住了城市生态和景观最重要的基本要素。超强台风时使用的纵向支撑部件2和横向牵拉部件1可以沿海城市资源共享,超强台风从哪个城市登陆,就调往哪个城市使用,避免重复投入,如果按照这样计算,则平均投资会更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改变以往面对超级台风对大树没有有效保护措施的现状,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如通过提高对大树的支撑牵拉点来加大力矩,以提高大树的抗台风能力,减轻超强台风灾害对大树的损失;牵拉方式结合支撑方式,形成纵向和横向的支撑牵拉力,可以提高抵御不同风向台风的能力;使用地锚结合可调铁支杆,牵拉钢桩结合可调拉索、可调直径铁树箍等支撑牵拉组件,材料坚固耐用,支撑力矩强大,成为可以大大提升大树抗超级台风能力的支撑牵拉系统;可以简便装配,能够在超强台风的前后,简易装配和拆除,不会对景观环境和人行便道通行造成长期影响;沿海城市可以资源共享,一次性投资,每次超强台风登陆城市可以共享使用,可实现性强;组装简便,超强台风到来前后,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部队官兵参与装配和拆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牵拉部件(1)、纵向支撑部件(2)、树箍(3)和地锚(4),树箍(3)套接在大树(5)树干上,若干个地锚(4)间隔固连在一组大树(5)的至少一棵大树(5)四周的地面内,且一组大树(5)架设一组地锚(4),横向牵拉部件(1)两端分别连接相邻大树(5)的树箍(3)上,纵向支撑部件(2)两端分别连接单一大树(5)的树箍(3)与地锚(4),横向牵拉部件(1)与纵向支撑部件(2)长度均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牵拉部件(1)包括花篮螺丝(11)和拉索(12),树箍(3)侧边设置有环状耳部(31),两根拉索(12)一端分别固连在花篮螺丝(11)的两端,两根拉索(12)的另一端分别扣接在环状耳部(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大树(5)外的地面内插接有钢桩(13),钢桩(13)伸入地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五分之二,拉索(12)一端固连在钢桩(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组大树(5)的数量为相邻的三株或五株,纵向支撑部件(2)和地锚(4)架设在一组大树(5)的中间大树(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纵向支撑部件(2)包括第一管部件(21)和第二管部件(22),第一管部件(21)通过螺栓铰接在地锚(4)上,第二管部件(22)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管部件(21)内,第二管部件(22)另一端固连有丝杠(221),树箍(3)上通过螺栓铰接有第三管部件(23),第三管部件(23)一端固连有螺母(231),丝杠(221)与螺母(23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部件(21)沿轴线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个长度调节孔(211),单一的长度调节孔(211)内插接有长度固定螺钉(212),第二管部件(22)底部与长度固定螺钉(21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树箍(3)为多片铁条和螺栓组成的抱箍,所述环状耳部为环状的钢耳朵,其中:
所述大树为位于人行便道上的大树(5),所述大树(5)上套接由三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两片铁条上焊接环状耳部(31);或者,所述大树为分车绿化带上的大树(5),所述大树(5)上套接由四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对称的两个方向分别连接横向牵拉部件(1);
所述至少一个单一大树(5)上套接由三片铁条组成的树箍(3),三片铁条相接端与纵向支撑部件(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地锚(4)由圆柱状的铸铁地锚(41)、圆形螺纹钢地锚(42)和方锥形螺纹钢地锚(43)组成的组,其中铸铁地锚(41)竖直或倾斜地插接在地面内;圆形螺纹钢地锚(42)为倒U型,方锥形螺纹钢地锚(43)为倒U型且端头处向外弯折。
9.一种植物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钢桩(13)和地锚(4)插接在地面内并浇筑水泥;
2)在大树(5)上套接树箍(3),并在用于纵向支撑的树箍(3)连接端安装第三管部件(23);
3)调节树箍(3)高度,使之与钢桩(13)高度齐平;
4)将拉索(12)分别扣接在相邻树箍(3)或树箍(3)与钢桩(13)之间,在花篮螺丝(11)内插入撬杆(15),旋动撬杆(15)使花篮螺丝(11)旋转将拉索(12)拉紧;
5)将第二管部件(22)顶端的丝杆(221)旋转接入螺母(231)内,并且旋转到底,并将第一管部件(21)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锚(4)上;
6)在第一管部件(21)一端,选择长度调节孔(211)离第二管部件(22)底端最近处用长度固定螺钉(212)穿孔固定,然后反向旋转第二管部件(22),使丝杆(221)与第三管部件(23)增加长度,直至第二管部件(22)底端与长度固定螺钉(212)抵接形成坚固效果;
7)在纵向支撑部件(2)外套接黑白相间或者红白相间的警示套管(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植物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台风来临前将纵向支撑部件(2)安装在树箍(3)与地锚(4)之间,台风过后将纵向支撑部件(2)从树箍(3)和地锚(4)之间拆除。
CN201910353774.5A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9997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3774.5A CN109997602A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3774.5A CN109997602A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7602A true CN109997602A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75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3774.5A Pending CN109997602A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76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3137A (zh) * 2020-10-20 2021-01-29 湖南恒圣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生态庭院可调节支护装置及其应用的树木支护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4089A1 (en) * 2006-05-12 2007-11-15 Mccracken Robert Stackable concrete forming apparatus components
CN201007090Y (zh) * 2007-02-03 2008-01-16 郑永锋 一种可调式模板顶柱
US20120042495A1 (en) * 2010-08-23 2012-02-23 Bacon David L Shoring post with quick release feature
CN202759926U (zh) * 2012-09-13 2013-03-06 南京中通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树干支撑装置
CN203569957U (zh) * 2013-11-05 2014-04-3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带长度调节装置的支撑杆
CN104273012A (zh) * 2013-07-02 2015-01-14 辽宁山水城市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行道树抗倒伏连线支架
CN105993828A (zh) * 2016-06-23 2016-10-12 张维锋 一种树支撑装置和用于固定移植树木的方法
CN207383113U (zh) * 2017-09-26 2018-05-22 郭沛正 一种可调式树木加固保护架
CN207665653U (zh) * 2017-11-21 2018-07-31 浙江双林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树木隐形支撑系统
CN208227896U (zh) * 2018-05-09 2018-12-14 泗洪县庄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树木用固定架
CN109362478A (zh) * 2018-12-20 2019-02-22 程睿 一种环境保护用名贵中级幼苗防倒扶持装置
CN210017205U (zh) * 2019-04-29 2020-02-07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4089A1 (en) * 2006-05-12 2007-11-15 Mccracken Robert Stackable concrete forming apparatus components
CN201007090Y (zh) * 2007-02-03 2008-01-16 郑永锋 一种可调式模板顶柱
US20120042495A1 (en) * 2010-08-23 2012-02-23 Bacon David L Shoring post with quick release feature
CN202759926U (zh) * 2012-09-13 2013-03-06 南京中通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树干支撑装置
CN104273012A (zh) * 2013-07-02 2015-01-14 辽宁山水城市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行道树抗倒伏连线支架
CN203569957U (zh) * 2013-11-05 2014-04-3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带长度调节装置的支撑杆
CN105993828A (zh) * 2016-06-23 2016-10-12 张维锋 一种树支撑装置和用于固定移植树木的方法
CN207383113U (zh) * 2017-09-26 2018-05-22 郭沛正 一种可调式树木加固保护架
CN207665653U (zh) * 2017-11-21 2018-07-31 浙江双林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树木隐形支撑系统
CN208227896U (zh) * 2018-05-09 2018-12-14 泗洪县庄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树木用固定架
CN109362478A (zh) * 2018-12-20 2019-02-22 程睿 一种环境保护用名贵中级幼苗防倒扶持装置
CN210017205U (zh) * 2019-04-29 2020-02-07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3137A (zh) * 2020-10-20 2021-01-29 湖南恒圣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空中生态庭院可调节支护装置及其应用的树木支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33492U (zh) 一种园林绿化树木支撑装置
CN204104441U (zh) 一种树木移植固定装置
CN205051635U (zh) 索桁架及智能索桁架系统
CN104273012A (zh) 一种行道树抗倒伏连线支架
CN109997602A (zh)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08904U (zh) 半活动式组合拦洪堤坝
CN203378359U (zh) 行道树抗倒伏连线支架
CN214403061U (zh) 一种土建工程施工防护网
CN210017205U (zh) 一种植物固定系统
CN201048496Y (zh) 纵横双向受力结构大棚骨架
CN212052803U (zh) 一种用于岩土高陡边坡加固的绿化装置
DE102012021697B4 (de) Tragsystem für die Stabilisierung von mindestens einem Mast
CN210008318U (zh) 一种植物支撑装置
CN100459845C (zh) 园林树木隐形固定方法
CN203788804U (zh) 一种抗风抗雪日光温室骨架的设计
CN207314993U (zh) 一种加固式园林绿化隔离栏
CN212801574U (zh) 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绿化防护结构
CN206283997U (zh) 一种园林景观施工用树木移植支撑结构
CN205089056U (zh) 一种防风防尘网搭建结构
CN211745670U (zh) 一种结合藤本植物的绿化结构
CN209693623U (zh) 一种园林遮阳棚
CN110972768B (zh) 一种结合藤本植物的绿化结构
CN208159556U (zh) 一种生态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苗木栽种一体化支撑装置
CN202759922U (zh) 行道树抗倒伏装置
CN209330685U (zh) 一种边坡绿化用格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