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5120B -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5120B
CN109995120B CN201910354829.4A CN201910354829A CN109995120B CN 109995120 B CN109995120 B CN 109995120B CN 201910354829 A CN201910354829 A CN 201910354829A CN 109995120 B CN109995120 B CN 109995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resistor
voltage
diode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54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5120A (zh
Inventor
杜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548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5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5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5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5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该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分别与火线、零线和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目标电压为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在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后级电路不工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并且为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终端设备一般都配备有与之匹配的充电器,这样便于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使用,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更加便捷。
但是,现有技术中,将充电器插入插座的瞬间容易产生火花,从而导致充电器的安全性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以解决充电器的安全性比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火线、零线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
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上述充电控制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火线、零线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之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之五;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1和控制模块2;所述检测模块1分别与火线L、零线N和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L与零线N之间的电压;在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
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2可以设置在火线上,用于控制火线的通断;或者控制模块2可以设置在零线上,用于控制零线的通断;或者控制模块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电压端与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之间,用于控制第一电压端与工作电压端之间的通断等等。
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模块2用于提供低阻抗电流通路,可以是继电器,也可以是可控硅等等。上述后级电路可以是任何电源电路,如电磁干扰滤波电路、主功率回路、反馈回路或者输出滤波电路等等。
本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电压为火线L与零线N之间的电压,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全桥后的高压。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说明电网电压稳定,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导通,此时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序可以理解为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上述预设条件可以是大于某个时长,如大于T1;或者上述预设条件也可以是大于某个时长且小于某个时长,如大于T1且小于T2等等。
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说明电网电压不稳定,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此时后级电路不工作。这样,避免了充电器在插入插座时产生打火,既可以保护保护充电器,延长充电器的使用寿命,也可以避免用户触点,保证用户的安全。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压敏电阻MOV、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火线L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压敏电阻MOV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MOV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检测模块1的结构,可以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模块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压敏电阻MOV、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火线L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零线N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MOV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MOV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方式中,预设电压范围可以包括下限阈值V1和上限阈值V2。当目标电压高于上限阈值V2时,压敏电阻MOV呈低阻态,此时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当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时,压敏电阻MOV呈高阻态,此时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当目标电压低于下限阈值V1时,此时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
这样,可以根据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不同的电压对控制模块2进行控制。当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时,使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和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断开;当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时,使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和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导通。从而当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时,后级电路得以正常工作,避免充电器插入插座的瞬间产生的火花,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1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LED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检测模块1的结构,可以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模块1还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LED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充电器插入插座,接触良好,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提示用户接触情况。接触不好时,所有线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LED亦不会发光。这样,由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存在,可以对用户有很好的提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通过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来提示用户,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显示模组来提示用户等等,对此本实施方式不作限定。
可选的,所述检测模块1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检测模块1的结构,可以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检测模块1还包括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第二电阻R2相当于限流电阻,可以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和继电器RL;
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
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线圈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导通或断开。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控制模块2的结构,可以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图5中,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和继电器RL;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
充电器插入插座,接触良好,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提示用户接触情况。接触不好时,所有线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LED亦不会发光。当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T1时序满足逻辑要求时(T1时序由R3C2决定),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导通,充电器正常工作。
充电器正常工作后,当目标电压突变,高于上限阈值V2时,压敏电阻MOV呈低阻状态,继电器RL无供电,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断开,充电器断电。当目标电压恢复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压敏电阻MOV呈高阻状态,继电器RL恢复供电,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导通,充电器恢复正常工作。
充电器正常工作后,当目标电压突变,低于下限阈值V1时,继电器RL由于第一线圈端的电压达不到其导通电压,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断开,充电器断电。当目标电压恢复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MOV呈高阻状态,继电器RL恢复供电,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导通,充电器恢复正常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和继电器RL;
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
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火线输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线圈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导通或断开。
本实施方式中,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是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火线输入端连接,而上一实施方式是所述继电器RL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可以参阅上一实施方式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n型晶体管Q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p型晶体管Q2;
所述n型晶体管Q1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n型晶体管Q1的第一极接地,所述n型晶体管Q1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连接;
所述p型晶体管Q2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Q2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VCC1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Q2的第二极与所述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当晶体管为薄膜晶体管或MOS管时,控制极为栅极,第一极为源极,第二极为漏极;或者,控制极为栅极,第一极为漏极,第二极为源极;
当晶体管为三极管时,控制极为基极,第一极为发射极,第二极为集电极;或者,控制极为基极,第一极为集电极,第二极为发射极。
本实施方式中,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在有电压输入的情况下,后级电路可以正常工作。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在没有电压输入的情况下,后级电路不工作。上述第一电压端VCC1可以为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提供工作电压。
为了更好的理解控制模块2的结构,可以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图6中,以n型晶体管Q1为NMOS管Q1,p型晶体管Q2为PNP型三极管Q2进行举例。
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n型晶体管Q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p型晶体管Q2;所述n型晶体管Q1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n型晶体管Q1的第一极接地,所述n型晶体管Q1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Q2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Q2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VCC1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Q2的第二极与所述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VCC2连接。
充电器插入插座,接触良好,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提示用户接触情况。接触不好时,所有线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LED亦不会发光。当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T1时序满足逻辑要求时(T1时序由R1C1决定),n型晶体管Q1导通,p型晶体管Q2被拉低导通,充电器正常工作。
充电器正常工作后,当目标电压突变,高于上限阈值V2时,压敏电阻MOV呈低阻状态,n型晶体管Q1不导通,p型晶体管Q2不导通,充电器断电。当目标电压恢复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压敏电阻MOV呈高阻状态,n型晶体管Q1导通,p型晶体管Q2被拉低导通,充电器恢复正常工作。
充电器正常工作后,当目标电压突变,低于下限阈值V1时,n型晶体管Q1不导通,p型晶体管Q2不导通,充电器断电。当目标电压恢复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n型晶体管Q1导通p型晶体管Q2被拉低导通,充电器恢复正常工作。
可选的,所述n型晶体管Q1为NMOS管。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n型晶体管Q1为NMOS管。
可选的,所述p型晶体管Q2为PNP型三极管。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p型晶体管Q2为PNP型三极管。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1和控制模块2;所述检测模块1分别与火线L、零线N和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L与零线N之间的电压;在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2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这样,可有效避免交流插头手动插入插座的打火现象,有效降低了用户使用上的安全风险,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上述充电控制电路可以有很强的抵抗电网干扰的能力(特别是雷击、浪涌)。对于电网不稳定地区的充电器,主要元器件的选型可以不用加严,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减小产品的体积,优化了产品外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上述充电控制电路。
本实施例中,上述充电器可以是旅充,也可以是一些其他充电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火线、零线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
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压敏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火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所述时序满足预设条件是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所述时序由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决定;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包括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当所述目标电压高于上限阈值时,所述压敏电阻呈低阻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当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所述压敏电阻呈高阻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当所述目标电压低于所述下限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不同的电压对所述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当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时,使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控制所述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当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时,使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n型晶体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p型晶体管;
所述n型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n型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地,所述n型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连接;
所述p型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p型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后级电路的工作电压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晶体管为NMOS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晶体管为PNP型三极管。
7.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火线、零线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
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压敏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火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二电容、第三二极管和继电器;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零线输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导通或断开;
其中,所述时序满足预设条件是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所述时序由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决定;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包括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当所述目标电压高于上限阈值时,所述压敏电阻呈低阻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当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所述压敏电阻呈高阻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当所述目标电压低于所述下限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不同的电压对所述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当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时,使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控制所述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当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时,使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8.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后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火线、零线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用于目标电压在预设电压范围内且时序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并用于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以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所述目标电压为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
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的情况下,所述后级电路不工作;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压敏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火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二电容、第三二极管和继电器;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后级电路的火线输入端连接;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端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导通或断开;
其中,所述时序满足预设条件是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所述时序由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决定;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包括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当所述目标电压高于上限阈值时,所述压敏电阻呈低阻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当所述目标电压在所述预设电压范围内时,所述压敏电阻呈高阻态,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当所述目标电压低于所述下限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不同的电压对所述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当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低时,使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控制所述模块的第三端之间断开;当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的电压较高时,使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9.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
CN201910354829.4A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Active CN109995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4829.4A CN109995120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4829.4A CN109995120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120A CN109995120A (zh) 2019-07-09
CN109995120B true CN109995120B (zh) 2021-08-24

Family

ID=6713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54829.4A Active CN109995120B (zh) 2019-04-29 2019-04-29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512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9278A (ja) * 2003-03-17 2004-10-07 Sharp Corp 電源装置
CN201975754U (zh) * 2011-03-10 2011-09-14 厦门振泰成科技有限公司 漏电过流保护电路
CN103326193B (zh) * 2013-06-05 2015-07-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电子消弧插排
CN104466553B (zh) * 2014-12-01 2017-05-03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防触电的电源插座安全防护装置
CN106159876B (zh) * 2016-07-10 2018-07-13 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及故障电流检测方法
CN106787048B (zh) * 2017-01-04 2023-10-27 上海广为美线电源电器有限公司 具备自动识别输入电压功能的充电器
CN108400499B (zh) * 2018-01-03 2023-07-04 桂林肯维霓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保护功能的智能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5120A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9655B (zh)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CN202513543U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US20140085756A1 (en) Prot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024973B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过流保护电路
EP1067655A1 (en) Temperature switch controlled charging circuit
CN210608511U (zh) 一种带电流、电压保护的防打火电路及电源适配器
CN207117156U (zh)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CN111525538A (zh) 一种恒压输出的防倒灌电路和恒压输出电源电路
US7800249B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9995120B (zh)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器
CN206313431U (zh) 电子设备及其过压保护电路
CN210608513U (zh) 一种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US20140307352A1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CN214479555U (zh) 负载电压输入电路
CN211508615U (zh) 一种电源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09805697U (zh) 一种单火线电源电路
CN109842089B (zh) 输入保护电路
CN202977969U (zh) 一种激光器耦合电源的高效保护电路
CN113162011A (zh) 过压保护电路及供电电路
CN217135177U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08288850B (zh) 一种电压转换输入输出低端导通保护电路
CN210224932U (zh) 限能电路
CN110768518A (zh) 电源隔离电路以及智能门锁系统
CN210074769U (zh) 一种防止dc直流插头接触产生电火花的电路
CN215186494U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及电源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