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4079A -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4079A
CN109994079A CN201810003221.2A CN201810003221A CN109994079A CN 109994079 A CN109994079 A CN 109994079A CN 201810003221 A CN201810003221 A CN 201810003221A CN 109994079 A CN109994079 A CN 109994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pipe
brightness value
back light
lower 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32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4079B (zh
Inventor
李明山
徐斌
张定
李贞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aco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aco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aco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aco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32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4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4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4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4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13Details of control of colour illumination 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包括步骤S1: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步骤S2: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步骤S3:判断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如果差值大于容差值,则前进到步骤S4;步骤S4:比较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上背光管的亮度或下背光管的亮度。本发明消除了不同亮度仪各自的系统误差,可以使两组背光灯管输出的亮度值尽量接近,达到亮度均匀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屏幕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变得越来越重要。显示终端做为一种具有高画质、体积小、低功耗、无辐射的理想人机交互工具,已经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输出设备。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显示终端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人们对于终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对于屏幕亮度均匀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但是由于液晶成像是由液晶面板的背部边界的背光灯点亮,使得每一个点的亮度不可能完全一致,特别是屏幕尺寸越大,均匀性更差,这种原因使得液晶屏幕在某些应用领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很大的问题。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必须要保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尽量保持屏幕每一个显示点亮度一致。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外置亮度仪对液晶屏幕进行手动校正,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许多的不便且校正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
步骤S2: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
步骤S3:判断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如果所述差值大于所述容差值,则前进到步骤S4;
步骤S4:比较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或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中,所述步骤S1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显示亮度值;
根据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和所述显示亮度值,计算所述屏幕中间点的所述目标亮度值;
同时调整所述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灯管的亮度;
通过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中,还包括:
步骤S5:同时将所述上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分别记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
步骤S6:判断调整后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分别恢复到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中,在所述步骤S4中,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大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减小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增大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小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增大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减小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
转换模块,用于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在如果所述差值大于所述容差值时,比较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或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显示亮度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和所述显示亮度值,计算所述屏幕中间点的所述目标亮度值;
调整单元,用于同时调整所述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灯管的亮度;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中,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分别记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调整后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分别恢复到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中,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大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减小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增大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小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增大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减小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系统,包括中间亮度仪、上背光管亮度仪、下背光管亮度仪、色温仪和如上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准装置,所述中间亮度仪、所述上背光管亮度仪、所述下背光管亮度仪设置于所述显示器内部,所述中间亮度仪、所述上背光管亮度仪、所述下背光管亮度仪和所述色温仪连接于所述显示器亮度校准装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在调整时,首先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再比较上下背光源内部亮度仪转换出来的亮度值,由于该亮度值是通过换算液晶面板内部亮度仪与外部色温仪之间的线性关系,将不同的内部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外部的色温仪的读数得出的,因此,消除了不同亮度仪各自的系统误差造成的校正误差,可以使两组背光灯管输出的亮度值尽量接近,达到亮度均匀的目的,为显示终端效果实时校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使显示终端或者显示设备达到更好的一致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
在本发明中,在液晶显示器内部,放置三组亮度仪,一个在上部背光源,一个在下部背光源,一个在液晶屏幕正中间。因此,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包括计算三组背光点亮度计算公式的步骤。具体地,在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内置亮度仪与色温仪的读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通过外部色温仪,记录不同色温下,色温仪显示的亮度与内部亮度仪的值,记录最高与最小值,从而得出每一组背光点的亮度斜率值。以中间点亮度为例,当系统背光值显示0时,记录当前色温仪显示的亮度CA_M_Min及中间点的内置亮度仪的亮度值Sensor_M_Min;当系统背光值显示50时,记录当前色温仪显示的亮度CA_M_Max及中间点的内置亮度仪的亮度值Sensor_M_Max;因此,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为:
y_M=ax_M+b
a=(Sensor_M_Max-Sensor_M_Min)/(CA_M_Max-CA_M_Min)
b=Sensor_M_Max-a*CA_M_Max
其中,x_M为色温仪的读数,y_M为中间点的内置亮度仪的读数。
同理,可以计算出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
当系统背光值显示0时,记录当前色温仪显示的亮度CA_B_Min及下背光管亮度仪的亮度值Sensor_B_Min;当系统背光值显示50时,记录当前色温仪显示的亮度CA_B_Max及上背光管亮度仪的亮度值Sensor_B_Max;因此,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为:
y_B=ax_B+b
a=(Sensor_B_Max-Sensor_B_Min)/(CA_B_Max-CA_B_Min)
b=Sensor_B_Max-a*CA_B_Max
其中,x_B为色温仪的读数,y_B为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
当系统背光值显示0时,记录当前色温仪显示的亮度CA_T_Min及上背光管亮度仪的亮度值Sensor_T_Min;当系统背光值显示50时,记录当前色温仪显示的亮度CA_T_Max及上背光管亮度仪的亮度值Sensor_T_Max;因此,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为:
y_T=ax_T+b
a=(Sensor_T_Max-Sensor_T_Min)/(CA_T_Max-CA_T_Min)
b=Sensor_T_Max-a*CA_T_Max
其中,x_T为色温仪的读数,y_T为上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
这样,通过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即可将不同的内部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外部的色温仪的读数,由于色温仪是固定的,因此,通过比较转换后的读数,即可更有效的反映内部的亮度值。
具体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
步骤S11:接收用户输入的显示亮度值;
步骤S12:根据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和所述显示亮度值,计算所述屏幕中间点的所述目标亮度值;
步骤S13:同时调整所述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灯管的亮度;
步骤S14:通过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在本发明中,同时调整上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中间点的内置亮度仪与目标值误差在2%以内,此时认为中间的亮度已经达到目标亮度。
步骤S2: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屏幕亮度的均匀性,当中间亮度值达到目标值后,还需要判断上背光管和下背光管处的亮度是否已经达到目标值,但是由于上背光管亮度处和下背光管处的亮度不是通过同一个亮度仪采集的,而亮度仪自身的系统误差会造成比较结果的不准确性,因此,需要根据前面得到的亮度计算公式将上下背光源内部亮度仪的值转换为对应的色温仪的读数。
x_B=(y_B-b)/a
a=(Sensor_B_Max-Sensor_B_Min)/(CA_B_Max-CA_B_Min)
b=Sensor_B_Max-a*CA_B_Max
其中,x_B为转换后的色温仪的读数即下背光管亮度值,y_B为采集到的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
x_T=(y_T-b)/a
a=(Sensor_T_Max-Sensor_T_Min)/(CA_B_Max-CA_T_Min)
b=Sensor_T_Max-a*CA_T_Max
其中,x_T为转换后的色温仪的读数即上背光管亮度值,y_T为采集到的上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
步骤S3:判断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如果所述差值大于所述容差值,则前进到步骤S4;
在显示器实际应用中,由于外部干扰等原因,不可能达到显示亮度的完全一致,允许上下背光管的亮度存在一定的容差值,因此,若上下背光管的亮度差值在容差值范围内,则不做调整。
步骤S4:比较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或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具体地,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大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减小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增大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小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增大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减小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每次调整上下背光管之后,都会引起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发生变化,因此,在上下背光管调整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同时将所述上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分别记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
步骤S6:判断调整后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分别恢复到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
具体地,通过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在调整时,首先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再比较上下背光源内部亮度仪转换出来的亮度值,由于该亮度值是通过换算液晶面板内部亮度仪与外部色温仪之间的线性关系,将不同的内部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外部的色温仪的读数得出的,因此,消除了不同亮度仪各自的系统误差,可以使两组背光灯管输出的亮度值尽量接近,达到亮度均匀的目的,为显示终端效果实时校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使显示终端或者显示设备达到更好的一致均匀性。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的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包括:
调整模块10,用于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
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显示亮度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和所述显示亮度值,计算所述屏幕中间点的所述目标亮度值;
调整单元,用于同时调整所述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灯管的亮度;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转换模块20,用于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
第一判断模块30,用于判断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在如果所述差值大于所述容差值时,比较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或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具体地,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大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减小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增大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小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增大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减小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每次调整上下背光管之后,都会引起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发生变化,因此,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分别记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调整后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分别恢复到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系统,包括中间亮度仪、上背光管亮度仪、下背光管亮度仪、色温仪和如上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准装置,所述中间亮度仪、所述上背光管亮度仪、所述下背光管亮度仪设置于所述显示器内部,所述中间亮度仪、所述上背光管亮度仪、所述下背光管亮度仪和所述色温仪连接于所述显示器亮度校准装置。
通过以上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二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二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丽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二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
步骤S2: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
步骤S3:判断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如果所述差值大于所述容差值,则前进到步骤S4;
步骤S4:比较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或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显示亮度值;
根据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和所述显示亮度值,计算所述屏幕中间点的所述目标亮度值;
同时调整所述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灯管的亮度;
通过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S5:同时将所述上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分别记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
步骤S6:判断调整后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分别恢复到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大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减小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增大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小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增大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减小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5.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调整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下背光灯管的亮度,使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目标亮度值;
转换模块,用于利用上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和下背光管亮度计算公式分别将上背光管亮度仪和下背光管亮度仪的读数转换为上背光管亮度值和下背光管亮度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大于容差值,在如果所述差值大于所述容差值时,比较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和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或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显示亮度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中间点亮度计算公式和所述显示亮度值,计算所述屏幕中间点的所述目标亮度值;
调整单元,用于同时调整所述上背光灯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灯管的亮度;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内置中间亮度仪采集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当前显示亮度值,判断所述当前显示亮度值与所述目标亮度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值内,如果是,则判定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调整前亮度分别记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调整后的所述屏幕中间点的亮度值是否达到所述目标亮度值,如果不是,则将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和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分别恢复到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大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减小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增大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如果所述上背光管亮度值小于所述下背光管亮度值,则增大所述上背光管的亮度,同时减小所述下背光管的亮度。
9.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亮度仪、上背光管亮度仪、下背光管亮度仪、色温仪和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显示器亮度校准装置,所述中间亮度仪、所述上背光管亮度仪、所述下背光管亮度仪设置于所述显示器内部,所述中间亮度仪、所述上背光管亮度仪、所述下背光管亮度仪和所述色温仪连接于所述显示器亮度校准装置。
CN201810003221.2A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9994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3221.2A CN109994079B (zh)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3221.2A CN109994079B (zh)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4079A true CN109994079A (zh) 2019-07-09
CN109994079B CN109994079B (zh) 2021-02-09

Family

ID=67128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3221.2A Active CN109994079B (zh) 2018-01-02 2018-01-02 一种显示器亮度校正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407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4967A (zh) * 2007-06-25 2008-12-31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校正方法
CN101661725A (zh) * 2008-08-25 2010-03-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图像显示装置
CN103854629A (zh) * 2012-12-04 2014-06-11 深圳市巨烽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的亮度校正方法
WO2014192101A1 (ja) * 2013-05-29 2014-12-04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センシ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17704A (zh) * 2014-08-26 2014-12-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99601A (zh) * 2014-08-25 2015-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屏背光亮度自动调节方法及其装置、拼接屏
CN105810157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深圳市巨烽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校正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4967A (zh) * 2007-06-25 2008-12-31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亮度校正方法
CN101661725A (zh) * 2008-08-25 2010-03-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图像显示装置
CN103854629A (zh) * 2012-12-04 2014-06-11 深圳市巨烽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的亮度校正方法
WO2014192101A1 (ja) * 2013-05-29 2014-12-04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センサ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センシ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99601A (zh) * 2014-08-25 2015-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屏背光亮度自动调节方法及其装置、拼接屏
CN104217704A (zh) * 2014-08-26 2014-12-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10157A (zh) * 2014-12-30 2016-07-27 深圳市巨烽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校正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4079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9053B2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panel
CN109166559B (zh) 显示面板的伽马值调试方法及装置
CN103871377B (zh) 具强光可视性的显示方法与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US8704740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gamma table
CN106910487B (zh) 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
CN102938247B (zh) 一种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064995A (zh) 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显示面板及亮度补偿装置
CN112289280B (zh)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886920B (zh) 一种获得正确Mura补偿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US8411098B2 (en) Display device modulation system
CN101127206A (zh) 一种自动确定显示器亮度的方法、装置及一种显示器
CN109036327A (zh) 显示面板的伽马值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44655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modulating brightness-grayscale curve of display device
CN1078453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A273386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ly calibrating display of image data
Singh et al. 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
CN102353527B (zh)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亮度响应特性测量方法
CN111916031A (zh) 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00154003A1 (en) Gamma Value Tun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Display Panel
CN112333898A (zh) 一种灯具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灯具和存储介质
CN101126661A (zh) 一种确定环境亮度的方法及装置
Mead et al. Ubiquitous luminance sensing using the Raspberry Pi and Camera Module system
CN103730096A (zh) 白平衡调整方法及系统、液晶显示器制造方法
Cai Luminance gradient for evaluating lighting
Quek et a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limate-based daylighting models based on one-time field measurements: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trop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5 floor 15, building 6, Hengda fashion Huigu building (east area), Fulong Road, Hengla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ACON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12th floor, building B1, Nanshan wisdom Park,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ACON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