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1845A -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1845A
CN109991845A CN201910393677.9A CN201910393677A CN109991845A CN 109991845 A CN109991845 A CN 109991845A CN 201910393677 A CN201910393677 A CN 201910393677A CN 109991845 A CN109991845 A CN 109991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ng unit
power generating
fired power
main steam
steam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36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1845B (zh
Inventor
陈彦桥
张文亮
李永生
冯树臣
李泓
谷雪冬
张金祥
姜晓弢
范国朝
谢云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D Power Dalian Zhuanghe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D Power Dalian Zhuanghe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D Power Dalian Zhuanghe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d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36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1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1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1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205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not using a model or a simulator of the controlled system
    • G05B13/02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not using a model or a simulator of the controlled system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结合汽包蓄热比函数和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计算主蒸汽压力偏差。在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确定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本方案中,通过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已成为当前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发电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火力发电。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机组大量并网,新能源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出力的波动性也给电网稳定性带来了影响,造成了电网电压、电流和频率的波动。随着各地全面推行国家电网提出的《两个细则》要求,也为了提高新能源发电负荷的消纳能力,迫切需要通过提高火电机组AGC自动发电控制及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及调节速率来提高机组的变负荷能力,进而提高火电机组的调峰调频能力。
因此,目前需引入一种新的蓄能系数,以便于将新的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前馈或变负荷控制,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比,其中,所述压力参数至少包括: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汽包压力实际值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
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的差值;
在所述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其中,所述负荷变化趋势包括火电机组负荷上升和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由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和机组经试验所得系数的对应关系构建;
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
优选的,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的构建过程包括:
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
对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f(x),x为汽包压力;
结合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其中,L(Pb)和f(Pb)分别是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和汽包蓄热系数,P0和ΔP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
优选的,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的构建过程包括: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其中,x为主蒸汽压力偏差,g1(x)和g2(x)分别为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g1(x)和g2(x)无量纲,代表机炉间能量不平衡的状态,A、B、C、D、a1至an、b1至bn、c1至cn、d1至dn为所述火电机组经试验得到的系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包括: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计算所述火电机组蓄能系数CBN,其中,g1(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L(Pb)为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P0和Pt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主蒸汽压力实际值;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CBN=g2(P0-Pt)*L(Pb)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CBN,其中,g2(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比,其中,所述压力参数至少包括: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汽包压力实际值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的差值;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其中,所述负荷变化趋势包括火电机组负荷上升和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由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和机组经试验所得系数的对应关系构建;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
优选的,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
拟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f(x),x为汽包压力;
构建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其中,L(Pb)和f(Pb)分别是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和汽包蓄热系数,P0和ΔP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
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其中,x为主蒸汽压力偏差,g1(x)和g2(x)分别为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g1(x)和g2(x)无量纲,代表机炉间能量不平衡的状态,A、B、C、D、a1至an、b1至bn、c1至cn、d1至dn为所述火电机组经试验所得的系数。
优选的,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计算所述火电机组蓄能系数CBN,其中,g1(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L(Pb)为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P0和Pt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主蒸汽压力实际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CBN=g2(P0-Pt)*L(Pb)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CBN,其中,g2(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在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在本方案中,通过利用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建汽包蓄热比函数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蓄能系数的逻辑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可知,为满足国家电网提出的《两个细则》中的要求,需要通过提高火电机组AGC自动发电控制及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及调节速率来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进而提高机组的调峰调频能力。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利用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汽包或锅炉蓄热有效利用起来,同时总体协调好机炉间的能量平衡及负荷的关系,将这种新的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将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相协调,使机组能够快速响应中调指令,同时主蒸汽压力变化平稳,这样就可以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汽包炉发电机组。但对于直流锅炉发电机组,将直流锅炉中的中间点压力代替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汽包压力、将直流锅炉中的锅炉蓄热系数代替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汽包蓄热系数构建锅炉蓄热比函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也可计算得到针对于直流锅炉发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具体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的过程参见以下详细说明。
参考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比。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1的过程中,预先构建汽包蓄热比函数,将所述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作为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的变量,计算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力参数至少包括: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汽包压力实际值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所述稳态差值通常为常数。
步骤S102: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2的过程中,计算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的差值,得到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
步骤S103:在所述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负荷变化趋势包括火电机组负荷上升和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由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和机组经试验所得系数的对应关系构建。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针对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预先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如公式(1)所示。针对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预先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如公式(2)所示。
在所述公式(1)和公式(2)中,x为主蒸汽压力偏差,g1(x)和g2(x)分别为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g1(x)和g2(x)无量纲,代表机炉间能量不平衡的状态,A、B、C、D、a1至an、b1至bn、c1至cn、d1至dn为对所述火电机组进行特性试验所得的系数。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为上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或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然后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的取值范围,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的具体内容。比如:假设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为上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若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小于上述涉及的x0,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为A。
步骤S104:利用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4的过程中,利用上述步骤S103确定的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负荷变化趋势下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比如:假设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根据步骤S103中示出的内容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利用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负荷上升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4的执行顺序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示出的执行顺序。也可先通过步骤S102至步骤S104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再通过步骤S101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
优选的,比较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与阈值的大小关系,调整煤量。具体参见以下说明。
结合上述公式(1)和公式(2),当所述火电机组在负荷上升时,若g1(x)大于1,表示所述火电机组的机炉间能量需求大,所述火电机组升负荷能力弱,在增加燃煤量时应额外多添加一些。若g1(x)小于1,表示所述火电机组的机炉间能量需求小,所述火电机组升负荷能力强,表示机组应在增加燃煤量时应适当少加一点。若g1(x)等于1,则不需要额外调整燃煤变化量。
当所述火电机组在负荷下降时,若g2(x)大于1,表示所述火电机组的机炉间能量积累大,火电机组降负荷能力弱,应在减少燃煤量时适当多减少一些。若g2(x)小于1,表示所述机炉间能量积累小,所述火电机组降负荷能力强,在减少燃煤量时适当少减一些。若g2(x)等于1,则不需要额外调整燃煤变化量。
步骤S105: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5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结合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其中,所述蓄能系数为提高火电机组负荷对中调指令响应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前馈或修正系数。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公式(3)计算所述火电机组蓄能系数CBN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公式(4)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CBN
CBN=g2(P0-Pt)*L(Pb) (4)
在所述公式(3)和公式(4)中,g1(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L(Pb)为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P0和Pt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主蒸汽压力实际值。g2(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需要说明的是,将通过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5计算得到的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汽包蓄热比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在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步骤S101中涉及的汽包蓄热比函数的构建过程,参考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建汽包蓄热比函数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1的过程中,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及汽包蓄热系数的一般公式求法或试验求法,得到所述火电机组的一组不同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
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及汽包蓄热系数的一般公式求法得到汽包蓄热系数C'b,如公式(5)所示。
在所述公式(5)中,C'b为汽包蓄热系数;Mw为饱和水质量;iw为饱和水焓值;Pb为汽包压力;ls为汽包中饱和蒸汽密度;V0为汽包有效容积;Vw为汽包有效水容积;is为汽包蒸汽的比焓值;lw为汽包中饱和水密度;Gjs为汽包中金属总质量;Cjs为汽包金属比热;为饱和温度随压力的变化率;i”为汽包出口蒸汽焓值;i0为锅炉给水焓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5)中示出的内容为求取汽包蓄热系数的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求取汽包蓄热系数的另一种常用方式为试验求法,如以下说明:
在所述火电机组稳定运行的工况下,保持锅炉的燃煤量不变。在t0时刻手动增加汽轮机高压缸的进汽调节门开度,记录汽包压力Pd和火电机组负荷NE的变化曲线。将汽包压力Pd从Pd0逐渐降低至Pd1,所述火电机组负荷由NE0开始升高,并回调至NE0。所述火电机组的所有参数在t1时刻稳定。得到如公式(6)所示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在所述公式(6)中,k为汽包蓄热系数在锅炉蓄热系数中所占的比例,比如:k=0.9。
同理,在所述火电机组稳定运行的工况下,保持锅炉的燃煤量不变。在t0时刻手动降低汽轮机高压缸的进汽调节门开度,记录汽包压力Pd和火电机组负荷NE的变化曲线。将汽包压力Pd从Pd0逐渐增加至Pd1,所述火电机组负荷由NE0开始降低,并回调至NE0。所述火电机组的所有参数在t1时刻稳定。得到如公式(6)所示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1的过程中,预先选择N个不同的汽包压力,将每一个汽包压力代入上述公式(5)中计算或利用公式(6)的方法进行试验,得到N个汽包蓄热系数。
步骤S202:对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2的过程中,对上述步骤S201中计算得到的N个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处理,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f(x)。如公式(7)所示。在所述公式(7)中,x为汽包压力。a、b、c和d为预设的系数,无量纲。e和f为预设的阶数,无量纲。
f(x)=axe+bxf+…+cx+d (7)
步骤S203:结合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3的过程中,利用上述公式(7),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如公式(8)所示。在所述公式(8)中,L(Pb)和f(Pb)分别是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和汽包蓄热系数,P0和ΔP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需要说明的是。ΔP为常数,不同的火电机组的ΔP的取值会存在差异,但ΔP通常的取值范围为0.5MPa±m,m为大于等于0的实数。
需要说明的是,P0+ΔP得到的压力值可等同于汽包压力设定值,即f(P0+ΔP)相当于汽包蓄热系数设定值。由于当主蒸汽压力设定值确定后,f(P0+ΔP)为确定值,因此,可通过汽包蓄热比L(Pb)的大小衡量汽包实际蓄热量偏离设定值的程度,以此来额外增加或减少煤量,具体参见以下详细说明:
当所述汽包蓄热比稳定在1附近时,所述火电机组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不需要对煤量进行调整。为更好解释说明当所述汽包蓄热比稳定在1附近时,所述火电机组处于稳定运行状态的原因,通过下述公式(9)至公式(12)进行解释。
当所述汽包蓄热比稳定在1附近时,可得到公式(9)和公式(10)所示的内容。当所述火电机组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汽包压力Pb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Pt的关系如公式(11)所示。结合公式(11)和公式(10),可得到公式(12),即主蒸汽压力实际值Pt此时稳定等于主蒸汽压力设定值P0。说明所述火电机组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f(Pb)=f(P0+ΔP) (9)
Pb=P0+ΔP (10)
Pb=Pt+ΔP (11)
P0=Pt (12)
当所述汽包蓄热比小于1时,由上述公式(8)可知,汽包实际蓄热小于汽包设定蓄热,所述火电机组可利用的蓄热量不足,不利于所述火电机组进行升负荷,需在所述火电机组升负荷时额外增加燃煤添加量;利于所述火电机组进行降负荷,在所述火电机组降负荷时应适当减小一些燃煤减少量。
当所述汽包蓄热比大于1时,由上述公式(8)可知,汽包实际蓄热大于汽包设定蓄热,所述火电机组可利用的蓄热量充足,有利于所述火电机组升负荷,在所述火电机组升负荷时应适当减少燃煤添加量;不利于所述火电机组进行降负荷,在所述火电机组降负荷时应额外增加一些燃煤减少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内容可知,当所述火电机组处于稳定状态时,汽包实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相匹配。当所述火电机组处于升负荷、降负荷或受到燃料侧扰动等情况时,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之间并不匹配。当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之间任一压力发生变化时,另一压力发生变化的延迟时间通常大于10秒。通过主蒸汽压力表示锅炉侧的燃煤量需求会存在延迟,而利用上述公式(8)计算得到的汽包蓄热比表示锅炉侧的燃煤量需求可以有效消除延迟。因此上述示出的内容通过比较汽包蓄热比与1的大小表示锅炉侧的燃煤量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不同汽包压力下,将计算得到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结合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汽包蓄热比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结合汽包蓄热比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为更好解释说明上述图1和图2中示出的各个步骤的内容,结合表1示出的内容,通过过程A1至A7进行举例说明。
表1:
上述表1中示出的内容为规模为2x600MW的发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和汽包压力,该发电机组为自然循环汽包炉发电机组。
A1:结合上述表1示出的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的对应关系,以及结合公式(7),对所述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公式(13)。
f(x)=41.334x3-1859.1x2+27874x-138023 (13)
A2:结合公式(13)和公式(8),得到汽包蓄热比函数,如公式(14)所示。
A3:结合上述公式(1)和公式(2),试验得到该发电机组在升负荷时的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15),以及该发电机组在降负荷时的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16)。
A4:由上述图2步骤S204示出的内容可知,ΔP为常数,假设该发电机组的ΔP为0.5MP。对于t1时刻,假设该发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为17.5Mpa,主蒸汽压力实际值为17.2Mpa,汽包压力实际值为17.7Mpa。结合公式(14)可计算得到该发电机组在t1时刻的汽包蓄热比如公式(17)所示。
A5:假设在t1时刻,该发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P0-Pt为0.3Mpa。当该发电机组升负荷时,通过公式(15)计算得到g1(x)=1.151。当该发电机组降负荷时,通过公式(16)计算得到g2(x)=0.999。结合公式(3)和公式(17),以及结合公式(4)和公式(17),分别计算得到该发电机组在升负荷和降负荷趋势下的蓄能系数CBN,如公式(18)所示。
A6:对于t2时刻,假设该发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为17.5Mpa,主蒸汽压力实际值为17.7Mpa,汽包压力实际值为18.2Mpa。结合公式(14)可计算得到该发电机组在t2时刻的汽包蓄热比如公式(19)所示。
A7:假设在t2时刻,该发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P0-Pt为0.2Mpa。当该发电机组升负荷时,通过公式(15)计算得到g1(x)=1.034。当该发电机组降负荷时,通过公式(16)计算得到g2(x)=1.15。结合公式(3)和公式(19),以及结合公式(4)和公式(19),分别计算得到该发电机组在升负荷和降负荷趋势下的蓄能系数CBN,如公式(20)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汽包蓄热比的大小来调整燃煤量的具体内容可参见上述本发明示例图2中示出的内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过程A1至过程A7中示出的内容仅适用于举例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汽包蓄热比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在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参考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蓄能系数的逻辑图。在所述图3中,包括减法器301、加法器302、除法器303、乘法器304、模拟量切换选择算法块305和模拟量生成器306。
在所述图3中,火电机组的升负荷和降负荷信号为数字量信号,为所述模拟量切换选择算法块305的切换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蓄能系数的执行原理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和图2中示出的内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相对应,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计算单元401、第二计算单元402、处理单元403和第三计算单元404。
第一计算单元401,用于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比,其中,所述压力参数至少包括: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汽包压力实际值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
第二计算单元402,用于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的差值。
处理单元403,用于在所述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其中,所述负荷变化趋势包括火电机组负荷上升和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由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和机组经试验所得系数的对应关系构建。获取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的过程,请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步骤S103和步骤S104相对应的内容。
第三计算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其中,所述蓄能系数为提高火电机组负荷对中调指令响应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前馈或修正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汽包蓄热比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在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优选的,结合图4,参考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第一计算单元401包括:计算模块4011、拟合模块4012和构建模块4013。
计算模块4011,用于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计算所述汽包蓄热系数的过程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步骤S201相对应的内容。
拟合模块4012,用于对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f(x),x为汽包压力。获取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的过程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步骤S202相对应的内容。
构建模块4013,用于结合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如公式(8)所示。构建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的过程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步骤S203相对应的内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不同汽包压力下,将计算得到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结合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汽包蓄热比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结合汽包蓄热比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优选的,结合图4,参考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处理单元403包括:
第一构建模块4031,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第二构建模块4032,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在具体实现中,构建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的过程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步骤S103相对应的内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结合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当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负荷上升时,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当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负荷下降时,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利用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优选的,结合图4,参考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第三计算单元404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4041,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公式(3)计算所述火电机组蓄能系数。
第二计算模块4042,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公式(4)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利用与负荷变化趋势相对应的公式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火电机组的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在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根据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在本方案中,通过利用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将蓄能系数引入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锅炉主控前馈或汽机侧的变负荷速率调节,从而参与控制火电机组的燃料量和汽机调门开度,能提高火电机组的变负荷能力。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比,其中,所述压力参数至少包括: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汽包压力实际值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
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的差值;
在所述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其中,所述负荷变化趋势包括火电机组负荷上升和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由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和机组经试验所得系数的对应关系构建;
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的构建过程包括:
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
对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f(x),x为汽包压力;
结合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其中,L(Pb)和f(Pb)分别是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和汽包蓄热系数,P0和ΔP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的构建过程包括: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其中,x为主蒸汽压力偏差,g1(x)和g2(x)分别为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g1(x)和g2(x)无量纲,代表机炉间能量不平衡的状态,A、B、C、D、a1至an、b1至bn、c1至cn、d1至dn为所述火电机组经试验得到的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包括: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计算所述火电机组蓄能系数CBN,其中,g1(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L(Pb)为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P0和Pt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主蒸汽压力实际值;
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CBN=g2(P0-Pt)*L(Pb)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CBN,其中,g2(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5.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汽包蓄热比函数,利用火电机组的压力参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对应的汽包蓄热比,其中,所述压力参数至少包括: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汽包压力实际值和主蒸汽压力设定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与主蒸汽压力实际值的差值;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火电机组处于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基于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确定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对应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并利用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其中,所述负荷变化趋势包括火电机组负荷上升和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由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和机组经试验所得系数的对应关系构建;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和汽包蓄热比,计算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变化趋势下对应的蓄能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火电机组的锅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
拟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火电机组在不同的汽包压力下对应的汽包蓄热系数进行拟合,得到包含汽包压力和汽包蓄热系数对应关系的汽包蓄热系数函数f(x),x为汽包压力;
构建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汽包蓄热系数函数,构建得到所述汽包蓄热比函数其中,L(Pb)和f(Pb)分别是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和汽包蓄热系数,P0和ΔP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汽包压力与主蒸汽压力的稳态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火电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偏差,构建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
其中,x为主蒸汽压力偏差,g1(x)和g2(x)分别为所述第一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和第二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g1(x)和g2(x)无量纲,代表机炉间能量不平衡的状态,A、B、C、D、a1至an、b1至bn、c1至cn、d1至dn为所述火电机组经试验所得的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计算所述火电机组蓄能系数CBN,其中,g1(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上升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L(Pb)为汽包压力为Pb时的汽包蓄热比,P0和Pt分别为主蒸汽压力设定值和主蒸汽压力实际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火电机组的负荷变化趋势为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结合所述汽包蓄热比和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计算得到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利用CBN=g2(P0-Pt)*L(Pb)计算所述火电机组的蓄能系数CBN,其中,g2(P0-Pt)为在火电机组负荷下降时的主蒸汽压力偏差函数计算值。
CN201910393677.9A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991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3677.9A CN109991845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3677.9A CN109991845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1845A true CN109991845A (zh) 2019-07-09
CN109991845B CN109991845B (zh) 2022-02-01

Family

ID=6713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3677.9A Active CN109991845B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18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9708A (zh) * 2019-10-30 2020-04-1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决策函数的压力前馈控制方法
CN113359890A (zh) * 2021-06-24 2021-09-0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3359890B (zh) * 2021-06-24 2024-06-07 深圳市出新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740A (zh) * 2016-05-09 2016-11-09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过热器蓄热前馈的火电机组负荷控制方法
CN107171363A (zh) * 2017-07-07 2017-09-15 北京生态经济科技有限公司 燃煤发电机组与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N109491337A (zh) * 2018-10-25 2019-03-19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及其协调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4740A (zh) * 2016-05-09 2016-11-09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过热器蓄热前馈的火电机组负荷控制方法
CN107171363A (zh) * 2017-07-07 2017-09-15 北京生态经济科技有限公司 燃煤发电机组与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多能互补发电系统
CN109491337A (zh) * 2018-10-25 2019-03-19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一种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及其协调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ENG DELIANG等: "An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of Heat Extraction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Unit", 《IEEE》 *
ZHOU LI 等: "The Study of Boiler Control System of Water Level of Steam Drum Based on New", 《2011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 *
何钧 等: "超临界 600 MW 机组协调控制策略优化", 《电站系统工程》 *
谭俊龙: "火电机组适应电网调频调峰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9708A (zh) * 2019-10-30 2020-04-1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决策函数的压力前馈控制方法
CN110989708B (zh) * 2019-10-30 2023-02-28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决策函数的压力前馈控制方法
CN113359890A (zh) * 2021-06-24 2021-09-0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3359890B (zh) * 2021-06-24 2024-06-07 深圳市出新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主蒸汽压力设定优化方法及相关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1845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i et al. A grid-voltage-sensorless resistive-active power filter with series LC-filter
CN106602606B (zh) 考虑风电功率注入的电网综合调频控制方法
CN105490304B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跨区域平抑风电波动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05275509B (zh) 火电机组的汽轮机调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431175B (zh) 一种源荷分布式协调的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频率调节方法
CN109449937B (zh) 一种通过系统频率稳定约束确定电网新能源承载力的方法
CN110173308A (zh) 一种核电站汽轮机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54766A (zh) 一种自动发电控制频率偏差系数的设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Kansal et al. Composit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15459303A (zh) 电池储能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06374498A (zh) 一种考虑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的微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CN109991845A (zh) 一种提高火电机组变负荷性能的蓄能系数处理方法及系统
Krismanto et al. Influence of renewable energy based microgrid on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power systems
CN107346889B (zh) 考虑一二次调频及最小频率偏差的负荷削减优化模型构建方法
CN110752598B (zh) 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CN110318824A (zh) 一种涉及汽轮机阀门管理的背压修正函数整定方法及系统
CN208299444U (zh) 无需非关键负载的智能电网分数阶电气弹簧
Sæmundsson et al. Aggregation of single-phase electric vehicles for frequency control provision based on unidirectional charging
Pappachen et al.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PID controller for a two-area deregulated power system along with DFIG units
Elkasem et al. Optimal performance of DFIG integrated with different power system areas using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CN108879709A (zh) 一种发电机励磁系统无功电流补偿率的现场实测方法
CN107069810B (zh) 应对风电间歇性的火电机组组合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
CN113078660B (zh) 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调频模型的应用方法及系统
Chen et al. Power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onsidering the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 level
CN106356903B (zh) 一种基于风电机组和同步发电机控制频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