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2384B -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2384B
CN109982384B CN201910242684.9A CN201910242684A CN109982384B CN 109982384 B CN109982384 B CN 109982384B CN 201910242684 A CN201910242684 A CN 201910242684A CN 109982384 B CN109982384 B CN 109982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message
ports
input port
outpu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26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2384A (zh
Inventor
王宁
程永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26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2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2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2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一种网络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根据报文的输入端口将不同数据流的报文进行区分,并通过不同的输出端口进行转发,避免采用逐流负载分担技术导致多个数据流的报文通过同一端口转发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聚合端口中不同端口间负载分担不均的问题,进而充分发挥聚合端口高吞吐量的特性,切实提高AP和AC的通信速率。

Description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一种网络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更高的吞吐量需求逐渐成为无线应用的重要指标,802.11ac和802.1ax无线产品的出现,使得无线通信速率可以轻松超过1Gbps,为了满足更高的通信速率,具备2个以上以太端口(GE,EthernetPort)的AP(Access Point,接入点)产品应运而生,通过将多个以太端口进行聚合,可以利用聚合得到的聚合端口实现更高的通信速率。
目前,AP和AC(Access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间主要采用CAPWAP(Control And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 Protocol Specification,无线接入点的控制和配置协议)隧道进行通信,AC通过CAPWAP协议与AP建立控制隧道和数据隧道,AC通过控制隧道对AP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数据隧道转发客户端的数据报文。
当AP和AC采用聚合端口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聚合端口内不同端口间负载分担不均的问题,当前主流的负载分担解决方案是逐流负载分担技术,但由于无线终端提供的数据报文是由AP通过CAPWAP隧道封装的,同一个AP的封装报文的外层特性基本一致,这样,对于采用聚合端口的AP而言,如果采用逐流负载分担技术,由于不同数据流的报文之间无法区分,因此,所有数据流的报文都会从同一个以太端口输出,而无法达到负载分担的效果,从而导致AP的数据传输瓶颈,无法发挥其聚合端口的特点和优势。对于采用聚合端口的AC而言,在封装报文后,也存在与上述AP相同的问题。
综上,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具有聚合端口的AP或AC、且可以解决上述负载分担问题的报文转发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一种网络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用于具有聚合端口的AC或AP,包括:
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
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包括:
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输出端口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具有聚合端口的AC或者AP,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多个物理端口;
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多个物理端口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聚合为聚合端口;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在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后,可以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并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由于所述输出端口是根据所述输入端口确定的且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因此,可以根据报文的输入端口将不同数据流的报文进行区分,并通过不同的输出端口进行转发,避免采用逐流负载分担技术导致多个数据流的报文通过同一端口转发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聚合端口中不同端口间针对封装报文负载分担不均的问题,进而充分发挥聚合端口高吞吐量的特性,切实提高AP和AC的通信速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三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另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一种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聚合端口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AP或AC,所述AP和所述AC一般情况下是配合工作的,例如,其中一方将接收的数据报文封装为封装报文,然后将封装报文转发至另一方,由另一方将封装报文解封装为数据报文后继续转发至目标设备。
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的目的是为了使报文更好地通过数据隧道传输,相应的,所述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可以包括:采用隧道技术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具体的,隧道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任意隧道协议实现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封装,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考虑到,不同厂商制作的网络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为了实现更好的兼容性,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的采用CAPWAP(Controlling and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控制与供应)协议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封装,CAPWAP是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化组织于2009年3月定义的,是一个通用的隧道协议,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提高所述报文转发方法的通用性,当应用于网络设备中时,可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步骤S102: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
相关技术中,以太网链路聚合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条以太网逻辑链路,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链路捆绑是通过接口捆绑实现的,多个以太网接口捆绑在一起后形成一个聚合组,而这些被捆绑在一起的以太网接口就称为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即是基于上述聚合技术实现的,其中,所述聚合端口是指由多个物理端口通过端口聚合技术聚合而成的虚拟端口(即上述聚合组),上述多个物理端口称为所述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输出端口均是指物理端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转发表实现本步骤S102,转发表是网络设备中用来标识数据传输端口的信息表,也可以称为地址信息表、端口配置表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其具体名称,所述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可以包括:
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查找转发表;其中,所述转发表中记录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信息;
如果查找到,则将所述转发表中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
如果未查找到,则将所述聚合端口中的指定成员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并将所述指定成员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的对应信息记录在所述转发表中。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利用转发表实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从而不需要对网络设备的硬件或软件做较大的改动,即可以较少的改动和较低的成本实现封装报文(即上述第二报文)在聚合端口中的负载分担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具体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可以是两个不同的物理端口,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也可以是同一个物理端口,从而实现报文的同口进出。
具体的,所述转发表中记载的上述对应信息可以包括具有对应关系的输入端口的端口标识和输出端口的端口标识,通过查询上述端口标识,即可确定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关系,进而根据所述输入端口即可确定与其对应的输出端口。
考虑到,在网络设备初始化或系统更新后,所述转发表中可能没有上述对应信息,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在所述转发表中未查到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则将所述聚合端口中的指定成员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并将所述指定成员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的对应信息记录在所述转发表中。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实时更新所述转发表,通过将上述对应信息写入转发表,可以在同一数据流的后续报文的转发过程中直接查询上述转发表即可确定输出端口,从而整体上提高报文转发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给出了利用转发表确定与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的示例性说明,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待转发的报文的数量繁多,同一个数据流包含大量的报文,若每次转发都查询转发表,可能会影响传输速率,因此,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上述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的对应信息存入寄存器或缓存中,由于处理器访问寄存器或缓存的效率更高,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不必针对每个报文都查询转发表,从而以更快的效率确定出输出端口并完成对所述第二报文的转发。
容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步骤S102确定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为不同的成员端口,不同的输入端口对应不同的输出端口。本实施方式,可以将来自不同输入端口的第一报文封装后通过不同的输出端口进行转发,避免所述第一报文封装后无法区分而全部通过同一端口转发,进而导致封装报文负载分担不均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实际应用中,AC一般是通过交换机(Switch)与AP连接的,AC接收的报文是由交换机转发而来的,AC转出的报文也是转发给所述交换机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AP是通过交换机与有线终端连接的,有线终端发出的第一报文是通过交换机转发给所述AP的,之后所述AP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封装得到的第二报文也需要通过所述交换机转发给AC;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可以包括:
将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确定为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AC或AP对报文的同口进出,由于交换机可以通过二三层转发等技术实现负载分担的均衡,因此,与所述交换机配合的所述AC或AP通过实现同口进出,只要进入所述AC或AP的数据流是分担均匀的,输出的数据流也就是均匀的,因此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负载分担的均衡。
步骤S103:通过确定出的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的示例性说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在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后,可以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并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由于所述输出端口是根据所述输入端口确定的且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因此,可以根据报文的输入端口将不同数据流的报文进行区分,并通过不同的输出端口进行转发,避免采用逐流负载分担技术导致多个数据流的报文通过同一端口转发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聚合端口中不同端口间针对封装报文负载分担不均的问题,进而充分发挥聚合端口高吞吐量的特性,切实提高AP和AC的通信速率。
为了更清楚地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上述报文转发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下述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说明可以参照前述关于报文转发方法的实施例说明进行理解,上述关于报文转发方法的实施例也可以参照下述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说明进行理解。
应用场景一: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该应用场景一中,至少AC与交换机之间通过聚合端口(例如,图中P51和P52组成聚合端口)连接,由有线终端(如个人计算机PC、台式机电脑、服务器等)向无线终端A1和A2分别发送报文X1和X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有线终端将数据报文(报文X1和报文X2)发送给交换机,其中,报文X1和报文X2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数据流,且分别发向无线终端A1和A2;
步骤S202:交换机通过端口P41和P42分别接收报文X1和报文X2,报文X1、X2的包头含有源IP、源MAC等信息,对于交换机而言是可以直接区分的,因此,交换机可以按照逐流负载分担方式,将报文X1和报文X2分别通过端口P31、P32发送至AC;
步骤S203:AC分别通过端口P51和P52接收到报文X1和报文X2,利用CAPWAP协议进行封装,得到封装后的报文Y1和Y2,然后查询转发表,确定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一致,即分别通过端口P51和P52将报文Y1和Y2发送至交换机;
步骤S204:交换机在接收到报文Y1和Y2,按照二三层转发方式将其分别通过端口P21和P22转发至AP;
步骤S205:AP对报文Y1和Y2按照CAPWAP协议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X1和X2,然后根据报文X1和X2包头中记载的目的IP或MAC将报文X1和X2分别转发至无线终端A1和A2。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所述AC对报文进行封装后,通过查询转发表确定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一致,然后将封装后的报文Y1和Y2分别由两个端口P51和P52转发给所述交换机,从而实现对封装后报文在聚合端口中的负载分担均匀。
应用场景二: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该应用场景二中,至少AP与交换机之间通过聚合端口(例如,图中P11和P12组成聚合端口)连接,由无线终端A1和A2向有线终端分别发送报文X1和X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无线终端A1、A2分别发送报文X1、X2至AP。
其中,AP采用不同的端口P01和P02分别连接无线终端A1、A2,相应的,报文X1由端口P01输入,报文X2由端口P02输入,此时,报文X1、X2的包头含有源IP、源MAC等信息,对于AP而言是可以区分的。
步骤S302:AP对报文X1、X2进行封装,得到封装后的报文Y1和Y2。然后,AP查询转发表(该转发表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该转发表中指定端口P01与端口P11对应、指定端口P02与端口P12对应),然后按照转发表将报文Y1通过端口P11转发至交换机,将报文Y2通过端口P12转发至交换机。
本步骤,封装后的报文Y1和Y2的包头的属性信息是一致的,如果按照现有逐流负载分担方式,报文Y1和Y2是一样的,因此,可能只从一个端口例如P11进行转发,产生分担不均的问题。而通过本申请设置的转发表,则可以将报文Y1和Y2分别通过两个端口P02和P12进行转发,从而实现AP与交换机之间的负载分担的均匀。
步骤S303:交换机分别通过端口P21与P22接收报文Y1和Y2,交换机在接收到报文Y1和Y2后,会根据二三层转发等技术将报文Y1和Y2分别通过端口P31和P32转发给AC;
步骤S304:AC对报文Y1和Y2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X1和X2,此时,报文X1和X2对于所述AC而言是可区分的,可采用逐流负载分担技术进一步转发至所述交换机,也可以继续根据转发表中记载的端口对应信息,采用同口进出的方式,将报文X1和X2分别通过端口P51和P52转发给所述交换机,上述两种方式的效果是一样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用实施。
步骤S305:交换机接收到报文X1和X2后,即可进一步转发至有线终端。
本应用场景中,AP通过建立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将来自不同端口的报文封装后分别采用不同的端口输出,从而实现对封装后报文在聚合端口中的负载分担均匀。
应用场景三: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应用场景三的示意图。该应用场景三中,至少AP1与交换机之间、AC与所述交换机之间通过聚合端口(例如,图中P11和P12组成聚合端口,P51和P52组成聚合端口)连接,由无线终端A1和A2分别向无线终端B1和B2发送报文X1和X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无线终端A1、A2分别发送报文X1、X2至AP1。
其中,AP1采用不同的端口P01和P02分别连接无线终端A1、A2,相应的,报文X1由端口P01输入,报文X2由端口P02输入,此时,报文X1、X2的包头含有源IP、源MAC等信息,对于AP1而言是可以区分的。
步骤S402:AP1对报文X1、X2进行封装,得到封装后的报文Y1和Y2。然后,AP1查询转发表(该转发表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例如,该转发表中指定端口P01与端口P11对应、指定端口P02与端口P12对应),然后按照转发表将报文Y1通过端口P11转发至交换机,将报文Y2通过端口P12转发至交换机。
本步骤,封装后的报文Y1和Y2的包头的属性信息是一致的,如果按照现有逐流负载分担方式,报文Y1和Y2是一样的,因此,可能只从一个端口例如P11进行转发,产生分担不均的问题。而通过本申请设置的转发表,则可以将报文Y1和Y2分别通过两个端口P02和P12进行转发,从而实现AP1与交换机之间的负载分担的均匀。
步骤S403:交换机分别通过端口P21与P22接收报文Y1和Y2,交换机在接收到报文Y1和Y2后,会根据二三层转发等技术将报文Y1和Y2分别通过端口P31和P32转发给AC;
步骤S404:AC分别通过端口P51和P52接收报文Y1和Y2,然后对报文Y1和Y2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X1和X2,然后再次进行封装,得到报文Z1和Z2,接下来,查询转发表,按照通同口进出的方式,将报文Z1和Z2分别通过端口P51和P52发送至交换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任一实施例说明中,所述待封装的第一报文,既可以是未封装的报文,也可以是需要解封装后再行封装的报文,其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以至少实现对封装报文负载分担均匀的目的,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步骤S405:交换机接收到报文Z1和Z2后,进一步通过二三层转发的方式分别通过端口P41和P42转发至AP2;
步骤S505:AP2分别通过端口P61和P62接收报文Z1和Z2,然后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X1和X2,然后将报文X1和X2分别通过端口P71和P72转发至无线终端B1和B2。
本应用场景中,AP与交换机之间、AC与交换机之间,均可以实现对封装后报文在聚合端口中的负载分担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应用场景一、二、三中,通过AP和/或AC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配合交换机的逐流负载分担方式和二三层转发方式等,可以很好地解决聚合端口对封装后的报文负载分担不均匀的问题,充分发挥聚合端口的优势,提高AP与交换机之间、AC与交换机之间的数据吞吐量和传输速率。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报文转发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装置可以实施上述报文转发方法,该报文转发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该报文转发装置可以包括集成的或分开的功能模块或单元来执行上述各方法中的对应步骤。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报文转发装置的示意图。由于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如图5所示,所述报文转发装置10可以包括:
报文封装模块101,用于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输出端口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
报文转发模块103,用于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端口确定模块102,可以包括:
转发表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查找转发表;其中,所述转发表中记录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信息;
查表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查找到,则将所述转发表中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
指定端口单元,用于如果未查找到,则将所述聚合端口中的指定成员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并将所述指定成员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的对应信息记录在所述转发表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为不同的成员端口,不同的输入端口对应不同的输出端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端口确定模块102,可以包括:
同口确定单元,用于将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确定为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报文封装模块101,可以包括:
隧道封装单元,用于采用隧道技术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装置10,与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与前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对应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具有聚合端口的AP或AC。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网络设备20包括:处理器200,存储器201,总线202和多个物理端口203,所述处理器200、物理端口203和存储器201通过总线202连接;所述多个物理端口203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聚合为聚合端口;所述存储器20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2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200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
其中,存储器20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物理端口2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20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其中,存储器20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20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揭示的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00中,或者由处理器200实现。
处理器20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01,处理器200读取存储器2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与前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对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请参考图7,其示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光盘3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即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会执行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光学、磁性存储介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物理端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报文转发方法,用于具有聚合端口的接入控制器AC或者接入点AP,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
通过确定出的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所述确定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为不同的成员端口,不同的输入端口对应不同的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包括:
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查找转发表;其中,所述转发表中记录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信息;
如果查找到,则将所述转发表中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
如果未查找到,则将所述聚合端口中的指定成员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并将所述指定成员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的对应信息记录在所述转发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包括:
将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确定为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
3.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报文封装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待封装的第一报文封装为第二报文;
输出端口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从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中确定与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其中,所述输入端口是聚合端口的成员端口;
报文转发模块,用于通过确定出的所述输出端口转发所述第二报文,所述确定出的输出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为不同的成员端口,不同的输入端口对应不同的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输出端口确定模块,包括:
转发表查询单元,用于根据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查找转发表;其中,所述转发表中记录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对应信息;
查表确定单元,用于如果查找到,则将所述转发表中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
指定端口单元,用于如果未查找到,则将所述聚合端口中的指定成员端口作为确定出的输出端口,并将所述指定成员端口与所述输入端口的对应信息记录在所述转发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口确定模块,包括:
同口确定单元,用于将接收所述第一报文的输入端口确定为所述输入端口对应的输出端口。
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具有聚合端口的接入控制器AC或者接入点AP,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多个物理端口;
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多个物理端口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多个物理端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聚合为聚合端口;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42684.9A 2019-03-28 2019-03-28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09982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2684.9A CN109982384B (zh) 2019-03-28 2019-03-28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2684.9A CN109982384B (zh) 2019-03-28 2019-03-28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2384A CN109982384A (zh) 2019-07-05
CN109982384B true CN109982384B (zh) 2022-05-24

Family

ID=6708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2684.9A Active CN109982384B (zh) 2019-03-28 2019-03-28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2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3209B (zh) * 2021-01-07 2024-05-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sdn设备
CN113840331B (zh) * 2021-09-16 2023-06-02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16390155B (zh) * 2023-06-02 2023-08-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收发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7667A (zh) * 2009-04-30 201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25150A (zh) * 2014-07-22 2014-10-2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53820A (zh) * 2015-03-24 2015-07-0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中业务流非对称转发的方法、设备以及交换机
CN107846357A (zh) * 2017-12-22 2018-03-2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定义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EP3400737A1 (en) * 2016-01-07 2018-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enabling deployment information controlled connection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8990126A (zh) * 2018-07-25 2018-1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0780B2 (en) * 2012-07-27 2016-09-20 Intel Corporation Packet processing approach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energy efficiency for software rout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7667A (zh) * 2009-04-30 2010-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25150A (zh) * 2014-07-22 2014-10-2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53820A (zh) * 2015-03-24 2015-07-0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聚合链路中业务流非对称转发的方法、设备以及交换机
EP3400737A1 (en) * 2016-01-07 2018-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enabling deployment information controlled connection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846357A (zh) * 2017-12-22 2018-03-2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定义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990126A (zh) * 2018-07-25 2018-1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2384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7231B2 (en) Providing network efficiencies in forwarding packets among provider networks and applying segment routing policies
CN109982384B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介质
CN113326228B (zh) 基于远程直接数据存储的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US961475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ycast MAC addressing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TWI521922B (zh) 擴展網橋之系統及其方法
US6799220B1 (en) Tunneling management messages over a channel architecture network
WO2016187813A1 (zh)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91971B (zh) 一种QoS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6062169A1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052081A (zh) 通信流量处理架构和方法
US20130259036A1 (en) Techniques for forwarding or receiving data segment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data packet
CN113207192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079017A (zh) 一种报文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7948077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9936492A (zh) 一种通过隧道传输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162732A (zh) 创建扩展端口的方法、装置
CN115396528A (zh) 基于协议族的quic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64837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系统、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052106A (zh) 用于接收和传输互联网协议(ip)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
WO2013147807A1 (en) Techniques for forwarding or receiving data segment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data packet
CN114629844A (zh)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179161A1 (zh) 一种数据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209554B (zh) 跨虚拟可扩展局域网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9286564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130978B (zh) 网络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9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