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2325A -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2325A CN109982325A CN201910275955.0A CN201910275955A CN109982325A CN 109982325 A CN109982325 A CN 109982325A CN 201910275955 A CN201910275955 A CN 201910275955A CN 109982325 A CN109982325 A CN 1099823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destination mobile
- information
- acquisition
- reas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5分钟接入限制问题,提高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同时又最大程度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手机等移动终端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其随身携带的信息,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电子身份标签”。近年来为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公安部门对此类“电子身份标签”的监测己成为刑侦、技侦和/或通信管控等领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般要求能在监控范围内,例如十字路口或者重点区域,对用户的移动终端信息进行捕获,而且不能影响正常移动终端的使用。
现有技术中,当前的公安系统一般使用由多个仿真基站构成的热点基站系统来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各仿真基站采取和各运营商基站相同的工作模式,根据公网中基站的配置,将自己伪装成公网基站。每个仿真基站单独工作,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具体的,各仿真基站引导公网中的移动终端进行跟踪区更新或者重新接入到仿真基站内,然后在鉴权完成之前,利用用户再识别流程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然后采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以使移动终端重新接入到公网中,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各仿真基站一般采用统一的频点进行工作。当仿真基站密集布网时,多个仿真基站间距(5分钟以内车程)比较近。3GPP协议24301中对于移动终端在进行跟踪区更新或者重新接入到仿真基站时,收到拒绝原因值13或15时的行为有明确描述。当某一个仿真基站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后,移动终端在300秒(即5分钟)内,不会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如果此时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移动到附近的其他仿真基站的监控范围内,将导致其他仿真基站不能获取该用户的移动终端信息,降低了其他仿真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在仿真基站密集布网时,保证各仿真基站可以获取监控范围内的用户的移动终端信息,提高各仿真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
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
终端重定向模块,用于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然后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可以实现在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后,根据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然后根据确定的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解决现有技术的5分钟接入限制问题,提高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同时又最大程度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与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发明构思进行简述。首先,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当某一个仿真基站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后,移动终端在300秒(即5分钟)内,不会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如果此时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在一定时间内,移动到附近的其他仿真基站的监控范围内,将导致其他仿真基站不能获取该用户的移动终端信息,降低了其他仿真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基于此,发明人考虑是否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相对静止或高速移动),对不同行为的用户进行区别控制。对于相对静态的用户,可以直接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对于高速移动用户,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当某一个仿真基站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后,移动终端认为当前是异常情况,可以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从而一旦高速移动用户脱离当前仿真基站的覆盖范围,对于下一个仿真基站,就没有移动终端在300秒(即5分钟)内,不会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的5分钟限制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发明人创造性的提出,仿真基站是否可以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仿真基站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由此,实现仿真基站在利用用户再识别流程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后,根据用户的行为(相对静止或高速移动)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确定的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解决5分钟接入限制问题,同时又最大程度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例如,基站中。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其中,一般使用由多个基站构成的基站系统来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各基站采取和各运营商基站相同的工作模式,根据公网中基站的配置,将自己伪装成公网基站。每个基站单独工作,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可选的,基站系统中的每个基站需要保证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在90%以上。可以预先对每个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进行测试。可选的,基站系统由多个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构成。
基站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可选的,信息交互请求包括:跟踪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
目标移动终端在达到重选或切换的条件后发起注册时,会向基站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基站在接受到跟踪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后先将其存储起来,然后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一个身份验证请求。身份验证请求中带有请求获取标识信息的消息。目标移动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身份验证请求之后,会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一个身份验证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
步骤102、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其中,基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从身份验证信息中获取标识信息,从而达到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目的。
步骤103、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
其中,考虑到时效性,为了有效地监控及判断与所获取的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行为(相对静止或高速移动),需要缓存一定时间内的获取的标识信息,以对与标识信息匹配的移动终端进行相应的监控和管理。缓存的标识信息即为重定向缓存数据。
可以将重定向缓存数据看做一个缓存池,称该缓存池为重定向窗,缓存池的容量大小为重定向窗长,重定向窗长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要来确定。理论上重定向窗长越大,监控的用户越多,监控的时长越长,对用户行为判断越准,但对系统的开销相应也是越大。缓存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也即重定向窗存在滑动的概念,缓存池里缓存的有效标识信息都是互不相同的。从实现简便以及系统开销的考虑,目前实现暂定的重定向窗长大小为1000,即重定向缓存数据可以包括1000个标识信息。
可选的,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包括: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其中,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即在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内查找是否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如果重定向缓存数据中不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则会将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加入重定向缓存数据。具体的,引入一个全局变量addflag标志(初始值为0),记录新加入的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的位置。待加入的标识信息的位置为addflag值对应的位置。每新加入一个标识信息,addflag相应加1。如果addflag大于等于1000,则将addflag置0。
为了记录重定向缓存数据中的各标识信息的重复获取次数,引入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通过Rep记录窗内每个标识信息的重复获取次数。对于新加入的标识信息,Rep的值设置为1。
如果重定向缓存数据中存在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则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找到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并将与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对应的Rep的值加1。
为判断与重定向缓存数据中的各标识信息对应的用户行为(相对静止或高速移动),引入最大时间提前量(Time Advanced,TA)。TA一般用于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上行传输,指为了将用户终端上行包在希望的时间到达基站,预估由于距离引起的射频传输时延,提前相应时间发出数据包。TA的范围在0~63之间。LTE中,TA在0~1时代表的覆盖范围是78米。TA表征的是用户终端与基站的天线端口之间的距离。
记录重定向缓存数据中的各标识信息对应的TA值。每获取一次标识信息,就记录一次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TA值。例如,标识信息1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为Rep1,对应的n次TA值为TA11,TA12,....TA1n,需注意的是有效的TA值个数不超过Rep1。
实际中同一用户存在5分钟时间内两次或多次经过同一站点的行为,为区分用户的该种行为,引入接入时间的概念,具体策略如下:为判断与每个标识信息匹配的移动终端为初始接入还是重复接入,引入第一次接入时间Ftm和最后一次接入时间Ltm。Ftm记录与每个标识信息匹配的移动终端第一次接入基站的时间。Ltm记录与每个标识信息匹配的移动终端最后一次接入基站的时间。对于目标移动终端,如果为第一次接入,则记录Ltm=Ftm。
对于目标移动终端,将当前接入时间与对应的最后一次接入时间Ltm进行比较。如果当前接入时间与Ltm的差值大于接入时间间隔门限Tm_threshold,则认为该次为目标移动终端第一次接入过程,并且记录Ltm=Ftm=当前接入时间,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设置为1,TA值进行相应更新。如果当前接入时间与Ltm的差值小于等于接入时间间隔门限Tm_threshold,则认为该次为目标移动终端的重复接入过程,记录Ltm=当前接入时间,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加1,TA值进行相应更新。可选的,接入时间间隔门限Tm_threshold设置为60秒。
重定向缓存数据中的每一个标识信息匹配一个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包括: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n次TA值为TA11,TA12,....TA1n,第一次接入时间Ftm和最后一次接入时间Ltm。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与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的示意图。标识信息为IMSI。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1000个IMSI:IMSI1、IMSI2、IMSI3……IMSI1000。
步骤104、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包括:将目标公网频点信息发送至目标移动终端,以使目标移动终端根据目标公网频点信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从而重新接入到公网中,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目标公网频点是当前基站下公网主覆盖频点。目标公网频点需要根据运营商进行配置。不同运营商配置不同的目标公网频点。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若是,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若否,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二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第一拒绝原因值为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拒绝原因值13代表此跟踪区不允许漫游。拒绝原因值15代表跟踪区没有合适的小区。采用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后,移动终端在300秒(即5分钟)内,不会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
第二拒绝原因值为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当基站采用拒绝原因值9或10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后,移动终端认为当前是异常情况,可以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
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达到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拒绝后,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TA值全部清零。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当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时,对存储的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进行检测判断,确定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重复获取最大次数,且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认为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
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认为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高速移动用户,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以及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可选的,重定向最大次数大于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对于红绿灯时长较长场景下,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可以配置偏大一些(以免车载用户误判为静止用户)。对于开阔,红绿灯时间不长的场景下,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可以配置偏小一些。
可选的,基站系统支持最大可配的重定向最大次数和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为100。
可选的,重定向最大次数设置为12,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设置为5。
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小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且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对存储的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进行检测判断,确定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认为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认为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高速移动用户,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
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小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且小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
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若是,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若否,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二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基站需要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如果基站的覆盖距离过大的,会造成目标移动终端很早就接入基站,可能导致目标移动终端在覆盖范围内进行大量重定向。这样会有几个影响,一方面目标移动终端由于达到重复获取最大次数而被基站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直接拒绝,从而仍有5分钟限制。另一方面,部分目标移动终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连续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可能会掉入3G或者2G网络,同时可能会对基站系统的负荷及系统稳定性造成极大冲击,因此有效地控制基站的覆盖也是非常关键点。
对于不同的布网环境,基站的覆盖可以有所不同,总体原则需要明确的是在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内,与高速移动用户对应的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的次数不宜太多,同时又要保证与高速移动用户对应的目标移动终端不被拒绝。例如,对于高速路段布网的,由于不存在红绿灯等待,用户基本都是高速移动用户,因此基站的覆盖距离可以适当加大。对于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内存在等待红绿灯的情况,也可以将红绿灯等待时间考虑进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通过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然后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可以实现在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后,根据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然后根据确定的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解决现有技术的5分钟接入限制问题,提高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同时又最大程度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可以包括: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以及,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相应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步骤202、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203、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204、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步骤205、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则执行步骤207。
其中,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
步骤206、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重定向策略为: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达到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拒绝后,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TA值全部清零。该重定向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对进行重定向的移动终端做总体控制,减少系统负荷。该重定向策略实现上复杂度不高,系统开销较小,作为基本重定向策略使用。
步骤207、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二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重定向策略为: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没有达到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通过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以及,然后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并在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可以在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达到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时,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从而对进行重定向的移动终端做总体控制,减少系统负荷。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则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步骤302、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303、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304、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步骤305、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则执行步骤309。
其中,当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达到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时,进一步根据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判断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或者高速移动用户,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
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可选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为5。
步骤306、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07;若否,则执行步骤308。
其中,预设差值阈值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可选的,预设差值阈值为1。
当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时,对存储的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进行检测判断,确定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步骤307、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重复获取最大次数,且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则认为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拒绝后,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变量Rep、TA值全部清零。
步骤308、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高速移动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二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则认为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高速移动用户,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当某一个仿真基站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后,移动终端认为当前是异常情况,可以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从而一旦高速移动用户脱离当前仿真基站的覆盖范围,对于下一个仿真基站,就没有移动终端在300秒(即5分钟)内,不会再连接相同频点的基站的5分钟限制问题。
步骤309、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二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重定向策略为: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没有达到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值,则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通过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则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在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做量化判断,可以根据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或者高速移动用户,并根据与相对静止用户或者高速移动用户匹配的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解决现有技术的5分钟接入限制问题,提高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可以包括: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相应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步骤402、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403、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步骤404、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步骤405、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06;若否,则执行步骤407。
其中,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设置。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可以反映目标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远近。
步骤406、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则认为目标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较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为减少对远距离用户的影响,对与远距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移动终端采取快速拒绝的方式:直接采用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13或15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
步骤407、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二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其中,如果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小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不是远距离用户,可以根据3GPP协议24301中的拒绝原因值9或10对该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移动终端重定向到公网频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通过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并在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可以对与远距离用户对应的目标移动终端采取快速拒绝的方式,减少对远距离用户的影响。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可以配置于计算机设备,包括:请求发送模块501、信息获取模块502、数据记录模块503以及终端重定向模块504。
其中,请求发送模块501,用于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信息获取模块502,用于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数据记录模块503,用于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终端重定向模块504,用于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通过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然后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可以实现在获取移动终端信息后,根据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然后根据确定的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解决现有技术的5分钟接入限制问题,提高基站的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率,同时又最大程度减小对移动终端和运营商网络的影响。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信息交互请求可以包括:跟踪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记录模块503可以包括:信息查询单元,用于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数据记录单元,用于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终端重定向模块504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终端重定向模块504可以包括: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则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终端重定向模块504可以包括: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如果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则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并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上述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具备执行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设备612的框图。图6显示的计算机设备6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计算机设备612可以作为一种基站。
如图6所示,计算机设备6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计算机设备6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616,系统存储器6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628和处理单元616)的总线618。
总线6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计算机设备6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计算机设备6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6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632。计算机设备6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6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6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618相连。系统存储器6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42的程序/实用工具640,可以存储在例如系统存储器6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6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6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计算机设备6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6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计算机设备6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计算机设备6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22进行。并且,计算机设备6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20通过总线618与计算机设备6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计算机设备6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6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6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也即,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所有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也即,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基于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标识信息,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根据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拒绝原因值对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接收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所述标识信息,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
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所述拒绝原因值对所述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请求包括:跟踪区更新请求或者附着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包括:
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所述标识信息,所述重定向缓存数据包括设定时间范围内获取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最大时间提前量、第一次接入时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入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包括:
判断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
如果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重复获取最大次数,则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包括:
判断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
如果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信息重复获取次数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静态用户判决门限,则判断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如果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各最大时间提前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相对静止用户,并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包括:
判断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
如果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当前最大时间提前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最大时间提前量门限值,则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为远距离用户,并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为第一拒绝原因值。
8.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的信息交互请求时,向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送身份验证请求;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基于所述身份验证请求反馈的身份验证信息,并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获取所述标识信息,所述身份验证信息中携带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在重定向缓存数据中查询所述标识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记录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关联的信息获取数据;
终端重定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数据和预设的重定向策略,确定与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对应的拒绝原因值,根据所述拒绝原因值对所述目标移动终端进行拒绝,并控制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公网频点。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5955.0A CN109982325A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5955.0A CN109982325A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2325A true CN109982325A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708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75955.0A Pending CN109982325A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82325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32162A (zh) * | 2019-12-26 | 2020-05-08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一种终端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12566189A (zh) * | 2019-09-25 | 2021-03-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第一类基站 |
CN113747546A (zh) * | 2021-08-20 | 2021-12-03 |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709354A (zh) * | 2023-08-02 | 2023-09-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仿真基站的实现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CN117056747A (zh) * | 2023-10-11 | 2023-11-14 | 深圳健路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轨迹点与宿主的快速匹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4-08 CN CN201910275955.0A patent/CN10998232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6189A (zh) * | 2019-09-25 | 2021-03-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第一类基站 |
CN111132162A (zh) * | 2019-12-26 | 2020-05-08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一种终端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11132162B (zh) * | 2019-12-26 | 2022-11-2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一种终端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13747546A (zh) * | 2021-08-20 | 2021-12-03 |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709354A (zh) * | 2023-08-02 | 2023-09-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仿真基站的实现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CN116709354B (zh) * | 2023-08-02 | 2024-03-1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的实现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CN117056747A (zh) * | 2023-10-11 | 2023-11-14 | 深圳健路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轨迹点与宿主的快速匹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7056747B (zh) * | 2023-10-11 | 2024-01-30 | 深圳健路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轨迹点与宿主的快速匹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82325A (zh) | 一种获取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874068B (zh) | 一种识别伪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 |
US941435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on reporting in an untrusted network environment | |
CN106375465B (zh)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9673037A (zh) | 一种网络功能发现方法及设备 | |
US20210341296A1 (en) | Navig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s | |
CN109587686A (zh) | 识别伪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740439A (zh) | 网络系统以及通信记录解析系统 | |
CN103906055B (zh) | 业务数据分流方法及系统 | |
EP3554053A1 (en) | User plane function in edge network | |
CN108377479A (zh) | 多卡移动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装置 | |
CN107370685A (zh) | 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5959934A (zh) |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系统 | |
CN104618853B (zh) |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48421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7135506A (zh) | 一种portal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349372B (zh) | 定位能力调用方法和系统以及位置服务网关 | |
KR20100072108A (ko) | 비허가 네트워크에서 긴급통화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11432453B (zh) | 通信信道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7336272A (zh) | 号码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8156586A (zh) | 手机号码获取方法和系统、服务器、存储介质 | |
Sterle et al. | Application-driven OAM framework for heterogeneous IoT environments | |
KR102014101B1 (ko) | 네트워크 슬라이싱을 이용한 로밍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장치 | |
CN106792698A (zh) |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792498A (zh) | 获取用户设备的位置的方法、系统、管理平台及虚拟基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Room 202, room 5, No. 168, Ji Xin Road, Shanghai,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Zai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2, room 5, No. 168, Ji Xin Road, Shanghai,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ZAIDE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