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1437A -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1437A
CN109981437A CN201910179189.8A CN201910179189A CN109981437A CN 109981437 A CN109981437 A CN 109981437A CN 201910179189 A CN201910179189 A CN 201910179189A CN 109981437 A CN109981437 A CN 109981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net
data center
vpc
information
inter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91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1437B (zh
Inventor
贾毫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91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81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81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14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3241 priority patent/WO202018173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1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1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采用本发明实施例,降低了多数据中心的部署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互联网的很多业务(例如,金融业务)需要严格遵守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BCM)体系,如果业务数据无法执行造成异常的后果(如银行交易数据丢失),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通常会采用多数据中心机制来尽量避免数据无法执行的问题。多数据中心机制能够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数据容错、灾备恢复等性能。各行各业对对基于多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机制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数据中心的部署对硬件、环境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部署成本非常高,如何在满足更多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多数据中心的部署成本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降低部署多数据中心的部署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私有云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通过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当在某一个数据中心中新增的子网为该VPC的第一个子网时,打通该某一个数据中心到其他数据中心的路由,并进一步打通该新增的子网与该VPC下的其他子网的路由,使得该VPC下的各个子网相互之间能够输传报文,实现了跨数据中心部署VPC网络。根据VPC网络的特性,同样的硬件设备上可以搭建多个租户的跨数据中心的VPC网络,节省了部署多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且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租户之间的网络隔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信息;所述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具体为: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均部署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一VPC配置和所述第二VPC配置均为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时,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通过运行上述控制器,当在某一个数据中心中新增的子网为该VPC的第一个子网时,打通该某一个数据中心到其他数据中心的路由,并进一步打通该新增的子网与该VPC下的其他子网的路由,使得该VPC下的各个子网相互之间能够输传报文,实现了跨数据中心部署VPC网络。根据VPC网络的特性,同样的硬件设备上可以搭建多个租户的跨数据中心的VPC网络,节省了部署多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且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租户之间的网络隔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时,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信息;所述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具体为: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均部署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一VPC配置和所述第二VPC配置均为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具体为:
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通信接口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应用程序代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当在某一个数据中心中新增的子网为该VPC的第一个子网时,打通该某一个数据中心到其他数据中心的路由,并进一步打通该新增的子网与该VPC下的其他子网的路由,使得该VPC下的各个子网相互之间能够输传报文,实现了跨数据中心部署VPC网络。根据VPC网络的特性,同样的硬件设备上可以搭建多个租户的跨数据中心的VPC网络,节省了部署多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且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租户之间的网络隔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控制器101、多个数据中心102,其中,控制器101可以是一个服务器,也可以一个服务器集群,该多个数据中心102可以具体包括两个数据中心102、或者三个数据中心102,或者更多数据中心102,图1中仅以三个数据中心102为例进行示意,这三个数据中心分别表示为数据中心1、数据中心2和数据中心3。另外,每个数据中心102内各自存在一个或者多个硬件设备,例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关等。这些硬件设备上可以部署虚拟网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这些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上部署VPC网络。
每个租户的VPC网络可以包括多个子网,不同的子网可以分别部署在相同的数据中心102,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数据中心102。例如,某个租户的VPC网络包括4个子网,分别为子网1、子网2、子网3和子网4,那么可以将子网1部署在数据中心1上,子网2和子网3部署在数据中心2上,子网4部署在数据中心3上。在具体部署时,用户(例如,租户1、租户2、租户3等)可以在该控制器101上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该控制器101配置VPC的子网。控制器101在署子网的过程中,会在数据中心内的硬件设备上创建虚拟节点,例如,在数据中心内的硬件设备上创建虚拟交换机、边缘设备(也可能已经创建了)等,这些虚拟节点打通路由即可构成子网。
举例来说,图1中的数据中心1内的虚拟节点有节点A1、节点A2、节点A3、节点A4,数据中心2内的虚拟节点有节点B1、节点B2、节点B3、节点B4,数据中心3内的虚拟节点有节点C1、节点C2、节点C3、节点C4,其中,节点A2为数据中心1内的边缘设备,节点B4为数据中心2内的边缘设备,节点C1为数据中心3内的边缘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设备101与各个数据中心102之间的通信机制有很多可选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做限定,但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也提供一种可选的通信机制,例如,在该控制设备101上配置一个top NSP组件一个DCI-NSP组件,以及在每个数据中心内配置一个AZ-NSP组件,其中,top NSP用于对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进行响应户,并且控制DCI-NSP组件与各个数据中心中的边缘设备通信,该top NSP组件还用于连接(例如,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各个数据中心中的AZ-NSP组件,每个数据中心内的AZ-NSP组件用于与该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通信;例如,top NSP可以将一些配置信息或者路由信息发送给某个数据中心内的AZ-NSP组件,该AZ-NSP组件再将该配置信息或者路由信息发送给对应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架构来实现,也可以基于其他架构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201:控制设备判断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是否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具体以两个数据中心为例来进行说明,为例便于描述,其中一个数据中心称为第一数据中,另外一个数据中心称为第二数据中心,不管实际应用中的多数据中心中的数据中心数量是多少,其中至少存在一个数据中心符合这里的第一数据中心的特征,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数据中心符合这里的第二数据中心的特征,第一数据中心的特征和第二数据中心的特征会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执行的方法流程中进行体现。
租户管理员(也称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该控制设备来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属于该租户的VPC的子网,为了便于后续描述可以将该新增的子网称为第一子网。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控制设备对各个该租户在每个数据中心内的部署的子网有记录,因此该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记录的信息判断该租户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是否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
举例来说,假若该控制设备根据用户的操作记录了如表1所示信息,那么,针对租户1而言,假若子网V1_2为新增的第一子网,那么可以确定该第一子网并非租户1的VPC在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一个子网,因为记录的信息显示租户1的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一个子网为子网V1_1。同样的原理,针对租户2而言,假若子网V2_1为新增的第一子网,那么可以确定该第一子网为租户2的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一个子网,因为记录的信息显示租户2的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一个子网就是子网V2_1。控制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记录任意一个VPC在每个数据中心中的第一子网为哪个,而不限于表1所示的形式。
表1
租户 数据中心 已建立的子网 在对应数据中心内的第一个子网
租户1 第一数据中心 V1_1,V1_2 V1_1
租户1 第二数据中心 V1_3 V1_3
租户2 第一数据中心 V2_1 V2_1
租户2 第二数据中心 V2_2 V2_2
步骤S202: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
具体地,如果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那么表明在新增第一子网之前该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中并没有其他子网,因此对于该VPC而言,还未建立该第一数据中心到第二数据中心的路由,因此需要向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中的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所述VPC在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例如,第二边缘节点的IP地址、端口信息等。相应地,该第一边缘设备接收该第一VPC配置信息,并根据该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建立与该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第一子网为该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因此说明在此之前,还未建立该第一数据中心到第二数据中心的路由,因此也未建立到第二子网的路由。因此可以在第一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二子网的信息,以用于建立到第二子网的路由。
步骤S203: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
具体地,要完成第一边缘设备到第二边缘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建立,除了要在第一边缘设备上做相应配置之外,还需要再第二边缘设备上做相应地配置,因此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例如,第一边缘节点的IP地址、端口信息等。相应地,第二边缘设备接收该第二VPC配置信息,并根据该第一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建立与该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设备作为VPC网络的控制平台,其存储了该VPC在各个数据中心中的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因此该控制设备可以将建立通信链路所需的信息发送给相应的边缘节点。
步骤S204: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具体地,在第一边缘节点和第二边缘节点上均配置完毕之后,对于上述VPC而言,第一数据中心与第二数据中心就打通了,但是要让该VPC在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一子网完全打通与该VPC中其他子网之间的路由,就还需要将该第一子网的信息发送给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第一边缘设备除外)和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第二边缘设备除外);相应地,这些交换机接收该第一子网的信息,从而根据该信息配置到该第一子网的路由。可选的,步骤S204中涉及的交换机均为搭载在硬件设备上的虚拟机,其具有报文转发功能,例如,二层报文转发功能和/或三层报文转发功能。可选的,该第一子网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所属的网段、租户、IP地址等信息,举例来说,该第一子网的信息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子网内的节点 所属租户 所属网段 IP地址
云主机1 租户1 192.168.0.1到192.168.0.255 192.168.0.99
云主机2 租户1 192.168.0.1到192.168.0.255 192.168.0.132
云主机3 租户1 192.168.0.1到192.168.0.255 192.168.0.1
该VPC在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在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接收到如表2所示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更新路由表,从而在新的路由表中新增分别用于指向云主机1、云主机2、云主机3的流表项,从而使得该VPC内除第一子网之外的其他子网内的节点能够向云主机1、云主机2、云主机3发送数据(或者称报文)。
步骤S205: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具体地,如果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那么表明在新增第一子网之前该VPC在该第一数据中心中存在其他子网,因此对于该VPC而言,其已经建立了该第一数据中心到第二数据中心的路由,因此不需要再通过步骤S202、S203建立第一数据中心到第二数据中心的路由,直接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关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的操作,在步骤S204中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组件(DCI-NSP组件),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均部署有第二组件(AZ-NSP组件);所述第一VPC配置和所述第二VPC配置均为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可以具体为: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通过执行上述方法,当在某一个数据中心中新增的子网为该VPC的第一个子网时,打通该某一个数据中心到其他数据中心的路由,并进一步打通该新增的子网与该VPC下的其他子网的路由,使得该VPC下的各个子网相互之间能够输传报文,实现了跨数据中心部署VPC网络。根据VPC网络的特性,同样的硬件设备上可以搭建多个租户的跨数据中心的VPC网络,节省了部署多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且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租户之间的网络隔离。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更好地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相应地,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设备3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301、第二发送单元302、第三发送单元303,其中,各个单元的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发送单元301用于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时,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第二发送单元302用于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第三发送单元303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通过运行上述控制器,当在某一个数据中心中新增的子网为该VPC的第一个子网时,打通该某一个数据中心到其他数据中心的路由,并进一步打通该新增的子网与该VPC下的其他子网的路由,使得该VPC下的各个子网相互之间能够输传报文,实现了跨数据中心部署VPC网络。根据VPC网络的特性,同样的硬件设备上可以搭建多个租户的跨数据中心的VPC网络,节省了部署多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且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租户之间的网络隔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设备30还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时,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
在又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信息;所述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具体为: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
在又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均部署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一VPC配置和所述第二VPC配置均为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具体为:
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40,该控制设备4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也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接口403,所述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存储器4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402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通信接口4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4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该控制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4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通过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通过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通过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通过执行上述方法流程,当在某一个数据中心中新增的子网为该VPC的第一个子网时,打通该某一个数据中心到其他数据中心的路由,并进一步打通该新增的子网与该VPC下的其他子网的路由,使得该VPC下的各个子网相互之间能够输传报文,实现了跨数据中心部署VPC网络。根据VPC网络的特性,同样的硬件设备上可以搭建多个租户的跨数据中心的VPC网络,节省了部署多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且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租户之间的网络隔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401还用于:
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通过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信息;所述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具体为: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均部署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一VPC配置和所述第二VPC配置均为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所述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具体为: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通过所述通信接口403向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操作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虚拟私有云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信息;所述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具体为: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内的各个节点的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均部署有第二组件;所述第一VPC配置和所述第二VPC配置均为所述控制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发送的;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一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所述控制设备向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由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第二组件将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同步到所述第二数据中心内的交换机上。
6.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第一子网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时,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边缘设备发送第一VPC配置;所述第一VP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边缘设备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发送第二VPC配置,所述第二VPC配置包括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二VPC配置用于所述第二边缘设备建立与所述第一边缘设备的通信链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中心中新增的所述第一子网不为所述VPC在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第一个子网时,向所述第一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和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发送所述第一子网的信息,以用于所述交换机配置到所述第一子网的路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PC配置还包括第二子网的信息,所述第二子网的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配置到所述第二子网的路由;所述第二子网为所述第二数据中心中属于所述VPC的子网。
9.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接口,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执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操作,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79189.8A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9981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9189.8A CN109981437B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19/103241 WO2020181733A1 (zh) 2019-03-08 2019-08-29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9189.8A CN109981437B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1437A true CN109981437A (zh) 2019-07-05
CN109981437B CN109981437B (zh) 2022-02-18

Family

ID=6707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9189.8A Active CN109981437B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81437B (zh)
WO (1) WO20201817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1733A1 (zh) * 2019-03-08 2020-09-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758A (zh) * 2011-07-12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私云接入网络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数据中心设备
CN104081733A (zh) * 2012-01-31 2014-10-0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虚拟机的迁移的互连数据中心
CN104158879A (zh) * 2014-08-18 2014-11-19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中心云管理平台架构系统及方法
CN107104871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子网互通方法和装置
CN108512737A (zh) * 2017-02-27 2018-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ip层互联的方法和sdn控制器
US20180302243A1 (en) * 2016-12-19 2018-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Host,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9845A1 (en) * 2015-01-02 2016-07-07 Siaras, Inc.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between diverse cloud providers
CN106789667B (zh) * 2016-11-21 2021-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9981437B (zh) * 2019-03-08 2022-02-18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758A (zh) * 2011-07-12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私云接入网络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数据中心设备
US20140123270A1 (en) * 2011-07-12 2014-05-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virtual private cloud to access network,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data center device
CN104081733A (zh) * 2012-01-31 2014-10-0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虚拟机的迁移的互连数据中心
CN104158879A (zh) * 2014-08-18 2014-11-19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中心云管理平台架构系统及方法
CN107104871A (zh) * 2016-02-22 201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子网互通方法和装置
US20180302243A1 (en) * 2016-12-19 2018-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Host, and System
CN108512737A (zh) * 2017-02-27 2018-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ip层互联的方法和sdn控制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1733A1 (zh) * 2019-03-08 2020-09-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1733A1 (zh) 2020-09-17
CN109981437B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0432B (zh) 云计算数据中心中的虚拟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480404B (zh)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及其封包传送方法
EP25255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nnectivity discovery between network switch and server based on vlan identifiers
CN107078969A (zh) 实现负载均衡的计算机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16057910A (zh) 虚拟私有云通信及配置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5262667A (zh) Overlay网络中控制组播传输的方法、装置
CN104380658A (zh) 流分类器、业务路由触发器、报文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7342895A (zh) 一种多租户的网络优化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05580A (zh) 网络功能虚拟化服务链接
CN106936680B (zh) 云计算平台异构网络之间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CN109167670A (zh) Pfcp连接处理方法、装置、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618147A (zh) 一种纵向堆叠系统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21314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7786669A (zh) 一种负载均衡处理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33472B (zh) 云主机的连接建立系统
CN105915383A (zh) 远程路由器配置方法
CN106452873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处理器
CN107547665A (zh) 一种dhcp地址分配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79889B (zh) 一种用于调用网络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74613A (zh) Sdn数据中心的二层互通方法及装置
CN104468389B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
CN105812221B (zh) 虚拟可扩展本地区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CN109981437A (zh) 一种基于vpc的多数据中心互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579809B (zh) 一种堆叠分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8900441A (zh) 网络切换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