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0251A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0251A CN109980251A CN201910357989.4A CN201910357989A CN109980251A CN 109980251 A CN109980251 A CN 109980251A CN 201910357989 A CN201910357989 A CN 201910357989A CN 109980251 A CN109980251 A CN 1099802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ompressor
- utilization
- solenoid valve
- bypass soleno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2—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 H01M8/04373—Temperatur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s, compressors, burn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298—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 H01M8/04313—Processes f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or fuel cel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vari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or assessment of failure or abnormal function
- H01M8/0438—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 H01M8/04425—Pressure; Ambient pressure; Flow at auxiliary devices, e.g. reformers, compressors, burn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包括:增压回路,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燃料电池电堆、涡轮机、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中冷器、空气压缩机、换热器和第二中冷器;余热利用回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有机工质泵、换热器和膨胀机;其中,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外部空气,所述膨胀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缩机工作;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时,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余热流入所述换热器,并对所述有机工质进行加热,驱动所述膨胀机压缩所述第二压缩机;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时,所述第二压缩机不工作,所述增压回路为低压增压回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因为其具有高效率、零排放、低噪音和较低操作温度等的优点,被认为是未来车用动力源的理想代替者,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分别在阳极和阴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燃料电池中氧气压力与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关系,提高空气供气压力,不仅可以增大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密度,还可以减少系统尺寸,提高整体系统效率,因此空气供给系统是燃料电池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部分燃料电池车已进入商业运行。
空气压缩机是车用燃料电池阴极空气供气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在对进堆空气进行加压后,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但是空气压缩机引起的寄生功率损失较大,约占燃料电池辅助功率的80%,同时结构紧凑、重量轻,噪声低和可靠性高的压缩机目前的价格仍然较为昂贵。因此,如何减少空气压缩机的寄生功率的损失,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的效率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中申请号为CN201410841609.1的供气系统中,将燃料电池废气的动能回收转换为机械功对空气进行初次压缩,采用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余热回收利用将来自燃料电池的电堆的反应余热转换为机械功对系统进行次级压缩,从而避免消耗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来驱动空气供给系统。但是该发明存在以下不足:
1、该发明并未设计空气压缩机,因此在车用时,无法保证车辆启动或大功率运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空气量,同时也无法满足车辆在复杂工况下对进堆空气量的精确控制。
2、该发明并未利用空气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压缩后产生的高温余热,而此余热远高于电堆工作温度,可提供更高的有机朗肯循环效率,进而提高空气供给系统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在增压回路中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并设置有余热利用回路,能够根据汽车需求功率精确控制空气压缩机的转速,并将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回收对增压回路进行次级增压,降低压缩机的寄生损失,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净输出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控制余热利用回路的开启或者关闭,降低压缩机的寄生损失,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净输出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包括:
增压回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料电池电堆、涡轮机、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中冷器、空气压缩机、换热器和第二中冷器;
余热利用回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有机工质泵、换热器和膨胀机;
其中,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外部空气,所述膨胀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缩机工作;
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时,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余热流入所述换热器,并对所述有机工质进行加热,通过所述膨胀机驱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增压回路为中高压增压回路;
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时,所述第二压缩机不工作,所述增压回路为低压增压回路。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一旁通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两端,用于旁通所述第二压缩机;
第二旁通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所述换热器两端,用于旁通所述换热器;
第三旁通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上,且连接所述膨胀机两端,用于部分或者全部旁通所述膨胀机;
其中,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时,所述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
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时,所述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关闭。
优选的是,还包括:
空气滤清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外部空气一侧;
加湿器,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二中冷器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之间;
冷凝器,其设置在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膨胀机和所述有机工质泵之间;
压力流量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所述空气压缩机之间,用于检测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和流量;
压力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检测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压力和温度。
优选的是,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使用的有机工质为五氟丙烷。
优选的是,还包括:
控制器,其同时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压力流量传感器、压力温度传感器、第一旁通电磁阀、第二旁通电磁阀和第三旁通电磁阀,用于接收所述压力流量传感器和压力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第一旁通电磁阀、第二旁通电磁阀和第三旁通电磁阀工作。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采样周期采集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和压力,出口处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汽车需求功率,并根据汽车需求功率获得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目标流量和目标压力;
步骤2:在余热利用回路未开启前,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1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根据目标流量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的差值和目标压力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的差值,并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确定空气压缩机的转速;
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1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关闭,余热利用回路开启,第二压缩机工作,根据目标流量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的差值和目标压力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的差值,并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确定空气压缩机的转速;
其中,T1为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
优选的是,当余热利用回路开启后,还包括:
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2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保持关闭,余热利用回路保持开启状态;
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2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关闭;
其中,T2为第二温度阈值,且T2<T1。
优选的是,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第三旁通电磁阀并控制第三旁通电磁阀的开度,将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超过设定阈值部分的有机工质旁通,直接冷凝流入有机工质泵。
优选的是,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使用的有机工质的参数未达到工作需求参数时,开启第三旁通电磁阀,将所述余热利用回路的有机工质全部旁通,直接冷凝流入有机工质泵。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在增压回路中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并设置有余热利用回路,能够根据汽车需求功率精确控制空气压缩机的转速,并将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回收对增压回路进行次级增压,余热利用回路利用了空气压缩后的废热,在实现同样压缩比的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寄生损失,减轻了中冷器的工作负荷,减少了电堆质量,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净输出功率。同时,增压回路通过旁通电磁阀的控制可实现增压回路的低压增压和中高压增压。
(2)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控制余热利用回路的开启或者关闭,当车辆需求功率小时,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较低,可以使用低压压缩比,此时余热利用回路关闭;当车辆需求功率较大时,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较高,使用中高压压缩比,此时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根据工况需求调节余热利用回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在相同的需求压比下尽可能降低压缩机的寄生损耗,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净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低压增压回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中高压增压回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控制信号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双螺杆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透平式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包括:增压回路,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燃料电池电堆100、涡轮机110、第一压缩机120、第二压缩机130、第一中冷器140、空气压缩机150、换热器160、第二中冷器170和加湿器180;余热利用回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有机工质泵210、换热器160、膨胀机220和冷凝器230;所述的第一压缩机120连接外部空气,并在连接外部空气一侧连接有空气滤清器190,所述的膨胀机220与第二压缩机130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130工作,进而对增压回路进行次级增压。余热利用回路在选择工质时,为避免在膨胀过程中进入气液两相区域,引发对膨胀机有害的“液击”现象,可以选择常用的五氟丙烷。
在增压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旁通电磁阀131,其连接第二压缩机130两端,用于旁通第二压缩机130,使得第二压缩机130不工作,不对增压回路进行次级增压;在增压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其连接换热器160两端,用于旁通换热器,当汽车需求功率较小时,空气压缩机150出口处的温度较低,此时空气压缩机150出口空气没有较多的热量,此时无需对空气压缩机进行热量回收,即可开启第二旁通电磁161阀旁通换热器160;在余热利用回路上设置有第三旁通电磁阀221,其连接膨胀机220两端,用于部分或者全部旁通膨胀机220。当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时,第一旁通电磁阀131和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开启;当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时,第一旁通电磁阀131和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关闭。
在增压回路上且位于空气压缩机150出口处设置有压力温度传感器152,用于检测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压力和温度,并且在空气压缩机150入口处设置有压力流量传感器151,用于检测空气压缩机150入口处的压力和流量,确定是否需要对空气压缩机150进行余热回收。还包括控制器(ECU),其与空气压缩机150、有机工质泵210、压力流量传感器151、压力温度传感器152、第一旁通电磁阀131、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和第三旁通电磁阀221连接,用于接收压力流量传感器151和压力温度传感器152的检测数据并控制空气压缩机150、有机工质泵210、第一旁通电磁阀131、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和第三旁通电磁阀221工作。
其中,部分器件的作用如下:
空气滤清器190的作用是清除空气中的微粒杂质,防止电堆中吸入带有杂质颗粒的空气而堵塞气道引起损坏。
涡轮机110的作用是将废气动能转换为机械功用于驱动第一压缩机120,通过叶轮对空气进行初级压缩。
膨胀机220的作用是将余热利用回路中气态有机工质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用于驱动第二压缩机130,通过叶轮对空气进行次级压缩。
冷凝器230的作用是驱动膨胀机220做功后的乏气冷却成液态有机工质并将液态有机工质回收到有机工质泵210内,以便下次循环。
有机工质泵210的作用是对冷凝后的有机工质液体进行加压并将其输出到余热回收管路中。
换热器160的作用是将空气压缩机150压缩后高温气体的热量传递到有机工质中,将有机工质泵输出的液态有机工质蒸发为气态有机工质。
第一中冷器140和第二中冷器170的的作用是吸收高温气体的热量,形成较冷且高密度的压缩空气。
加湿器180的作用是防止干燥的气体进入燃料电池电堆100造成质子交换膜湿度下降影响传导质子能力导致电堆性能下降。
具体工作原理为:
(1)当余热利用开启时,第一旁通电磁阀131和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关闭。有机工质泵210将液态有机工质经由有机工质管路泵入换热器160,在空气压缩机150对空气进行压缩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被通入换热器160,通过换热器160将高温气体的热量(空气压缩机的余热)传递到有机工质中并将其蒸发为气态有机工质,随后气态有机工质进入膨胀机220做功(实现对增压回路的次级压缩)并输出做功后的乏气到冷凝器230,在冷凝器230中乏气冷凝为饱和液体后再次进入有机工质泵210进行下一次循环。
(2)余热利用回路是否介入工作将增压回路分为两个增压回路:低压增压回路和中高压增压回路。
(2.1)如图2所示,当增压回路为低压增压回路时,第一旁通电磁阀131和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关闭。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190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120,经过涡轮增压的气体通过电磁阀进入第一中冷器140;随后空气经过空气压缩机150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低压比压缩,最后经过第二中冷器170冷却和加湿器180加湿后流入燃料电池电堆100。
(2.2)如图3所示,当增压回路为中高压增压回路时,第一旁通电磁阀131和第二旁通电磁阀161关闭,余热利用回路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将压缩后空气的低品味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膨胀机220;空气经由空气滤清器190过滤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120进行初级增压后,利用余热利用回路的机械能通过第二压缩机130对空气进行次级压缩,随后空气经过空气压缩机150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中高压比压缩,最后经过第二中冷器170冷却和加湿器180加湿后送入燃料电池电堆100。第三旁通电磁阀221的设置可保证当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过多或有机工质参数未达到工作状态需要空转时,可通过第三旁通电磁阀221的开度将富余的气态有机工质进行旁通,然后直接经冷凝器230冷却输送到有机工质泵210进行下次循环。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在增压回路中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并设置有余热利用回路,能够根据汽车需求功率精确控制空气压缩机的转速,并将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回收对增压回路进行次级增压,余热利用回路利用了空气压缩后的废热,在实现同样压缩比的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寄生损失,减轻了中冷器的工作负荷,减少了电堆质量,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净输出功率。同时,增压回路通过旁通电磁阀的控制可实现增压回路的低压增压和中高压增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空气压缩机150出口处气体温度T较低时,余热利用回路热量回收利用效率较低,此时余热利用回路关闭;当空气压缩机150出口处温度T提高至余热利用回路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时,开启回路。设定空气压缩机出口处温度为T,T1和T2为余热利用回路关闭和开启对应的压缩机出口处空气的阈值温度,且T2<T1,两个温度阈值的设定是为了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空气压缩机出口温度频繁波动时,可以保证余热利用回路以合适的频率启动和关闭。
在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前,根据工况确定空气压缩机的目标转速为N1以及相应目标输出压力为P1和目标流量。当车辆启动后需求功率较小时,空气压缩机转速较小,其出口处空气温度也相对较低,空气压缩机出口处温度T≤T1,余热利用回路热量回收效率较低,此时打开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关闭余热利用回路,空气不经过余热利用回路的压缩端,仅利用燃料电池电堆的废气进行涡轮初级增压,后由空气压缩机控制进行低压比增压。ECU不断监测车辆需求功率,若功率较小,T≤T1,则保持余热利用回路关闭。
具体通过:
根据汽车燃料电池堆的需求功率(汽车需求功率)得出电堆输出电流值IFCS,进而计算得出要求的空压机输出目标流量和目标压力(具体什么功率范围对应什么压力,与系统自身的特性有关),获得目标流量与传感器反馈的当前实际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之间的差值和目标压力与传感器反馈的当前实际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之间的差值,根据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确定空气压缩机转速。空气压缩机可以有很多种,对应不同的标定图,本实施例采用双螺杆空气压缩机或者透平式空气压缩机,其标定图如图5、6所示。
在真实条件下的空压机输出目标流量的计算公式表述为:
式中,Ncell为燃料电池堆单电池数;Mair为空气的摩尔质量;为氧气的摩尔分数;为随IFCS变化的过量空气系数;F为法拉第常数。
若需求功率随工况增大,空气压缩机转速上升,其出口处空气温度升高至T>T1时,余热利用回路热量回收效率较高,此时关闭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余热利用回路,空气经涡轮机进行初级增压后,进入余热利用回路的第二压缩机进行次级压缩,此时空气压缩机入口压力由第一压缩机出口压力P3提高至第二压缩机出口压力P5,为了避免余热利用回路增压介入对最终输出压力产生过大影响,ECU根据第二压缩机的出口压力P5和目标压力P1(根据汽车需求功率确定)以及空气压缩机入口处流量和目标流量(根据汽车需求功率确定)来确定需求空气压缩机转速N2(方法同样采用上述的确定方法,即根据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使得空压机转速由N1降至N2,最终在降温加湿后将气体通入电堆,达到中高压增压,实现了保证目标输出目标压力的同时,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寄生功率损失。
在余热利用回路开启工作后,ECU不断监测车辆的需求功率大小,若车辆需求功率较高,T≥T2,则保持余热利用回路开启;当车需求功率根据工况降低,空气压缩机转速下降导致其出口温度T下降,当其出口温度降低至T<T2时,余热利用回路热量回收效率较低,此时打开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关闭余热利用回路,空气不经过余热利用回路的压缩端,仅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后由空气压缩机控制进行低压比增压。
因此,根据余热利用回路是否参与工作,该空气供给系统可以分为低压比增压和中高压比增压两个工作范围,其不同范围车辆功率与对应空气压缩机转速可根据实验进行标定。
另外,当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第三旁通电磁阀并控制第三旁通电磁阀的开度,将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超过设定阈值部分的有机工质旁通,直接冷凝流入有机工质泵。
当余热利用回路使用的有机工质的参数未达到工作需求参数时,开启第三旁通电磁阀,将余热利用回路的有机工质全部旁通,直接冷凝流入有机工质泵。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控制余热利用回路的开启或者关闭,当车辆需求功率小时,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较低,可以使用低压压缩比,此时余热利用回路关闭;当车辆需求功率较大时,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较高,使用中高压压缩比,此时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根据工况需求调节余热利用回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在相同的需求压比下尽可能降低压缩机的寄生损耗,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净输出功率。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压回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料电池电堆、涡轮机、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中冷器、空气压缩机、换热器和第二中冷器;
余热利用回路,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有机工质泵、换热器和膨胀机;
其中,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外部空气,所述膨胀机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缩机工作;
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时,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余热流入所述换热器,并对所述有机工质进行加热,通过所述膨胀机驱动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增压回路为中高压增压回路;
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时,所述第二压缩机不工作,所述增压回路为低压增压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旁通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两端,用于旁通所述第二压缩机;
第二旁通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所述换热器两端,用于旁通所述换热器;
第三旁通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上,且连接所述膨胀机两端,用于部分或者全部旁通所述膨胀机;
其中,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时,所述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
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开启时,所述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气滤清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外部空气一侧;
加湿器,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二中冷器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之间;
冷凝器,其设置在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膨胀机和所述有机工质泵之间;
压力流量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所述空气压缩机之间,用于检测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和流量;
压力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增压回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检测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压力和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使用的有机工质为五氟丙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其同时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有机工质泵、压力流量传感器、压力温度传感器、第一旁通电磁阀、第二旁通电磁阀和第三旁通电磁阀,用于接收所述压力流量传感器和压力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有机工质泵、第一旁通电磁阀、第二旁通电磁阀和第三旁通电磁阀工作。
6.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采样周期采集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和压力,出口处的温度和压力以及汽车需求功率,并根据汽车需求功率获得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目标流量和目标压力;
步骤2: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1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关闭,根据目标流量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的差值和目标压力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的差值,并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确定空气压缩机的转速;
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1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关闭,余热利用回路开启,第二压缩机工作,根据目标流量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流量的差值和目标压力与空气压缩机入口处的压力的差值,并通过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特性标定图确定空气压缩机的转速;
其中,T1为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余热利用回路开启后,还包括:
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2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保持关闭,余热利用回路保持开启状态;
当空气压缩机出口处的温度T满足T<T2时,第一旁通电磁阀和第二旁通电磁阀开启,余热利用回路关闭;
其中,T2为第二温度阈值,且T2<T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第三旁通电磁阀并控制第三旁通电磁阀的开度,将所述余热利用回路吸收的热量超过设定阈值部分的有机工质旁通,直接冷凝流入有机工质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余热利用回路使用的有机工质的参数未达到工作需求参数时,开启第三旁通电磁阀,将所述余热利用回路的有机工质全部旁通,直接冷凝流入有机工质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57989.4A CN109980251B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57989.4A CN109980251B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0251A true CN109980251A (zh) | 2019-07-05 |
CN109980251B CN109980251B (zh) | 2023-09-08 |
Family
ID=67087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57989.4A Active CN109980251B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80251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61020A (zh) * | 2019-11-05 | 2020-01-07 | 大连依勒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 |
CN110828854A (zh) * | 2019-10-25 | 2020-02-21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854412A (zh) * | 2019-11-01 | 2020-02-28 | 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863874A (zh) * | 2019-11-08 | 2020-03-06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助力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
CN110931824A (zh) * | 2019-11-29 | 2020-03-27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量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987334A (zh) * | 2020-08-07 | 2020-11-24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一种氢燃料电池可控式空气加湿装置 |
CN112582646A (zh) * | 2020-12-18 | 2021-03-30 | 北京理工大学 | 氢氧燃料电池汽车超高速电动空气压缩机的扩稳控制方法 |
CN112644437A (zh) * | 2021-02-05 | 2021-04-13 |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169326A (zh) * | 2023-03-06 | 2023-05-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供给装置、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5469A (zh) * | 2014-12-30 | 2015-04-01 | 清华大学 | 基于余热余压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
CN104538656A (zh) * | 2014-12-30 | 2015-04-22 | 清华大学 | 基于余热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
CN209526159U (zh) * | 2019-04-30 | 2019-10-22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 |
-
2019
- 2019-04-30 CN CN201910357989.4A patent/CN1099802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5469A (zh) * | 2014-12-30 | 2015-04-01 | 清华大学 | 基于余热余压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
CN104538656A (zh) * | 2014-12-30 | 2015-04-22 | 清华大学 | 基于余热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
CN209526159U (zh) * | 2019-04-30 | 2019-10-22 | 吉林大学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28854A (zh) * | 2019-10-25 | 2020-02-21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供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854412A (zh) * | 2019-11-01 | 2020-02-28 | 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氢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661020A (zh) * | 2019-11-05 | 2020-01-07 | 大连依勒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 |
CN110863874A (zh) * | 2019-11-08 | 2020-03-06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助力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
CN110931824A (zh) * | 2019-11-29 | 2020-03-27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量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987334A (zh) * | 2020-08-07 | 2020-11-24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一种氢燃料电池可控式空气加湿装置 |
CN112582646A (zh) * | 2020-12-18 | 2021-03-30 | 北京理工大学 | 氢氧燃料电池汽车超高速电动空气压缩机的扩稳控制方法 |
CN112644437A (zh) * | 2021-02-05 | 2021-04-13 |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644437B (zh) * | 2021-02-05 | 2024-05-17 |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能量回收系统的车辆、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169326A (zh) * | 2023-03-06 | 2023-05-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供给装置、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6169326B (zh) * | 2023-03-06 | 2024-03-22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供给装置、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0251B (zh) | 2023-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80251A (zh)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485469B (zh) | 基于余热余压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 |
CN110525237A (zh) |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03906A (zh) |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车及其冷量管理系统 | |
CN111890956A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车的温差发电及低温相变冷却蓄热系统 | |
CN104538656B (zh) | 基于余热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 | |
CN100565998C (zh) | 一种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冷却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6784926A (zh) | 一种高效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 | |
CN112178961B (zh) | 基于化学储热的产电供热制冷取水结合的系统及方法 | |
CN209526159U (zh) | 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料电池汽车空气供给系统 | |
CN211829043U (zh) | 车用燃料电池的空气系统和车用燃料电池 | |
CN115411318A (zh) | 燃料电池系统提升回收效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823815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工作控制方法 | |
CN105240155A (zh) | 内燃机的增压余热回收系统 | |
CN216054820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 |
US6363731B1 (en) | System for extracting a liquid from a gas stream | |
JP4321043B2 (ja) | 自動車用空調システム | |
CN101520234A (zh) | 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发电装置的热泵型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5697189A (zh) | 一种提高egr发动机能源利用率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5101777B (zh) | 高效稳定回收能量的燃料电池空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6435546A (zh) | 基于压缩膨胀一体机的燃料电池空气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 |
JP2003317753A (ja)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
CN113803904B (zh) | 一种利用热能的制冷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4583211B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启动方法 | |
CN212685163U (zh) |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