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6584B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6584B
CN109976584B CN201910243181.3A CN201910243181A CN109976584B CN 109976584 B CN109976584 B CN 109976584B CN 201910243181 A CN201910243181 A CN 201910243181A CN 109976584 B CN109976584 B CN 109976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area
conductive pattern
display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31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6584A (zh
Inventor
王争奎
孙建
乔赟
王珍
张寒
塔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31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6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6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6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中,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用以放置传感器件的挖孔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包围所述挖孔区域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第一走线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第二走线的密度;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位于所述第一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导电图形用于接收预设信号并与所述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自带前置摄像头等传感器件的显示装置普遍采用异形全面屏(例如:刘海屏)的设计,然而在屏内挖孔技术出现后,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在显示屏内设置传感器件的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中A为显示区域、B为挖孔区域),这种方式能够让占屏比更高,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屏内放置了传感器件,会牺牲掉部分显示区域,导致显示基板中的栅线和数据线走线变形,使得像素充电的均一性降低,造成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解决现有显示屏内放置了传感器件,导致显示基板中的走线变形,使得像素充电的均一性降低,造成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用以放置传感器件的挖孔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包围所述挖孔区域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第一走线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第二走线的密度;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位于所述第一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导电图形用于接收预设信号并与所述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走线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栅线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数据线。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设有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的通孔,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挖孔区域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为环形结构,所述透明导电图形围绕所述挖孔区域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预设信号走线层,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包括预设信号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的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贯穿所述功能膜层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预设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预设信号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预设信号走线层,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包括预设信号线的步骤,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触控信号走线层,所述触控信号走线层包括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
所述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的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贯穿所述功能膜层的通孔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触控信号走线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所述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预设信号线连接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平坦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连接的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的预设信号提供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提供电压时,控制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所述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为触控集成电路;
所述控制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所述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向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输入感应信号,并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输入所述预设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到预设信号的透明导电图形与第一区域内走线密度大的第一走线耦合,能够将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至接近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使得显示基板内整体像素的充电程度接近,提高像素充电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挖孔区域与显示区域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受到挖孔区域影响的变形走线的走线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正常走线与变形走线的间距比对图;
图4a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内正常走线的耦合电场示意图;
图4b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内变形走线的耦合电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第一走线的耦合电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区域内设有放置传感器件的挖孔区域,导致显示基板中临近挖孔区域的栅线和数据线走线变形,如图2所示。其中,如图3所示,变形走线301之间的间距d1远远小于正常走线302之间的间距d2。正常走线302之间间距较大,从图4a中耦合电场可以看出正常走线302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小;而变形走线301之间的间距较小,从图4b中耦合电场可以看出变形走线301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大。
变形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较大,导致与变形走线相连的像素和与正常走线相连的像素的充电效果产生差异,在显示装置显示一些画面时会出现mura现象(是指显示亮度不均匀,画面出现各种痕迹的现象),造成显示装置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能够使得显示基板内整体像素的充电接近,提高像素充电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用以放置传感器件的挖孔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包围所述挖孔区域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第一走线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第二走线的密度;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位于所述第一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导电图形用于接收预设信号并与所述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到预设信号的透明导电图形与第一区域内走线密度大的第一走线耦合,能够将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至接近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使得显示基板内整体像素的充电程度接近,提高像素充电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挖孔区域和上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图1中A为显示区域、B为挖孔区域),为了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挖孔区域可以设置于显示区域的边缘位置。挖孔区域内没有像素单元,显示区域内分布有像素单元。
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单元分别与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连接,其中,第一走线为受到挖孔区域影响而需要绕过挖孔区域的走线,如图2所示,第二走线为显示区域内其他不受挖孔区域影响的走线。如图3所示,第一走线之间相互间隔第一间隔距离d1设置;第二走线之间相互间隔第二预设距离d2设置,第二预设距离d2大于第一预设距离d1。
透明导电图形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用于在接收到预设信号后与第一走线之间耦合,从图5中可以看出,透明导电图形501能够分担一部分第一走线502之间的耦合电场,相比于图4b降低了第一走线502之间的耦合电容,使得第一走线502之间的耦合电容接近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透明导电图形能够减少对光线的阻挡,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透明导电图形可以是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制作而成。
在衬底基板上制作有第一走线、透明导电图形和预设信号走线层,其中,外部电路可以向预设信号走线层中的预设信号线输入预设信号,透明导电图形与预设信号走线层中的预设信号线连接即可接收到预设信号。透明导电图形与预设信号走线层之间可以设有其他功能膜层,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具体何种功能膜层不作限定,但是透明导电图形与预设信号走线层之间的功能膜层应当具有通孔,以便于透明导电图形与预设信号走线层连接。
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接近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在对显示基板整体的像素进行充电时,与第一走线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充电和与第二走线连接的像素单元的充电之间差异减小,提高整体像素充电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栅线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数据线。
栅线是时钟信号控制的,不是悬空(floating)的,所以第一走线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栅线时,第一走线之间耦合电容的增加程度小,对像素单元中薄膜晶体管的通断影响程度小,即对像素充电的影响小。通过透明导电图形降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栅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能够轻微的改善mura现象。
由于数据线在级数转换器(MUX)关闭时是悬空的,所以第一走线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数据线时,第一走线之间耦合电容的增加程度较高,对像素充电的影响更大,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mura现象更明显。通过透明导电图形降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能够更为明显的改善mura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第一走线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栅线,还是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数据线,均能够起到提高显示基板中整体像素充电均一性并提高显示装置显示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
本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为触控显示基板,在显示区域内分布有触控电极,在挖孔区域内没有触控电极。
在未存在挖孔区域时,触控电极布满在显示基板上,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由于挖孔区域的存在,导致缺失了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从而对应闲置有至少一根触控信号线,将闲置的触控信号线连接透明导电图形作为第二触控信号线,其余照常与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即为第一触控信号线。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触控信号线6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602均与触控集成电路(触控IC)连接,触控集成电路正常向第一触控信号601线输入感应信号,以检测用户作用于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触控集成电路向第二触控信号线602输入共电极电压(VCOM)作为预设信号,透明导电图形603接收到VCOM后与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触控集成电路不向第二触控信号线输入任何信号,而由其他电路向第二触控信号线输入预设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为触控显示基板的情况下,通过借助触控信号线中由于缺失触控电极而闲置的触控信号线向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避免了额外再设计与透明导电图形连接的信号线,降低了显示基板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透明导电图形603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602之间设有平坦层701,所述平坦层701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701的通孔7011,所述透明导电图形603通过所述通孔7011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602连接。
平坦层701一方面可以对第二触控信号线602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还可以为透明导电图形603提供平坦的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挖孔区域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为环形结构,所述透明导电图形围绕所述挖孔区域设置。
本实施例中,环形的透明导电图形的内圈与挖孔区域的外轮廓抵接,从而适配性的包围挖孔区域设置,与第一区域内的第一走线耦合。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挖孔区域的外轮廓还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等形状,透明导电图形适配性的围绕挖孔区域设置,具体采用何种形状本发明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预设信号走线层,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包括预设信号线;
步骤802: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的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贯穿所述功能膜层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预设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步骤803: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预设信号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所述预设信号线连接从而接收到预设信号的透明导电图形与第一区域内走线密度大的第一走线耦合,能够将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至接近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使得显示基板内整体像素的充电程度接近,提高像素充电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上述预设信号走线层可以通过沉积的方式得到,同样的,透明导电图形可以是由ITO等透明金属通过沉积的方式制作而成。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预设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能够使得形成的透明导电图形与预设信号线相连。上述沉积,可以是采用物理沉积,也可以是采用化学沉积。
通过对预设信号线提供预设信号,透明导电图形即可在接收到预设信号时与第一走线耦合,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上述功能膜层可以是任意具有绝缘作用的功能膜层。
进一步地,在上述显示基板为触控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设有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的通孔,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时;
步骤801可以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触控信号走线层,所述触控信号走线层包括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
步骤802可以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触控信号走线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步骤803可以包括:在所述平坦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
触控信号走线层包括第一触控信号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
在未存在挖孔区域时,触控电极布满在显示基板上,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由于挖孔区域的存在,导致缺失了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从而对应闲置有至少一根触控信号线,将闲置的触控信号线连接透明导电图形作为第二触控信号线,其余照常与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即为第一触控信号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与位于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连接,第二触控信号线与透明导电图形连接,透明导电图形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接收到预设信号后与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平坦层一方面可以对第二触控信号线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还可以为透明导电图形提供平坦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为触控显示基板的情况下,通过借助触控信号线中由于缺失触控电极而闲置的触控信号线向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避免了额外再设计与透明导电图形连接的信号线,降低了显示基板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连接的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的预设信号提供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提供电压时,控制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所述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接收到预设信号的透明导电图形与第一区域内走线密度大的第一走线耦合,能够将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至接近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使得显示基板内整体像素的充电程度接近,提高像素充电的均一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为栅线时,驱动电路向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提供栅极扫描电压;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为数据线时,驱动电路在每根栅线得到栅极扫描电压时,向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提供驱动电压,从而确保显示区域内的像素正常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为触控集成电路;
所述控制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所述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向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输入感应信号,并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输入所述预设信号。
本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为触控显示基板,在显示区域内分布有触控电极,在挖孔区域内没有触控电极。
在未存在挖孔区域时,触控电极布满在显示基板上,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由于挖孔区域的存在,导致缺失了至少一个触控电极,从而对应闲置有至少一根触控信号线,将闲置的触控信号线连接透明导电图形作为第二触控信号线,其余照常与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即为第一触控信号线。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触控信号线6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602均与触控集成电路(触控IC)连接,触控集成电路正常向第一触控信号601线输入感应信号,以检测用户作用于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触控集成电路向第二触控信号线602输入共电极电压(VCOM)作为预设信号,透明导电图形603接收到VCOM后与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为触控显示基板的情况下,通过触动集成电路利用触控信号线中由于缺失触控电极而闲置的触控信号线向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避免了额外再设计与透明导电图形连接的信号线,降低了显示基板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内部、用以放置传感器件的挖孔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包围所述挖孔区域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第一走线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第二走线的密度,所述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连接,所述第一走线为受到挖孔区域影响而需要绕过挖孔区域的走线,所述第二走线为所述显示区域内其他不受挖孔区域影响的走线;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位于所述第一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透明导电图形用于接收预设信号并与所述第一走线耦合,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将所述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至接近所述第二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为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栅线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数据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触控信号线、第二触控信号线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设有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的通孔,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挖孔区域的外轮廓为圆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为环形结构,所述透明导电图形围绕所述挖孔区域设置。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预设信号走线层,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包括预设信号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的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贯穿所述功能膜层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预设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预设信号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为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预设信号走线层,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包括预设信号线的步骤,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触控信号走线层,所述触控信号走线层包括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
所述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预设信号走线层的功能膜层,所述功能膜层包括贯穿所述功能膜层的通孔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覆盖所述触控信号走线层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包括贯穿所述平坦层的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
所述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预设信号线连接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平坦层上形成覆盖所述通孔的透明导电图形,所述透明导电图形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连接的驱动电路、以及与所述透明导电图形连接的预设信号提供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提供电压时,控制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所述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以降低第一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为触控集成电路;
所述控制所述预设信号提供电路向所述透明导电图形提供预设信号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触控集成电路向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输入感应信号,并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输入所述预设信号。
CN201910243181.3A 2019-03-28 2019-03-2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09976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3181.3A CN109976584B (zh) 2019-03-28 2019-03-2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3181.3A CN109976584B (zh) 2019-03-28 2019-03-2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6584A CN109976584A (zh) 2019-07-05
CN109976584B true CN109976584B (zh) 2022-07-29

Family

ID=6708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3181.3A Active CN109976584B (zh) 2019-03-28 2019-03-2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6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9490B (zh) * 2020-10-22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38903B (zh) * 2021-09-26 2024-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7114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646477A (zh) * 2018-03-27 2018-10-1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878476A (zh) * 2017-05-11 2018-11-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036143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64897A (zh) * 2018-08-31 2018-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449167A (zh) * 2018-11-13 2019-03-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91120A (zh) * 2018-12-03 2019-03-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24445A (zh) * 2018-12-20 2019-03-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4025B1 (ko) * 2013-12-23 2020-06-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8476A (zh) * 2017-05-11 2018-11-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977114A (zh) * 2017-11-30 2018-05-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646477A (zh) * 2018-03-27 2018-10-1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36143A (zh) * 2018-08-30 2018-12-1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64897A (zh) * 2018-08-31 2018-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449167A (zh) * 2018-11-13 2019-03-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91120A (zh) * 2018-12-03 2019-03-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24445A (zh) * 2018-12-20 2019-03-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Analysis of Electrode Patterns i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nels;Jeffrey Lee;《 Journal of Display Technology》;20141231;全文 *
透射式电容触摸屏高精度驱动与检测方法;张晋芳;《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6584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072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KR101837343B1 (ko) 금속 라우팅 저항이 감소된 디스플레이 회로
KR102558519B1 (ko)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US10361384B2 (en) Displays with shared flexible substrates
CN10924001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998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170108971A1 (en) Oled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wearable device, driving method and compensation circuit
US9544981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11334179B2 (en) Display panel to mitigate short-circuiting between touch electrodes,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249979A (zh)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1981991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57366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control wiring liens having hole patter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7390941B (zh)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2037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65720A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US11282912B2 (en) Display modul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268176B (zh) 适用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线路布局结构
WO201921858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58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099693B2 (en)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CN103092413A (zh) 三维透明基材、触摸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0303309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key electrodes
CN107463293A (zh) 触控面板
CN11319014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