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3033A -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3033A
CN109973033A CN201711457781.7A CN201711457781A CN109973033A CN 109973033 A CN109973033 A CN 109973033A CN 201711457781 A CN201711457781 A CN 201711457781A CN 109973033 A CN109973033 A CN 109973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core
round trip
core
rock
lay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77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蜜
周国兴
李海庆
李慧娥
沙亚南
刘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ngjia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ngjia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ngjia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ngjia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14577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30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3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30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25/00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r removing undisturbed cores, e.g. core barrels or core extrac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以规范钻探岩心整理和编录,确保现场工程质量,依托钻探项目,结合生产实践,参考地质钻探相关规范,将岩心编录划分为取心、整理、编录三个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让野外地质工作者在岩心编录时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及时取得最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室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Description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址勘探领域,具体涉及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在各远景区全面开展,建立各区的有关含高 有机碳泥(页)岩层基础性地质剖面,并对页岩气地层地质特征、地化特征、储层特征 等分析研究及有利区评价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对钻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情况 下要求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参数井皆要求对基岩地层或目的层系进行全取心。绳索取心 钻进作为一种先进的岩心钻探工艺成为页岩气钻探首选。现场工作中如何做好岩心整理 和编录工作,对页岩气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以规 范钻探岩心整理和编录,确保现场工程质量,依托钻探项目,结合生产实践,参考地质钻探相关规范,将岩心编录划分为取心、整理、编录三个过程,简述如下:
1、取心阶段
主要阐述岩心清洗、摆放的流程和操作规范。
2、整理阶段
主要包括岩心牌的填写、岩心箱标准、岩心编号以及岩心拍照的具体操作规范。
3、编录阶段
a.阐述了岩矿石定名方法和原则、岩心观察描述内容、标志面的测量规范、分层岩心的标注办法;
b.介绍了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换层孔深等的计算方法;
c.残留岩心的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分层孔深的计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
1、岩心清洗与摆放
从岩心管中取出的岩心,须严守操作规程,在敲打岩心管取心时,岩心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cm,落下的岩心要立即按顺序摆好,严格按照从左到右、由上到 下的顺序正确摆放,如图1-1所示。严防岩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的错误。如发现岩心 倒置,应立即纠正,并查明原因。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岩心上沾有泥 浆或其他杂物时,应在未装箱之前用水洗净。对于松软、粉状、易溶的岩心,取心时要 仔细操作,保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则不能用水洗,待泥皮半干时将 其剥掉。对于碎块、粉状的矿心,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密闭取心页岩目 标层不能用清水清洗)
2、岩心牌、岩心箱标注
岩心整理后,各岩心箱中须有隔板。每回次的岩心,及时填写岩心牌放在该回次岩心的底部。没有取上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心牌。如专门捞取的岩心,应再填 写一个岩心牌,并在岩心牌的背面加以说明(写上“捞心”二字)。
当岩心装满后,即在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以及岩心箱的顺序号码、箱内岩心的起止孔深,如图1-2所示,及时将装满的岩心搬入临时岩心库,机场上不得积压 岩心。从岩心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均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地质编录员, 在每次编录之前,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确认其准确 无误后,方可进行地质编录。
2、岩心编号
岩心入库后由地质员对岩心进行规范化编录,首先在岩心上用油性笔画红色、黑色 双线,红线在前,黑线在后,间距一般在1cm左右。在红线上画箭头指示岩心变深方向;然后在红色线条一侧岩心长度每隔0.5m用白漆画一个椭圆形,椭圆形长轴4.5~5.5cm, 短轴4.0~4.5cm,上面用黑色油性笔写上岩心长度,并在椭圆形位置处红线上画一个箭 头,指示岩心变深方向;若该处岩心破碎,就在红线上画箭头,指示岩心变深方向,不 需要用白漆画椭圆形标识岩心深度。黑色线条一侧在长度大于5cm(以及小于5cm较完 整岩心)岩心上用白漆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长5.0~6.0cm,宽3.5~4.5cm,使用黑色 油性笔写上回次号和块数编号,如图1-3所示。
对长度>5cm或虽<5cm但较完整的岩心,须用油漆进行编号,岩心编号的格式为分式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示该回次岩心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 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大于5厘米的岩心在圆柱面上编号,小于5厘米的岩心可在 横切面上进行编号,图1-4所示。
对由较多碎块组成的岩心,其回次编号可在首尾横切面上编号,并在短柱状岩心上 画连接符号,使其首尾相连,如图1-5所示;因观察、编录而敲断的岩心,应由观察者 补写相同的编号并画连接号,如图1-6所示
3、岩心拍照
岩心按以上要求编号后,要对岩心进行拍照,在拍照前使用专用的白板,上面写上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孔号、箱号、深度,然后开始拍照,如图1-7所示:
二、岩心编录
1、岩矿石定名
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 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2)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 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3)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 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
2、岩心观察及描述
在对岩心进行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钻孔原始编录可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矿化层) 或不同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对厚大的单一岩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 象,岩心描述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1)岩石特征。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 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 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2)蚀变特征。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 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
(3)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 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4)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 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5)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 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 或照相、录像。
(6)选择有地质意义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岩性描述要做到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层(矿化层)及其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 造部位等重要地段的地质现象,要详细描述。当劈心采样后,还应对重要矿化现象等做 补充描述记录。
3、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
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 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首 先找出要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找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可 用红、蓝铅笔划一条线),如图中AB;将岩心柱面(图中CD)紧靠岩心隔板;将量角 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同 岩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即为轴角。 如图2-1所示。
三、分层岩心的注记方法
在每层岩矿石名称的右边,均应注记上与该层顶底板相应的岩心编号及长度,用以 计算其分层孔深。其注记方法是:分层顶板回次岩心代号及其岩心长度~分层底板回次岩心代号及其长度。其间用“~”线连接。分层顶底板回次岩心的注记有下面两种情况。
1、跨回次分层时,分层顶、底板回次岩心的注记及其表示的意义。
一个岩层中包含有若干个回次,则所注记的该层顶板分层回次的岩心长度,表示的 意义为该层在分层顶板回次中还占有的岩心长度。同理,所注记的该层底板分层回次的岩心长度,表示的意义为该层在底板回次中所占有的岩心长度。
2、一个回次中分有若干层时,分层顶底板岩心的注记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在同一个回次中,分有若干层,各层的分层岩心长度的注记,均应记录从该回次顶部自上往下至分层线的岩心长度。其目的是使计算简便精确(计算方法下面另述),且将 各分层误差消除于该回次之中。
四、回次采取率及分层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采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五、换层孔深的计算
为了使计算简便精确和缩小误差,在计算换层孔深时,必须遵守自上而下的计算原 则。换言之,就是只计算每层的底板分层孔深(实质上某层的底板孔深就是下层的顶板深度)。但这样计算就可以把换层孔深的计算公式简化为底板孔深的计算公式,故也可 以称为“底板孔深计算法”。
1、跨回次分层时分层底板孔深的计算
(1)当分层回次将采取率不足l00%时,其计算公式为:
(2)当分层回次采取率满足l00%还有上回次残留岩心时,其计算公式为:
换层底板孔深=分层回次顶部孔深+(本回次分层岩心长一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2、同一个回次中分有若干层时换层孔深的计算(1)当分层回次采取率不足l00%时,其计算公式为:
(2)当分层采取率为l00%且还有上回次残留岩心时,其计算公式为:
换层底板孔深=分层回次顶部孔深+(本回次分层岩心长-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六、残留岩心的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分层孔深的计算
1、当某个回次的岩心长度大于回次进尺(即有上回次的残留岩心)时,残留岩心的处理应遵守下面的规定: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 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一般上推回次不得超过5个回次。上推岩心各回次进尺总和不 得大于5米。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若继续超出则应查明原因,在现场进行缩减。
七、计算精确度的规定
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计算的精度一般计算至百分数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保 留百分数小数点后一位。换层孔深(米)精确度要求一般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让野外地质工作者在岩心编录时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和 规范,及时取得最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室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1-1为岩心摆放顺序;
图1-2为岩心箱编号;
图1-3为大于5cm岩心;
图1-4为小于5cm完整岩心;
图1-5为短柱状岩心标示;
图1-6为敲断岩心补写图示;
图1-7为岩心照片示意图;
图2-1为测量轴夹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
1、岩心清洗与摆放
从岩心管中取出的岩心,须严守操作规程,在敲打岩心管取心时,岩心管应斜放,且离地面不应超过20cm,落下的岩心要立即按顺序摆好,严格按照从左到右、由上到 下的顺序正确摆放,如图1-1所示。严防岩心次序混乱,造成资料的错误。如发现岩心 倒置,应立即纠正,并查明原因。发现有岩粉、掉块、钢粒等应予剔除。岩心上沾有泥 浆或其他杂物时,应在未装箱之前用水洗净。对于松软、粉状、易溶的岩心,取心时要 仔细操作,保持其原有状态。对其所沾的泥浆、岩粉,则不能用水洗,待泥皮半干时将 其剥掉。对于碎块、粉状的矿心,应用牛皮纸、塑料袋或布袋装好。(密闭取心页岩目 标层不能用清水清洗)
2、岩心牌、岩心箱标注
岩心整理后,各岩心箱中须有隔板。每回次的岩心,及时填写岩心牌放在该回次岩心的底部。没有取上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放置岩心牌。如专门捞取的岩心,应再填 写一个岩心牌,并在岩心牌的背面加以说明(写上“捞心”二字)。
当岩心装满后,即在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以及岩心箱的顺序号码、箱内岩心的起止孔深,如图1-2所示,及时将装满的岩心搬入临时岩心库,机场上不得积压 岩心。从岩心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均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地质编录员, 在每次编录之前,对上述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确认其准确 无误后,方可进行地质编录。
2、岩心编号
岩心入库后由地质员对岩心进行规范化编录,首先在岩心上用油性笔画红色、黑色 双线,红线在前,黑线在后,间距一般在1cm左右。在红线上画箭头指示岩心变深方向;然后在红色线条一侧岩心长度每隔0.5m用白漆画一个椭圆形,椭圆形长轴4.5~5.5cm, 短轴4.0~4.5cm,上面用黑色油性笔写上岩心长度,并在椭圆形位置处红线上画一个箭 头,指示岩心变深方向;若该处岩心破碎,就在红线上画箭头,指示岩心变深方向,不 需要用白漆画椭圆形标识岩心深度。黑色线条一侧在长度大于5cm(以及小于5cm较完 整岩心)岩心上用白漆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长5.0~6.0cm,宽3.5~4.5cm,使用黑色 油性笔写上回次号和块数编号,如图1-3所示。
对长度>5cm或虽<5cm但较完整的岩心,须用油漆进行编号,岩心编号的格式为分式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示该回次岩心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 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大于5厘米的岩心在圆柱面上编号,小于5厘米的岩心可在 横切面上进行编号,图1-4所示。
对由较多碎块组成的岩心,其回次编号可在首尾横切面上编号,并在短柱状岩心上 画连接符号,使其首尾相连,如图1-5所示;因观察、编录而敲断的岩心,应由观察者 补写相同的编号并画连接号,如图1-6所示
3、岩心拍照
岩心按以上要求编号后,要对岩心进行拍照,在拍照前使用专用的白板,上面写上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孔号、箱号、深度,然后开始拍照,如图1-7所示:
二、岩心编录
1、岩矿石定名
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 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2)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 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3)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 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
2、岩心观察及描述
在对岩心进行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钻孔原始编录可按不同岩性、不同矿层(矿化层) 或不同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对厚大的单一岩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 象,岩心描述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1)岩石特征。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 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 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2)蚀变特征。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 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
(3)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 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4)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 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5)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 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 或照相、录像。
(6)选择有地质意义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岩性描述要做到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层(矿化层)及其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 造部位等重要地段的地质现象,要详细描述。当劈心采样后,还应对重要矿化现象等做 补充描述记录。
3、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
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 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首 先找出要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找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可 用红、蓝铅笔划一条线),如图中AB;将岩心柱面(图中CD)紧靠岩心隔板;将量角 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同 岩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即为轴角。 如图2-1所示。
三、分层岩心的注记方法
在每层岩矿石名称的右边,均应注记上与该层顶底板相应的岩心编号及长度,用以 计算其分层孔深。其注记方法是:分层顶板回次岩心代号及其岩心长度~分层底板回次岩心代号及其长度。其间用“~”线连接。分层顶底板回次岩心的注记有下面两种情况。
1、跨回次分层时,分层顶、底板回次岩心的注记及其表示的意义。
一个岩层中包含有若干个回次,则所注记的该层顶板分层回次的岩心长度,表示的 意义为该层在分层顶板回次中还占有的岩心长度。同理,所注记的该层底板分层回次的岩心长度,表示的意义为该层在底板回次中所占有的岩心长度。
2、一个回次中分有若干层时,分层顶底板岩心的注记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在同一个回次中,分有若干层,各层的分层岩心长度的注记,均应记录从该回次顶部自上往下至分层线的岩心长度。其目的是使计算简便精确(计算方法下面另述),且将 各分层误差消除于该回次之中。
四、回次采取率及分层采取率的计算
(1)回次采取率的计算公式为:
五、换层孔深的计算
为了使计算简便精确和缩小误差,在计算换层孔深时,必须遵守自上而下的计算原 则。换言之,就是只计算每层的底板分层孔深(实质上某层的底板孔深就是下层的顶板深度)。但这样计算就可以把换层孔深的计算公式简化为底板孔深的计算公式,故也可 以称为“底板孔深计算法”。
1、跨回次分层时分层底板孔深的计算
(1)当分层回次将采取率不足l00%时,其计算公式为:
(2)当分层回次采取率满足l00%还有上回次残留岩心时,其计算公式为:
换层底板孔深=分层回次顶部孔深+(本回次分层岩心长一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2、同一个回次中分有若干层时换层孔深的计算(1)当分层回次采取率不足l00%时,其计算公式为:
(2)当分层采取率为100%且还有上回次残留岩心时,其计算公式为:
换层底板孔深=分层回次顶部孔深+(本回次分层岩心长-上回次残留岩心长)
六、残留岩心的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分层孔深的计算
1、当某个回次的岩心长度大于回次进尺(即有上回次的残留岩心)时,残留岩心的处理应遵守下面的规定: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 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一般上推回次不得超过5个回次。上推岩心各回次进尺总和不 得大于5米。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若继续超出则应查明原因,在现场进行缩减。
七、计算精确度的规定
回次采取率,分层采取率计算的精度一般计算至百分数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保 留百分数小数点后一位。换层孔深(米)精确度要求一般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Claims (5)

1.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岩心的清洗、整理及编号:从岩心管中取出岩心,清洗后放置于岩心箱中隔开放置,并进行编号;
(2)岩心编录:以一个分层为单位,根据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和矿化特征进行命名和编录;
(3)对分层岩心进行注记;
(4)计算回次采取率及分层采取率;
(5)计算换层孔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回次采取率的计算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分层采取率的计算方法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当分层回次将采取率小于l00%时,换层孔深的计算方法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当分层回次将采取率大于等于l00%时,换层孔深的计算方法为:
CN201711457781.7A 2017-12-28 2017-12-28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Pending CN1099730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7781.7A CN109973033A (zh) 2017-12-28 2017-12-28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7781.7A CN109973033A (zh) 2017-12-28 2017-12-28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3033A true CN109973033A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7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7781.7A Pending CN109973033A (zh) 2017-12-28 2017-12-28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303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8995A (zh) * 2019-11-06 2020-04-07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 一种钻孔岩心编录方法
CN112651476A (zh) * 2020-12-22 2021-04-13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钻探岩芯编录辅助装置及方法
CN115393605A (zh) * 2022-08-10 2022-11-25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岩芯rqd数字化统计方法、设备及终端
CN115826070A (zh) * 2023-01-30 2023-03-2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利用岩心编录仪确定待探测的白岗岩型铀矿中具有开采价值位置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2354B1 (en) * 2000-11-13 2004-09-14 O'meara, Jr. Daniel J.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fluid volumes, fluid contacts, compartmentalization, and permeability in geological subsurface models
CN203702050U (zh) * 2014-02-26 2014-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密闭取心井岩心处理操作台
CN204478956U (zh) * 2015-04-07 2015-07-15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岩芯采取率计算尺
CN105528390A (zh) * 2015-11-12 2016-04-27 荆州市华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专业数据库建设方法
CN105913428A (zh) * 2016-04-12 2016-08-31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岩芯信息化存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2354B1 (en) * 2000-11-13 2004-09-14 O'meara, Jr. Daniel J.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ervoir fluid volumes, fluid contacts, compartmentalization, and permeability in geological subsurface models
CN203702050U (zh) * 2014-02-26 2014-07-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密闭取心井岩心处理操作台
CN204478956U (zh) * 2015-04-07 2015-07-15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岩芯采取率计算尺
CN105528390A (zh) * 2015-11-12 2016-04-27 荆州市华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心、岩屑、井壁取心专业数据库建设方法
CN105913428A (zh) * 2016-04-12 2016-08-31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岩芯信息化存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OJUAN: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 《豆丁网》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服务中心 编: "《钻井地质工(上册)》", 31 March 2004, 石油大学出版社 *
范坤生: "再论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地质科技情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8995A (zh) * 2019-11-06 2020-04-07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 一种钻孔岩心编录方法
CN112651476A (zh) * 2020-12-22 2021-04-13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钻探岩芯编录辅助装置及方法
CN115393605A (zh) * 2022-08-10 2022-11-25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岩芯rqd数字化统计方法、设备及终端
CN115826070A (zh) * 2023-01-30 2023-03-21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利用岩心编录仪确定待探测的白岗岩型铀矿中具有开采价值位置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3033A (zh) 绳索取心地质钻探岩心整理与编录方法
James et al. Paleokarst
CN107120110A (zh) 页岩气储层岩屑与岩心量化描述方法
Naish et al. Integrated outcrop, drill core, borehole and seismic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of a cyclothemic, shallow‐marine depositional system, Wanganui Basin, New Zealand
Rui et al. Conglomerate petrology characterization using high-definition borehole electrical images in the Upper Urho Formation at well JL42, Zhongguai Uplift, Junggar Basin, China
Gallois The stratigraphy of and well-completion reports for the Swanworth Quarry No. 1 and No. 2 and Metherhills No 1 boreholes (RGGE Project), Dorset
CN110410068A (zh) 一种确定地层破裂压力梯度的测井方法
Steenberg C-50, Geologic Atlas of Dodge County, Minnesota
Duncan Stratigraphic, Structural, and Biologic Controls on Iron Oxide Diagenesis of the Cretaceous Baseline Sandstone, Southern Nevada
Schenck et al. Collecting microfossils
CN101414422A (zh)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技术
Goyeneche et al. Systematic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deepwater outcrop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Hollywood Quarry, Arkansas
Stevens Review of the book Strata. William Smith's geological maps
Hilpert et al. Guides to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Morrison formation, Gallup-Laguna area, New Mexico
Davey Geophysical studies across the Permian outcrop in central and east Devonshire
Hepp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pmeter Surveys
Orbock III et al. Gibellini vanadium project
Grammer et al. Special Paper 531
Armstrong et al. Mountain Home Air Force Base, Idaho Geothermal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Future Recommendations
Grodner et al. A regional scale 3-D model of the Witbank coalfield, northern Karoo basin, South Africa
Steidtmann Incised Valleys in the Parkman Sandstone at Teapot Dome, Wyoming: A Comprehensive Outcrop Analysis
Biek et al. Geology, mining history, and reclamation of the Silver Reef mining district, Washington County, Utah
Allison Geological and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erron Sandstone for 3-D simulation of a fluvial-deltaic reservoir. Annual report, September 29, 1993--September 29, 1994
Donohue Can aerial photography improve oil recovery
BELL et al. A CONTRIBUTION TO THE GEOLOGY OF URAN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