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6589B - 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66589B CN109966589B CN201910378512.4A CN201910378512A CN109966589B CN 109966589 B CN109966589 B CN 109966589B CN 201910378512 A CN201910378512 A CN 201910378512A CN 109966589 B CN109966589 B CN 1099665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jection
- negative pressure
- assembly
- valve
- ham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0—Syringes for injection by jet action, without needle, e.g. for use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11—Piston or piston-rod constructions, e.g. connection of piston with piston-r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25—Dosing
- A61M5/31531—Microsyringes, e.g. having piston bore diameter close or equal to needle shaft diamet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5—Pistons; Piston-rods; Guiding, blocking 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rod or piston; Appliances on the rod for facilitating dosing ; Dosing mechanisms
- A61M5/31533—Dosing mechanisms, i.e. setting a do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公开了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由用于实施注射的终端注射组件、用于为终端注射组件提供动力的撞锤组件、能够驱使撞锤组件往复达到上膛状态而后进行激发的循环拖拽组件、驱动循环拖拽组件单向循环运行的扳机组件、由撞锤组件驱动而可对体表产生吸附作用的负压吸附组件以及为上述部件提供支撑及运行空间的枪体构成。在临床使用中,借助负压吸附组件可确保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注射部位保持合适的配合关系,提高了每次微量注射的成功有效性,实现了对整个注射过程中注射点的数量控制,且显著提高了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液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大大改善了无针注射器在大剂量药物临床注射中的应用效果。
Description
本发明为2017年03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01648922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快捷连续注射而实现药物大剂量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无针注射,是一种无需针头穿刺而达到药物注射目的新型注射技术,其具有可减少药物注射的痛感和恐惧感,降低细菌感染风险,避免针头划伤及折断等事故的发生,药物吸收快,长期使用皮下不起硬结以及注射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进而在未来临床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传统的无针注射器每次注射之前的预前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无法快捷的进行连续性注射,而使得注射剂量成为现有无针注射器的短板,通常只能用于胰岛素等药物的小剂量临床注射,而无法用于剂量稍大的抗生素、干扰素等药物的临床注射,此原因阻碍了无针注射器在临床注射领域的大范围应用。
申请号为201610967779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无针注射器,其由枪体、撞锤组件、循环拖拽组件、扳机组件及终端注射组件构成,通过扳机组件可驱动循环拖拽组件单向循环运行,而循环拖拽组件循环运行过程中可驱使撞锤组件快捷的逐次往复的完成“上膛”与“激发”动作,而使终端注射组件在短时间内实现多次微量注射,通过多次微量注射的累加即实现了药物的大剂量注射,其克服了以往传统产品的不足,拓展了无针注射器在临床药物注射领域的应用范围,进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申请号为2016109677793的发明专利公开的无针注射器中,其是通过药物的多次微量注射累加而实现药物的大剂量注射,故其较传统无针注射器在操作要求上具有一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务必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是有效成功的,不然最终药物的注射剂量是无法明确的,无法精确实现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药物浪费;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数量应以少为佳,由此来降低外界细菌随药液进入人体的风险,提高无针注射的无菌性和安全性;在注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以提高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物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提高药物无针注射的临床效果。但就上述无针注射器所采用的目前结构而言,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前述的技术要求是难以全面实现,甚至存在矛盾的。比如:①欲要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是有效成功的,需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时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体表是趋于垂直紧密接触的,但由于该无针注射器的注射动作是通过扣动扳机的动作来激发的,在扣动扳机时无针注射器不免发生摆动,使得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体表的接触状态难以保证,即实现每次微量注射有效成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是具有较高操作要求的;②理论上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数量以少为佳,但该无针注射器的上膛动作及激发动作均是通过扣动扳机的动作来实现的,在上膛及激发过程中难以保证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体表相对位置始终保持恒定,加之扣动扳机时无针注射器不免发生摆动,使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重叠是很难实现的,甚至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往往每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都不相同,增加了外界细菌随药液进入体内的途径;③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可提高无针注射效果,但该无针注射器及其他以往产品在临床操作中,如图1所示,终端注射组件2必须对体表施加较大的压力方能保证终端注射组件2的前端与体表的紧密接触,使得注射部位下受压而形成一组织密度显著增大的密实区域1,由于该密实区域1的存在,使得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液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每次微量注射时终端注射组件2前端与注射部位的严密接触、多次微量注射中终端注射组件2前端与注射部位相对位置的恒定保持,这两点技术要求均可通过增加终端注射组件2前端对注射部位的抵持压力来改善,显然与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的技术要求不可同时实现,而是具有矛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快捷的连续多次微量注射而实现药物大剂量无针注射,并可保证每次微量注射成功有效,可对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进行合理控制,可在注射过程中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最终提高药物大剂量注射效果的无针注射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的高效、快捷的操作方法,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实现最佳无针注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包括:
枪体,其由固定连接的枪架与枪管构成,枪管内设有呈柱形的枪膛,枪膛的上侧设有将枪管上侧壁洞穿的导槽;
撞锤组件,其包括一位于枪膛内且可轴向移动的锤体,锤体前端设有较其直径小的锤头,上侧固定有延伸至导槽内且可沿导槽滑动的导块;锤体持续向后移动将使撞锤组件进行蓄能而达到上膛状态,撞锤组件激发后,锤体将由撞锤组件所蓄的能量驱动而快速前移,使锤头对前方部件产生撞击;
循环拖拽组件,其安置于枪体内而仅可单向循环运转,其在循环运转过程中,将驱使撞锤组件往复的达到上膛状态而后进行激发,使撞锤组件以此循环,而逐次的对前方部件产生撞击;
扳机组件,其由枪体支撑,其以人为外力作为输入,用于驱动循环拖拽组件单向循环运转;
终端注射组件,其前端设有注射孔,内部设有注射活塞、驱动注射活塞移动的推杆,其组合在枪管的前端且推杆尾端延伸至枪膛内,推杆尾端用于迎合锤头的撞击来驱动注射活塞前移使终端注射组件实施注射,通过调节推杆尾端伸入枪膛内的长度可实现注射剂量的预设;
负压吸附组件,其由负压装置及吸盘构成;负压装置包括一负压筒,负压筒固定于枪管上侧且与锤体平行,负压筒的前端为吸气端,后端与大气相通,负压筒内设有负压活塞、驱使负压活塞前移的复位弹簧、牵引负压活塞后移的拉杆,拉杆的后端延伸至负压筒的后方;拉杆的后端固定有一延伸至导槽内且位于导块后方的拐臂,当导块与拐臂接触时,导块向后移动可拖动拐臂随其后移,导块向前移动则不会对拐臂构成牵引;吸盘由安装套和盘体构成,安装套可严密套置在终端注射组件外,而保证盘体与终端注射组件中心轴重合且盘体前端面位于注射孔前侧;吸盘上设有一排气端,该排气端经负压管路与负压筒的吸气端连通;负压筒与吸盘之间的负压通道中安设有一防止负压过大的安全阀。
上述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的操作方法为:
1)注射剂量的预设:
调整终端注射组件与枪体的组合关系,即完成注射剂量的预设;
2)注射前消毒处理:
对患者的注射部位及外围区域的体表进行消毒处理;
3)连续多次微量注射:
将吸盘与终端注射组件组合,手持枪体,使吸盘扣置在注射部位外围处体表上,并确保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注射部位抵顶,驱动扳机组件运行,锤体在后移过程中驱动负压活塞后移,撞锤组件逐渐实现上膛状态时,吸盘对体表的吸附达到最佳而驱使注射部位与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严密接触;手持枪体稍微外移,使注射部位处的组织趋于舒弛,继续驱动扳机组件使撞锤组件激发,终端注射组件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当撞锤组件被激发后,吸盘中的负压逐渐减弱,注射部位受力得以缓解而使该处组织得以松弛;继续驱动扳机组件,锤体将再次后移,在吸盘中的负压未完全消失时,吸盘中的负压逐渐增大,待撞锤组件再次实现上膛状态后,注射部位与终端注射组件前端再次实现严密接触,为下一次的微量注射做好准备;由此可往复的进行多次微量注射;
4)更换注射点:
在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后,不急于驱动扳机组件运行,使锤体暂时停留在枪膛的前部,待吸盘中的负压消失而对体表失去吸附作用后,调节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注射部位的相对位置,然后再进行下一次微量注射;
5)药物注射完毕:
待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不再驱动扳机组件运行,锤体停留在枪膛的前部,吸盘中的负压逐渐减弱直至不在对体表具有吸附作用,将无针注射器取下,即完成了整个注射操作。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终端注射组件前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一呈环形外凸而用于限定安装套后端位置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安装套根据内径不同而设有多种规格,每个安装套均可与盘体严密组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安全阀包括一阀体,阀体内开有阀腔,阀腔经一具有阀孔的隔板分隔成上室和下室,上室与大气相通,下室则仅与负压吸附组件的负压通道相通;下室内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阀片,阀片上侧固定有穿过阀孔而向上延伸的下磁柱,阀片上开有将其上下洞穿的偏心孔;阀体上设有一经螺孔固定的螺杆,螺杆的下端延伸至上室内且固定有上磁柱,上端与位于阀体外的旋钮固定连接,螺杆、上磁柱及下磁柱三者中心轴重合,且上磁柱位于下磁柱上方;下室负压不大于安全值时,上磁柱与下磁柱的引力驱使阀片紧贴环形隔板,阀孔与偏心孔均被封堵而使上室和下室处于截止状态;下室负压大于安全值时,阀片克服上磁柱与下磁柱的引力而向下移动,上室和下室处于连通状态;阀体另固定有一位于阀片下方而用于限定阀片下行位置的限位销。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拉杆后端固定有一锥形头,拉杆的后方设有一卡持装置;卡持装置中设有供锥形头插入并将锥形头锁定的锁紧孔、用于解除对锥形头锁定的解除按钮,卡持装置尾端由一支座铰接支撑而可前后旋转;卡持装置向前可旋转至放平状态,当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后,锥形头恰好插入锁紧孔中并被卡持装置锁定,卡持装置向后可旋转至掀起状态,当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后,锥形头不与卡持装置产生接触;
进一步而言,卡持装置内设有一可上下活动且将锁紧孔阻断的舌片,舌片下侧设有驱使其向上复位的弹片,上侧则经按压杆与解除按钮连接,舌片上开有可供锥形头穿过的卡持孔,当锥形头在锁紧孔内向后移动时,其可借助锥形面穿入卡持孔内并驱使舌片下移,待锥形头完全位于舌片后方时,舌片受弹片驱使而上移,继而将锥形头锁定在其后侧,如利用解除按钮驱使舌片下移后,卡持孔将不再对锥形头的轴向移动构成阻碍,以此实现解除对锥形头的锁定;
进一步而言,为卡持装置提供支撑的支座与负压筒共同采用一个可拆座安装固定于枪管的上侧。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枪管上方固定有一位于负压筒后方的锁止筒,锁止筒前端与大气相通,后端设有底部,其腔内设有锁止活塞,锁止活塞经向前延伸的锁止杆与拉杆尾端固定连接;锁止筒、锁止活塞、锁止杆及拉杆四者中心轴重合;锁止筒底部设有单向排气口及进气口,进气口经一输气管路与进气阀相连;进气阀为开启状态时输气管路与大气连通,进气阀为关闭状态时输气管路不与大气相通;进气阀安设在枪体上,其仅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开启,并在下一次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转换为截止状态;进气口另经一旁通管路与大气连通,旁通管路上设有可开关及流量调节的开关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进气阀内设有呈柱形且两端均与大气相通的柱塞腔,柱塞腔内设有严密配合而可轴向移动的柱塞,柱塞腔一侧设有与输气管路相连的出气口;当柱塞位于其行程最后端时,出气口被柱塞封堵而使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柱塞向后移动至出气口与柱塞腔连通时进气阀处于连通状态;柱塞后侧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阀杆,阀杆后端位于阀体的后方;进气阀由枪体支撑而位于枪膛的前侧且位于终端注射组件的推杆的一侧,阀杆与锤体两者的中心轴平行,当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时阀杆的后端位于枪膛内,当阀杆的后端被锤头撞击而完全退出枪膛时进气阀恰好转换为开启状态;阀杆的后端经一弹性拉线与锤体前端连接,在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锤体可牵引阀杆后移使进气阀转换为关闭状态;弹性拉线位于锤头一侧,且两者平行。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负压吸附组件中,安全阀与排气端管路之间还连接有一单向抽气管路,该单向抽气管路上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控制单向抽气管路与大气连通状态的泄压阀、只允许空气在单向抽气管路中由前向后输送的吸气单向阀、只允许单向抽气管路中空气排至外界的排气单向阀;负压管路上设有一具有连通、截止两种状态的转换阀,转换阀连通时,负压管路为导通状态,当转换阀截止时,负压管路处于截止而使负压筒经安全阀与单向抽气管路对吸盘产生作用。
本发明和以往技术相比,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无针注射器相较以往产品,其不仅可快捷高效的进行连续多次微量注射而实现药物的大剂量注射,且其增设有负压吸附组件,在锤体后移过程中,吸盘可逐渐的对注射部位处的体表进行吸附,在撞锤组件每次处于上膛状态时,吸盘对注射部位处体表均具有最佳的吸附效果,在手持无针注射器操作过程中,即使无针注射器发生晃动,仍可保证在每次微量注射前,终端注射组件的前端与注射部位严密接触,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每次微量注射的成功有效性;在连续进行多次微量注射时,可在同一注射点进行多次微量注射,也可根据需要便捷的更换注射点,有利于缩减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数量,降低外界细菌进入体内的途径,提高大剂量药物无针注射的安全性;本无针注射器在临床应用时,终端注射组件前端与注射部位的紧密接触,主要是依靠吸盘对注射部位处体表的吸附作用而得以实现,故终端注射组件端无需对注射部位施加太大的压力,注射部位所受压力较小且较均衡,注射部位下侧组织并不会形成密实区域,加之在每次微量注射之前,可手持枪体稍微外移,缓解终端注射组件对注射部位的抵持压力,可进一步改善注射部位处组织的舒弛程度,大大的提高了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液的接受能力及渗透能力,对于药物的大剂量无针注射是极具意义的;另外,由于本无针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吸附组件可确保终端注射组件与注射部位保持良好的严密接触,而无需操作者过多的分心来关注,进而可全身心的投入“上膛”与“激发”等其他操作中,使得操作更加容易,效率更高;吸附组件无需配置专用的动力装置来驱动,而是由撞锤组件来驱动,而撞锤组件是该无针注射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部件,由此大大提高了无针注射器基础部件的利用率,在一定意义上合理的降低了无针注射器产品的整体成本,提高了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无针注射器使用时终端注射组件与注射部位的配合状态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的外观示意图之一。
图3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的外观示意图之二。
图4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实施例1中负压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在负压装置初始输出负压时的状态图。
图8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在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时的状态图。
图9为实施例1中无针注射器使用时终端注射组件与注射部位的配合状态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吸盘与终端注射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实施例2中安全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实施例3中无针注射器在“间歇吸附”工作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3中无针注射器在“持续吸附”工作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卡持装置对锥形头锁定时的剖视图之一。
图16为实施例3中卡持装置对锥形头锁定时的剖视图之二。
图17为实施例3中卡持装置与负压筒共用同一可拆座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4中无针注射器在锁止活塞对负压活塞锁定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4中无针注射器在锁止活塞解除对负压活塞锁定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5中进气阀处于截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5中进气阀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6中无针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终端注射组件,2、密实区域,3、盘体,4、安装套,5、负压管路,6、安全阀,7、可拆座,8、负压筒,9、拉杆,10、拐臂,11、枪架,12、扳机组件,13、导块,14、导槽,15、枪管,16、注射孔,17、推杆,18、枪膛,19、锤体,20、锤头,21、循环拖拽组件,22、负压活塞,23、复位弹簧,24、限位台阶,25、下室,26、隔板,27、阀孔,28、下磁柱,29、上磁柱,30、螺杆,31、旋钮,32、上室,33、偏心孔,34、阀片,35、阀体,36、限位销,37、锥形头,38、锁紧孔,39、卡持装置,40、解除按钮,41、支座,42、按压杆,43、卡持孔,44、弹片,45、舌片,46、进气阀,47、输气管路,48、锁止筒,49、锁止杆,50、锁止活塞,51、进气口,52、开关阀,53、单向排气口,54、弹性拉线,55、柱塞腔,56、柱塞,57、出气口,58、阀杆,59、单向抽气管路,60、泄压阀,61、吸气单向阀,62、排气单向阀,63、转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2、3、4、5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由枪体、撞锤组件、循环拖拽组件21、扳机组件12、终端注射组件1及负压吸附组件六大部分构成;
其中,参看图2、3、4所示,所述的枪体由固定连接的枪架11与枪管15构成,枪管15内设有呈柱形的枪膛18,枪膛18的上侧设有将枪管15上侧壁洞穿的导槽14;枪体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和运行空间,其结构应具有便于手持的特性;
其中,参看图4、5所示,所述的撞锤组件包括一位于枪膛18内且可轴向移动的锤体19,锤体19前端设有较其直径小的锤头20,锤体19上侧固定有延伸至导槽14内且可沿导槽14滑动的导块13;锤体19持续向后移动将使撞锤组件进行蓄能而达到上膛状态,撞锤组件激发后,锤体19将由撞锤组件所蓄的能量驱动而快速前移,使锤头20对前方部件产生撞击;
其中,参看图4、5所示,所述的循环拖拽组件21安置于枪体内,其仅可单向循环运转,循环拖拽组件21在循环运转过程中,将驱使撞锤组件往复的达到上膛状态而后进行激发,使撞锤组件以此循环,而逐次的对前方部件产生撞击;
其中,参看图2、3所示,所述的扳机组件12由枪体支撑,其以人为外力作为输入,用于驱动循环拖拽组件21单向循环运转;
其中,参看图4、5所示,所述的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设有注射孔16,内部设有注射活塞、驱动注射活塞移动的推杆17;端注射组件组合在枪管15的前端且推杆17尾端延伸至枪膛18内,推杆17尾端用于迎合锤头20的撞击来驱动注射活塞前移使终端注射组件1实施注射,通过调节推杆17尾端伸入枪膛18内的长度可实现注射剂量的预设;
其中,参看图3、5、6所示,所述的负压吸附组件由负压装置及吸盘构成;负压装置包括一负压筒8,该负压筒8固定于枪管15的上侧且与锤体19平行,负压筒8的前端为吸气端,后端与大气相通,负压筒8内设有负压活塞22、可驱使负压活塞22移至最前端的复位弹簧23、牵引负压活塞22后移的拉杆9,拉杆9的后端延伸至负压筒8的后方,负压筒8、负压活塞22及拉杆9三者的中心轴重合;拉杆9的后端固定有一延伸至导槽14内且位于导块13后方的拐臂10;当导块13与拐臂10接触时,若导块13如随锤体19向后移动,可拖动拐臂10随其同步向后移动,直至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若导块13随锤体19向前移动,其不会对拐臂10构成牵引;吸盘由安装套4和盘体3构成,安装套4可严密套置在终端注射组件1外,而保证盘体3与终端注射组件1中心轴重合且盘体3前端面位于注射孔16前侧;吸盘上设有一排气端,该排气端经负压管路5与负压筒8的吸气端连通;负压筒8与吸盘之间的负压通道中安设有一防止负压过大的安全阀;为了便于吸附组件的安装与拆卸,负压筒8可经一可拆座7安装固定于枪管15的上侧。
参看图4-9所示,上述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
调整终端注射组件1与枪体的组合关系,即调节推杆17尾端伸入枪膛18内的长度,根据临床需要来完成注射剂量的预设;对患者的注射部位及外围区域处的体表进行消毒处理;将吸盘组合于终端注射组件1的前端,手持枪体,使吸盘扣置在注射部位外围处的体表并确保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抵顶,通过扳机组件12驱动循环拖拽组件21运转,循环拖拽组件21牵引锤体19向后移动,当锤体19向后移动至导块13与拐臂10抵顶后,拐臂10、拉杆9及负压活塞22将集体随锤体19同步向后移动,在负压活塞22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负压筒8内产生负压而逐渐将吸盘之中的空气抽出,待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时,吸盘将对体表的吸附作用最佳而驱使注射部位与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严密接触;手持枪体稍微外移,缓解终端注射组件1对注射部位的抵持压力,使注射部位处的组织趋于舒弛状态,继续利用扳机组件12驱动循环拖拽组件21运行,撞锤组件被激发,锤体19快速前移而使锤头20对推杆17的尾端实施撞击,推杆17驱动注射活塞前移,促使终端注射组件1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当撞锤组件被激发后,导块13随锤体19前移,而不再对拐臂10造成束缚,负压活塞22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开始慢速前移,吸盘中的负压减弱,注射部位及外围区域的受力得以缓解而使组织得以松弛,扳机组件12继续被驱动,锤体19将再次后移,在吸盘中的负压未完全消失即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动时,拐臂10再次被导块13向后拖动,吸盘中的负压逐渐增大,待撞锤组件再次实现上膛状态后,注射部位与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再次实现严密接触,为下一次的微量注射做好准备;由此可往复的进行多次微量注射,待多次药物微量注射而实现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后,不再驱动扳机组件12运行,此时锤体19停留在枪膛18的前部,导块13不对拐臂10的移动造成障碍,负压活塞22在复位弹簧23的作用下而前移复位,直至到达负压筒8的最前部,而吸盘中的负压随之减弱直至消失,从而不再对注射部位处的体表具有吸附作用,将无针注射器取下,即完成了整个注射操作。
参看图6、7所示,在临床进行药物注射时,多次微量注射的注射点数量以少为佳,但如果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较大,单一的在一注射点进行注射显然会超出该局部组织对药物的接纳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的药物注射效果,必须在多次微量注射的过程中根据药物剂量的多少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更换注射点;此时,只需在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后,不急于驱动扳机组件12运行,使锤体19暂时停留在枪膛18的前部,待负压活塞22复位至负压筒8的最前部,即吸盘中的负压消失而对体表失去吸附作用后,调节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的相对位置,然后再驱动扳机组件12运行,进行下一次微量注射,由此可实现灵活更换注射点的操作要求。
参看图6、7所示,在临床进行药物注射时,每次的微量注射过程中,如负压筒8吸气端输出的负压过大,安全阀6将会开启,外界空气将经安全阀6进入负压筒8与吸盘之间的负压通道中,将负压维持在设定的安全值内,一方面可避免吸盘对体表的吸附力过大而给患者造成不适或伤害,另一方面可避免负压过大对负压筒8、负压管路5、吸盘等部件造成损害。
在临床使用中,本无针注射器因可快速高效的进行连续注射,进而可用于大量药物的无针注射操作,但不局限于此,其也适用于微量药物的无针注射操作;如在临床操作中无需多次连续注射,或需连续注射但操作人员经验比较丰富,由此可不借助吸附组件进行无针注射,此时可将吸附组件整体从无针注射器上分离,使无针注射器更加轻巧,操作更加省力。
参看图4、5所示,在上述的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中,枪体、撞锤组件、循环拖拽组件21、扳机组件12及终端注射组件1的具体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撞锤组件如何通过上膛来完成能量蓄积、如何通过激发而实现锤体19的快速前移,循环拖拽组件21如何通循环运转来驱使撞锤组件往复的进行上膛和激发,扳机组件12如何将外力作为输入而驱动循环拖拽组件21单向循环运转,终端注射组件1如何由撞锤组件提供动力而进行微量注射、如何实现注射剂量的预设等这些结构与机理在申请号为2016109677793的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无针注射器中已有详尽的描述,为现有技术,故在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参看图6、7、8所示,在上述的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中,负压吸附组件中负压装置的尺寸及安装位置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比如:
①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时,负压活塞22应位于负压筒8的中后部,由此保证每次微量注射前负压装置是处于负压输出状态的;
②撞锤组件激发并驱使终端注射组件1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后,如不对扳机组件12进行操作,此时锤体19停留在枪膛18的前部,负压活塞22可由复位弹簧23驱动而复位至负压筒8的最前端,由此可保证在每次微量注射完成后,如不及时进行下一次微量注射操作,则负压吸附组件中的负压将消失,吸盘不再对体表有吸附作用;
③当负压活塞22位于负压筒8最前端时,复位弹簧23应仍处于未完全伸展状态,当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时,复位弹簧23应仍未处于完全压缩状态,由此保证复位弹簧23的弹性伸缩范围可满足负压活塞22的行程需要;
而对于上述的三点技术要求,在本无针注射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负压筒8、拉杆9及复位弹簧23的尺寸、弹性系数等参数进行计算,并将负压装置与枪体的相对安装位置加以调整,是很容易实现的,并无需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参看图10所示,在上述的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中,临床操作中,需根据操作需要而将吸盘与终端注射组件1进行组合或是拆卸,为了保证两者可快捷的进行组合连接,可在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一呈环形外凸而用于限定安装套4后端位置的限位台阶24,组合时只需将安装套4由前向后套置在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然后向后推动安装套4,待其与限位台阶24抵顶后,即完成了吸盘与终端注射组件1的组合连接。
与此同时,考虑到临床操作时,需将吸盘与终端注射组件1进行严密组合,故安装套4与终端注射组件1应具有匹配性,而终端注射组件1可能根据其前端部的外径不同而设有多种规格,故在本发明中,吸盘根据安装套4内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吸盘与不同规格的终端注射组件1一一匹配;
同时还考虑到,如果每个规格的吸盘均由安装套4与盘体3构成,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整体购置成本,故吸盘与安装套4可采用组合设计,即安装套4根据内径不同而设有多种规格,每个安装套4均可与盘体3严密组合;一般而言,由于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吸盘并不会与注射点直接接触,故其可多次使用,如吸盘与安装套4可采用组合设计后,也可将盘体3采用一次性材料制成,可根据临床安全卫生需要及时更换盘体3,由于盘体3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并不会对无针注射器的使用成本构成过多的影响。
参看图9所示,基于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采用了上述结构,借助负压吸附组件所具备的功能,可实现每次微量注射时,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紧密接触,确保每次微量注射成功有效,实现最终注射剂量的精确控制;多次微量注射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来维持或变换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的相对位置,即可对注射点灵活控制,能够在注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注射点数量,降低外界细菌进入人体的风险;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的紧密接触主要依赖吸盘对体表的吸附作用所实现,注射部位处的组织并不会受到太大的抵持压力,受力面积大,受力较小且均衡,注射部位下侧不会形成密实区域,保证了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及渗透能力,提高了药物无针注射的临床效果;临床操作中,完成初次微量注射时,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已确立了合适的相对关系,后续的微量注射操作中,无需再对终端注射组件1与注射部位的相对关系进行过多的关注,进而可全身心的投入其他操作中,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医疗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公开的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中,如图6所示,负压筒8与吸盘之间的负压通道中安设有安全阀6,当负压通道之中的负压过大时,安全阀6将开启而使外界空气适量进入压通道中,使负压通道中的负压不高于预设的安全值,在现有技术中不乏有实现这一功能的安全阀6出现,但这类安全阀6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阀芯通常采用弹簧来驱动复位,灵敏性差,精确度较低;再比如阀杆、阀芯及阀体之间的配合方式不够合理,安全值的调节功能是基于复杂的结构及多处的密封实现的,制作成本高,加工难度大,且密封性难以保证与维持;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阀6的改良设计,其具体结构为:
如图11、12所示,所述的安全阀6包括一阀体35,阀体35内开有阀腔,阀腔经一具有阀孔27的隔板26分隔成上室32和下室25,上室32与大气相通,下室25则仅与负压吸附组件的负压通道相通;下室25内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阀片34,阀片34上侧固定有穿过阀孔27而向上延伸的下磁柱28,阀片34上开有将其上下洞穿的偏心孔33;阀体35上设有一经螺孔固定的螺杆30,螺杆30的下端延伸至上室32内且固定有上磁柱29,上端与位于阀体35外的旋钮31固定连接,螺杆30、上磁柱29及下磁柱28三者中心轴重合,且上磁柱29位于下磁柱28上方;下室25负压不大于安全值时,上磁柱29与下磁柱28的引力驱使阀片34紧贴环形隔板26,阀孔27与偏心孔33均被封堵而使上室32和下室25处于截止状态;下室25负压大于安全值时,阀片34克服上磁柱29与下磁柱28的引力而向下移动,上室32和下室25处于连通状态;阀体35另固定有一位于阀片34下方而用于限定阀片34下行位置的限位销36,限位销36用于防止阀片34过量下移,避免上磁柱29与下磁柱28距离过大而无法驱使阀片34向上复位;
安全阀6采用上述结构后,阀片34的复位是由下磁柱28和上磁柱29之间的引力实现的,而通过旋转螺杆30即可调节上磁柱29的轴向位置,即预设安全值,故其安全值的设定更加精确,调节更加方便,安全阀6的使用寿命更长;由于螺杆30、上磁柱29均位于上室32内,而上室32与外界之间无需密封要求,故大大的简化了安全阀6的整体结构,减少了安全阀6密封部位的数量,使得安全阀6的密封性更加容易实现与维持。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公开的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中,参看图7、8所示,多次连续微量注射时,每次撞锤组件被激发后,注射活塞都会发生一定的前移,并在吸盘中的负压未完全消失前再次随导块13向后移动,吸盘对注射部位处体表的吸附效果再次恢复至最佳,即负压吸附组件采用“间歇吸附”的工作模式运行,由此一来,可在每完成一次微量注射后,注射部位及外围区域的受力会得到一个暂时的缓解,有利于提高注射部位处组织对药物的渗透及吸收能力,但缺点也很明显,即锤体19每次向后移动时,都需提供一个分力来驱动吸附组件产生负压,使得无针注射器的操作使用较为费力;虽然吸附组件的这种“间歇吸附”的工作模式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但其工作模式仅此一种,操作者别无选择,显然设计仍不够合理,难以满足临床操作需要;为此,本发明在实施例1基础上对吸附组件具有进一步的改良设计,具体结构为:
如图13、14所示,所述的拉杆9后端固定有一锥形头37,拉杆9的后方设有一卡持装置39;卡持装置39中设有供锥形头37插入并将锥形头37锁定的锁紧孔38、用于解除对锥形头37锁定的解除按钮40,卡持装置39尾端由一支座41铰接支撑而可前后旋转;卡持装置39向前可旋转至放平状态,当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后,锥形头37恰好插入锁紧孔38中并被卡持装置39锁定,卡持装置39向后可旋转至掀起状态,当撞锤组件处于上膛状态后,锥形头37不与卡持装置39产生接触;由此一来,负压吸附组件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使用,即
“间歇吸附”工作模式:
如图13所示,将卡持装置39掀起,在每次微量注射过程中,卡持装置39不会对拉杆9进行锁定,每次微量注射完成后,负压活塞22可适量的向前复位,负压吸附组件仍采用“间歇吸附”的工作模式运行;
“持续吸附”工作模式:
如图14所示,将卡持装置39放平,在撞锤组件初次达到上膛状态时拉杆9将被锁定,在后续的微量注射过程中,负压吸附组件将维持恒定的负压,吸盘将持续对注射部位处的体表进行吸附,即吸附组件采用“持续吸附”的工作模式运行,当注射完成后或注射过程中需更换注射点时,可借助解除按钮40来解除卡持装置39对拉杆9的锁定,负压活塞22向前复位,最终可使吸盘消除对体表的吸附作用;
由此可见,负压吸附组件采用上述改良设计后,具有“间歇吸附”和“持续吸附”两种工作模式,在临床使用中,操作者可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及患者的个体情况来选择使用,也可在整个注射过程中进行灵活切换;
进一步而言,至于卡持装置39的具体实施结构可采用:如图15、16所示,在卡持装置39内设有一可上下活动且将锁紧孔38阻断的舌片45,舌片45下侧设有驱使其向上复位的弹片44,上侧则经按压杆42与解除按钮40连接,舌片45上开有可供锥形头37穿过的卡持孔43,当锥形头37在锁紧孔38内向后移动时,其可借助锥形面穿入卡持孔43内并驱使舌片45下移,待锥形头37完全位于舌片45后方时,舌片45受弹片驱使而上移,继而将锥形头37锁定在其后侧,如利用解除按钮40驱使舌片45下移后,卡持孔43将不再对锥形头37的轴向移动构成阻碍,以此实现解除对锥形头37的锁定;
再进一步而言,如图17所示,为卡持装置39提供支撑的支座41与负压筒8共同采用一个可拆座7安装固定于枪管15的上侧,一方面保证了卡持装置39作为负压吸附组件的一部分,可随负压吸附组件与无针注射器进行组装及拆卸,另一方保证了支座41与负压筒8始终保持恒定的相对位置关系,省却了组合后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的操作环节。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中公开的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中,如图14所示,在负压吸附组件中增设配合的锥形头37和卡持装置39后,使负压吸附组件具备“间歇吸附”和“持续吸附”两种工作模式来供选择使用,但吸附组件采用“持续吸附”工作模式时,药物注射完毕后,卡持装置39并不会自动解除对拉杆9的锁定,即药物注射完毕后,吸盘对体表的吸附作用并不会自动消失,需手动对卡持装置39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不便;为此,本发明在实施例1基础上还具有另一种对吸附组件的改良设计,其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8、19所示,所述的枪管15上方固定有一位于负压筒8后方的锁止筒48,锁止筒48前端与大气相通,后端设有底部,其腔内设有锁止活塞50,锁止活塞50经向前延伸的锁止杆49与拉杆9尾端固定连接;锁止筒48、锁止活塞50、锁止杆49及拉杆9四者中心轴重合;锁止筒48底部设有单向排气口53及进气口51,进气口51经一输气管路47与进气阀46相连,单向排气口53顾名思义,锁止筒48内的空气可经其排至外界,但外界的空气无法经其进入锁止筒48内,其通过单向阀能够轻易实现;进气阀46为开启状态时输气管路47与大气连通,进气阀46为关闭状态时输气管路47不与大气相通;进气阀46安设在枪体上,其仅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开启,并在下一次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转换为截止状态;进气口51另经一旁通管路与大气连通,旁通管路上设有可开关及流量调节的开关阀52;由此一来,负压吸附组件具备两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使用,即
“间歇吸附”工作模式:
将开关阀52调节至打开状态,锁止筒48与大气经旁通管路连通,锁止活塞50可随负压活塞22前后同步移动,锁止活塞50并不会对负压活塞22构成锁定作用,即吸附组件采用“间歇吸附”的工作模式运行;且通过调节开关阀52的流量大小,可调节微量注射后锁止活塞50在锁止筒48内向前移动的速度,进而可调节每次微量注射完成后负压活塞22向前复位的移动速度,由此保证在每次微量注射完成后,吸盘对体表的吸附作用会适当降低但不至于消失,确保注射部位处组织的松弛度在两次微量注射间隙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
“持续吸附”工作模式:
将开关阀52调节至关闭状态,初次进行上膛操作时,锁止活塞50后侧的空气经单向排气口53排出,锁止活塞50可随负压活塞22向后移动,当锤体19激发后,如预设剂量的药物未注射完毕,则进气阀46保持截止状态,由于锁止活塞50后侧不会有空气进入,锁止活塞50无法向前移动,进而将负压活塞22锁定,在后续的微量注射过程中,负压吸附组件将维持恒定的负压,吸盘将持续对注射部位及外围区域进行吸附,即吸附组件采用“持续吸附”的工作模式运行;待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进气阀46转换为连通状态,外界空气可经进气阀46、输气管路47、进气口51进入锁止筒48内,锁止活塞50可向前移动,进而解除了对负压活塞22的锁定,负压活塞22可向前复位,最终可使吸盘消除对体表的吸附作用;如在多次微量注射过程中需更换注射点,可在一次微量注射完成后,将开关阀52开启,锁止活塞50不对负压活塞22进行锁定,负压活塞22可向前复位,待吸盘对体表的吸附作用消失后,调整终端注射组件1前端与注射部位的相对位置,而后将开关阀52关闭,再进行后续的微量注射操作,即完成了更换注射点的操作;
由此可见,当负压吸附组件采用上述改良设计后,其具有“间歇吸附”和“持续吸附”两种工作模式,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可选择使用,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可灵活切换,且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吸盘对体表的吸附作用可自动消除。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的负压吸附组件中采用了进气阀46,如图18、19所示,该进气阀46用于控制输气管路47与外界大气的连通状态,其仅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开启,并在下一次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转换为关闭状态,基于此技术要求,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电磁阀与传感元件配合是较容易实现的,但进气阀46如由电磁阀和传感元件配合构成,则还必须配备导线、电源等附属部件,使得本无针注射器的整体结构更为复杂,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无针注射器临床使用中的故障率,考虑到这些原因,本发明还对进气阀46更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式,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8、19、20、21所示,所述的进气阀46内设有呈柱形且两端均与大气相通的柱塞腔55,柱塞腔55内设有严密配合而可轴向移动的柱塞56,柱塞腔55一侧设有与输气管路47相连的出气口57;当柱塞56位于其行程最后端时,出气口57被柱塞56封堵而使进气阀46处于关闭状态,当柱塞56向后移动至出气口57与柱塞腔55连通时进气阀46处于连通状态;柱塞56后侧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阀杆58,阀杆58后端位于阀体35的后方;进气阀46由枪体支撑而位于枪膛18的前侧且位于终端注射组件1的推杆17的一侧,阀杆58与锤体19两者的中心轴平行,当进气阀46处于关闭状态时阀杆58的后端位于枪膛18内,当阀杆58的后端被锤头20撞击而完全退出枪膛18时进气阀46恰好转换为开启状态;阀杆58的后端经一弹性拉线54与锤体19前端连接,在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锤体19可牵引阀杆58后移使进气阀46转换为关闭状态;弹性拉线54位于锤头20一侧,且两者平行;
同时,由于进气阀46的工作状态仅由锤体19的撞击和弹性拉线54的作用而进行变换,故柱塞56与柱塞腔55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应能够阻止其他外力因素带来影响,避免柱塞56与柱塞腔55发生相对移动;柱塞56上可通过增设密封圈的手段来提高其与柱塞腔55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柱塞56与柱塞腔55之间的密封性能;
由此一来,在进行初次微量注射时,在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锤体19已经经弹性拉绳前移阀杆58后移,使进气阀46转换为关闭状态,此时外界空气无法经进气阀46、输气管路47、进气口51进入锁止筒48内,锁止活塞50无法向前移动,即锁止活塞50可锁定负压活塞22的位置,使负压吸附组件中维持现有负压;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未完全注射完毕前,每次微量注射时,锤头20不能对阀杆58后端实施撞击或能够撞击阀杆58尾端但无法驱使阀杆58后端完全退出枪膛18,进气阀46仍持续保持关闭状态,即锁止活塞50持续对负压活塞22具有锁定作用;当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即锤头20驱使终端注射组件1的推杆17后端和进气阀46的阀杆58后端一同完全退出枪膛18时,进气阀46将处于开启状态,外界空气经进气阀46、输气管路47、进气口51进入锁止筒48内,锁止活塞50可随负压活塞22前移,进而解除了对负压活塞22的锁定作用。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4公开的两种吸附组件的改良设计中,如图14、18所示,负压吸附组件均具有“间歇吸附”和“持续吸附”两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使用,但这两种实施方案所采用原理是在注射过程中将负压活塞22进行锁定,这种方式的结构都较为复杂,借助现有常用部件实现的难度较大,实施不易,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以实施例1为基础,借助现有常用部件极为容易实施的吸附组件改良设计,具体实施结构为:
如图22所示,所述的负压吸附组件中,安全阀6与排气端管路之间还连接有一单向抽气管路59,该单向抽气管路59上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控制单向抽气管路59与大气连通状态的泄压阀60、只允许空气在单向抽气管路59中由前向后输送的吸气单向阀61、只允许单向抽气管路59中空气排至外界的排气单向阀62;负压管路5上设有一具有连通、截止两种状态的转换阀63,转换阀63连通时,负压管路5为导通状态,当转换阀63截止时,负压管路5处于截止而使负压筒8经安全阀6与单向抽气管路59对吸盘产生作用;由此一来,负压吸附组件具有“间歇吸附”和“持续吸附”两种工作模式,即
“间歇吸附”工作模式:
将转换阀63调节至开启状态,负压装置优先通过负压管路5与吸盘连通,此状态下负压吸附组件仍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工作,即采用“间歇吸附”的工作模式运行;
“持续吸附”工作模式:
将转换阀63调节至截止状态,初次上膛操作中,负压活塞22向后移动,吸盘中的空气经单向抽气管路59、吸气单向阀61、安全阀6进入负压筒8中,吸盘对体表产生吸附作用,微量注射完成后,负压活塞22在复位弹簧23的驱动下向前复位,但由于单向抽气管路59上设置有吸气单向阀61和排气单向阀62,负压筒8中的空气经排气单向阀62排至外界,而不会经吸气单向阀61进入吸盘中,即吸盘中维持之前的负压,继续对体表进行吸附;此后的每次微量注射过程中,负压活塞22向后移动时安全阀6将多余的负压卸除,负压活塞22向前移动时不对吸盘中的负压构成影响,即吸盘始终对体表维持恒定的吸附作用;多次微量注射过程中需更换注射点或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成时,将泄压阀60开启,外界空气经泄压阀60、单向抽气管路59进入吸盘中,使吸盘中的负压消失,吸盘不再对体表产生吸附作用,进而可进行后续的相应操作;
由此可见,当负压吸附组件采用该种设计后,其不仅具有“间歇吸附”和“持续吸附”两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且该方案中所采用的吸气单向阀61、排气单向阀62、转换阀63及泄压阀60均为现有原件,且较为常见,实施较为容易;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泄压阀60可与实施例5中的进气阀46采用相同的结构与安装方式,即在“持续吸附”工作模式中,初次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泄压阀60由锤体19驱使而切换至截止状态,仅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泄压阀60受锤头20驱使而切换至开启状态,由此来实现在注射完毕后,吸盘对体表的吸附作用自动消失的技术目的。
Claims (3)
1.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包括枪体、扳机组件及终端注射组件,枪体由固定连接的枪架与枪管构成,枪管内设有呈柱形的枪膛;扳机组件由枪体支撑,其以人为外力作为输入;终端注射组件前端设有注射孔,内部设有注射活塞、驱动注射活塞移动的推杆,其组合在枪管的前端且推杆尾端延伸至枪膛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撞锤组件,其包括一位于枪膛内且可轴向移动的锤体,锤体前端设有较其直径小的锤头,枪膛的上侧设有将枪管上侧壁洞穿的导槽,锤体上侧固定有延伸至导槽内且可沿导槽滑动的导块;锤体持续向后移动将使撞锤组件进行蓄能而达到上膛状态,撞锤组件激发后,锤体将由撞锤组件所蓄的能量驱动而快速前移,使锤头对前方部件产生撞击;终端注射组件的推杆尾端用于迎合锤头的撞击来驱动注射活塞前移使终端注射组件实施注射,通过调节推杆尾端伸入枪膛内的长度可实现注射剂量的预设;
循环拖拽组件,其安置于枪体内由扳机组件驱动而仅可单向循环运转,其在循环运转过程中,将驱使撞锤组件往复的达到上膛状态而后进行激发,使撞锤组件以此循环,而逐次的对前方部件产生撞击;
负压吸附组件,其由负压装置及吸盘构成;负压装置包括一负压筒,负压筒固定于枪管上侧且与锤体平行,负压筒的前端为吸气端,后端与大气相通,负压筒内设有负压活塞、驱使负压活塞前移的复位弹簧、牵引负压活塞后移的拉杆,拉杆的后端延伸至负压筒的后方;拉杆的后端固定有一延伸至导槽内且位于导块后方的拐臂,当导块与拐臂接触时,导块向后移动可拖动拐臂随其后移,导块向前移动则不会对拐臂构成牵引;吸盘由安装套和盘体构成,安装套可严密套置在终端注射组件外,而保证盘体与终端注射组件中心轴重合且盘体前端面位于注射孔前侧;吸盘上设有一排气端,该排气端经负压管路与负压筒的吸气端连通;负压筒与吸盘之间的负压通道中安设有一防止负压过大的安全阀;
所述的枪管上方固定有一位于负压筒后方的锁止筒,锁止筒前端与大气相通,后端设有底部,其腔内设有锁止活塞,锁止活塞经向前延伸的锁止杆与拉杆尾端固定连接;锁止筒、锁止活塞、锁止杆及拉杆四者中心轴重合;锁止筒底部设有单向排气口及进气口,进气口经一输气管路与进气阀相连;进气阀为开启状态时输气管路与大气连通,进气阀为关闭状态时输气管路不与大气相通;进气阀安设在枪体上,其仅在预设剂量的药物注射完毕后开启,并在下一次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转换为截止状态;进气口另经一旁通管路与大气连通,旁通管路上设有可开关及流量调节的开关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终端注射组件前端部的外壁上设有一呈环形外凸而用于限定安装套后端位置的限位台阶;
所述的安装套根据内径不同而设有多种规格,每个安装套均可与盘体严密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阀内设有呈柱形且两端均与大气相通的柱塞腔,柱塞腔内设有严密配合而可轴向移动的柱塞,柱塞腔一侧设有与输气管路相连的出气口;当柱塞位于其行程最后端时,出气口被柱塞封堵而使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柱塞向后移动至出气口与柱塞腔连通时进气阀处于连通状态;柱塞后侧连接有驱使其移动的阀杆,阀杆后端位于阀体的后方;进气阀由枪体支撑而位于枪膛的前侧且位于终端注射组件的推杆的一侧,阀杆与锤体两者的中心轴平行,当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时阀杆的后端位于枪膛内,当阀杆的后端被锤头撞击而完全退出枪膛时进气阀恰好转换为开启状态;阀杆的后端经一弹性拉线与锤体前端连接,在撞锤组件达到上膛状态之前,锤体可牵引阀杆后移使进气阀转换为关闭状态;弹性拉线位于锤头一侧,且两者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78512.4A CN109966589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64892.2A CN106902422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910378512.4A CN109966589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64892.2A Division CN106902422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66589A CN109966589A (zh) | 2019-07-05 |
CN109966589B true CN109966589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5918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78518.1A Withdrawn CN109966590A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一种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910378512.4A Active CN109966589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910378425.9A Active CN110051909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710164892.2A Active CN106902422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910378556.7A Active CN110025857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78518.1A Withdrawn CN109966590A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一种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78425.9A Active CN110051909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710164892.2A Active CN106902422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可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N201910378556.7A Active CN110025857B (zh) | 2017-03-20 | 2017-03-20 | 一种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5) | CN109966590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22898B (zh) * | 2017-11-24 | 2024-02-20 | 宁波大学 | 一种鼻饲器的助力装置 |
CN110179503B (zh) * | 2019-06-18 | 2020-05-08 | 邵阳学院 | 一种用于吸附人体组织的按压式吸附器 |
CN114129827B (zh) * | 2021-11-30 | 2024-01-19 |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针注射器的垂直注射机构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0650A (en) * | 1994-08-25 | 1996-05-28 | Zadini; Filiberto | Self-arresting overpenetration-proof cannula device for body cavities |
EP1243281A1 (en) * | 2001-03-22 | 2002-09-25 | Roche Diagnostics GmbH | Needleless hypodermic injection system, application device and medication cartridge therefor |
CN101011611A (zh) * | 2006-03-03 | 2007-08-08 | 杨运泰 | 吸杯无针注射器 |
CN101428159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沈阳航天新光低温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兽用无针头注射器 |
CN101869734A (zh) * | 2010-07-14 | 2010-10-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负压吸附式皮下注射装置 |
CN101991889A (zh) * | 2009-08-09 | 2011-03-30 | 姜德雄 | 负压汗毛孔注液器 |
CN201888971U (zh) * | 2010-01-08 | 2011-07-06 | 江苏华兰米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无针注射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58348B2 (en) * | 2000-04-07 | 2003-05-06 | Equidyne Systems, Inc. | Low cost disposable needleless injector system for variable and fixed dose applications |
CA2371466C (en) * | 2002-02-12 | 2010-02-09 | Medic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Mit) Inc. | Needleless injector |
CN201744024U (zh) * | 2010-06-17 | 2011-02-16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电动式可调节剂量自动无针注射器 |
JP5794786B2 (ja) * | 2011-02-04 | 2015-10-14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無針注射器 |
EP2921753B1 (fr) * | 2014-03-21 | 2017-06-28 | Safran Aero Boosters SA | Electrovanne aérospatiale pour gaz croygénique haute pression |
CN103977480B (zh) * | 2014-05-14 | 2016-06-15 |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人力驱动的蓄能式无针注射器 |
CN204352311U (zh) * | 2014-11-21 | 2015-05-27 | 肖雅俊 | 气控滑柱阀控制的气动连续无针注射器 |
KR20160075907A (ko) * | 2014-12-19 | 2016-06-30 |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 슬라이딩 장착유닛이 구비된 약물주입기 |
-
2017
- 2017-03-20 CN CN201910378518.1A patent/CN10996659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3-20 CN CN201910378512.4A patent/CN10996658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0 CN CN201910378425.9A patent/CN11005190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0 CN CN201710164892.2A patent/CN106902422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0 CN CN201910378556.7A patent/CN11002585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0650A (en) * | 1994-08-25 | 1996-05-28 | Zadini; Filiberto | Self-arresting overpenetration-proof cannula device for body cavities |
EP1243281A1 (en) * | 2001-03-22 | 2002-09-25 | Roche Diagnostics GmbH | Needleless hypodermic injection system, application device and medication cartridge therefor |
CN101011611A (zh) * | 2006-03-03 | 2007-08-08 | 杨运泰 | 吸杯无针注射器 |
CN101428159A (zh) * | 2007-11-09 | 2009-05-13 | 沈阳航天新光低温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兽用无针头注射器 |
CN101991889A (zh) * | 2009-08-09 | 2011-03-30 | 姜德雄 | 负压汗毛孔注液器 |
CN201888971U (zh) * | 2010-01-08 | 2011-07-06 | 江苏华兰米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无针注射器 |
CN101869734A (zh) * | 2010-07-14 | 2010-10-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负压吸附式皮下注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5857A (zh) | 2019-07-19 |
CN109966589A (zh) | 2019-07-05 |
CN106902422B (zh) | 2020-02-11 |
CN110051909A (zh) | 2019-07-26 |
CN110025857B (zh) | 2021-08-20 |
CN110051909B (zh) | 2021-07-16 |
CN106902422A (zh) | 2017-06-30 |
CN109966590A (zh) | 2019-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5312301B2 (en) | Needle-free injector | |
EP2023981B1 (en) | Charging mechanism for a needle-free injector | |
CN106512149B (zh) | 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 | |
JP4621664B2 (ja) | 無針インジェクタ | |
CN109966589B (zh) | 能够连续注射的无针注射器 | |
KR100888831B1 (ko) | 무바늘 분출 주사장치 | |
KR101397129B1 (ko) | 약액 주사장치 | |
JP2007518460A (ja) | 皮内、皮下及び筋肉内注射用の無針注射器及びアンプル | |
KR101282666B1 (ko) | 바이패스형 자동 무침 주사기 | |
JP2006516919A (ja) | 針無し大量注射装置 | |
CN109966591B (zh) | 一种可自主取药的大剂量无针注射器 | |
CN113082388A (zh) | 气动无针注射器 | |
CN116271341A (zh) | 一种气动半自动无针注射器 | |
CN215386595U (zh) | 一种气动无针注射器 | |
CN221332240U (zh) | 无针头注射器 | |
CN2427214Y (zh) | 肌肉自动注射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9 Address after: 311100 floors 3-4, building 6, No. 619, WangMei Road, Linpi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Yij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3000 room 1104, unit 1, 2 garden building, West Ling Road, Dezhou,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Wang Caifeng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