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2761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2761B
CN109962761B CN201711424206.7A CN201711424206A CN109962761B CN 109962761 B CN109962761 B CN 109962761B CN 201711424206 A CN201711424206 A CN 201711424206A CN 109962761 B CN109962761 B CN 109962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ime
frequency resource
uplin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42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2761A (zh
Inventor
卓义斌
彭金磷
秦熠
栗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42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276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3616 priority patent/WO20191290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2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并降低下行传输时延。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中继;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下行数据为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节点调度的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第一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10版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LTE release 10,简称LTER10)中引入了中继(relay)技术,参见图1,终端可以直接接入基站进行上下行通信(例如,图中的终端2),也可以通过中继节点(relay node,简称RN)接入基站进行上下行通信(例如,图中的终端1)。
由于终端的功率低于基站的功率,会存在基站的上下行覆盖不一致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上行覆盖不足,终端直接接入基站进行上下行通信会导致不在上行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行通信质量差,为了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终端可以通过接入RN与基站进行上下行通信,但是这样会增加下行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并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中继;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下行数据为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节点调度的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第一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一节点通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从而使得第二节点能够获取第一上行信息,进而将第一上行信息向第一节点发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实现上下行解耦传输,第一节点可以不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信息,通过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信息,从而在提高上行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时间间隔、第一起始符号编号、第一符号数、第一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一子载波个数、第一起始RB编号、第一RB个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该种可能的设计,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从而使得第一节点不需要采用单独的信令向第二节点指示第二时频资源,能够降低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该种可能的设计,第一节点通过发送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进而确定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二起始符号编号、第二符号数、第二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二起始RB编号、第二RB个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时频资源为第三节点接收下行数据的资源,第四时频资源为第三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第一消息通过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该种可能的设计,只需要一个消息就能够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指示使用的资源,与分别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指示使用的资源相比,能够降低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该种可能的设计,使得第二节点可以避免在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行时隙上进行盲检,从而可以提高盲检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该种可能的设计,能够使得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实现上下行解耦传输,从而在提高上行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标识;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该种可能的设计,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能够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中继;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下行数据为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节点调度的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上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第二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在第一时频资源上获取第一上行信息,进而将第一上行信息向第一节点发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实现上下行解耦传输,第一节点可以不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信息,通过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信息,从而在提高上行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时间间隔、第一起始符号编号、第一符号数、第一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一子载波个数、第一起始RB编号、第一RB个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第二时频资源。该种可能的设计,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从而使得第一节点不需要采用单独的信令向第二节点指示第二时频资源,能够降低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该种可能的设计,使得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进而确定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二起始符号编号、第二符号数、第二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二起始RB编号、第二RB个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时频资源为第三节点接收下行数据的资源,第四时频资源为第三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第一消息通过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加扰后的第一消息;第二节点采用第三节点的标识对加扰后的第一消息进行解扰。该种可能的设计,只需要一个消息就能够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指示使用的资源,与分别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指示使用的资源相比,能够降低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加扰后的第一消息,包括:第二节点根据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接收加扰后的第一消息。该种可能的设计,第二节点可以避免在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行时隙上进行盲检,从而可以提高盲检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节点的标识,用于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该种可能的设计,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能够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装置可以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三方面至第十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相应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终端与基站通信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与基站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终端与基站通信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隙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符号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频域资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频域资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信令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信令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irel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UMTS),尤其可以用于LTE系统及其演进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简称LTE-A)系统及其演进系统和新空口(new radio,简称NR)系统、5G无线通信系统。
在LTE系统及其演进系统、NR系统以及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对于速率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高频通信的引入,由遮挡引起的覆盖范围问题、覆盖空洞问题成为了NR通信系统设计的挑战。通过中继技术能够将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简称NLOS)信道转化为视距(line of sight,简称LOS)信道,提升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率。参见图2或图3,在中继通信过程中,存在着三类网元节点,分别是接入网设备(图中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绘制)、RN和终端。其中,接入网设备与RN之间,RN与RN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backhaul,简称BH),RN与终端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简称AC)。在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路径上,传输方向与接入网设备至终端方向相同的链路为下行链路(downlink,简称DL),传输方向与终端至接入网设备方向相同的链路为上行链路(uplink,简称UL)。接入网设备和终端可以通过一个RN进行通信(参见图2),也可以通过多个RN进行通信(参见图3,图3中以接入网设备和终端通过2个RN进行通信为例进行绘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和图3所示的网络场景中。
在图2和图3中,接入网设备具体可以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 B)、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简称eNodeB)、NR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terminal)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简称MT)等。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RN也可以称为回传设备,包括有线回传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RN其既可以是无线接入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以及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以及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简称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作示例性说明。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4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总线402,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网络设备40可以为接入网设备或RN或终端。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404,可以为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WLAN等。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4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4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405和输入设备406。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基站的下行覆盖范围大于上行覆盖范围,上下行覆盖不一致,终端2位于基站的下行覆盖范围内,但是不位于基站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并且终端位于RN的上下行覆盖范围内。终端直接接入基站进行上下行通信时终端上行通信质量差,终端通过接入RN与基站进行上下行通信时,又会增加下行传输时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过将终端和基站的上下行传输解耦,从而提高终端的上行通信质量,降低终端的下行传输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601、第一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单播、组播或广播的方式使得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的中继;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下行数据为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第一上行信息为第一节点调度的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
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基站或RN,第二节点可以为RN,第三节点可以为RN或终端。
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可以为第一节点不通过其他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也可以为第一节点通过其他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还可以为第一节点通过除第二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
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UCCH)中,第一节点调度的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可以承载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USCH)中。
602、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频资源上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602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
可选的,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一时间间隔、第一起始符号编号、第一符号数、第一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一子载波个数、第一起始资源块(resource block,简称RB)编号、第一RB个数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子载波间隔用于指示时域资源粒度和频域资源粒度,例如,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时域上一个时隙的长度为1m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时域上一个时隙的长度为0.5ms。在第一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情况下,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第一起始符号编号和第一符号数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时域资源,第一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一子载波个数、第一起始RB编号和第一RB个数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频域资源。
具体的,第一时间间隔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第一时间间隔可以为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时隙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可以为一个时间段,例如2ms,也可以为一个时隙间隔的数值,例如5(个时隙)。示例性的,参见图7,第二节点在获知第一时间间隔为K(个时隙)的情况下,若在第N个时隙接收到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则第二节点在第N+K个时隙接收第三节点发送的第一上行信息。
第一起始符号编号和第一符号数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在一个时隙中的哪些符号上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示例性的,基于图7所示的示例,参见图8,若第二节点在获知第一起始符号编号为3(时隙中的符号编号从0开始),第一符号数为4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在第N+K个时隙中的第4至第7个符号上接收第一上行信息。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符号可以为以编号为3的起始符号开始的连续4个符号(即图8所示的情况),也可以为编号为3的符号之后的连续4个符号。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频域资源可以根据第一起始子载波编号和第一子载波个数确定。示例性的,参见图9,在第一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若第二节点在获知第一起始子载波编号为100(子载波编号从0开始),第一子载波个数为36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在第101至第136个子载波上接收第一上行信息。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频域资源可以根据第一起始RB编号和第一RB个数确定。示例性的,参见图10,若第二节点在获知第一起始RB编号为30(RB编号从0开始),第一RB个数为4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在第31至第34个RB上接收第一上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未包含在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指示或静态配置。示例性的,若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时间间隔、第一起始RB编号和第一RB个数时,则用于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其他信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指示或静态配置。
603、第二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相应的,第一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第一节点通过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从而使得第二节点能够获取第一上行信息,进而将第一上行信息向第一节点发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得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实现上下行解耦传输,第一节点可以不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信息,通过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信息,从而在提高上行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确定第二时频资源,该情况下,可选的,第一时频资源与第二时频资源之间满足第一条件。或者,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进而根据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二时频资源,该情况下,可选的,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与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满足第二条件。
其中,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可以为预设的,也可以为其他节点向第二节点指示的。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信令或下行控制消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DCI)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条件和/或第二条件。
具体的,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可以为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的偏移量。示例性的,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可以称为时隙偏移量)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该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第二时频资源。具体的,T可以为协议预定义的值,或者是可配置的值。T可以为时隙数或ms数。参见图7,若T为时隙数,第二节点在第N+K个时隙上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则第二节点在第N+K+T个时隙上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该方式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从而使得第一节点不需要采用单独的信令向第二节点指示第二时频资源,能够降低信令开销。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该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二时频资源。
具体的,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单播、组播或广播的方式使得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子载波间隔、第二时间间隔、第二起始符号编号、第二符号数、第二起始子载波编号、第二子载波个数、第二起始RB编号、第二RB个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根据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二时频资源的方法与上述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方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或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DCI、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s,简称MAC CE)或RRC等信令中。
对于第三节点而言,第三节点还需要获取接收下行数据的资源和/或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节点发送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时频资源为第三节点接收下行数据的资源,第四时频资源为第三节点发送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具体的,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单播、组播或广播的方式使得第三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该情况下,若第一节点仅向第三节点发送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一上行信息可以为上行数据,若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一上行信息可以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
该可选的方法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方式一或方式二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参见图11,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DCI,第一DCI中包括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DCI,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该情况下,第一DCI可以通过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第二DCI可以通过第二节点的标识加扰。相应的,第三节点在接收到加扰后的第一DCI后,通过第三节点的标识进行解扰,第二节点在接收到加扰后的第二DCI后,通过第二节点的标识解扰。
该方式中,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单播的方式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发送配置信息。
方式二、参见图12,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第一消息通过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在第一消息中不包括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情况下,第二时频资源可以通过上述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确定,当然,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也可以包含在第一消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该方式中,第一节点可以通过组播的方式向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发送配置信息。
该情况下,第三节点在接收到加扰后的第一消息后,通过第三节点的标识进行解扰,得到第一消息。具体的,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加扰后的第一消息;第二节点采用第三节点的标识对加扰后的第一消息进行解扰,得到第一消息。若第一消息中包括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消息获取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2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22)第二节点根据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接收加扰后的第一消息。具体的,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在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下行时隙上接收加扰后的第一消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也可以由第三节点告知第二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可以通过DCI、MAC CE或RRC信令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其中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为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简称SIB)、RRC或时隙结构配置信息(slot format information,简称SFI)等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的,第二节点可以在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下行时隙上进行盲检得到加扰后的第一消息,例如可以在搜索空间上进行盲检,进一步的,可以在激活载波带宽部分(carrier bandwidth part,简称BWP)的搜索空间上进行盲检。第二节点通过获取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能够避免第二节点在第一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上行时隙上进行盲检,从而可以提高盲检效率。
该方式在牺牲第二节点的盲检开销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消息就能实现对上述四个时域资源的分配。由于第二节点需要接收第一节点发给第三节点的第一消息,因此,第二节点需要盲检搜索空间。
在第一消息中,由于第一时频资源和第四时频资源实际上是同一个时频资源,因此,在第一消息中可以仅指示其中的一个。该情况下,可以通过解扰方式隐式指示不同的接收端采用的资源,当第一消息的接收端为第三节点时,由于此时第三节点采用自身的标识去解扰加扰后的第一消息,第三节点可以确定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信息,当第一消息的接收端为第二节点时,由于此时第二节点采用第三节点的标识(即非自身的标识)去解扰加扰后的第一消息,第二节点可以确定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第一上行信息。
当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时,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一节点可以不为第一上行信息分配第一时频资源。由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以及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本身还有下行数据需要进行反馈,因此,可以使得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的信息和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反馈的信息复用同样的时频资源,此时,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的信息可以对应一个子码本,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反馈的信息可以对应另一个子码本。在第三节点进行上行反馈时,两个子码本前后顺序可以预定义。示例性的,假设有8个比特,前4个比特可以为一个子码本,用于发送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的上行反馈信息,后4个比特可以为另一个子码本,用于发送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的上行反馈信息。
另外,第一节点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端口(即空域资源)以及第一上行信息的加扰方式等,以便第二节点成功获取第一上行信息。
由于在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第一节点调度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上行链路的资源的过程,因此第一节点需要获取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上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具体包括: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参考信号,第二节点根据第三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得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将该信道质量信息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调度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
该情况下,第二节点可以向第三节点指示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也可以第二节点请求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指示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参考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可以通过DCI或MACCE或RRC信令指示第三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以及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
可选的,在步骤601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31)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32)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33)第三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二消息,并根据第二消息确定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其中,上下行解耦传输是指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不在同一链路上。
具体的,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三节点通过第二节点上报的上下行解耦传输请求或参考信号强度确定是否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
示例性的,第二消息可以包含直接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的信息,也可以包含隐式指示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的信息,例如,为第三节点重新分配的标识。
其中,基于图5所示的场景,若第三节点为终端2,第三节点会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下行同步,并向第二节点发起随机接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完成与第二节点的上行同步。若随机接入成功,第三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并根据参考信号测量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以及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的信道质量。
在获取到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以及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的信道质量之后,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三节点确定自身所处的位置,若确定处于特定位置(处于特定位置是指处于第一节点的下行覆盖范围内,不处于第一节点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并且位于第二节点的上下行覆盖范围内),第三节点可以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上下行解耦传输请求,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上下行解耦传输请求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并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消息。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第三节点将第一参考信号强度(即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的信道质量)和第二参考信号强度(即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的链路的信道质量)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参考信号强度和第二参考信号强度确定第三节点处于特定位置时,向第一节点发送上下行解耦传输请求,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上下行解耦传输请求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并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或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转发第一参考信号强度和第二参考信号强度,由第一节点判断第三节点所处的位置,进而判断是否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若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处于特定位置时,确定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41)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节点的标识。相应的,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标识。42)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基于图5所示的场景,若第一节点为基站,第二节点为RN,第三节点为终端2,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三节点脱离第一节点的上行覆盖范围后,第三节点无法再与第一节点实现上行同步,第三节点会向第二节点发起随机接入,因此,第二节点能够获取到第三节点的标识但是第一节点无法获取第三节点的标识。但是在这种场景之下,由于第三节点还处于第一节点的下行覆盖范围内,因此,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还可以进行下行通信,该可选的方法,能够使得第一节点获取到第三节点的标识,进而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另外,第一节点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简称TA),第二节点指示第三节点根据TA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上行信息为上行数据时,可以采用端到端(end-to-end)方式发送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即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之后,第二节点不向第三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待第一节点接收到上行数据之后,第一节点通过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当然,也可以采用逐跳(hop-by-hop)方式发送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即第三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之后,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第一节点接收到上行数据之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下行反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快速灵活的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与非上下行解耦传输模式的切换,实现动态切换链路,匹配当前信道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三节点为终端时,第三节点的标识可以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y,简称C-RNTI)或全局唯一的临时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ty,简称GUTI),当第三节点为RN时,第三节点的标识可以为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y,简称PCI)或C-RNTI。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时隙还可以为子帧、迷你时隙、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或其他时间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的与上述方法中相关部分的解释可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1301、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三节点的标识。相应的,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标识。
1302、第一节点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基于图5所示的场景,若第一节点为基站,第二节点为RN,第三节点为终端2,根据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三节点脱离第一节点的上行覆盖范围后,第三节点无法再与第一节点实现上行同步,第三节点会向第二节点发起随机接入,因此,第二节点能够获取到第三节点的标识但是第一节点无法获取第三节点的标识。但是在这种场景之下,由于第三节点还处于第一节点的下行覆盖范围内,因此,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还可以进行下行通信,该方法能够使得第一节点获取到第三节点的标识,进而确定与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从而可以降低下行传输时延。
上述主要从方法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在采用集成的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参见图14,图14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401和通信单元1402,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403。
当通信装置为第一节点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6中的步骤601和603,图13中的步骤1301和13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14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二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通信装置为第二节点时,处理单元1401用于对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401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6中的步骤602和603,图13中的步骤1301,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通信单元1402用于支持第二节点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单元1403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参见图15,通信单元1402具体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4021和接收单元14022,该情况下,发送单元14021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接收单元14022用于从其他设备接收信息。
其中,处理单元14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通信单元1402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其中,通信接口是统称,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存储单元1403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单元1401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402为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403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可以为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
当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为第一节点时,处理器401用于对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401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6中的步骤601和603,图13中的步骤1301和1302,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通信接口404用于支持第一节点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二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器403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当图4所示的通信装置为第二节点时,处理器401用于对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401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6中的步骤602和603,图13中的步骤1301,和/或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其他过程中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动作。通信接口404用于支持第二节点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例如,与图6中的第一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器403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通信接口404也可以为收发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中继;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经所述第二节点调度的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数据不经过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资源,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所述第一消息通过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与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3、5-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与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中继;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经所述第二节点调度的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数据不经过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
所述第二节点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资源,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所述第一消息通过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二节点采用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对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进行解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接收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与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装置和所述第三节点的中继;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下行数据为所述装置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所述装置经所述第二节点调度的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数据不经过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上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资源,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所述第一消息通过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17、19-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上下行解耦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15-17、19-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
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所述装置从第三节点接收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所述装置为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三节点的中继;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下行数据的上行反馈信息,所述下行数据为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所述第一上行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经所述通信装置调度的所述第三节点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下行数据不经过所述通信装置;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与所述装置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T为预设值,T为大于0的整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和T确定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第一消息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第三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和第四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所述下行数据的资源,所述第四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三节点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上行信息的资源;所述第一消息通过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加扰,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对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进行解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之间的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下行时隙配置信息接收加扰后的所述第一消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25、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与所述第三节点进行下行通信。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9-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424206.7A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962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4206.7A CN109962761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123616 WO2019129010A1 (zh) 2017-12-25 2018-12-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4206.7A CN109962761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2761A CN109962761A (zh) 2019-07-02
CN109962761B true CN109962761B (zh) 2020-09-11

Family

ID=6702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4206.7A Active CN109962761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2761B (zh)
WO (1) WO20191290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5411B (zh) * 2019-11-07 2021-10-26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发送srs资源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22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808227A (zh) * 2009-02-12 2010-08-18 常州炫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应急通信系统
CN102158323A (zh) * 2010-02-11 2011-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发送回程信号的方法
CN102340779A (zh) * 2010-07-20 2012-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规划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294B (zh) * 2010-12-01 2014-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和中继站
WO2012079604A1 (en) * 2010-12-15 2012-06-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382174B2 (en) * 2014-07-25 2019-08-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22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808227A (zh) * 2009-02-12 2010-08-18 常州炫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应急通信系统
CN102158323A (zh) * 2010-02-11 2011-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发送回程信号的方法
CN102340779A (zh) * 2010-07-20 2012-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规划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3GPP TR 36.814 V2.0.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201003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2761A (zh) 2019-07-02
WO2019129010A1 (zh)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4654B2 (en) Defining sub-subchannels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separately provided frequency and time resources and related wireless terminals and network nodes
CN110431902B (zh) 用于在非授权频谱中执行传输突发的方法和装置
KR10249138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JP7036196B2 (ja) 第1のユーザ機器、基地局、第1のユーザ機器による方法、および基地局による方法
US1050659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KR101961576B1 (ko) 비허가 대역 전송들을 스케줄링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시스템들
WO20210626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hannel occupancy time on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6050196A2 (zh) 一种蜂窝通信中的laa传输的基站、ue中的方法和设备
KR20190100235A (ko)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US10506580B2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2018530961A (ja) 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8271270B (zh) 一种sr/bsr触发方法和装置
US2023041310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a Radio Network
CN111478757A (zh) 一种ra-rnti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90124705A1 (en) Identifier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149716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6511A (zh) 一种确定跳频频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091805A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913485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资源竞争方法和相关装置
EP3993542B1 (en) Transmission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detecting multiple signals on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US10492217B2 (en) Resource scheduling of uplink resources
CN11215374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26770B (zh) 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6276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34684A (zh)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