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1376A -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1376A
CN109961376A CN201910204004.4A CN201910204004A CN109961376A CN 109961376 A CN109961376 A CN 109961376A CN 201910204004 A CN201910204004 A CN 201910204004A CN 109961376 A CN109961376 A CN 109961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data
apparatus management
distributed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040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040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1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1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传输层和储能设备终端层;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层与储能设备终端层建立通信连接;控制中心用于对储能设备终端层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和向储能设备终端层下发调度控制指令;储能设备终端层用于采集储能设备的原始数据信息和完成控制中心下发的调度控制指令;通过控制中心接收分散式储能设备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储存、计算和分析处理,再向储能设备终端层的储能设备下发调度控制指令,实现分散式储能设备信息化管控,对电力系统运行发挥作用,避免储能资源浪费。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分散式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储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储能能够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散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
随着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以及需求侧的演化发展,分散式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突破传统配电网规划运营方式的重要途径。分散式储能安装地点灵活,与集中式储能比较,减少了集中储能电站的线路损耗和投资压力,但相对于大电网的传统运行模式,目前的分散式储能接入及出力具有分散布局、可控性差等特点。从电网调度角度而言,目前缺乏有效的调度手段,如任其自发运行,相当于接入一大批随机性的扰动电源,它们的无序运行无助于电网频率、电压和电能质量的改善,也造成了储能资源的较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解决储能资源浪费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传输层和储能设备终端层;
所述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层与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对储能设备终端层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和向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下发调度控制指令;
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用于采集储能设备的原始数据信息,和完成所述控制中心下发的所述调度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控制中心,还用于:
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具体为:
若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处理的结果超出预设的告警限值,则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应用服务器,所述传输层包括前置机;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显示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所述告警信息;
所述前置机与所述应用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前置机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与所述传输层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中心还包括外放服务器;
所述外放服务器与所述前置机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发送至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包括若干个储能数据传输单元;
所述储能数据传输单元通过其内部的通信模块完成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前置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还包括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储能数据传输单元通信连接。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包括:
S1:采集储能设备的数据信息;
S2: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
S3:根据所述计算和分析处理结果,生成调度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储能设备。
可选的,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
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具体为:
若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处理的结果超出预设的告警限值,则生成告警信息。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传输层和储能设备终端层;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层与储能设备终端层建立通信连接;控制中心,用于对储能设备终端层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和向储能设备终端层下发调度控制指令;储能设备终端层,用于采集储能设备的原始数据信息,和完成控制中心下发的调度控制指令。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通过控制中心接收分散式储能设备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储存、计算和分析处理,再向储能设备终端层的储能设备下发调度控制指令,实现分散式储能设备信息化管控,为聚合分散式储能设备,发挥聚合之后的规模化效应,对电力系统运行发挥更多作用,通过提供更多服务实现多途径投资回报,避免小容量、分散式储能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逻辑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部署架构;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数据采集监控技术实施方案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大数据技术实施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在配电网和用户侧中合理地规划分散式储能,并实时调控其与分散式电源和负荷协同运行,不但可以通过削峰填谷起到降低配电网容量的作用,还可以弥补分散式出力随机性对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通过多点分散式储能形成规模化汇聚效应,积极有效地面向电网可形成聚合应用,通过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和调压等辅助服务,将有效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包括:控制中心、传输层和储能设备终端层。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与传输层通信连接,传输层与储能设备终端层通信连接。
控制中心用于接收传输层采集的储能设备终端层的数据信息,并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和向储能设备终端层下发调度控制指令。需要说明的是,调度控制指令包括调频、调峰等,通过控制储能设备的功率、电压限值完成相应的控制。
储能设备终端层用于采集储能设备的原始数据信息,和完成控制中心下发的调度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通过控制中心接收数据信息,并计算、分析处理和存储,再向储能设备终端层下发调度控制指令,实现分散式储能设备信息化管控,为聚合分散式储能设备,发挥聚合之后的规模化效应,对电力系统运行发挥更多作用,通过提供更多服务实现多途径投资回报,避免小容量、分散式储能资源浪费。
进一步的,传输层包括前置机,控制中心由数据库服务器、实时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外放服务器等组成,能够对传输层传输来的各个储能数据传输单元采集到的储能设备实时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再通过内嵌的聚合控制算法模型进行优化调度计算,并完成各种调度控制指令的下发。控制中心实时监测各个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会及时告警,并将告警信息显示在应用服务器或大屏上,还可以发送告警信息给储能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控制中心实时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处理,并根据预先设置的告警限值,生成告警信息。运行管理人员在应用服务器查看储能设备的各种实时运行参数和运行曲线,通过报表工作站打印各种定制数据报表,既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查看系统实时运行状况,还可以通过外放服务器和手机移动端APP查询储能设备运行状态。
进一步的,储能设备终端层包括若干个储能数据传输单元,可通过其内部配置的4G移动通信模块或以太网通信模块完成与聚合控制中心前置机之间的基于TCP/IP协议的电力IEC104规约数据传输及通信控制。
进一步的,储能设备终端层还包括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变流器、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储能数据传输单元通信连接,通过RS485或以太网等通信接口,实现对各个储能设备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并完成聚合控制中心下发的优化调度控制指令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通过4G/光以太网,采用电力IEC104通信规约,完成对分散式储能设备的实时接入。控制中心与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和上级电力调度系统分别通过高速的电力IEC104通信规约实现信息交互传输,可进行储能设备的参数设置和远程启停控制,完成储能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实现对分散式储能设备的监测、优化运行调度控制以及能量管理。针对分散式储能的不同应用场景以及实际需求,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基于储能系统中电池组、PCS双向变流器等配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可调度潜力,并结合电网调度侧的实时调度指令和用户侧负荷需求,实时控制各储能变流器的充放电功率并优化管理储能电池的充放电能量,不仅实现分散式储能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目标,并可实现分散式储能的优化调度管理,实现了分散式储能与电网的高效协调优化运行。
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数据采集采用统一的采集任务调度和负荷均衡,前置机按照设定的采集方案生成定时任务自动数据采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数据加密及压缩,提高数据可靠性,同时实现负载均衡和互为备用。系统支持定时自动采集,按采集任务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终端数据,自动采集时间、内容、对象可设置,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并网点电气量数据采集、电池系统数据采集、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和设备状态采集。聚合应用平台实现了对并网点的实时数据监测,动态展示数据变化情况,对并网点的电气量进行实时把控;实现了对分散式储能设备的环境监测,实时掌握周围温度、湿度等影响储能设备的因素,通过系统可视化的展示,实现了分散式储能系统的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实时掌握设备状态情况,并对异常状态情况进行报警提醒,实现了电池模拟量高精度监测,实时监测蓄电池组所有体电池电压、单节电池内阻、单节电池温度、电池组电压、以及充放电电流等信息。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逻辑结构图。
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数据管理应用作为基础,在数据管理应用之上包含了聚合高级应用、业务管理应用和系统管理应用三个部分。
数据管理应用包含:数据采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聚合高级应用包含:调峰服务、调频服务、需求响应服务、优化调度服务、运营分析服务和效益分析评估。业务管理应用包含:实时监测、数据计算、数据曲线、报警管理、设备管理和报表管理。系统管理应用包含:算法模型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部署架构。
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考虑到系统安全性和实用性,采用了储能设备接入区、聚合应用平台核心区和Web服务区的混合部署架构。聚合应用平台的前置机部署于接入区,主要通过防火墙完成储能设备的数据接入和通信控制;数据库服务器、实时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部署于核心区,主要完成聚合应用优化运行调度控制,并通过隔离装置实现与市场化交易系统、电网调度系统等的交互;外放服务器部署于Web服务区,通过防火墙和INTERNET实现平台用户和手机移动端的接入。
本申请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将托管的分散式能源、网络化运营的储能设备和托管的可中断负荷进行集成、聚合和协调优化,虚拟运营商可以将它们作为一个特殊的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运行管理。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利用区域性多能源聚合模式,并未改变每个分散式能源并网的方式,而是通过平台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等技术聚合分散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分散式电源,并通过更高层面的软件构架实现多个分散式能源的协调优化运行,使其能够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运营,实现实时电能交易,同时优化资源利用,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虚拟电厂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对外呈现的功能和效果,这种方法无需对电网进行改造而能够聚合分散式能源对公网稳定输电,并提供快速相应的辅助服务,成为分散式能源加入电力市场的有效方法,降低了其在市场中孤岛运行的失衡风险,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同时,分散式储能聚合应用平台的可视化以及虚拟电厂的协调控制优化大大减小了分散式能源并网对公网造成的冲击,降低了分散式能源增长带来的调度难度,使配电管理更趋于合理有序,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可通过需求响应的优化运行控制,实现用户侧有序用电,降低用电负荷对电网的影响,提升配电网安全运行系数,降低用电成本。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还可通过标准化信息模型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交互,在电网调度需要紧急控制时(如调频、调峰等),能接收调度下发的功率、电压限制值完成相应的互动控制。通过分散式储能参与调峰调频与电网互动,提高了电网调度能力和电能质量管理水平,完成对电网的削峰填谷,实现了电网平滑输出,有效降低频率波动幅度,减少频率稳定时间,降低用电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储能单元部件评估,包括电池电压极差、电池电压标准差系数、电池温度极差、SOE极差、运行效率等,通过分析上述技术指标可以对电池、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等主要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对储能单元整体评估,指标包括储能单元运行效率、功率SOE相关度变化趋势、功率波形相似度等,其中运行效率用于评估储能单元充放电的性能,功率波形相似度则能反映出储能单元跟踪储能电站功率指令的效果,功率SOE相关度变化趋势能反映储能单元的功率分配性能。通过分析储能单元的整体评估指标,结合部件评估指标的分析结果,能够对储能单元充放电性能、控制策略、运行状态进行全而详细的评估。准实时动态根据储能电站的使用情况,计算分析其动态收益率,剩余价值及成本回收等情况。
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图5为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数据采集监控技术实施方案示意图。采集数据队列,等同于MQ,采集到的终端数据进行一次处理后存入数据队列,便于数据处理服务进行二次数据处理和存储。发送数据队列,等同于MQ,需要发送到终端的数据包在此队列中缓存。实时数据存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存储至实时内存数据库。持久数据存储,采集到的历史数据或冻结数据存储至持久数据库。数据备份,实时库和持久库定时/定期的数据备份。统一数据访问接口,平台为上层应用访问数据读取提供统一的读取接口。外部命令操作接口,平台为上层应用控制终端提供统一的命令操作接口。外部日志访问接口,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日志读取接口。实时库访问接口,实时内存数据库接口二次封装,提供内部服务使用。持久库访问接口,持久库数据存储接口统一,提供内部服务使用。接入数据库二次封装,多种类型持久数据库接口二次封装,对内部服务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实时/持久库双向同步,实时/持久库任一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另一库转储信息数据。数据域值监控,采集数据是否在限值内的监控。终端状态监控,终端连接、通讯状态的监控。信息实时推送,监控信息实时推送至消息总线。监控报警,对于符合告警信息条件的,产生告警信息并推送至消息总线。数据计算,采集数据的二次计算,如偏移、系数、截距等。数据分析,采集数据的简单分析。数据处理脚本解析,解析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处理/分析脚本并作为处理任务执行。切片数据存储,定时把采集的数据作为数据切片结果存储。数据稀疏,预期采集无结果数据处理。命令解析,发送的命令解析为终端可理解的二进制命令。命令序列化处理,发送命令有序执行。远程调试,对终端进行采集、命令或设置的远程调试。统一配置管理,终端信息、采集点信息、规约信息等配置信息统一管理。统一日志管理,包含平台日志、命令日志、警告日志、操作日志的统一管理和统计查询。消息总线,平台内部数据/功能交换总线。任务调度,任务序列号调度执行。系统校时,系统时间校正。定时任务处理,有服务器主动发起的定时召测、遥测任务处理。终端维护,终端状态监控和配置参数信息的维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还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数据的集成、整合、预处理、调度和授权管理、并行计算、挖掘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等,主要优点有:一、构建统一、可伸缩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在技术方面,采用标准、成熟、通用的大数据技术,既可以基于开源技术,也可以根据聚合应用平台需求扩展新功能。二、在应用构建方面,基于聚合应用平台大数据服务理念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技术进行融合对接,实现高低搭配。三、在资源管理配置方面,实现聚合应用平台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资源管理与实时监控的一体化、可视化。四、在聚合应用开发方面,以对外提供服务的方式支持采用不同体系架构和开发工具的应用系统,实现跨应用、跨平台访问。
图6为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大数据技术实施方案示意图。
分散式文件系统:大数据基础框架采用Hadoop技术,在文件系统方面,采用HDFS作为大数据框架的文件系统,为大数据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以及水平扩展能力。集群资源管理系统:大数据集群由X86集群构成,采用YARN给集群提供稳定可靠的节点管理以及资源调度能力。大数据集成:综合采用Flume、Kakfa、Sqoop等技术,满足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向大数据集群的集成。大数据存储:结合业务数据应用特点提供不同的大数据存储:对于离线分析数据可采用Hive构建离线数据仓库;对于高并发查询提供HbaseNoSQL数据库;为便于大数据分析挖掘可提供分散式内存存储和内存数据库;对于纯后台计算用的高性能数据存储可采用Parquet列式存储。大数据计算分析引擎: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组件,基于大数据存储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处理,从而满足业务需求。大数据管理调度:实现大数据平台的集群管理、安全控制、流程调度与作业管理等。数据仓库:MPP数据仓库与Hadoop处理数据的理论基础相似,支持海量数据的分散式并行查询分析,适合对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支持列式存储,线性存储扩展,系统易用等的技术优势。并可与Hadoop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平台能力服务化:基于大数据平台所提供的数据集成、数据存储、计算与分析能力,结合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的基础功能需求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封装,从而提供了基于可视化配置的大数据平台服务能力。服务能力自动化:基于平台能力服务化,设计基于工作流的大数据服务组件装配功能,提供图形化可配置界面,通过服务组件的装配实现多组件协同的电能量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查询统计分析自动化实现了从数据实体选择、数据处理过程、数据连接、数据结果聚合方式以及可视化展现、数据分析算法的自动化功能实现;而数据挖掘自动化则可以通过可视化配置待分析数据源、数据处理过程、数据挖掘算法等自动进行数据挖掘建模。数据应用自主化:基于自动化、组件化的功能设计,使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不仅仅具备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而且同时是一个电能量大数据的业务拓展设计平台,可以通过服务组件的装配,根据业务需求自行组配功能并发布到业务系统中,从而为系统提供了柔性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大数据项目的数据资产运营能力。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请参阅图2,方法包括:
S1:采集储能设备的数据信息;
S2: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
S3:根据所述计算和分析处理结果,生成调度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储能设备。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之后,还包括:
S21: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
其中,步骤S21具体为:若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处理的结果超出预设的告警限值,则生成告警信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传输层和储能设备终端层;
所述控制中心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通过所述传输层与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对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和向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下发调度控制指令;
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用于采集储能设备的原始数据信息,和完成所述控制中心下发的所述调度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还用于:
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具体为:
若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处理的结果超出预设的告警限值,则生成告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应用服务器,所述传输层包括前置机;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显示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所述告警信息;
所述前置机与所述应用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前置机根据预设的通信协议与所述传输层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还包括外放服务器;
所述外放服务器与所述前置机通信连接,用于将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发送至移动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包括若干个储能数据传输单元;
所述储能数据传输单元通过其内部的通信模块完成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前置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终端层还包括储能变流器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储能数据传输单元通信连接。
8.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采集储能设备的数据信息;
S2: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和数据库存储;
S3:根据所述计算和分析处理结果,生成调度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储能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
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储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当出现故障时生成告警信息具体为:
若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处理的结果超出预设的告警限值,则生成告警信息。
CN201910204004.4A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9961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4004.4A CN109961376A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04004.4A CN109961376A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1376A true CN109961376A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2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04004.4A Pending CN109961376A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137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719A (zh) * 2019-11-27 2020-02-2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源网荷储协同方法及系统
CN117991711A (zh) * 2024-04-07 2024-05-07 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中心管理系统、方法及储能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6249A (zh) * 2012-01-19 2012-05-02 四川谊田集群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电量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3257636A (zh) * 2013-04-11 2013-08-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网荷互动多维运行系统
CN104283229A (zh) * 2014-10-14 2015-01-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子系统自治方式的储能电站综合协调控制系统
US20150032886A1 (en) * 2011-11-23 2015-01-29 Shen Wang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CN106549503A (zh) * 2016-12-27 2017-03-2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钠硫电池电站监控系统
CN107086668A (zh) * 2017-06-13 2017-08-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储能网络化运营平台及电能优化调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2886A1 (en) * 2011-11-23 2015-01-29 Shen Wang Remot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CN102436249A (zh) * 2012-01-19 2012-05-02 四川谊田集群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电量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3257636A (zh) * 2013-04-11 2013-08-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网荷互动多维运行系统
CN104283229A (zh) * 2014-10-14 2015-01-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子系统自治方式的储能电站综合协调控制系统
CN106549503A (zh) * 2016-12-27 2017-03-2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钠硫电池电站监控系统
CN107086668A (zh) * 2017-06-13 2017-08-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分布式储能网络化运营平台及电能优化调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梦公编著: "《智能节电技术》", 30 July 2016, 冶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719A (zh) * 2019-11-27 2020-02-2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源网荷储协同方法及系统
CN110838719B (zh) * 2019-11-27 2021-08-20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源网荷储协同方法及系统
CN117991711A (zh) * 2024-04-07 2024-05-07 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中心管理系统、方法及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3208B (zh) 基于云计算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CN109638964B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架构的多元电网信息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01951027B (zh) 中低压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US90208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energy services based on market data
CN102801790B (zh) 一种基于iec 61850和多代理方法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
CN106357414B (zh) 用于基站发电管理的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6774062A (zh) 充电桩的采集与监控系统和充电桩
CN109151072A (zh) 一种基于雾节点的边缘计算系统
CN110460074A (zh) 一种储能电站综合管理及控制系统
CN109617099A (zh) 一种虚拟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Yilmaz et al. Smart grid architectures and the multi-agent system paradigm
CN109961376A (zh) 一种分散式储能设备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09709839A (zh) 一种生物质电厂多级实时监控方法
Han et al. Source-Network-Load-Storage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ion IOT cloud platform and virtual power plant
CN202841196U (zh) 电力营销与配电业务数据同步装置
CN115706413A (zh) 一种微电网调度装置和方法
CN105762932B (zh) 一种基于插件机制的智能变电站智能告警系统
CN114244679A (zh) 一种云-边-端架构下虚拟电厂通信网络分层控制方法
Colin et al. Enhancing the business model of distributed storage through optimized multi-service operation for TSO, DSO and generation owners: the VENTEEA real example
Ku et al. Energy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gent for IoT big data system
Chamana et al. Hierarchical Operation of Flexible Building Microgrids for Distributed Critical Loads Resiliency
CN110190670A (zh) 低电压治理设备在线监测方法、存储介质、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10989988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微电网边缘层软件平台
CN110110379A (zh) 电网全景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6599160B (zh) 新能源场站集群主动感知方法、系统和新能源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