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0400B -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0400B
CN109960400B CN201711435242.3A CN201711435242A CN109960400B CN 109960400 B CN109960400 B CN 109960400B CN 201711435242 A CN201711435242 A CN 201711435242A CN 109960400 B CN109960400 B CN 109960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piezoelectric
microcrystals
layer
stra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52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0400A (zh
Inventor
宋斌
李九兴
段顶柱
余行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4352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040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7803 priority patent/WO20191283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0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0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0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0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其中,智能终端包括:屏幕;第一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屏幕上,所述第一应变层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所述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达到在智能终端的表面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多触感的效果。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智能终端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终端性能的大幅度提高,用户对于终端的需求不断多元化,尤其是对于终端的美观要求不断加强。为满足用户对于智能终端的外观需求,目前的智能终端的表面有趋于光滑的趋势,具体包括采用玻璃、陶瓷等光滑材质作为终端产品的外壳,以及使得终端产品的屏幕具有光滑的触控感等等。但智能终端过于追求光滑而带来美观效果的同时,智能终端表面的触感则会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智能终端表面的单一触感不可避免的造成以下问题:
对于智能终端的外壳而言,由于智能终端采用光滑的外壳材质,当智能终端置放在非平面区域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极易产生滑落或跌落,图1为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跌落后损坏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终端产品跌落碰撞产生的故障,尤其是屏幕损坏的故障不断增多。据统计,有将近47%的智能终端损坏都是由于跌落而导致的屏幕破损;由于屏幕是智能手机中最为昂贵的部件,碎屏维修的成本过高,导致大多数用户碎屏后无奈选择更换新的终端。上述现象使得玻璃、陶瓷等光滑材质与终端的防滑需求之间相互矛盾。
另一方面,对于智能终端的触控交互而言,由于用户在操作智能终端时多采用在屏幕上的触控操作,因此,在智能终端的屏幕趋于光滑的情形下,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仅能通过视觉与听觉得到反馈,而无法在触控过程中形成足够的触感,进而无法满足用户实际操作的需求。并且,对于存在特殊需求的群体,如盲人群体等,目前的智能终端无法使其享受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
目前行业内的智能终端均存在以上问题,随着智能终端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表面的触感单一的问题使得智能终端越发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防滑、盲操以及触感反馈等相关需求的增加。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智能终端内设置马达振子以进行振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触感,但马达振子本身的振动方式单一,如需达到用户所期望的多触感的效果,则需在马达振子的控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形产生不同的电压波形以驱动马达振子产生不同幅度的振动,进而对硬件、软件以及终端能耗均产生极大的负担,故无法在便携式的智能终端上加以实现;并且,马达振子的频繁振动对于智能终端内部元器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针对相关技术中,由于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相关技术中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屏幕;
第一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屏幕上,所述第一应变层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
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所述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与所述屏幕中的触摸面板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第一应变层位于所述屏幕中的触摸面板之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二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包括: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使得在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缩短。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包括: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的边缘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并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的内部上的部分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三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组控制电压在与所述屏幕显示的所述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四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组控制电压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马达振子,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马达振子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产生相应的振动,其中,所述马达振子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的虚拟按键所在的按键区域上。
可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向所述控制芯片输出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控制芯片提供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还包括:
后壳;
第二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二应变层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之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该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与所述后壳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第二应变层位于所述后壳的外表面之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中。
可选地,所述压电微晶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电陶瓷微晶体、压电高分子微晶体、压电叠层器件微晶体、压电单晶微晶体、压电石英晶体、铁电聚合物微晶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后壳;
第二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二应变层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之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
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该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与所述后壳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第二应变层位于所述后壳的外表面之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中。
可选地,所述压电微晶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电陶瓷微晶体、压电高分子微晶体、压电叠层器件微晶体、压电单晶微晶体、压电石英晶体、铁电聚合物微晶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倾斜角大于所述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包括:
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以固定周期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使得所述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增加至预设摩擦系数,其中,所述预设摩擦系数由以下公式获得:
μ=k*sinα
其中,μ为所述预设摩擦系数,k为预定的摩擦因数,α为所述倾斜角。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具有运动加速度;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第一防护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倾斜角大于所述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包括:
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以固定周期检测所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使得所述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增加至预设摩擦系数,其中,所述预设摩擦系数由以下公式获得:
μ=k*sinα
其中,μ为所述预设摩擦系数,k为预定的摩擦因数,α为所述倾斜角。
可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具有运动加速度;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第二防护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使得在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缩短。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使得在所述非按键区域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缩短,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的边缘上的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并使得在所述按键区域的内部上的部分所述压电微晶体伸长。
可选地,所述输入模拟方法还包括:
所述屏幕中与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识别到用户操作时,所述智能终端产生相应的振动反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输入模拟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在与所述屏幕显示的所述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目标模拟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在与所述屏幕显示的所述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
盲人阅读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由于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之上的第一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对应的形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终端的屏幕之上可形成区别于光滑平面的形变,以使得智能终端的屏幕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不同的触感。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达到在智能终端的表面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多触感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跌落后损坏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一应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一应变层的层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一体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微晶体伸长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微晶体缩短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二应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二应变层的层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应变层与后壳一体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倾斜状态示意图(一);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倾斜状态示意图(二);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文字输入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虚拟操控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方法的流程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游戏场景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中图像识别的流程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装置的盲人阅读方法流程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盲文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一应变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一应变层的层级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该智能终端包括:
屏幕101;
第一应变层102,设置在屏幕101上,第一应变层102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1021,第一绝缘材料层1021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
控制芯片103,与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电连接,其中,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按照控制芯片103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通过本发明,由于设置在智能终端的屏幕之上的第一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对应的形变,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终端的屏幕之上可形成区别于光滑平面的形变,以使得智能终端的屏幕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不同的触感。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以达到在智能终端的表面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多触感的效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的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常态下可保持非形变状态,即控制芯片不向压电微晶体提供控制电压,由于压电微晶体在非形变状态下的高度难以被用户感知,因此,当压电微晶体处于上述非形变状态时,智能终端的屏幕仍可保持相对光滑,以避免本发明中第一应变层的设置对于智能终端屏幕的正常显示以及用户的触控造成影响。
压电微晶体在实际作用过程中,压电微晶体的形变类型包括有厚度变形型、长度变形型、体积变形型、厚度切变型和平面切变型五种。本发明中压电微晶体采用厚度变形型,即使得压电微晶体在屏幕的厚度或高度方向上发生形变。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微晶体伸长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微晶体的缩短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当控制芯片向压电微晶体在x轴(即本发明中的高度方向)方向施加正向电压时,微晶体在x轴方向发生应变收缩;反之,在x轴方向施加反向电压时,微晶体在x轴方向发生应变伸长。
压电微晶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决定其受电伸长幅度的伸长系数受压电材料本身影响,因此,需根据实际应用场合以选择合适的压电微晶体形成所需的形变幅度。通常而言,10um量级的形变就足以产生明显的粗糙度变化,以使得用户感受到明显的触感变化。在第一应变层内进行压电微晶体的布局过程中,压电微晶体的数目取决于期望达成的效果,压电微晶体数目越多,第一应变层可形成的触感的表现力越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控制芯片向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提供的控制电压可采用线性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多个压电微晶体的形变幅度随控制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同时,控制芯片也可采用定幅形变的方式对于多个压电微晶体进行控制,即为每一个压电微晶体分配多个形变状态,每一个形变状态在控制芯片中均对应有一个控制指令,每一个控制指令则产生相应的控制电压。控制芯片根据实际需求场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多个压电微晶体在控制电压的作用下产生与上述控制指令相对应的形变。
此外,本发明中的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采用触控方式操作的手机、平板电脑,也可运用于笔记本Touchpad、工业控制台、游戏机手柄等任何相关技术中采用触控方式作为操作方式的终端之上。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与屏幕101中的触摸面板形成为一体,或者,第一应变层102位于屏幕101中的触摸面板之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智能终端的屏幕主要包括显示层、触控层与玻璃层,以及设置在上述层级之间的偏光层、防护层等等,其中玻璃层设置在屏幕最外侧。本发明中的触摸面板指智能终端的屏幕的玻璃层区域内具有触控作用的部分,即用户可在触控面板上通过触控操作以控制智能终端进行动作。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中的触摸面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指第一应变层与触摸面板对应位置的玻璃层之间的关系,即本发明中的第一应变层设置于屏幕中触摸面板对应区域的玻璃层之上。当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中的触摸面板形成为一体时,即将屏幕的玻璃层作为第一应变层中的第一绝缘材料层,将多个压电微晶体直接铺设在屏幕的玻璃层的外表面之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中的触摸面板形成为一体可在保障第一应变层可形成可变触感的前提下,避免在屏幕表面额外设置第一绝缘材料层,从而即可控制智能终端屏幕的厚度,并可使得屏幕在正常使用下的光滑手感得以保留。因此,本发明中优选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中的触摸面板形成为一体的技术方案,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一体化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应变层与屏幕中的触摸面板之间关系如图4所示。
而在采用第一应变层位于屏幕中的触摸面板之上的技术方案时,第一绝缘材料层可采用绝缘树脂等绝缘透明材料。
以下为本发明中的智能终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控制方式,下述第一组控制电压、第二组控制电压、第三组控制电压、第四组控制电压以及第五组控制电压均为控制芯片根据用户需求或应用场景需求,对于多个压电微晶体在分布过程中形成的行向量与列向量按照指定规则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当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时,即表示智能终端可能产生运动继而发生滑落,对于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可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的检测方式: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包括:
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的检测处理可通过智能终端内设置的陀螺仪传感器实现,上述预定角度根据智能终端可能发生滑落的最大临界角设定,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即为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的情况。上述智能终端的倾斜方向亦可由陀螺仪传感器根据智能终端的重心变化加以测定,而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则可由智能终端内的位移传感器加以测定。
上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即为智能终端发生倾斜时的倾斜方向,上述滑动方向即为智能终端发生滑落过程中的实际滑动方向。在智能终端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可能的滑落方向即为倾斜方向;当由于第一应变层产生形变的时差等因素导致智能终端产生一定幅度的滑动时,滑动方向即为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滑动方向在大多数状态下均与倾斜方向相同,而当智能终端在滑落过程中受到其余因素,如外力介入等影响时,滑动方向则可能与倾斜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可进一步确保智能终端在实际运动方向上的摩擦效果增加,以避免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滑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倾斜至可能产生滑落的角度时,通过第一组控制电压控制压电微晶体及时产生形变,以有效增加第一应变层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致使智能终端的滑落得以停止,从而达到智能终端的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一组控制电压作用下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倾斜方向的纹理结构。
以下为对于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的另一种检测方式: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包括:
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即为智能终端在发生运动的过程中的实际运动方向,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可通过智能终端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得以实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精确的获知智能终端的运动状态,继而在智能终端产生运动时即控制第一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进而达到智能终端防滑处理。并且,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即可在智能终端非自然滑落的状态下对于智能终端进行防护,如智能终端受外力而在水平面滑动时,本实施例仍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获知其运动状态,进而对于智能终端进行防护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一组控制电压作用下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运动加速度方向的纹理结构,即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二组控制电压;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形成在屏幕101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输入模式指智能终端需要用户通过触控输入操作指令的场景,具体可包括:文字录入,游戏操作等。上述屏幕中与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可包括智能终端在进行文字输入过程中显示的虚拟键盘,以及智能终端进行游戏等场景下显示的虚拟轮盘、虚拟摇杆等用于用户操控场景内人物动作的虚拟按键。本发明中的虚拟按键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应用场景,智能终端在任何输入模式中所显示的任何需要由用户通过触控完成输入操作指令的部分均可属于本发明的虚拟按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处于输入模式下,在第一应变层中形成用于区别按键区域与非按键区域的形变,以使得用户可在不便目视屏幕内容时,通过按键区域中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以感触按键区域的位置以完成盲操。并且,当按键区域形成纹理结构时,用户在按键区域进行操作过程中,压电微晶体的形变可对于用户形成接近于真实键盘或按键的操控感受,从而形成真实的触感反馈效果,以满足用户对于操控感的需求。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形成在屏幕101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包括: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1022的高度大于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1022的高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表示在按键区域内,压电微晶体只需形成将按键区域与非按键区域相互区别的形变即可,具体可使得按键区域内所铺设的所有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也可根据需要仅在按键区域的特定位置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用户可通过上述形变明显感受到按键区域的不同触感。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1022的高度大于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1022的高度,包括: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在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1022伸长,使得在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1022缩短。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按键区域内压电微晶体的伸长,以及非按键区域内压电微晶体的缩短均为压电微晶体在高度方向上(即屏幕的厚度方向上)完成伸缩。对于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而言,压电微晶体的缩短指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相较于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缩短,在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在非形变状态下的高度保持较按键区域内伸长后的压电微晶体的高度较短时,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即可进一步缩短,也可保持非形变状态下的原有高度不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较于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存在明显的凸出,因此,用户在触控过程中可更明显的感受到按键区域并进行操作。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在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1022伸长,包括: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二组控制电压使得在按键区域的边缘上的压电微晶体1022伸长,并使得在按键区域的内部上的部分压电微晶体1022伸长。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即在按键区域的边缘部分使得压电微晶体产生连续性的伸长,而在按键区域的内部部分使得压电微晶体产生间隔性的伸长;上述压电微晶体产生间隔性的伸长指对应区域内间隔分布的压电微晶体分别在第二组控制电压作用下进行伸长。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三组控制电压;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三组控制电压在与屏幕显示的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包括:游戏应用、图片浏览应用、用于销售或展示的实物浏览应用等等。目标应用中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的划分可根据目标应用内的环境材质、实物材质等因素进行区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在第一应变层内形成用于区别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的形变,以使得用户在目标应用内可通过触感识别不同的画面部分。具体而言,上述技术方案在游戏或图片浏览应用下,可根据显示的环境材质对于画面进行区分,以使得用户通过触感可感受画面内的不同环境要素,进而模拟更为真实的操作感;而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物浏览应用中,可根据实物的实际材质以在屏幕上模拟出相应的实物触感,进而使得用户通过触摸屏幕即可获知展示实物的真实材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环境材质或实物材质的获取,即可通过控制芯片获取应用接口,由应用适配本发明中的第一应变层进而提供应用内不同环境或实物的材质以提供第三组控制电压。对于游戏或图片浏览应用而言,也可通过控制芯片对于应用内的画面图像信息进行像素分析,根据像素颜色的分布确定画面内的环境对象,并通过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调取该环境对象的环境材质;对于实物浏览应用而言,还可通过控制芯片调取应用内的实物相关信息,并通过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调取该实物的实际材质。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向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提供第四组控制电压;
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用于根据第四组控制电压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运行盲人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一应变层内形成智能终端输出内容对应的盲文纹理,即盲文点阵,进而使得盲人群体可通过触摸屏幕过程中的触感反馈以方便的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内容阅读或分享。
可选地,如图2所示,智能终端还包括:马达振子106,与控制芯片103连接,马达振子106用于根据控制芯片103提供的控制电压产生相应的振动,其中,马达振子106设置在智能终端的虚拟按键所在的按键区域104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马达振子由智能终端处理器直接进行控制,当智能终端中虚拟按键的按键区域感受到用户触控时,即可通过控制芯片向处理器发送反馈指令,以进一步控制马达振子配合进行振动反馈,即马达振子与控制芯片之间通过处理器间接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马达振子可在用户对于虚拟按键进行操作过程中配合进行振动反馈,以使得用户输入过程中的触感真实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可选地,如图2所示,智能终端还包括:处理器107,处理器107与控制芯片103连接,处理器107用于向控制芯片103输出控制指令,以使得控制芯片103提供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电压。
具体而言,控制芯片103通过板级串行总线连接到处理器107之上,接受处理器107的指令操作。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二应变层的层级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中第二应变层的层级示意图,根据图7与图8所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还包括:
后壳108;
第二应变层109,设置在后壳108上,第二应变层109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1091,第二绝缘材料层1091之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
其中,控制芯片103与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电连接,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按照控制芯片103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该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与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之间仅存在安装位置的差异,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与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具有相同的控制方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智能终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将屏幕置放在接触面或将后壳置放在接触面两种情形,因此,在第一应变层的基础上在智能终端的后壳上同时设置第二应变层可使得智能终端于任意方式进行置放均可通过对应位置的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以达到智能终端的防滑处理。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与后壳108形成为一体,或者,第二应变层109位于后壳108的外表面之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应变层与后壳形成为一体可在保障第二应变层可形成可变触感的前提下,避免在屏幕表面额外设置第二绝缘材料层,从而控制智能终端屏幕的厚度。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应变层与后壳一体化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应变层与后壳之间关系如图9所示。此外,由于智能终端的后壳对于触控与显示没有需求,因此也可选择在后壳上额外设置第二应变层,以便于第二应变层的实际生产与加工,并满足用户后续对于终端加设配件的需求。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与第一应变层的应用方式相似的,第二应变层在应用过程中对于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同样采用以下两种检测方式: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倾斜至可能产生滑落的角度时,通过第二组控制电压控制压电微晶体及时产生形变,以有效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致使智能终端的滑落得以停止,从而达到智能终端的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五组控制电压作用下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倾斜方向的纹理结构。
以下为第二应变层在应用过程中对于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的另一种检测方式: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精确的获知智能终端的运动状态,继而在智能终端产生运动时即控制第二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进而达到智能终端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五组控制电压作用下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运动加速度方向的纹理结构,即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的纹理结构。
此外,上述第二应变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倾斜角检测以及运动加速度检测在内的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的检测方式及判断过程均与第一应变层的应用方式相同。
可选地,第一应变层102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22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第一绝缘材料层1021中。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第二绝缘材料层1091中。
具体而言,上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一应变层或第二应变层内进行分布时,优选采用矩阵分布的方式进行铺设,以便于控制芯片对于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行向量与列向量的方式进行控制电压的输出与控制。
可选地,压电微晶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电陶瓷微晶体、压电高分子微晶体、压电叠层器件微晶体、压电单晶微晶体、压电石英晶体、铁电聚合物微晶体。本发明中优选压电陶瓷微晶体作为压电微晶体。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如图7与图8所示,该智能终端包括:
后壳108;
第二应变层109,设置在后壳108上,第二应变层109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1091,第二绝缘材料层1091之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
其中,控制芯片103与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电连接,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按照控制芯片103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该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通过本实施例,由于智能终端在置放过程中往往将后壳置于接触面之上,因此,在智能终端的后壳之上设置第二应变层,可使得第二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通过形变以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效果,进而使得智能终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滑落或跌落。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与后壳108形成为一体,或者,第二应变层109位于后壳108的外表面之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应变层与后壳形成为一体可在保障第二应变层可形成可变触感的前提下,避免在屏幕表面额外设置第二绝缘材料层,从而控制智能终端屏幕的厚度。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应变层与后壳一体化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应变层与后壳之间关系如图9所示。此外,由于智能终端的后壳对于触控与显示没有需求,因此也可选择在后壳上额外设置第二应变层,以便于第二应变层的实际生产与加工,并满足用户后续对于终端加设配件的需求。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与实施例1中第二应变层的应用方式相似,第二应变层在应用过程中对于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同样采用以下两种检测方式: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倾斜至可能产生滑落的角度时,通过第二组控制电压控制压电微晶体及时产生形变,以有效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致使智能终端的滑落得以停止,从而达到智能终端的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五组控制电压作用下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倾斜方向的纹理结构。
以下为第二应变层在应用过程中对于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的另一种检测方式:
可选地,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包括:
控制芯片103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向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用于根据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精确的获知智能终端的运动状态,继而在智能终端产生运动时即控制第二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进而达到智能终端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五组控制电压作用下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运动加速度方向的纹理结构,即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的纹理结构。
此外,上述第二应变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倾斜角检测以及运动加速度检测在内的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的检测方式及判断过程均与实施例1中的第二应变层的应用方式相同。
可选地,第二应变层109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1092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第二绝缘材料层1091中。
具体而言,上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在第一应变层或第二应变层内进行分布时,优选采用矩阵分布的方式进行铺设,以便于控制芯片对于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行向量与列向量的方式进行控制电压的输出与控制。
可选地,压电微晶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压电陶瓷微晶体、压电高分子微晶体、压电叠层器件微晶体、压电单晶微晶体、压电石英晶体、铁电聚合物微晶体。本发明中优选压电陶瓷微晶体作为压电微晶体。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防护方法包括:
S100,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S102,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由于智能终端在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即存在滑落或跌落的风险,在此状态下通过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增加智能终端的屏幕侧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在屏幕与接触面接触状态下滑落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由于表面过于光滑且触感单一进而导致的智能终端易于滑落或跌落的问题,以达到改善智能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何可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检测方式均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以下列举两种优选的对于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检测方法:
可选地,S100,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在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判断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S102,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的检测处理可通过智能终端内设置的陀螺仪传感器实现,上述预定角度根据智能终端可能发生滑落的最大临界角设定,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即为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的情况。上述智能终端的倾斜方向亦可由陀螺仪传感器根据智能终端的重心变化加以测定,而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则可由智能终端内的位移传感器加以测定。
上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即为智能终端发生倾斜时的倾斜方向,上述滑动方向即为智能终端发生滑落过程中的实际滑动方向。在智能终端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可能的滑落方向即为倾斜方向;当由于第一应变层产生形变的时差等因素导致智能终端产生一定幅度的滑动时,滑动方向即为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滑动方向在大多数状态下均与倾斜方向相同,而当智能终端在滑落过程中受到其余因素,如外力介入等影响时,滑动方向则可能与倾斜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可进一步确保智能终端在实际运动方向上的摩擦效果增加,以避免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滑落。
上述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的控制过程可通过控制芯片对于相应的压电微晶体提供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以使得压电微晶体进行相应的缩短或伸长,以形成防滑所需的纹理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倾斜至可能产生滑落的角度时控制压电微晶体及时产生形变,以有效增加智能终端的屏幕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致使智能终端的滑落得以停止,从而达到智能终端的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倾斜方向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检测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包括:
当智能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以固定周期检测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智能终端在用户操作过程中的任意时刻均有可能发生倾斜,故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智能终端在运行应用过程中不触发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避免上述压电微晶体的形变对于用户实际操作过程造成影响。在智能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即可判定用户当前未对智能终端进行操作,且智能终端处于静置状态,在此情形下通过对于智能终端倾斜角的周期性检查则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在该状态下滑落。
上述固定周期通常为1至20s,优选为每隔5s对智能终端的倾斜角进行一次检测。
可选地,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使得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增加至预设摩擦系数,其中,预设摩擦系数由以下公式获得:
μ=k*sinα
其中,μ为预设摩擦系数,k为预定的摩擦因数,α为倾斜角。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预设摩擦系数可为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可形成的最大摩擦系数,即在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现象时,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直接形成最大限度的形变,进而及时避免智能终端可能的滑落。通常状态下,当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垂直于智能终端的滑落方向时,第一应变层与接触面之间,即智能终端的屏幕与接触面之间具有最大摩擦系数。
上述摩擦因数k为预定的常数,摩擦因数k取决于第一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的分布密度,以及压电微晶体的材料性质。摩擦因数k的具体数值需由第一应变层完成安装后测得。
当第一应变层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时,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的形变幅度与所形成的纹理结构的摩擦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需在第一应变层完成安装后测得。具体而言,可通过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并对于多个纹理结构下第一应变层的摩擦系数进行测量,以获得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时,即通过上述关系的记录以确定预设摩擦系数对应的压电微晶体的形变幅度以控制第一应变层中对应方向上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即可。
以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进行说明: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倾斜状态示意图(一),如图11所示,智能终端与水平面之间形成角度为α的倾斜角,且智能终端的屏幕向下放置,此处设定该智能终端的预设角度小于等于α。根据S100,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由于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α大于预定角度,故可判断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即在图11所示场景下,智能终端即将滑落。
根据S102,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由图11可直观的观察到,图11的智能终端的倾斜方向为智能终端的宽度方向。在没有外力介入的状态下,此刻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与倾斜方向应相同,故此,为尽可能的避免智能终端滑落,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优选形成垂直于上述倾斜方向的纹理,以使得第一应变层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达到最大,即预定摩擦系数。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形成了在智能终端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纹理结构,即形成了垂直于智能终端滑动方向的纹理结构,图12中实心点表示伸长的压电微晶体,空心点表示缩短的压电微晶体。通过上述图12中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即可有效增加第一应变层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以避免智能终端的进一步下滑,进而达到防滑的效果。
进一步的,根据图12中第一应变层内的压电微晶体的分布可测得摩擦因数为1.3,以α为30°进行说明,即可得到
μ=1.3*sin30°=0.75
由上述计算可确定,通过第一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以使得智能终端在滑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达到0.75,即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的滑动。
以下列举另一种优选的对于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检测方法:
可选地,S100,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具有运动加速度;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判断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S102,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即为智能终端在发生运动的过程中的实际运动方向,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可通过智能终端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得以实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精确的获知智能终端的运动状态,继而在智能终端产生运动时即控制第一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增加智能终端的屏幕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效果,进而达到智能终端防滑处理。并且,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即可在智能终端非自然滑落的状态下对于智能终端进行防护,如智能终端受外力而在水平面滑动时,本实施例仍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获知其运动状态,进而对于智能终端进行防护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运动加速度方向的纹理结构,即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的纹理结构。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防护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第一防护模块202,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由于智能终端在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即存在滑落或跌落的风险,在此状态下通过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增加智能终端的屏幕侧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在屏幕与接触面接触状态下滑落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由于表面过于光滑且触感单一进而导致的智能终端易于滑落或跌落的问题,以达到改善智能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4所示,防护方法包括:
S104,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S106,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由于智能终端在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即存在滑落或跌落的风险,在此状态下通过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侧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在后壳与接触面接触状态下滑落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由于表面过于光滑且触感单一进而导致的智能终端易于滑落或跌落的问题,以达到改善智能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何可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检测方式均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以下列举两种优选的对于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检测方法:
可选地,S104,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在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下,判断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S106,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的检测处理可通过智能终端内设置的陀螺仪传感器实现,上述预定角度根据智能终端可能发生滑落的最大临界角设定,智能终端的倾斜角大于预定角度的情况即为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的情况。上述智能终端的倾斜方向亦可由陀螺仪传感器根据智能终端的重心变化加以测定,而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则可由智能终端内的位移传感器加以测定。
上述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即为智能终端发生倾斜时的倾斜方向,上述滑动方向即为智能终端发生滑落过程中的实际滑动方向。在智能终端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可能的滑落方向即为倾斜方向;当由于第二应变层产生形变的时差等因素导致智能终端产生一定幅度的滑动时,滑动方向即为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滑动方向在大多数状态下均与倾斜方向相同,而当智能终端在滑落过程中受到其余因素,如外力介入等影响时,滑动方向则可能与倾斜方向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可进一步确保智能终端在实际运动方向上的摩擦效果增加,以避免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滑落。
上述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的控制过程可通过控制芯片对于相应的压电微晶体提供正向电压或反向电压以使得压电微晶体进行相应的缩短或伸长,以形成防滑所需的纹理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倾斜至可能产生滑落的角度时控制压电微晶体及时产生形变,以有效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致使智能终端的滑落得以停止,从而达到智能终端的防滑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倾斜方向的纹理结构。
可选地,检测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包括:
当智能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以固定周期检测智能终端的倾斜角是否大于预定角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智能终端在用户操作过程中的任意时刻均有可能发生倾斜,故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智能终端在运行应用过程中不触发第二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避免上述压电微晶体的形变对于用户实际操作过程造成影响。在智能终端处于休眠状态下,即可判定用户当前未对智能终端进行操作,且智能终端处于静置状态,在此情形下通过对于智能终端倾斜角的周期性检查则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在该状态下滑落。
上述固定周期通常为1至20s,优选为每隔5s对智能终端的倾斜角进行一次检测。
可选地,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包括:
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倾斜角对应的倾斜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使得滑动方向的摩擦系数增加至预设摩擦系数,其中,预设摩擦系数由以下公式获得:
μ=k*sinα
其中,μ为预设摩擦系数,k为预定的摩擦因数,α为倾斜角。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预设摩擦系数可为第二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可形成的最大摩擦系数,即在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现象时,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直接形成最大限度的形变,进而及时避免智能终端可能的滑落。通常状态下,当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垂直于智能终端的滑落方向时,第二应变层与接触面之间具有最大摩擦系数。
上述摩擦因数k为预定的常数,摩擦因数k取决于第二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的分布密度,以及压电微晶体的材料性质。摩擦因数k的具体数值需由第二应变层完成安装后测得。
当第二应变层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时,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的形变幅度与所形成的纹理结构的摩擦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需在第二应变层完成安装后测得。具体而言,可通过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并对于多个纹理结构下第二应变层的摩擦系数进行测量,以获得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与摩擦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智能终端可能产生滑落时,即通过上述关系的记录以确定预设摩擦系数对应的压电微晶体的形变幅度以控制第二应变层中对应方向上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即可。
以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进行说明: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倾斜状态示意图(二),如图15所示,智能终端与水平面之间形成角度为α的倾斜角,且智能终端的后壳向下放置,此处设定该智能终端的预设角度小于等于α。根据S104,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由于检测到智能终端的倾斜角α大于预定角度,故可判断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即在图15所示场景下,智能终端即将滑落。
根据S106,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由图15可直观的观察到,图15的智能终端的倾斜方向为智能终端的宽度方向。在没有外力介入的状态下,此刻智能终端的滑动方向与倾斜方向应相同,故此,为尽可能的避免智能终端滑落,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优选形成垂直于上述倾斜方向的纹理,以使得第二应变层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达到最大,即预定摩擦系数。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第二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形成了在智能终端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纹理结构,即形成了垂直于智能终端滑动方向的纹理结构,图16中实心点表示伸长的压电微晶体,空心点表示缩短的压电微晶体。通过上述图16中第二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即可有效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以避免智能终端的进一步下滑,进而达到防滑的效果。
进一步的,根据图16中第二应变层内的压电微晶体的分布可测得摩擦因数为1.3,以α为45°进行说明,即可得到
μ=1.3*sin45°=0.92
由上述计算可确定,通过第二应变层中多个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以使得智能终端在滑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达到0.92,即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的滑动。
以下列举另一种优选的对于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检测方法:
可选地,S104,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包括:
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具有运动加速度;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判断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
可选地,S106,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包括:
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具有运动加速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的摩擦系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即为智能终端在发生运动的过程中的实际运动方向,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方向可通过智能终端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得以实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精确的获知智能终端的运动状态,继而在智能终端产生运动时即控制第二应变层内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从而使得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效果得以改善,进而达到智能终端防滑处理。并且,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即可在智能终端非自然滑落的状态下对于智能终端进行防护,如智能终端受外力而在水平面滑动时,本实施例仍可通过对于智能终端的运动加速度的检测以获知其运动状态,进而对于智能终端进行防护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所形成的纹理结构可满足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即可,而为实现更好的摩擦效果,上述纹理结构优选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运动加速度方向的纹理结构,即形成垂直于智能终端的实际运动方向的纹理结构。
实施例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防护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17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203,用于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第二防护模块204,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由于智能终端在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即存在滑落或跌落的风险,在此状态下通过控制第二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增加智能终端的后壳侧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有效避免智能终端在后壳与接触面接触状态下滑落的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由于表面过于光滑且触感单一进而导致的智能终端易于滑落或跌落的问题,以达到改善智能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方法,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8,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处于输入模式时形成用于区别按键区域与非按键区域的形变,以使得用户可清楚的感知到智能终端屏幕内的按键区域,并通过压电微晶体产生的纹理结构以实现不同触感的感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的问题,进而即可帮助用户在不便目视屏幕内容时可完成盲操处理,又能够使得用户在按键区域进行输入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以形成接近于真实键盘或按键的触控感受,进而向用户提供真实的触感反馈效果,以满足用户对于操控感的需求。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输入模式指智能终端需要用户通过触控输入操作指令的场景,具体可包括:文字录入,游戏操作等。上述屏幕中与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可包括智能终端在进行文字输入过程中显示的虚拟键盘,以及智能终端进行游戏等场景下显示的虚拟轮盘、虚拟摇杆等用于用户操控场景内人物动作的虚拟按键。本发明中的虚拟按键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应用场景,智能终端在任何输入模式中所显示的任何需要由用户通过触控完成输入操作指令的部分均可属于本发明的虚拟按键。
可选地,S108,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包括:
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大于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的高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表示在按键区域内,压电微晶体只需形成将按键区域与非按键区域相互区别的形变即可,具体可使得按键区域内所铺设的所有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也可根据需要仅在按键区域的特定位置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用户可通过上述形变明显感受到按键区域的不同触感。
可选地,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大于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的高度,包括:
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在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伸长,使得在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缩短。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按键区域内压电微晶体的伸长,以及非按键区域内压电微晶体的缩短均为压电微晶体在高度方向上(即屏幕的厚度方向上)完成伸缩。对于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而言,压电微晶体的缩短指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相较于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缩短,在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在非形变状态下的高度保持较按键区域内伸长后的压电微晶体的高度较短时,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即可进一步缩短,也可保持非形变状态下的原有高度不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较于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存在明显的凸出,因此,用户在触控过程中可更明显的感受到按键区域并进行操作。
可选地,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在按键区域上的部分或全部压电微晶体伸长,使得在非按键区域上的压电微晶体缩短,包括:
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使得在按键区域的边缘上的压电微晶体伸长,并使得在按键区域的内部上的部分压电微晶体伸长。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即在按键区域的边缘部分使得压电微晶体产生连续性的伸长,而在按键区域的内部部分使得压电微晶体产生间隔性的伸长;上述压电微晶体产生间隔性的伸长指对应区域内间隔分布的压电微晶体分别在第二组控制电压作用下进行伸长。
可选地,输入模拟方法还包括:
屏幕中与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识别到用户操作时,智能终端产生相应的振动反馈。
具体而言,振动反馈通过智能终端内的马达振子得以实现。当用户在智能终端屏幕内的按键区域进行操作时,智能终端接收到触控信号,从而驱动智能终端内的马达振子产生振动。
以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文字输入状态示意图,如图19所示,智能终端的屏幕中具有用于进行文字输入的虚拟按键;根据S108内容,第一应变层中,位于虚拟按键的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产生伸长形变,位于屏幕内非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即可保持非形变状态或进行缩短处理,以使得屏幕内的按键区域与非按键区域形成明显区别。图19中实心圆点表示进行伸长的压电微晶体,空心圆点表示保持非形变状态或进行收缩的压电微晶体。
如图19所示,智能终端屏幕内按键区域内的每一个虚拟按键的边缘部分形成了连续式的压电微晶体的形变,虚拟按键的内部则使得压电微晶体形成间隔式的形变。虚拟按键的边缘部分将虚拟按键与非按键区域进行了明显区分,以方便用户感知,而虚拟按键内部采用的间隔性的形变则可使得虚拟按键内部的摩擦效果进一步增强,以进一步提高用户触控过程中的真实感。
通过图19所示的虚拟按键的输入模拟,即可使得用户在进行文字输入时精准实现相关键位的触控操作,并在触控过程中配合马达振子形成良好的触感反馈。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虚拟操控状态示意图,如图20所示,智能终端处于游戏运行过程中,该游戏内具有分别位于屏幕左侧与屏幕右侧的虚拟摇杆以及虚拟轮盘。根据S108内容,在第一应变层中,位于虚拟摇杆与虚拟轮盘内的按键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进行伸长,以使得按键区域相较于非按键区域具有明显的粗糙度,进而使得用户进行游戏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由于找不到键位而导致的操作失灵,同时亦可增加用户进行游戏过程中的操作真实感。
实施例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该装置包括:
输入模拟模块205,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处于输入模式时形成用于区别按键区域与非按键区域的形变,以使得用户可清楚的感知到智能终端屏幕内的按键区域,并通过压电微晶体产生的纹理结构以实现不同触感的感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智能终端的触感单一的问题,进而即可帮助用户在不便目视屏幕内容时可完成盲操处理,又能够使得用户在按键区域进行输入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压电微晶体的形变以形成接近于真实键盘或按键的触控感受,进而向用户提供真实的触感反馈效果,以满足用户对于操控感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方法,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与屏幕显示的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在第一应变层内形成用于区别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的形变,以使得用户在目标应用内可通过触感识别画面内的不同部分。具体而言,上述技术方案在游戏或图片浏览应用下,可根据显示的环境材质对于画面进行区分,以使得用户通过触感可感受画面内的不同环境要素,进而模拟更为真实的操作感;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物浏览应用中,可根据实物的实际材质以在屏幕上模拟出相应的实物触感,进而使得用户可通过触摸以获知实物的真实材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环境材质或实物材质的获取,即可通过控制芯片获取应用接口,由应用适配本发明中的第一应变层进而提供应用内不同环境或实物的材质以提供第三组控制电压。对于游戏或图片浏览应用而言,也可通过控制芯片对于应用内的画面图像信息进行像素分析,根据像素颜色的分布确定画面内的环境对象,并通过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调取该环境对象的环境材质;对于实物浏览应用而言,还可通过控制芯片调取应用内的实物相关信息,并通过本地数据库或网络数据库调取该实物的实际材质。
以下通过具体应用实例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游戏场景示意图,如图23所示,该游戏画面下包括有至少两个环境对象:位于屏幕左侧的沙滩场景,位于屏幕右侧的海洋场景。
当该游戏应用与本发明中的第一应用层适配时,控制芯片直接由游戏应用的接入端口获取到该游戏画面的环境对象信息。控制芯片调取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即可获知,沙滩场景下的环境材质明显粗糙于海洋场景下的环境材质,因此,控制芯片控制位于沙滩场景区域内的全部或部分压电微晶体产生形变,以模拟沙滩的粗糙质感,海洋场景区域内的压电微晶体则需保持屏幕相应位置的光滑触感,以模拟海洋场景的光滑材质。用户在进行游戏过程中,可在不同区域通过触感的区别以明显感受到环境材质的不同,进而提高游戏的真实性。
当该游戏应用未能与本发明中的第一应用层适配时,本发明则可采用图像识别的方式以进行压电微晶体形变状态的判断;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中图像识别的流程图,如图2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0,获取该游戏画面下的高像素图像;
S202,对于高像素图像进行像素抽取,以得到低像素图像;
S204,根据低像素图像中像素的颜色进行图像分区,具体而言,将蓝色像素聚集区域分配为第一分区,将黄色像素聚集区域分配为第二分区;
S206,根据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的像素颜色,调取本地数据库进行查询,以确定相应分区对应的环境材质;
S208,根据查询结果,控制芯片向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输出第三控制电压,以分别在第一分区在屏幕内的对应区域形成光滑触感,在第二分区在屏幕内的对应区域形成粗糙触感,进而模拟相应的环境材质。
当智能终端运行图片浏览应用时,对于图像根据环境材质进行模拟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5所示,该装置包括:
目标模拟模块206,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在与屏幕显示的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在第一应变层内形成用于区别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的形变,以使得用户在目标应用内可通过触感识别画面内的不同部分。具体而言,上述技术方案在游戏或图片浏览应用下,可根据显示的环境材质对于画面进行区分,以使得用户通过触感可感受画面内的不同环境要素,进而模拟更为真实的操作感;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物浏览应用中,可根据实物的实际材质以在屏幕上模拟出相应的实物触感,进而使得用户可通过触摸以获知实物的真实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方法,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装置的盲人阅读方法流程图,如图26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2,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由于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运行盲人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一应变层内形成智能终端输出内容对应的盲文纹理,即盲文点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盲人群体无法方便的使用智能终端的问题,以达到使得盲人群体可通过触感方便的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内容阅读或分享的效果。
以下通过具体应用实例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盲文显示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7所示,当智能终端开启盲人模式后,控制芯片识别智能终端的输出文字内容,并根据数据库内的盲文信息将文字翻译成对应的盲文点阵,控制芯片基于上述盲文点阵输出第四组控制电压,以使得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产生与上述盲文点阵相对应的纹理,即如图27的内容所示。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盲文点阵与对应文字的大小存在差异,本发明中的智能终端在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压电微晶体根据第四组控制电压进行形变过程中,每次读取智能终端原始显示内容每行的文字信息,用户阅读完目前显示的盲文信息后,可通过音量键实现后文的翻译与显示,进而完成对于相关内容的阅读。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智能终端可同时执行输入模拟方法、目标模拟方法亦或盲人阅读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具体而言,在具有虚拟按键的游戏应用场景下,可同时执行输入模拟方法与目标模拟方法以同时模拟虚拟按键的触感,以及游戏画面内不同环境材质的触感。
实施例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8所示,该装置包括:
盲人阅读模块207,用于在检测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由于第一应变层中的多个压电微晶体可在智能终端运行盲人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一应变层内形成智能终端输出内容对应的盲文纹理,即盲文点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盲人群体无法方便的使用智能终端的问题,以达到使得盲人群体可通过触感方便的使用智能终端进行内容阅读或分享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实施例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方法。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幕;
第一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屏幕上,所述第一应变层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
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所述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后壳;
第二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二应变层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之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该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所述第一应变层与所述屏幕中的触摸面板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第一应变层位于所述屏幕中的触摸面板之上;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五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一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控制电压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二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组控制电压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三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组控制电压在与所述屏幕显示的所述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四组控制电压;
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组控制电压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马达振子,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马达振子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产生相应的振动,其中,所述马达振子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的虚拟按键所在的按键区域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变层与所述后壳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第二应变层位于所述后壳的外表面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绝缘材料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中。
10.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
第二应变层,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二应变层包括第二绝缘材料层,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之中设置有多个压电微晶体;
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按照所述控制芯片提供的控制电压而产生与该控制电压对应的形变;
所述第二应变层与所述后壳形成为一体,或者,所述第二应变层位于所述后壳的外表面之上;
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以相同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绝缘材料层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提供第五组控制电压。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存在运动趋势;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1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存在运动趋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二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所述智能终端的所述运动趋势上的纹理结构,以增加所述智能终端的运动趋势所在方向上的摩擦系数。
1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的输入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行输入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在所述屏幕中的虚拟按键对应的按键区域与所述屏幕中的非按键区域之间构成区别的纹理结构。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的目标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运行目标应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在与所述屏幕显示的所述目标应用的不同画面对应的区域上形成不同的纹理结构。
1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的盲人阅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智能终端进入盲人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应变层中的所述多个压电微晶体形成与待输出的盲文文字对应的纹理结构。
CN201711435242.3A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Active CN109960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5242.3A CN109960400B (zh)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PCT/CN2018/107803 WO2019128351A1 (zh) 2017-12-26 2018-09-27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5242.3A CN109960400B (zh)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0400A CN109960400A (zh) 2019-07-02
CN109960400B true CN109960400B (zh) 2021-10-08

Family

ID=67022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5242.3A Active CN109960400B (zh) 2017-12-26 2017-12-26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0400B (zh)
WO (1) WO20191283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2386A (ja) * 2010-04-23 2011-12-01 Immersion Corp 接触センサと触覚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の透明複合圧電材結合体
CN105094503B (zh) * 2014-04-30 2020-07-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可形变的电子设备
CN105528098B (zh) * 2014-09-28 2019-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32822B (zh) * 2015-06-03 2018-10-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人机交互装置及用于制造其的方法、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N107850941A (zh) * 2015-06-26 2018-03-27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中的触觉反馈的机电致动器
CN106875850A (zh) * 2017-04-18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其变形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29308A (zh) * 2017-06-06 2017-10-03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曲面结构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0400A (zh) 2019-07-02
WO2019128351A1 (zh)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1047B (zh) 触摸屏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JP2019050003A (ja) 触覚セルのアレイを用いた有形の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インタラクション及びジェスチャ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JP2023011571A (ja) 力感知及び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を伴うキーレスキーボード
CN101910977B (zh) 基于视觉环境的音频和触觉反馈
US8619034B2 (en) Sensor-based display of virtual keyboard image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US9600070B2 (en) User interface having changeable topography
CN102349041B (zh) 用于摩擦显示和附加触觉效果的系统和方法
KR102214929B1 (ko) 촉각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CN105373274A (zh) 触摸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JP2014102819A (ja) ガイド及び静電的摩擦との協力のための触覚的な手がかり(HapticCues)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0002003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EP2508960A2 (en) Gesture recognition on a portable device with force-sensitive housing
US20100156887A1 (en) Extended user interface
CN105373248A (zh) 触摸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CN105353877A (zh) 用于摩擦显示和附加触觉效果的系统和方法
CA2731042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KR20140040134A (ko) 전기 진동 촉각 디스플레이
JPWO2007007682A1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JP5818145B2 (ja) 入力装置及び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入力制御方法
CN107330859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244845B (zh) 触觉反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90010591A (ko) 압력 감지 표면을 위한 햅틱으로 인에이블되는 오버레이
EP3021202B1 (en) Method of modeling haptic signal from haptic object,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9960400B (zh) 智能终端及智能终端的防护方法、输入模拟方法
KR20190048861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