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7329B -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7329B
CN109947329B CN201910229018.1A CN201910229018A CN109947329B CN 109947329 B CN109947329 B CN 109947329B CN 201910229018 A CN201910229018 A CN 201910229018A CN 109947329 B CN109947329 B CN 1099473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low
information
component
boundary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9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7329A (zh
Inventor
赵国亮
吕佳聪
马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290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73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7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7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3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针对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内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显示界面的空间利用率,并提高了信息的展示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显示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资讯的展示场景中,一般包含固定信息的展示与信息流展示。一般情况下,固定信息以固定组件的形式,被固定展示在信息流组件的上方,用户可以通过在终端屏幕上的拖动或滑动操作,来实现对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的查看。
在现有的资讯展示场景中,固定组件的大小及位置是不可变动的,因此,为了便于用户的查看,一般会将固定组件设计的较小,或者,将固定组件中携带的信息可能的简化,以使得信息流组件可以占用更大的显示面积,从而方便用户浏览信息流。
由此可知,在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组合展示的场景中,受限于这种固定的组合布局,显示界面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信息的展示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以期提高显示界面的空间利用率,并提高信息的展示效率。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边界显示状态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的显示界面;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
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刷新;
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应用于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边界显示状态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应用于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的显示界面;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控制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刷线;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第五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和/或,
第二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和/或,
第二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针对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场景中,通过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信息流组件的状态,从而,当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固定组件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时,将信息流组件的显示位置在显示界面中固定,如此,信息流组件可以占据全部的显示界面来进行信息流展示,充分利用了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展示效率。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针对已经完全覆盖了固定组件并固定展示于显示界面的场景,则根据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进行事件类型的识别,从而,当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时,移动信息流组件的显示位置以使得原来被完全覆盖住的固定组件可以被完全展示,如此,仅需要通过简单的滚动事件,即可快速恢复固定组件完全显示的初始状态,满足了在全屏显示信息流组件场景下快速便捷查看固定信息的需求。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前述实施例,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查看需求,具备较高的信息展示效率;并且,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固定组件的尺寸和信息内容的多少均无限制,避免了现有的展示方案中固定信息被尽量简化而导致信息不便于查看或被舍弃的情况,满足了部分资讯展示场景中固定信息的展示及查看需求,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且提高了显示界面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本公开所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信息流:是指应用中以线性流式展示的一系列资讯。一般地,用户可以通过上下滑动的方式来浏览这些资讯的概要,并以点击方式进入资讯的详情页。
固定信息:是指应用中独立于信息流要展示的一些公共信息。在进行界面实施例时,固定信息位于信息流上方被展示。
刷新事件:是指更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资讯,并将更新后的资讯在信息流组件中进行展示。
回顶事件:是指移动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以使得被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住的固定组件可以被完全显示。
也就是,若被完全覆盖的固定组件位于相对于信息流组件的上方,则该回顶事件的操作是指将信息流组件从屏幕顶部拉下来,回落到固定组件下方的位置进行显示;反之,若被完全覆盖的固定组件位于相对于信息流组件的下方,则该回顶事件的操作是指将信息流组件从屏幕底部拉上来,提拉到固定组件上方的位置进行显示。
滑动冲突:是指当上拉或下拉会触发多种行为(如刷新信息流或将信息流内容整体移动)时,导致系统无法自动识别出滑动事件的类型,也就无法执行相应的操作处理。例如,若下拉会触发刷新事件和回顶事件,则无法确定该下拉操作对应的处理方式,导致滑动冲突的问题。
本公开具体的应用场景为针对包含固定信息与信息流的显示界面的显示控制场景。
如前所述,现有显示控制场景中,信息流组件支持上下滚动功能以及下拉刷新功能,这种实施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查看信息流组件中各资讯的需求,但是,受限于固定展示的固定信息,信息流组件仅能利用显示界面中的部分区域进行信息流资讯的展示,空间利用率较低,信息的展示效率较低。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显示界面可以为任一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或处理器的显示界面,本公开式实施例对此无特别限定。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显示界面中除包含信息流组件的展示之外,还包含固定组件的展示,但是,部分场景下固定组件可能被信息流组件覆盖。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内部布局、内部包含或携带的信息等均无特别限定,根据需要自定义设计即可。
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再例如,无线终端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上方。此时,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一种显示界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界面的显示区域用于展示两种信息:固定信息与信息流。其中,固定组件用于展示固定信息,信息流组件用于展示多条信息流资讯。并且,在如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中,固定组件(区域1)显示于信息流组件(区域2)的上方。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针对信息流资讯的展示,仅局限于图1所示的下半部分(图1所示的区域2),展示效率及效果均较差。
此外,如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展示。如图1所示,信息流资讯列表的展示顺序由上至下依次为:信息流资讯1、信息流资讯2、信息流资讯3……。在如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中,若要查看信息流组件的后续信息流资讯时,则在信息流组件的下方依次显示其他信息流资讯。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下方。也就是,该显示场景中,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位于信息流组件的下方,二者位置对调,不再赘述。
此外,与前述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相反,这种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展示。此时,结合如图1所示显示界面举例说明,在这种实现场景中,信息流资讯列表的展示顺序由下至上依次为:信息流资讯1、信息流资讯2、信息流资讯3……,换言之,其展示顺序由上至下依次为:信息流资讯N、信息流资讯N-1……、信息流资讯2、信息流资讯1,这与如图1所示的信息流资讯的展示顺序相反。此时的显示界面中,若要查看信息流组件的后续信息流资讯时,则在信息流组件的上方依次显示其他信息流资讯。
而针对前述任一种可能的显示界面(例如,图1所示界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请参考图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组件内布局信息用于指示信息流组件中各信息流资讯的显示位置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组件内局部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信息流组件中最顶部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标识。其中,每个信息流资讯对应于一个信息流标识,因此,可以根据信息流标识,来确认当前展示的信息流资讯的范围及对应内容。本公开实施例对于信息流标识的表现形式无特别限定,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信息流标识可以为数字,并依据信息流资讯列表的方式依次排序。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信息流标识可以为其他标识符,如字母、文字等。
在具体的实现场景中,前述组件内布局信息可以通过布局组件提供的数据实现。具体的,布局组件一般会给出当前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由上至下的信息流资讯编号。则可以获取当前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全部资讯编号或其中的部分信息流资讯编号,例如,信息流组件的边界位置处的信息流资讯编号,以作为组件内布局信息。
S204,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边界显示状态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一方面,边界显示状态是指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住固定组件的状态。
如前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信息流组件的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而移动,也就是,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可变。这种设计使得信息流组件能够在进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与固定组件之间构成如下三种位置关系:
第一位置关系:信息流组件与固定组件完全无覆盖。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显示状态,固定组件在信息流组件上方完全显示,与信息流组件无交叉或(被)遮挡。
第二位置关系:信息流组件部分覆盖固定组件。请参考图3所示的另一种显示界面,在该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跟随用户的操作向下移动,此时,如图3所示的显示状态中,信息流组件部分覆盖了固定组件,导致固定组件中的部分固定信息被遮挡。
第三位置关系: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固定组件。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一般设置在显示界面的顶部,当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跟随用户的操作向下移动至显示界面的顶端时,此时的显示界面可以参考图4。如图4所示,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上方的固定组件,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区域由图1所示的区域2扩展到整个显示界面区域。
而除图1所示固定组件位于信息流组件之上的显示界面之外,固定组件位于信息流组件之下的情况与图3、图4相反,信息流组件的下边框可向下拖动,以部分覆盖或完全覆盖固定组件。
另一方面,边界显示状态是指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可知,基于显示界面的布局不同,若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上方,则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当前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例如,图1所示显示界面中的信息流资讯1为该信息流组件的边界信息流资讯。
或者,若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下方,则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当前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最后一条信息流资讯。例如,这种显示界面与图1所示显示界面的信息流资讯展示方式相反,由下至上依次为信息流资讯1、信息流资讯2……,此时,位于信息流资讯列表最底部的一条信息流资讯(最后一条)也是信息流资讯1。
以图1所示显示界面为例,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也就是信息流组件中的顶部信息流资讯。如此,若当前完整显示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为顶部信息流资讯,则说明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举例说明,若当前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由上至下的展示顺序为:信息流资讯1、信息流资讯2、信息流资讯3……信息流资讯N(N为大于1的整数)。此时,如图1、图3、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中当前完整显示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均为信息流资讯1,而图4还满足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固定组件,此时,如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而图1、图3所示显示界面不满足“完全覆盖”这一相对位置关系,因此,未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此外,请参考图5所示的另一种显示界面,该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已完全覆盖固定组件,但信息流组件中当前显示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为信息流资讯7,但信息流资讯7并未完整显示,则该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中完整显示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均为信息流资讯8,此时,该信息流组件未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S206,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
此时,经过前述识别,可知,信息流组件已经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则在该显示界面中固定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使得信息流组件形成一种“吸顶”效果。如此,如图4所示,信息流组件可以占用整个显示界面进行信息流展示,以充分利用显示空间,并提高信息流的展示效率和效果。
具体而言,针对前述S204中的识别步骤,本公开实施例给出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识别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以下均简称第一标识),是否为信息流资讯列表的边界信息流标识,以及,识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若二者的识别结果均为是,则说明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反之,只要存在一项的识别结果为否,则说明其未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以信息流标识为数字为例,图1、图3-图5中信息流标识由信息流资讯1-信息流资讯N的编号依次为1、2……N。此时,若获取到的第一标识为1,且满足完全覆盖这一相对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则说明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这种识别方法简便易行,但是,未考虑信息流组件内发生上下滚动的情况,对信息流组件“吸顶”的影响。由此,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第二种识别方式。
方式二:请参考图6,S204步骤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42,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其中,如前所述,第一标识为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而所述第二标识为前一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S2044,根据第一标识,识别当前帧的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完全显示的信息流资讯是否为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
也就是,执行前述方式一的步骤。以前述举例为例,识别第一标识是否为1。
S2046,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关系,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
具体而言,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为目标方向,也就是,指向边界信息流资讯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时,才能够使得信息流资讯滚动到边界信息流资讯。以图4所示场景为例,边界信息流资讯位于信息流资讯列表的顶部,则当前位置指向边界信息流资讯的方向为向上,则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为向下滚动时,才能够滚动到边界信息流资讯。反之,若固定组件位于信息流组件的下方,则边界信息流资讯位于信息流资讯列表的底部,则当前位置指向边界信息流资讯的方向为向下,则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为向上滚动时,才能够滚动到边界信息流资讯。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依据信息流列表中的排序关系,来识别滚动方向。
若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信息流标识的排序依次升高(例如,1→N),此时,若第二标识的排序大于第一标识的排序,则说明信息流组件向下滚动;若第二标识的排序小于第一标识的排序,则说明信息流组件向上滚动;或者,若第二标识的排序等于第一标识的排序,则说明信息流组件并未发生滚动事件。
反之,若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信息流标识的排序依次降低(例如,N→1),则与前述方式相反,若第二标识的排序小于第一标识的排序,则说明信息流组件向下滚动。不再赘述。
S2048,若识别出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则确定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可知,若S2044的识别结果为是,也就是,当前帧中信息流组件中边界处(如图4所示显示界面的最顶部)完全显示的信息流资讯为边界信息流资讯(如图4所示的信息流资讯1);且S2046的识别结果为向下滚动,则说明所述信息流组件向下滚动至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到顶部。此时,才确定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可知,本公开实施例对S2044与S2046的执行顺序无特殊限定,图6仅为示意性的。
相较于前述方式一仅依靠第一标识与相对位置关系实现识别的方式,方式二更全面地考虑到了信息流组件内发生的滚动事件对识别结果的影响,避免了信息流组件处于图4所示的停滞状态时,重复执行S206所带来的滑动冲突问题。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执行S206时,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删除所述信息流组件中尚未执行的滚动事件,使得所述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在所述显示界面的顶部。
其中,删除未执行的滚动事件,是指当满足前述S204的识别时,停止针对信息流组件的滚动,实现信息流组件的“吸顶”或“吸底”。
这是考虑到,当通过拖拽或滑动等滚动事件来控制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时,例如,由图3→图4的拖动过程中,可能由于用力过大,导致满足前述S204的识别时,仍然有未执行的用于指示移动组件显示位置的滚动事件,此时,将这部分滚动事件删除,以实现信息流组件的吸顶。又例如,信息流组件由图5→图4的向下滚动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滑动速度过快,导致满足前述S204的识别时,也有未执行的滚动事件,此时,满足S204前的滚动事件可能被识别为针对信息流资讯的上下滚动事件,而满足S204后的滚动事件还可能被识别为下拉事件,此时,为了避免这种滑动冲突,将未执行的滚动事件进行删除,使得该滚动事件能够被识别为上下滚动事件,并在滚动到边界信息流资讯时固定位置,如此,该滚动事件不会再被识别为下拉事件,这能够避免一个滚动事件被识别出两种不同的事件类型而因此滑动冲突。
通过前述处理,只需要实时监测并获取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即可实现对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的调整和扩大,以方便用户查阅各信息流资讯。
此外,为了避免与常规滚动操作的滑动冲突问题,本公开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采取了防止滑动冲突的处理。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显示界面的界面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界面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各滑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界面布局信息用于表征信息流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得到。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截取当前显示界面的图像,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来确定信息流组件是否覆盖及是否完全覆盖固定组件。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界面中负责布局协调的组件来获取得到。具体的,界面布局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协调者布局(Coordinator Layout)组件获取到的布局偏差(offset)值,其中,所述布局偏差值用于表征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Coordinator Layout组件作为一种“super-powered Frame Layout(高效帧布局组件)”一般具备两个主要作用:作为顶层布局,以及,作为协调子视图(View)之间交互的容器。在本公开实施例所适用的显示界面中,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可视为显示界面的子View,Coordinator Layout组件可以获取到这两个子View之间的交互数据,并可以得到用于表征二者之间位置关系的offset值。因此,在进行处理时,可直接调用CoordinatorLayout组件获取到的offset值,即可得到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而本公开所述涉及到的滑动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流滚动功能。此外,还可以进一步设计边界刷新功能与边界回顶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以图1、图3、图4所示场景为例,此时,“边界刷新事件”实际为“下拉刷新事件”,“边界回顶事件”实际为“下拉回顶事件”。
在具体实现时,下拉回顶功能可利用实现下拉刷新的组件(简称之为下拉刷新组件)实现。在下拉刷新组件识别下拉刷新事件的滚动事件识别中,增加针对滚动距离的识别,则根据滚动距离的不同,可将滚动事件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回顶事件。
可知,若未启动下拉刷新功能,则下拉滚动事件不会被识别为刷新事件,也不会被识别为回顶事件;若启动下拉刷新功能但未启动下拉回顶功能,则下拉滚动事件可被识别为刷新事件;若同时启动下拉刷新功能与下拉回顶功能,则在下拉滚动事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对滚动距离的识别,从而,可以将下拉滚动事件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回顶事件。
其中,滚动距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滚动距离与第二滚动距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为所述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滚动距离;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为所述滚动事件被释放时的滚动距离。针对刷新事件与回顶事件的识别方法,实施例二中具体说明,在此不赘述。
其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回顶事件用于指示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信息流上方完全显示。举例说明,若针对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发生的下拉滚动事件,若被识别为回顶事件,则向下移动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使其恢复如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
在这种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针对图1、图3、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分别实施例了不同的防滑动冲突处理。
第一种情况,若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完全无覆盖,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此时,仅启动边界刷新功能,关闭边界回顶功能与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位置移动事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场景中,用户可能会在如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上浏览信息流资讯,此时,为其开启下拉刷新功能,能够满足用户查看新信息流资讯的需求。
由于回顶事件的处理机制,在于将图4所示显示界面回退至图1所示界面,因此,在图1所示显示界面,无需开启下拉回顶功能。
而信息流滚动功能则涉及滚动方向,在具体关闭信息流滚动功能时,可具体限定关闭哪一滚动方向的信息流滚动功能。具体的,为避免滑动冲突,可在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上,关闭信息流组件向上滚动的功能,如此,当采集到图1中针对信息流组件的向上的滑动事件,则不会被识别为信息流资讯向上滚动的事件,而是被识别为信息流组件的显示位置发生移动的位置移动事件。或者,在实现时,也无需区分滚动方向,直接关闭信息流滚动功能即可。
第二种情况,若所述信息流组件部分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如图2所示的显示界面,此时,关闭边界刷新功能、边界回顶功能以及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针对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位置移动事件。
也就是,发生于如图2所示的显示界面上的滚动事件只能被识别为针对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的向上移动事件或向下移动事件。此外,这种设计还能够保证图1→图2的过程中,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未刷新变化。
第三种情况,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如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此时,启动下拉刷新功能与下拉回顶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能够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回顶事件。
此时,用户可以通过下拉滚动来实现对信息流组件内的刷新或回顶,高效便捷,且提高了不同显示界面的交互效率。
除前述防滑动冲突的实施例之外,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有其他变形。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无需在下拉刷新的基础上实施例下拉回顶功能,如此,可在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或完全不覆盖固定组件的显示界面,启动下拉刷新组件;而在信息流组件部分覆盖所述固定组件的显示界面,关闭下拉刷新组件。而由图4→图1的回顶处理可以通过其他实施例来实现,例如,在信息流组件中添加一键回顶的虚拟按键,该虚拟按键可以悬浮显示信息流组件的显示内容之上,为了不遮挡信息流资讯,还可以将其进行隐藏设置,如半透明设计或贴边隐藏设计等,不再赘述。
这种设计中,为了实现回顶处理,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触发事件;
识别所述触发事件是否为回顶事件;
若所述触发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具体的,若采集到的触发事件为针对前述一键回顶的虚拟按键实现的,则可以将其识别为回顶事件;否则,识别为非回顶事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实施例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的显示界面。
请参考图4或图5所示的显示界面,在该显示界面中,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住了固定组件,信息流组件占据整个显示界面进行信息流资讯的展示。
而针对前述显示界面(例如,图4或图5所示界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请参考图7,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2,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
由于显示界面上的全部显示区域均用以显示信息流组件中展示的信息流资讯,此时,可以仅采集边界滚动事件,也可以采集任意的滚动事件,并通过条件识别来识别是否为边界滚动事件。
可知,若固定组件被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且位于原信息流组件的上方,此时,边界滚动事件是指针对信息流组件的下拉滚动事件;若固定组件被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且位于原信息流组件的下方,此时,边界滚动事件是指针对信息流组件的上推滚动事件。
S704,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下拉刷新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滚动距离的识别步骤,通过滚动距离,来进一步区分边界滚动事件是刷新事件,还是回顶事件,也就是,识别出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其中,针对边界滚动事件、回顶事件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而基于识别结果的不同,执行S706或S708。
S706,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刷新。
S708,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以图4所示为例,若被完全覆盖的固定组件为图1所示的显示界面,则S708所执行的回顶事件,是指将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回退至图1所示显示界面,使得固定组件可以完整被显示。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实施例一所述,在执行完回顶事件的处理,将显示界面回退至图1所示显示界面后,启动边界刷新功能,关闭边界回顶功能与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位置移动事件。
以下,对前述S704所述的识别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滚动距离是指信息流组件的边界信息流资讯的滚动距离。滚动距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滚动距离与第二滚动距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为所述边界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滚动距离;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为所述边界滚动事件被释放时的滚动距离。
基于此,可以通过滚动距离与距离阈值的比较,来实现事件类型的识别。
一方面,可利用第一滚动距离来识别回顶事件。具体的,可以预设一个较长的第一距离阈值,从而,在所述边界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持续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一滚动距离达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则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
这种实施例会导致用户还未释放该下拉操作但下拉距离较长时,自动回顶至图1所示显示界面;而为了进一步给用户以提示:在即将到达该第一距离阈值之前的某一预设位置或预设距离,如图8所示显示界面,输出用于提示继续下拉将返回顶部的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某一预设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预设,例如,可以设计为当第一滚动距离达到预设的第三距离阈值时,输出前述提示信息,其中,第三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如此,若用户并不想直接回到图1所示显示界面,则可以在第一滚动距离到达第一距离阈值之前,停止下拉操作,例如可以释放该边界滚动事件或者,也可以回退以缩短该第一滚动距离,也就是,能够给用户以反悔的选择空间,更加贴近用户使用场景,具备更好的灵活性。
除可以实现对回顶事件的提示之外,还可以在触发边界滚动事件时,如图9所示,输出用于提示下拉刷新的第二提示信息,直至第一滚动距离达到第四距离阈值,即停止输出。其中,第四距离阈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三距离阈值。另一种实施例中,除在触发边界滚动事件的时刻作为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的起始节点之外,还可以预设第五距离阈值,当第一滚动距离达到第五距离阈值时作为起始节点,其中,第五距离阈值小于第四距离阈值。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滚动距离来识别刷新事件与回顶事件。也就是,在下拉操作被释放时,根据该边界滚动事件的第二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之间的比对结果,来区分刷新事件与回顶事件。
具体的,将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进行比对,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从而,若所述第二滚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或者,若所述第二滚动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其中,第二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也就是,若下拉操作被释放时的距离较短,则触发刷新处理,也就是,对信息流组件中显示的各信息流资讯进行更新;若下拉操作被释放时的距离较长,则触发回顶处理,将如图4所示的显示界面回退至图1所示界面。如此,即可实现对刷新事件与回顶事件的识别。
此外,如前所述,S702在实现时,可以通过采集任一边界滚动事件,并识别其事件类型的方式实现,此时,可以参考如图10所示的流程:
S7022,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任一滚动事件。
S7024,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具体的,该步骤的识别过程可以为:获取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为前一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识别当前帧的所述信息流组件中最顶部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是否为顶部信息流;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关系,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为目标方向;若识别出所述信息流组件为目标方向并滚动至所述顶部信息流资讯,则确定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其中,目标方向为指向边界信息流资讯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详见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包括: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能够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标识。
其具体实现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详见实施例一对此的相关解释,不再赘述。
S7026,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识别所述滚动事件的滚动方向。
S7028,若所述滚动方向为目标方向,确定所述滚动事件为边界滚动事件。
此外,若S7024的识别结果为否,也就是,若信息流组件未处于边界显示状态,例如图5所示的显示界面,此时,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方向,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中显示的信息流资讯进行滚动显示。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概念及实现方式请参考实施例一的相关解释和说明,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本公开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及方法的装置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应用于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请参考图11,该显示控制装置1100,包括:
获取模块1110,用于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识别模块1120,用于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边界显示状态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控制模块1130,用于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包括: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能够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标识。
此时,识别模块1120,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为前一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识别当前帧的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完全显示的信息流资讯是否为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关系,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
若识别出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所述顶部信息流资讯,则确定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界面布局信息包括:协调者布局组件获取到的布局偏差值;所述布局偏差值用于表征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30,具体用于:
删除所述信息流组件中尚未执行的滚动事件,使得所述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110,还用于获取所述显示界面的界面布局信息;
识别模块1120,还用于根据所述界面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控制模块1130,还用于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各滑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界面布局信息包括:协调者布局组件获取到的布局偏差值;所述布局偏差值用于表征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覆盖关系。
一种实现场景中,控制模块1130,还具体用于: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启动边界刷新功能与边界回顶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能够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回顶事件;
其中,所述回顶事件用于指示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另一实现场景中,控制模块1130,还用于: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部分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关闭边界刷新功能、边界回顶功能以及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针对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位置移动事件;
其中,所述信息流滚动功能用于指示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进行滚动。
另一实现场景中,控制模块1130,还用于: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完全无覆盖,启动边界刷新功能,关闭边界回顶功能与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位置移动事件。
此外,另一种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110,用于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触发事件;
识别模块1120,还用于识别所述触发事件是否为回顶事件;
控制模块1130,还用于若所述触发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一种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上方;
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展示;
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当前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
另一种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下方;
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展示;
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当前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最后一条信息流资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应用于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在显示界面顶部的显示界面。
请参考图12,该显示控制装置1200,包括:
采集模块1210,用于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
识别模块1220,用于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控制模块1230,用于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刷线;
所述控制模块1230,还用于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滚动距离包括:第一滚动距离与第二滚动距离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为所述边界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滚动距离;
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为所述边界滚动事件被释放时的滚动距离。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30,具体用于:
在所述边界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持续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滚动距离达到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30,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进行比对,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若所述第二滚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
若所述第二滚动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采集模块1210,具体用于:
采集子模块(图12未示出),用于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任一滚动事件;
识别子模块(图12未示出),用于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所述识别子模块(图12未示出),还用于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识别所述滚动事件的滚动方向;
确定子模块(图12未示出),用于若所述滚动方向为向下滚动,确定所述滚动事件为下拉边界滚动事件。
除此之外,控制模块1230,还用于:
若信息流组件未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方向,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中显示的信息流资讯进行滚动显示。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为前一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识别当前帧的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完全显示的信息流资讯是否为边界信息流资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关系,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
若识别出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则确定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包括: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能够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标识。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上方,其中,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展示;或者,
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下方,其中,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展示。
图11-12所示实施例的显示控制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可选的,该显示控制装置可以终端设备。
应理解以上图11-12所示显示控制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图12所示的控制模块1230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显示控制装置中,例如终端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显示控制装置的存储器中,由显示控制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各个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并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请参考图13,该显示控制装置1300,包括:
存储器1310;
处理器1320;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310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1320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
其中,显示控制装置1300中处理器132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20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13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在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处理器1320也可以存有指令,所述指令可以被所述处理器1320运行,使得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控制装置13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300中存储器131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310上存有指令或者中间数据,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320上被运行,使得所述显示控制装置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器1310中还可以存储有其他相关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320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1320和存储器1310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此外,如图13所示,在该显示控制装置1300中还设置有收发器1330,其中,所述收发器133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与测试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通信,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存储器1310、处理器1320与收发器1330通过总线连接并通信。
若该显示控制装置1300用于实现对应于图2中的方法时,例如,可以由收发器1330获取所述显示界面的界面布局信息。而处理器1320用于完成相应的确定或者控制操作,可选的,还可以在存储器1310中存储相应的指令。各个部件的具体的处理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
以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系统,请参考图14,该显示控制系统1400包括:
第一显示控制装置1100,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
和/或,
第二显示控制装置1200,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
其中,图14具体示出了同时包含第一显示控制装置1100和第二显示控制装置1200的系统。
以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请参考图15,该终端设备1500包括:
第一显示控制装置1100,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
和/或,
第二显示控制装置1200,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
其中,图15具体示出了同时包含第一显示控制装置1100和第二显示控制装置1200的终端设备。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各模块能够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示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相关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Claims (26)

1.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边界显示状态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
其中,所述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包括:
删除所述信息流组件中尚未执行的滚动事件,使得所述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包括: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能够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包括:
获取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为前一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识别当前帧的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完全显示的信息流资讯是否为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关系,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
若识别出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则确定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界面的界面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界面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各滑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布局信息包括:协调者布局组件获取到的布局偏差值;所述布局偏差值用于表征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覆盖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各滑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包括: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启动边界刷新功能与边界回顶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能够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回顶事件;
其中,所述回顶事件用于指示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滑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包括: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部分覆盖所述固定组件,关闭边界刷新功能、边界回顶功能以及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针对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位置移动事件;
其中,所述信息流滚动功能用于指示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进行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滑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包括: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完全无覆盖,启动边界刷新功能,关闭边界回顶功能与信息流滚动功能,以使得当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时发生的滚动事件被识别为刷新事件或位置移动事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触发事件;
识别所述触发事件是否为回顶事件;
若所述触发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上方;
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展示;
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当前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第一条信息流资讯。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下方;
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展示;
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当前显示的信息流资讯列表中的最后一条信息流资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
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刷新;
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距离包括:第一滚动距离与第二滚动距离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为所述边界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滚动距离;
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为所述边界滚动事件被释放时的滚动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包括:
在所述边界滚动事件未释放前的持续过程中,将所述第一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一距离阈值进行比对;
若所述第一滚动距离达到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包括:
将所述第二滚动距离与预设的第二距离阈值进行比对,所述第二距离阈值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若所述第二滚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
若所述第二滚动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包括:
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任一滚动事件;
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
若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识别所述滚动事件的滚动方向;
若所述滚动方向为目标方向,确定所述滚动事件为边界滚动事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信息流组件未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根据所述滚动事件的滚动方向,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中显示的信息流资讯进行滚动显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包括:
获取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当前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为前一帧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识别当前帧的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完全显示的信息流资讯是否为边界信息流资讯;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关系,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的滚动方向;
若识别出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所述边界信息流资讯,则确定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所述边界显示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包括:所述信息流组件的边界处能够完全显示的信息流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上方,其中,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展示;或者,
相对于所述信息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显示于所述显示界面的下方,其中,所述信息流组件中的各信息流资讯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展示。
2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固定组件与信息流组件的显示界面,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内布局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组件内布局信息,识别所述信息流组件是否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其中,所述边界显示状态为所述信息流组件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且所述信息流组件滚动至边界信息流资讯的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所述信息流组件处于边界显示状态,在所述显示界面中固定所述信息流组件的组件显示位置;
其中,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删除所述信息流组件中尚未执行的滚动事件,使得所述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所述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在所述显示界面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息流组件以完全覆盖固定组件的方式固定显示的显示界面;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显示界面上的边界滚动事件;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滚动距离,识别所述边界滚动事件的事件类型;
控制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刷新事件,控制所述信息流组件刷线;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边界滚动事件为回顶事件,移动所述信息流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中的显示位置,以使得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完全显示。
23.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显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229018.1A 2019-03-25 2019-03-25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947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9018.1A CN109947329B (zh) 2019-03-25 2019-03-25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9018.1A CN109947329B (zh) 2019-03-25 2019-03-25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329A CN109947329A (zh) 2019-06-28
CN109947329B true CN109947329B (zh) 2020-09-22

Family

ID=6701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9018.1A Active CN109947329B (zh) 2019-03-25 2019-03-25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7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6030B (zh) * 2020-06-03 2022-08-05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98771B (zh) * 2020-12-29 2023-02-0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71611B (zh) * 2021-04-26 2024-02-0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游戏中公布信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387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90386A (zh) * 2017-08-16 2018-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事件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509110A (zh) * 2018-03-30 2018-09-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和操作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24738A1 (en) * 2015-11-04 2017-05-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design for chart navigation and selection
CN106293473A (zh) * 2016-08-15 2017-01-0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页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8536344A (zh) * 2018-01-09 2018-09-14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03964B (zh) * 2018-06-08 2021-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浮标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085984B (zh) * 2018-06-29 2019-10-18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流展示面板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387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90386A (zh) * 2017-08-16 2018-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安全事件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509110A (zh) * 2018-03-30 2018-09-07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和操作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329A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6053B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20100354A1 (en)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947329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CN109683837B (zh)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035180B (zh) 卡片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990042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EP3779684A1 (en) Icon display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9683761B (zh) 内容收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598392B (zh) 通知消息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US8521146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naging information in the same
US10303327B2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US20160004425A1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graphic user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same
EP3660646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multi-task management interface, devic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739854B (zh) 交互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779987B (zh) 显示内容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40298187A1 (en) Dialing method, dialing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4030272A1 (en) Flexible display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07273448B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86836B (zh) 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存储介质
CN113485627A (zh) 一种应用窗口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0716906A (zh) 一种文件查看方法、电子设备及文件查看装置
CN105893490A (zh) 图片展示装置和方法
CN110321042B (zh) 界面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U2022243303A1 (en) Hot event presentation method for applic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11333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details pag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