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5368A -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5368A
CN109945368A CN201910276448.9A CN201910276448A CN109945368A CN 109945368 A CN109945368 A CN 109945368A CN 201910276448 A CN201910276448 A CN 201910276448A CN 109945368 A CN109945368 A CN 109945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bye
pass
device system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64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富
王若峰
乔光宝
汪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764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53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5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53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4741 priority patent/WO202020711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F24T10/15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using bent tubes; using tubes assembled with connectors or with return hea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器主体和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每个空调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压缩机、节流装置及蒸发器,地冷管路包括位于地下的主管路和与主管路连接的多个支管路组,每个支管路组与一个空调器主体对应,支管路组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通过设置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利用地底的自然低温对从压缩机出来的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冷凝器和冷凝风扇的换热过程,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且换热效率高;与此同时,省略了室外机部分,使得整机尺寸变小,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中的换热系统一般由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及蒸发器组成。制冷换热过程为:压缩机将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气体吸收压缩,在提高压力和温度的同时,给制冷剂提供循环的动力;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在风叶作用下向外排放热量,冷凝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并将流量调节到适量后,供给蒸发器;从节流装置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由此调节室内温度,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空调的能耗很大,空调的大量使用增加了能源消耗。如何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又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的换热系统,是各研发厂家一直致力的研发方向。
同时,现有的空调器一般都包括室内机部分和室外机部分,导致整机尺寸偏大。并且,由于室外机一般安装于室外,普通消费者无法自行安装,需要专业作业人员的安装,导致安装成本增加。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通过设置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利用地底的自然低温对从压缩机出来的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整个换热过程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且换热效率高;并且省略了室外机部分,使得整机尺寸变小、消费者可以自行安装。
具体的,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器主体,每个所述空调器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缩机、节流装置及蒸发器;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所述地冷管路包括位于地下的主管路和与所述主管路连接的多个支管路组,每个所述支管路组与一个所述空调器主体对应,每个所述支管路组包括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路在地下的埋入深度为2-5m。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路在地下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路连接有第一辅助管,所述第二支管路连接有第二辅助管,所述第一辅助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辅助管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液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管路和所述第二辅助管的外围均分别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管路和所述第二支管路上分别设有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的安装方法,方法包括:将所述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中的主管路埋于地下;将多个所述第一支管路和多个所述第二支管路分别与所述主管路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和所述的二支管路的上端分别外露于地表;安装所述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中的多个空调器主体;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将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
进一步的,将所述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中的主管路埋于地下,具体为:将所述主管路埋于地下2-5m处。
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将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具体为: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和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连接;将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上端和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器主体,每个空调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压缩机、节流装置及蒸发器;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地冷管路包括位于地下的主管路和与主管路连接的多个支管路组,每个支管路组与一个空调器主体对应,每个支管路组包括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第一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进入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气态制冷剂在地冷管路中相变为液态制冷剂,相变后的液态制冷剂依次流经节流装置和蒸发器。通过设置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利用地底的自然低温对从压缩机出来的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冷凝器和冷凝风扇的换热过程,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且地底温度较低、远远低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换热效率高;与此同时,省略了室外机部分,使得整机尺寸变小,安装方便。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地冷式换热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地冷式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地冷式空调器安装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空调器主体,11-压缩机,12-地冷管路,121-主管路,1221-第一支管路,1222-第二支管路,13-节流装置,14-蒸发器,15-壳体,151-第一接口,152-第二接口,161-第一辅助管,162-第二辅助管,17-调节阀,20-地底,30-墙体,40-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冷式换热系统及换热方法,参照图1,该换热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压缩机11、地冷管路12、节流装置13及蒸发器14,其中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位于地底下,地冷管路1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地冷管路2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换热过程为:压缩机11将蒸发器14蒸发的气态制冷剂吸收压缩,在提高压力和温度的同时,给制冷剂提供循环的动力;从压缩机11出来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地冷管路12内,由于地底下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随着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沿着地冷管路12不断向地底深处流动的过程中,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与地底下的低温进行换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会产生相变,转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相变后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13降压并将流量调节到适量后,供给蒸发器14;从节流装置13出来的液态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14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由此调节室内温度,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从压缩机11的出气口处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一般为70℃左右,制冷剂由气态冷凝相变为液态的冷凝温度一般为45℃左右。就大部分地区而言,地表温度一般都低于40℃,在此按照将夏天炎热时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温度定为35℃为例,地冷管路12深埋于地下2m,地冷管路12处的温度与地表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差即为10℃,2m处地冷管路12的温度即可为25℃;地冷管路12深埋于地下3m,地冷管路2处的温度与地表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差即为15℃,3m处地冷管路12的温度即可为20℃;地冷管路12深埋于地下5m,地冷管路12处的温度与地表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差即为25℃,5m处地冷管路12的温度即可为10℃。由此可见,地冷管路12无需埋入地底下很深的深度,即可满足制冷剂冷凝相变的温度要求,并且地底下的温度远远低于制冷剂冷凝相变的温度,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将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深埋于地下2-5m,深度既不是很深,又能够满足换热要求,便于安装。并且,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在地底下2-5m的位置处会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延长制冷剂在地底深处的停滞时间,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从压缩机11出气口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的降温过程充分利用地底的自然低温,将此地冷换热的过程代替现有技术中冷凝器和冷凝风扇的换热的过程,使得整个换热过程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且地底温度较低、远远低于制冷剂的冷凝温度,换热效率高。与此同时,由于省略了冷凝器和冷凝风扇,即可省略现有空调器中的室外机部分,使得整机尺寸变小;并且无需再进行室外机部分的安装,消费者自行将地冷管路12与室内机部分连接即可,可以降低安装费用、便于消费者使用。此处室内机部分即指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地冷式空调器主体10。
基于地冷式换热系统和换热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地冷式空调器,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以窗式空调器的空调器主体10为例,其包括壳体15及由压缩机11、地冷管路12、节流装置13和蒸发器14(图中未标示)组成的换热系统,其中,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位于地底,压缩机11、节流装置13及蒸发器14设于壳体15内部。地冷管路1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地冷管路12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从压缩机11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埋于地下的地冷管路12内,利用地底的低温对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随着气态制冷剂在地底下不断向下流动,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发生相变,转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相变后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再流入节流装置13中进行降压并调节到适量后流入蒸发器14;从节流装置13出来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4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由此调节室内温度,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具体的,地冷管路12包括主管路121、第一支管路1221及第二支管路1222,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分别与主管路121连接,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均向上延伸设置,主管路121在地底深处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延长制冷剂在地底的停滞时间,提高换热效果。为了避免在第一支管路1221和主管路121内已经发生换热相变的制冷剂液体在沿第二支管路122向朝向地表的方向流动过程中发生热量交换,在第二支管路1222的外围设置保温层,如保温泡沫等。
壳体15上设有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152,第一接口151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接口152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与第一接口151连接,第二支管路122的一端与第二接口152连接。第一支管路1221与第一接口151的连接处、第二支管路1222与第二接口152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快速接头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消费者自己在家中即可对窗式空调器进行快速地安装。
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设有第一辅助管161,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设有第二辅助管162,第一辅助管161与第一接口151连接,第二辅助管162与第二接口152连接。第一辅助管161和第二辅助管162具有多种长度尺寸规格,在实际安装中根据第一接口151与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及第二接口152与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而选择适合长度的第一辅助管161、第二辅助管162即可,进一步方便空调器主体10的安装。
为了避免第二辅助管162中流动的相变后的液态制冷剂发生热量交换,在第二辅助管162的外围设置保温层,如保温泡沫等。
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分别设有调节阀17,当地冷管路12与压缩机11和节流装置13安装到位后,将调节阀17打开,整个换热系统则畅通。
该地冷式空调器的安装步骤为:
将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埋于地底下,其中主管路121位于最低处、主管路121位于地下2-5m处、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分别向上延伸设置,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均分别外露于地表,供用户连接使用;
安装空调器主体10,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预定位置处;
将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
将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
具体的,在步骤“将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埋于地底下”中,在实际安装中,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下部分均位于地底下、与主管路121连接,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上部分均位于墙体30的内部,第一支管路1221的上端部和第二支管路122的上端部分别从墙体30内伸出,供用户连接使用。
在步骤“安装空调器主体10,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预定位置处”中,对于窗式空调器,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窗口40处;对于立式空调器,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放置在室内某处;对于穿墙式空调器,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墙体的预定洞口处。
在步骤“将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中,在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连接第一辅助管161,将第一辅助管161与空调壳体15上的第一接口151连接,其中第一接口151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
在步骤“将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中,在第二支管路122的端部连接第二辅助管162,将第二辅助管162与空调壳体15上的第二接口152连接,其中第二接口152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参照图4,其包括至少部分位于于地底下的地冷管路12和多个上述实施例所述公开的空调器主体10,空调器主体10包括壳体15,壳体内设有压缩机11、节流装置13及蒸发器14。地冷管路12包括位于地下的主管路121和与主管路121连接的多个支管路组,每个支管路组与一个空调器主体10对应,每个支管路组包括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空调器主体10的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空调器主体10的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从压缩机11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支管路1221流入位于地底的主管路121内,利用地底的低温对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随着气态制冷剂在地底下不断向下流动,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发生相变,转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相变后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通过第二支管路1222流入节流装置中进行降压并调节到适量后流入蒸发器;从节流装置13出来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14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由此调节室内温度,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每个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和每个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分别设有调节阀17,通过调节阀17来调节每个空调器主体10内流通的制冷剂的流量,使流入地冷管路12内的制冷剂的流量与流出地冷管路12的制冷剂的流量相等,进一步保证整个换热系统的稳定性和换热效果。
该地冷式空调器系统的安装方法如下:
将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埋于地底下,其中主管路121位于最低处、主管路121位于地下2-5m处、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分别向上延伸设置,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均分别外露于地表,供用户连接使用;
安装空调器主,10,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预定位置处;
将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
将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
具体的,在步骤“将地冷管路12至少部分埋于地底下”中,在实际安装中,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下部分均位于地底下、与主管路121连接,第一支管路1221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上部分均位于墙体30的内部,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和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分别从墙体30内伸出,供用户连接使用。
在步骤“安装空调器主体10,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预定位置处”中,对于窗式空调器,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窗口处;对于立式空调器,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放置在室内某处;对于穿墙式空调器,将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墙体的预定洞口处。
在步骤“将第一支管路122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中,在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连接第一辅助管61,将第一辅助管161与空调壳体15上的第一接口151连接,其中第一接口151与压缩机11的出气口连接。
在步骤“将第二支管路12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中,在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连接第二辅助管162,将第二辅助管162与空调壳体15上的第二接口152连接,其中第二接口152与节流装置13的进液口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比如现有的居民楼而言,开发商在建筑楼体时,在建筑地基之前,就先将主管路121、第一支管路1221的下部分、第二支管路1222的下部分深埋于地底下;地基建好之后,搭建楼体时,将第一支管路1221的上部分、第二支管路1222的上部分埋入墙体30内并在墙体30内延伸,第一支管路1221的端部、第二支管路1222的端部分别在每个住户家对应的墙体30上设置接口。当住户需要安装空调10时,将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地冷式空调器主体10固定安装至预定位置后,在墙体30上第一支管路1221的接口处连接第一辅助管161,在墙体30上第二支管路1222的接口处连接第二辅助管162,将第一辅助管161与空调壳体15上的第一接口151连接,将第二辅助管162与空调壳体上的第二接口152连接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空调器主体,每个所述空调器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缩机、节流装置及蒸发器;
至少部分位于地下的地冷管路,所述地冷管路包括位于地下的主管路和与所述主管路连接的多个支管路组,每个所述支管路组与一个所述空调器主体对应,每个所述支管路组包括第一支管路和第二支管路,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路在地下的埋入深度为2-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路在地下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管路连接有第一辅助管,所述第二支管路连接有第二辅助管,所述第一辅助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辅助管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液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管路和所述第二辅助管的外围均分别设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管路和所述第二支管路上分别设有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8.一种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中的主管路埋于地下;
将多个所述第一支管路和多个所述第二支管路分别与所述主管路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和所述的二支管路的上端分别外露于地表;
安装所述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中的多个空调器主体;
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将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地冷式空调器系统中的主管路埋于地下,具体为:
将所述主管路埋于地下2-5m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冷式空调器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将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具体为:
将所述第一支管路的上端和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辅助管连接;
将所述第二支管路的上端和对应的所述空调器主体中的节流装置的进液口通过第二辅助管连接。
CN201910276448.9A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Pending CN109945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6448.9A CN109945368A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PCT/CN2020/074741 WO2020207110A1 (zh) 2019-04-08 2020-02-11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6448.9A CN109945368A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5368A true CN109945368A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1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6448.9A Pending CN109945368A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5368A (zh)
WO (1) WO20202071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7110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0613Y (zh) * 2007-06-15 2008-09-03 尹中杰 太阳能地冷空调器系统装置
CN103438533A (zh) * 2013-09-18 2013-12-1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地冷式室温调节方法
CN209877237U (zh) * 2019-04-08 2019-12-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97436A1 (en) * 2009-03-20 2010-09-20 Renewable Resource Recovery Corp. Heat exchange system
CN201583174U (zh) * 2009-11-10 2010-09-15 南京菲时特管业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系统专用管道组件
CN202304084U (zh) * 2011-09-27 2012-07-04 天津好为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水平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
CN104142033B (zh) * 2014-07-25 2019-10-01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碳制冷装置结构
CN104197562B (zh) * 2014-07-30 2016-08-17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地热源温控方式的变电站二次设备布置系统及方法
CN105066498A (zh) * 2015-08-04 2015-11-18 北京市京科伦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含有该空调系统的建筑物
CN209877238U (zh) * 2019-04-08 2019-12-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换热系统及空调器
CN109945369A (zh) * 2019-04-08 2019-06-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换热方法、换热系统、空调器及安装方法
CN109945368A (zh) * 2019-04-08 2019-06-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0613Y (zh) * 2007-06-15 2008-09-03 尹中杰 太阳能地冷空调器系统装置
CN103438533A (zh) * 2013-09-18 2013-12-1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地冷式室温调节方法
CN209877237U (zh) * 2019-04-08 2019-12-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7110A1 (zh) * 2019-04-08 2020-10-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7110A1 (zh)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41250U (zh) 一种机房节能循环系统
CN202853021U (zh) 地埋管与管式间接、直接三级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9945369A (zh) 一种地冷式换热方法、换热系统、空调器及安装方法
CN105627623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能复合热泵冷热联供机组
CN103743020B (zh) 一种可处理新风的双温辐射房间空调器
CN102393052A (zh) 无动力一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CN205690623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换热器
CN108131766A (zh) 一种双压缩机双工况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
CN204240636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能复合热泵冷热联供机组
CN103776115A (zh) 热管及蒸汽压缩复合式基站节能空调
CN210946882U (zh) 一种综合管廊通风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
CN201039641Y (zh) 机房空气调节机
CN207162825U (zh)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203785138U (zh) 一种可处理新风的双温辐射房间空调器
CN109945368A (zh) 一种地冷式空调器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05536293U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CN207881054U (zh) 一种双压缩机双工况空气源热泵循环系统
CN103292404B (zh) 热管式节能中央空调冷却系统
CN102032712A (zh) 平行流毛细吸液芯板分体型热泵空调系统
CN2057474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873382A (zh) 室内控温系统
CN204285891U (zh) 一种户式一体化多功能地源热泵机组
CN201059899Y (zh) 工质相变换热设备
CN209489084U (zh) 一种热管空调式间接蒸发冷系统
CN202361694U (zh) 地源热泵双工况热回收冷热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