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6429A -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36429A
CN109936429A CN201711365371.XA CN201711365371A CN109936429A CN 109936429 A CN109936429 A CN 109936429A CN 201711365371 A CN201711365371 A CN 201711365371A CN 109936429 A CN109936429 A CN 109936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ference signal
density
opportunity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53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36429B (zh
Inventor
郭菁睿
铁晓磊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653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364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0000 priority patent/WO20191200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936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6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36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6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在使用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同一传输块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中传输的参考信号的密度,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该传输密度。这样,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该传输块时,可以使用该传输密度在前M次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参考信号,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信道估计的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该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降低传输该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移动通信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应运而生。5G通信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例如,增强的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业务、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多媒体广播多播(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业务和定位业务等。
URLLC业务为5G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业务,传输时要求非常高的可靠性和非常短的时延。因此,为了保证URLLC业务的可靠性,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采用多次重复传输(repetition)的方式,传输URLLC业务数据。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同一URLLC业务数据N次。
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发送同一URLLC业务数据时,会通过N次传输机会中的每次传输机会发送一次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接收设备(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在接收到RS之后,可以基于RS进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解调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发送的URLLC业务数据。然而,现有发送RS的方式,使得信道估计的结果较差,从而导致URLLC业务数据需要较多的传输机会才能传输成功,增加了传输URLLC业务数据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用于解决传输URLLC业务数据的资源开销较大以及传输时延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装置。下面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用于解调传输块的参考信号在前置传输机会(即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该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这样,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传输块时,可以使用该传输密度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参考信号。通过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参考信号,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中的信道估计的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通过在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传输密度的索引值、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传输参数的索引值等中的一项或多项,指示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可以降低第一指示信息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参考信号的图案,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前置传输机会对应的时频资源的使用情况,传输不同图案的参考信号,以通过前置传输机会的时域和/或频域实现大密度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扩展了大密度参考信号的应用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通过在第一指示信息中携带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指示参考信号的图案,可以降低第一指示信息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传输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装置。下面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传输块。
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上述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装置。下面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和所述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
通过第五方面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通过周期性的发送大密度RS的方式,可以使接收RS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能够周期性的得到信道估计的结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时间分集增益,可以提高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装置。下面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至少一个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上述第六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和所述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
上述第七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五方面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至少一个M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上述第八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六方面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五方面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六方面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五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六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五方面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六方面的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二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二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五方面的方法。
第二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六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的参考信号发送方式示意图一;
图2B为现有的参考信号发送方式示意图二;
图2C为现有的参考信号发送方式示意图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五;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六;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七;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八;
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九;
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十;
图12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十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十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120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110连接。核心网设备110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一代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5G和NR可以等同。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以下传输场景:下行传输、上行传输、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传输、无线中继传输。对于下行传输,发送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于D2D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对于无线中继传输,发送设备是无线中继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设备是无线中继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以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为例,URLLC业务为5G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业务,传输时要求非常高的可靠性和非常短的时延。例如,在不考虑可靠性的情况下,传输时延要求在0.5毫秒(millisecond,ms)以内;在要求99.999%的可靠性的情况下,传输时延要求在1ms以内。因此,为了保证URLLC业务的可靠性,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采用多次重复传输(repetition)的方式,传输URLLC业务数据。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简称重传)同一URLLC业务数据N次。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N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通信系统的配置确定。这里所说的传输机会例如可以为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时隙(slot)、迷你时隙(mini slot)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N次传输机会可以为在时间上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还可以为在时间上不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如果无特殊说明,下述实施例中N次传输机会均为在时间上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
也就是说,在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URLLC业务数据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终端设备重传同一URLLC业务数据N次。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URLLC业务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网络设备重传同一URLLC业务数据N次。
为了便于描述,下述以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在发送设备为网络设备时,接收设备为终端设备,在发送设备为终端设备时,接收设备为网络设备。
现有技术中,发送设备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接收设备重传同一URLLC业务数据时,会通过N次传输机会发送RS。这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该RS之后,可以根据该RS进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解调发送设备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传的URLLC业务数据。信道估计的结果越好,URLLC业务数据的接收成功率越高。具体实现时,上述RS例如可以为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无特殊说明,所有关于RS的图例均以DMRS为例进行示例和说明。
现有技术中,发送设备采用如下方式传输RS。具体地,图2A为现有的参考信号发送方式示意图一。如图2A所示,发送设备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发送URLLC业务数据时,通过每次传输机会发送一次RS。
现有技术中,一个RS可以包括前置部分,也称为front-loaded RS。可选的,RS还可以包括额外部分,也称为additional RS。也就是说,在RS包括front-loaded RS和additional RS时,front-loaded RS和additional RS的组合为一个RS。其中,front-loaded RS在传输机会的时域上可以占用该传输机会起始部分的1或2个时域符号进行传输,additional RS在传输机会的时域上可以占用至少一个时域符号进行传输。
目前,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RS和数据时,可以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DFT-S-OFDM)波形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波形发送,也可以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波形发送。
以RS包括front-loaded RS和additional RS为例,其中,front-loaded RS占用传输机会的时域符号0发送,additional RS占用传输机会的时域符号4发送。图2B为现有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二。如图2B所示,由于DFT-S-OFDM波形或SC-FDMA波形进行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处理,因此,终端设备在使用DFT-S-OFDM波形或SC-FDMA波形发送数据和RS时,RS和数据不能复用同一时域符号。在该场景下,一个RS可以占用一次传输机会中用于承载RS的时域符号上的全部频域资源,例如图2B所示的RS。
图2C为现有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三。如图2C所示,终端设备在使用CP-OFDM波形发送传输块和RS时,RS和传输块的数据可以复用同一时域符号。在该场景下,一个RS可以占用一次传输机会中用于承载RS的时域符号上的部分频域资源,承载RS的时域符号上的其余频域资源可以传输数据,例如图2C所示的RS。另外,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RS和数据时,可以使用CP-OFDM波形发送,因此,也可以采用图2C所示的方式发送RS,对此不加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一个RS可以通过一次传输机会的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发送。其中,这里所说的频域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子载波,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资源块(resourceblock,RB),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RB组,也可以是承载一个RS的多个子载波。可以理解,上述图2B、图2C仅为一种示意,一个RS在传输机会的时域上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在频域上的位置和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实现时,一个RS所占用的时域符号数量,以及,频域单元的数量具体可以根据通信系统的协议和/或网络设备的调度结果确定。
在使用现有技术所示的方式发送RS时,发送设备通过每次传输机会可以发送一次RS,使得接收设备可以基于当前传输机会接收到的RS,以及在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传输机会接收到的RS,联合对信道进行估计。接收设备可以基于传输机会1所接收到的RS,得到信道估计结果1,基于传输机会2所接收到的RS,得到信道估计结果2。然后,接收设备可以结合信道估计结果1和信道估计结果2对传输机会2做联合信道估计。具体地,联合信道估计可以是将信道估计结果1和信道估计结果2做平均得到传输机会2的信道估计结果,也可以是在传输机会1发送RS的时域符号和传输机会2发送RS的时域符号之间的时域符号上做插值,得到传输机会2的时域符号上的信道估计结果。
因此,在使用现有技术所示的方式发送RS时,由于每次传输机会可以基于在当前传输机会之前的信道估计结果做联合信道估计,所以信道估计的质量是随着传输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提升的,即信道估计结果越来越好。
由于在使用现有技术所示的方式发送RS时,信道估计的最优结果是在多次传输机会后出现的,因此,通过上述现有技术所示的方式发送RS,可能会由于初传时的信道估计质量不够好而导致URLLC业务数据需要较多的传输机会才能传输成功,增加了传输URLLC业务数据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无法满足URLLC业务对传输时延的要求。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在前置传输机会中发送的RS的传输密度,以通过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中的信道估计的结果,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降低传输块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传输URLLC业务数据的应用场景,只要涉及通过多次传输机会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也不限于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场景,同样也适用于D2D传输和无线中继传输的场景,对此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在前置传输机会中发送的RS的传输密度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RS的传输密度。
这里的传输块可以是网络设备根据信道质量、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以及其它因素确定的在一次调度中调度的数据量,一次调度可以调度多个传输块。这里以一次调度只调度一个传输块为例。一次调度可以对应多次传输机会,即上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该N次传输机会在时间上的分布具体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调度确定。RS的传输密度包括RS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M次传输机会为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即前置传输机会),M和N均为正整数、且M小于N。可选的,上述M和N的取值可以根据系统配置确定。可选的,RS在除前M次传输机会之外的传输机会中不再发送。
当M等于1时,上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RS的传输密度是指RS在首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这里的首次传输机会是指N次传输机会中的第一次传输机会。
S1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S的传输密度。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位置。具体实现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比特位图的方式来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位置。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将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可选的,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指示信息将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S103、终端设备根据RS的传输密度,通过M次传输机会与网络设备进行RS的传输,通过N次传输机会与网络设备进行传输块的传输。
上述所说的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可以为URLLC业务数据,也可以为其他通过多次传输机会进行数据传输的业务数据。上述所说的RS为用于解调传输块的RS。其中,RS的传输密度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RS的时域传输密度、RS的频域传输密度、RS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发送设备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发送URLLC业务数据时,通过每次传输机会发送一次RS。其中,每次传输机会中承载该RS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和频域单元的数量具体可以根据通信的协议和/或网络设备的调度结果确定。另外,每次传输机会中承载RS的RE的发射功率,与,承载传输块的RE的发射功率相同。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RS的时域传输密度,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也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总的重复的次数,也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承载RS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也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中承载RS的时域符号的总数量。也就是说,在使用该时域传输密度发送RS时,可以在M次传输机会中重复发送多次同一RS。由于承载一个RS所需要的时域符号数量是固定的,因此,上述RS的时域传输密度通过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承载RS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可以间接的指示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或者,上述RS的时域传输密度通过M次传输机会中承载RS的时域符号的总数量,间接的指示M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总的重复的次数。其中,在一次传输机会中,承载RS的时域符号在时间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以M等于1为例,对应的前M次传输机会即为N次传输机会中的第一次传输机会。假定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为4,其中,承载一个RS需要使用一个时域符号。在该场景下,可以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使用4个时域符号重复传输4次同一RS。该4个时域符号可以是连续的4个时域符号,也可以是不连续的4个时域符号。图4示出的是以4个连续的时域符号为例的示意图。
上述RS的频域传输密度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也就是说,在使用该传输密度发送RS时,可以在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重复发送多次同一RS。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以M等于1为例,假定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为4,其中,一个RS使用一个频域单元传输。在该场景下,可以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使用4个频域单元,重复传输4次同一RS。该4个频域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图5示出的是以4个连续的频域单元为例的示意图。
上述RS的功率域传输密度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中RS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该偏置值可以为RS的发射功率相对于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即承载RS的RE上的发射功率相对于承载数据信号的RE上的发射功率的倍数。该偏置值也可以称为RS所使用的功控参数PB。也就是说,在使用该传输密度发送RS时,可以在M次传输机会中使用较高的发射功率发送RS。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三。如图6所示,以M等于1为例,假定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RS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为6dB,其中,该偏置值为RS的发射功率相对于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在该场景下,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RS的发射功率相对于数据信号发射功率的偏置值为6dB。即,RS的发射功率为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的4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个时域符号上的总发射功率恒定。因此,当承载RS的RE上的发射功率相对于承载数据信号的RE上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大于0dB时,需要降低该时域符号上用于承载数据信号的RE的发射功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在使用大功率发送RS时,时域符号上的总发射功率保持恒定。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用于解调传输块的RS在前置传输机会(即前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该RS的传输密度。这样,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传输块时,可以使用该传输密度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通过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中的信道估计的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其中,上述所说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即N的取值)、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传输块的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等。这里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为粒度,也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时隙为粒度,也可以以一个或多个子帧为粒度,也可以以一个或多个无线帧为粒度,还可以以绝对时间为粒度,例如,以1ms为粒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可以预设有传输块的传输参数、RS的传输密度、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或者,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预设有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和/或,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说的预设或预定义可以为协议预定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先由网络设备确定,然后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将上述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个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第二指示信息通过信令来承载。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信令具体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也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也可以是物理层信令。物理层信令具体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下面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预设有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以及,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假定M等于1、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时域传输密度。其中,RS的时域传输密度为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具体地,
在上述传输参数为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时,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以及,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可以如下述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2
在上述传输参数为传输块的信道的CQI时,传输块的信道的CQI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以及,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3和表2所示。表3中a1、a2、a3、a4、a5、a6、a7和a8是CQI的有效取值范围之内的某一个取值。
表3
在上述传输参数为传输块所使用的MCS时,传输块所使用的MCS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以及,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4和表2所示。表4中b1、b2、b3、b4、b5、b6、b7和b8是MCS的有效取值范围之内的某一个取值。
表4
在上述传输参数为传输块的TBS时,传输块的TBS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以及,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5和表2所示。表5中c1、c2、c3、c4、c5、c6、c7和c8是TBS的有效取值范围之内的某一个取值。
表5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块的信道的CQI越高、或者传输块所使用的MCS越高、或者传输块的TBS越高,说明信道质量越好。因此,在信道质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增加RS的传输密度。例如,可以采用如前述图2A所示的现有技术发送RS。
在上述传输参数为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时,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以及,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6和表2所示。
表6
可以理解,上述表1至表6仅为一种示意,上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RS的传输密度(即RS的时域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并不以此为限。
由于承载一个RS所需要的时域符号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表1至表6所示的映射关系中,RS的时域传输密度还可以为承载RS的时域符号的数量,该时域符号的数量可以为:相对数量或绝对数量。其中,相对数量是指M次传输机会中RS所使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相对于采用图2A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方式发送RS所使用的时域符号的倍数,绝对数量是指M次传输机会中RS实际使用的时域符号的数量。
另外,关于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RS的频域传输密度、或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RS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与,上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RS的时域传输密度的映射关系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述映射关系,以及,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用于解调传输块的RS在前置传输机会(即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进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该RS的传输密度。例如,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下述任一项:RS的传输密度、RS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等。具体实现时,上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信令将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关于信令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时,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还可以预设有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前述所列举的映射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总的映射关系,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时域传输密度或RS的频域传输密度时,即在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重复发送多次同一RS时,每个RS的传输密度可以对应一个RS的图案,也可以对应多个RS的图案。在每个RS的传输密度对应多个RS的图案时,不同的RS的图案中,RS在时频资源上映射的位置至少有部分不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四。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五。以上述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时域传输密度为例,假定M等于1,RS的时域传输密度为2。
如图7所示,在原RS的图案如图7中的(a)所示时,则在RS的时域传输密度为2倍时,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传输的RS的图案例如可以如图7中的(b)、(c)或(d)所示。如图8所示,在原RS的图案如图8中的(a)所示时,则在RS的时域传输密度为2倍时,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传输的RS的图案例如可以如图8中的(b)、(c)或(d)所示。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六。以上述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频域传输密度为例,假定M等于1,RS的频域传输密度为2。如图9所示,在原RS的图案如图9中的(a)所示时,则在RS的频域传输密度为2时,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传输的RS的图案例如可以如图9中的(b)、(c)或(d)所示。
可以理解,上述图7、图8、图9所示的RS的图案仅为一种示意,上述每个RS的传输密度可以对应的RS的图案并不以此为限。
当上述每个RS的传输密度对应多个RS的图案时,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可以预设有RS的传输密度、RS的图案与RS的图案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者,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预设有RS的传输密度与RS的图案的映射关系,和/或,RS的图案与RS的图案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例如,上述图案(pattern)的标识与RS的图案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7所示。
表7
pattern的标识 pattern
0 pattern 0
1 pattern 1
2 pattern 2
可以理解,上述表7所示的pattern与pattern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仅为一种示意,上述pattern与pattern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不以此为限。另外,上述pattern与pattern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协议预定义,也可以先由网络设备确定,然后网络设备通过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将pattern与pattern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将pattern与pattern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上述第三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信令来承载。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述每个RS的传输密度对应多个RS的图案时,上述网络设备在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用于解调传输块的RS在前置传输机会(即前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之后,还可以根据上述所说的关于RS的图案的映射关系,以及,所确定的传输密度,确定该传输密度对应的RS的图案。其中,本实施例不限定上述网络设备根据映射关系以及所确定的传输密度,确定该传输密度对应的RS的图案的方式。例如,上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M个传输机会中一个传输机会对应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以及,该传输密度对应的多个RS的图案,选择合适的RS的图案。然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前述的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该RS的图案。例如,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携带RS的图案的标识的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该RS的图案。
当终端设备使用DFT-S-OFDM波形或SC-FDMA波形向网络设备发送RS时,由于时域符号上的所有频域资源被用于发送RS,终端设备无法在频域上增加发送RS的资源。即,终端设备无法使用RS的频域传输密度,在频域上重复发送RS。另外,由于一个时域符号上的总发射功率恒定。因此,终端设备也无法增加RS的发射功率,使用更大的功率发送RS。即,终端设备无法使用RS的功率域传输密度。所以,在终端设备使用DFT-S-OFDM波形或SC-FDMA波形向网络设备发送传输块和RS时,终端设备仅能采用RS的时域传输密度,在时域上重复发送RS。
当终端设备使用CP-OFDM波形向网络设备发送传输块和RS时,由于一个时域符号上的频域资源被可以部分用于承载RS、部分用于承载数据信号,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采用RS的时域传输密度、RS的频域传输密度、RS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的方式,在M个传输机会中发送RS。
上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RS的图案具体可以为:在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时域传输密度或RS的频域传输密度时,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RS的图案;或者,在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时域传输密度或RS的频域传输密度、传输块和RS使用CP-OFDM波形发送时,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RS的图案;或者,在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RS的传输密度为RS的时域传输密度、传输块和RS使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RS的图案。
下面对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如何根据RS的传输密度,通过M次传输机会与网络设备进行RS的传输,通过N次传输机会与网络设备进行传输块的传输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则网络设备可以基于RS的传输密度和RS的图案,向终端设备发送RS,具体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网络设备根据RS的传输密度和RS的图案,通过M次传输机会向终端设备发送RS,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终端设备发送传输块。
S202、终端设备根据RS的传输密度和RS的图案,通过M次传输机会接收RS。
S203、终端设备根据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N次传输机会接收传输块。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S的图案和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RS的传输密度通过M次传输机会接收RS。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所接收到的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N次传输机会接收传输块。其中,终端设备如何进行信道估计,以及,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N次传输机会接收传输块的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加赘述。可以理解的是,RS的图案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也可以通过其它信令来指示,也可以通过传输密度或传输密度的索引隐式确定,也可以通过传输参数或传输参数的索引隐式确定。当然,RS的图案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网络设备无需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RS图案。
通过上述方式,使网络设备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终端设备重复传输传输块时,可以使用RS的传输密度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中的信道估计的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第二种情况: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网络设备基于RS的传输密度和RS的图案,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RS,具体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终端设备根据RS的传输密度和RS的图案,通过M次传输机会向网络设备发送RS,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网络设备发送传输块。
S302、网络设备根据RS的传输密度和RS的图案,通过M次传输机会接收RS。
S303、网络设备根据RS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N次传输机会接收传输块。
其中,本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见前述S201-S203的描述,对此不加赘述。
通过上述方式,使终端设备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传输块时,可以使用RS的传输密度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中的信道估计的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前述实施例描述的是,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的是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前置传输机会)的RS的传输密度,从而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根据RS的传输密度,通过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进行大密度RS的传输,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不仅可以确定M次传输机会的RS的传输密度,还可以确定大密度RS在后续传输机会中出现的时间,或者说可以确定该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即该M次传输机会可根据特定的传输周期在后续的传输机会中出现。
这里所说的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可以是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也就是说,M次传输机会包括但不限于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即,N次传输机会包括多个用于传输大密度RS的M次传输机会、且该多个用于传输大密度RS的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周期的出现。
可选的,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可以预设有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周期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为协议预定义,也可以先由网络设备确定后,网络设备通过信令将该映射关系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关于信令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以上述传输参数为传输块的传输机会为例,则该映射关系例如可以如下述表8所示。
表8
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以及,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周期的映射关系,确定该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即传输周期)。然后,上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传输周期。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传输参数或传输参数的索引,隐式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也可以通过传输密度或传输密度的索引,隐式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或者,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位图(bitmap)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其中,位图中的每一个比特位对应一个传输机会。示例性的,当某一比特位为第一值时,指示该比特位对应的传输机会用于传输大密度的RS。根据当某一比特位为第二值时,指示该比特位对应的传输机会不需要传输大密度的RS。因此,通过取值为第一值的比特位的分布可以获知M的取值,以及,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可选的,当第一值为1时,第二值可以为0,或者,当第一值为0时,第二值可以为1。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比特位指示该比特位对应的传输机会用于传输大密度的RS时,该传输机会所传输的RS的传输密度为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RS传输密度。关于第一指示信息如何指示RS的传输密度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可以理解,在上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位图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时,可以不在上述终端设备中预设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周期的映射关系。
可以理解,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也可以通过其它信令来指示。当然,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网络设备无需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协议的预定义,自行确定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等。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七。如图12A所示,假定N等于8,上述网络设备所确定的M等于1,一个完整的RS使用一个时域符号传输,RS的传输密度为时域传输密度,对应的RS在时域上重复发送的次数为2。以表8所示的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周期的映射关系为例,当N等于8时,每4次传输机会中有1次用于传输大密度RS的传输机会。因此,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次传输机会的2个时域符号上发送2次同一RS,在第五次传输机会的2个时域符号上发送2次同一RS。当网络设备在第一指示信息中通过位图指示该传输周期时,以第一值为1、第二值为0为例,该位图可以为10001000。
在该场景下,在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RS,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S的图案、包括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的RS的传输密度,通过N次传输机会中的多个M次传输机会接收RS。
继续以图12A为例,网络设备在第一次传输机会的2个时域符号上发送2次同一RS,在第五次传输机会的2个时域符号上发送2次同一RS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第一次传输机会的2个时域符号上接收到的2次同一RS,对信道进行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第一次传输机会至第四次传输机会接收传输块。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第五次传输机会的2个时域符号上接收到的2次同一RS,对信道进行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第五次传输机会至第八次传输机会接收传输块。
其中,终端设备如何进行信道估计,以及,如何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接收传输块,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关于RS的图案的描述也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对此均不加赘述。
相应地,在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RS,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RS的图案、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以及RS的传输密度,通过N次传输机会中的多个M次传输机会接收RS,对此不加赘述。
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快速变化时,例如持有终端设备的用户在乘坐高铁,或在高速路段行驶时,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通过上述周期性的发送大密度RS的方式,可以使接收RS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能够周期性的得到信道估计的结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时间分集增益,可以提高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可以理解,上述表8所示的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周期的映射关系仅为一种示意,上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周期的映射关系并不以此为限。另外,上述映射关系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前述所列举的映射关系结合在一起(例如表8与前述表1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总的映射关系,对此不一一赘述。对于其他传输参数与周期的映射关系类似,不再一一列举。
上述实施例以N次传输机会为时间上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如何周期性的传输大密度的RS进行了说明和介绍。下面针对N次传输机会为时间上不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的场景,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如何周期性的传输大密度的RS进行介绍。
具体地,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通信场景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时隙格式指示(slot format indicator,SFI)向终端设备指示一个时隙内哪些时域符号用于下行传输,哪些时域符号用于上行传输,哪些时域符号定义为保护间隔,哪些时域符号定义为未知(unknown)的时域符号。更一般性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SFI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时间单元内的第二时间单元的类型,其中,第二时间单元的类型包括上行时间单元、下行时间单元和保护间隔等。一个时间单元也可以对应一次传输机会。上述所说的上行时间单元和保护间隔统称为非下行时间单元,上述所说的下行时间单元和保护间隔统称为非上行时间单元。
在TDD场景下,不能占用非下行时间单元发送下行数据,也不能占用非上行时间单元发送上行数据。以网络设备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传输块和RS为例,在N次传输机会是时间上不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时,说明该N次传输机会对应的N个时间单元之间穿插有非下行时间单元。以终端设备通过N次传输机会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传输块和RS为例,在N次传输机会是时间上不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时,说明该N次传输机会对应的N个时间单元之间穿插有非上行时间单元。
在网络设备不能占用非下行时间单元发送RS、终端设备不能占用非上行时间单元发送RS的场景下,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周期性的发送大密度的RS:
第一种方式: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是指M次传输机会在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其中,这里的N次传输机会是指可以用于发送RS的传输机会。当RS是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时,这里的N次传输机会是指N次下行传输机会,即对应N个下行时间单元;当RS是由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时,这里的N次传输机会是指N次上行传输机会,即对应N个上行时间单元。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按照该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以及,RS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传输RS。
以网络设备发送RS为例,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八。如图12B所示,假定N等于7,上述网络设备所确定的M等于1,RS的传输密度为时域传输密度(即RS在一次传输机会的时域上重复发送的次数为2)。以表8所示的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周期的映射关系为例,当N等于7时,每4次传输机会中有1次用于传输大密度RS的传输机会。这里的一个下行时间单元对应一次传输机会。
在本示例中,时间单元0、时间单元2、时间单元5、时间单元6、时间单元7、时间单元9、时间单元10为7个下行时间单元,时间单元1、时间单元3、时间单元4、时间单元8为4个非下行时间单元。网络设备不能占用时间单元1、时间单元3、时间单元4、时间单元8发送大密度的RS。上述网络设备可以在时间单元0和时间单元7上放置大密度的RS。即在时间单元0的时域上重复发送两次RS,在时间单元7的时域上重复发送两次RS。
第二种方式: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是指M次传输机会在时间上连续的N次传输机会中出现的周期,其中,这里的N次传输机会中的每一次传输机会对应一个时间单元,即包括下行时间单元,也包括上行时间单元,还包括其它时间单元,如保护间隔。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按照该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以及,RS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传输RS。
以网络设备发送RS为例,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九。图1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十。图12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十一。如图12C、图12D、图12E所示,假设根据表8所示的传输块的传输参数与传输周期的映射关系,在N等于11时,每4次传输机会中有1次用于传输大密度RS的传输机会。即,每4个时间单元中有1个时间单元用于传输大密度的RS。
在本示例中,时间单元0、时间单元4、时间单元8可以传输大密度的RS。由于时间单元4为非下行时间单元,网络设备无法占用时间单元4发送大密度的RS。因此,上述网络设备可以在时间单元0和时间单元8上传输大密度的RS,如图12C所示。
或者,上述网络设备可以将原本映射在时间单元4上的RS顺延,映射至位于时间单元4之后第一个可以被网络设备用于发送下行RS的时间单元。在本示例中,该时间单元为时间单元6,即,网络设备可以在时间单元0、时间单元6和时间单元8上传输大密度的RS,如图12D所示。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将原本映射至时间单元4上的RS顺延至时间单元6上映射,因此,还可以将时间单元4之后用于映射大密度的RS的时间单元8一起顺延。在本示例中,将原本映射至时间单元8上的RS顺延至时间单元10上映射。即,网络设备可以在时间单元0、时间单元6和时间单元10上传输大密度的RS,如图12E所示。
虽然上述示例均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大密度的RS为例,对上述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如何在TDD场景下周期性的发送大密度的RS进行了介绍。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TDD场景下,上述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周期性的向网络设备发送大密度的RS,对此不加赘述。
另外,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al,FDD)的通信场景下和TDD的通信场景下,上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也不能占用系统预留的资源发送RS。其中,这里所说的系统预留的资源在时间上可以占用一次传输机会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占用至少一次传输机会,用于发送控制信息或其它信息。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所示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式,周期性的发送大密度的RS,以避开系统预留的资源和非下行时间单元。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述所示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式,周期性的发送大密度的RS,以避开系统预留的资源和非上行时间单元,对此不再加以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述实施例中,仅示意了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如何通过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前置传输机会)进行大密度RS的传输,或者,如何通过N次传输机会中周期性出现的M次传输机会进行大密度RS的传输,并未限定N次传输机会中的其他传输机会所发送的内容。可选的,上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其他传输机会可以仅用于发送传输块,也可以按照例如图2A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方式发送RS和传输块。即,在每次传输机会发送一次RS。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出现因接收RS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对M次传输机会中的RS的漏检,导致传输块传输失败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RS的传输密度为时域传输密度时,若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确定的RS的传输密度在M次传输机会中放不下,则发送传输块和RS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采用顺延的方式发送RS,即将在M次传输机会中放不下的RS放在位于M次传输机会之后、且与第M次传输机会相邻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S的发送方式示意图十二。如图13所示,以M等于1(即N次传输机会中的第一次传输机会)为例,假定上述一次传输机会对应的时长为两个符号的迷你时隙(即mini-slot),一个RS使用一个时域符号传输。其中,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确定的RS的传输密度为: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RS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为4。即,需要在第一传输机会中占用4个时域符号放置4次同一RS。
由于第一次传输机会只有2个时域符号,因此,为了能够占用4个时域符号发送4次同一RS,发送传输块和RS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次传输机会之后、且与第一次传输机会相邻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机会,发送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放不下的RS。在本示例中,可以通过第二次传输机会发送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放不下的RS。
以M等于1为例,假定X表示该传输机会中放置有大密度RS,0表示该传输机会中未放置大密度RS。则在前述实施例中,大密度的RS的发送方式是X00…0(即在第一次传输机会中发送大密度RS),或者是X00..0X00..0(即在N次传输机会中周期性的使用1次传输机会发送大密度RS)。而在本实施例中,若M次传输机会因时域符号问题放不下大密度RS时,可以把M次传输机会放不下的RS顺延放到后续的传输机会中,例如XY00…0(即在前两次传输机会中发送大密度RS,X、Y分别代表放置的大密度RS的一部分,具体X、Y的分布不作限制)或者是XY 00..0XY00..0(即在N次传输机会中每个周期的前两次传输机会发送大密度RS)。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使用所确定的传输密度,进行大密度的RS的传输。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和现有技术的方案的仿真结果进行介绍。其中,增益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增益。
表9示出的是在分别采用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两次数据传输后的仿真结果。在两次传输后的可靠性达到99%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的性能相比现有技术的方案提升0.8dB。在两次传输后的可靠性达到99.9%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的性能相比现有技术的方案分别提升1dB。通过表9可知,在相同可靠性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案可以提升服务小区的覆盖,在相同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可靠性。
表9
表10示出的是在固定SNR的情况下,在满足相同可靠性要求时,分别采用现有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所需要的平均传输次数。在可靠性为90%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相比,可降低平均传输次数0.2次。在可靠性为99%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的方案相比,可降低平均传输次数0.75次,其余同理。通过表10可知,在相同SNR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案,在减少平均传输次数后,仍然可以与现有技术方案达到相同的可靠性,因此,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表10
通过重复发送RS增加信道估计质量,同时将每次传输时用于RS的资源集中在初传,使得信道估计的最优结果在初传时就能体现,从而大幅降低数据的传输次数,降低资源开销,并且提升覆盖,减少传输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用于解调传输块的RS在前置传输机会(即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该RS的传输密度。这样,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在通过N次传输机会重复传输传输块时,可以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通过在前置传输机会中传输大密度的RS,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中的信道估计的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前置传输机会的数据接收成功率、减少传输块被正确接收所需的传输次数,进而可以降低传输传输块的资源开销以及传输时延,并且提升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上述网络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也可以为集成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如图14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和收发模块12。其中,
处理模块11,用于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收发模块12,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
其中,关于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可选的,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12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12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12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12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可选的,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12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12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12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12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12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12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1,用于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和所述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收发模块12,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上述终端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也可以为集成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如图15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模块21和处理模块22。其中,
收发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处理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21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其中,关于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第一指示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可选的,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21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21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可选的,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或者,所述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21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处理模块22,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以及,所述M次传输机会出现的周期,控制所述收发模块21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至少一个M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一个芯片,该芯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动作的模块或单元,例如,收发模块3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处理模块32(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等,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一个芯片,该芯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的模块或单元,例如,收发模块4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处理模块42(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等,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收发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发送器和接收器,也可以为收发器。而处理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51(例如CPU)、存储器52、接收器53、发送器54;接收器53和发送器54均耦合至处理器51,处理器51控制接收器53的接收动作、处理器51控制发送器54的发送动作;存储器52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55、通信总线56以及通信端口57。接收器53和发送器54可以集成在通信装置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通信装置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56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57用于实现通信装置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5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5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通信装置的处理器5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接收器5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接收动作,使发送器54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发送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61(例如CPU)、存储器62、接收器63、发送器64;接收器63和发送器64均耦合至处理器61,处理器61控制接收器63的接收动作、处理器61控制发送器64的发送动作;存储器6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6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65、通信总线66以及通信端口67。接收器63和发送器64可以集成在通信装置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通信装置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66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67用于实现通信装置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中,上述存储器6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6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通信装置的处理器6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接收器6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动作,使发送器64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发送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28)

1.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传输块。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传输块。
8.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参考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传输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传输块。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确定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收发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传输块,所述传输块具有N次传输机会,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所述参考信号在M次传输机会中的传输密度,所述M次传输机会为所述N次传输机会中的前M次传输机会,所述M和所述N均为正整数、且所述M小于所述N;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进行所述传输块的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
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的每一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在频域上重复的次数;所述参考信号的功率域传输密度为所述M次传输机会中所述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的偏置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的索引值、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的索引值;
所述传输块的传输参数包括下述任一项:所述传输块的传输机会的次数、所述传输块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指示、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调制与编码方案、所述传输块的大小、所述传输块所使用的传输机会的时间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或所述参考信号的频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或者,
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且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为所述参考信号的时域传输密度、所述传输块和所述参考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发送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的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下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参考信号,并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接收所述传输块。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块为上行传输块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密度和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案,控制所述收发模块通过所述M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参考信号,通过所述N次传输机会发送所述传输块。
CN201711365371.XA 2017-12-18 2017-12-1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09936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5371.XA CN109936429B (zh) 2017-12-18 2017-12-1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18/120000 WO2019120090A1 (zh) 2017-12-18 2018-12-10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65371.XA CN109936429B (zh) 2017-12-18 2017-12-1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6429A true CN109936429A (zh) 2019-06-25
CN109936429B CN109936429B (zh) 2021-07-20

Family

ID=6698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5371.XA Active CN109936429B (zh) 2017-12-18 2017-12-18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36429B (zh)
WO (1) WO20191200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2938A (zh) * 2019-12-31 2020-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信道传输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4054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Joon Beom Kim Method and system having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s
WO2017138794A2 (en) * 2016-02-11 2017-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for short tti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48790A (zh) * 2014-11-06 2017-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成形信道状态参考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11309A (zh) * 2015-04-10 2017-09-2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211B (zh) * 2015-01-28 2020-0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非授权频段下的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276734B (zh) * 2016-04-08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979597B (zh) * 2016-06-27 2020-02-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资源的分配方法、分配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6788912B (zh) * 2016-11-04 2019-06-07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及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4054A1 (en) * 2012-08-08 2014-02-13 Joon Beom Kim Method and system having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s
CN107148790A (zh) * 2014-11-06 2017-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成形信道状态参考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11309A (zh) * 2015-04-10 2017-09-2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WO2017138794A2 (en) * 2016-02-11 2017-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for short tti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Design of DMRS for DL/UL data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AH NR#3 R1-171547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2938A (zh) * 2019-12-31 2020-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信道传输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20090A1 (zh) 2019-06-27
CN109936429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5610B (zh) D2d通信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1917765B (zh)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US115885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74747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CN110972303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770040A (zh) 用于波形选择和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EP384912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de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46731A (zh) 发送或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1513664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282286A (zh) 请求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219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EP40541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650066A (zh) 用户装置及基站
CN110166179A (zh) 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21142802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143195A1 (zh) 确定终端的特性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887074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CN110035519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98615B (zh) Tci状态确定方法、信道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7667483A (zh) 具有对csi‑rs产生的干扰的预测的外环链路适配
CN109936429A (zh) 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138524B (zh)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391230A (zh) 上行控制信息复用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6029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8034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