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919B - 在第五代(5g)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第五代(5g)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919B
CN109923919B CN201780067861.3A CN201780067861A CN109923919B CN 109923919 B CN109923919 B CN 109923919B CN 201780067861 A CN201780067861 A CN 201780067861A CN 109923919 B CN109923919 B CN 109923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band
terminal
base station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8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3919A (zh
Inventor
朴承勋
郑丁寿
柳善姬
郑柄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760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4978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90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9129B/zh
Priority to CN202310675464.1A priority patent/CN116709522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7/01219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84544A1/en
Publication of CN109923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3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其中用于在第四代(4G)系统之后支持更高数据传送速率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与物联网(IoT)技术融合的通信技术的方法、以及系统。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本公开可以应用于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业务、安保和安全相关服务等)。终端从基站接收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之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并根据第二消息激活所述频带,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指示,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是带宽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在第五代(5G)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的物理层(PHY)/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操作。更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能够高效地使用带宽并且灵活且动态地支持带宽改变的方法和装置,因为当基站试图向/从单个载波传送/ 接收超宽带宽信号时,由于终端的有限的操作带宽和功耗,只能在有限的带宽中实现信号传送/接收。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自第四代(4G)通信系统商业化以来呈上升趋势的无线电数据业务量(traffic)的需求,已经进行了开发改进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或 5G前通信系统的努力。为此,5G通信系统或5G前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长期演进(LTE)系统。为了实现高数据传送速率,5G通信系统被认为是在非常高的频率(毫米波(mmWave))频带(例如,像60GHz 频带)中实现的。为了在非常高的频带中减轻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增加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已经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MIMO、全维度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技术。另外,为了改进系统的网络,在5G通信系统中,已经开发了诸如演进的小型小区、高级小型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 和接收干扰抵消之类的技术。除此之外,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方案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过滤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代码多址(SCMA)等。
同时,因特网是从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演进而来的,通过该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人类向物联网(IoT)网络生成并消费信息,IoT网络在诸如事物之类的分布式部件之间传送/接收信息并且处理信息。还出现了通过与云服务器等连接将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与IoT技术相结合的万物互联(IoE)技术。为了实施IoT,已经需要诸如感测技术、有线和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以及安全技术之类的技术元素。近来,已经研究了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和用于在事物之间进行连接的机器类型通信(MTC) 之类的技术。在IoT环境中,可以提供智能因特网技术(IT)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事物中生成的数据来在人类生活中创造新的价值。IoT 可以通过将现有信息技术(IT)与各个行业融合和组合而适用于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高级医疗保健服务之类的领域。
因此,已经进行了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的各种尝试。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M2M和MTC之类的5G通信技术已经通过诸如波束成形、 MIMO和阵列天线之类的技术实施。作为5G通信技术与IoT技术的融合的示例,也可以考虑上述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 的应用。
现有的LTE系统已经采用了多载波方案,其中捆绑并操作诸如载波聚合 (CA)和双连接(DC)之类的多分量载波(CC)以支持宽带。聚合多达32 个CC可以在20MHz CC的基础上支持640MHz的带宽。但是,如果应用诸如LTE CA之类的方案来支持超宽带宽,例如,5G新无线电(NR)系统中的1GHz,那么终端要使用的CC的组合的数量呈指数增加,UE能力报告的尺寸增加,并且5G NR系统只能在有限数量的CC的组合内操作。此外,随着CA中CC的数量增加,终端的接收复杂度和基站的控制复杂度一起增加。但是,尽管存在CA/DC的这些问题,但CA/DC在资源使用方面显示出比单载波更高的灵活性。这是因为可以通过添加/释放辅助小区(SCell)来改变扩展带宽,并且可以通过跨载波调度来调度资源向另一个CC的传送/接收。
以上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给出,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以上任何内容是否可用作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决定并且没有作出断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解决至少上面提到的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至少下述优点。因而,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基于单载波中终端的功耗的基站和终端的有限信号传送/接收过程、以及能够动态且灵活地使用系统的整个带宽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不限于上面提到的方面。例如,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以下描述中明显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目标。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终端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从基站接收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以及根据第二消息激活该频带,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指示,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是带宽的一部分。
在该方法中,配置信息包括数字学信息、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频率位置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第二消息包括下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包括具有特定于用户设备(UE)的搜索空间的至少一个控制区域的资源信息和具有公共搜索空间的控制区域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特定于UE的控制区域的资源信息。
在该方法中,激活包括:从基站接收频带中的控制信息;以及在接收到控制信息之后不迟于预定时间从基站接收频带中的下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基站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传送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以及向终端传送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指示,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是带宽的一部分。
在该方法中,配置信息包括数字学信息、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频率位置信息、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资源块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第二消息包括DCI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和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包括具有特定于UE 的搜索空间的至少一个控制区域的资源信息、和具有公共搜索空间的控制区域的资源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的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特定于UE的控制区域的资源信息。
在该方法中,还包括:向终端传送频带中的控制信息;以及在传送控制信息之后不迟于预定时间向终端传送频带中的下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传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从基站接收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以及根据第二消息激活该频带,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指示,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是带宽的一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传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向终端传送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并且向终端传送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个频带的指示,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是带宽的一部分。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控制具有各种尺寸的频带的多个终端,以在系统的操作带宽中均等地使用资源。此外,终端可以在所配置的部分频带内执行调度、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道状态指示(CSI)报告、测量等,并且可以最小化对于整个带宽的调度和移交性能的降低。此外,如果终端在所配置的部分频带内造成连接问题,那么有可能在短延迟内恢复连接。
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面提到的目标。例如,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明显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效果。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公开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图示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长期演进(LTE)的可扩展带宽(BW) 系统的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各种频带划分(partition)方案的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划分结构的图;
图4a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操作下行链路数据传送/接收调度和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接收调度的图;
图4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数据调度方案的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与频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一操作的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二操作的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三操作的图;
图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四操作的图;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子频带结构的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过程的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过程的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过程的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过程的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中期望的灵活带宽(BW)系统的图;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在整个附图中,应当注意的是,相同的标号用于描绘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帮助全面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它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帮助理解,但这些应当被视为仅仅是示例性的。因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众所周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被发明人用来使得能够清楚且一致地理解本公开。因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
应当理解的是,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示物。因此,例如,对“部件表面”的引用包括对一个或多个这种表面的引用。
术语“基本上”是指所述特点、参数或值不需要精确地实现,而是偏差或变化(包括例如公差、测量误差、测量准确度限制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因素)可以以不排除特点旨在提供的效果的量发生。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部件时,可以意味着一个部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合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在其间插入其它部件的情况下电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个部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包括”具体配置将被理解为附加配置也可以包括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技术构思的范围内。
此外,独立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构成部分,以便表示不同的特点功能。因此,并不意味着每个构成部分以分离的硬件或一个软件的构成单元构成。例如,为了便于描述,相应构成部分通过被布置为每个构成部分来被包括,并且相应构成部分中的至少两个构成部分可以形成一个构成部分,或者一个构成部分被分成多个构成部分以执行功能。除非背离本公开的实质,否则相应组成部分的集成实施例和分离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此外,一些要素可以不是执行本公开的基本功能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是仅改进其性能的选择性要素。可以通过除用于改进性能的要素之外仅包括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本质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来实施本公开。除用于仅改进性能的选择性要素之外仅包括必不可少的要素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将以各种形式实施。实施例已经使本公开的公开内容完整并且被提供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将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贯穿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处理流程图的每个方框和流程图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由于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安装在用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中,因此由处理器为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这些指令创建执行流程图的方框中描述的功能的组件。由于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以便以具体方案实施功能,因此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生产制造物品,包括执行流程图的方框中描述的功能的指令组件。由于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安装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因此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以创建由计算机执行的处理从而执行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指令还可以提供用于执行流程图的方框中描述的功能的操作。
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单元”意味着软件或硬件部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并且“-单元”执行任何角色。但是,“-单元”的含义不限于软件或硬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在可以被寻址的存储介质中,并且还可以被配置为再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例如,“-单元”包括部件,诸如。软件部件、面向对象的软件部件、类部件以及任务部件和处理器、函数、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器、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阵列和变量。在部件和“-单元”中提供的功能可以与更少数量的部件和“-单元”组合,或者可以被进一步分离成附加部件和“-单元”。此外,部件和“-单元”还可以被实施为再现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内的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超宽带传送/接收的控制和配置方法。具体地,可以考虑用于在超宽带宽中调度、移交和无线电链路故障(RLF)恢复的方法。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预期支持各种服务 (或片(slice)),诸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和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和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这可以在与在作为4G移动通信系统的长期演进(LTE)中支持因特网协议语音(VoIP)、尽力而为(BE) 服务等相同的上下文中理解。此外,预期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各种数字学。这可以具体包括子载波间距等,其可以直接影响传送时间间隔(TTI)。此外,预期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各种数字学。这是5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之一,所述特点与仅支持一种TTI(例如,1ms)的当前标准化的LTE 的特点非常不同。如果5G移动通信系统支持比LTE的1ms TTI短得多的TTI(例如,0.1ms等),那么预期在支持需要短等待时间的URLLC等方面非常有帮助。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数字学可以用作充当子载波间距、子帧长度、码元/序列长度、循环前缀等的术语。此外,数字学可以是使终端具有不同带宽(BW)的原因。基站可以由各种缩写表示,诸如,下一代(gNB)、演进节点B(eNB)、节点B(NB)和基站(BS)。终端可以由各种缩写表示,诸如,UE、MS、STA等。
图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LTE的可扩展带宽(BW)系统的图。
参考图1,LTE系统引入了可扩展BW的概念以支持各种BW,并且可以支持具有各种BW(例如,5/10/20MHz等)的终端,所述BW具有相同中心频率。
例如,如果当UE 1是支持5MHz的终端并且UE 2是支持10MHz的终端时,那么LTE基站可以适当地配置控制信道并传送控制信号,使得UE 1 和UE 2两者均能够接收控制信号。但是,当基站的整个可用(capable)带宽非常大时,即,在超宽带宽中,这种方法会限制可用于支持相对小带宽的终端的资源。例如,如果UE 3在基站的所使用的带宽的边缘处操作,那么UE 3 或许不能单独地接收基站的控制信号。
因此,在5G NR(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终端必须能够传送和接收重要的控制信号,使得终端即使在现有可扩展BW系统不支持的带宽内也维持与基站的连接。例如,在LTE的情况下,重要的控制信号可以由信令无线电承载(SRB)通过主小区(PCell)传送。此外,在PCell中,可以传送/接收用于PCell本身和辅助小区(SCell)中的调度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过程的控制信号。LTE的PCell和SCell两者均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小区。此外,对于每个小区需要单独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实体和根据其的链路自适应以及HARQ实体。但是,在5G NR单载波通信系统中,整个带宽实际上与一个小区对应。此外,基本上应当提供用于终端的连接/连接建立/维护和数据传送/接收的PCell的功能。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各种频带划分方案的图。
同时,即使基站在超宽带宽中操作,由于有限的实现和复杂度,终端仅在整个带宽中的一些中立即启用传送/接收。为了使终端在大于终端的最大可用BW的带宽中操作,终端只能通过在时间上进行划分来操作。为了便于超宽带宽管理,基站可以通过将整个带宽划分为具有适当尺寸的若干频带来配置整个带宽,并指示终端执行特定频带中的各种MAC功能(例如,调度、测量、链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MCS)方案、HARQ等)。此外,基于频带,终端可以确定并接收控制信道和参考信号(RS)的结构。
参考图2,情况A图示了静态划分。根据情况A,基站可以将整个带宽划分为具有相同尺寸的多个频带。例如,可以将整个带宽划分为具有相同尺寸的四个频带。终端1(UE 1)可以支持大于频带1的带宽。此时,由于基站将频带配置为固定尺寸,因此,即使在整个可用带宽中的一些中、而不是在整个可用带宽中,也可以终端1与基站1操作。例如,虽然终端1可以在频带1中与基站操作,但是,由于在终端1的可用带宽中大于频带1的带宽的剩余带宽小于频带2的带宽,因此终端1不能在剩余带宽中与基站操作。
情况B图示了灵活划分。根据情况B,基站可以将整个带宽划分为具有各种尺寸的多个频带。此时,如果终端1的可用带宽等于频带1的带宽,那么终端1可以在整个可用带宽中与基站操作。但是,在终端2(UE 2)的情况下,如果最大可用带宽小于由基站配置的频带4的带宽,那么不能支持终端2的操作。
因此,如在情况C中那样,可以考虑诸如具有精细粒度的静态划分之类的方法。根据情况B,基站可以通过最小化频带的单位来划分整个带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要使用的带宽可以由一束小频带表示,因此可以支持具有各种尺寸的带宽的终端。例如,终端1可以通过一束频带1到6与基站操作,并且终端2可以通过一束频带13到16与基站通信。
另一方面,在情况C中,太多频带会增加管理期间的负荷。因此,如在情况D中那样,自由配置频带尺寸的方法可以是有用的(具有精细粒度的灵活划分)。该方法是在改变频带的尺寸的同时将频带的单位划分为小块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情况B中,不能支持终端2,但是,在情况D中,终端2 可以通过一束频带6和7与基站操作。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解决基站将整个带宽划分为频带并将频带配置为在从情况A到D的终端中的方法的问题,基站为每个终端配置具有不同尺寸的频带。在下文中,对于系统的观点,将描述通过具有相同尺寸的子带的组合来表示在终端中配置的频带的方法。此外,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独立调度、链路自适应、MCS、HARQ过程等不像现有CA那样在所划分的子带中执行,但是,从终端的观点来看,将描述用于在所配置的频带中执行一个调度、链路自适应、MCS、HARQ过程等的方法。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划分结构的图。
参考图3,物理层控制信道的结构应当被设计为在一个频带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带中可扩展。这意味着可以支持具有频带的终端,其中该频带可以由该频带中的至少多个子带表示。但是,在频带中不必支持具有大于配置的频带的频带的终端。作为一束子带的频带的尺寸可以由信道特点、数字学、控制子带尺寸以及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最小分组尺寸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终端可以对于一个服务执行一个MAC功能集(例如,调度、MCS、HARQ等)。频带可以意味着整个带宽中的一些,其可以被称为带宽部分(BWP)、一些带宽等。
用于配置频带或子带的方法
基站可以通过系统信息(SI)或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过程的一种方法来配置终端中的子带。例如,子带配置可以由资源元素(RE)(即,由子载波间距和码元、RE的时间以及频域的数量组成的一个资源单元)表示。时域可以由码元编号表示,并且频域可以由子载波间距编号表示。RE可以根据数字学的类型而变化。如果基站将资源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数字学区域,那么可以改变码元的长度和在每个区域中配置RE的子载波间距。因此,如果支持多个数字学区域,那么基站需要在终端中设置多个RE类型。同时,一个子带可以由k个RE表示。值k可以是(预先)设置为一个值的值,而与数字学区域无关。可替代地,如果需要,那么基站可以通过附加的SI或RRC 消息为终端中的每个数字学区域设置值。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子带配置可以由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和频率位置(例如,中心频率的位置)表示。
对于其中设置了子带信息的终端,基站可以配置终端的工作带宽,即,基于IDLE(空闲)模式终端或连接模式终端的子带的频带。例如,可以通过子带索引和子带的数量在终端中配置频带。此时,虽然子带具有相同的尺寸,但是取决于配置,频带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频带可以通过SI或RRC消息与子带配置一起在终端中配置,或者可以通过SI或RRC消息与子带配置分开地在UE中配置。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子带可以由SI配置,并且频带可以由RRC消息配置。另一方面,由于频带被表述为子带的基本单元,因此网络可以通过SI或RRC消息向终端通知数字学信息以配置频带。终端可以通过将为每个频带设置的数字学信息、与用于每个数字学的子带信息组合,来准确地识别一个频带的结构。如果仅配置了频带和子带中的一个,那么为了获得关于另一个的信息,终端可以根据预定规则从关于所配置的频带或子带的信息获得信息。
另一方面,每个子带是在网络方面区分的单元,但是可以为每个终端配置频带,并且区域也可以在网络方面重叠。另外,可以在所配置的频带中设置控制子带的位置和数量。控制子带可以被称为控制资源集、控制子资源、控制信道资源等。控制子带指示用于在终端监视的控制信道中接收DCI的资源。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为一个频带配置至少一个公共控制子带和用于每个终端的控制子带。用于每个终端的一般调度的DL下行链路(DL)指派消息和/或UL(上行链路)准许消息可以被指示为用于每个终端的控制子带。如果在DL指派消息和/或UL准许消息中未指示其它频带,那么终端可以接受由用于每个终端的控制子带指示的DL指派消息和/或UL准许消息,作为用于其中配置用于每个终端的控制子带的频带的传送/接收指示。例如,在用于每个终端的控制子带与频带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用于数据传送的资源信息由资源块(RB)单元指示。此时,第一RB的起始(或结束)点匹配频带的起始(或结束)点,或者可以是可以从频带和子带配置信息直接计算的位置。在针对相同频带的数据传送/接收资源的指令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向终端通知分配给起始点的资源和RB的数量。在针对不同频带的数据传送/接收资源的指令的情况下,除RB信息之外,基站还需要向终端通知指示频带的频带索引信息(频带索引、频带ID等)。因而,基站可以将配置信息传送到终端,包括每波束的索引信息,以配置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带。同时,在逻辑上划分RB信息,并且可以将真实物理资源映射到连续或不连续的资源RE。频带索引信息可以被单独指派给DL频带或 UL频带,并且可以被共同指派而与DL/UL频带无关。
如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的,基站可以在频带设置信息中包括数字学信息,以便指示终端配置频带。终端可以根据数字学信息计算RE结构,并且可以根据所计算的RE结构识别控制子带和用于数据传送的资源信息。同时,由于每个频带的位置和尺寸由子带表示,因此基站可以使用SI或RRC消息单独地设置应用于用于在终端中构造子带的RE结构的数字学。用于配置子带的RE结构和用于配置频带的RE结构可以是不同的。此外,DL频带和UL 频带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信息(诸如频率位置和数字学),并且分别链接到终端的DL操作和UL操作,使得DL频带和UL频带可以单独配置。终端可以根据在DL频带中配置的频带的信息执行用于DL控制和数据接收的操作,并且可以根据在UL频带中配置的频带的信息执行用于UL控制和数据传送的操作。
在从空闲模式切换到连接模式期间,基站可以从基站为终端中的公共/终端配置频带和控制子带。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基站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响应 (RAR)或消息4(Msg4)(例如,RRC连接完成)来配置频带信息或连接到终端中的频带的控制子带。如果不存在单独的配置,那么终端可以根据预定规则,基于同步信号(SS)带宽、空闲模式带宽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在连接模式中使用的子带和频带的位置。为了配置操作所需的频带和子带配置以及数字学信息,终端可以在连接到网络(例如,随机接入或RRC(重新)配置)的过程期间将UE能力信息传送到网络。UE 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射频(RF)的数量、一个RF的最大操作带宽、终端的最大操作带宽、中心频率被维持的终端的RF重调 (retuning)等待时间、以及中心频率被切换的终端的RF重调等待时间、可操作数字学的类型等。
可以在本公开中提出的系统结构中提供的功能可以被考虑如下。
-每频带的控制/RS/CSI报告/HARQ反馈的配置
-自频带/跨频带调度
-用于传送单个传输块的频带聚合
-跨频带HARQ重传
-公共信令
-频带恢复
-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
每频带的控制/RS/CSI报告/HARQ的配置
当设置频带时,基站可以通过多个基本单元(例如,RB或子频带)向终端通知频带的位置和范围(例如,起始、尺寸或中心频率和带宽等)。频带的位置和范围是网络系统在其中操作的一个载波的一部分,因此根据实施例可以通过频带相对于整个载波带宽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和带宽来设置。可替代地,根据实施例的频带的位置和范围可以通过频带相对于由终端检测的同步信号所在的中心频率的频率偏移和带宽来设置。
另一方面,终端理解的载波带宽的中心频率可以是由终端检测的同步信号的中心频率,或者可以与连接到由终端检测的同步信号的SI所指示的载波的中心频率信息、或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从基站指示终端的载波的中心频率信息相同。
终端可以将频带范围理解为系统带宽。因此,即使分配了不同范围中的频带,也应当将终端和基站设计成能够根据相同的接收规则进行接收。例如,应当能够基于在终端中配置的频带的起始和尺寸来传送和接收参考信号RS 或基站传送的控制信道的位置。此外,还应当能够基于在终端中配置的频带的起始和尺寸来传送和接收CSI报告或终端传送的HARQ反馈的位置。同时,当在终端中配置多个频带时,基站可以在终端中附加地配置在多个频带中是否共享HARQ处理、或者是否针对每个频带分离HARQ处理。
基本上由终端监视的频带被称为主频带(p频带)。在除p频带之外的资源区域中,在p频带中执行单独的控制/配置之前,可能不在除p频带之外的资源区域中执行监视。根据通过p频带的配置选择性地操作辅助频带(s频带),并且根据实施例,p频带和s频带可以被称为第一RF频带和第二RF频带。此外,可以在至少一个配置的频带候选之中,通过RRC消息或MAC CE将p 频带激活到活动(active)状态。此外,可以在至少一个配置的频带候选之中,通过RRC消息、MAC CE或DCI将s频带激活到活动状态。类似地,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MACCE或DCI向终端传送解除激活信号/消息,来将一个或多个频带从活动状态解除激活到非活动状态。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活动频带和p频带可以以类似的含义互换地使用。但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活动频带和p带可以不同。例如,当配置p频带时,DL频带和UL频带可以彼此组合。此外,p频带是一个小区中的基本活动频带,但是并非所有活动频带都是p频带。此外,除单独的频带切换过程之外,可能不解除激活p频带。在TDD的情况下,DL频带和UL频带的频率位置可以相同,使得DL 频带和UL频带可以被配置为束(bundle)。p频带配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DL 频带和至少一个UL频带,使得基站可以指示终端。如果终端向基站报告包括RF信息的UE能力报告,那么基站可以为终端的每个不同RF设置p频带。
在p频带或活动DL频带中,还可以考虑以下操作。
a)监视UE公共信息(用于RRC连接的UE的)
b)监视6GHz以上系统中的公共每波束信息
c)监视特定于UE配置的专用搜索空间,并得到用于第二个RF BW的配置(如果需要的话)
d)支持RRM测量(如果RRM BW在第一个RF BW内部,那么这是需要的)
将描述p频带与活动频带的配置和操作的差异。基站可以附加地通过RRC消息将p频带状态与一个或多个频带配置一起设置。对于由p频带配置的频带,终端可以被配置为仅在p频带中接收以下中的至少一个:1)RRC 消息、2)MAC CE、3)L2公共信令、4)L1公共信令、以及5)UE专用信令。此外,终端可以被配置为仅在p频带中操作至少一个其它功能,例如,1)无线电链路监视(RLM)、2)不连续接收(DRX)、3)测量、4)同步、5) 寻呼、以及6)随机接入。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在终端中配置RLM、测量和DRX功能,使得终端不仅可以在p频带中操作,还可以在s频带中操作。
如果终端可以一次仅在一个频带中操作活动频带,那么终端在p频带(例如,频带#0)中指示到另一个s频带(例如,频带#1)的频带切换或跨频带调度,终端需要解除激活p频带(频带#0)一段时间并激活另一个s频带(频带#1)。此时,可以根据上述每个消息或功能的配置,在切换后的s频带(频带#1)中限制终端的操作。在这方面,p频带和s频带均可以是活动频带,但是终端针对每个频带的操作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当RLM和RLF功能仅应用于p频带时、以及当RLM和RLF功能应用于p频带和s频带两者时,终端操作可以不同。如果RLM/RLF仅应用于p频带,那么如果在终端通过激活s频带而被操作时没有接收到基站的信号,那么终端可能不执行RLM,或者,即使终端执行RLM,也可能不触发RLF事件。在这种情况下,这可以由从s频带回退到p频带的过程取代,这将在下面描述。如果RLM/RLF被应用于p频带和s频带两者,那么终端可以为在被配置为RLM/RLF的所有频带之中的活动频带触发RLM和RLF事件。可以根据基站的设置将s频带中的 RLM结果预设或反映到用于服务小区的RLM/RLF事件确定。
如上所述,如果基站没有在终端中的s频带中配置RLM/RLF,那么可以另外支持回退到p频带。终端可以在满足由于s频带中信道质量的恶化而确定基站信号的接收错误的条件下,启动单独设置的回退定时器。如果满足再次接收基站信号的条件,那么终端可以停止、重置或重启回退定时器。如果继续满足基站信号接收的错误条件并且因此回退定时器到期,那么终端可以将RF切换到p频带。在切换到p频带之后,终端可以根据p频带或共同设置的控制信道位置和DRX设置来监视有效控制信道。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或者直到定时器到期之前都不满足在s频带中成功接收终端的反馈或UL信号的条件,那么基站可以根据DRX设置和在终端中配置的控制信道在p频带中的位置,在有效控制信道中操作到终端的控制信号。
同时,基站和终端可以执行p频带恢复操作,因为终端在p频带中的性能降低,其中p频带恢复和回退操作可以被分类为下面的表1。
表1
[表1]
Figure BDA0002046810200000161
另一方面,用于频带的激活和解除激活操作的一个过程可以如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激活/解除激活MAC控制元素(CE)可以是针对频带的新 MAC CE。可替代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激活/解除激活MAC CE可以将 MAC CE重用于现有SCell。
如果MAC实体配置有一个或多个SBand,那么网络可以激活和解除激活所配置的SBand。
网络通过以下方式激活和解除激活(一个或多个)SBand:
-发送激活/解除激活MAC CE;
-为每个配置的SBand配置sBandDeactivationTimer定时器(除用 PUCCH配置的SBand(如果有的话)之外):关联的SBand在其到期时被解除激活。
MAC实体应为每个NR-UNIT和每个配置的SBand:
1>如果在这个NR-UNIT中接收到激活/解除激活MAC CE,那么激活 SBand:
2>激活SBand:
2>启动或重启与SBand关联的SBandDeactivationTimer。
1>否则,如果在这个NR-UNIT中接收到激活/解除激活MAC CE,那么解除激活SBand;或者
1>如果与激活的SBand关联的SBandDeactivationTimer在这个NR-UNIT 中到期:
2>解除激活SBand;
2>停止与SBand关联的sBandDeactivationTimer;
2>刷新与SBand关联的所有HARQ缓冲区。
1>如果所激活的SBand上的NR-PDCCH指示上行链路准许或下行链路指派;或者
1>如果调度所激活的SBand的服务小区上的NR-PDCCH指示针对所激活的SBand的上行链路准许或下行链路指派:
-重启与SBand关联的sBandDeactivationTimer;
接下来,将描述在单个活动频带或多个活动频带操作中具有频带切换/激活指示的关联操作。
终端可以根据RF条件仅监视一个或多个配置的频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可以查看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因此,就可扩展性而言有利的是,基站的频带指示通常应用于不同RF条件下的终端。但是,基站应当通过终端的能力报告预先知道终端的其它RF条件。否则,如果当基站向频带#1中的任何终端发出用于频带#2的激活指示时,由于终端的RF限制,基站无法知道频带#1是否被解除激活,那么存在故障的可能性。
如果在单个活动频带中操作的终端接收到基站的频带激活指示,那么在切换到所指示的频带(即,激活所指示的频带)的同时解除激活先前的频带。此外,如果在多个活动频带中操作的终端接收到基站的频带激活指示,那么可以激活所指示的频带并维持通过预先激活而正在使用的频带。
以这种方式,通过终端的能力报告的估计方案是简单的,但仍可能具有故障的可能性。为了清楚的过程和操作,基站应当能够设置终端的活动频带的最大数量,并清楚地指示频带的解除激活。
终端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被预先设置是否操作活动频带、或者由基站/网络设置。此外,该操作还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如下情况:除结合基站的单独频带激活指示之外,还结合跨频带调度指示执行频带切换/激活。
a)配置多个活动频带,但每个活动频带可以仅切换到另一个解除激活的频带。因此,可以仅通过RRC消息来改变活动频带的数量(根据实施例,可以通过SI、DCI、MAC CE等来改变活动频带的数量)。
b)配置多个活动频带,并且基站可以给予终端针对每个频带的激活/解除激活指示。由于可以改变活动频带的数量,因此可以操作网络,使得活动频带的数量不超过终端的活动频带的最大数量,或者所有频带被解除激活。如果基站指示活动频带的数量超过终端的最大活动频带,那么终端可以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1)解除激活第一个激活的频带,2)解除激活最后激活的频带,3)解除激活根据频带索引序列的最低频带,4)解除激活由基站设置的频带之中具有最低优先级的频带,以及5)解除激活先前活动频带之中由终端任意确定的频带。可以作出要解除激活的频带的确定,以排除 p频带。
将描述确定移动时间(包括在用DCI或MAC CE激活频带时的重调等待时间)的过程。
终端可以根据活动频带切换条件与切换频带之间的关系来改变RF重调时间。基站可以基于通过RRC消息的能力报告,在终端中设置例如相对于一个频带(例如,p频带)切换到另一个频带所需的时间。如果终端不符合设置,那么终端可以执行每频带拒绝。
当基站指示终端通过DCI执行频带激活时,终端1)可以基于从由RRC 消息预设的DCI接收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来监视在包括在DCI中的频带ID上的切换时间轴之后激活的频带中的最快有效控制信道;或者2)通过在DCI中指定从DCI接收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k、以及频带ID,来监视在取决于k值确定的时间之后的最快有效控制信道。
当基站指示终端通过MAC CE执行频带激活时,终端可以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1)基于包括在MAC CE中的频带ID、基于由RRC消息预设的切换时间,监视在从针对MACCE接收的HARQ确认(ACK)成功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之后激活的频带中有效的最快控制信道;2)通过基于包括在MAC CE中的频带ID、基于由RRC消息预设的切换等待时间分析MAC CE并允许MAC确定频带切换,监视在从指示再次达到PHY时的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起的切换等待时间之后激活的频带中有效的最快控制信道;3)通过在MAC CE中指定从MAC CE接收成功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k以及频带ID,监视在从MAC CE接收成功时间(例如,子帧 /时隙/小时隙等)的时间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之后激活的频带中的最快有效控制信道;以及4)通过在MAC CE中指定从用于MAC CE接收成功的 HARQ ACK传送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k以及频带ID,监视在从用于MAC CE接收成功时间的HARQ ACK成功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等)到切换完成的切换等待时间之后激活的频带中的最快有效控制信道。
基站可以单独指示终端执行频带配置和CSI-RS配置。为了控制针对UE 的每个频带的CSI-RS测量和报告,基站可以指示终端根据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个来报告测量结果。终端可以测量由基站指示的CSI-RS,并根据与CSI-RS 资源互锁的CSI-RS报告设置来报告结果。
1)如果设置了频带与CSI-RS资源之间的映射信息:
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在终端中设置频带与CSI-RS资源之间的映射信息。映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频带配置或CSI-RS资源(测量/报告)配置的信息。基站可以向终端传送频带索引以便指示频带切换,并且终端可以对基于频带索引和映射信息确定的CSI-RS执行测量和报告。
2)如果未设置频带与CSI-RS资源之间的映射信息:
a)基站可以将频带索引和CSI-RS资源索引传送到终端以指示频带切换,并且终端可以对所指示的CSI-RS执行测量和报告。
b)基站可以将频带索引传送到终端以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通过该实施来识别包括在活动频带中的CSI-RS资源,并将所识别的CSI-RS报告给基站,包括在针对所识别的CSI-RS的测量之后所识别的CSI-RS资源的索引。
基站可以单独指示终端执行频带配置和CSI-RS配置。为了设置针对终端的多个频带的公共CSI-RS并控制测量和报告,基站可以指示终端根据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报告测量结果。1)终端可以测量由基站指示的CSI-RS,并根据与CSI-RS资源互锁的CSI-RS报告设置将结果报告给基站。2)基站将频带索引传送给终端以指示频带切换,并且终端可以在测量当前包括在活动频带中的CSI-RS之后向基站报告。
自频带/跨频带调度
图4a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操作下行链路数据传送/接收调度和上行链路数据传送/接收调度的图,并且图4b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数据调度方案的图。
参考图4a和4b,基站可以通过在每个终端中配置的p频带内的控制子带 (c子带)来控制终端的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中的传送/接收。基站可以通过自频带数据调度或跨频带数据调度来指示终端传送或接收DL(下行链路)数据传送/接收区域或上行链路(UL)数据传送/接收区域。此外,基站还可以通过自频带控制调度来指示终端改变同一频带中的控制子带的位置/尺寸。此外,基站还可以通过跨频带控制调度来指示终端改变另一个频带中的附加控制子带的位置/尺寸。在指示控制子带在同一频带或另一个频带中的位置时,还可以指示时间资源的位置(例如,子帧、时隙、小时隙、码元等)以及频率资源的位置。
在上行链路调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子带向UE指示预设的等待时间值(例如,4ms)或单独的等待时间值。可以指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DSCH)和用于在同一子帧中的数据传送/接收的PDSCH。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考虑的系统中,在甚至在下行链路调度中也需要改变带宽的跨频带调度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单独指示具体子帧(或时隙、码元等)(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的子帧)。这是因为当改变突然要使用的频带的位置时,可能需要用于射频的处理时间和基带(BB)电路的重调。因此,通过由基站的控制操作考虑终端的能力报告上携带的可用频带信息、以及终端的使用带宽的改变程度,基站可以传送控制信号,然后在预设等待时间之后指示(延迟的准许) 下行链路资源的传送/接收。例如,如果在PDCCH上传送控制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例如,k个码元)内PDSCH的传送开始,那么PDCCH和PDSCH 可以存在于同一频带中。但是,如果在PDCCH上传送控制信号之后的大于预定时间(例如,k个码元)的时间PDSCH的传送开始,那么PDCCH和PDSCH 可以存在于不同的频带中。
参考图4a,简要图示了执行用于数据传送和接收的自频带调度和跨频带调度、以及执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和接收的自频带调度和跨频带调度的操作。等待时间可以包括在每个控制信号(例如,DCI、MAC CE等)中,或者可以在终端的能力协商和连接建立/重新配置过程期间针对每个s频带预先在终端中设置至少一个等待时间值。由于在终端的使用带宽完全改变的情况下的延迟大于在终端的使用带宽部分重叠但带宽仅改变的情况下的延迟,因此基站可以基于该情形通过每个控制信号向终端传送等待时间,或者通过控制信号向终端传送两个以上等待时间值的索引,使得终端被适当地延迟,然后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操作。如果延迟值被设置为0或未被设置,那么终端可以在相同的TTI(或传送时间单位(TTU))中执行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操作。
当预测到取决于等待时间值的频带切换将失败时,终端可以丢弃基站的下行链路数据接收。根据基站的配置,终端可以利用关于HARQ处理ID的反馈信息向基站报告丢弃数据接收的传输块(TB)或关于终端的丢弃(接收失败)的信息。
在频带切换操作中,等待时间值可以取决于是否切换终端的实际RF频带的中心频率而不同。例如,在TDD终端的情况下,对于DL频带与UL频带之间的切换,不总是发生延迟,而是仅当切换DL频带和UL频带的中心频率时才会发生延迟。
如图4a中所示,另一个频带的位置或另一个频带内的控制子带的位置可以由一个频带内的控制子带告知。终端可以根据网络的指令切换RF以在一个频带(例如,频带1)中接收另一个频带(例如,频带2)的控制子带,并且接收频带2的控制子带中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的数据接收或传送信息。此外,一个频带内的控制子带可以向终端通知包括控制子带的频带的位置、和/或不包括控制子带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区域。
图4b图示了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三种类型的频带调度方案。终端可以基于RRC连接建立或RRC重新配置过程来配置第一频带(频带#1)和第二频带(频带#2)。在这里,假设第一频带的尺寸小于第二频带的尺寸,并且第二频带的尺寸等于终端的最大操作带宽。例如,第一频带的尺寸可以是四个子带(子带7-10)的尺寸,第二频带的尺寸可以是六个子带(子带1-6)的尺寸,终端的最大操作频带可以等于六个子带的尺寸。此外,终端可以监视具有小尺寸的第一频带中的控制信号以减少功耗。
首先,将描述被称为自频带调度的操作。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频带在第n 时隙中从基站接收DL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控制信号的指示,在与控制信号相同的第一频带中接收由基站传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可以为每个终端静态地设置数据信道的时间资源位置(例如,起始位置和间隔),或者可以由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使用时隙或码元单元中的索引来动态地指示所述时间资源位置。用于指示自频带调度的方案可以通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的频带索引、具体控制信号的格式(例如,当等待时间或考虑等待时间的资源起始位置信息不包括在控制信号中时,等等),等等。
接下来,将描述被称为自频带调度的操作。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频带在第 (n+1)时隙中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并且在第二频带的第(n+2) 时隙中接收从基站传送的数据。可以为每个终端静态地设置数据信道的时间资源位置(例如,起始位置和间隔),或者可以由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使用时隙或码元单元中的索引来动态地指示所述时间资源位置。可以基于在专用频带中配置的数字学信息,再次计算时隙或码元的长度。如果指示终端以比先前由基站的错误报告的RF重调等待时间更短的间隔,在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接收数据,那么终端1)可以通过传送RRC连接重新配置请求来向基站通知原因信息(诸如,在跨频带调度中存在问题的信息、或存在RF重调信息错误的信息),或者2)通过RRC消息或MAC CE,向基站执行p频带或活动频带切换/设定请求。
接下来,将描述实施诸如通过频带指示的跨频带调度和自频带调度之类的操作的操作。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频带在第n+3时隙中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并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指示接收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具体而言,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括的频带索引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终端可以通过切换频带来监视第二频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如果没有单独指示下行控制信道资源位置,那么终端可以根据针对由RRC消息配置的每个频带的下行控制信道及其资源信息,在完成 RF重调之后的最早点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为了知道终端何时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基站可以基于根据与报告给UE能力的RF重调等待时间相关的信息确定的用于每个终端的RF重调等待时间值,来确定基站向终端传送控制信号的时间和终端要监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位置。
另一方面,对于自频带调度操作和跨频带调度操作或频带指示操作的指示可以同时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达到终端。如果自频带调度操作和跨频带调度操作彼此冲突,例如,在正在接收数据的同时不能执行RF重调的情形下,终端1)可以总是优先考虑自频带调度操作,或者2)根据优先级(例如,基于数字学、控制信号格式、业务量、服务、频带、PDU尺寸和延迟要求中的至少一个)优先考虑被确定为高优先级的数据传送/接收操作。如果同时指示自频带调度和频带指示操作,那么终端可以在根据自频带调度指示的数据传送/接收完成之后在RF重调等待时间之后的最早时间监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允许基站指示在终端的重调等待时间内不可行的调度操作。
同时,基站可以在针对一个终端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配置具有不同频带(例如,位置、尺寸等)的非对称p频带。但是,p频带需要支持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两者,以平滑地操作主要控制功能。因此,即使分配了不同的频带,也可以将终端理解为一个p频带。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1)用于跨频带调度的DCI/MAC CE信号的一个信号、或者2)用于频带切换/激活指示(例如,DCI/MAC CE)和自频带调度的两个信号来指示跨频带调度。一般而言,p频带不通过跨频带调度而改变,但是,如果在频带切换期间要维持p频带中的功能,那么传输p频带功能会是有用的。如在1)中,如果指示是由一个信号作出的,那么基站应当在RRC 消息中预先设置是否在终端中切换p频带,或者在DCI/MAC CE中包括是否切换p频带。如在2)中,如果指示是由两个信号作出的,那么基站应当在 RRC消息中预先设置是否在终端中切换与频带切换/激活指示关联的p频带,或者在DCI/MAC CE中包括是否切换p-频带。
另一方面,如图4a中所示,可以将每个频带的控制信号被传送到的区域指定为具体子带。例如,可以将控制区域分配给频带的具体频率区域。例如,在频带1的情况下,子带1可以是传送控制信号的区域。可替代地,如图4b 中所示,传送每个频带的控制信号的区域不位于具体子带,而是可以位于该频带的带宽之上。例如,控制信号被传送到的资源区域可以不仅被分配给具体频率区域,而且可以针对具体时间位于该频带的整个带宽之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根据标准设置终端或定义操作,使得在终端的频带切换和根据跨频带调度的DL/UL数据传送/接收之后,该操作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1)通过将终端返回到接收DL指派或UL准许(即,调度指示)的频带来监视控制信号;2)通过将终端定位在作为调度指示的目标的频带中来监视控制信号;或者3)通过将终端切换到由基站配置的频带来监视控制信号。
此外,根据调度应用监视带宽的时间可以是在所指示的频带中传送或接收一个DL/UL数据传输块之后立即,或者在终端确定条件满足由基站设置的条件之后。由基站设置的条件可以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a)用于频带的调度指示的数量、b)包括直到第N个传送/接收传输块的HARQ重传的完整时间、 c)在第一跨频带调度指示之后待在当前监视带宽中的时间(或对应的定时器等)、d)其间在相继的PDCCH上接收到用于对应的频带的调度指示的时间 (或对应的定时器等)、e)未接收到用于当前监视带宽的调度指示的PDCCH 的数量、以及f)未接收到用于当前监视带宽的调度指示的PDCCH间隔的连续时间(或对应的定时器等)。
频带聚合以传送单个传输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降低功耗,基站将尺寸小于终端中的终端的可用频带的频带配置为p频带,并且当大量数据需要被传送和接收时,可以指示跨频带调度,以便在用于较大频带的辅助频带(s频带)资源集中的资源中传送和接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p频带和s频带是完全分离的频带,那么终端能够仅在延迟(例如,数百us的级别)之后缓冲用于对应的频带的信号。因此,可能难以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向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传送和接收信号。但是,如果p频带作为频率资源包括在s频带中,那么用于RF/BB重调的延迟小(例如,几us的级别),使得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同时在同一子帧中传送/接收。此时,如果在p频带的物理资源块(PRB)和s频带的 PRB中发送不同的传输块,那么不可避免地需要附加的资源分配(例如,在DCI中)和HARQ处理。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捆绑p频带和s频带的不同PRB 来传送一个传输块的方法。即使在每个频带中应用不同的数字学,该方法也应当能够捆绑并传送一个传输块。基站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指示终端执行频带聚合。
1)基站可以通过将所聚合的频带(频带1+频带2)设置为附加频带3来指派新频带ID,并且在通过DL控制信道传送的DL控制指示符(DCI)中通过频带3的频带ID发出对频带1和频带2执行聚合的指令。
2)基站可以通过频带ID,通过p频带(频带1)的DL控制信道传送的 DCI指示要在终端中聚合的频带2。用于频带2的DCI可以在p频带或频带2 中传送。终端可以基于频带ID信息对p频带(频带1)和频带2执行聚合。
跨频带HARQ重传
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HARQ与频带之间的关系的图。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和/或基站可以在另一个频带中针对未能在一个频带中传送的传输块执行重传。
参考图5,可以在另一个频带中重传用于在一个频带中的传送失败的 HARQ。例如,如果当在终端中配置频带1至3时在频带1中发生下行链路传送失败,那么基站可以在频带2中执行下行链路数据重传。为此,可以进行调度和优先级处置。当要传送的数据存在于用于传送重传数据的频带中时,可以执行复用。
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通过自频带/跨频带调度的实施,在不同频带中执行重传。可以根据基站在下行链路中的确定来执行这种操作,但是有帮助的是,基站基于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确定哪个频带适合于重传。例如,基站可以周期性地或动态地向终端的s频带分配用于信号传送的上行链路资源。当终端确定在p频带中接收的基站信号的质量、或者所接收的数据信道的质量/误差大于某一级别时,终端可以在所分配的s频带的传送资源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的质量来指示在s 频带中重传下行链路数据的操作。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用于重传的候选s频带的频带ID与UE的HARQ反馈信号一起被传送到基站,使得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候选频带报告来确定重传操作。
另一方面,虽然类似于下行链路的方案甚至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但是在终端接收到基站的参考信号或反馈信号并且终端向基站告知对其的响应之后,基站再次执行上行链路资源分配(UL准许)需要很多延迟。这是因为在基站指示终端传送上行链路信号之后需要一定的延迟。因此,在上行链路中,终端首先通过在多个频带中分配的UL资源传送UL信号(例如,PRACH、 SRS等),并且基站接收UL信号,然后确定其中指示UL准许的频带。
在HARQ过程中,基站和终端可以在除使用HARQ处理ID之外还使用频带ID来在DCI或UCI以及HARQ反馈消息中传送控制信号时,明确地参考具体频带中的HARQ处理ID。如果在没有频带ID的情况下指示,那么有必要与频带的数量成比例地分配大量HARQ处理ID,或者限制在频带之间相同的HARQ处理ID的使用。但是,考虑到诸如跨频带HARQ重传的操作,限制频带之间的HARQ处理ID使得难以获得附加的性能。
用于终端的HARQ反馈的UCI传送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可以通过p频带被分配作为RRC消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操作以下中的至少一个:1)通过p频带的控制子带动态地将PUCCH分配给s频带;或者b)根据基站的配置,配置属于P频带的控制子带并通过控制子带将 PUCCH分配到相同的s频带。当资源被分配给s频带中的PUSCH时,终端可以捎带(piggyback)并传送UCI。
为了支持跨频带HARQ重传,即使一个频带被解除激活,终端也可以连续存储为重传而存储的HARQ缓冲区而不进行刷新。终端可以仅在释放或解除激活小区时刷新HARQ缓冲区。
在根据频带切换的HARQ操作中,每个频带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的HARQ 控制变量(例如,HARQ ACK/否定确认(NACK)定时、往返时间、HARQ 重传定时器等)。终端可以根据与用于包括频带索引的HARQ操作指示的对应频带关联的HARQ控制变量来改变HARQ操作。
公共信令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一操作的图。图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二操作的图。图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三操作的图。图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较高层向终端传送公共信号的第四操作的图,并且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控制子带结构的图。
可以通过在终端中设置SRB被传送到p频带中的主控制子带(PCS)或通过PCS设置的数据资源的事实来操作基站。基站和/或终端可以通过SRB 传送和接收RRC消息或非接入层(NAS)消息。例如,通过NAS消息将寻呼消息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传送到终端。可以通过在终端中设置数据无线电承载(DRB)被传送到p频带中的辅助控制子带(SCS)或通过SCS设置的数据资源的事实来操作基站。可以操作PCS或p频带,使得终端与在初始接入过程期间共同操作的控制资源或其带宽(即,接入带宽)相同。例如,在寻呼消息的情况下,操作场景可以取决于终端的状态而不同。在空闲模式UE的情况下,可以从可以从同步信号和物理层(PHY)广播信道(PBCH) 获得的某一资源接收寻呼消息,或者可以从从SI接收的寻呼资源接收寻呼消息。在非活动模式UE的情况(其中一些所连接的操作被省略而基站(RAN) 维持用于在连接状态下节省电力的UE上下文的状态)下,可以根据寻呼操作以及在连接状态中由RRC消息设置的寻呼资源来执行寻呼接收过程。同时,在连接状态中设置的寻呼资源可以与接入带宽不同。
同时,在连接模式UE的情况下,应当考虑接收在p频带中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接收的SI或寻呼消息的操作。如果连接模式UE接收到寻呼消息,那么寻呼消息可以是与另一个服务/片对应的寻呼消息。由于终端可以仅看到与整个系统频带的所配置的频带对应的频带的一部分,因此基站可以具有单独传送从较高层摒弃(drop)的公共信号(例如,用于查看不同频带的针对不同终端的SI消息)的负担。
参考图6,基站可以将SI信息(公共信号)610复制为三个,并通过单独的控制信道(例如,c子带1、c子带5和c子带12)将三个复制的信号620、 623和625中的每一个传送到三个终端(UE 1/UE 2/UE 3)。此时,如果公共信号610是寻呼消息,那么基站解译寻呼消息并要求努力为包括在频带630、 633和635中的终端UE 1、UE 2和UE 3的每个频带630、633和635生成寻呼消息,并将寻呼消息传送到终端UE 1、UE 2和UE 3。
根据寻呼配置,可以根据系统帧号(SNF)和子帧索引来确定寻呼传送机会。空闲模式UE从MME设置寻呼传送机会,并且即使通过若干基站也监视与设置的寻呼传送机会对应的帧和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CCH),以接收寻呼消息作为由寻呼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P-RNTI) 识别的资源。更具体而言,终端可以基于系统帧0将多少帧(寻呼帧)所在的子帧(寻呼时机)设置为第一寻呼机会,并且将寻呼机会设置为针对以帧为单位表示的每个DRX周期而重复。寻呼配置中的寻呼帧号和寻呼时机可以通过允许基站直接将值传送给终端来在终端中设置,但是在寻呼帧号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基于其它参数(例如,DRX周期、DRX周期中的寻呼帧的数量、DRX周期中的寻呼时机的数量、终端ID等)执行计算,或者,在寻呼时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其它变量(例如,DRX周期中的寻呼帧的数量、DRX 周期中的寻呼时机的数量、终端ID、寻呼帧中的子帧的数量等)执行计算。
另一方面,用于寻呼配置的详细等式参考下面的说明书文档的一部分。
一个寻呼帧(PF)是一个无线电帧,其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寻呼时机。当使用DRX时,UE仅需要每DRX周期监视一个PO。
一个寻呼窄带(PNB)是一个窄带,UE在其上执行寻呼消息接收。
PF、PO和PNB使用SI中提供的DRX参数通过以下等式确定:
PF由以下等式给出: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从7.2中定义的子帧模式指向PO的索引i_s将从以下计算导出:
i_s=floor(UE_ID/N)mod Ns
如果在MPDCCH上监视P-RNTI,那么PNB由以下等式确定:
PNB=floor(UE_ID/(N*Ns))mod Nn
每当DRX参数值在SI中改变时,存储在UE中的SI DRX参数将在UE 中本地更新。如果UE没有IMSI,例如,当在没有USIM的情况下进行紧急呼叫时,UE将在上面的PF、i_s和PNB等式中使用UE_ID=0作为默认标识。
以下参数用于计算PF、i_s和PNB:
-T:UE的DRX周期。除NB-IoT之外,如果根据7.3由较高层配置 512个无线电帧的特定于UE的扩展DRX值,那么T=512。否则,T由特定于UE的DRX值中的最短值确定(如果由较高层分配),并且在SI中广播默认DRX值。如果较高层未配置特定于UE的DRX,那么应用默认值。特定于UE的DRX不适用于NB-IoT。
-nB:4T、2T、T、T/2、T/4、T/8、T/16、T/32、T/64、T/128和T/256,并且对于NB-IoT还有T/512和T/1024。
-N:min(T,nB)
-Ns:max(1,nB/T)
-Nn:SI中提供的寻呼窄带的数量
-UE_ID:
如果在PDCCH上监视P-RNTI,那么IMSI mod 1024。
如果在NPDCCH上监视P-RNTI,那么IMSI mod 4096。
如果在MPDCCH上监视P-RNTI,那么IMSI mod 16384。
DRX周期包括由NAS为每个终端设置的值、以及基站的公共设置值,并且如果两者都被设置,那么可以使用值和公共设置值中的较小值。但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子帧(或时隙)中设置多个公共信令资源,因此,如果MME的寻呼配置方法可以在考虑公共信令资源的情况下识别公共信令资源,那么可以防止由于将公共信令资源复制到多个公共信令资源而造成的浪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频带中仅存在一个公共信令资源,那么可以同等地使用频带索引和公共信令资源索引。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分配了频带中的多个公共信令资源,那么使用公共信令资源索引。为此,当通过RRC消息将公共信令资源分配给具体频带时,可以配置附加的公共信令资源索引。
根据用于减少公共信令消息的浪费的第一种方法,可以基于现有系统帧号、子帧、DRX周期信息、或用于在寻呼配置中获得这种信息的其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公共频带索引。例如,终端ID可以通过基站已经设置为 SI的公共信令资源的数量(Ncs)来进行模运算,以指定公共信令资源之一。终端ID可以是从国际移动用户身份(IMSI)导出的任何值或IMSI。根据另一个示例,可以基于函数的输出值来计算频带/公共信令资源索引,所述函数使用DRX周期、DRX周期中的寻呼帧的数量、DRX周期中的寻呼时机的数量、终端ID、寻呼帧中的子帧的数量、以及公共频带/公共信令资源的数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值作为函数的输入。
根据用于减少公共信令消息的浪费的第二种方法,用于现有索引指向等式所需的两个变量Ns和i_s中的i_s的等式如下:i_s=floor(UE_ID/N)mod Nsi_s=(floor(UE_ID/N)mod Ns)mod Ncs,或者i_s=floor(UE_ID/(N*Ns)) mod Ncs等式可以通过改变i_s=floor(UE_ID/N)mod Ns来使用。
例如,基站和终端可以使用以下[表2]来计算寻呼时机(PO)。如果Ns 是1并且i_s是0,那么PO是9,因此可以在第9个子帧中接收寻呼。
表2
[表2]
Ns 当i_s=0时的PO 当i_s=1时的PO 当i_s=2时的PO 当i_s=3时的PO
1 9 N/A N/A N/A
2 4 9 N/A N/A
4 0 4 5 9
根据用于减少公共信令消息的浪费的第三种方法,终端可以在RRC连接状态下通过RRC消息从基站接收公共频带或公共信令资源。终端不从终端新驻扎的基站接收公共频带或公共信令资源的空闲模式UE可以首先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以通过RRC消息从基站接收公共信令资源。
根据用于减少公共信令消息的浪费的第四种方法,MME的寻呼配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并且在一个基站中仅可以分配在具体时段中的多个资源之中由终端监视的频带或公共信令资源。当基站从MME接收到寻呼消息时,基站可以在基于接收寻呼的终端的信息(例如,UE ID、IMSI等中的至少一个) 设置的时段内计算寻呼资源的最大值Np(例如,帧的数量×子帧中的公共信令资源的数量)。基站可以根据(UE ID)mod Np的等式确定用于一个资源的索引。基站/终端可以以如下这样的方式确定在所设置的时段中接收寻呼的资源:使用所确定的资源的索引对子帧中的公共信令资源进行计数。
上述各种方法可以粗略地被分类为以下三种方法:1)通过使用用于时间轴信息(例如,寻呼帧和寻呼子帧)的一个等式确定用于每个终端的寻呼时机、然后通过用于频率轴信息(例如,频带索引或公共信令资源索引)的另一个等式确定用于每个终端的资源的方法;2)在时间轴和频率轴上一维地对准寻呼资源、然后通过一个等式确定用于每个终端的寻呼资源的方法;以及 3)用于通过用于时间轴和频率轴的一个等式选择寻呼资源的一部分、一维地对准所选择的寻呼资源、然后通过另一个等式确定用于每个终端的寻呼资源的方法。
即使当终端处于除IDLE(空闲)模式之外的非活动模式时,上述寻呼操作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操作。
可以将上述寻呼资源设置为为服务/数字学/片支持而识别的多个寻呼资源区域。当通过具体服务/数字学/片操作终端时,可以在对应的寻呼资源区域中执行寻呼接收操作。当对于多个服务/数字学/片而操作终端时,1)基站以重叠方式向终端传送用于多个寻呼资源区域中的每一个的寻呼信号,或者2) 基站仅向终端传送用于一个寻呼资源区域的寻呼信号并同时监视多个寻呼资源区域的寻呼时机,或者3)基站可以在与根据所设置的优先级选择的一个服务/数字学/片对应的寻呼资源区域中向终端传送寻呼信号,并且终端还可以监视寻呼资源区域的寻呼时机。为了支持该操作,基站可以通过SI向终端通知每个寻呼资源区域与服务/数字学/片之间的关系。
参考图7,设置公共频带730,使得所有终端可以如在现有LTE中那样接收一个公共信号,并且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在终端中预先设置当终端接收公共频带730时的设置操作。例如,基站可以被配置为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终端:a)允许终端在具体时间接收公共频带730;或者b)仅给予终端在具体时间接收公共频带730的机会,并且根据终端正在操作的频带的状态确定终端是否接收公共频带730;或者c)仅给予终端在具体时间接收公共频带730的机会,并且仅在终端正在操作的频带中没有指示操作的情况下允许终端接收公共频带730。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方法a)、b)和c)中的至少两种可以单独设置。
为了减轻如图中6所示多个信号720和725被复制/划分以单独传送多个频带730、733和735的缺点,提出了其中一个控制子带由多个频带730、733 和735共享的结构。例如,c子带4可以由频带1 730和频带2 733共享,并且c子带10可以由频带2 733和频带3 735共享。因而,要被复制/划分的公共信号可以减少为两个信号720和725。这个方案不如图7的示例高效,但是可以动态地控制带间共享控制子带,以最小化低效。
参考图8,基站可以将SI信息(公共信号)810复制为三个,并且通过单独的控制信道(例如,c子带1、c子带5和c子带12)将两个复制的信号 820和825中的每一个传送到三个终端(UE 1/UE 2/UE 3)。此时,如果公共信号810是寻呼消息,那么基站解译寻呼消息并且需要努力为包括在频带830、 833和835中的终端UE 1、UE 2和UE 3的每个频带830、833和835生成寻呼消息,并将寻呼消息传送到终端UE 1、UE 2和UE 3。
参考图9,与根据RRC消息和具体条件确定是否接收图7中所示的公共频带的方法不同,基站可以向终端指示是否通过在每个终端(例如,UE 1和 UE 3)中配置的频带(频带1、频带3)940和945动态地接收公共频带930。但是,为了简化L1信号,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预先在终端中设置公共频带930及其控制子带(例如,c子带8、9)的位置/尺寸。为了再次将终端返回到专用频带,可以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基站:a)用于在公共频带 930中由基站向终端传送返回(或切换)指示的方法;b)用于在终端中设置其以在预设定时器到期之后将终端返回到专用频带、或者由基站在终端中设置其的方法;c)用于在终端中预先设置其以使得终端在公共频带930中执行 (例如,接收SI或寻呼)目标操作之后返回到专用频带、或者由基站在终端中设置其的方法;或者d)用于由终端在公共频带930中接收p频带改变控制信号、并将专用频带设置为p频带并移动专用频带的方法。
为了操作上述各种方法,可以支持如图10中所示的各种频带和控制子带分配方案。
参考图10,例如,每频带可以存在单独的控制子带。例如,控制子带1 可以被分配给频带1 1010,控制子带5可以被指派给频带2 1013,并且控制子带13可以被指派给频带310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除控制子带之外的用于数据传送的子带可以由多个频带共享。例如,频带1 1010和频带2 1013 可以共享子带3和4作为用于数据传送的子带。作为另一个示例,控制频带可以被共同地分配给多个频带(在频带之间的共享控制子带)。例如,频带11020和频带2 1023可以由控制子带3共享。频带2 1023和频带3 1025可以共享控制子带11。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配置一个公共控制频带,使得所有终端可以接收一个公共信号。例如,可以配置用于所有终端的包括控制子带 8、9的公共频带1030。
频带恢复
同时,终端可以根据基站的信号强度/质量的下降来执行移交或频带恢复过程。移交是用于响应于服务小区信号强度/质量的下降而根据服务基站的确定来执行到目标小区的RRC连接重新配置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频带恢复是用于在维持服务基站与终端之间的连接的同时重置 p频带的过程。
可以取决于为每个过程设置为不同值的定时器、参数和权重,通过移交或频带恢复来操作终端。例如,在6GHz许可子带中,移交可能是重要的,而在6GHz以上的频带中,频带恢复可能是重要的。此外,在应用LBT(先听后说)准则的未许可频带中,频带恢复可能是重要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还可以根据操作频率、而不是通过基站的配置,来改变权重。
下面将描述将现有RLF条件应用于频带的分析内容。
相关技术的RLF检测的条件
失步(在来自L1的N310个连续OOC(超出覆盖范围)指示时,T310 到期)
除p频带与公共频带重叠的情况之外,不适用于频带
RA(随机接入)失败(当运行T300/301/304/311时的RA问题指示)
如果经由p频带配置RACH(随机接入信道),那么适用
RLC(无线电链路控制)指示(达到UL重传的最大#)
不适用于频带,但适用于小区
HO(移交)失败(目标小区指示、不完整的HO、HO定时器到期)
与频带不直接相关
注意:如果满足4个条件之一,那么触发RLF
表3
[表3]
Figure BDA0002046810200000331
Figure BDA0002046810200000341
表4
[表4]
Figure BDA0002046810200000342
表5
[表5]
Figure BDA0002046810200000351
根据上述分析,除RLC指示之外的其它条件(例如,OOC、RA失败、 HO失败)在应用于频带时不太可能被使用。在RLC指示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即使由于p频带的连接性能的恶化而导致SRB不可能进行控制,终端与服务基站也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用于服务基站的RLF可以根据用于p频带的恢复定时器到期之前的聚合的RLC分组重传频率的总和是否超过最大重传频率来确定。
同时,在确定p频带的故障之后激活p频带恢复定时器。如果在定时器直到期之前都没有完成p频带恢复,那么终端可以为服务基站确定RLF。频带恢复处理主要应用于p频带,但根据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公共频带或s 频带。以下四个频带恢复过程可以是可能的。
情况1:gNB触发的,
情况2:UE触发的,
情况3:gNB/UE触发的&基于UL的恢复,
情况4:gNB/UE触发的&基于DL的恢复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处理的图,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处理的图,图1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处理的图,并且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频带恢复处理的图。
图11图示了根据基站触发频带恢复处理的方法的基站(第一节点)和终端(第二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基站可以基于测量报告将另一个频带重新配置为P频带。
参考图11,基站可以在操作1110中向终端配置第一频带,作为用于服务小区测量的主频带,并且在操作1120中配置未被配置为用于服务小区测量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在操作1130中,基站可以从终端接收用于第一频带和/ 或第二频带的测量报告。在操作1140中,基站可以基于在操作1130中从终端接收的测量报告来确定是否用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另外,在操作1150中,基站可以根据操作1140中的确定对终端执行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
同时,终端可以在操作1160中从基站接收用于作为主频带的第一频带的配置以用于服务小区测量,并且在操作1170中接收用于未被配置为用于服务小区测量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的配置。在操作1180中,终端可以将用于第一频带和/或第二频带的测量报告传送到基站。另外,在操作1190中,根据操作1140中的基站的确定,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终端根据基站的配置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并且可以将应用于先前主频带的属性和测量操作应用于新的主频带。
图1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根据终端触发频带恢复处理的方法的基站(第一节点)和终端(第二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
检测基站的低信号质量的终端可以向基站通知终端将移动到的候选频带。此时,终端可以通过预先分配的UL资源向基站传送关于终端将移动到的候选频带的信息。另外,基站可以基于从终端接收的信息来重新配置P频带。
参考图12,基站可以在操作1210中为了服务小区测量的目的,向终端配置第一频带作为主频带。另外,在操作1215中,基站可以将用于对主频带的问题报告的UL资源设置到未被配置为主频带的第二频带。终端可以确定是否满足基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如果主频带的信道不满足有效性条件,那么终端可以在其上向基站传送问题报告,并且基站可以在操作1220中接收报告消息。此时,除关于主频带的报告之外,基站还可以从终端接收关于第二频带的报告。如果基站在操作1220中接收关于主频带的问题报告,那么基站可以在操作1225 中确定是否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此时,基站可以通过参考关于第二频带的测量结果和其中出现问题的第一频带的信号质量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是否将第二频带确定为新的主频带。另外,在操作1230中,基站可以根据操作1225中的确定对终端执行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
同时,在操作1240中,终端可以为了服务小区测量的目的,从基站接收作为主频带的第一频带的配置。另外,在操作1245中,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用于关于主频带的问题报告的UL资源到未被配置为主频带的第二频带的设置。在操作1250中,终端可以确定是否满足基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另外,如果主频带的信道不满足有效性条件,那么终端可以在操作1255中经由第二频带向基站传送关于主频带的问题报告。在操作1260中,根据操作1225中的基站的确定,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终端根据基站的配置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二频带改变主频带,并且可以将应用于先前主频带的属性和测量操作应用于新的主频带。
参考图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终端触发频带恢复处理,并且图示了根据基于UL的频带恢复处理的基站(第一节点)和终端(第二节点) 的操作的流程图。基站和终端两者均检测到低信号质量,因而,基站可以在某个定时器到期之前根据基站的探测信号传送和终端响应于此的信号传送,将新频带重新配置为P频带。
在操作1310中,为了服务小区测量的目的,基站可以向终端配置作为主频带的第一频带。另外,基站可以在操作1315中将SRS资源设置到未被配置为主频带的第二和第三频带。另外,基站可以设置用于主频带(第一频带) 的基站的探测信号传送的资源。此时,考虑到基站,第二频带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频带,并且第三频带可以是由终端确定的多个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可以确定是否满足基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在操作1320中,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SRS 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基于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另外,如果主频带的信道不满足有效性条件,那么在操作1325 中,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并且可以经由第二频带向终端传送探测信号,直到第一定时器到期为止。当传送探测信号时,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并且在操作1330中,基站可以等待接收响应信号,直到第二定时器到期为止。在操作 1335中,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针对经由第二频带传送的探测信号的响应信号,确定是否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可以经由第三频带接收响应信号。另外,基站可以根据操作1335中的确定对终端执行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
同时,在操作1340中,为了服务小区测量的目的,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作为主频带的第一频带的配置。另外,终端可以在操作1345中从基站接收用于终端的SRS资源到未被配置为主频带的第二和第三频带的设置。另外,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用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基站的探测信号传送的资源的设置。在操作1350中,终端可以确定是否满足基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另外,如果主频带发生故障,那么终端可以将SRS信号传送到基站。如果主频带的信道不满足有效性条件,那么终端启动第三定时器并且可以等待经由所有配置的第二频带接收基站的探测信号,直到第三定时器到期为止。第三定时器可以与第一定时器相同。当终端在操作1355中接收到探测信号时,终端启动用于其的第四定时器,并且在操作1360中,终端可以经由第三频带向基站传送响应信号。第四定时器可以与第二定时器相同。在操作1365中,根据操作1335中的基站的确定,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终端根据基站的配置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并且可以将应用于先前主频带的属性和测量操作应用于新的主频带。
参考图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终端触发频带恢复处理,并且图示了根据基于UL的恢复方法的基站(第一节点)和终端(第二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基站和终端两者均检测到低信号质量,因而,基站可以在某个定时器到期之前根据终端的测量报告将新频带重新配置为P频带。
在操作1410中,为了服务小区测量的目的,基站可以向终端配置作为主频带的第一频带。另外,基站可以在操作1415中将基站的RS资源设置到未被配置为主频带的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并且可以向终端设置用于所设置的 RS资源的基于定时器的测量报告。此时,考虑到基站,第二频带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频带,并且第三频带可以是由终端确定的多个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可以确定是否满足基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另外,在操作1420中,基站可以基于终端的测量报告确定是否满足基于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如果主频带的信道不满足有效性条件,那么在操作1425 中,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并且可以经由第二频带向终端传送参考信号(RS),直到第一定时器到期为止。在操作1430中,基站可以等待接收测量报告,直到第二定时器到期位置。可以经由第三频带接收测量报告。在操作1435中,基站可以基于终端针对经由第二频带传送的RS的测量报告来确定是否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另外,基站可以根据操作1435中的确定对终端执行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
同时,在操作1440中,为了服务小区测量的目的,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作为主频带的第一频带的配置。另外,终端可以在操作1445中接收基站的 RS资源到未被配置为主频带的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的设置,并且可以接收针对所设置的RS资源的基于定时器的测量报告的设置。在操作1450中,终端可以确定是否满足基于主频带(第一频带)的信道状态的有效性条件,并确定是否发生主频带的故障。此外,如果主频带的信道不满足有效性条件,那么终端可以启动第三定时器和第四定时器。第三定时器与第一定时器相同,并且第四定时器可以与第二定时器相同。在操作1455中,终端可以经由所有配置的第二频带接收基站的RS,直到第三定时器到期为止。当接收RS时,终端可以在操作1460中经由第三频带向基站传送关于所述RS的测量报告,直到第三定时器到期为止。在操作1465中,根据操作1435中的确定,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配置以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终端根据基站的配置用作为新的主频带的第三频带改变主频带,并且可以将应用于先前主频带的属性和测量操作应用于新的主频带。同时,在确定具体频带中的信号质量时,可以考虑以下四个选项。
选项1:P频带
选项2:用于初始接入的P频带和公共频带
选项3:P频带和(一个或多个)S频带
选项4:用于初始接入的P频带、(一个或多个)S频带和公共频带
频带恢复操作基本上是测量针对多个频带的信道质量并且根据测量的结果将P频带与其它频带切换的处理。在该处理中,可以分离测量针对每个频带的信道质量的操作与频带切换处理,并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之一来执行频带切换处理。
a)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多个频带及其索引,然后通过包括频带索引的MAC CE或L1信号指示频带激活或频带解除激活。终端可以根据频带激活或解除激活的指示将由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或解除激活状态。
b)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多个频带和其索引,然后通过包括用于当前频带和对象(subject)频带的两个频带索引的MAC CE或L1信号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根据频带切换的指示,将由当前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解除激活状态并将由对象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
c)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两个频带和其索引,同时还包括用于这种配置的索引,然后通过MAC CE或L1信号以及配置索引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在于配置中指定的两个频带之中,根据频带切换的指示,将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频带切换到解除激活状态并将当前处于解除激活状态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
d)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m个频带和其索引,然后通过包括当前频带索引的MAC CE或L1信号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根据频带切换的指示,将由当前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解除激活状态并按照索引的次序将由下一个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
e)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m个频带和其索引,同时还包括用于这种配置的索引,然后通过包括配置索引和当前频带索引的MAC CE或 L1信号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根据频带切换的指示,将由当前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解除激活状态并按照索引的次序将由下一个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
f)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m个频带和其索引,设置频带的优先级,并且通过包括当前频带索引的MAC CE或L1信号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根据频带切换的指示,将由当前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解除激活状态并按照优先级次序将由下一个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
g)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配置m个频带和其索引,并设置频带的优先级,同时还包括用于这种配置的索引,然后通过包括配置索引和当前频带索引的MAC CE或L1信号指示频带切换。终端可以根据频带切换的指示,将由当前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解除激活状态并按照优先级次序将由下一个频带索引指示的频带切换到激活状态。
在a)至g)的频带切换处理中,被切换的频带的保持时间可以通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而有效:1)直到发出切换的下一个指示为止;2)在预定时间k(例如,码元、时隙、子帧、帧等)之后;以及3)在由基站通过RRC消息设置的预定时间k(例如,码元、时隙、子帧、帧等)之后。如果保持时间到期,那么终端可以返回到切换之前的频带状态。
在a)至g)的频带切换处理中,可以由定时器执行解除激活而无需单独的指示。例如,当终端监视具体频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时,如果来自基站的信号直到某个定时器到期之前都未被终端经由频带接收,那么终端可以解除激活该频带。
RRM测量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并且图1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终端的监视带宽的图。
即使在接收小容量的数据服务时,终端也需要始终监视DL控制信道。因此,如果监视带宽大,那么,即使在小容量的数据服务时,功耗也可能大。终端可以为了降低功耗等的目的而从服务基站接收具有小尺寸的监视资源的设置,并且通过该资源接收DL控制信道。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用于诸如操作之类的频带调度方法。但是,即使当终端执行经由有限频带(BW) 从服务基站进行接收的操作时,在连接模式终端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监视整个频带,以便执行相邻小区的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测量操作。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来执行对服务基站的测量。
选项A(L1):
选项A-1:控制子带嵌入RS位置
选项A-2:控制子带指示相同或即将到来的子帧中的另一个控制子带
选项A-3:控制子带指示在相同或即将到来的子帧中的附加RS位置
选项B(RRC):
选项B-1:控制子带和RS位置在RRC消息中单独指示
选项B-2:控制子带和RS位置在RRC消息中一起指示
参考图15,终端1510可以经由部分频带1530从服务基站(gNB1)1520 接收控制信道。另外,终端1510可以被设置为监视用于相邻基站(gNB2) 1525的RRM测量的宽频带1540,即,以便接收同步信号(同步,PBCH) 1555和参考信号(RS)1550。这可以导致终端1510的高功耗。
参考图16,当相同频带1610和1620被分配给终端1510以用于来自服务基站1520的控制信道监视、以及来自相邻基站1525的RRM测量1630时,几us的切换延迟可能发生。对于这个操作,服务基站1520可以向终端1510 配置用于相邻基站1525执行RRM测量的专用RRM频带1620。在服务基站 1520中操作的活动频带1610可以包括专用RRM频带1620。另外,如果不改变中心频率,那么终端1510可以在不遵循测量间隙配置的同时执行RRM 测量。
参考图17,当彼此不重叠的频带1710和1720被分配给终端1510以用于来自服务基站1520的控制信道监视和来自相邻基站1525的RRM测量1730 时,数百us的切换延迟可能发生。这表明在该处理中以1ms为单位操作的子帧需要考虑1ms的延迟。对于这个操作,服务基站1520可以向终端1510 配置专用RRM频带1720,用于相邻基站1525执行RRM测量。如果在服务基站1520中操作的活动频带或许不包括专用RRM频带1720,那么终端可以根据测量间隙配置来执行测量。
参考图18,当彼此部分重叠的频带1810和1820各自被分配给终端1510 以用于来自服务基站1520的控制信道监视以及来自相邻基站1525的RRM测量1830和1835时,几到几十us的切换延迟可能发生。对于这个操作,服务基站1520可以向终端1510配置用于相邻基站1525执行RRM测量的专用 RRM频带和用于同步的参考频带1820。终端1510可以包括在服务基站1520 中操作的活动频带1810中的参考频带1820,但是,如果需要改变中心频率,那么可以首先根据测量间隙配置针对相邻基站1525执行同步。终端1510可以包括在服务基站1520中操作的活动频带1810中的专用频带1820,但是,如果中心频率没有改变,那么可以测量当前活动频带中的相邻基站的RS,而与测量间隙配置无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向终端配置单独的频带,用于相邻基站的RRM测量。终端可以根据以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从服务基站或相邻基站接收用于测量的频带的配置。
选项A:服务基站可以基于从相邻基站接收的信息来向连接到服务基站的终端配置用于测量的频带。服务基站可以向终端通知测量对象的ID(例如,小区ID、TRP(TxRxPoint)ID等)、以及关于用于测量的频带的位置/尺寸的信息。服务基站的子带和频带的配置可以与相邻基站的配置不同,但是服务基站可以控制终端尽可能远地进入可以接收相邻基站的信号的区域。终端成功接收相邻基站的同步信号和PBCH,或者接收服务基站的RRC消息,从而获取由相邻基站使用的数字学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数字学信息重新计算相邻基站的准确RS位置。终端可以在所检查的RS位置处执行测量。
选项B:终端成功接收相邻基站的同步信号和PBCH,以根据SI中包括的终端的BW能力确定RS位置,并在对应的RS位置中执行测量。
选项C:终端执行到相邻基站的初始接入的处理,向相邻基站报告终端的能力信息,并接收相邻基站的响应消息,以在消息中包括的RS位置中执行测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通过与用于相邻基站的RRM测量的调度的频带互通,来向终端配置频带。基站可以向终端通知频带索引、以及用于RRM测量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CSI-RS的资源设置。1)频带索引也具有数字学信息,因此用于CSI-RS资源的数字学也可以遵循与所指示的频带互通的数字学信息。可替代地,2)当在CSI-RS资源设置中包括数字学信息、并且CSI-RS资源设置中包括的数字学信息与频带索引的数字学信息冲突时,终端可以遵循用于RRM测量的CSI-RS资源设置中包括的数字学信息。
同时,服务基站可以单独地或整体地向终端设置用于接收服务基站的控制信道和相邻基站的RS的资源区域。在资源区域被整合并被设置为一个资源区域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单独地通过时分复用(TDM)方案或频分复用 (FDM)方案来执行控制信道接收操作和相邻基站测量操作。在TDM的情况下,服务基站可以向终端分配测量间隙。可以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基站:a)执行配置,使得终端必定在具体的时间点接收相邻基站的信号; b)执行配置,使得终端仅具有终端在具体时间点接收相邻基站的信号的机会,并基于用于终端的服务基站的操作条件确定是否接收相邻基站的信号;以及 c)执行配置,使得终端仅具有终端在具体时间点接收相邻基站的信号的机会,并且仅当没有为服务基站指示的操作时才接收相邻基站的信号。
在执行L3过滤操作时,终端可以仅反映RRM BW中的测量结果作为L3 过滤器的输入值。可替代地,当在RRM BW和活动频带BW两者中均执行测量时,终端可以将用于每个BW的每个测量结果分开。另外,如果RRM BW 被重置,或者在预定时间内没有从L1接收到RRM BW的平均值,那么终端可以放弃现有的L3过滤并且进行新的开始。
作为RRM BW,可以根据基站的确定向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BW,并且如果设置了多个RRM BW,那么可以通过根据与正在操作的频带的关系选择重调等待时间最短的RRM BW来操作终端。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在多个RRM BW之中优先选择包括SS的RRM BW来操作终端。可替代地,可以通过基于由基站设置的用于多个RRM BW的优先级和重调等待时间约束选择RRM BW来操作终端。例如,终端可以在RRM BW之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 RRM BW,其中重调等待时间短于用于切换到激活频带或主频带中的RRM BW的时间k(例如,码元、时隙、子帧、帧等)。
在RRM BW设置时的测量间隙配置和测量操作、以及与用于连接模式的BW的部分同 时的操作
基站可以向终端设置用于执行RRM测量的频率资源,并且这在下文中将被称为RRMBW。另外,基站可以向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频带以用于调度等。如果分配给频带的RRM BW和BW可以在没有RF重调的情况下彼此切换,那么终端可以在与基站的信号传送和接收期间执行RRM测量。但是,如果终端仅在执行RF重调时可以切换频带的RRM BW和BW,那么可以根据基站的测量间隙配置来执行RRM测量。由重调导致的等待时间可以由各种因素确定,诸如,操作RF频带的中心频率是否改变、是否需要改变数字学以用于测量,等等。
同时,由于终端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频带的配置,因此可以取决于用于当前P频带、活动频带或正被用于数据传送和接收的频带的RRM BW的关系,来可选地确定是否应用测量间隙。例如,如果针对在多个频带之中终端当前被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频带执行用于切换到RRM BW的RF重调,或者RF重调等待时间长于预定等待时间,那么所配置的测量间隙可以被激活。例如,如果根据测量间隙配置针对在间隙起始点的时间k(例如,时隙、码元、子帧等)之前被激活或正在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带执行用于切换到RRM BW的 RF重调,那么终端可以在测量间隙中准备RRM测量。在测量间隙中,终端可以预先完成RF重调,以针对RRM BW中设置的测量资源执行测量。例如,如果根据测量间隙配置针对在间隙起始点处被激活或正在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带执行用于切换到RRM BW的RF重调,并且确定测量间隙未在作为RF 重调等待时间与最小测量时间的组合的时间内到达结束时间点,那么终端可以在测量间隙中执行RRM测量。在测量间隙中,终端可以预先完成RF重调,以针对RRM BW中设置的测量资源执行测量。如果执行RF重调并且确定测量间隙在作为RF等待时间与最小测量时间的组合的时间内到达结束时间点,那么终端不在测量间隙中执行RRM测量。
如果在设置的时段内未执行测量报告,那么基站可以询问其原因,并且终端可以响应于基站的请求而报告包括关于原因的信息的索引值。可替代地,终端可以向基站传送测量间隙重新配置请求,并且基站可以基于从终端传送的测量间隙重新配置请求的原因和终端能力信息进行确定,以重新配置测量间隙。
同时,取决于监视带宽s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关系,还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情况A:跨小区对准
未配置用于载波内的测量间隙
包括用于同步/PBCH/(寻呼)的最小BW
情况B:不跨小区对准(配置用于载波内的测量间隙)
选项1:跨小区维持部分BW中的公共BW
选项2:用于部分BW的灵活配置
情况C:跨小区部分重叠
配置用于具体目标的测量间隙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5G通信系统中期望的灵活BW系统的图。
参考图19,灵活的BW系统由三个BW(包括接入BW、空闲模式BW 和连接模式BW)以及它们之间的切换配置。
接入BW意味着由终端用于执行初始接入处理(诸如,小区选择、SI获取、随机接入等)的最小BW。基本上可以根据载波频率预先确定接入BW。但是,在通过由锚基站控制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或相同RAT中的另一个基站进行接入的场景中,终端可以通过锚基站接收接入BW信息或用于获取接入BW的信息。接入BW由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示例的子带和频带配置,并且基站可以通过SI或RRC消息向终端配置接入BW。可以通过控制子带和码元的数量来设置基本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位置。另外,可以通过与控制子带对应的频带来设置基本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位置。作为基本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可以设置L2层的基本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另外,基站可以向终端一起设置用于计算BW信息的参考频率位置(例如,载波中心频率等)。
空闲模式BW意味着被设置用于由终端执行诸如附加SI获取、寻呼、随机接入等处理的BW。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建议的,空闲模式BW可以与接入BW相同,但是可以将与接入BE不同的BW设置为空闲模式BW,以充分改善宽带的利用率。作为其设置方法,一般使用SI,但是在一些情况下,RRC消息可以用于设置。例如,终端可以在连接状态下从基站预先接收空闲模式BW的设置,或者可以获取用于确定空闲模式BW的信息(例如,基站的频带的数量、频带/子带配置、公共信令资源的数量等)。
连接模式BW意味着向终端设置的用于控制/数据信道的配置的BW。可以通过RRC消息来设置控制子带和频带信息。除由接入BW获取确定的基本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和基本DL-SCH之外,还可以设置附加的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信道和DL-SCH。当接收寻呼指示或者生成UL数据时,终端可以通过随机接入处理接收用于连接模式BW的设置。可以通过切换到连接模式,根据设置到连接模式BW的控制/数据信道来操作终端。
同时,可以考虑同步信号(SS)和CSI-RS用于RRM测量。在接入BW 中传送和接收同步信号,并且,如果是特定于小区的,那么可以在空闲模式 BW或连接模式BW中传送和接收CSI-RS,并且,如果是特定于UE的,那么可以在连接模式BW中传送CSI-RS。基站可以根据用于每个终端的各种情形来操作BW。
例如,根据情形1,终端可以通过将接入BW中的同步信号设置为用于 RRM测量的参考信号来执行测量。另外,如果没有针对空闲模式BW的单独设置,那么可以通过假设空闲模式BW与接入BW相同来操作终端。例如,可以根据针对SS的测量的结果来执行诸如小区(重新)选择等的空闲模式操作。
根据情形2,终端可以通过SI从基站接收包括接入BW并且大于接入BW 的空闲模式BW的设置。另外,终端可以接收针对空闲模式BW的特定于小区的CSI-RS的设置。终端可以根据测量配置对于特定于小区的CSI-RS执行测量,并且基于其结果执行诸如小区(重新)选择的空闲模式操作。终端测量用于不使用特定于小区的CSI-RS的基站的SS,因此可以通过反映用于校正性能指标之间的误差的偏移值来操作。根据一些测量配置,可以基于SS 的代表值和特定于小区的CSI-RS测量结果来操作终端。
根据情形3,终端可以通过SI从基站接收不包括接入BW的空闲模式BW 的设置。另外,终端可以接收针对空闲模式BW的特定于小区的CSI-RS的设置。终端可以根据测量配置执行针对特定于小区的CSI-RS的测量,并且基于其结果执行诸如小区(重新)选择的空闲模式操作。终端对于不使用特定于小区的CSI-RS的基站测量SS,因此可以通过反映用于校正性能指标之间的误差的偏移值来操作。此时,相邻基站在接入BW中传送SS,并且终端监视与由服务基站设置的接入BW不同的空闲模式BW,因此服务基站可以配置测量间隙或设置测量资源,使得通过向终端的RF重调来监视相邻基站的接入BW。终端可以在所配置的测量间隙或所设置的测量资源中测量相邻基站的SS,并反映用于误差校正的偏移值,从而执行诸如小区(重新)选择等的空闲模式操作。
根据情形4,终端可以通过RRC消息从基站接收包括接入BW或空闲模式BW并且与接入BW或空闲模式BW相同或比其大的连接模式BW的设置。另外,终端可以接收针对连接模式BW的特定于小区/UE的CSI-RS的设置。终端可以根据测量配置执行对于特定于小区/UE的CSI-RS的测量,并且基于其结果执行诸如RRM测量和报告等的连接模式操作。终端可以按照优先级的次序(即,按照特定于UE的CSI-RS、特定于小区的CSI-RS和SS的次序) 执行测量。终端可以将针对每种测量的RS的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
根据情形5,终端可以通过RRC消息从基站接收不包括接入BW或空闲模式BW或者与接入BW或空闲模式BW部分重叠的连接模式BW的设置。另外,终端可以接收用于连接模式BW的特定于小区/UE的CSI-RS的设置。终端可以根据测量配置执行对于特定于小区/UE的CSI-RS的测量,并且基于其结果执行诸如RRM测量和报告等的连接模式操作。终端可以将针对每种测量的RS的测量结果报告给基站。终端对于不使用特定于小区/UE的CSI-RS 的基站测量SS,因此可以通过反映用于校正性能指标之间的误差的偏移值来操作。此时,相邻基站在接入BW中传送SS,并且终端监视与由服务基站设置的接入/空闲BW不同的连接模式BW,因此服务基站可以配置测量间隙或设置测量资源,使得通过向终端的RF重调来监视相邻基站的接入/空闲BW。终端可以在所配置的测量间隙或所设置的测量资源中测量相邻基站的SS,并反映用于误差校正的偏移值,从而执行诸如RRM测量和报告等的连接模式操作。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图。
参考图20,终端可以包括:收发器2010,与诸如其它终端和基站之类的网络实体执行信号传送和接收;以及控制器2020,控制终端的所有操作。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于支持上述同步的所有操作可以被理解为由控制器 2020执行。但是,控制器2020和收发器2010不必实施为单独的装置,而是可以以如单个芯片那样的形式实施为一个部件。另外,控制器2020和收发器 2010可以彼此电连接。收发器2010可以包括传送器2013和接收器2015。另外,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30。
终端的控制器2020控制终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操作。例如,终端的控制器2020可以从基站接收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从基站接收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并根据第二消息激活该频带。
控制器2020可以包括系统判决单元2023、BW控制器2025和测量单元 2027。系统判决单元2023可以根据上述基站的配置来控制终端的操作,并且 BW控制器2025可以确定和控制终端的操作带宽。测量单元2027可以测量来自基站的参考信号并将测量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030中。同时,系统判决单元2023、BW控制器2025和测量单元2027不一定实施为单独的模块,而是可以以如单个芯片那样的形式实施为一个部件。
另外,终端的收发器2010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操作传送和接收信号。
另外,控制器2020可以是例如电路、专用电路或至少一个处理器。另外,可以通过在基站中的任何部件中提供存储对应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器设备(存储器2030)来实施终端的操作。例如,控制器2020可以通过由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上述操作。
应当注意的是,图20中所示的终端的配置图、所例示的控制/数据信号传所方法的图、所例示的终端的操作处理的图、以及终端装置的配置图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权利范围。例如,图20中所示的操作的所有部件、实体或操作不应被解译为是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基本组成元件,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实施。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参考图21,基站可以包括:收发器2110,与诸如终端和MME的其它网络实体执行信号传送和接收;以及控制器2120,控制基站的所有操作。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于支持上述同步的所有操作可以被理解为由控制器2120 执行。但是,控制器2120和收发器2110不一定实施为单独的装置,而是可以以如单个芯片那样的形式实施为一个部件。另外,控制器2120和收发器 2110可以彼此电连接。收发器2110可以包括传送器2113和接收器2115。另外,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130。
基站的控制器2120控制基站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操作。例如,基站的控制器2120可以向终端传送包括至少一个频带的配置信息的第一消息,并且向终端传送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频带的第二消息。
另外,基站的收发器2110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操作传送和接收信号。
另外,控制器2110可以是例如电路、专用电路或至少一个处理器。另外,可以通过在基站中的任何部件中提供存储对应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器设备(存储器2130)来实施基站的操作。例如,控制器2110可以通过由处理器、CPU 等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上述操作。
另外,可以通过在基站或终端设备中的任何部件中提供存储对应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器设备(存储器2130)来实施基站或终端的操作。例如,基站或终端的控制器2020或2120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或CPU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设备2030或2130中的程序代码来执行上述操作。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体、基站或终端设备的各种部件、模块等可以通过使用硬件电路(例如,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逻辑电路)、固件、软件和/或硬件、或者插入机器可读介质中的固件和/或软件的组合来操作。作为示例,可以使用晶体管、逻辑门和电路(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施各种电结构和方法。
虽然已经结合本公开的详细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已经仅作为具体示例而被提供,以便帮助理解所述描述而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已经在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在本文中,虽然使用了具体术语,但这些术语仅用于容易描述本公开的目的,但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虽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由终端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包括与至少一个频带和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子载波间距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消息;
从所述基站接收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活动频带的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活动频带从基站接收数据,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以及
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包括关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频域位置和带宽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控制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消息识别和访问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主频带;
从基站接收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活动频带的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控制信息从主频带切换到活动频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预定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从活动频带切换到恢复频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对应的至少一个频带标识符,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或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由基站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终端传送包括与至少一个频带和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子载波间距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消息;
向所述终端传送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活动频带的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活动频带向终端传送数据,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以及
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包括关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频域位置和带宽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预定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活动频带被切换到恢复频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主频带是基于所述消息被识别和访问的,以及根据控制信息,主频带被切换到活动频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对应的至少一个频带标识符,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或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与收发器耦合并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包括与至少一个频带和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子载波间距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消息;
从所述基站接收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活动频带的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活动频带从基站接收数据,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以及
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包括关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频域位置和带宽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消息识别和访问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主频带;
从基站接收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活动频带的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控制信息从主频带切换到活动频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预定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从活动频带切换到恢复频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对应的至少一个频带标识符,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或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中的至少一个。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与收发器耦合并被配置为:
向终端传送包括与至少一个频带和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子载波间距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消息;
向所述终端传送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活动频带的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活动频带向终端传送数据,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以及
其中,用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资源信息包括关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每一个的频域位置和带宽的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在预定定时器到期的情况下,活动频带被切换到恢复频带,以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主频带是基于所述消息被识别和访问的,以及根据控制信息,主频带被切换到活动频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消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对应的至少一个频带标识符,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频带包括至少一个下行链路频带或至少一个上行链路频带中的至少一个。
CN201780067861.3A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5g)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9923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072.3A CN112469129B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CN202310675464.1A CN116709522A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46078 2016-11-03
KR20160146078 2016-11-03
KR10-2017-0037164 2017-03-23
KR1020170037164A KR20180049775A (ko) 2016-11-03 2017-03-23 5G New Radio 초광대역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7-0076096 2017-06-15
KR1020170076096A KR20180049782A (ko) 2016-11-03 2017-06-15 5G New Radio 초광대역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70101930A KR20180049785A (ko) 2016-11-03 2017-08-10 5G New Radio 초광대역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7-0101930 2017-08-10
PCT/KR2017/012194 WO2018084544A1 (en) 2016-11-03 2017-10-31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ultra-wide bandwidth in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072.3A Division CN112469129B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CN202310675464.1A Division CN116709522A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919A CN109923919A (zh) 2019-06-21
CN109923919B true CN109923919B (zh) 2023-06-27

Family

ID=6218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072.3A Active CN112469129B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CN201780067861.3A Active CN109923919B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5g)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072.3A Active CN112469129B (zh) 2016-11-03 2017-10-31 在第五代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80049775A (zh)
CN (2) CN112469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0508B (zh) * 2018-07-16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GB2578688A (en) * 2018-09-28 2020-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ddressing overheating in user equip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546996B (zh) * 2019-07-23 2022-07-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582784B2 (en) * 2019-08-12 2023-02-14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CH monitoring adaptation
CN111343571A (zh) * 2020-03-07 2020-06-26 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5g的融合uwb的一体化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CN115278876B (zh) * 2022-09-19 2022-12-09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5g网络和uwb共同定位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3011A1 (en) * 2008-12-29 2010-06-30 Vodafone Group PLC Optimizing bandwidth usag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22693A (zh) * 2009-04-07 2012-04-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
CN104662994A (zh) * 2012-06-13 2015-05-27 全能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宽带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WO2015156574A1 (ko) * 2014-04-10 2015-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15384A1 (en) * 2000-08-11 2002-02-21 Novatel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requency agile variable bandwidth transceiver
EP2360864A1 (en) * 2010-02-12 2011-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JP2014508452A (ja) * 2011-01-30 2014-04-03 北京新岸線移動多媒体技術有限公司 多入力多出力を実現する方法と設備
WO2014123335A1 (en) * 2013-02-05 2014-08-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189574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dormant cell signaling for advanced cellular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3011A1 (en) * 2008-12-29 2010-06-30 Vodafone Group PLC Optimizing bandwidth usag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22693A (zh) * 2009-04-07 2012-04-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
CN104662994A (zh) * 2012-06-13 2015-05-27 全能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通用宽带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WO2015156574A1 (ko) * 2014-04-10 2015-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919A (zh) 2019-06-21
CN112469129B (zh) 2021-08-13
KR20180049775A (ko) 2018-05-11
CN112469129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723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ultra-wide bandwidth in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EP403369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upport ultra-wide bandwidth in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US11736249B2 (en) Communication of resource status informat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central unit and a base station distributed unit
US2023033629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08886819B (zh) 使用签名的初始接入方法
US11197258B2 (en) Timing advance group configuration
EP3281479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pdcch monitoring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at least one scell operating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9923919B (zh) 在第五代(5g)新无线电中支持超宽带宽的装置和方法
KR102650864B1 (ko) 5G New Radio 초광대역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94021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装置
KR20190037049A (ko) 5g 초광대역 지원을 위한 rrc 신호 절차와 방법 및 장치
RU2792670C2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рминала связи и узел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