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390A - 具有先导压力控制的电磁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先导压力控制的电磁阀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390A
CN109923390A CN201780069593.9A CN201780069593A CN109923390A CN 109923390 A CN109923390 A CN 109923390A CN 201780069593 A CN201780069593 A CN 201780069593A CN 109923390 A CN109923390 A CN 109923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valve
valve body
pole sho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5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蒂文·L·安布罗斯
丹尼尔·班伯
罗伯特·A·代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Eat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349,44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508964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filed Critical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23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3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4Tappets; Push 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2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K15/1823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ball chec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9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24Lift valves
    • F16K31/0634Lift valves with fixed seats positioned between movable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 F16K37/0075For recording or indicating the functioning of a valve in combination with test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20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 F01L1/22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 F01L1/24Adjusting or compensat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e.g. mechanically by fluid means, e.g. hydraul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2001/186Split rocking arms, e.g. rocker arms having two articulated parts and means for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se parts or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parts to move in unis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2013/10Auxiliary actuators for variable valve timing
    • F01L2013/105Hydraul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00/00Methods of operation using a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 F01L2800/11Fault detection, diagno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28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 G01M3/287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pipes, cables or tubes; for pipe joints or seals; for valves ; for welds for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组件,该阀组件包括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内部腔体以及一个或多个供应端口、控制端口和排出端口,这些端口各自流体地连接到内部腔体。电枢组件能够响应于线圈被通电而在内部腔体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一些构型中,连接到阀主体的调节器主体具有排出通道,该排出通道流体地连接到排出端口。当调节器阀上的流体压力在先导压力下或低于先导压力时,调节器主体中的调节器阀防止流体流出排出通道。当调节器阀上的流体压力大于先导压力时,调节器阀允许流体流出排出通道。阀主体被构造为从一个或多个供应端口向控制端口提供流体。

Description

具有先导压力控制的电磁阀组件
要求优先权和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5/349,442的优先权,该申请是2015年7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808,455的部分继续申请,现在是美国专利9,523,438B2,该申请是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国际申请PCT/US2013/031123的继续申请,所有这些专利申请全文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教导内容整体涉及流体控制阀。更具体地讲,本公开的方面涉及电磁阀组件和用于测试此类电磁阀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阀可通过流过线圈的电流来激活,以产生电磁场,该电磁场引起电枢在阀内的移动。用于液压控制系统的电磁控制阀可用于控制压力下的流体,诸如以切换发动机气门系统中的转换升降器和间隙调节器中的闩锁销。
电磁阀可通电以允许流体通过控制通道流动到液压部件。用加压流体填充控制通道的时间可能减慢部件的期望响应。另外,如果允许空气进入控制通道,则流体对部件的致动可以更慢或更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用于调节、引导和/或控制流体流动的机电电磁阀,用于制造、用于使用和用于测试此类阀组件的方法,以及具有流体控制电磁阀组件的液压部件。在一个示例中,本发明公开了阀组件,该阀组件能够在控制通道中向流体致动部件连续地提供先导压力,例如以减轻与通道中的空气相关联的问题并缩短致动响应时间。阀组件包括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阀主体和电枢组件。阀主体限定内部腔体并且具有初级供应端口、次级供应端口、控制端口和排出端口,其中端口中的每个端口延伸到内部腔体中。电枢组件被构造为在线圈被通电时在内部腔体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调节器主体操作地连接到阀主体并且具有定位在排出端口处的排出通道。
调节器阀定位在调节器主体中并且被构造为在调节器阀上的流体压力不大于预定先导压力时防止流出排出通道,并且在调节器阀上的流体压力大于预定先导压力时允许流出排出通道。阀主体和电枢组件被构造为允许流体在预定先导压力下从次级供应端口流动到控制端口,并且在电枢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阻止流体从初级供应端口流动到控制端口。阀主体和电枢组件被构造为在电枢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允许流体在大于预定先导压力的供应压力下从初级供应端口流动到控制端口。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具有阀主体的电磁阀组件,该阀主体包括内部腔体以及供应端口、控制端口和排出端口,其中端口中的每个端口流体地连接到内部腔体。具有内芯的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操作地连接到阀主体。电枢组件响应于线圈被通电而在阀主体的内部腔体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这样,电枢组件和阀主体被配合地构造为在电枢处于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调节从供应端口到控制端口的流体流动。极靴部分地或完全地设置在邻近电枢组件的线圈的内芯内。该极靴例如经由可压缩O形环密封件流体地密封到阀主体。对于一些应用,极靴和阀主体配合地限定流体泄漏路径,该流体泄漏路径允许空气响应于流体密封中的无意泄漏而穿过该流体泄漏路径(例如,由于O形环密封件中的裂缝、该O形环密封件的不正确坐置、该O形环密封件的缺陷或不存在该O形环密封件)。在一些构型中,极靴包括凸缘,该凸缘抵靠阀主体坐置,其中凸缘包括帮助限定流体泄漏路径的一个或多个倒角部分。阀主体的上部处的倒角边缘还可有助于限定这种有意的流体泄漏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提出了电磁阀组件,该电磁阀组件操作例如以调节到流体致动部件(例如,内燃机组件的发动机气门挺杆)的流体流动。电磁阀组件包括阀主体,该阀主体可安装到例如气缸体。该阀主体具有内部腔体,该内部腔体具有一个或多个供应端口、控制端口和排出端口。每个端口延伸穿过阀主体并且流体地连接到内部腔体。供应端口和控制端口流体地连接到流体致动部件。具有内芯的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环形线圈附接到阀主体。电枢组件设置在阀主体的内部腔体内,并且能够响应于线圈被通电而在环形线圈的内芯内从第一位置选择性地移动到第二位置。当电枢处于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电枢组件和阀主体在预定供应压力下配合地调节从供应端口到控制端口的流体流动。极靴附接到阀主体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邻近电枢组件的线圈的内芯内。极靴例如经由柔性密封件抵靠阀主体流体地密封。在一些构型中,极靴的凸缘的一个或多个倒角部分与阀主体的管状部分的倒角边缘配合以限定有意的流体泄漏路径,当流体密封中存在无意泄漏时,该流体泄漏路径使空气穿过该流体泄漏路径(例如,密封件丢失或损坏或有缺陷或不正确地安装)。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涉及制造本文所公开的阀组件中的任一个阀组件的方法,使用本文所公开的阀组件中的任一个阀组件的方法,以及测试本文所公开的阀组件中的任一个阀组件的方法。在一个示例中,公开了测试用于调节到流体致动部件的流体流动的电磁阀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任何顺序以及以任何组合:将电磁阀组件的阀主体流体地连接到流体致动部件,该阀主体限定内部腔体以及供应端口、控制端口和排出端口,这些端口各自流体地连接到内部腔体,该电磁阀组件包括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该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附接到阀主体并且限定内芯;使线圈通电/断电以将设置在阀主体的内部腔体内的电枢组件从第一位置响应地移动到第二位置,当电枢处于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该电枢组件和阀主体在预定供应压力下调节从供应端口到控制端口的流体流动;以及识别位于阀主体和极靴之间的流体密封的空气泄漏,该极靴部分地或完全地设置在邻近电枢组件的线圈的内芯内,其中极靴和阀主体配合地限定流体泄漏路径,该流体泄漏路径响应于流体密封的无意泄漏而使空气穿过该流体泄漏路径。
上述发明内容并不旨在表示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案或每个方面。相反,前述发明内容仅提供了本文所述的一些新型方面和特征的例示。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随附权利要求对实施本公开的代表性实施方案和代表性模式进行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此外,本公开明确地包括以上和以下呈现的元件和特征的任何和所有组合以及子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代表性电磁阀组件的侧视图图示,沿着图3的线1-1沿横截面截取,以示出电枢组件和调节器阀,电枢组件处于第一位置,该调节器阀处于闭合位置(以实线示出)和处于打开位置(以虚线示出)。
图2是图1的电磁阀组件的横截面侧视图图示,示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电枢组件。
图3是图1的代表性电磁阀组件的侧透视图图示。
图4是图1的代表性电磁阀组件的阀主体的侧视图图示。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另一个代表性电磁阀组件的侧视图图示,沿横截面截取,以示出电枢组件和调节器阀,该电枢组件处于第一位置,调节器阀处于闭合位置。
图6A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图5的电磁阀组件的代表性极靴的侧视图图示。
图6B是图5的代表性极靴的另一个侧视图图示,从图6A中的箭头线6B-6B的视角示出。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用于测试电磁阀组件的代表性方法的流程图或工作流程图。
本公开易受各种修改和另选的形式的影响,并且一些代表性实施方案已经通过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将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新型方面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形式。相反,本公开要涵盖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和实质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组合、子组合、置换、分组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其中类似的参考标号在整个若干视图中指代类似的部件,图1示出代表性阀组件10,该阀组件例如安装到发动机气缸体12,该发动机气缸体以虚线示出,并且可操作以控制在气缸体12的一部分内的流体流动,如下文所述。阀组件10可以称为电磁阀组件,因为其包括可通电线圈14,该可通电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电磁通量路径以使电枢组件16朝向极靴18移动。
图1的阀组件10包括具有内部腔体22的阀主体20,该内部腔体从阀主体20的第一端部21通过阀主体20延伸到该阀主体的第二端部23。阀主体20限定初级供应端口24、次级供应端口26、控制端口28和排出端口30。初级供应端口24、次级供应端口26和控制端口28中的每个端口从阀主体20的外表面32延伸到内部腔体22。次级供应端口26逐渐变细至限制部33,该限制部较窄,并且因此比初级供应端口24更加限制流体流动。图4示出次级供应端口26和限制部33。排出端口30位于阀主体20的第二端部23处。
阀主体20形成第一阀座36和第二阀座38。第一阀座36位于初级供应端口24和次级供应端口26之间。第二阀座38位于控制端口28和排出端口30之间。因此,次级供应端口26和控制端口28均位于阀座36、38之间。阀座36、38有效地将内部腔体22分成供应室40和控制室42。
图1中表示的电枢组件16包括互连以作为单元在内部腔体22内移动的三个单独部件。首先,电枢组件16包括电枢44,该电枢的尺寸被设计成基本上填充邻近极靴18的内部腔体22。电枢44可操作以响应于线圈14的通电或断电而在内部腔体内滑动。极靴18和电枢44之间的间隙48可以是气隙。在电枢44移动时,电枢44中的通道46允许油在供应室40和间隙48之间移动。
其次,三件式电枢组件16包括阀杆50,该阀杆被螺纹连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电枢44以与该电枢共同移动。阀杆50形成第一提升阀52,该第一提升阀被构造为在电枢组件16处于图1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时抵靠第一阀座36坐置。当第一提升阀52坐置时,流体不能经过第一阀座36在供应室40和控制室42之间流动。
最后,三件式电枢组件16包括第二提升阀54,该第二提升阀被螺纹连接、夹紧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阀杆50的端部。阀杆50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当电枢组件16处于图1中的第一位置时,第二提升阀54与第二阀座38间隔开。因此,流体可从控制室42流过第二阀座38。
电枢组件16被移动到第二位置,如图2所示,诸如通过使线圈14通电(或者如果线圈14在图1中被通电,则使线圈14断电)。这将使电枢组件16朝向极靴18拉动,使得第二提升阀54将抵靠第二阀座38坐置,并且第一提升阀52将与第一阀座36间隔开,如图2所示。当第二提升阀54坐置在第二阀座38处时,流体不能从控制室42流过排出端口30。因为第一提升阀52与第一阀座36间隔开,所以流体可从初级供应端口24流动到控制室42和控制端口28。
阀主体20包括管状远侧部分60,该管状远侧部分固定在线圈组件62和螺线管外壳盖64内。装配在极靴18的凹槽内的密封件61流体地密封到远侧部分60。线圈组件62包括环形线圈14,该环形线圈缠绕环形线轴65。模具部分66围绕线轴65,并且装配在外壳盖64内。环形通量收集器68容纳在外壳盖64中并且抵靠围绕电枢44的阀主体20坐置。帽70覆盖在线轴65上并且围绕极靴18的端部。从外壳盖64弯曲的突片72可将帽70至少部分地固定在外壳盖64内。图3以虚线示出在弯曲之前处于第一位置72A的突片72。
当线圈14被通电时,诸如通过操作地连接到线圈14并在线圈14上施加电压的电池(未示出),电流将在线圈14中流动。这继而产生磁通量,该磁通量使得电枢组件16在内部腔体22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本文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电枢组件16在线圈14不被通电时处于图1的第一位置,并且在线圈被通电时处于图2的第二位置。在另选的实施方案中,电枢组件16可相对于线圈14不同地定位,使得电枢组件16在线圈14被通电时将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阀组件10还包括调节器主体74,该调节器主体在远离线圈14的第二端部23处固定到阀主体20。调节器主体74具有内螺纹76,该内螺纹螺纹连接到邻近排出端口30的阀主体20的外螺纹78。另选地,调节器主体74可通过粘结、压配或其他方式连接到阀主体20。
调节器主体74具有排出通道80,该排出通道与排出端口30对准并且流体地连接到该排出端口,并且穿过调节器主体74延伸到调节器主体74的末端82。调节器主体74在排出通道80中具有阀座84,在本文中称为调节器阀座。调节器阀86被定位在调节器主体74中。调节器阀86包括止回球88和弹簧90,该弹簧将止回球88抵靠调节器阀座84偏置。塞子92被构造为坐置在排出通道80中。塞子92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孔口94以允许流体从排出通道80穿过塞子92。塞子92支撑抵靠止回球88的弹簧90。尽管球88和弹簧90用于调节器阀86,但是可以替代地使用被偏置到闭合位置并且响应于预定压力而打开的其他类型的阀。
阀组件10可经由螺栓96(以虚线示出)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到气缸体12,该紧固件延伸穿过安装支架100中的开口98以将阀组件10固定在气缸体12中的阀孔102内。气缸体12具有供应通道104、控制通道106和贮槽通道108。供应通道104承载加压流体诸如来自流体泵。控制通道106将加压流体引导至流体致动部件(未示出),诸如发动机气门挺杆。贮槽通道108通向用于从阀组件10排出的流体的贮槽(未示出)。贮槽流体地连接到泵,该泵然后根据需要将流体再循环到供应通道104。
阀主体20和调节器主体74被构造为使得当阀组件10被放置在阀孔102中时,初级供应端口24和次级供应端口26与供应通道104流体连通,并且控制端口28与控制通道106流体连通。
如图2最佳示出,阀组件10包括第一环形凹槽110和第二环形凹槽114,该第一环形凹槽位于在阀主体20的外表面32上,该第二环形凹槽也位于外表面32上。调节器主体74具有位于调节器主体74的外表面118上的第三环形凹槽116。第一密封件120位于第一环形凹槽110中,第二密封件122位于第二环形凹槽114中,并且第三密封件124位于第三环形凹槽116中。密封件120、122、124中的每个密封件是顺应性O形环密封件。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类型的密封件来代替O形环密封件。当阀组件10被放置在气缸孔102中时,顺应性密封件120、122在阀主体20和气缸盖12之间被压缩,并且顺应性密封件124在调节器主体74和气缸盖12之间被压缩。供应通道104、初级供应端口24和次级供应端口26位于第一密封件120和第二密封件122之间。丝网过滤器126固定在阀主体20周围,以过滤进入初级供应端口24和次级供应端口26的流体。控制通道106和控制端口28位于第二密封件122和第三密封件124之间。因此,密封件120、122、124防止气缸体12外部的空气到达通道104、106、108,并有助于确保通过阀组件10和气缸体12的各种流体路径的完整性。在图4中,密封件120、122从阀主体20移除以示出凹槽110、114。
调节器阀86是阀组件10的无源特征部,其与有源致动的电枢组件16一起发挥作用以在电枢组件16处于图1的第一位置时在控制室42和控制通道106中保持预定先导压力。在第一提升阀52坐置在第一阀座36处的情况下,供应流体不能从供应通道104传递到控制室42和控制通道106。当不期望通过控制通道106提供流体时,诸如当不期望致动与控制通道106连通的流体部件时,电枢组件16将处于第一提升阀52所坐置的第一位置。因此,控制器(未示出)不激活阀组件10。然而,当次级供应端口26位于第一阀座36和第二阀座38之间时,来自供应通道104的流体能够经由次级供应端口26进入控制室42。通过次级供应端口26进入的流体将从控制室42传递到控制通道106和排出通道80两者。因为次级供应端口26中的限制部33,通过次级供应端口26供应的流体将处于比供应通道104中的压力低的压力。限制部33的尺寸可被设计成使得流动通过限制部33的流体的速率等于从阀组件10下游的控制通道106泄漏的速率。因此,一旦控制通道106通过次级供应端口26以预定压力灌注流体,控制通道106将保持充满该压力的流体。
预定压力低于致动控制通道106下游的流体致动部件所需的压力。此外,调节器阀86被构造为确保控制室42、控制通道106和排出通道80中的流体压力不会升高到预定压力以上,使得不会无意地致动流体致动部件。具体地讲,当流体压力大于预定压力的流体作用在止回球88上时,弹簧90的刚度大于使该弹簧压缩的刚度,从而将止回球88移动到以虚线示出的打开位置88A。在止回球88处于打开位置88A的情况下,流体从控制室42经过阀座84排出到排出通道80,并通过塞子92中的孔口94排出。当以这种方式释放流体压力时,弹簧90在止回球88上的力然后将克服流体在止回球88上的力,以将止回球88移回所示的闭合位置,使得室42内的压力将恢复到不大于预定压力的压力。因此,因为次级供应端口26与两个提升阀52、54之间的供应室40流体连通,所以当电枢组件16处于图1的第一位置时出现的任何流体压力峰值都将通过调节器阀86释放。
当期望致动控制通道106下游的流体致动部件时,通过电连接器(未示出)操作地连接到线圈14的电子控制器(未示出)控制电池(未示出)以提供电压,该电压导致线圈14中的电流流动。电连接器可附接到外壳64并且延伸穿过线圈14。电枢组件16将被朝向极靴18(在图2中向上)拉动,从而将第一提升阀52提升离开第一阀座36并且使第二提升阀54坐置在第二阀座38处,如图2所示。在电枢组件16处于图2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供应端口24与图1的控制室42、控制端口28和控制通道106流体连通,使得在供应压力下,流体从第一供应端口24提供到控制通道106,以致动流体致动部件。当电枢组件16处于第二位置时,也可通过次级供应端口26提供流体。控制室42和控制通道106中的压力将由可以经由初级供应端口24传递的较高供应压力决定。
当电枢组件16处于图2的第二位置时,调节器阀86不影响控制室42中的流体压力,因为坐置的第二提升阀52阻止任何流动到达调节器阀96。因此,调节器阀86被构造为在调节器阀86上的流体压力不大于预定先导压力时防止流出排出通道80,并且在调节器阀86上的流体压力大于预定先导压力且电枢组件16处于第一位置时允许流出排出通道80。调节器阀86使控制通道106能够在相对低的预定先导压力下用流体进行预填充,从而当阀组件16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能够更快地致动流体部件。
接下来参见图5,示出了另一个代表性阀组件210,该阀组件可操作例如以控制发动机气缸体的流体致动部件或其他流体系统的流体流动,如上文和下文所述。虽然外观不同,但图5中描绘的阀组件210可逐一地或以任何组合结合上文参考图1-图4的阀组件10所公开的特征部和选项中的任一者,反之亦然。图5的阀组件210包括具有内部腔体222的阀主体220,该内部腔体从阀主体220的第一端部221穿过阀主体220延伸到该阀主体的第二端部223。阀主体220用初级供应端口224、次级供应端口226、控制端口228和排出端口230制成,这些端口中的每个端口从阀组件210的外表面232穿过阀主体220延伸到内部腔体222。次级供应端口226较窄,并且因此比初级供应端口224更加限制流体流动。排出端口230延伸穿过阀主体220的第二端部223。
类似于示于图1和图2中的阀主体架构,图5的阀主体220用多个阀座制成,包括:插置在初级供应端口224和次级供应端口226之间的第一阀座236;和插置在控制端口228和排出端口230之间的第二阀座238。利用这种布置,次级供应端口226和控制端口228两者均流体地连接到阀座236、238之间的阀主体220的内部腔体222。阀座236、238可以说是有效地将内部腔体222分成供应室240和控制室242。可以设想到,阀主体220包括比图中所示的流体端口和阀座更多或更少的流体端口和阀座。可以具有蚀刻有筛网图案的不锈钢带的性质的流体过滤器234被固定到阀主体220以过滤进入初级供应端口224和次级供应端口226的流体。
在图5中通常指定为216的电枢组件是三部分构造,其作为单个单元在内部腔体222中例如沿着大致直线路径移动。该电枢组件216由大致圆柱形的电枢244组成,该电枢的尺寸被设计成与内部腔体222的内周边基本上毗连嵌套,与极靴218相邻,并由电磁感应环形线圈214界定。电枢244包封在阀主体220内,并且例如由钢或铁制成,以响应于线圈214的通电和/或断电而沿着内部腔体222的长度选择性地滑动。极靴218和电枢244之间的间隙248可以填充有空气或其他易于压缩的流体。
细长的圆柱形阀杆250被螺纹连接、紧固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电枢244的截头圆锥形尖端,以与该电枢共同移动。图5的代表性阀杆250的近侧端部形成有第一提升阀252,当电枢组件216处于第一(断电)位置时,该第一提升阀抵靠第一阀座236坐置,如图5所示。当第一提升阀252正确坐置时,限制流体经过第一阀座236在供应室240和控制室242之间流动。三件式电枢组件216还包括第二提升阀254,该第二提升阀被螺纹连接、夹紧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阀杆250的远侧端部。阀杆250足够长,以确保当电枢组件216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提升阀254从第二阀座238离位。虽然在此描绘和描述为三件式构造,但是电枢组件216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式结构,或者可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连部件。同样,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修改电枢组件216的形状、尺寸和布局。
为了将电枢组件216移动到第二(通电)位置,例如类似于图2所示,将电流施加到电磁线圈214。这样,线圈214将生成磁场,该磁场用于将电枢组件216朝向极靴218(在图5中向上)拉动,使得第二提升阀254抵靠第二阀座238坐置,并且第一提升阀252与第一阀座236间隔开。另选的构型可能需要控制器电路调制或移除来自线圈的现有电流以移动电枢。当第二提升阀254抵靠第二阀座238正确坐置时,防止流体从控制室242流动通过排出端口230流出。相反,当第一提升阀252与第一阀座236间隔开时,允许流体从初级供应端口224流动到控制室242和控制端口228。
继续参考图5,阀主体220的一个端部形成有管状远侧部分260,该管状远侧部分捕获在线圈组件262内并且由该线圈组件界定。管状远侧部分260和线圈组件262两者均容纳在螺线管外壳盖264内部。装配在极靴218的环形凹槽219(图6A和图6B)内的柔性O形环密封件261被压缩在极靴218之间,并因此将极靴218流体地密封到阀主体的管状远侧部分260的内径表面。作为线圈组件262的一部分的环形线圈214缠绕环形聚合线轴265。大致圆柱形的模具部分266围绕线轴265,插置在线圈214和外壳盖264之间并且与该线圈和外壳盖同心对准。多件式环形通量收集器268容纳在外壳盖264内部,围绕电枢244,并且抵靠阀主体的管状部分260的外径表面坐置。通量收集器268可呈现各种形式,包括例如美国专利9,423,046B2中公开的各种构型,该专利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帽270跨越并覆盖外壳盖264的开口端部,从而以与极靴218的远侧端部面对面接触的方式覆盖在线轴265上。突片272、按扣、螺纹接口或其他已知装置可用于将帽270固定到外壳盖264。任选构型可将阀主体220、外壳盖264、帽270和/或调节器主体274组合成单件式构造。
细长的中空调节器主体274被紧固(例如,经由自固定的滚销)、螺纹连接、粘附或以其他方式刚性地固定到阀主体220的第二(近侧)端部223。流体排出通道280延伸穿过调节器主体274,从而将阀主体220的排出端口230流体地连接到调节器主体274的相对(末端)端部处的流体出口282。调节器主体274形成有排出通道280中的调节器阀座284,以及邻近阀座284的调节器阀组件。图5的调节器阀组件通常由抵靠螺旋弹簧290坐置的可移动止回球288组成,该螺旋弹簧操作以将止回球288抵靠调节器阀座284偏置。塞子292嵌套在排出通道280内部,并在该塞子上支撑弹簧290和止回球288。
图5中提供的插图视图呈现了极靴218、阀主体220的管状远侧部分260和环形聚合线轴265的内径表面之间的接口点的放大图示,以帮助展示阀组件210的漏气检测特征部。通过示例而非限制,极靴218不可移动地定位在环形线圈214的中空内芯215内,邻近电枢组件216,并且经由O形环261与阀主体220流体地密封。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所述,极靴218和阀主体220具有配合地限定有意的流体泄漏路径267的结构特征部,当存在上述流体密封的无意泄漏(例如,O形环密封件破裂或不存在O形环密封件)时,该流体泄漏路径将允许可检测量的空气通过该流体泄漏路径。
共同参考图6A和图6B,极靴218包括细长的圆柱形主体276,该极靴具有环形凸缘278和在极靴主体276的一个端部处的扩大直径的头部区段286。对于至少一些实施方案,极靴218由高磁导率材料(例如,低碳钢)一体形成为单件式整体结构,该极靴引导由线圈组件262产生的磁场,以帮助改善组件210的功能。另选的应用可能要求极靴218包括多个不同的部件,该多个不同的部件被连接以形成整体结构。根据所示的示例,凸缘278从细长主体276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大致正交地突出。另外,环形凸缘278以不间断的方式围绕主体276的外圆周延伸,以限定连续或基本上连续轮缘。还可以将凸缘278形成为不连续结构,诸如分段环形物或具有一个或多个通孔的环。在任一种情况下,凸缘278足够大以抵靠管状部分260坐置,使得极靴218被困在帽270和阀主体220之间,如图5中所见。通过比较,头部区段286的尺寸被设计成跨越管状部分260的内径。头部区段286也制造有凹陷的环形凹槽219,柔性O形环密封件261装配到该环形凹槽中。
机械加工、形成或以其他方式集成到极靴凸缘278中的是一个或多个倒角部分285,该一个或多个倒角部分至少部分地限定极靴218和阀主体220之间的流体泄漏路径267。示于图6A和图6B中的代表性极靴218包括两个离散倒角部分285,该两个离散倒角部分围绕环形凸缘278的周边彼此间隔开(例如,从边缘到边缘大约120度,从中心到中心190度)。另选的构型可包括更大或更小的倒角部分,这些倒角部分围绕凸缘等距或不规则地间隔开。虽然凸缘278可包括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倒角,但是为了易于制造,可能期望每个倒角部分285被扇形化成凸缘278,作为凹陷的弧形倒角,在本领域中被许多人称为“凹圆倒角”。作为另一个选项,每个倒角部分可以部分地(如图所示)或完全地延伸穿过凸缘278的厚度。管状远侧部分260的最上边缘可以形成或机械加工有倒角区段263,该倒角区段与凸缘278的一个或多个倒角部分285并置,如图5的插图视图中所见。该倒角区段263可沿着管状部分260的边缘的内周边连续地或以不连续的方式延伸。利用该布置,一个或多个倒角部分285和一个或多个倒角区段263配合地限定流体泄漏路径267的一部分。
如图7中所见,如在框301处所示,测试电磁阀组件210的代表性方法300可包括首先将电磁阀组件210的阀主体220流体地连接到流体致动部件。在图1中描绘了可以完成该步骤的一种方式,其中电磁阀组件210可经由螺栓96安装到发动机气缸体12,并且初级供应端口224、次级供应端口226、控制端口228和排出端口230操作地对准或以其他方式流体地连接到供应通道104、控制通道106和贮槽通道108。一旦正确安装,电磁阀组件210便被激活,例如,通过在框303处使线圈214通电或断电,以使电枢组件216在阀主体220的内部腔体内响应地移动。在框305处,线圈组件262可例如通过空气压力传感器伴随地监测,以识别阀主体220和极靴218之间的流体密封中的任何无意泄漏。例如,如果O形环261缺失或断裂,空气将从极靴218和电枢244之间的间隙248逸出,并且绕过头部区段286并向上穿过有意的流体泄漏路径267并从螺线管外壳盖264中流出。
虽然已经参考所示实施方案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许多修改。本公开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精确构造和组成,从前面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任何和所有修改、改变和变化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本教导内容明确地包括前述元件和特征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和子组合。

Claims (23)

1.一种电磁阀组件,包括:
阀主体,所述阀主体限定内部腔体以及供应端口和控制端口,所述端口各自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内部腔体;
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所述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限定内芯;
电枢组件,所述电枢组件被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线圈被通电而在所述内部腔体内在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枢组件和所述阀主体被配合地构造为在所述电枢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调节从所述供应端口到所述控制端口的流体流动;和
极靴,所述极靴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邻近所述电枢组件的所述线圈的所述内芯内;和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在所述阀主体和所述极靴之间建立流体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极靴和所述阀主体配合地限定流体泄漏路径,所述流体泄漏路径被构造为响应于所述流体密封的无意泄漏而使空气穿过所述流体泄漏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极靴包括凸缘,所述凸缘抵靠所述阀主体坐置,所述凸缘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流体泄漏路径的倒角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倒角部分包括弧形凹圆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极靴包括细长主体,所述凸缘从所述细长主体突出以限定连续轮缘,并且所述倒角部分包括围绕所述连续轮缘的周边间隔开的多个离散倒角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阀主体包括管状部分,所述凸缘抵靠所述管状部分的边缘坐置,所述边缘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流体泄漏路径的倒角区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倒角区段沿着所述管状部分的所述边缘的周边连续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柔性密封件,所述柔性密封件安装到所述极靴,并且其中所述无意泄漏包括所述柔性密封件的破裂、所述柔性密封件的不正确坐置、所述柔性密封件的缺陷或不存在所述柔性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极靴包括细长主体,所述极靴具有从所述细长主体突出的凸缘,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围绕所述细长主体连续地延伸的聚合O形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组件,还包括:
调节器主体,所述调节器主体附接到所述阀主体并且限定排出通道,所述排出通道流体地连接到排出端口,所述排出端口通过所述阀主体的端部限定;和
调节器阀,所述调节器阀定位在所述调节器主体中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调节器阀上的流体压力不大于预定先导压力时防止流体流动通过所述排出通道,并且被构造为在所述调节器阀上的所述流体压力大于所述预定先导压力时允许流体流动通过所述排出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调节器主体包括调节器阀座,并且所述调节器阀包括止回球和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止回球朝向所述调节器阀座偏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阀组件,还包括塞子,所述塞子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排出通道内并在所述塞子上支撑所述弹簧,所述塞子具有允许流体穿过所述塞子的孔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供应端口包括初级供应端口和次级供应端口,并且其中所述阀主体和所述电枢组件被配合地构造为:(1)在所述电枢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允许流体在预定先导压力下从所述次级供应端口流动到所述控制端口,并且阻止流体从所述初级供应端口流动到所述控制端口;以及(2)在所述供应压力大于所述预定先导压力并且所述电枢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允许流体从所述初级供应端口流动到所述控制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阀主体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位于所述初级供应端口和所述控制端口之间,所述第二阀座位于所述控制端口和所述排出端口之间,并且其中所述次级供应端口与所述内部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的所述控制端口流体连通。
15.一种用于调节到流体致动部件的流体流动的电磁阀组件,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
阀主体,所述阀主体限定内部腔体以及供应端口、控制端口和排出端口,所述端口各自延伸通过所述阀主体并且流体地连接到所述内部腔体,所述控制端口和所述供应端口被构造为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流体致动部件;
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环形线圈,所述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环形线圈附接到所述阀主体并且限定内芯;
电枢组件,所述电枢组件设置在所述阀主体的所述内部腔体内并且被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线圈被通电而在所述环形线圈的所述内芯内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电枢组件和所述阀主体被配合地构造为在所述电枢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时调节从所述供应端口到所述控制端口的流体流动;和
极靴,所述极靴附接到所述阀主体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邻近所述电枢组件的所述线圈的所述内芯内,所述极靴具有与所述阀主体的流体密封,
其中所述极靴和所述阀主体配合地限定流体泄漏路径,所述流体泄漏路径被构造为响应于所述流体密封的无意泄漏而使空气穿过所述流体泄漏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极靴包括凸缘,所述凸缘抵靠所述阀主体坐置,所述凸缘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流体泄漏路径的倒角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其中所述阀主体包括管状部分,所述凸缘抵靠所述管状部分的边缘坐置,所述边缘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流体泄漏路径的倒角区段。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磁阀组件,还包括柔性密封件,所述柔性密封件安装到所述极靴以限定所述流体密封,并且其中所述无意泄漏包括所述柔性密封件的破裂、所述柔性密封件的不正确坐置、所述柔性密封件的缺陷或不存在所述柔性密封件。
19.一种测试电磁阀组件的方法,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阀主体,所述阀主体限定供应端口和控制端口,所述端口各自流体地连接到内部腔体,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所述能够选择性地通电的线圈附接到所述阀主体并且限定内芯,所述方法包括:
使所述线圈通电或断电以将在所述阀主体的所述内部腔体内的电枢组件从第一位置响应地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电枢组件和所述阀主体被配合地构造为在所述电枢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时调节从所述供应端口到所述控制端口的流体流动;以及
识别位于所述阀主体和极靴之间的流体密封的无意泄漏,所述极靴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邻近所述电枢组件的所述线圈的所述内芯内,其中所述极靴和所述阀主体配合地限定流体泄漏路径,所述流体泄漏路径响应于所述流体密封的所述无意泄漏而使空气穿过所述流体泄漏路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靴包括凸缘,所述凸缘抵靠所述阀主体坐置,所述凸缘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流体泄漏路径的倒角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靴包括细长主体,所述凸缘从所述细长主体突出以限定连续轮缘,并且所述倒角部分包括围绕所述连续轮缘的周边间隔开的多个离散倒角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阀主体包括管状部分,所述凸缘抵靠所述管状部分的边缘坐置,所述边缘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流体泄漏路径的倒角区段。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密封包括柔性密封件,所述柔性密封件附接到所述极靴,所述无意泄漏包括所述柔性密封件的破裂或不存在所述柔性密封件。
CN201780069593.9A 2016-11-11 2017-11-09 具有先导压力控制的电磁阀组件 Withdrawn CN1099233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349,442 2016-11-11
US15/349,442 US10508964B2 (en) 2013-03-14 2016-11-11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with pilot pressure control
PCT/US2017/060829 WO2018089614A1 (en) 2016-11-11 2017-11-09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with pilot pressure contro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390A true CN109923390A (zh) 2019-06-21

Family

ID=6210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593.9A Withdrawn CN109923390A (zh) 2016-11-11 2017-11-09 具有先导压力控制的电磁阀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3390A (zh)
DE (1) DE112017005229T5 (zh)
WO (1) WO2018089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425117U (zh) * 2020-04-07 2021-10-19 奥达尔(香港)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泵的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4047B2 (en) * 2001-05-04 2003-02-04 Macrosonix Corporation Linear resonance pump and methods for compressing fluid
US6745992B2 (en) * 2002-08-05 2004-06-08 Husco International, Inc. Pilot operated control valve having a poppet with integral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chanism
US6938873B2 (en) * 2003-12-01 2005-09-0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mpound valve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high and low oil flow and pressure
US7921880B2 (en) * 2007-08-20 2011-04-12 Hydraforce, Inc. Three-way poppet valve with intermediate pilot port
US8521769B2 (en) 2011-07-25 2013-08-27 The Boeing Company Locating ambiguities in data
CN103292003B (zh) 2012-02-28 2017-12-26 伊顿公司 带有互锁部的通量收集器以及制造带有该通量收集器的电磁阀组件的方法
US9523438B2 (en) 2013-03-14 2016-12-20 Eaton Corporation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with pilot pressure contr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9614A1 (en) 2018-05-17
DE112017005229T5 (de)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3346B1 (en) Solenoid actuated pilot valve for irrigation system valve
JP4035728B2 (ja) サックバックバルブ
EP2574832B1 (en) Control valve
CN104048090B (zh) 具有恒定排放口的电磁操作阀
US20070164243A1 (en) Three-way direct pilot valve
US7290564B2 (en) Solenoid valve
US10508964B2 (en)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with pilot pressure control
EP292312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ctuator thrust requirements in a control valve
JP5636301B2 (ja) 弁座体および弁装置
EP3129660B1 (en) Servo valve
JP3870177B2 (ja) 電気流体圧制御弁
KR101486199B1 (ko) 파일럿 압력 제어를 갖는 솔레노이드 밸브 조립체
KR20120100909A (ko) 유체의 유동을 제어하기 위한, 특히 세탁기용 솔레노이드 밸브 조립체
CA2793038C (en) Pressure control to supply fuel and fuel supply system with a control unit comprising this pressure control
US20170114914A1 (en) High integrity pressure protecting system (hipps) for a fluid line
US9523438B2 (en) Solenoid valve assembly with pilot pressure control
CN109923390A (zh) 具有先导压力控制的电磁阀组件
CN209725387U (zh) 一种常闭型电磁阀
CN203431245U (zh) 带有先导压力控制装置的电磁阀组件
CN104755823B (zh) 带有一体式外壳的磁阀
EP1790889B1 (en) Valve gear
US20050178989A1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JP2006349142A (ja) 低漏洩ポペット電磁弁
JP4375046B2 (ja) サーボピストン機構及び流量調整弁
CN108413104B (zh) 一种直通型电磁阀的气路控制方法及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