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7313B - 散热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7313B
CN109917313B CN201910169057.7A CN201910169057A CN109917313B CN 109917313 B CN109917313 B CN 109917313B CN 201910169057 A CN201910169057 A CN 201910169057A CN 109917313 B CN109917313 B CN 109917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agnetic resonance
heat transfer
permanent magnetic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90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7313A (zh
Inventor
王义槐
孟洪卫
连建宇
王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uijiat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uijiat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uijiat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uijiat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17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7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7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7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通过第一传热装置与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热流测量装置,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的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梯度线圈,且所述梯度线圈通过第二传热装置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上设有第二热流测量装置。本发明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散热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散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几乎能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扫描,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疾病诊断。
磁共振系统中部分部件发热量很大,需要进行散热,比如梯度放大器、射频放大器、梯度线圈等等,这些部件需使用散热装置,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有安装高散热能力的风扇,或者采用水冷散热。热采用水冷散热,所用水冷机同样散热量很大;若使用高散热能力的风扇对水冷机散热,这些风扇工作时噪声很大,严重影响工作环境。
由于永磁型磁共振系统的磁体重量很大,一般几吨到几十吨,其热容很大,且需要恒温在一个预设温度,比如32摄氏度,而预设温度一般高于室温,因此磁体一直处于散热状态,为了保持磁体恒温,需要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功率为几百到几千瓦。因此,现有的方法成本高。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发明专利(102288931A)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由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散热器所产生的热的系统以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用于该MRI系统的冷头的冷头套冷却设置,其中该冷头套冷却设置包括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纳MRI系统的冷头的冷头套以及围绕冷头套的外表面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使用氦气体来去除来自冷头套的热。上述虽然可以到达散热的目的,但是需要利用氦气体来去除来自冷头套的热,而使用氦气体仍旧存在更换的问题,不但整体结构复杂、导致维护繁琐,而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维护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散热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散热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通过第一传热装置与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热流测量装置,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的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梯度线圈,且所述梯度线圈通过第二传热装置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上设有第二热流测量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热装置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发热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传热装置通过集热器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器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热装置的热端与所述梯度线圈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的冷端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件上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通过所述第一传热装置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片相连,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的冷端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的表面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二热流测量装置是热流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传热装置是热管、或是水循环装置、或是所述热管与所述水循环装置的组合。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散热控制装置,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热流测量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可以测试出通过所述发热部件向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传热的功率,由于磁共振系统所需的加热功率是已知的,因此可以控制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所述第二传热装置上设有第二热流测量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热流测量装置可以测试出通过所述梯度线圈向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传热的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散热控制装置的第一个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散热控制装置的第二个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散热控制装置的第三个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控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发热部件,11-散热片,20-第一传热装置,21-第二传热装置,22-集热器,30-永磁磁共振磁体,31-梯度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件10,所述发热部件10通过第一传热装置20与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所述发热部件10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之间设置有第一热流测量装置,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的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梯度线圈31,且所述梯度线圈31通过第二传热装置21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21上设有第二热流测量装置。
本实施例所述散热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件10,所述发热部件10产生热量,所述发热部件10通过第一传热装置20与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通过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可以将所述发热部件10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上,不但可以使发热部件10快速散热,而且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的热量来自所述发热部件10,对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进行了加热保温,因此对永磁磁共振磁体30进行加热保温的温度控制器输出功率随之下降,从而节省了系统的功耗;而且由于结构简单,而且无需使用散热风扇等散热装置,因此降低了磁共振系统的噪声,提高舒适性,另外,所述发热部件10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之间设置有第一热流测量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可以测试出通过所述发热部件10向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传热的功率,由于磁共振系统所需的加热功率是已知的,因此可以控制加热器的输出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的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梯度线圈31,所述梯度线圈31也会产生热量,且所述梯度线圈31通过第二传热装置21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从而通过第二传热装置21将所述梯度线圈31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上,有利于节约能源,所述第二传热装置21上设有第二热流测量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热流测量装置可以测试出通过所述梯度线圈31向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传热的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为了充分的利用热源,作为第一种变形,所述发热部件1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发热部件10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相连,此时,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上。作为第二种变形,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通过集热器22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从而不但方便布线,而且有利于提高加热的均匀性。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器22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温度控制的准确性。所述集热器22通过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21的热端与所述梯度线圈31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21的冷端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从而有利于将所述梯度线圈31散热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
如图4所示,所述发热部件10上设有散热片11,所述散热片11通过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相连,从而可以增加所述发热部件10的散热,将热量尽可能多的传输至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上。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片11相连,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的冷端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的表面相连,从而可以保证将所述发热部件10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上。
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二热流测量装置可以热流计。所述发热部件10是梯度放大器或射频放大器。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和所述第二传热装置21可以是热管、或是水循环装置、或是所述热管与所述水循环装置的组合等。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的大热容保证了通过所述第一传热装置20和所述第二传热装置21传导至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的热量发生一定波动时,温度不会发生剧烈变化,由于对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30进行加热保温的温度控制器输出功率会随之下降,因此有利于节省系统功耗。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散热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发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通过第一传热装置与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热流测量装置,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的空间内设有至少一个梯度线圈,且所述梯度线圈通过第二传热装置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上设有第二热流测量装置,所述发热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发热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相连,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传热装置通过集热器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器上,所述发热部件上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通过所述第一传热装置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的热端与所述散热片相连,所述第一传热装置的冷端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的表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热装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装置的热端与所述梯度线圈相连,所述第二传热装置的冷端与所述永磁磁共振磁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流测量装置和所述第二热流测量装置是热流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传热装置是热管、或是水循环装置、或是所述热管与所述水循环装置的组合。
CN201910169057.7A 2019-01-31 2019-03-06 散热控制装置 Active CN109917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595 2019-01-31
CN201910097595X 2019-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7313A CN109917313A (zh) 2019-06-21
CN109917313B true CN109917313B (zh) 2022-03-11

Family

ID=6696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9057.7A Active CN109917313B (zh) 2019-01-31 2019-03-06 散热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7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8730A (zh) * 2019-01-31 2019-06-28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7748A (ja) * 1987-09-28 1989-04-25 General Atomic Co 磁気システム
CN201107673Y (zh) * 2007-09-19 2008-08-27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磁体温度控制装置
CN201152892Y (zh) * 2008-01-29 2008-11-1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磁共振系统的梯度线圈的冷却装置
CN101435855A (zh) * 2007-11-14 2009-05-20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冷却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热构件的热管理系统
CN109150097A (zh) * 2018-08-21 2019-01-04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光伏组件冷却集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7748A (ja) * 1987-09-28 1989-04-25 General Atomic Co 磁気システム
CN201107673Y (zh) * 2007-09-19 2008-08-27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磁体温度控制装置
CN101435855A (zh) * 2007-11-14 2009-05-20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冷却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热构件的热管理系统
CN201152892Y (zh) * 2008-01-29 2008-11-19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磁共振系统的梯度线圈的冷却装置
CN109150097A (zh) * 2018-08-21 2019-01-04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光伏组件冷却集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7313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2604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oling a heat generating component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JP4719438B2 (ja) 円筒状のmriシステム内のmri患者ボアに対する能動的冷却のための装置
KR102174725B1 (ko) 하이브리드 냉각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기장치료기
US9360514B2 (en) Thermal reliability testing systems with thermal cycl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CN109917313B (zh) 散热控制装置
CN107340820A (zh) 台式散热机箱
KR101086338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유입변압기용 직접 냉각장치
US20200049779A1 (en) Gradient system with controlled cooling in the individual gradient channels
CN109392291A (zh) 一种压电风扇散热密闭式模块
CN109893157B (zh) 一种pet探测器散热结构
CN21042949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变压器
CN211128538U (zh) 一种相位一致的滤波器结构
JP6861234B2 (ja) 室外冷却器ラックシステムを用いた液体冷却
US20070272394A1 (en) Method for Cooling Coils and Shim Iron
JP2017532999A (ja) 組み合わされたシムとボアの冷却アッセンブリ
CN103720484B (zh) 介入探测器的无冷却器冷却系统与方法
CN109938730A (zh) 散热装置
CN109840002B (zh) 一种无泵水冷静音机箱散热控制方法
CN210249861U (zh) 一种pet探测器散热结构
Li et al.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a solid-state fan using copper foams as collecting electrode
JP2010104479A (ja) 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220689407U (zh) 一种风冷试剂仓制冷装置
Liang et al.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heat exchanger for powe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gher power density
KR20090035088A (ko) 변압기용 히트파이프 열교환기
CN220897073U (zh) 一种应用于梯度放大器中的复合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