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8499B -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8499B
CN109878499B CN201910247533.2A CN201910247533A CN109878499B CN 109878499 B CN109878499 B CN 109878499B CN 201910247533 A CN201910247533 A CN 201910247533A CN 109878499 B CN109878499 B CN 109878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oc
vehicle
engin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75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8499A (zh
Inventor
郑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2475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8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8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8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84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得到电池SOC下限值;步骤二、获取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并且根据所述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得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步骤三、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所述电池的SOC、所述发动机的效率、所述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采用传统的内燃机(柴油机或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有的发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节能、低排放等特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并已经开始商业化。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电动力系统中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储能电池。储能电池使用的有铅酸电池、镍锰氢电池和锂电池,将来应该还能使用氢燃料电池。在现有技术中,在对发动机和储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分配时,一般只考虑车辆能量消耗,设置固定储能电池的SOC下限值,没有考虑到车辆自身状况、路面及环境状况。这样往往会对电池造成损伤,影响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根据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得到电池SOC下限值,根据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得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并且将电池SOC下限值、驾驶环境影响指数与车辆负载需求功率相结合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其目的是在控制车辆能量消耗的前提下,减小对电池的损伤,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对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其目是在电池SOC下限值、驾驶环境影响指数的约束下,使车辆的能量消耗最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得到电池SOC下限值;
步骤二、获取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并且根据所述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得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
步骤三、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所述电池的SOC、所述发动机的效率、所述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
优选的是,所述电池SOC的下限值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21
式中,SOC0为电池SOC下限的基准值,v为车辆行驶速度,v0为基准车辆行驶速度,m为车辆质量,m0为基准车辆质量,Sr为车轮滑转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优选的是,SOC下限的基准值设定为20%~30%。
优选的是,所述车轮滑转率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22
式中,v为车辆的行驶速度,ut为车辆的理论速度,ut=rw,r为驱动轮的车辆半径,w为驱动轮的角速度。
优选的是,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31
式中,i为路面坡度,RH为环境湿度,RH0为标准环境湿度,T为环境温度,T0为标准环境温度,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优选的是,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包括驱动负载功率和非驱动负载功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三中,通过BP神经网络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采样周期,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
步骤2、依次将获取的参数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x6};其中,x1为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系数、x2为电池的SOC系数、x3为发动机的效率系数、x4为电池的效率系数、x5为电池SOC下限值系数、以及x6为驾驶环境影响指数系数;
步骤3、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
步骤4、得到输出层向量o={o1,o2};o1为发动机输出功率系数、o2为电池输出功率系数;
步骤5、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电池输出功率,使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32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33
其中,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34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35
分别为第i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P1_max为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P2_max为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P1_(i+1)和P2_(i+1)分别为第i+1个采样周期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2中,将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进行规格化的公式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41
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代表参数P、SOC、η1、η2,SOCL和I;Xjmax和Xjmin分别为相应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优选的是,所述中间层节点个数m为4个。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3中,初始运行状态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满足: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42
其中,P1_0、P2_0分别为发动机的初始输出功率和电池的初始输出功率;P为车辆负载所需功率,η1为发动机的效率,η2为电池的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根据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得到电池SOC下限值,根据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得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并且将电池SOC下限值、驾驶环境影响指数与车辆负载需求功率相结合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能够在控制车辆能量消耗的前提下,减小对电池的损伤,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BP神经网络对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能够在电池SOC下限值、驾驶环境影响指数的约束下,使车辆的能量消耗最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统由发动机(内燃机)和储能电池(电池)组成。在本发明中控制系统连接控制功率变换器,can总线、检测模块及储存模块与控制系统连接。检测模块包括:角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驱动轮轮毂上,用于检测驱动轮角速度;重量传感器,其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用于检测车辆质量。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身外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基准车辆行驶速度,基准车辆质量、标准环境湿度,标准环境温度、驱动轮的半径、发动机的效率、电池的效率分别预先储存在储存模块中,其余测量参数通过can总线获取。
本发明提供了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得到电池SOC下限值;
所述电池SOC的下限值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51
式中,SOC0为电池SOC下限的基准值(%),v为车辆行驶速度,单位Km/h;v0为基准车辆行驶速度,单位Km/h;m为车辆质量,单位Kg;m0为基准车辆质量,单位Kg;Sr为车轮滑转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在本实施例中,v0=60Km/h,m0=1500Kg。
作为优选,SOC下限的基准值设定为20%~30%。
其中,所述车轮滑转率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52
式中,ua为车辆的行驶速度,单位m/s,即ua=v/3.6;ut为车辆的理论速度,单位m/s;ut=rw,r为驱动轮的车辆半径,w为驱动轮的角速度。
步骤二、获取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并且根据所述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得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
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53
式中,i为路面坡度,RH为环境湿度,RH0为标准环境湿度,T为环境温度,单位℃,T0为标准环境温度,单位℃;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在本实施例中,RH0=50,T0=20℃。
步骤三、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所述电池的SOC、所述发动机的效率、所述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
其中,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包括驱动负载功率和非驱动负载功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三中,通过BP神经网络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神经网络。
本发明采用的BP网络体系结构由三层组成,第一层为输入层,共n个节点,对应了表示设备工作状态的n个信号,这些信号参数由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模块给出。第二层为隐层,共m个节点,由网络的训练过程以自适应的方式确定。第三层为输出层,共p个节点,由系统实际需要输出的响应确定。
该网络的数学模型为:
输入向量:x=(x1,x2,...,xn)T
中间层向量:y=(y1,y2,...,ym)T
输出向量:o=(o1,o2,...,op)T
本发明中,输入层节点数为n=6,输出层节点数为P=2。隐藏层节点数m由下式估算得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61
按照采样周期,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作为输入参数;由于输入的参数属于不同的物理量,其量纲各不相同。因此,在数据输入人工神经网络之前,需要将数据规格化为0-1之间的数。
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x6};其中,x1为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系数、x2为电池的SOC系数、x3为发动机的效率系数、x4为电池的效率系数、x5为电池SOC下限值系数、以及x6为驾驶环境影响指数系数;
具体而言,对于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进行规格化后,得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系数x1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1
其中,Pmin和Pmax分别为车辆负载所需的最小功率和最大功率。
对于电池的SOC,进行规格化后,得到电池的SOC系数x2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2
其中,SOCmin和SOCmax分别为电池充放电时能达到的SOC最小值和最大值。
对于发动机的效率η1,进行规格化后,得到发动机的效率系数x3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3
其中,η1_min和η1_max分别为发动机的效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对于电池的效率η2,进行规格化后,得到电池的效率系数x4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4
其中,η2_min和η2_max分别为电池的效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得到输出层向量o={o1,o2};o1发动机输出功率系数、o2为电池输出功率系数。
o1表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当前采样周期中发动机输出功率最大值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发动机输出功率P1_i,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发动机输出功率调节系数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5
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1_(i+1),使其满足: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6
o2表示下一个采样周期中电池输出功率与当前采样周期中电池输出功率最大值之比。即在第i个采样周期中,采集到电池输出功率P2_i,通过BP神经网络输出第i个采样周期的电池输出功率调节系数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7
后,控制第i+1个采样周期中电池输出功率为P2_(i+1),使其满足: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78
步骤2、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
建立好BP神经网络节点模型后,即可进行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根据产品的经验数据获取训练的样本,并给定输入节点i和隐含层节点j之间的连接权值wij,隐层节点j和输出层节点k之间的连接权值wjk,隐层节点j的阈值θj,输出层节点k的阈值wij、wjk、θj、θk均为-1到1之间的随机数。
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修正wij和wjk的值,直至系统误差小于等于期望误差时,完成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如表1所示,给定了一组训练样本以及训练过程中各节点的值。
表1训练过程各节点值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81
步骤3、采集数据运行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得到调控系数。
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固化在芯片之中,使硬件电路具备预测和智能决策功能,从而形成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加电启动后,控制发动机的初始输出功率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1
控制电池的初始输出功率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2
同时,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通过将上述参数规格化,得到BP神经网络的初始输入向量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3
通过BP神经网络的运算得到初始输出向量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4
步骤4、得到初始输出向量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5
后,即可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使下一个采样周期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6
通过传感器获取第i个采样周期中的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通过进行规格化得到第i个采样周期的输入向量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7
通过BP神经网络的运算得到第i个采样周期的输出向量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8
然后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电池输出功率,使第i+1个采样周期时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电池输出功率分别为:
Figure GDA0002046693760000099
通过上述设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在尽量保证低能耗的同时,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电池SOC瞬间降到很低,对电池造成损伤。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9)

1.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质量和车轮滑转率得到电池SOC下限值;
步骤二、获取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并且根据所述路面坡度、环境温度及环境湿度得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
步骤三、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并且根据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所述电池的SOC、所述发动机的效率、所述电池的效率、所述电池SOC下限值及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
所述电池SOC的下限值为: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11
式中,SOC0为电池SOC下限的基准值,v为车辆行驶速度,v0为基准车辆行驶速度,m为车辆质量,m0为基准车辆质量,Sr为车轮滑转率,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OC下限的基准值设定为20%~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滑转率为: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12
式中,ua为车辆的行驶速度,ut为车辆的理论速度,ut=rw,r为车辆驱动轮的半径,w为驱动轮的角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环境影响指数为: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21
式中,i为路面坡度,RH为环境湿度,RH0为标准环境湿度,T为环境温度,T0为标准环境温度,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负载所需功率包括驱动负载功率和非驱动负载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通过BP神经网络控制发动机及电池的输出功率,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采样周期,获取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
步骤2、依次将获取的参数进行规格化,确定三层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向量x={x1,x2,x3,x4,x5,x6};其中,x1为车辆负载所需功率系数、x2为电池的SOC系数、x3为发动机的效率系数、x4为电池的效率系数、x5为电池SOC下限值系数、以及x6为驾驶环境影响指数系数;
步骤3、所述输入层向量映射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向量y={y1,y2,…,ym};m为中间层节点个数;
步骤4、得到输出层向量o={o1,o2};o1为发动机输出功率系数、o2为电池输出功率系数;
步骤5、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电池输出功率,使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22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23
其中,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24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25
分别为第i个采样周期输出层向量参数,P1_max为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P2_max为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P1_(i+1)和P2_(i+1)分别为第i+1个采样周期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将车辆负载所需功率P、电池的SOC、发动机的效率η1、电池的效率η2、电池SOC下限值SOCL及驾驶环境影响指数I进行规格化的公式为: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31
其中,xj为输入层向量中的参数,Xj分别代表参数P、SOC、η1、η2,SOCL和I;Xjmax和Xjmin分别为相应参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节点个数m为4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初始运行状态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电池的输出功率满足:
Figure FDA0002563793050000032
其中,P1_0、P2_0分别为发动机的初始输出功率和电池的初始输出功率;P为车辆负载所需功率,η1为发动机的效率,η2为电池的效率。
CN201910247533.2A 2019-03-29 2019-03-29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78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7533.2A CN109878499B (zh) 2019-03-29 2019-03-29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7533.2A CN109878499B (zh) 2019-03-29 2019-03-29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8499A CN109878499A (zh) 2019-06-14
CN109878499B true CN109878499B (zh) 2020-09-25

Family

ID=6693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75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78499B (zh) 2019-03-29 2019-03-29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84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540B (zh) * 2019-11-15 2020-07-03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子电力控制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33493A (zh) * 2019-11-22 2020-01-31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10979342B (zh) * 2019-12-30 2021-02-05 吉林大学 一种用于车辆全局能量管理控制的工况信息获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851A (zh) * 2016-05-06 2016-09-21 燕山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多模耦合驱动系统的变模控制方法
CN106427527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河南科技大学 拖拉机增程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其动力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719A (ja) * 2000-03-23 2001-09-28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バッテリ充電制御装置
CN106004865B (zh) * 2016-05-30 2019-05-10 福州大学 基于工况识别的里程自适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CN106985658B (zh) * 2017-04-24 2023-09-2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一种基于电子风扇的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357487A (zh) * 2018-02-27 2018-08-03 吉林省赫行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82481B (zh) * 2018-03-21 2020-01-31 辽宁工业大学 四轮独立驱动与转向电动汽车的四轮转向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851A (zh) * 2016-05-06 2016-09-21 燕山大学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多模耦合驱动系统的变模控制方法
CN106427527A (zh) * 2016-11-03 2017-02-22 河南科技大学 拖拉机增程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其动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8499A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8499B (zh) 混合动力车辆功率控制方法
US6775601B2 (en)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opulsion in a hybrid vehicle
CN108284752B (zh) 一种增程式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03548B (zh) 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的汽车动力分配方法
CN109552112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储能控制方法
CN113074952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动力系统能耗测试台架、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0077389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CN113815437B (zh)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预测性能量管理方法
Park et al.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a hybridized all-terrain vehicle with simple on–off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472038B (zh) 基于hcci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CN109552219A (zh) 一种基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分布式安全监控方法
CN114802774A (zh) 一种无人机的混合动力系统能量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Yang et al. Advance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Zhang et al. Co-simulation of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n AVL InMotion
Jiang et al. Online optimal energy distribution of composite power vehicle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velocity prediction
CN113147727B (zh) 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511203A (zh) 基于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电动船舶航程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0667540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子电力控制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46463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控制方法
CN11130122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8666638A (zh) 一种电池组模块及其能量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1096283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系统及其能量分配方法
Hung et al.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 and mode-switch control for a 3-mode range-extender electric vehicle
Soni et al. A Prudent Power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Electric Vehicles Using Fuzzy for Synergising
CN116911623A (zh) 一种增程式电车能源消耗优化管理方法及算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