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4802A - 驱蚊喷剂 - Google Patents

驱蚊喷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4802A
CN109874802A CN201811474441.XA CN201811474441A CN109874802A CN 109874802 A CN109874802 A CN 109874802A CN 201811474441 A CN201811474441 A CN 201811474441A CN 109874802 A CN109874802 A CN 109874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pyrethroid
weight percent
volatility
vapor a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44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祖拉·玛希顿
徐玉香
穆尼·塞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Enviro Agro Asia Pacific Sdn Bh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Enviro Agro Asia Pacific Sdn Bh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Enviro Agro Asia Pacific Sdn Bh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Enviro Agro Asia Pacific Sdn Bhd
Publication of CN109874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4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8Vapour or smoke emitting compositions with delayed or sustained rel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驱蚊喷剂,以及防止叮咬和/或将有害昆虫驱离人类和/或动物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基质地点喷洒含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液态制剂,所述制剂提供于按压式喷雾瓶中,以及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2%,和/或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提供的拟除虫菊酯沉积量为1mg~12mg。

Description

驱蚊喷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室内,尤其用于户外,以在一段时间内为保护对象提供有用的虫类(尤其蚊类)叮咬保护的杀虫喷剂。
背景技术
即使本说明书中列举或讨论了明显属于在先公开的文档,但这种列举或讨论不一定是承认该文档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或者为公知常识。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蚊子的嗡扰并不仅仅在于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其可能预示着某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及寨卡可能通过叮咬而传染给被咬人。即使人们试图通过使用驱虫剂来保护自己免受叮咬,但此类驱虫剂可能仅当蚊子处于身周数寸之内时才能产生效果。如此近距离的萦绕将使得人们可能因蚊子持续不断的嗡嗡声而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其他种类的害虫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叮咬威胁,此类叮咬可能具有刺激性,最坏的情况还可能因过敏反应而危及生命。这些物种包括但不限于毛蠓、沙蝇、黑蝇、家蝇、丛林苍蝇、毛蚊、马蝇、蜜蜂、黄蜂、蚂蚁、蟑螂、水蛭、蜱和螨。虽然这些物种中的大多数(并非全部)不是疾病载体,但是当其出现在人们和动物体内或周围时,仍然可能因各种原因给其带来苦恼。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以提供能够将此类害虫驱离人类和/或动物的驱虫剂或其他隔离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些努力通常集中于物理屏障、杀虫组合物和驱虫组合物三个方面。
已证明,物理屏障如蚊帐,其可被浸渍杀虫剂和/或驱虫剂,能够有效防止人们在静息时受到叮咬。然而,对处于活动中(因对活动造成限制)或处于室内或室外的娱乐场所的人而言,该屏障由于可妨碍人们享受所处环境而不实用。
杀虫剂在减少或消除封闭环境(如室内)内的叮咬威胁方面已取得有限成功。此类杀虫剂采用气雾剂、可燃蚊香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将杀虫剂释放至空气中的电子设备的形式。所有这些形式的原理均在于,向空气内投放有效量的杀虫剂,以在该杀虫剂的有效期内消除有限空间内的害虫。虽然这些形式可极其有效地应用于可通过封闭以防止害虫进一步侵入(或至少使其难以进一步进入)的密闭空间,但是其在户外环境或任何难以防止害虫物种进入的密闭空间内的效果有限。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了防止/阻止害虫,可能需要向该密闭空间内定期投放杀虫剂,这可能给需要长时间逗留于该空间的人带来健康风险。
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DEET)等活性驱虫物质已被证明可有效地驱除一系列飞虫如蚊子和各种苍蝇。已商业化的其他驱虫产品包括含有天然物质成分如香茅或柠檬草的产品,其功效存疑。然而,为了实现有效性,含上述驱虫剂的组合物必须施用于人们的皮肤和/或衣物之上。大多数驱虫喷雾产品采用含DEET或天然成分的气雾剂形式。由于这些气雾剂产品将喷射剂与驱虫组合物一并压入加压罐体之内,使得气雾剂高度易燃而被广泛地归类为危险品。如上所述,这些驱虫剂的有效保护范围仅为数寸,因此即使施用该驱虫剂之后,人们仍旧可以看得见害虫或听得见其发出的声音。也就是说,虽然叮咬可能已得到防止,但是人们仍然有可能因视觉或听觉上感受到害虫的存在而感到不适。驱虫物质(既包括DEET,也包括天然成分)的另一缺点在于,当其施用于人们的皮肤上时,尤其可能需要反复施用时(如2016年美洲和东南亚因寨卡病而引发的恐慌期间),可能因所使用的活性剂的毒性而带来健康风险。举例而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议不要将DEET施用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并为儿童提供了DEET推荐使用强度指南,与此同时,还建议不要将天然成分施用于三岁以下儿童。DEET制剂并非一定要制成气雾剂,其还可以制成直接涂抹于皮肤上的乳膏,但这并不能解决上述安全性问题。与此同时,天然成分类产品的低效性已广为人知。因此,人们若需要长时间逗留于无法密闭以防虫的空间内或户外环境,则其可能对反复施用驱虫剂而带来的长期健康影响心存疑虑,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放弃使用驱虫剂而增大被害虫叮咬的风险。
鉴于上述各种限制,因此仍然需要新的驱避害虫如蚊子的方法,其不但至少能够有效防止叮咬,而且还能将害虫驱离,使人们不会感受到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止叮咬和/或将有害昆虫驱离人类和/或动物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距所述对象10cm~200cm的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喷洒含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制剂,其中,
所述制剂提供于按压式喷雾瓶中;和
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2%,和/或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提供的拟除虫菊酯沉积量为1mg~12mg。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及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制剂,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2%。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各实施方式中:
(a)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可提供的拟除虫菊酯的沉积量为2mg~8mg,例如为4mg;
(b)基质地点数量为2~10个,可选为3~7个,例如为4个
(c)所述按压式喷雾瓶的喷嘴在喷洒时可与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保持的距离为1cm~40cm,可选地为10cm~30cm(如20cm);
(d)所述按压式喷雾瓶的喷嘴在喷洒时可与所述基质地点的平面保持的角度为25°~90°,可选地为35°~60°(如45°)
(e)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可位于地面、墙壁或桌子底面上,可选地为位于地面上;
(f)所述有害昆虫为蚊子;
(g)所述对象及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处于户外;
(h)所述制剂在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喷洒1~4次,和/或所述方法防止叮咬和/或将有害昆虫驱离所述对象的时间为1-4个小时。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实施方式中:
(a)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可选自从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四氟醚菊酯及四氟苯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选自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和四氟苯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所述拟除虫菊酯可以为甲氧苄氟菊酯或四氟甲醚菊酯));
(b)所述挥发性有机溶剂可选自挥发性有机醇、挥发性酮、挥发性醚和挥发性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异丙醇或乙醇);
(c)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2%~8%,例如可以为4%;
(d)所述制剂可进一步包含添加剂或辅料,所述添加剂或辅料选自乳化剂、稳定剂、防腐剂、着色剂及香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每种添加剂或辅料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001%~10%;
(e)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可为甲氧苄氟菊酯以及所述挥发性溶剂可为异丙醇和/或乙醇,其中,甲氧苄氟菊酯的重量百分比为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项令人惊异的发现,手动按压活化的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喷雾可用于在户外环境保护对象。因此,本申请公开一种防止叮咬和/或将有害昆虫驱离人类和/或动物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距所述对象10cm~200cm的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喷洒含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制剂,其中,
所述制剂提供于按压式喷雾瓶中;和
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2%,和/或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提供的拟除虫菊酯沉积量为1mg~12mg。
在本申请中,“驱离”一词或其同义词——“驱离用”、“驱离性”一般指阻止昆虫进入或留在某个地点,或者在其进入该地点后,阻止其落在人和/或动物身上。这既包括暴露于所述制剂后的错乱或迷失方向等行为影响使得其丧失落于人和/或动物目标身体上的协调能力的情况,也包括其被麻翻或杀死的情况。
可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包括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四氟醚菊酯、四氟苯菊酯及其组合。例如,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可选自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及四氟苯菊酯当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为甲氧苄氟菊酯和/或四氟甲醚菊酯。
任何合适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均可用于溶解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合适的挥发性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挥发性有机醇、挥发性酮、挥发性醚及挥发性酯。例如,该挥发性有机溶剂可以为异丙醇和/或乙醇。
如上所述,本申请所使用的组合物能够使得每次喷洒中从按压式喷雾瓶喷出的所述拟除虫菊酯沉积量为1mg~12mg(如2mg~8mg,进一步如4mg)。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配制出合适的液态制剂以确保每次喷洒中喷出足够沉积量的所述拟除虫菊酯。例如,当使用常规手掌大小的按压式喷雾瓶时,所述制剂可含有的所述拟除虫菊酯的重量百分比可为1%~12%(如2%~8%,进一步如4%),其余材料为所述有机溶剂。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组合物可进一步包括其他添加剂或辅料。上述方法所使用的组合物内可包含的其他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乳化剂、稳定剂、防腐剂、着色剂及香料。每种此类添加剂和辅料在使用时,均可以合适的量掺入所述组合物中,所述合适的量可为0.0001%~10%重量百分比。
为了美观方面的原因,使用着色剂以使得含有所述组合物的产品着色。合适的着色剂包括但不限于孔雀石绿、酸性红及罗丹明B。当产品中存在香料时,其可在喷洒时提供对消费者较为友好的香气。合适的香料包括但不限于茉莉花或其他花香油或其合成香油以及合成原料如薄荷醇。
本申请中描述的所述组合物内可存在乳化剂。其中,可使用多种乳化剂,包括但不限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当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离性组合物可进一步包括防腐剂。举例而言,该防腐剂可选自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如脱氢乙酸钠和苯甲酸钠,进一步如脱氢乙酸钠)。
本发明组合物对一系列昆虫,尤其飞虫具有效果。所述昆虫可选自蚊子、毛蠓、沙蝇、黑蝇、家蝇、丛林苍蝇、毛蚊、马蝇、蜜蜂、黄蜂、蚂蚁、蟑螂、水蛭、蜱和螨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可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昆虫可以为蚊子。
在使用所述组合物时,人们只需将该组合物喷洒于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即可。任何合适的基质,非吸收性和吸收性基质均可使用且该基质可位于室内或户外。合适的基底可以为,例如地面、墙壁或桌子底面。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位于地面上,室内和户外地面均可。
对于室内环境,仅在一个地点喷洒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能已足够。然而,还可方便地在距所述保护对象约10cm~200cm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喷洒所述组合物。
对于户外环境,当无微风或存在恒定地来自同一方向的微风时,仅在一个地点喷洒本发明所描述的组合物可能已足够。可以理解的是,在恒定微风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所喷洒组合物的保护,所述对象应该处于喷洒有所述组合物的基质的下风位置且相隔一定距离(如相隔10cm~200cm)。可以理解的是,无风或仅有恒定地来自同一方向的微风的情况非常罕见。因此,可能需要在保护区域周围的多个不同基质地点(每一地点距所述对象10~200cm)进行喷洒,以实现更为全面的覆盖。举例而言,当风来自两个相反的方向时,可在所述对象相对两侧的两个基质地点进行喷洒,但是当户外的风为旋风时,可在所述对象周围的多达十个(或更多个)地点进行喷洒。为了方便,可以在所述对象周围的四个基质地点有序(如北、南、东、西)地喷洒所述制剂。这一喷洒方式即使在风向经常改变的条件下,也可一般性地确保保护区域内含有足量的所述拟除虫菊酯。这是因为,当风向改变时,其不但将一个或多个地点发出的拟除虫菊酯吹离所需区域,也将剩余的一个或多个地点发出的拟除虫菊酯吹入该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增加基质地点的方式增大覆盖范围。
虽然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将所述喷雾制剂喷洒至所述基质之上,然而所述制剂最为方便的施用方式可以为,在喷洒时,将所述喷雾瓶的喷嘴与待喷洒基质地点保持1cm~40cm的距离,并与基质地点的平面成25°~90°的角度。举例而言,从喷嘴至基质的距离可例如为10cm~30cm(如20cm),和/或所述角度可以为35°~60°(如45°)。
如本申请所述,所述组合物可在每一施用基质地点进行单次喷洒,根据所处的环境,其可在1小时~10小时内,例如2小时~6小时内提供保护。举例而言,在室内的四个基质地点单次喷洒4%重量百分比的拟除虫菊酯可提供长达6小时(如4~5小时)的保护,而在户外进行相同施用时,可仅能提供2小时的保护。然而,在每一地点增加喷洒次数可延长在保护区域内提供的保护时间。举例而言,在户外环境中,通过两次喷洒含4%重量百分比拟除虫菊酯的制剂,可提供长达3小时的保护,而四次喷洒可提供长达4小时的保护。可以理解的是,当保护开始减弱(可通过保护区域内出现需驱离的昆虫这一点观察到)时,如果还需在所述区域逗留更长时间,则可以在相同(或稍微不同)地点进一步喷洒。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施用次数(即保护时间长度)受所用制剂内拟除虫菊酯相对强度的影响。举例而言,如果使用含12%重量百分比的拟除虫菊酯的制剂,则单次喷洒可提供与含4%重量百分比的拟除虫菊酯制剂三次喷洒相同的保护时间。
下文中,参考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材料和方法
工业级/分析标准品甲氧苄氟菊酯得自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Chemical Company,LTD)。四氟甲醚菊酯、四氟苯菊酯及丙氟菊酯也得自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LTD)。
获得符合马来西亚标准部出具的《家用杀虫剂产品-物理、化学和生物功效要求-蚊香(第四次修订)》(MS 23:PART 1:2006.Malaysia:Department of StandardsMalaysia;2006)的标准的蚊香。
所有实验室试验蚊子均为2~5天龄的雌性致倦库蚊。
除非另有说明,其他化学品均得自标准的市场供应商。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均使用大室(30m3)。
实施例1
制剂及施布器
通过搅拌将4%重量百分比的甲氧苄氟菊酯(工业级)分别溶于异丙醇、乙醇和Exxsol D80(D80)(所有溶剂的重量百分比均为96%)中,制得三种制剂。所得溶液转移至不透明的PET按压式喷雾瓶(100mL)中。所得制剂含4%重量百分比的甲氧苄氟菊酯(活性剂)和96%重量百分比的溶剂。
类似地,还制得四氟甲醚菊酯、四氟苯菊酯和丙氟菊酯(均为4%重量百分比)的异丙醇制剂,供实施例5中使用。
实施例2
实验室试验
无扇试验
本实施例在具有四面墙且体积为30m3的大室内进行。朝向该室各墙处设有四块板(20×20cm瓷砖),每块板与室中心的距离均为100cm,而且相互间距离相等。每块板均经含甲氧苄氟菊酯的喷雾瓶单次喷洒处理,而且记录每块板上所述组合物的量。随后,启动大室排风扇,并将该室的通风口和通风窗完全打开1小时~4小时,以老化室内的各板。其中,排气量为每分钟10.83m3(约为每分钟该室体积的1.9倍),且不使用电扇。在生物学评价开始(及其过程中)时,关闭大室排风扇及其通风口和通风窗。
通过与含0.2%(重量/重量)右旋烯丙菊酯(Pynamin Forte)的马来西亚参考标准蚊香比较,对喷洒1小时后和4小时后的上述各板在室内的生物功效进行评价。将100只雌蚊(致倦库蚊)放入室内后,在长达120分钟的时间段内,以特定的间隔对被麻翻(仰面朝天倒伏)的蚊子进行计数。
当将蚊香作为对照进行试验时,关闭大室排风扇及其通风口。将阴燃的蚊香放置于室中心的地板上后,立即在室内放入100只雌蚊(致倦库蚊),并开始计时。随后,在长达120分钟的时间段内,以合适的间隔对被麻翻(仰面朝天倒伏)的蚊子进行计数。
上述每一试验均重复四次,其结果示于下表1。
有扇试验
除了在室中心设置提供0.5~0.6m/s或1~2m/s风速的电扇(面朝上)之外,该试验与上述试验相同。当将蚊香作为对照进行试验时,关闭大室排风扇及其通风口。将阴燃的蚊香放置在位于室中心的所述风扇(面朝上)的中心上后,立即在室内放入100只雌蚊(致倦库蚊),并开始计时。在长达120分钟的时间段内,以合适的间隔对被麻翻(仰面朝天倒伏)的蚊子进行计数。
如上所述,每一试验均重复四次,结果示于下表2和3。下文中的KT50值通过概率分析法(Probit Analysis)计算。表1
表2
表3
如表1至表3所示,与0.2%(重量/重量)右旋烯丙菊酯蚊香(点燃后即开始试验)相比,在将组合物施用于试验基质上1小时和4小时之后,溶于醇溶剂的甲氧苄氟菊酯组合物在各种条件下均更为有效。由此可见,本研究中使用的乙醇优于其他溶剂。
实施例3
现场试验
制剂
现场试验采用上述异丙醇制剂。
处理方法
样品 构成
A 每块瓷砖喷洒一次异丙醇制剂
B 每块瓷砖喷洒两次异丙醇制剂
C 每块瓷砖喷洒三次异丙醇制剂
阳性对照 0.2%(重量/重量)右旋烯丙菊酯蚊香
阴性对照 空白(无样品)
天然对照 空白(无样品)
如下所述,在四块瓷砖(20×20cm)上施用处理方法A~C。在处理方法A~C中,制剂以距离每一瓷砖20cm的位置垂直喷洒。
试验地点
现场试验在马来西亚国内雨季的露天场所进行。因此,试验地点位于热带,试验过程中户外温度为24℃~30℃。在处理之前和处理期间的夜间每一小时均记录每一选定的试验点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波动。
为选择现场试验点,于试验前夜的21:00~22:00时段对10个试验点进行虫数调查,并最终选择了每小时最少有6次落虫的6个试验点。
志愿者
六名志愿者参加每一夜间试验。所有志愿者在整个试验期间均禁酒、禁烟、并禁绝使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香料产品。试验开始前,向志愿者简要介绍相关安全措施,并要求其在被叮咬前立即收集所有落于身上的蚊子。为了与致倦库蚊叮咬活动的高峰时段一致,试验选在夜间(21:00~01:00)进行。
裸肤落蚊捕捉技术
由于试验季节为雨季,因此在每个试验点均设置一高度为2.5m的开放式帐篷(具有3m×3m的顶棚,但四周无壁)。每一志愿者均分配至一个试验点,并分别坐于试验点的帐篷之下。在每一21:00~01:00(4小时)的夜间试验过程中,志愿者均暴露其膝下腿部,并收集落于腿部的所有蚊子。每1小时内,志愿者均花费50分钟用于捕蚊,10分钟用于休息。其中,使用平底的28mL玻璃管捕捉蚊子,为了防止蚊子逃逸,使用棉花封塞管体。捕获的蚊子均带回实验室进行物种鉴定。
处理之前和处理期间的夜间
共收集六个夜间的数据:其中两个夜间用于志愿者(随机分配)在四小时内用以上详述的方法捕捉蚊子,但不进行任何处理;剩下的四个夜间用于志愿者在其随机分配的试验点被处理(见表4)后,收集叮咬数据。试验地点3选作天然对照,并用于衡量整个现场实验过程中每日的叮咬蚊虫数的波动。
在每个试验点内,均在端坐于该点内的志愿者周围设置四块光泽瓷砖,志愿者距该四块瓷砖的距离为0.5~1.0m,各瓷砖的处理方法见下表4。在使用蚊香时,志愿者位于蚊香下风0.5~1.0m处。当风向改变时,志愿者必须通过移动,一直保持于蚊香下风位置。但是,在处理方法A~C中,志愿者在风向改变时无需移动。
表4
为了减小落蚊数变化,将各处理之前夜晚的夜间捕获数平均,并将所得值根据下式(1)计算蚊叮减少百分率:
其中:
·CPN为处理之前夜间阴性对照地点的平均蚊数;
·TTN为处理期间夜间已处理地点的蚊数;
·CTN为处理期间夜间阴性对照地点的蚊数;
·TPN为处理之前夜间已处理地点的蚊数。
条件
每个夜间(处理期间或处理之前)的条件列于下表5。
表5
结果
蚊叮减少率总结于下表6。
表6
如表6所示,阳性对照蚊香平均每小时的叮咬保护率为79.1%(条件为保护对象一直处于蚊香下风位置)。之前的研究表明,当在室内使用时,蚊香的叮咬保护率可高达90%。与此相比,上述数据表明,通过在保护对象周遭四个地点喷洒,可在2小时的时间段内实现比蚊香更高的保护率。为了维持这一更高的保护水平,保护对象需要在所述四个地点再次喷洒。该系统的一个优点在于,保护对象无需通过移动保持一直处于同一个物体的下风处,因此其更能享受户外地点。当在每个地点进行两次喷洒时,可将上述保护延长至3个小时,而当在每个地点进行三次喷洒时,可在4个小时内实现90%的保护率(平均)。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制剂不但可提供良好的保护水平,而且比替代方案更为方便且更加安全。
实施例4
消费者试验
消费者试验采用20名志愿者,并要求其评价产品的安全性、易用性以及尤其在草地、水泥、地毯、沥青等吸收性表面上使用时的现场性能。这些志愿者均为雇员,且负有保密义务。
志愿者均被要求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根据其需要或期望,在室内或户外使用所述产品,并被要求在四个不同地点喷洒一次,以实现长达2个小时的保护,并在四个不同地点喷洒两次以实现2小时以上的保护。
户外
大多数志愿者将产品用于目视可见蚊子数量较少(经观察,一般少于10只)的住宅区域户外,而且一般将产品在17:00~20:00时间段内施用于吸收表面上如草地、土壤及水泥地面。此外,26%的志愿者将所述产品在目视可见大量蚊子的橡胶种植园内进行了日间测试。在每次产品评价期间,志愿者在处理区域内逗留的时间一般少于2个小时。
室内
在室内使用该产品的志愿者通常在其住所内于21:00~00:00的时间段进行产品测试。大多数志愿者将产品喷洒于室内的水泥或瓷砖上。同样地,在观察期间,志愿者对防蚊效果的观察通常不超过2小时。
产品性能和功效
对于在四个地点喷洒一次的志愿者,大多数人(75%)在喷洒后和观察期间观察到了附近蚊子数量的显著下降。仅有一个志愿者(12%)由于未按规定使用产品而未观察到喷洒前后蚊数的变化。
当志愿者在四个地点喷洒两次时,大多数人(83%)在后续的观察期内未看到任何蚊子。有些志愿者在四个地点喷洒了三次或更多次,并且在长达四小时的时间段内未看到任何蚊子。
90%的志愿者认为该产品在提供更长时间的户外防蚊这一指定目的上非常有效。
实施例5
其他活性剂
将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异丙醇甲氧苄氟菊酯制剂与四氟甲醚菊酯、四氟苯菊酯和丙氟菊酯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在具有四面墙且体积为30m3的大室内进行。朝向该室各墙处设有两块、四块或八块板(20×20cm瓷砖),每块板与室中心的距离均为100cm,而且在设置两块和四块瓷砖的情况下相互间距离相等。设置八块瓷砖时,其中四块的设置方式与前述四块瓷砖的情形相同,另外四块瓷砖设置为朝向试验室的四个角落。每块板均经含一种上述活性制剂的喷雾瓶单次喷洒处理,然后,启动大室排风扇,并将该室的通风口和通风窗完全打开2小时,以在室内老化各板。排气量为每分钟10.83m3(约为每分钟该室体积的1.9倍),且不使用电扇。在生物学评价开始时及过程中,关闭大室排风扇及其通风口和通风窗。
在喷洒2小时后,对经上述处理的各板进行室内生物功效评价。将100只雌蚊(致倦库蚊)放入室内后,在长达120分钟的时间段内,以特定的间隔对被麻翻(仰面朝天倒伏)的蚊子进行计数。
上述每一试验均重复四次,其结果示于下表7。
表7
*外推数据。
从该结果可知,作为点喷洒气雾剂,甲氧苄氟菊酯的性能稍微优于四氟甲醚菊酯和四氟苯菊酯。丙氟菊酯并不十分有效。
实施例6
对比试验
对比甲氧苄氟菊酯溶于异丙醇(4%重量/重量)制成的点喷洒剂与两种不同的市售迷你气雾剂在喷洒于非吸收性表面上时针对致倦库蚊的生物功效。
市售迷你气雾剂的详细信息如下:
1.SumiOne重量百分比为0.76%的SumiOne迷你气雾剂
2.四氟苯菊酯重量百分比为24%的四氟苯菊酯迷你气雾剂
本实施例在具有四面墙且体积为30m3的大室内进行。根据各产品的使用指南或使用方法对点喷洒剂和市售气雾剂进行了应用和评价。用含甲氧苄氟菊酯(4%重量/重量)的异丙醇喷雾瓶或SumiOne迷你气雾剂(0.76%重量/重量)在室内共进行四次喷洒,每次均喷洒同一种气雾剂且喷洒在大室内离地170cm高度的四个角落的墙壁上。用四氟苯菊酯迷你气雾剂在室内进行一次喷洒。然后,启动大室排风扇,将其通风口/通风窗完全打开1小时,以对所沉积的物质进行室内老化。排气量为每分钟10.83m3。随后,关闭大室排风扇及其通风口(和通风窗)。
在老化1小时后,立即对将甲氧苄氟菊酯溶于异丙醇(4%重量/重量)制成的点喷洒剂与两种市售迷你气雾剂的室内生物功效进行评价。将100只雌蚊(致倦库蚊)放入室内后,在长达120分钟的时间段内,以特定的间隔对被麻翻(仰面朝天倒伏)的蚊子进行计数。
120分钟后,启动大室排风扇,打开其通风口和通风窗,进一步进行1小时的室内老化。
在老化4小时(即最初喷洒步骤后的4小时)后,立刻对SumiOne点喷洒剂与两种市售迷你气雾剂的室内生物功效进行评价。将100只雌蚊(致倦库蚊)放入室内后,在长达120分钟的时间段内,以特定的间隔对被麻翻(仰面朝天倒伏)的蚊子进行计数。上述每一试验均重复三次,其结果示于下表8和表9。
表8
表9
从该结果可知,即使老化4小时后,SumiOne点喷洒剂相较于四氟苯菊酯迷你气雾剂对致倦库蚊仍有良好的麻翻效力。另一方面,SumiOne迷你气雾剂在老化1小时和4小时后无法给出足以供数据分析的麻翻结果。总之,SumiOne点喷洒剂的性能明显优于市售的四氟苯菊酯和SumiOne迷你气雾剂。

Claims (29)

1.一种防止叮咬和/或将有害昆虫驱离人类和/或动物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距所述对象10cm~200cm的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喷洒含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及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剂提供于按压式喷雾瓶中;以及
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2%,和/或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提供的拟除虫菊酯的沉积量为1mg~12mg。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选自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四氟醚菊酯及四氟苯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选自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及四氟苯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除虫菊酯为甲氧苄氟菊酯或四氟甲醚菊酯。
5.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有机溶剂选自挥发性有机醇、挥发性酮、挥发性醚和挥发性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有机溶剂为异丙醇或乙醇。
7.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
9.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提供的拟除虫菊酯的沉积量为2mg~8m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在每次喷洒中提供的拟除虫菊酯的沉积量为4mg。
11.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地点的数量为2~10个,可选为3~7个,例如为4个。
12.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式喷雾瓶的喷嘴在喷洒时与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保持的距离为1cm~40cm,可选地为10cm~30cm(例如20cm)。
13.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式喷雾瓶的喷嘴在喷洒时与所述基质地点的平面保持的角度为25°~90°,可选地为35°~60°(例如45°)。
14.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位于地面、墙壁或桌子底面上,可选地为位于地面上。
15.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昆虫为蚊子。
16.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及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处于户外。
17.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在所述至少一个基质地点喷洒1~4次,和/或所述方法防止叮咬和/或将有害昆虫驱离所述对象的时间为1小时~10小时。
18.一种包含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及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选自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七氟甲醚菊酯、四氟醚菊酯及四氟苯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选自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丙氟菊酯及四氟苯菊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除虫菊酯为甲氧苄氟菊酯或四氟甲醚菊酯。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有机溶剂选自挥发性有机醇、挥发性酮、挥发性醚和挥发性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有机溶剂为异丙醇和/或乙醇。
24.根据权利要求18-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4%。
26.根据权利要求18-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进一步包含添加剂或辅料,所述添加剂或辅料选自乳化剂、稳定剂、防腐剂、着色剂及香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每种添加剂或辅料在所述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001%~10%。
28.根据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活性拟除虫菊酯为甲氧苄氟菊酯以及所述挥发性溶剂为异丙醇和/或乙醇,其中,甲氧苄氟菊酯的重量百分比为4%。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溶剂为异丙醇。
CN201811474441.XA 2017-12-06 2018-12-04 驱蚊喷剂 Pending CN1098748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MY2017001801 2017-12-06
MYPI2017001801 2017-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4802A true CN109874802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4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4441.XA Pending CN109874802A (zh) 2017-12-06 2018-12-04 驱蚊喷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4802A (zh)
AR (1) AR113915A1 (zh)
BR (1) BR102018075141A2 (zh)
TW (1) TW20193605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144A (zh) * 2003-10-15 2004-09-15 王卫东 长效杀虫喷、涂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1116439A (zh) * 2007-09-14 2008-02-06 刘军伍 室温挥发驱杀蚊虫剂及其使用方法
WO2011030122A2 (en) * 2009-09-09 2011-03-17 Reckitt & Colman (Overseas) Limited Insect repellent: project fabric shiel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144A (zh) * 2003-10-15 2004-09-15 王卫东 长效杀虫喷、涂剂及其制作方法
CN101116439A (zh) * 2007-09-14 2008-02-06 刘军伍 室温挥发驱杀蚊虫剂及其使用方法
WO2011030122A2 (en) * 2009-09-09 2011-03-17 Reckitt & Colman (Overseas) Limited Insect repellent: project fabric shie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8075141A2 (pt) 2019-06-25
AR113915A1 (es) 2020-06-24
TW201936052A (zh) 201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20924B1 (ko) 무해한 살충제 및 그 투여방법
CN102413686B (zh) 臭虫的控制和驱除
Mangan et al. Development of bait stations for fruit fly population suppression
JPS62500935A (ja) 長時間作用する除虫菊/ピレトロイドを基剤とするシリコ−ン安定剤を加えた殺虫剤
US20170006849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killing or repelling bed bugs
CN104334020B (zh) 对叮咬性蝇类、家蝇、蜱、蚂蚁、跳蚤、蠓、蟑螂、蜘蛛和椿象的控制和驱避
Czarnobai De Jorge et al. Novel nanoscale pheromone dispenser for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Grapholita molest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attract‐and‐kill strategies in the laboratory
CN108366559A (zh) 胡蜂科蜂驱虫剂
Britch et al. Residual mosquito barrier treatments on US military camouflage netting in a southern California desert environment
Revay et al. Reduction of mosquito biting pressure by timed-release 0.3% aerosolized geraniol
Hazra et al. Mosquito vector management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s and future of user & environment friendly new generation botanical mosquitocide formulations: A review
CN109874802A (zh) 驱蚊喷剂
Drees Managing imported fire ants in urban areas
KR20170084530A (ko) 액상의 야생동물 퇴치 조성물을 이용한 퇴치제 제조방법
KR101400713B1 (ko) 살충성 정유 및(또는) 식물첨가물을 함유한 살충성 조성물
KR101692667B1 (ko) 모기 기피 효과를 갖는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조성물, 그리고 그것을 이용한 수성 도료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제조방법으로 제조된 수성 도료
Kline et al. Semi-field evaluation of arthropod repellents: emphasis on spatial repellents
KR101893125B1 (ko) 항충용 코팅 조성물
Stelinski et al. Suppression of citrus leafminer, Phyllocnistis citrella, with an attract‐and‐kill formulation
CN102308785A (zh) 液体蟑香
Loke et al. Evaluation of Sumithion L-40 against Aedes aegypti (L.) and Aedes albopictus Skuse.
Pettebone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fluthrin Emissions Over Time in an Enclosed Space Over a Range of Discreet Temperatures
EP2708126A1 (en) Insecticidal aerosol
Becker et al. Chemical control
Zairi et al. Laboratory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household insecticide products and public health insecticides against vector mosquitoes and house flies (Diptera: Culicidae, Muscida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