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3458A -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3458A
CN109873458A CN201910172756.7A CN201910172756A CN109873458A CN 109873458 A CN109873458 A CN 109873458A CN 201910172756 A CN201910172756 A CN 201910172756A CN 109873458 A CN109873458 A CN 109873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value
current reference
voltage
grid
gi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27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3458B (zh
Inventor
李曼
罗海荣
曲立楠
焦龙
韩华玲
葛路明
任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Ningxia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19101727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3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所述调整方法包括:采集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比较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复杂的计算过程,适用于电网电压大幅度升高的恶劣工况,既保证有功功率正常输出,又能提高无功电流参考值,改善网侧电压,提高网侧电流,稳定直流母线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均采用并网逆变器(grid-connected inverter,GCI)为并网接口,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挑战。新能源发电抗扰性差,支撑能力弱,随着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的提高,电网电压骤升引发大规模新能源脱网的事故屡见不鲜。现有技术对于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策略较复杂,特别是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其以GCI为代表的发电设备采用电网电压同步的矢量控制,以削减有功功率为代价提高无功输出,难以达到平衡网侧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抑制故障切除后电流和电压突变带来的暂态冲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策略较复杂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所述调整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
比较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
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装置,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所述调整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
本发明实施例,减少了复杂的计算过程,适用于电网电压大幅度升高的恶劣工况,特别是高电压穿越模式下,在满足GCI输出有功功率不变和GCI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了无功电流参考值;既保证有功功率正常输出,又能改善网侧电压,提高网侧电流,稳定直流母线电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光伏发电并网模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dq坐标系下的GCI控制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故障前后光伏并网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电网电压升高至1.35pu的状态下按照高电压穿越模式调整与PI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的电压、电流的控制效果的对比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电网电压升高至1.35pu的状态下按照高电压穿越模式调整与PI控制的GCI功率输出仿真结果的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电网电压升高至1.35pu的状态下按照高电压穿越模式调整与PI控制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仿真结果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该方法用于光伏并网系统。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中,S表示光照强度。IPV表示光伏电池输出电流。UPV表示GCI直流母线电压。Idc表示注入GCI的电流。Ut表示GCI网侧电压。XT表示电抗器。E表示电网电压。P表示GCI输出有功功率。Q表示GCI输出无功功率。
建模过程中,认为GCI无损耗,通过电抗器XT同电网相连,dq坐标系下的GCI双环控制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ea、eb、ec表示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电网电压分量。ed、eq表示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电网电压d、q轴分量。E表示电网电压。ia、ib、ic表示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电网电流分量。id、iq表示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电网电流d、q轴分量。Udc表示直流母线电压。Udcref表示直流电容电压参考值。idref表示有功电流参考值。iqref表示无功电流参考值。L表示电抗器电感。ω表示同步旋转角速度。ud、uq表示GCI网侧电压d、q轴分量。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301:采集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
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用U表示。该采集的实时电网电压可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将其从三相电压预处理为单相电压。
步骤S302:比较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
其中,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均可根据经验及实际情况预先设定。电网额定电压用U0表示。在电网电压动作死区范围内,不需要根据电压控制电流,超出电网电压动作死区,则可按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方法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用Ul0表示,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用Uh0表示,高电压穿越上限用Uhh表示。
步骤S303: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其中,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包括:低电压穿越模式、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模式、高电压穿越模式和退出运行模式。
步骤S304:根据控制模式,调整输入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
通过上述的步骤,可降低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方法的复杂度。
优选的,步骤S304之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将调整后的无功电流参考值的控制信号和调整后的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控制信号输入到并网逆变器。
具体的,步骤S303包括:
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低电压穿越模式(Low Voltage Ride-Through,LVRT)。
则根据步骤S303确定的控制模式,步骤S304具体包括:
(1)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0.2,则按照iqref≥1.5(0.9-U)I0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iqref表示无功电流参考值。I0表示电网额定电流。电网额定电流可根据经验及实际情况预先设定。
(2)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小于0.2,则按照iqref≥1.05I0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应当理解的是,无论按照上述哪种条件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无功电流参考值均应不大于1.1I0
(3)按照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idref表示有功电流参考值。Iqref取上述根据不同条件调整后的无功电流参考值。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单位为pu,下文不再赘述。
具体的,步骤S303还包括:
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且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模式。
则根据步骤S303确定的控制模式,步骤S304具体还包括:
(1)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为0。
(2)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MPPT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用idref0表示。MPPT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通过实时采集得到。
具体的,步骤S303还包括:
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且不大于高电压穿越上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高电压穿越模式(High Voltage Ride-Through,HVRT)。
由于实时电网电压升高,则设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高电压穿越模式,以便支撑电网降低电压。
则根据步骤S303确定的控制模式,步骤S304具体还包括:
(1)若则按照iqref=a2-1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a表示电网电压升高比例系数。具体的,
(2)若则按照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按照上述两种方式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以便输出的感性无功电流最大,以最大力度支撑电网电压下降。
(3)若则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其中,iqref取上述根据不同条件调整后的无功电流参考值。
(4)若则按照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iqref取上述根据不同条件调整后的无功电流参考值。
在跟踪高电压穿越前有功电流的基础上,尽可能跟踪有功电流初值(idref0),因此,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为idref0;否则按照限流上限跟踪,即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为
本发明实施例在高电压穿越模式下,考虑在最大有功功率输出条件下,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能够在不削减有功功率的同时尽量提高无功电流参考值,达到平衡系统电压和电流的目的,同时避免故障切除后的连锁故障。
具体的,步骤S103还包括:
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大于高电压穿越上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退出运行模式。
在退出运行模式下,光伏并网系统切除,不再采用光伏并网系统供电,从而可对并网逆变器进行过压保护,保证安全。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针对无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减少了复杂的计算过程,且适用于电网电压大幅度升高的恶劣工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此外,结合有功电流控制,提出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在满足GCI输出有功功率不变和GCI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了无功电流参考值;既保证有功功率正常输出,又能改善网侧电压,提高网侧电流,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有效的解决了故障切除后的连锁故障,体现了较好的主动性与友好性;GCI主动响应电网电压偏差,减少了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用于光伏并网系统。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如图4所示,该调整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401,用于采集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
比较模块402,用于比较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
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调整模块404,用于根据控制模式,调整输入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
优选的,确定模块403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低电压穿越模式。
调整模块404包括: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0.2,则按照iqref≥1.5(0.9-U)I0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小于0.2,则按照iqref≥1.05I0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第三调整子模块,用于按照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U表示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I0表示电网额定电流。
优选的,确定模块403还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且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模式。
优选的,调整模块404还包括:
第四调整子模块,用于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为0。
第五调整子模块,用于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优选的,确定模块403还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且不大于高电压穿越上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高电压穿越模式。
优选的,调整模块404还包括:
第六调整子模块,用于若则按照iqref=a2-1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第七调整子模块,用于若则按照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第八调整子模块,用于若则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第九调整子模块,用于若则按照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U表示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U0表示电网额定电压,idref0表示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优选的,确定模块403还包括:
若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大于高电压穿越上限,则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退出运行模式。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装置还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式,调整输入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步骤之后,将调整后的无功电流参考值的控制信号和调整后的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控制信号输入到并网逆变器。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装置,针对无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减少了复杂的计算过程,且适用于电网电压大幅度升高的恶劣工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此外,结合有功电流控制,提出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在满足GCI输出有功功率不变和GCI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了无功电流参考值;既保证有功功率正常输出,又能改善网侧电压,提高网侧电流,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有效的解决了故障切除后的连锁故障,体现了较好的主动性与友好性;GCI主动响应电网电压偏差,减少了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图5中,Ut表示电网电压,与图1和图2中的E含义相同,Iac表示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Pac表示并网逆变器输出功率,Ppv表示并网逆变器输入功率,QC表示并网逆变器滤波电容无功功率,QL表示并网逆变器滤波电感无功功率),高电压穿越模式下,高电压期间无功功率冗余,有功功率保持不变。根据电压升高幅度,估算无功电流参考值iqref≈a2-1。当故障程度较低的时候,iqref可取值稍大于a2-1。当则可按照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当故障程度较高时(一般情况下,当电网电压位于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以外时,故障程度较高),可在满足GCI控制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网侧电流水平,iqref由a2-1决定;即当按照iqref=a2-1调整无功电流参考值。
为保证GCI始终处于最大有功输出状态且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有功电流参考值idref取自电压外环。为满足GCI控制能力,考虑Imax=1.1I0(单位为pu)。比较idref0的大小,当时,断开如图2所示的有功电压外环,按照调整有功电流参考值。
仿真验证本发明实施例的高电压穿越模式的有效性,设置电网电压在[0.5s,0.7s]升高至1.35pu,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高电压穿越模式调整iqref和idref。与现有技术的PI控制iqref和idref的方法相比较,比较结果如图6~8所示。从图6~8可以看出,与PI控制方式对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使得交流侧电压升高的同时降低电网电压,同时使并网逆变器直流侧电压波动小、输出有功功率波动小。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保证有功功率不变,正常输出的同时,随着GCI输出感性无功功率增加(如图7所示,图7中Qac表示并网逆变器输出总无功功率),GCI直流母线电压Udc恢复至初始状态,GCI网侧电流提高至1.1pu,网侧电压降低到1.2pu以下(如图6所示)。在这种恶劣的运行工况下,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GCI无功电流参考值iqref=a2-1=0.822pu,有功电流参考值(如图8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
比较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
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小于所述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则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低电压穿越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0.2,则按照iqref≥1.5(0.9-U)I0调整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
若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小于0.2,则按照iqref≥1.05I0调整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
按照调整所述有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U表示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I0表示电网额定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所述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下限,且小于所述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则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步骤,包括:
调整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为0;
调整所述有功电流参考值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不小于所述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且不大于所述高电压穿越上限,则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高电压穿越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步骤,包括:
则按照iqref=a2-1调整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
则按照调整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
则调整所述有功电流参考值为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则按照调整所述有功电流参考值;
其中,U表示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U0表示所述电网额定电压,idref0表示所述最大功率点跟踪点电压有功外环的电流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大于所述高电压穿越上限,则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为退出运行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调整后的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的控制信号和调整后的所述有功电流参考值的控制信号输入到所述并网逆变器。
10.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装置,用于光伏并网系统,所述光伏并网系统采用并网逆变器为并网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并网点的实时电网电压,电网额定电压,电网电压动作死区上限和下限,以及,高电压穿越上限的大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式,调整输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
CN201910172756.7A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873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2756.7A CN1098734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2756.7A CN1098734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3458A true CN109873458A (zh) 2019-06-11
CN109873458B CN109873458B (zh) 2021-07-23

Family

ID=6692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2756.7A Active CN109873458B (zh) 2019-03-07 2019-03-07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345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4628A (zh) * 2019-11-14 2020-04-10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光伏逆变器的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10994644A (zh) * 2019-12-04 2020-04-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扰动下的逆变器有功电流优先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064233A (zh) * 2019-12-04 2020-04-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有功无功电流比例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082471A (zh) * 2019-12-04 2020-04-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稳态下的逆变器有功无功电流动态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2467787A (zh) * 2020-11-18 2021-03-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光伏并网故障切除电压骤升的方法
CN117353326A (zh) * 2020-07-13 2024-01-0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无功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2667A (zh) * 2014-10-16 2015-0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的高低电压穿越协同控制方法
CN105914788A (zh) * 2016-05-27 2016-08-3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2667A (zh) * 2014-10-16 2015-0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的高低电压穿越协同控制方法
CN105914788A (zh) * 2016-05-27 2016-08-31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ICHAO FAN等: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considering the LVRT and HVRT", 《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韩其国等: "具有高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储能型变频器", 《电气传动》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4628A (zh) * 2019-11-14 2020-04-10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光伏逆变器的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10994628B (zh) * 2019-11-14 2023-03-28 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级式光伏逆变器的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10994644A (zh) * 2019-12-04 2020-04-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扰动下的逆变器有功电流优先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064233A (zh) * 2019-12-04 2020-04-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有功无功电流比例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082471A (zh) * 2019-12-04 2020-04-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稳态下的逆变器有功无功电流动态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1082471B (zh) * 2019-12-04 2022-09-0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稳态下的逆变器有功无功电流动态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17353326A (zh) * 2020-07-13 2024-01-0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无功电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67787A (zh) * 2020-11-18 2021-03-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光伏并网故障切除电压骤升的方法
CN112467787B (zh) * 2020-11-18 2023-03-28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光伏并网故障切除电压骤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3458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3458A (zh) 一种无功电流参考值和有功电流参考值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ai et al. Unified DC-link current control for low-voltage ride-through in current-source-converter-bas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CN108718094A (zh) 一种提高大型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性能的方法
CN103414196B (zh) 一种并网逆变器并网点电压动态补偿控制方法
CN105375523A (zh) 一种风电全功率变流器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07069809A (zh) 一种直驱风电变流器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
CN109888829B (zh) 基于改进感性下垂控制的光伏微网系统离并网无缝切换系统
CN108075491A (zh) 基于微电网储能系统的apf、svc组合的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CN105183999B (zh) 含光伏电站的电力系统最大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CN111431206B (zh) 大规模双馈风电场经柔性直流外送的协同故障穿越方法
CN105281366B (zh) 一种同时实现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检测的方法
CN108512247A (zh)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预测的光伏虚拟同步控制方法
Zhu et al. Black start with DFIG-based wind turbines using improved virtual synchronous control
CN113193587B (zh) 孤岛双馈风电场经高压直流输电外送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Yoo et al. Converter control of PMSG wind turbine system for inertia-free stand-alone microgrid
Qiao et al.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f a STATCOM on a wind farm equipped with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Hasan et al.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FIG based wind farm with STATCOM and SVC
Shabestary et al. Maximum asymmetrical support in parallel-operated grid-interactive smart inverters
CN113241748A (zh) 电力电子变流器接入弱电网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04505841A (zh) 电网不对称短路故障的静止同步发电机无功支撑控制方法
Kho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fault ride-through capability of VSC-ba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Li et al. Simulation of wind power integration with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Meht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tAtcoM in a Doubly fed Induction Machine based Wind park
Dash et al.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a single-stag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V) system
Liu et al. Research on the Modeling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Offshore Wind Power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