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2859A -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72859A CN109872859A CN201910168362.4A CN201910168362A CN109872859A CN 109872859 A CN109872859 A CN 109872859A CN 201910168362 A CN201910168362 A CN 201910168362A CN 109872859 A CN109872859 A CN 1098728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ral portion
- outer portion
- magnetic
-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 main magnet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1 NM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95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155 Radiation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47 de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25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其中,磁体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气隙的两侧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第一永磁体包括:第一中央部和多个第一外环部,主磁化方向指向磁轭,沿着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相对所述第一中央部径向向外逐步转变至与所述第一中央部同向;第二永磁体包括:第二中央部和多个第二外环部,主磁化方向背离磁轭,沿着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与所述第二中央部同向逐步转变至相对所述第二中央部径向向内。本发明提供的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减小了磁体逸散场范围的同时,减轻了现有技术中空隙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体设计技术领域,该永磁体设计能够产生主要用于核磁共振(NMR)、磁共振成像(MRI) 和磁共振断层成像(MRT) 用途的磁场。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设备能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扫描,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磁共振成像设备中的一个核心部件是磁体,磁体用于产生磁共振成像所必需的主磁场。
如图1所示,一般传统设计:磁体由磁轭1、永磁材料2、极板3和匀场环4组成。此种设计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缺点是磁体周围逸散磁场范围及强度都很大,安装到使用场所后,周围的控制接近区范围较大。
申请号为US8077002B2的美国专利,提出了另外一种磁体的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该设计在原有磁性材料Dk1周围安装一周主磁化方向与轴向呈一定角度的磁性材料Rg1,并且该磁性材料Rg1通过其外侧的磁轭Ty2与磁轭Ty1/Ty3相连,起到传导磁场的作用,磁轭Ty2的材料及作用与磁轭Ty1/Ty3相似。这种设计虽然减小了磁体逸散场范围,提高了磁性材料的利用效率,但是,磁性材料Rg1与磁轭Ty1间有一个空隙,该空隙内磁场非常复杂,形成一个类似漩涡状的磁场空间,造成一些磁性材料承受巨大的反向磁场,不仅在磁体使用时造成磁场不稳定,而且有退磁的风险,同时会造成该空隙附近磁轭内磁场非常集中,需要在该处磁轭进行局部加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减小磁体逸散场范围的同时,减轻空隙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体装置,包括:
对称设置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在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形成了气隙区域;
作为磁场源的第一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极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作为磁场源的第二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磁极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第一磁轭,连接在所述第一永磁体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第二磁轭,连接在所述第二永磁体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返回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之间,以便整个磁体装置能够形成闭合的磁通量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包括:第一中央部和多个第一外环部,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依次堆叠并环设于所述第一中央部和第一磁极外周,所述第一中央部在轴向磁化,主磁化方向指向所述第一磁轭,沿着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相对所述第一中央部径向向外逐步转变至与所述第一中央部同向;
所述第二永磁体包括:第二中央部和多个第二外环部,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依次堆叠并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央部和第二磁极外周,所述第二中央部在轴向磁化,主磁化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磁轭,沿着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与所述第二中央部同向逐步转变至相对所述第二中央部径向向内。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中,靠近所述气隙的定义为第一顶部外环部,其余整体定义为第一底部外环部,所述第一顶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极的外周,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一磁轭接触;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中,靠近所述气隙的定义为第二顶部外环部,其余整体定义为第二底部外环部,所述第二顶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二磁极的外周,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二磁轭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两个端面齐平;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两个端面齐平。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一矩形块相互粘接形成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一中央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二矩形块相互粘接形成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二中央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可划分为四个依次相邻并环设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四个第一区域,每一个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同向,相邻两个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可划分为四个依次相邻并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四个第二区域,每一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同向,相邻两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每一个所述第一矩形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每一个所述第二矩形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一分块沿所述第一磁极的外周布置并相互粘接形成所述第一顶部外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二分块沿所述第二磁极的外周布置并相互粘接形成所述第一顶部外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均包括:平板状的极板和匀场环,所述匀场环位于所述极板与所述气隙相近的表面上并环设于所述极板的四周。
进一步地,所述极板和匀场环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上述的磁体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通过依次堆叠的多个外环部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磁性材料Rg1和磁轭Ty2,由磁极至中央部方向,多个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相对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径向逐步转变至与中央部同向,可以引导逸散的磁场回到磁体装置中去,减小了磁体逸散场范围的同时,减轻了现有技术中空隙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 是一般传统设计中磁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申请号为US8077002B2的美国专利的磁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磁体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般传统设计的磁体装置的磁性材料的使用效率模拟计算结果;
图5是申请号为US8077002B2的美国专利的磁体装置的磁性材料的使用效率模拟计算结果;
图6是实施例一的磁体装置的磁性材料的使用效率模拟计算结果;
图7是本发明磁体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A剖视图;
图9是图7中的B-B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安装磁极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磁轭,2.永磁材料,3.极板,4.匀场环;
Rg1. 磁性材料,Dk1. 磁性材料, Ty1.磁轭,Ty2.磁轭,Ty3.磁轭;
100A.磁极,100B.磁极,101.极板,102. 匀场环;
200.气隙;
300A.永磁体,301A.中央部,302A.外环部,303A.外环部,304A.外环部,305A.外环部;
300B.永磁体,301B.中央部,302B.外环部,303B.外环部,304B.外环部,305B.外环部,306B.分块,307B.矩形块,308B.矩形块;
400A.永磁体;
400B.永磁体;
500.返回体;
600.工装,601. 限位槽,602. 滑轨,60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下述实施例中,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各个部件的主磁化方向,主磁化方向为磁体内南极指向北极的方向。
实施例一:
一种磁体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平行设置的磁极100A、100B,对称设置,在磁极100A、100B之间形成了气隙200, 磁极100A、100B均包括:平板状的极板101和匀场环102,匀场环102位于极板101与气隙200相近的表面上并环设于极板101的四周,极板101和匀场环102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制成;
永磁体300A、300B,作为磁场源,分别固定在磁极100A、100B远离气隙200的一侧;
磁轭400A、400B,分别连接在永磁体300A、300B远离气隙200的一侧;
返回体500,连接于磁轭400A、400B之间,以便整个磁体装置能够形成闭合的磁通量回路,以大体上将磁场限制在磁极100A、100B、气隙200、永磁体300A、300B、磁轭400A、400B以及返回体500内,从而使得气隙200形成为检查目的而放置对象的成像区;
其中,永磁体300A 包括:中央部301A和依次堆叠的外环部302A~305A,外环部302A~305A环设于中央部301A和磁极100A的外周,中央部301A的形状为圆柱状,在轴向磁化,主磁化方向指向磁轭400A,沿着中央部301A的主磁化方向,外环部302A~305A的主磁化方向由相对中央部301A的主磁化方向径向向外逐步转变至与中央部301A同向,即:外环部302A的主磁化方向为相对中央部301A的主磁化方向径向向外,外环部303A主磁化方向相对外环部302A朝中央部301A一侧偏移一角度,外环部304A主磁化方向相对外环部303A朝中央部301A一侧继续偏移一角度,最终外环部305A的主磁化方向指向磁轭400A,理想状况下(不考虑制造及安装成本),外环部302A和305A之间的外环部数量越多越好,这样,主磁化方向偏转的角度连续性高;
永磁体300B 包括:中央部301B和依次堆叠的外环部302B~305B,外环部302B~305B环设于中央部301B和磁极100B的外周,中央部301B的形状为圆柱状,在轴向磁化,主磁化方向背离磁轭400B,沿着中央部301B的主磁化方向,外环部302B~305B的主磁化方向由与中央部301B同向逐步转变至相对中央部301B的主磁化方向径向向内,即:外环部305A的主磁化方向背离磁轭400A,外环部304B主磁化方向相对外环部305B朝中央部301B一侧偏移一角度,外环部303B主磁化方向相对外环部304B朝中央部301B一侧继续偏移一角度,最终,外环部302B的主磁化方向为相对中央部301B的主磁化方向径向向内,理想状况下(不考虑制造及安装成本),外环部302B和305B之间的外环部数量越多越好,这样,主磁化方向偏转的角度连续性高。
本实施例中,外环部302A~305A与磁轭400A之间无间隙,即,中央部301A与磁轭400A连接的同时,外环部305A与磁轭400A连接,这样,完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空隙;外环部302B~305B与磁轭400B之间无间隙,即,中央部301B与磁轭400B连接的同时,外环部305B与磁轭400B连接,这样,完全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空隙。
本实施例中的磁体装置,通过依次堆叠的多个外环部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磁性材料Rg1和磁轭Ty2,由磁极至中央部方向,多个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相对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径向逐步转变至与中央部同向,可以引导逸散的磁场回到磁体装置中去,减小了磁体逸散场范围的同时,减轻了现有技术中空隙的影响。
效果验证:
将本实施例与背景技术中的一般传统设计和申请号为US8077002B2的美国专利作对比,为方便描述,一般传统设计、申请号为US8077002B2的美国专利、本实施例分别用D1、D2、D3本表示。
首先,采用相同的重量的磁性材料,相同的返回体、磁轭、磁极,D2设计方案由于多了磁轭Ty2,此种设计重时最大,三种磁体的磁性材料的使用效率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6所示,由模拟计算结果可知:
中心场强(Gs):D1为2470、D2为2800、D3为2900;
R150mm偏差(Gs):D1为15、D2为20、D3为7.5;
10Gs线半径(mm):D1为1600、D2为1150、D3为1200;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设计方案D3,磁性材料的使用效率高于其它两种设计,成像区磁场均匀度也优于其它两种设计。
其中,D2中磁轭有部分区域饱和,也就是说磁性材料的性能未能完全发挥,如增加饱和部分轭铁厚度可进一步提高磁性材料使用效率。为进一步对比三种设计方法的效果,对三种设计进行修改,消除磁轭的饱和区域,在保持磁体装置患者空间的情况下,调整磁性材料的尺寸使磁体的中心场强及R150mm范围内偏差一致,对比模拟计算结果如下:
磁体装置的整体重量(kg):D1为978、D2为1007、D3为940;
永磁体重量(kg):D1为356、D2为342、D3为337;
中心磁场(Gs):D1为2540、D2为2540、D3为2540;
从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相同设计指标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出的设计方案D3磁性材料的用量最少,磁体装置的整体重量最低。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上述的磁体装置,因具备磁体装置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备全部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为对实施例一中磁体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以方便安装永磁体300A、300B。一般情况下磁体装置的组装步骤是:
a) 将返回体500与磁轭400A、400B组装到一起;
b) 提供磁极100A、100B,即将极板101与匀场环102组装到一起;
c) 将磁极100A、100B安装到磁轭400A、400B上;
d) 提供永磁体300A、300B;
e) 利用工装把永磁体300A、300B安装到磁极100A、100B与磁轭400A、400B之间。
实施例一中永磁体300A、300B包括了多种不同主磁化方向的外环部,安装时,需要逐块通过旋转的方式安装到正确的位置,其过程繁琐易错,且有安全隐患。因此,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简化的设计方案,在对性能影响不大的前提下,简化永磁体300A、300B安装过程。
具体地,永磁体300B一端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7所示,外环部302B~305B中,外环部302B环设于磁极100B的外周,外环部303B~305B环设于中央部301B的外周,外环部303B~305B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中央部301B的两个端面齐平;
如图8所示,在垂直于中央部301B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分块306B沿磁极100B的外周布置并相互粘接形成外环部302B;如图9所示,在垂直于中央部301B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矩形块308B相互粘接形成中央部301B,多个矩形块307B相互粘接形成外环部303B~305B,矩形块308B和矩形块307B形状大小相同,但是主磁化方向不同。外环部303B~305B不进行圆周布置,采用近似的四个方向向心布置,且外形由圆形改为阶梯形,简化了安装过程,使得外环部303B~305B与中央部301B同步安装。具体地,如图9所示,外环部303B~305B可划分为四个依次相邻环设于中央部301B的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内的矩形块307B的主磁化方向同向,矩形块307B由三块不同主磁化方向的磁体堆叠而成,此处的主磁化方向指三块磁体合成后的总的主磁化方向,相邻两个区域内的矩形块307B的主磁化方向垂直。经过对比计算采用该近似设计方案,永磁体300B中心磁场降低<1%,成像区域磁场均匀度没有明显变化。但该方案省去了外环部303B~305B的加工及安装过程,大幅降低了磁体的加工成本及安装难度,同时可以省去复杂的旋转安装工装,安装过程也更加安全快捷。
优选地,矩形块307B、308B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
永磁体300B一端的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1).将外环部302B与磁极100B组装到一起:
外环部302B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在磁极100B安装到磁轭400B上之前,把外环部302B安装到磁极100B上,此时磁性材料受力较小,对于安装人员来讲非常简单,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其方法及步骤, 外环部302B与磁极100B之间的固定方法也有多种,例如机械螺钉连接、粘接等。
2).将外环部302B和磁极100B一起安装到磁轭400B上:
外环部302B与磁极100B连接后带有一定的磁性,需要整体安装到磁轭400B上,为了防止磁性材料与磁轭400B由于相互吸引而造相互碰撞,需要借助工装进行整体安装,如图10所示,工装600包括:限位槽601、滑轨602和支架603,限位槽601与滑轨602相配合用于限制磁极100B只可沿滑轨602方向移动,防止由于磁性材料的吸力作用使之与返回体500发生碰撞,支架603作用为限定磁极100B与磁轭400B间的距离,磁极100B滑到位后可直接进行固定,不必再调整磁极100B与磁轭400B间距,具体安装步骤为:
2.1). 将限位槽601安装到磁轭400B上;
2.2).将支架603与滑轨602固定连接;
2.3). 外环部302B与磁极100B的整体安装至支架603上;
2.4).把滑轨602插入限位槽601内;
2.5).推动支架603到达预定位置;
2.5).把磁极100B固定到磁轭400B上;
2.6).拆除工装600。
3).在磁极100B和磁轭400B之间安装外环部303B~305B和中央部301B:
外环部303B~305B与中央部301B加工为一致外形尺寸,并采用相同的安装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将一个矩形块307B(矩形块308B)滑动输送到磁轭400B和磁极100B之间,其中,矩形块307B(矩形块308B)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上涂胶;
3.2).将矩形块307B(矩形块308B)与先前已经安装在磁轭400B和磁极100B之间的矩形块307B(矩形块308B)粘结成一体;
3.2).重复步骤3.1)和3.2)直到外环部303B~305B和中央部301B安装完毕。
本实施例中,永磁体300A的结构和安装方法均与永磁体300B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为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仅介绍了改进点,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上述的磁体装置,因具备磁体装置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备全部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称设置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在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形成了气隙区域;
作为磁场源的第一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极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作为磁场源的第二永磁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磁极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第一磁轭,连接在所述第一永磁体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第二磁轭,连接在所述第二永磁体远离所述气隙的一侧;
返回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之间,以便整个磁体装置能够形成闭合的磁通量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包括:第一中央部和多个第一外环部,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依次堆叠并环设于所述第一中央部和第一磁极外周,所述第一中央部在轴向磁化,主磁化方向指向所述第一磁轭,沿着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相对所述第一中央部径向向外逐步转变至与所述第一中央部同向;
所述第二永磁体包括:第二中央部和多个第二外环部,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依次堆叠并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央部和第二磁极外周,所述第二中央部在轴向磁化,主磁化方向背离所述第二磁轭,沿着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的主磁化方向由与所述第二中央部同向逐步转变至相对所述第二中央部径向向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外环部中,靠近所述气隙的定义为第一顶部外环部,其余整体定义为第一底部外环部,所述第一顶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极的外周,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一磁轭接触;所述多个第二外环部中,靠近所述气隙的定义为第二顶部外环部,其余整体定义为第二底部外环部,所述第二顶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二磁极的外周,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二磁轭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两个端面齐平;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两个端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一矩形块相互粘接形成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一中央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二矩形块相互粘接形成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与所述第二中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外环部可划分为四个依次相邻并环设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四个第一区域,每一个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同向,相邻两个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底部外环部可划分为四个依次相邻并环设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四个第二区域,每一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同向,相邻两个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矩形块的主磁化方向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每一个所述第一矩形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每一个所述第二矩形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一分块沿所述第一磁极的外周布置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顶部外环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二中央部的主磁化方向的平面内,多个第二分块沿所述第二磁极的外周布置并相互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顶部外环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均包括:平板状的极板和匀场环,所述匀场环位于所述极板与所述气隙相近的表面上并环设于所述极板的四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和匀场环由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制成。
10.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磁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97551 | 2019-01-31 | ||
CN2019100975517 | 2019-01-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2859A true CN109872859A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691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68362.4A Pending CN109872859A (zh) | 2019-01-31 | 2019-03-06 |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72859A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04130Y (zh) * | 1999-12-01 | 2000-11-01 | 深圳市万济高科技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装置 |
CN1877757A (zh) * | 2005-06-10 | 2006-12-13 | 北京泰杰燕园医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永磁磁体和包括该磁体的mri用磁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WO2007094844A2 (en) * | 2005-12-19 | 2007-08-23 | Jianyu Lian | Open mri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
CN101191828A (zh) * | 2006-11-22 | 2008-06-04 |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 |
CN101281239A (zh) * | 2008-05-22 | 2008-10-08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永磁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640093A (zh) * | 2009-07-21 | 2010-02-03 | 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 | 一种永磁磁体及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装置 |
CN102316798A (zh) * | 2008-12-18 | 2012-01-11 | 古鲁姆·泰克勒马林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小型非均匀永磁场发生器 |
CN104051122A (zh) * | 2014-06-12 | 2014-09-17 |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磁体装置及其测量装置 |
CN204410817U (zh) * | 2014-12-21 | 2015-06-24 | 崔青 |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仪器 |
CN108139453A (zh) * | 2015-10-26 | 2018-06-08 | 安东内洛·索特奎 | 包含海尔贝克型圆柱环的核磁共振用磁性组件 |
CN109870665A (zh) * | 2019-01-31 | 2019-06-11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永磁磁场发生装置、组装方法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CN209343875U (zh) * | 2019-01-31 | 2019-09-03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
2019
- 2019-03-06 CN CN201910168362.4A patent/CN10987285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04130Y (zh) * | 1999-12-01 | 2000-11-01 | 深圳市万济高科技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装置 |
CN1877757A (zh) * | 2005-06-10 | 2006-12-13 | 北京泰杰燕园医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永磁磁体和包括该磁体的mri用磁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WO2007094844A2 (en) * | 2005-12-19 | 2007-08-23 | Jianyu Lian | Open mri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
CN101191828A (zh) * | 2006-11-22 | 2008-06-04 |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用永磁磁体 |
CN101281239A (zh) * | 2008-05-22 | 2008-10-08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永磁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316798A (zh) * | 2008-12-18 | 2012-01-11 | 古鲁姆·泰克勒马林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小型非均匀永磁场发生器 |
CN101640093A (zh) * | 2009-07-21 | 2010-02-03 | 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 | 一种永磁磁体及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装置 |
CN104051122A (zh) * | 2014-06-12 | 2014-09-17 |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磁体装置及其测量装置 |
CN204410817U (zh) * | 2014-12-21 | 2015-06-24 | 崔青 | 一种核磁共振成像仪器 |
CN108139453A (zh) * | 2015-10-26 | 2018-06-08 | 安东内洛·索特奎 | 包含海尔贝克型圆柱环的核磁共振用磁性组件 |
CN109870665A (zh) * | 2019-01-31 | 2019-06-11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永磁磁场发生装置、组装方法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CN209343875U (zh) * | 2019-01-31 | 2019-09-03 |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92795B (zh) | 利用磁共振成像的放射治疗的系统 | |
US10600539B2 (en) | Contoured-field magnets | |
US8077002B2 (en) | Open MRI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 |
US20120240385A1 (en) | Cylindrical Bi-Planar Gradient Coil for MRI | |
EP3157309B1 (en) | Improved quadrupole magnet | |
EP0921408B1 (en) | Permanent magnet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detection | |
CN209343875U (zh) |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
JPS63241905A (ja) | 磁界発生装置 | |
JPH1126198A (ja) | 電磁石及び加速器、並びに磁場発生装置 | |
GB2427478A (en) | Particle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
CN102412051B (zh) | 强磁场高均匀性永磁组件 | |
US7242191B2 (en) | Cold mass support structure and helium vessel of actively shielded high field open MRI magnets | |
CN109870665A (zh) | 永磁磁场发生装置、组装方法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
CN109872859A (zh) | 磁体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
CN101901663B (zh) | 一种二极永磁磁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119557U (zh) | 永磁磁场发生装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 | |
US9188653B2 (en) | Permanent magnet device for generating an offset uniform magnetic field | |
JP7407857B2 (ja) | 磁気共鳴装置用のシム鉄 | |
US7898257B2 (en) | Open yoke magnet assembly | |
JPH0423411A (ja) | Mri用磁界発生装置 | |
CN1611187A (zh) | 用于永久mri磁场发生器的磁中心场调节系统和方法 | |
Ravaud et al. | Magnetic field in MRI yokeless devices: Analytical approach | |
JPH0287505A (ja) | Mri用磁界発生装置 | |
JPH0394733A (ja) | Mri用磁界発生装置 | |
CN104865030B (zh) | 磁场跟踪补偿的双磁路对称励磁圆柱形封闭磁场式电磁振动台磁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