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2396B -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72396B CN109872396B CN201910086570.XA CN201910086570A CN109872396B CN 109872396 B CN109872396 B CN 109872396B CN 201910086570 A CN201910086570 A CN 201910086570A CN 109872396 B CN109872396 B CN 1098723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ex
- section
- vertexes
- mesh
- surface p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46 3D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A: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求交生成截面交点,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并将截面交点坐标存储在截面交点点集;步骤B:对截面交点所在边的两个顶点进行检索,将所有检索到的顶点进行考虑重复性地存储于顶点集合;步骤C:按照步骤B中的顶点检索次数对顶点集合进行分类得到顶点检索次数不同的顶点集合;步骤D:根据顶点集合生成模型轮廓线。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缺陷问题,使得占用计算机的内存更小,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三角网格模型的界面轮廓生成适用于逆向工程、3D打印及快速制造等相关领域,现有技术的方法处理是先对STL文件进行大量的拓扑数据处理,再根据模型数据的相邻集合关系结构逐一计算生成相邻的界面交点,并相互连接生成界面轮廓,与参数化模型相比,三角网格模型只是用一系列的三角面片近似地表达模型的几何信息,具有数据精简的优点。然而对STL文件进行大量的拓扑数据处理,建立模型数据的相连集合关系结构,需要消耗一定的数据处理时间,造成模型数据信息量的巨幅增大,占用大量的计算机内存空间,导致相邻界面交点的计算复杂,操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缺陷问题,使得占用计算机的内存更小,效率更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求交生成截面交点,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并将截面交点坐标存储在截面交点点集Pi={p1,p2,…,pi}中,i表示截面交点个数;
步骤B:对截面交点所在边的两个顶点进行检索,将所有检索到的顶点进行必须考虑重复地存储于顶点集合V[j]={v1,…,vk},其中k表示不同顶点的个数且与网格面片的几何空间关系有关并不可计算,i表示截面交点的个数,j表示该集合的顶点个数,且j=2i;
步骤C:按照步骤B中的顶点检索次数r对顶点集合V[j]={v1,…,vk}进行分类得到顶点检索次数不同的顶点集合Vr;
步骤D:根据顶点集合Vr生成模型轮廓线。
优选的,在步骤C中,按照步骤B中的顶点检索次数r对顶点集合V[j]={v_1,…,v_k}进行分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包括分类得到顶点检索次数r=1的顶点集合Vr=1;
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
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
优选的,在步骤D中,根据顶点集合Vr生成模型轮廓线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顶点检索次数r=1的顶点集合Vr=1不进行处理;
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反向搜索,检索该顶点的两个截面交点,并进行逐一连线,生成部分模型轮廓线;
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进行模型轮廓线生成,最终连接所有截面交点生成完整的模型轮廓线。
优选的,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进行模型轮廓线生成,最终连接所有截面交点生成完整的模型轮廓线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中选取顶点及该顶点对应的截面交点集合,选择截面交点集合中未进行处理的一个顶点,反向搜索当前选中顶点对应的多个截面交点,分别搜索对应的多个截面交点的另一个顶点,得到另一个顶点集合;
步骤二:依次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中的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若是,则记录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信息,得到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集合;
步骤三:在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集合中,反向搜索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的两个截面交点,依次连接这两个截面交点,生成模型轮廓。
优选的,在步骤A1中,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的具体步骤如下:
包括使用公式一和公式二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
公式一:
公式二:
在公式一和公式二中:
包括网格面片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V1(x1,y1,z1)、V2(x2,y2,z2)、V3(x3,y3,z3),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Pa(xa,ya,za)和Pb(xb,yb,zb)。
优选的,在步骤A1中,对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求交生成截面交点包括确定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如下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一:网格面片与截平面不相交,网格面片的三个顶点均在截平面的一侧;
位置关系二: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相交于一个顶点,网格面片的一个顶点位于截平面上,其余顶点均在截平面的一侧;
位置关系三:网格面片的一条边与截平面重合,网格面片的一条边位于截平面上;
位置关系四: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相交于两点,网格面片的两个顶点分别位于截平面的两侧;
根据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将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求交操作处理为网格面片的两条边与截平面相交并生成两个截面交点。
有益效果:
本方法不需要进行模型数据的拓扑重建,仅需在存储截面交点坐标数据的同时存储截面交点对应的顶点信息,消耗的计算机资源少。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计算机运算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角网格模型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的截面交点的计算生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三角网格模型网格面片的截面求交图;
图4是本发明的快速界面轮廓生成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模型轮廓线生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如图4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求交生成截面交点,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并将截面交点坐标存储在截面交点点集Pi={p1,p2,…,pi}中,i表示截面交点个数;
与截平面平行的模型轮廓无法进行截平面的求交操作,可以忽略网格面片与截平面平行的情况。因此,对于三角网格模型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可归类为如下的四种情况:
位置关系一:不相交:如图1(a)所示,网格面片的三个顶点均在截平面的一侧,并未与截平面相交,无需对该种情况进行任何交点的求取计算操作。
位置关系二:相交于一个顶点:如图1(b)所示,网格面片的一个顶点位于截平面上,其余的顶点均位于截平面的一侧。这种情况可以处理为顶点所在的两条边分别与截平面相交,计算生成的两个截面交点的坐标位置均与该顶点相同。
位置关系三:截面与一条边重合:如图1(c)所示,网格面片的一条边位于截平面上,实际计算中可以看作边上的两顶点均为截面交点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处理为网格面片上未与截平面重合的另外两条边分别与截平面相交,生成的两个截面交点恰好就是与截平面重合的边上两顶点。
位置关系四:相交于两点:如图1(d)所示,网格面片有两个顶点分别位于截平面的两侧,相交的两个点中,一个点必定在网格面片的边上,另一个点则可能位于面片的其它边上,或与面片的顶点重合。这种情况可以处理为截平面与对应位置的两条边分别求交,其中选择对应位置的两条边可以根据截平面是否位于边上两顶点的位置中间进行判断。此外,若其中一个截面交点恰好为网格面片的顶点,则处理为该顶点所在的任意一条边与截平面求交。
根据上述四种位置关系来看,对于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多种位置关系,均可以将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求交操作处理为网格面片的两条边与截平面相交,并生成两个截面交点。
如图2所示,使用公式一和公式二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
公式一:
公式二:
在公式一和公式二中:
包括网格面片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V1(x1,y1,z1)、V2(x2,y2,z2)、V3(x3,y3,z3),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Pa(xa,ya,za)和Pb(xb,yb,zb)。
通过STL文件中随机离散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直接求交计算,可以获得截面交点点集P[i]={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p17,p18}
步骤B:对截面交点所在边的两个顶点进行检索,将所有检索到的顶点进行必须考虑重复地存储于顶点集合V[j]={v1,…,vk},其中k表示不同顶点的个数且与网格面片的几何空间关系有关并不可计算,i表示截面交点的个数,j表示该集合的顶点个数,且j=2i;
在存储截面交点点集的同时,把截面交点所在边的两顶点也进行必须考虑重复性的依次数据存储,即所有截面交点对应的两个顶点都要存储,其中可能出现一个顶点属于多于一个顶点的情况,也就是某些顶点会被重复存储,从而获得截面交点检索的顶点点集为:
V[j]={v11,v12,v12,v13,v12,v14,v14,v15,v14,v16,v16,v17,v16,v18,v16,v19,v19,v20,v19,v21,v21,v22}。
步骤C:按照步骤B中的顶点检索次数r对顶点集合V[j]={v1,…,vk}进行分类得到顶点检索次数不同的顶点集合Vr;
根据截面交点检索的顶点集合可以根据顶点检索的次数分类,如图3所示,有:
(1)顶点检索次数为1的顶点集合为{v11,v13,v15,v17,v18,v20,v22}
(2)顶点检索次数为2的顶点集合为{v21}
(3)顶点检索次数大于2的顶点集合为{v12,v14,v16,v19};
步骤D:根据顶点集合Vr生成模型轮廓线。
针对步骤C中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相应的方法处理:
(1)顶点检索次数为1:
忽略不进行方法处理。
(2)顶点检索次数为2:
直接连接顶点对应的两个截面交点即为模型轮廓。
例如检索v21的截面交点为p17和p18,则直接连接得到连线p17p18即为模型轮廓三角面片v19v21v22的截面轮廓线。
(3)顶点检索次数大于2:
具体的,如图5所示,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进行模型轮廓线生成,最终连接所有截面交点生成完整的模型轮廓线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中选取顶点及该顶点对应的截面交点集合,选择截面交点集合中未进行处理的一个顶点,反向搜索当前选中顶点对应的多个截面交点,分别搜索对应的多个截面交点的另一个顶点,得到另一个顶点集合;
步骤二:依次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中的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若是,则记录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信息,得到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集合;
步骤三:在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集合中,反向搜索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的两个截面交点,依次连接这两个截面交点,生成模型轮廓。
由于无法确定如何连接检索该顶点的截面交点,需要进行模型轮廓生成的子方法处理。具体地,先寻找检索该顶点的截面交点对应另一个顶点的集合,再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内的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
一:寻找检索截面交点对应另一个顶点的操作可以通过顶点点集的操作实现。由于顶点点集中按顺序的每两个顶点恰好对应于一个截面交点,因而只要在顶点点集中找到该检索顶点,再寻找对应于同一个截面交点的另一个点。由于每两个顶点的存入是随机的,因而一个截面交点对应的两个顶点在顶点点集中的位置存在着奇数位和偶数位的问题。在方法计算中,可对该检索顶点在顶点点集的位置进行除2取余数的操作。由于计算机编程中,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读起的。因此,若余数为0,则说明该检索顶点在顶点点集中为奇数位,截面交点对应的另一个定点为该检索顶点在顶点点集中的后一个顶点;若余数为1,则说明该检索顶点在顶点点集中为偶数位,截面交点对应的另一个定点为该检索顶点在顶点点集中的前一个顶点。
二: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内的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可以转换为一个简单的方法操作。在相交面片与截平面的求交计算中,将所有相交面片未与截平面相交的边进行存储,得到相交面片未相交边集Eu。若另一个顶点集合内的相互两个顶点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则该边必属于相交面片未相交边集Eu。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内的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可以转换为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内的相互两个顶点所构成的边是否属于相交面片未相交边集Eu。若是,则说明该两顶点对应的两截面交点同属模型轮廓上的一个网格面片,该两截面交点的连线即为模型轮廓。因此,应反向获取检索该两顶点的截面交点,并进行连接处理。若否,则说明该两顶点的直接连线不属于模型轮廓,对应的两截面交点连线也不属于模型轮廓。因此,对于该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进行方法处理。
例如顶点v16为截面交点p12、p13,p14和p15,可以查询到截面交点检索的另一个顶点分别为v14、v17,v18和v19。具体的,顶点v16在顶点点集的位置分别为9、10、12、14,分别除2取余数的结果为1、0、0、0,因而对应的另一个顶点在顶点点集的位置为8、11、13、15,即v14、v17,v18和v19。在相交面片与截平面的求交计算中,将所有相交面片未与截平面相交的边进行存储,得到相交面片未相交边集:
Eu={V11V13,V13V14,V14V17,V17V18,V18V19,V19V22,V12V15,V15V16,V16V20,V20V21}。因此,对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进行判断,可以发现只有v14和v17、v17和v18、v18和v19。因此对应于检索顶点的截面交点,分别连接p12和p13、p13和p14、p14和p15。对于不属于网格面片一条边的两顶点对应的截面交点则可忽略不进行任何方法处理,例如v14和v19不属于一条边,因而不需要连接对应的p12和p15。
通过以上的方法操作,可实现截面交点的判断连接,生成有效的模型截面轮廓。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求交生成截面交点,获取截面交点的坐标,并将截面交点坐标存储在截面交点点集Pi={p1,p2,...,pi}中,i表示截面交点个数;
步骤B:对截面交点所在边的两个顶点进行检索,将所有检索到的顶点存储于顶点集合V[j]={v1,...,vk},其中k表示不同顶点的个数且与网格面片的几何空间关系有关并不可计算,j表示该集合的顶点个数,且j=2i;
步骤C:按照步骤B中的顶点检索次数r对顶点集合V[j]={v1,...,vk}进行分类得到顶点检索次数不同的顶点集合Vr;
步骤D:根据顶点集合Vr生成模型轮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C中,按照步骤B中的顶点检索次数r对顶点集合V[j]={v1,...,vk}进行分类的具体步骤如下:
包括分类得到顶点检索次数r=1的顶点集合Vr=1;
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
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D中,根据顶点集合Vr生成模型轮廓线的具体步骤如下:
对顶点检索次数r=1的顶点集合Vr=1不进行处理;
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反向搜索,检索Vr=2的顶点的两个截面交点,并进行逐一连线,生成部分模型轮廓线;
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进行模型轮廓线生成,最终连接所有截面交点生成完整的模型轮廓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Vr>2的顶点依次进行模型轮廓线生成,最终连接所有截面交点生成完整的模型轮廓线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顶点检索次数r>2的顶点集合中选取顶点及该顶点对应的截面交点集合,选择截面交点集合中未进行处理的一个顶点,反向搜索当前选中顶点对应的多个截面交点,分别搜索对应的多个截面交点的另一个顶点,得到另一个顶点集合;
步骤二:依次判断另一个顶点集合中的相互两个顶点是否属于网格面片的一条边,若是,则记录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信息,得到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集合;
步骤三:在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集合中,反向搜索属于同一条边的两个顶点的两个截面交点,依次连接这两个截面交点,生成模型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A中,对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求交生成截面交点包括确定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如下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一:网格面片与截平面不相交,网格面片的三个顶点均在截平面的一侧;
位置关系二: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相交于一个顶点,网格面片的一个顶点位于截平面上,其余顶点均在截平面的一侧;
位置关系三:网格面片的一条边与截平面重合,网格面片的一条边位于截平面上;
位置关系四: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相交于两点,网格面片的两个顶点分别位于截平面的两侧;
根据三角网格模型的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位置关系将网格面片与截平面的求交操作处理为网格面片的两条边与截平面相交并生成两个截面交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6570.XA CN109872396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6570.XA CN109872396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2396A CN109872396A (zh) | 2019-06-11 |
CN109872396B true CN109872396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6691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86570.XA Active CN109872396B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723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89593B (zh) * | 2019-09-16 | 2023-04-07 | 黑天鹅智能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 鞋立体轮廓的再生轮廓方法、鞋上胶方法及鞋上胶设备 |
CN111783260A (zh) * | 2020-08-14 | 2020-10-16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一种面向stl文件的截面轮廓线段连接方法 |
CN112487674B (zh) * | 2020-10-22 | 2022-12-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晶格结构的模型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13963010B (zh) * | 2021-07-27 | 2024-07-19 |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物体轮廓线提取方法及系统 |
CN113296543B (zh) * | 2021-07-27 | 2021-09-28 |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航拍航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4528730B (zh) * | 2022-01-25 | 2022-11-29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真实珊瑚砂颗粒离散元模型的构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96504A (en) * | 1995-04-10 | 1997-01-21 | Clemson Universit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yered modeling of intended objects represented in STL format and adaptive slicing thereof |
CN102938165B (zh) * | 2012-10-17 | 2015-06-17 | 山东理工大学 | 基于型面特征逼近的产品stl模型光顺方法 |
KR20180078682A (ko) * | 2016-12-30 | 2018-07-10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컬러 정보 삽입 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이용한 3d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2019
- 2019-01-29 CN CN201910086570.XA patent/CN10987239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2396A (zh) | 2019-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72396B (zh) | 一种适用于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截面轮廓生成方法 | |
US9721320B2 (en) | Fully parallel in-place construction of 3D acceleration structures and bounding volume hierarchies in a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
US9396512B2 (en) | Fully parallel construction of k-d trees, octrees, and quadtrees in a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 |
CN111709092B (zh) | 一种基于有限元单元节点的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有限元自动建模方法 | |
US20200042863A1 (en) | Octree-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 |
CN102682103A (zh) | 一种面向海量激光雷达点云模型的三维空间索引方法 | |
US9971335B2 (en) | Hybrid dynamic tree data structure and accessibility mapping for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led machining path planning | |
CN111243094B (zh) | 一种基于点灯法的三维模型精确体素化方法 | |
CN114756974B (zh) | 一种考虑物面法向信息的壁面距离计算方法 | |
CN117852481B (zh) | 一种集成电路版图网表信息的快速确定方法及系统 | |
CN101515284A (zh) | 一种基于离散网格的并行空间拓扑分析方法 | |
CN112734934A (zh) | 一种基于相交边映射的stl模型3d打印切片方法 | |
CN107610229A (zh) | 基于启发式包络侵蚀的三维建筑物模型自动修复方法 | |
CN114742852B (zh) | 一种基于网格求交的高效自由曲面分层方法及其应用 | |
Capozzoli et al. | The success of GPU computing in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 |
US20220108527A1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high-quality real-time isosurface mesh | |
CN113591168A (zh) | 一种基于点间距离的三维拉伸体分析与生成方法及系统 | |
CN113362340A (zh) | 一种动态空间球搜索点云k邻域方法 | |
CN110349265B (zh) | 一种四面体拓扑网格生成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552881A (zh) | 一种用于神经网络训练的多路径规划数据集生成方法 | |
CN111862331A (zh) | 一种基于cpu运算的模型体素化效率优化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113763240A (zh) | 一种点云缩略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TWI407365B (zh) | 資料分群方法 | |
CN111598991A (zh) | 一种基于计算机进行多线程并行的非结构网格体绘制方法 | |
CN108734181A (zh) | 一种加速在线生成核反应堆堆芯特征线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