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2526A -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2526A
CN109862526A CN201910082113.3A CN201910082113A CN109862526A CN 109862526 A CN109862526 A CN 109862526A CN 201910082113 A CN201910082113 A CN 201910082113A CN 109862526 A CN109862526 A CN 109862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nd
transmission
file
transmitted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21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
胡御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821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2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2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2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通过本申请,不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外网,发送端即可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简单方便,且传输效率高。

Description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文件传输作为一种个人之间的资源共享方式早已司空见惯。基于现有的技术,常见的文件传输方式中,大部分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如通过一些传输软件工具实现文件传输,例如腾讯QQ、微信等,或者通过附件的方式实现文件传输,例如邮件等,或者通过蓝牙的方式,在发送端与接收端配对和连接成功之后实现两者之间的文件传输。但上述的借助传输软件工具的文件传输方式需要安装特定的客户端,安装启动过程繁琐且需要依赖外网,如果在无法连入外网的情况下,文件传输便无法实现;而上述的借助附件的文件传输方式也必须依赖于外网;上述的借助蓝牙的文件传输方式,发送端与接收端需要同时处于蓝牙开启的状态,且两者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传输距离之内,传输速度慢,如果存在任意一端没有开启蓝牙或者两者之间的距离超出了传输距离则无法实现文件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文件传输方式需要依赖外网且传输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
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建立传输分组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所述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分组名称;
根据所述分组信息,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创建名称为所述分组名称的所述传输分组;
在所述传输分组创建成功后,将所述分组信息在所述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用预设的搜索方法对所述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得到所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所述第一请求。
可选地,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创建第一套接字,并开启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
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向所述第二套接字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所述请求报文中携带有所述接收端的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二套接字的描述;
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确认,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
可选地,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
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
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将所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
判断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若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文件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当与接收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建立传输分组;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以便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后返回审批结果;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审批结果,判断所述审批结果是否为审批通过;
加入模块,用于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通过本申请,在接收端成功加入到发送端创建的传输分组后,不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外网,发送端即可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简单方便,且传输效率高。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外网进行文件传输,即无需通过运营商,因此不会浪费用户的数据流量,进而不会涉及到付费数据流程,避免给用户产生额外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文件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包括:
S1: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S2: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
S3: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
S4: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S5: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如上述步骤S1所述,当发送端需要与其它终端进行文件传输时,发送端会先建立一个用于传输文件的传输分组,并且会将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发送端所在的局域网内进行广播,以使得同处于上述局域网内的其它终端能接收到该分组信息,其中上述的分组信息为发送端用户输入的,上述的传输分组是发送端在接收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分组信息后,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进行创建得到的,且只有处于传输分组内的终端才能与发送端进行相互的文件传输,上述发送端用户为具有控制发送端执行各种操作权限的的机主用户。
如上述步骤S2至S4所述,在发送端成功建立了传输分组后,如果接收端需要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例如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一些文件,则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发送一个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以请求获取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其中,上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即上述接收端与发送端处于相同的一个局域网内,且对上述接收端的数量不作限定,该接收端可为该局域网内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终端。当发送端接收到上述第一请求后,发送端会向发送端用户展示该第一请求,以使得发送端用户对该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并向发送端返回审批结果,其中,上述审批结果可包括审批通过或审批不通过。如果发送端用户返回的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表明接收端获得了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则发送端会同意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将接收端加入到上述传输分组内,使得接收端拥有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而如果送端用户返回的审批结果为审批不通过,表明接收端没有获得发送端用户的授权,且发送端不会同意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中的请求,进而发送端不具有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在本实施例,接收端只有在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并成功加入到由发送端建立的传输分组后,才具备接收由发送端发出的待传输文件的权限,有效地保证了发送端对于文件传输的管控。
如上述步骤S5所述,在接收端成功加入到上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端会与处于传输分组内的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并通过该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其中,套接字是支持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看做是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简单的说就是通信的两方的一种约定,用套接字中的相关函数来完成通信过程。在本实施例,在接收端成功加入到发送端创建的传输分组后,不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外网,发送端即可实现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简单方便,且传输效率高。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外网进行文件传输,即无需通过运营商,因此不会浪费用户的数据流量,进而不会涉及到付费数据流程,避免给用户产生额外的费用。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包括:
S100: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所述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分组名称;
S101:根据所述分组信息,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创建名称为所述分组名称的所述传输分组;
S102:在所述传输分组创建成功后,将所述分组信息在所述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如上述步骤S100至S102所述,当发送端需要与其它终端进行文件传输时,发送端会先建立一个用于传输文件的传输分组传输分组的创建过程为:发送端用户会将用于创建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输入到发送端,之后发送端会根据接收到的上述分组信息来调用安卓系统自带的用于创建群组的方法,即上述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来创建传输分组,并在该传输分组创建完成之后,发送端会将该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以使得与发送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的终端能够通过该局域网接收到由发送端发出的该分组信息,其中,上述分组信息包括传输分组的分组名称,还可包括创建该传输分组的发送端的相关信息,例如发送端的设备型号和发送端的IP地址等等。在本实施例,通过创建用于传输文件的传输分组,对文件的传输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有利于实现发送端对于传输文件的权限可控性,使得只有成功加入传输分组的终端才有接收由发送端发出的待传输文件的权限。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包括:
S200: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用预设的搜索方法对所述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得到所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所述第一请求。
如上述步骤S200所述,在发送端成功创建了传输分组后,为了保证发送端对文件传输的权限可控性,接收端必须要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后,才能成功地加入到由发送端建立的传输分组中。具体地,接收端在接收到发送端广播的分组信息后,会调用安卓系统自带的搜索方法,即上述预设的搜索方法对该分组信息中携带的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并在成功搜索到该传输分组后,接收端会根据分组信息中携带的发送端信息,向创建该传输分组的发送端发出加入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还携带有接收端的相关信息,例如接收端的设备信号或者接收端的IP地址等信息。当发送端接收到该第一请求时,发送端会将该第一请求向发送端用户进行展示,发送端用户会对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批以生成对应的审批结果,其中审批结果可包括审批通过或审批不通过。若审批不通过,则发送端用户会向发送端返回一个审批不通过的审批结果,来限制发送端对接收到的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的响应,从而接收端无法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没有权限与发送端进行文件传输;若审批通过,则发送端用户会向发送端返回一个审批通过的审批结果,从而控制发送端接受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即接收端成功得到了发送端用户的授权,拥有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在本实施例,接收端只有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并成功加入到发送端建立的传输分组后,才具备接收由发送端发出的待传输文件的权限,有效地保证了发送端对于文件传输的管控。
参照图2,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包括:
S500:创建第一套接字,并开启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
S501:获取所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
S502: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
S503: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如上述步骤S500至S503所述,当发送端要与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时,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发送端,称为发送端套接字,即上述的由发送端创建的第一套接字,另一个运行于接收端,称为接收端套接字,即上述由接收端创建的第二套接字。在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文件时,首先会创建自身的第一套接字,且会预先开启一个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再对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进行获取,并在成功建立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后,通过该数据传输线程,将上述待传输文件通过该套接字连接发送到接收端。其中,对获取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通过上述开启的数据传输线程来获取得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或者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可由发送端用户直接向发送端输入。另外,建立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的过程具体为:根据获取得到的上述指定IP地址与上述指定端口号,发送端通过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在本实施例,发送端仅需要通过与接收端之间创建的套接字连接即可实现文件的发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且通过发送独立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套接字连接发送至接收端,从而来完成待传输文件的发送,有效地保证了待传输文件在发送过程的稳定性,避免了文件传输过程中出现卡顿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02,包括:
S5020: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向所述第二套接字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所述请求报文中携带有所述接收端的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
S5021: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二套接字的描述;
S5022: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确认,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
如上述步骤S5020至S5022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与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后,发送端便可通过上述第一套接字来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套接字连接,具体地,上述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的过程具体包括:接收端监听、发送端请求与连接确认。其中,上述的接收端监听是指:接收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发送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发送端的连接请求,上述接收端套接字为上述第二套接字,上述发送端套接字为上述第一套接字。上述的发送端请求是指:由发送端的第一套接字向接收端提出连接请求,且需要连接的目标是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因此,发送端的第一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来向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且该连接请求中携带有第二套接字的指定IP地址和用雨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上述的连接确认:当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监听到或接收到由发送端的第一套接字发出的连接请求时,会返回一个对应于该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以实现对该连接请求请求进行响应,且该响应报文携带有第二套接字的描述,且该第二套接字的描述是由接收端通过建立的一个线程发送给发送端。之后在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响应报文后,会对第二套接字的描述进行确认,并向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即发送端完成了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的建立。在本实施例,通过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完成多次信息交互之后,才会成功建立两者之间的套接字连接,能有效地避免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如果不需要通过多次交互来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连接,而只需要接收端在接收到请求的请求报文后,并发出同意确认连接的响应报文,就完成对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套接字连接的建立,这样可能出现发送端发送的某一特定请求报文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接收端。如果上述特定请求报文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但接收端收到此失效的特定请求报文后,就误认为是发送端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便会向发送端发出确认报文,同意建立连接,并开启一个等待进程来一直等待发送端发来数据,而由于当前发送端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向接收端发送数据。这样,接收端的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而采用上述的需经过多次信息交互才能完成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套接字连接的方式,发送端在接收到接收端的响应报文后,由于发送端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所以发送端不会向接收端发送关于响应报文的确认报文,故接收端由于接收不到该确认报文,就知道发送端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故此时接收端不会开启等待线程来等待发送端发送数据,有效地防止了接收端因为接受了早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从而一直等待发送端发送数据,进而导致系统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包括:
S510:将所述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
S511: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
S512: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将所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如上述步骤S510和S512所述,在进行对待传输文件的传输之前,为了防止该待传输文件被泄露或者盗取,保证待传输文件的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发送端会先通过指定加密方式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后再传输至接收端,具体为:先将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再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其中,将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即为将待传输文件的内容转换成二进制流形式的数据,得到以二进制流形式表示的待传输文件。另外,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该指定密钥有多种生成方式,可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生成预设密钥,上述对称加密算法例如可以为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DES的优点是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或者可以为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DSA是一种标准的DSS(数字签名标准),还可以为3DES(Triple DES),3DES是一种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的加密算法;也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预设密钥,上述非对称加密算法可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加密算法、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学)和Elgamal加密算法等。通过利用加密算法来完成对待传输文件的加密处理后,再将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使得非法分子无法轻易地获取待传输文件,提高了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待传输文件的安全性。
参照图3,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之前,包括:
S520: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
S521:判断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S522:若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如上述步骤S520至S522所述,在发送端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之前,由于可能会出现待传输文件的内容很大,即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很大,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并不能将发来的待传输文件全部接收的情况。且如果接收端当前无法完整地接收完整个待传输文件,则会影响接收端对待传输文件的打开,或者出现待传输文件在传输途中,因为接收端存储空间不足而导致文件无法继续传输。为了确保接收端能够拥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来成功接收到待传输文件,发送端会先对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进行获取,在判定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所述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后,发送端会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醒信息,以使得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存储空间的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上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在本实施例,在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之前,通过对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与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进行比较,如果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小于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则会智能地向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保证接收端能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成功接收待传输文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文件传输的成功性。
参照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
加入模块,用于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上述建立模块中,当发送端需要与其它终端进行文件传输时,发送端会先建立一个用于传输文件的传输分组,并且会将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发送端所在的局域网内进行广播,以使得同处于上述局域网内的其它终端能接收到该分组信息,其中上述的分组信息为发送端用户输入的,上述的传输分组是发送端在接收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分组信息后,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进行创建得到的,且只有处于传输分组内的终端才能与发送端进行相互的文件传输,上述发送端用户为具有控制发送端执行各种操作权限的的机主用户。
在上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以及加入模块中,在发送端成功建立了传输分组后,如果接收端需要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例如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一些文件,则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发送一个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以请求获取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其中,上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即上述接收端与发送端处于相同的一个局域网内,且对上述接收端的数量不作限定,该接收端可为该局域网内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终端。当发送端接收到上述第一请求后,发送端会向发送端用户展示该第一请求,以使得发送端用户对该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并向发送端返回审批结果,其中,上述审批结果可包括审批通过或审批不通过。如果发送端用户返回的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表明接收端获得了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则发送端会同意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将接收端加入到上述传输分组内,使得接收端拥有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而如果送端用户返回的审批结果为审批不通过,表明接收端没有获得发送端用户的授权,且发送端不会同意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中的请求,进而发送端不具有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在本实施例,接收端只有在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并成功加入到由发送端建立的传输分组后,才具备接收由发送端发出的待传输文件的权限,有效地保证了发送端对于文件传输的管控。
在上述传输模块中,在接收端成功加入到上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端会与处于传输分组内的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并通过该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其中,套接字是支持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看做是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简单的说就是通信的两方的一种约定,用套接字中的相关函数来完成通信过程。在本实施例,在接收端成功加入到发送端创建的传输分组后,不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外网,发送端即可实现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简单方便,且传输效率高。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外网进行文件传输,即无需通过运营商,因此不会浪费用户的数据流量,进而不会涉及到付费数据流程,避免给用户产生额外的费用。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所述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分组名称;
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组信息,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创建名称为所述分组名称的所述传输分组;
广播单元,用于在所述传输分组创建成功后,将所述分组信息在所述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需要与其它终端进行文件传输时,发送端会先建立一个用于传输文件的传输分组传输分组的创建过程为:发送端用户会将用于创建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输入到发送端,之后发送端会根据接收到的上述分组信息来调用安卓系统自带的用于创建群组的方法,即上述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来创建传输分组,并在该传输分组创建完成之后,发送端会将该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以使得与发送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的终端能够通过该局域网接收到由发送端发出的该分组信息,其中,上述分组信息包括传输分组的分组名称,还可包括创建该传输分组的发送端的相关信息,例如发送端的设备型号和发送端的IP地址等等。在本实施例,通过创建用于传输文件的传输分组,对文件的传输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有利于实现发送端对于传输文件的权限可控性,使得只有成功加入传输分组的终端才有接收由发送端发出的待传输文件的权限。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用预设的搜索方法对所述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得到所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所述第一请求。
本实施例中,在发送端成功创建了传输分组后,为了保证发送端对文件传输的权限可控性,接收端必须要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后,才能成功地加入到由发送端建立的传输分组中。具体地,接收端在接收到发送端广播的分组信息后,会调用安卓系统自带的搜索方法,即上述预设的搜索方法对该分组信息中携带的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并在成功搜索到该传输分组后,接收端会根据分组信息中携带的发送端信息,向创建该传输分组的发送端发出加入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还携带有接收端的相关信息,例如接收端的设备信号或者接收端的IP地址等信息。当发送端接收到该第一请求时,发送端会将该第一请求向发送端用户进行展示,发送端用户会对第一请求中携带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批以生成对应的审批结果,其中审批结果可包括审批通过或审批不通过。若审批不通过,则发送端用户会向发送端返回一个审批不通过的审批结果,来限制发送端对接收到的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的响应,从而接收端无法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没有权限与发送端进行文件传输;若审批通过,则发送端用户会向发送端返回一个审批通过的审批结果,从而控制发送端接受接收端加入到创建的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即接收端成功得到了发送端用户的授权,拥有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权限。在本实施例,接收端只有得到发送端用户的授权,并成功加入到发送端建立的传输分组后,才具备接收由发送端发出的待传输文件的权限,有效地保证了发送端对于文件传输的管控。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传输模块,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创建第一套接字,并开启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要与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时,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发送端,称为发送端套接字,即上述的由发送端创建的第一套接字,另一个运行于接收端,称为接收端套接字,即上述由接收端创建的第二套接字。在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文件时,首先会创建自身的第一套接字,且会预先开启一个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再对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进行获取,并在成功建立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后,通过该数据传输线程,将上述待传输文件通过该套接字连接发送到接收端。其中,对获取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通过上述开启的数据传输线程来获取得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或者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可由发送端用户直接向发送端输入。另外,建立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的过程具体为:根据获取得到的上述指定IP地址与上述指定端口号,发送端通过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在本实施例,发送端仅需要通过与接收端之间创建的套接字连接即可实现文件的发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且通过发送独立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套接字连接发送至接收端,从而来完成待传输文件的发送,有效地保证了待传输文件在发送过程的稳定性,避免了文件传输过程中出现卡顿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建立单元,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向所述第二套接字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所述请求报文中携带有所述接收端的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二套接字的描述;
确认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确认,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与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后,发送端便可通过上述第一套接字来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套接字连接,具体地,上述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的过程具体包括:接收端监听、发送端请求与连接确认。其中,上述的接收端监听是指:接收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发送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等待发送端的连接请求,上述接收端套接字为上述第二套接字,上述发送端套接字为上述第一套接字。上述的发送端请求是指:由发送端的第一套接字向接收端提出连接请求,且需要连接的目标是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因此,发送端的第一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来向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且该连接请求中携带有第二套接字的指定IP地址和用雨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上述的连接确认:当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监听到或接收到由发送端的第一套接字发出的连接请求时,会返回一个对应于该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以实现对该连接请求请求进行响应,且该响应报文携带有第二套接字的描述,且该第二套接字的描述是由接收端通过建立的一个线程发送给发送端。之后在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响应报文后,会对第二套接字的描述进行确认,并向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即发送端完成了与接收端的套接字连接的建立。在本实施例,通过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完成多次信息交互之后,才会成功建立两者之间的套接字连接,能有效地避免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如果不需要通过多次交互来确定接收端与发送端的连接,而只需要接收端在接收到请求的请求报文后,并发出同意确认连接的响应报文,就完成对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套接字连接的建立,这样可能出现发送端发送的某一特定请求报文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接收端。如果上述特定请求报文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但接收端收到此失效的特定请求报文后,就误认为是发送端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便会向发送端发出确认报文,同意建立连接,并开启一个等待进程来一直等待发送端发来数据,而由于当前发送端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向接收端发送数据。这样,接收端的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而采用上述的需经过多次信息交互才能完成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套接字连接的方式,发送端在接收到接收端的响应报文后,由于发送端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所以发送端不会向接收端发送关于响应报文的确认报文,故接收端由于接收不到该确认报文,就知道发送端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故此时接收端不会开启等待线程来等待发送端发送数据,有效地防止了接收端因为接受了早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从而一直等待发送端发送数据,进而导致系统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传输模块,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
加密单元,用于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将所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对待传输文件的传输之前,为了防止该待传输文件被泄露或者盗取,保证待传输文件的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发送端会先通过指定加密方式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后再传输至接收端,具体为:先将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再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其中,将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即为将待传输文件的内容转换成二进制流形式的数据,得到以二进制流形式表示的待传输文件。另外,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该指定密钥有多种生成方式,可采用对称加密算法生成预设密钥,上述对称加密算法例如可以为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DES的优点是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或者可以为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DSA是一种标准的DSS(数字签名标准),还可以为3DES(Triple DES),3DES是一种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的加密算法;也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预设密钥,上述非对称加密算法可包括RSA(Rivest-Shamir-Adleman)加密算法、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学)和Elgamal加密算法等。通过利用加密算法来完成对待传输文件的加密处理后,再将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使得非法分子无法轻易地获取待传输文件,提高了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待传输文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文件传输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发送模块,用于若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本实施例中,在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之前,由于可能会出现待传输文件的内容很大,即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很大,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并不能将发来的待传输文件全部接收的情况。且如果接收端当前无法完整地接收完整个待传输文件,则会影响接收端对待传输文件的打开,或者出现待传输文件在传输途中,因为接收端存储空间不足而导致文件无法继续传输。为了确保接收端能够拥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来成功接收到待传输文件,发送端会先对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进行获取,在判定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小于所述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后,发送端会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醒信息,以使得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存储空间的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上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在本实施例,在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之前,通过对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与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进行比较,如果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小于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则会智能地向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保证接收端能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成功接收待传输文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文件传输的成功性。
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待传输文件以及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文件传输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文件传输方法的步骤:
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
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实施例,所述建立传输分组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所述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分组名称;
根据所述分组信息,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创建名称为所述分组名称的所述传输分组;
在所述传输分组创建成功后,将所述分组信息在所述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在一实施例,所述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用预设的搜索方法对所述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得到所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所述第一请求。
在一实施例,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创建第一套接字,并开启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
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向所述第二套接字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所述请求报文中携带有所述接收端的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二套接字的描述;
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确认,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
在一实施例,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
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
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将所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实施例,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
判断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若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装置、计算机设备的限定。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具体为:
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
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实施例,所述建立传输分组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所述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分组名称;
根据所述分组信息,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创建名称为所述分组名称的所述传输分组;
在所述传输分组创建成功后,将所述分组信息在所述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在一实施例,所述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用预设的搜索方法对所述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得到所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所述第一请求。
在一实施例,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创建第一套接字,并开启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
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向所述第二套接字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所述请求报文中携带有所述接收端的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二套接字的描述;
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确认,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
在一实施例,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
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
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将所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在一实施例,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
判断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若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通过本申请,在接收端成功加入到发送端创建的传输分组后,不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连接外网,发送端即可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到接收端,简单方便,且传输效率高。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外网进行文件传输,即无需通过运营商,因此不会浪费用户的数据流量,进而不会涉及到付费数据流程,避免给用户产生额外的费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接收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并向发送端用户展示所述第一请求,以便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其中所述接收端为能接收到所述分组信息的终端;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审批结果;
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则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与所述传输分组内的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传输分组,并将所述传输分组的分组信息在所述发送端所处的局域网中进行广播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用户输入的所述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至少包括分组名称;
根据所述分组信息,调用预设的群组创建方法创建名称为所述分组名称的所述传输分组;
在所述传输分组创建成功后,将所述分组信息在所述局域网中进行广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通过调用预设的搜索方法对所述分组名称进行搜索得到所述传输分组后,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所述第一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创建第一套接字,并开启独立的数据传输线程;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指定IP地址和用于接收文件的指定端口号;
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线程,将所述待传输文件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建立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套接字之间的所述套接字连接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套接字向所述第二套接字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其中,所述请求报文中携带有所述接收端的所述指定IP地址与所述指定端口号;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其中,所述响应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二套接字的描述;
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对于所述请求报文的响应报文,对所述响应报文进行确认,并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确认连接的确认报文,以成功建立所述第一套接字与所述第二套接字的套接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文件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流数据;
采用指定密钥对所述二进制流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
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所述套接字连接,将所述加密后的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
判断所述接收端的当前可用存储空间的大小是否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若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清理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使得所述接收端在经过清理处理后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小于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占的存储空间。
8.一种文件传输装置,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当与接收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时,建立传输分组;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申请加入所述传输分组的第一请求,以便发送端用户对所述第一请求进行审批后返回审批结果;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审批结果,判断所述审批结果是否为审批通过;
加入模块,用于若所述审批结果为审批通过,将所述接收端加入所述传输分组;
传输模块,用于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通过所述套接字连接将待传输文件传输至所述接收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82113.3A 2019-01-28 2019-01-28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862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2113.3A CN109862526A (zh) 2019-01-28 2019-01-28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2113.3A CN109862526A (zh) 2019-01-28 2019-01-28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2526A true CN109862526A (zh) 2019-06-07

Family

ID=6689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2113.3A Pending CN109862526A (zh) 2019-01-28 2019-01-28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252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540A (zh) * 2019-11-18 2020-05-1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72823A (zh) * 2021-07-07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电子设备
CN114827129A (zh) * 2022-04-27 2022-07-29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分发方法、装置及其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1585A1 (fr) * 2007-05-23 2008-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ervant à rejoindre un groupe, un serveur et un client
CN104394067A (zh) * 2014-12-11 2015-03-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局域网通讯方法和装置
CN104468070A (zh) * 2013-09-17 2015-03-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群组建立系统及网络群组建立方法
CN104702678A (zh) * 2015-02-13 2015-06-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16357A (zh) * 2016-01-15 2016-04-20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群组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6331051A (zh) * 2015-07-07 2017-01-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和系统以及接收文件装置、发送文件装置
EP3410612A1 (en) * 2016-04-29 2018-12-0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1585A1 (fr) * 2007-05-23 2008-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ervant à rejoindre un groupe, un serveur et un client
CN104468070A (zh) * 2013-09-17 2015-03-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群组建立系统及网络群组建立方法
CN104394067A (zh) * 2014-12-11 2015-03-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局域网通讯方法和装置
CN104702678A (zh) * 2015-02-13 2015-06-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31051A (zh) * 2015-07-07 2017-01-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和系统以及接收文件装置、发送文件装置
CN105516357A (zh) * 2016-01-15 2016-04-20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群组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EP3410612A1 (en) * 2016-04-29 2018-12-0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7540A (zh) * 2019-11-18 2020-05-1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72823A (zh) * 2021-07-07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电子设备
CN114827129A (zh) * 2022-04-27 2022-07-29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分发方法、装置及其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6748B2 (ja) 集中管理制御ネットワークに基づく量子鍵中継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8635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to-end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66186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data between an application server and an m2m device
CN102724175B (zh) 泛在绿色社区控制网络的远程通信安全管理架构与方法
US20100034386A1 (en) Device manager repository
CN104994073A (zh) 手机终端、服务器及其帐号与设备绑定控制、执行方法
WO2015116681A1 (en) Context-aware and proximity-aware service layer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EP3025525A1 (en) End-to-end m2m service layer sessions
CN11376571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交互方法
WO2011131093A1 (zh) 加密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62526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100052A (zh) 服务器、手机终端及其帐号与设备绑定执行、控制方法
CN103179100A (zh) 一种防止域名系统隧道攻击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07164A (zh) 一种集中式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90062063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벤트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62923A (ko) eSIM 프로파일을 설치,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11265A (zh) 一种终端间的安全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6302416B (zh) 企业内网访问方法、Android终端、中转处理方法、中转服务器
CN112822216A (zh) 一种用于物联网子设备绑定的认证方法
CN110166410A (zh) 一种安全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及多模通信终端
EP3127353B1 (en) Machine-to-machine domain proxy
CN114697954B (zh) 一种运用设备长连接实现远程写卡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01088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849179B1 (en) Mobile network tool
CN105610599A (zh) 用户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