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7824B -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7824B
CN109857824B CN201910024691.1A CN201910024691A CN109857824B CN 109857824 B CN109857824 B CN 109857824B CN 201910024691 A CN201910024691 A CN 201910024691A CN 109857824 B CN109857824 B CN 109857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rea
users
marking
m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46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7824A (zh
Inventor
敖文鼎
伍光兴
贾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100246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7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7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7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7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本申请可以在显示地图上区分不同用户的活跃度,并且可以避免由于用户数量过多而导致的显示地图标记拥挤问题。

Description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线上进行交友和互动。目前,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拥有数百万甚至更多的用户,这些用户中有部分是活跃用户,活跃用户频繁地在社交平台中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做活动任务和发布悬赏任务等等,而一些不活跃用户有可能很久都不上线。活跃用户的活跃度对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持续运营非常重要。现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中,所有的用户都在地图上采用统一的标记,由于用户数量众多,地图上的用户的标记显得非常拥挤,常常互相重叠,导致加载速度慢,而且也不能在用户实时分布的地图上区分活跃度高的用户,无法增加活跃度高的用户的被关注度,这不利于提高用户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总的活跃度的兴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户数量过多而导致的用户地图标记拥挤问题,以及无法在用户地图上区分不同用户的活跃度的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包括:
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
进一步地,所述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步骤后,还包括:
将除开所述标记用户之外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二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对应的标记的视觉显著程度大于所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一经纬度数据、所述显示地图的比例尺数据和所述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
根据所述界面尺寸数据,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边界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数据;
根据各个所述相对位置数据、所述比例尺数据和所述第一经纬度数据,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所述边界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经纬度数据,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包含的经纬度区间数据,并将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所包含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位置为用户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所述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送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至服务器;
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处于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内的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三经纬度数据;
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三经纬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的步骤,包括:
按照预设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第一用户设为第二用户;
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分别对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序;
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分别设为所述标记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活跃度信息的步骤后,包括:
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用户位置数据、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至本地存储器。
进一步地,所述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步骤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时,选取所述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
计算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重叠区域,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三用户;
从所述本地存储器中获取所述重叠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将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所述重叠区域上。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第三获取装置,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选择装置,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第一标记装置,用于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向服务器分别请求获取处于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各个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再获取上述的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活跃度信息,根据活跃度信息选择至少一个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将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的第一区域上以第一方式进行标记。本申请使得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处于显眼的状态,其他用户能够直观地一眼看到标记用户,从而标记用户被其他用户浏览、互动的机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提高活跃度积分的兴趣;而且当上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用户数量较多时,仅将其中的标记用户用第一图形标记于第一区域上,也可以避免由于第一区域内的标记数量过多造成的标记拥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是图3中第一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是图3中第二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7是图3中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存储介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计算机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来执行,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具体可通过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于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包括:
S1、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S2、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S3、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S4、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S5、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中,上述显示界面指的是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述地图指的是电子地图,由专业的地图制作组织或机构制作,可以从互联网获取调用,例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上述显示地图指的是在显示界面内的指定区域显示的地图,例如,显示界面可以全部用于显示上述显示地图,也可以是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用于显示上述显示地图。上述第一区域指的是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可以用经纬度区间来表示,例如第一区域为东经80~100°,北纬20~40°之间的区域。
上述步骤S2中,上述用户位置信息指的是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数据,用户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定位单元对用户所在地进行定位,从而获得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数据,定位单元包括常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格洛纳斯),Galileo(伽利略)和BeiDou(北斗)。上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指的是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具有唯一性,例如用户的用户名、注册号码、注册邮箱等信息,通过上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就能唯一地判断出是哪个用户。智能终端将获取到的全部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用户位置信息均上传至服务器中,服务器将全部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用户位置信息进行关联保存。智能终端从服务器中获取处于第一区域的经纬度范围内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经纬度数据,并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服务器中存储了东经0~180°,西经0~180°,北纬0~90°,南纬0~90°之间的全部用户的用户位置和身份信息,智能终端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区域(东经80~100°,北纬20~40°)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相应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上述步骤S3中,服务器中还存储有智能终端上传的各个用户的活跃度信息,在服务器中各个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活跃度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上述活跃度信息用于体现用户在社交平台的活跃度,例如可以是活跃度积分,活跃度积分可以根据用户的在线时长、用户执行指定操作的行为、用户消费行为、用户好友数量、用户分享操作等进行积分累积,活跃度积分越高,则表明用户越活跃。根据步骤S2获取的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上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活跃度信息。
上述步骤S4中,上述标记用户指的是从上述第一用户中按照预设规则选择的特定用户。上述预设规则包括如下实施方式:可以从上述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最高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也可以从上述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在指定时长内增速最快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也可以对上述第一用户再按照区域/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再分别从每个分组内的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最高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还可以对上述第一用户再按照区域/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再分别从每个分组内的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在指定时长内增速最快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上述步骤S5中,上述第一方式指的是视觉上直观感受较为显著的图形,例如可以是一圆形/方形/星形/皇冠等形状的标记,在圆形/方形/星形/皇冠等形状的标记内或外周展示标记用户自定义的头像或者用户名等用户信息。将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用第一图形进行标记,使得活跃度较高的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处于较为显眼的状态,用户能够直观地一眼看到标记用户,从而标记用户被其他用户浏览、互动的机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提高活跃度积分的兴趣。
本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通过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向服务器分别请求获取处于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各个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再获取上述的各个第一用户分别对应的活跃度信息,根据活跃度信息选择至少一个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将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的第一区域上以第一方式进行标记。本申请使得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处于显眼的状态,其他用户能够直观地一眼看到标记用户,从而标记用户被其他用户浏览、互动的机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提高活跃度积分的兴趣;而且当上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用户数量较多时,仅将其中的标记用户用第一图形标记于第一区域上,也可以避免由于第一区域内的标记数量过多造成的标记拥挤问题。
进一步地,参照图2,上述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步骤S5后,还包括:
S6、将除开所述标记用户之外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二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对应的标记的视觉显著程度大于所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中,上述第一方式对应的标记的视觉显著程度大于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指的是,用户观看显示地图时,第一方式的标记更为明显,从而使得用户的视觉注意力可以首先被第一方式的标记吸引;而第二方式的标记相对不明显,用户的视觉注意力并不会首先被第二方式的标记吸引。上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可以是视觉上直观感受不显著的图形,例如可以是直径小于预设直径(如预设直径为2mm)的小圆点;上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还可以对上述其他用户再按照区域/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再分别从统计每个分组内的其他用户数量,将各组的数量以数字形式标注于第一区域上。以上述第二方式对除开标记用户之外的第一用户进行标记,使得显示地图上可以体现出第一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分布情况,便于用户对各区域进行预判,例如用户需要选择用户分布较多的区域进行地图放大。对除开标记用户之外的第一用户采用上述第二方式进行标记,即使在用户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标记拥挤,也不会影响到显示地图上标记用户的标记,用户可以从显示地图上快速了解到用户分布,同时也能快速了解到活跃度较高的用户。
进一步地,上述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的步骤S1,包括:
S101、获取所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一经纬度数据、所述显示地图的比例尺数据和所述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
S102、根据所述界面尺寸数据,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边界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数据;
S103、根据各个所述相对位置数据、所述比例尺数据和所述第一经纬度数据,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所述边界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
S104、根据所述第二经纬度数据,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包含的经纬度区间数据,并将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所包含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中,上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的第一经纬度数据可以从电子地图(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上获取,目前,电子地图中提供了调用接口,可以对显示地图的中心点进行定位,智能终端可以直接从电子地图上获取到中心点的第一经纬度数据。上述比例尺指的是当前显示地图的比例尺,相当于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现实情况中相应线段长度的比值。上述界面尺寸数据指的是在显示界面上测量显示地图的尺寸得到的数据,例如,如果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上全屏显示,则智能终端直接获取显示界面尺寸数据为长8.45cm、宽5.64cm,就可以得到显示地图尺寸数据为长8.45cm、宽5.64cm,即为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如果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上的部分区域进行显示,则智能终端进一步根据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上的显示设定,例如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的上半部进行显示,结合显示界面尺寸,就可以得到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为长4.225cm、宽5.64cm。
上述步骤S102中,上述显示地图一般为方形,上述显示地图的各个边界点即为方形的四个顶点。以上述显示地图为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为例,左上顶点为a,右上顶点为b,左下顶点为c,右下顶点为d,以中心点为原点(0,0),则a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b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c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d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
上述步骤S103中,以步骤S102获取的a点的相对位置为(-1.5,2)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a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通过步骤S101获取到比例尺为1:1000000,中心点的第一经纬度数据,例如第一经纬度数据为东经90°、北纬30°,则可以将a点在上述比例尺的显示地图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a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其它顶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的获取方法与a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的获取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104中,根据全部边界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计算出显示地图所包含的经纬度区间数据,该经纬度区间即为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
进一步地,上述用户位置为用户所处位置的经纬度,上述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步骤S2,包括:
S201、发送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至服务器;
S202、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处于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内的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三经纬度数据;
S203、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三经纬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1~S203中,上述服务器指的是云端服务器,与多台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智能终端将步骤S104获取的经纬度区间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获取到上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后,从服务期内存储的全部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中按照上述经纬度区间数据进行筛选。例如,服务器中按照存储了东经0~180°,西经0~180°,北纬0~90°,南纬0~90°之间的全部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和身份信息,步骤S104获取的经纬度区间为东经80~100°,北纬20~40°,则服务器筛选出处于上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内的第三经纬度数据,服务器将上述各个第三经纬度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再根据第三经纬度数据从服务器中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S4的步骤,包括:
S401、按照预设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第一用户设为第二用户;
S402、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S403、根据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分别对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序;
S404、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分别设为所述标记用户。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401中,上述预设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如下规则:可以将第一区域平均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例如将第一区域平均划分为3*3=9个子区域;也可以将第一区域根据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例如,第一区域显示的是整个国家地图时,可以按照省份将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也可以根据预设用户人数进行划分,例如在第一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各个用户中,每满预设用户人数(如100人),则将这100个人划分为一个子区域,再从剩余用户中继续划分子区域,直至将第一区域内的用户划分完毕。当然,也可以将第一区域作为一个子区域,即不对第一区域进行划分。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段,将第一区域内的用户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的用户。
上述步骤S402中,上述第二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及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从所有第一用户的对应信息中获取,无需再从服务器中重复获取,减少了数据统计的工作量,加快了显示地图的显示速度。
上述步骤S403~S404中,对上述各子区域内的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进行排序,例如按照活跃度积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获取活跃度积分最高的一位或多位第二用户作为标记用户,将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以第一方式进行标记显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获取活跃度积分增速最快的一位或多位指定第二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进一步地,参照图6,上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与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活跃度信息的步骤S3后,包括:
S7、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用户位置数据、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至本地存储器。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7中,上述本地存储器指的是用户智能终端的存储器。智能终端将获取的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身份信息和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在上述本地存储器中,便于用户在调整显示界面上的地图时快速加载部分用户位置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步骤S5后,还包括:
S8、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时,选取所述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
S9、计算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重叠区域,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三用户;
S10、从所述本地存储器中获取所述重叠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将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所述重叠区域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8中,上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为用户对当前显示的地图进行缩放、移动等操作后,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区域发生了变化。上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经纬度数据和显示地图的比例尺数据是否发生变化来进行判断。具体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的经纬度数据和比例尺数据可以直接从电子地图(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上获取,目前,电子地图中提供了相关调用接口。上述第二区域的经纬度区间获取方法与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获取方法相同,上文已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9中,上述重叠区域指的是第二区域的经纬度区间与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有重叠的区域。例如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为东经80~100°,北纬20~40°,第二区域的经纬度区间为东经90~110°,北纬30~50°,则重叠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0~100°,北纬30~40°,相应地,不重叠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0~110°,北纬40~50°。
上述步骤S10中,由于第一用户的相关信息已经保存至本地服务器,因此直接从本地存储器中获取上述重叠区域内的各个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从而大大减少了向服务器进行请求、筛选以及统计的计算量,有利于快速获取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第二区域上。此外,将处于不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四用户,本地存储器中并没有保存第四用户的相关信息,因此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还是需要向服务器进行请求,并按照前述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的获取方法进行获取。上述预设方式包括如下步骤:在获取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在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不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再按照前述标记用户的选择方法选择出新的标记用户,在第二区域上以前述第一方式进行标记。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预设方式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将重叠区域作为第一子区域,获取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按照前述标记用户的获取方法,从全部第三用户中选择出第一标记用户,在第一子区域内按照前述第一方式对第一子区域内的第一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一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一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将不重叠区域作为第二子区域,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按照前述标记用户的获取方法,从全部第四用户中选择出第二标记用户,在第二子区域内按照前述第一方式对第二子区域内的第二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二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二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本实施例在用户调整显示地图,如进行显示地图缩放或显示地图移动时,能够快速加载一部分用户分布信息在显示地图上,避免在用户量过多时,智能终端向服务器请求用户位置数据时需要处理的时间较长,造成显示地图长时间没有反馈信息,本实施例可以大大提高人机交互体验。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具体可通过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于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中。参照图3,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01,用于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第二获取装置02,用于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第三获取装置03,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选择装置04,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第一标记装置05,用于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装置01中,上述显示界面指的是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述地图指的是电子地图,由专业的地图制作组织或机构制作,可以从互联网获取调用,例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上述显示地图指的是在显示界面内的指定区域显示的地图,例如,显示界面可以全部用于显示上述显示地图,也可以是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用于显示上述显示地图。上述第一区域指的是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可以用经纬度区间来表示,例如第一区域为东经80~100°,北纬20~40°之间的区域。
上述第二获取装置02中,上述用户位置信息指的是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数据,用户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定位单元对用户所在地进行定位,从而获得当前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数据,定位单元包括常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格洛纳斯),Galileo(伽利略)和BeiDou(北斗)。上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指的是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具有唯一性,例如用户的用户名、注册号码、注册邮箱等信息,通过上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就能唯一地判断出是哪个用户。智能终端将获取到的全部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用户位置信息均上传至服务器中,服务器将全部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用户位置信息进行关联保存。智能终端通过第二获取装置02从服务器中获取处于第一区域的经纬度范围内的第一用户对应的经纬度数据,并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服务器中存储了东经0~180°,西经0~180°,北纬0~90°,南纬0~90°之间的全部用户的用户位置和对应的身份信息,智能终端通过第二获取装置02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区域(东经80~100°,北纬20~40°)内的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相应获取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上述第三获取装置03中,服务器中还存储有智能终端上传的各个用户的活跃度信息,在服务器中各个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的活跃度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上述活跃度信息用于体现用户在社交平台的活跃度,例如可以是活跃度积分,活跃度积分可以根据用户的在线时长、用户执行指定操作的行为、用户消费行为、用户好友数量、用户分享操作等进行积分累积,活跃度积分越高,则表明用户越活跃。根据上述获取的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智能设备通过第三获取装置03从服务器中获取上述第一用户对应的活跃度信息。
上述选择装置04中,上述标记用户指的是从上述第一用户中按照预设规则选择的特定用户。上述预设规则包括如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选择装置04从上述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最高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也可以通过选择装置04从上述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在指定时长内增速最快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也可以通过选择装置04对上述第一用户再按照区域/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再分别从每个分组内的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最高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还可以通过选择装置04对上述第一用户再按照区域/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再分别从每个分组内的第一用户中选择活跃度积分在指定时长内增速最快的一个或多个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上述第一标记装置05中,上述第一方式指的是视觉上直观感受较为显著的图形,例如可以是一圆形/方形/星形/皇冠等形状的标记,在圆形/方形/星形/皇冠等形状的标记内或外周展示标记用户自定义的头像或者用户名等用户信息。通过第一标记装置05将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用第一图形进行标记,使得活跃度较高的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处于较为显眼的状态,用户能够直观地一眼看到标记用户,从而标记用户被其他用户浏览、互动的机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提高活跃度积分的兴趣。
本实施例的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通过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向服务器分别请求获取处于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分别对应的各个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再获取上述的各个第一用户分别的对应的活跃度信息,根据活跃度信息选择至少一个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将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的第一区域上以第一方式进行标记。本申请使得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处于显眼的状态,其他用户能够直观地一眼看到标记用户,从而标记用户被其他用户浏览、互动的机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提高活跃度积分的兴趣;而且当上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用户数量较多时,仅将其中的标记用户用第一图形标记于第一区域上,也可以避免由于第一区域内的标记数量过多造成的标记拥挤问题。
进一步地,参照图4,上述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二标记装置06,用于将除开所述标记用户之外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二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对应的标记的视觉显著程度大于所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标记装置06中,上述第一方式对应的标记的视觉显著程度大于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指的是,用户观看显示地图时,第一方式的标记更为明显,从而使得用户的视觉注意力可以首先被第一方式的标记吸引;而第二方式的标记相对不明显,用户的视觉注意力并不会首先被第二方式的标记吸引。上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可以是视觉上直观感受不显著的图形,例如可以是直径小于预设直径(如预设直径为2mm)的小圆点;上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还可以对上述其他用户再按照区域/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分组,再分别从统计每个分组内的其他用户数量,将各组的数量以数字形式标注于第一区域上。通过第二标记装置06以上述第二方式对除开标记用户之外的第一用户进行标记,使得显示地图上可以体现出第一区域内的所有用户分布情况,便于用户对各区域进行预判,例如用户需要选择用户分布较多的区域进行地图放大。对除开标记用户之外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二标记装置06采用上述第二方式进行标记,即使在用户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标记拥挤,也不会影响到显示地图上标记用户的标记,用户可以从显示地图上快速了解到用户分布,同时也能快速了解到活跃度较高的用户。
进一步地,参照图5,上述第一获取装置01,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一经纬度数据、所述显示地图的比例尺数据和所述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
第一计算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界面尺寸数据,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边界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数据;
第二计算单元103,根据各个所述相对位置数据、所述比例尺数据和所述第一经纬度数据,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所述边界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
第三计算单元1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经纬度数据,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包含的经纬度区间数据,并将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所包含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101中,上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的第一经纬度数据可以通过第一获取单元101从电子地图(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上获取,目前,电子地图中提供了调用接口,可以对显示地图的中心点进行定位,智能终端可以通过第一获取单元101直接从电子地图上获取到中心点的第一经纬度数据。上述比例尺指的是当前显示地图的比例尺,相当于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现实情况中相应线段长度的比值。上述界面尺寸数据指的是在显示界面上测量显示地图的尺寸得到的数据,例如,如果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上全屏显示,则智能终端通过第一获取单元101直接获取显示界面尺寸数据为长8.45cm、宽5.64cm,就可以得到显示地图尺寸数据为长8.45cm、宽5.64cm,即为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如果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上的部分区域进行显示,则智能终端通过第一获取单元101进一步根据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上的显示设定,例如显示地图在显示界面的上半部进行显示,结合显示界面尺寸,就可以得到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为长4.225cm、宽5.64cm。
上述第一计算单元102中,上述显示地图一般为方形,上述显示地图的各个边界点即为方形的四个顶点。以上述显示地图为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为例,左上顶点为a,右上顶点为b,左下顶点为c,右下顶点为d,以中心点为原点(0,0),则a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b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c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d点的相对位置数据为(1.5,-2)。
上述第二计算单元103中,以第一计算单元102获取的a点的相对位置为(-1.5,2)为例来说明如何计算a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通过第一获取单元101获取到比例尺为1:1000000,中心点的第一经纬度数据,例如第一经纬度数据为东经90°、北纬30°,则可以通过第二计算单元103将a点在上述比例尺的显示地图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a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其它顶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的获取方法与a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的获取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第三计算单元104中,根据全部边界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计算出显示地图所包含的经纬度区间数据,该经纬度区间即为第三计算单元104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6,上述用户位置为用户所处位置的经纬度,上述第二获取装置02,包括:
发送单元201,用于发送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至服务器;
第二获取单元202,用于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处于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内的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三经纬度数据;
第三获取单元203,用于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三经纬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发送单元201、第二获取单元202和第三获取单元203中,上述服务器指的是云端服务器,与多台智能终端无线连接。智能终端通过发送单元201将上述第三计算单元104获取的经纬度区间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获取到上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后,从服务期内存储的全部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中按照上述经纬度区间数据进行筛选。例如,服务器中按照存储了东经0~180°,西经0~180°,北纬0~90°,南纬0~90°之间的全部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和身份信息,第三计算单元104获取的经纬度区间为东经80~100°,北纬20~40°,则服务器筛选出处于上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内的第三经纬度数据,服务器将上述各个第三经纬度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通过第二获取单元202获取到各第三经纬度数据,智能终端再通过第三获取单元203根据第三经纬度数据从服务器中获取对应的身份信息。
进一步地,参照图7,上述选择装置04,包括:
区域划分单元401,用于按照预设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第一用户设为第二用户;
第四获取单元402,用于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排序单元403,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分别对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序;
第五获取单元404,用于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分别设为所述标记用户。
本实施例中,上述区域划分单元401中,上述预设区域划分规则包括如下规则:可以通过区域划分单元401将第一区域平均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例如将第一区域平均划分为3*3=9个子区域;也可以通过区域划分单元401将第一区域根据刑侦区域进行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例如,第一区域显示的是整个国家地图时,可以按照省份将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也可以通过区域划分单元401根据预设用户人数进行划分,例如在第一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各个用户中,每满预设用户人数(如100人),则将这100个人划分为一个子区域,再从剩余用户中继续划分子区域,直至将第一区域内的用户划分完毕。当然,也可以通过区域划分单元401将第一区域作为一个子区域,即不对第一区域进行划分。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区域划分单元401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段,将第一区域内的用户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的用户。
上述第四获取单元402中,上述第二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及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通过第四获取单元402从所有第一用户的对应信息中获取,无需再从服务器中重复获取,减少了数据统计的工作量,加快了显示地图的显示速度。
上述排序单元403和第五获取单元404中,通过排序单元403对上述各子区域内的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进行排序,例如按照活跃度积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通过第五获取单元404获取活跃度积分最高的一位或多位第二用户作为标记用户,将标记用户在显示地图上以第一方式进行标记显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第五获取单元404获取活跃度积分增速最快的一位或多位指定第二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进一步地,参照图8,上述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保存装置07,用于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用户位置数据、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至本地存储器。
本实施例中,上述保存装置07中,上述本地存储器指的是用户智能终端的存储器。智能终端通过保存装置07将获取的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身份信息和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在上述本地存储器中,便于用户在调整显示界面上的地图时快速加载部分用户位置分布。
进一步地,参照图9,上述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装置08,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时,选取所述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
区域计算装置09,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重叠区域,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三用户;
第三标记装置010,用于从所述本地存储器中获取所述重叠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将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所述重叠区域上。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四获取装置08中,上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为用户对当前显示的地图进行缩放、移动等操作后,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区域发生了变化。上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第四获取装置08根据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经纬度数据和显示地图的比例尺数据是否发生变化来进行判断。具体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的经纬度数据和比例尺数据可以直接从电子地图(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上获取,目前,电子地图中提供了相关调用接口。上述第二区域的经纬度区间获取方法与上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获取方法相同,上文已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区域计算装置09中,上述重叠区域指的是第二区域的经纬度区间与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有重叠的区域。例如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为东经80~100°,北纬20~40°,第二区域的经纬度区间为东经90~110°,北纬30~50°,则重叠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0~100°,北纬30~40°,相应地,不重叠区域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00~110°,北纬40~50°。
上述第三标记装置010中,由于第一用户的相关信息已经保存至本地服务器,因此直接从本地存储器中获取上述重叠区域内的各个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从而大大减少了向服务器进行请求、筛选以及统计的计算量,有利于快速获取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第二区域上。此外,将处于不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四用户,本地存储器中并没有保存第四用户的相关信息,因此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还是需要通过第三标记装置010向服务器进行请求,并按照前述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的获取方法进行获取。上述预设方式包括如下步骤:在获取完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在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不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再按照前述标记用户的选择方法选择出新的标记用户,在第二区域上以前述第一方式进行标记。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预设方式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将重叠区域作为第一子区域,获取完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按照前述标记用户的获取方法,从各第三用户中选择出第一标记用户,在第一子区域内按照前述第一方式对第一子区域内的第一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一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一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将不重叠区域作为第二子区域,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按照前述标记用户的获取方法,从全部第四用户中选择出第二标记用户,在第二子区域内按照前述第一方式对第二子区域内的第二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二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二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本实施例在用户调整显示地图,如进行显示地图缩放或显示地图移动时,能够快速加载一部分用户分布信息在显示地图上,避免在用户量过多时,智能终端向服务器请求用户位置数据时需要处理的时间较长,造成显示地图长时间没有反馈信息,本实施例可以大大提高人机交互体验。
参考图1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10,存储介质1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0,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
参考图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设备30,当其在计算机设备30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30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处理器40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用户位置信息 、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至本地存储器;
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时,选取所述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
计算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重叠区域,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三用户;将处于不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四用户;
将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所述重叠区域上;
所述预设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获取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
在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不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
根据所述第三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所述预设规则选择出新的标记用户,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以所述第一方式进行标记;
或者,所述预设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将重叠区域作为第一子区域;
获取各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根据所述第三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所述预设规则从全部第三用户中选择出第一标记用户;
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以所述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第一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一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一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
将不重叠区域作为第二子区域;
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根据所述第四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所述预设规则从全部第四用户中选择出第二标记用户;
在所述第二子区域内以所述第一方式对第二子区域内的第二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二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二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步骤后,还包括:
将除开所述标记用户之外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二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对应的标记的视觉显著程度大于所述第二方式对应的标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地图的中心点对应的第一经纬度数据、所述显示地图的比例尺数据和所述显示地图的界面尺寸数据;
根据所述界面尺寸数据,以所述中心点为原点,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边界点相对于所述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数据;
根据各个所述相对位置数据、所述比例尺数据和所述第一经纬度数据,分别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的各个所述边界点的第二经纬度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经纬度数据,计算出所述显示地图包含的经纬度区间数据,并将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所包含的区域作为所述第一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位置为用户所处位置的经纬度,所述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送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至服务器;
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处于所述经纬度区间数据内的各个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三经纬度数据;
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三经纬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的步骤,包括:
按照预设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第一用户设为第二用户;
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的活跃度信息,分别对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二用户进行排序;
分别获取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并将各个所述子区域内的排序最靠前的所述第二用户分别设为所述标记用户。
6.一种用户地图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选取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一区域;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分别获取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各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并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
第三获取装置,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身份信息,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
保存装置,用于将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用户位置信息 、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活跃度信息关联保存至本地存储器;
选择装置,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第一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预设规则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用户作为标记用户;
第一标记装置,用于将选择的所述标记用户的用户位置信息以第一方式标记于所述第一区域上;
第四获取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区间变化时,选取所述显示界面上的显示地图所包含的全部区域作为第二区域;
区域计算装置,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重叠区域,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三用户;将处于不重叠区域内的用户记为第四用户;
第三标记装置,用于从本地存储器中获取所述重叠区域内的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并将各个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按照预设方式标记于所述重叠区域上;
所述预设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获取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
在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将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以小圆点的形式在不重叠区域上进行标记;
根据所述第三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所述预设规则选择出新的标记用户,在所述第二区域上以所述第一方式进行标记;
或者,所述预设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将重叠区域作为第一子区域;
获取各所述第三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根据所述第三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所述预设规则从全部第三用户中选择出第一标记用户;
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以所述第一方式对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第一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一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一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
将不重叠区域作为第二子区域;
获取各第四用户的用户位置数据之后,根据所述第四用户的活跃度信息,按照所述预设规则从全部第四用户中选择出第二标记用户;
在所述第二子区域内以所述第一方式对第二子区域内的第二标记用户进行标记,第二子区域内的除了第二标记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以小圆点的形式进行标记。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
CN201910024691.1A 2019-01-10 2019-01-10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57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4691.1A CN109857824B (zh) 2019-01-10 2019-01-10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4691.1A CN109857824B (zh) 2019-01-10 2019-01-10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7824A CN109857824A (zh) 2019-06-07
CN109857824B true CN109857824B (zh) 2022-04-22

Family

ID=6689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4691.1A Active CN109857824B (zh) 2019-01-10 2019-01-10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7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2104B (zh) * 2019-06-13 2024-02-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3448972B (zh) * 2020-03-25 2022-09-0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988928A (zh) * 2021-02-08 2021-06-18 北京金和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餐饮类门店地图显示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9063B1 (ko) * 2011-04-29 2018-0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도서비스에서 마커 표시방법
DE102012213307A1 (de) * 2012-07-30 2014-01-3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einer Darstellung von Beschriftungselementen einer digitalen Kart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zeigen einer digitalen Karte
US20160125628A1 (en) * 2014-11-05 2016-05-05 Geologis Lt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CN105787002A (zh) * 2016-02-22 2016-07-20 上海新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的地图多层级显示方法
CN106202363B (zh) * 2016-07-06 2020-05-15 北京中投视讯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地图的交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7824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42560A1 (en) Suggested locations for calendar events
US948349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filing users
US9218675B2 (en) Presenting multiple map results with on-map labels
CN109857824B (zh) 用户地图的显示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359290A1 (en) Content delivery control
US20140199970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lating to privacy in location based mobile applications
US8719094B1 (en) Notifying a user of a promotional offer based on a travel route
CN112088371A (zh) 用于捕获和分发从标志收集的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0523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riend's location information
CN110617830A (zh) 自动确定的起点与所选终点之间的导航路线指引
US10393535B2 (en)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recommending booths-to-visit
US10970318B2 (en) Active change detection for geospatial entities using trend analysis
US20130339387A1 (en) Location Based Query-response Management System
US11436293B2 (en) Characterizing a place by features of a user visit
US20220386071A1 (en) Road side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599292B2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program
CN105637508A (zh) 个人代理主页集成
US20230007061A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object in timeline area, object display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on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said method
US1024891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travel itineraries
US11170393B1 (en) System to calculate an engagement score of location based media content
US20190005055A1 (en) Offline geographic searches
CN110895543B (zh) 人口迁徙跟踪展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6664583B2 (ja) 情報制御装置、情報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33958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ocation awareness of organizations
US1193042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ustering end users to select and deliver a notification to mobi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building 3, Dexin Chang wisdom Park, No. 23 Heping Road,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lock B, huayuancheng digital building, 1079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