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6021B -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6021B
CN109856021B CN201811578758.8A CN201811578758A CN109856021B CN 109856021 B CN109856021 B CN 109856021B CN 201811578758 A CN201811578758 A CN 201811578758A CN 109856021 B CN109856021 B CN 109856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index
segmentation
inversion
concentration esti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787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6021A (zh
Inventor
宋沙磊
徐宝
马昕
李治平
莫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Luoyong 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Luoyong 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Luoyong 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Luoyong 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787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6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6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6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及PM2.5反演方法,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监测区域内的地理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为样本,统计出各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的相关系数;以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对各静态指标进行指标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参量N_index,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以栅格数据显示;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最优分割方法并以最优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子区域。本申请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对监测区域进行分割,减小空间异质性对参数估计的干扰,针对不同研究子区建立其专属的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气中颗粒物的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及PM2.5反演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迅速地城市扩张和工业化,大量的颗粒物(PM,即直径在1纳米到100微米之间的微粒)排放到空气中,导致中国灰霾事件频发,尤其是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区尤为突出,包括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华中和四川盆地等区域。
大气颗粒物是气溶胶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天气和气候系统。具体而言,一方面,气溶胶能够直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扰动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其次,它能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改变云的微物理和辐射性质以及云的寿命,间接影响气候系统。此外,大气中吸收性的气溶胶,主要是不完全燃烧排放的黑炭气溶胶,还能通过大气环流过程进行远距离传输,沉降到冰雪表面,从而降低冰雪反照率,增强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冰雪融化。更重要地,大气悬浮颗粒物也被证明会引起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引发肺癌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8年发布的最新报告,全世界80%以上的人口正面临空气污染问题,每年有800多万人死于空气污染。一般来说,细颗粒(PM2.5)更有可能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并且比粗颗粒(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更容易进行长距离传输,从而影响较偏远地区的空气质量。此外,它们可以更深入地进入人类循环系统,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开展细颗粒物PM2.5的分布和时空演变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实际环境承载与空气污染控制而言是及其必要的。
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空气污染的理解和公共安全卫生意识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最初的悬浮微粒总量(TSP)转移到可以吸入颗粒物。早在1987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就用PM10浓度取代了TSP浓度用以监测空气质量,而1997年又进一步提出了PM2.5日均限制和年均限制,随后分别于1996年和2012年两次对其进行修改。中国关于细颗粒物的常规监控起步较晚,2001年制定了PM10标准,后于2012年将PM2.5浓度限制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当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PM2.5的研究,包括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化学成分测量和分析,环境和健康影响分析,以及基于卫星观测的区域浓度估计等。对于PM2.5浓度的研究从数据源上分为基于站点和基于卫星两种方式,其中基于站点的研究,数据可靠性高,能实时连续观测,但是站点稀疏,难以反映偏离站点的位置上气象、地形和排放源对颗粒物浓度所造成的实际影响。而基于大视域、高覆盖的卫星观测手段可以弥补站点观测的不足。大视域、宽覆盖的卫星观测弥补了稀疏的地基站点观测带来的不足,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卫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粒径为0.1~2微米的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而大部分的PM2.5处于这一粒径范围内,因此理论上卫星AOD产品是一个用于反演PM2.5浓度的有效工具。当前使用主要的卫星产品包括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AOD、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AOD、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VIIRS)AOD以及Himawari-8AOD产品等。与此同时也发展了多种颗粒物浓度估算预测方法,例如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regression,MLR)、线性混合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s,LME)以及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等。
现有技术中的反演PM2.5浓度的的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首先忽略了空间异质性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当前已有的模型除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发展而来的地理加权模型外,其他模型均不考虑空间异质性对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即对研究区内所有样本进行一致处理。尽管这一过程减少了计算量,但是当研究区范围较大且下垫面复杂时,所得参数的区域代表性差,模型不能正确反映解释变量对特定位置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而地理加权模型是基于像素或者人为划分区域实现的,要么计算量过大,要么区域划分的合理性有待改进。
其次忽略了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而导致的模型过拟合。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准确估计。共线性又分为完全共线性和非完全共线性,当完全共线性存在时,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不存在;而非完全共线性较强时,回归系数的无偏估计也不是有效的,从而对模型产生影响。一方面,可能会由于方差较大,使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增加接受原假设的可能,从而舍掉某些对被解释变量而言有显著影响的因子;另一方面,变大的方差容易使模型预测的“区间”变大,使预测失去意义。而当前对PM2.5的估计通常会引入较多的解释变量,如温度、湿度、压强、风速、植被覆盖度等;这些变量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共线性,尤其是气象参量之间,因此,如果不对输入变量进行选择和处理,很有可能会导致参数估计失稳。
最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完全基于卫星数据得到的反演结果空间覆盖度低。基于卫星AOD数据反演PM2.5,其结果受限于AOD的空间覆盖度。一方面,卫星AOD的反演是基于光学通道实现的,容易受到云和水汽的影响,即当云层较厚或水汽含量较多或发生降雨时,反射信号不能被卫星所接收,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数据缺失。以葵花8号静止卫星为例,其AOD产品在中国的最大空间覆盖度低于45%。此外,AOD的反演与地表反照率有关,当地表反照率高即高亮地表,AOD的反演精度低,在对数据进行质控和筛选时会增加卫星AOD的缺失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及PM2.5反演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地基和卫星观测的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监测区域内的地理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为样本,统计出各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的相关系数;
以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对各静态指标进行指标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参量N_index,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以栅格数据显示;
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最优分割方法并以最优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子区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最优分割方法并以最优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子区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以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作为输入,设定若干分割尺度,使用eCognition分割工具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以设定的分割尺度分割成不同组合;
在不同分割方法下对PM2.5浓度进行估算,并与站点的实测值进行比对,计算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
根据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和分割区域数量确定最终的全区域反演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和分割区域数量确定最终的全区域反演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选定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
判断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下PM2.5浓度估算精度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确定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的分割方法为最终反演方案;
若否则在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中选定分割区域数量相对少的方案为最终反演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静态指标包括人为颗粒物排放密度AE、人口密度Pop、高程DEM;
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41
其中: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1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2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3
其中RAE为颗粒物排放密度AE的相关性系数,Rpop为人口密度Pop的相关性系数,RDEM为高程DEM的相关性系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PM2.5浓度估算精度为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或相对误差RE的任意一个。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由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4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5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6
其中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57
为PM2.5浓度估计值,PM为站点实测值,n为统计样本;相对误差RE定义为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PM2.5反演方法,采用上述任意一项的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成若干子区域后,分别对各个子区域进行PM2.5反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对监测区域进行分割,减小空间异质性对参数估计的干扰,基于与PM2.5密切相关的静态数据(如人为排放密度、DEM等)实现对研究区更为科学合理地聚类划分,从而针对不同研究子区建立其专属的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采用随机森林学习算法实现基于卫星观测的近地面颗粒物浓度估算,克服了多重共线性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该算法随机性的引入,使其具有很好的抗噪声能力,面对高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特征选择,一般不易发生过拟合,保证了模型估计在理论上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为了提高反演结果的空间覆盖度,本发明采用克里金算法对地面观测结果进行插值,并利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分别对卫星的反演结果和内插结果进行评估,基于逆方差加权的思想将二者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对近地表PM2.5浓度的无缝估计,为区域实时连续的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本申请综合采用多尺度分割、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以及对地面观测结果进行插值,实现了对近地面PM2.5浓度的无缝高精度的计算。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第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以监测区域内的地理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为样本,统计出各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的相关系数;
所述地理静态指标包括人为颗粒物排放密度AE、人口密度Pop、高程DEM;
s200、以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对各静态指标进行指标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参量N_index,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以栅格数据显示;
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1
其中: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2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3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4
s300、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最优分割方法并以最优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子区域。
如图2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步骤s3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0、以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作为输入,设定若干分割尺度,使用eCognition分割工具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以设定的分割尺度分割成不同组合;
s320、在不同分割方法下对PM2.5浓度进行估算,并与站点的实测值进行比对,计算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
所述PM2.5浓度估算精度为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或相对误差RE的任意一个。
所述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由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5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6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77
其中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81
为PM2.5浓度估计值,PM为站点实测值,n为统计样本;相对误差RE定义为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s330、根据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和分割区域数量确定最终的全区域反演方案。
全区域的最终反演方案由以下步骤决定:
s331、选定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
s332、判断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下PM2.5浓度估算精度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确定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的分割方法为最终反演方案;若否则在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中选定分割区域数量相对少的方案为最终反演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当PM2.5浓度估算精度采用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的时候,所述设定阈值为0.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PM2.5浓度估算精度也可以采用PM2.5浓度估算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或平均绝对误差MAE。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的PM2.5反演方法,在实施例一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的基础上,将监测区域分割成为若干子区域,然后根据以下步骤进行PM2.5反演:
s410.给各个子区域建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将气象动态指标和卫星AOD作为解释变量输入到随机森林网络后训练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得到最优模型,在最优模型下反演得出各个子区域的PM2.5浓度卫星估算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82
中,所述气象动态指标例如可以为地表温度、地表压强、风速、相对湿度与边界层高度。
AOD为气溶胶光学厚度,为气溶胶消光系数在垂直方向上的积分,定量描述气溶胶对光的削减作用的物理量,可以用于表征大气的浑浊程度。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由MATLAB实现,随机森林自身的稳健性和随机性,不需要对变量进行预筛选,模型会对各解释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s420.确定各个子区域内的PM2.5浓度估算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1
的均方根误差RMSEsatellite
例如如下公式所示,使用交叉验证的方法统计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2
式中,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3
为基于卫星观测的PM2.5浓度卫星估计值,PM为站点实测值,m为研究子区域内样本数量。
s430.用普通克里金插值算法计算各个子区域内各个站点观测的空间内插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4
s440.确定各个子区域内的空间内插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5
的均方根误差RMSEKring
s450.基于RMSEsatellite和RMSEKring,使用逆方差加权方法对PM2.5浓度卫星估算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6
和PM2.5浓度空间内插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7
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PM2.5浓度反演值PMfusing。所述PM2.5浓度反演值PMfusing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8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步骤440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上述步骤s460之前还包括:
s460、建立PM2.5浓度卫星估算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9
和空间内插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10
的拟合函数。
根据拟合函数计算得到缺失对应的地面站点数据的PM2.5浓度估算值的对应站点数据。
卫星观测存在数据缺失,而空间内插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11
由于站点稀疏且分布不均,插值精度在空间上也存在变动,将二者的结果进行联合,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又能增加反演结果的空间覆盖度。具体执行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建立二者之间的拟合函数,对无卫星观测却有空间内插值
Figure GDA00030870136300000912
的像素对卫星反演结果进行重建,填补缺失数据。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监测区域内的地理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为样本,统计出各静态指标与PM2.5实测浓度的相关系数;
以相关系数作为权重对各静态指标进行指标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参量N_index,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以栅格数据显示;
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确定最优分割方法并以最优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子区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以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作为输入,设定若干分割尺度,使用eCognition分割工具对归一化参量N_index的栅格数据以设定的分割尺度分割成不同组合;
在不同分割方法下对PM2.5浓度进行估算,并与站点的实测值进行比对,计算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
根据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和分割区域数量确定最终的全区域反演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分割方法下的PM2.5浓度估算精度和分割区域数量确定最终的全区域反演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选定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
判断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下PM2.5浓度估算精度的差值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则确定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的分割方法为最终反演方案;
若否则在PM2.5浓度估算精度最高和次高的分割方法中选定分割区域数量相对少的方案为最终反演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指标包括人为颗粒物排放密度AE、人口密度Pop、高程DEM;
所述归一化参量N_index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2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3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4
其中RAE为物排放密度AE的相关性系数,Rpop为人口密度Pop的相关性系数,RDEM为高程DEM的相关性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M2.5浓度估算精度为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或相对误差RE的任意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PM2.5反演的监测区域分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M2.5浓度估算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由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5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6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7
其中
Figure FDA0003087013620000028
为PM2.5浓度估计值,PM为站点实测值,n为统计样本;相对误差RE定义为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
6.一种PM2.5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的分割方法将监测区域分割成若干子区域后,分别对各个子区域进行PM2.5反演。
CN201811578758.8A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Active CN109856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8758.8A CN109856021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8758.8A CN109856021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021A CN109856021A (zh) 2019-06-07
CN109856021B true CN109856021B (zh) 2021-10-12

Family

ID=66891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78758.8A Active CN109856021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6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639B (zh) * 2019-12-24 2022-06-10 福州大学 一种点面融合的时序pm2.5空间分布估算方法
CN111426633A (zh) * 2020-06-15 2020-07-17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夜间pm2.5质量浓度估算方法和装置
CN112434935B (zh) * 2020-11-20 2022-04-22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可选的pm2.5浓度估算方法
CN115049520B (zh) * 2022-05-31 2022-12-0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计算光伏阵列对短波辐射动态遮蔽系数的方法
CN117612626B (zh) * 2024-01-18 2024-04-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颗粒物组分和吸湿性的黑碳密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9510A (en) * 1998-08-31 2000-09-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CN105740643A (zh) * 2016-03-15 2016-07-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城市区域网格自适应的pm2.5浓度推测方法
CN106650158A (zh) * 2016-12-31 2017-05-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cfd及多数据源的城市实时全局环境估计方法
CN108241779A (zh) * 2017-12-29 2018-07-03 武汉大学 基于遥感数据的地面pm2.5浓度特征向量空间滤值建模方法
CN109063657A (zh) * 2018-08-08 2018-12-21 武汉大学 面向均值地域光谱单元的地上生物量估算和尺度转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9510A (en) * 1998-08-31 2000-09-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CN105740643A (zh) * 2016-03-15 2016-07-0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城市区域网格自适应的pm2.5浓度推测方法
CN106650158A (zh) * 2016-12-31 2017-05-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cfd及多数据源的城市实时全局环境估计方法
CN108241779A (zh) * 2017-12-29 2018-07-03 武汉大学 基于遥感数据的地面pm2.5浓度特征向量空间滤值建模方法
CN109063657A (zh) * 2018-08-08 2018-12-21 武汉大学 面向均值地域光谱单元的地上生物量估算和尺度转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MODIS的PM2.5遥感监测及重点关注网格筛选方法研究;陈辉 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8)》;20180831;第2818-282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021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6021B (zh) 一种pm2.5反演方法及监测区域分割方法
CN109657363B (zh) 一种时空连续的pm2.5反演方法
CN109583516A (zh) 一种基于地基和卫星观测的时空连续pm2.5反演方法
Proestakis et al. Nine-year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desert dust aerosols over South and East Asia as revealed by CALIOP
Tian et al.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China from long-term satellite and ground-based remote sensing
Wang et al. Vertical profiles of NO 2, SO 2, HONO, HCHO, CHOCHO and aerosols derived from MAX-DOAS measurements at a rural site in the central western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ir relation to emission sources and effects of regional transport
Haeffelin et al. Evaluation of mixing-height retrievals from automatic profiling lidars and ceilometers in view of future integrated networks in Europe
Banks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boundary-layer height from lidar an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at an urban coastal site in the north-east Iberian Peninsula
Fan et al.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estimation at a sit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Boiyo et al. Spatial variations and trends in AOD climatology over East Africa during 2002–2016: 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three satellite data sets
Dong et al. Opposite long-term trends in aerosols between low and high altitudes: a testimony to the aerosol–PBL feedback
CN111323352B (zh) 融合细颗粒物浓度数据的区域pm2.5遥感反演模型
Han et al. Impacts of elevated-aerosol-layer and aerosol type on the correlation of AOD and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ground-based and satellite measurements in Nanjing, southeast China
Yu 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urfac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urban Nanjing in the Chinese Yangtze River Delta
Prasad et al. Nocturnal, seasonal and intra-annual variability of tropospheric aerosols observed using ground-based and space-borne lidars over a tropical location of India
CN116449331B (zh) 一种基于w波段雷达和气象卫星的沙尘粒子数浓度估算方法
Min et al. Integrated System for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 Estimation (ISABLE) using a ceilometer and microwave radiometer
CN114048944A (zh) 一种暴雨诱发地质灾害下应撤离人口及损毁房屋的预估方法
Fan et al. Estimate of boundary-layer depth in Nanjing city using aerosol lidar data during 2016–2017 winter
Alexandrov et al.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and trace gases by means of multifilter rotating shadowband radiometer. Part II: Climatological applications
Zhao et al. Measurements of submicron particles vertical profiles by means of topographic relief in a typical valley city, China
Zhao et al. Contrasting response of ultrafine particle number and PM2. 5 mass concentrations to Clean Air Action in China
Xu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ust trajectories in the Hexi Corridor
Choi et al. Retrieval of hourly PM2. 5 using top-of-atmosphere reflectance from 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s I and II
Cho et al. Fine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over East Asia derived from aerosols measured by the advanced Himawari Imager using machine lear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