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5710B -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5710B
CN109845710B CN201811637236.0A CN201811637236A CN109845710B CN 109845710 B CN109845710 B CN 109845710B CN 201811637236 A CN201811637236 A CN 201811637236A CN 109845710 B CN109845710 B CN 109845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ottle
carbon dioxide
liquid mixe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72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5710A (zh
Inventor
李昌刚
胡俊杰
徐清
潘思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u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6372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5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5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5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5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和人工汗液供给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气液混合器、以及设置在气液混合器内的雾化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的第一出气管路通过气液混合器的第一进气口伸入到气液混合器内,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的第一出液管路通过气液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与雾化器相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器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用于使二氧化碳气体与雾化后的人工汗液混合后排出,所述第一出气管路和第一出液管路还通过一同步开关等比例调节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的流量。该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可将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均匀混合,且对两者进行协同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蚊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公布号为CN10860591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灭蚊灯主体1a,所述灭蚊灯主体1a包括:供电部11a、诱虫部12a、吸入部13a以及储蚊部14a,所述供电部11a与诱虫部12a和吸入部13a电连接,所述吸入部13a与储蚊部14a通过管路连接;所述供电部11a用于提供整个灭蚊灯的工作电源;所述诱虫部12a用于诱惑蚊虫靠近;所述吸入部13a用于将靠近的蚊虫吸入所述储蚊部14a中;所述储蚊部14a用于收集和存放所述吸入部13a吸入的蚊虫;所述诱虫部12a包括:热源灯管31a、二氧化碳发生器33a、诱虫层34a,所述诱虫层34a附着于热源灯管31a上。通过在诱虫部12a内设置二氧化碳发生器33a,二氧化碳散发出去,形成细小的二氧化碳流,该二氧化碳流起吸引蚊子的作用,同时在诱虫部12a内设置诱蚊层34a,所述诱蚊层34a表面设有浸有人工汗液的汗液黑布,将汗液黑布包裹在热源灯管上,可以通过热源灯管的发热,将汗液黑布的气味散发出去,利用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共同作用吸引蚊子,达到高效灭蚊的作用。通过诱蚊层34a和内部的二氧化碳发生器33a共同作用,可以极大程度的吸引蚊虫。
但是现有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都是独立释放的,两者之间没有协同控制,而人体实际二氧化碳和汗液的排放量应该是有相关性的,并且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独立释放,使得两者没有很好地混合在一起,与人体实际机理也不符,从而影响了灭蚊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均匀混合,且对两者进行协同控制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和人工汗液供给器,所述壳体上设有若干蚊虫入口通道,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气液混合器、以及设置在气液混合器内的雾化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的第一出气管路通过气液混合器的第一进气口伸入到气液混合器内,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的第一出液管路通过气液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与雾化器相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器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用于使二氧化碳气体与雾化后的人工汗液混合后排出,所述第一出气管路与第一出液管路均为软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路和第一出液管路还通过一同步开关等比例调节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的流量。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将模拟人体呼吸散发的二氧化碳气体和雾化后的人工汗液在气液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可使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混合更均匀,更接近人体的实际生理特征,生态仿生效果更好;并且通过同步开关等比例调节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的流量,可使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能够得到协同控制以使两者之间具有关联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态仿生效果,更能诱引蚊虫而达到更好的灭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包括上端开口的用于存放人工汗液的第一瓶体、以及设置在第一瓶体开口处的第一瓶塞,所述第一出液管路包括一倒U型软管,所述倒U型软管的一端高且另一端低,所述倒U型软管的高端伸入到第一瓶体内,低端伸入到气液混合器内并与雾化器相连通,所述倒U型软管的低端低于第一瓶体的底部,所述倒U型软管内还设有一条状的毛细吸附装置,所述毛细吸附装置的上端伸入到第一瓶体内的底部且下端低于第一瓶体的底部,用于将第一瓶体内的人工汗液吸附至倒U型软管内以实现虹吸,所述同步开关控制倒U型软管和第一出气管路。该设置使存放人工汗液的第一瓶体正放,即第一瓶体的瓶口朝上,并利用虹吸原理将人工汗液由第一瓶体通过倒U型软管吸附到气液混合器内,人工汗液的流速可由同步开关可靠控制,这样相比第一瓶体倒置的方式,可以避免压力太大而带来的出液速度过快和不能可靠停止的漏液问题;此外调节毛细吸附装置的下端与第一瓶体的液面的高度差可调节人工汗液的流速。
作为优选,所述毛细吸附装置包括条形可挠折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由高吸水性材料制成的毛细条。该设置利用条形可挠折支架起支撑作用,使毛细吸附装置能可靠安装在倒U型软管内不易发生移位,并利用高吸水性的毛细条可方便将人工汗液吸附到倒U型软管内来。
作为优选,所述雾化器包括悬挂在气液混合器内且位于气液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的正下方的雾化网。该雾化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雾化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包括用于存放稀盐酸的第二瓶体和用于存放饱和碳酸氢钠的第三瓶体,所述第二瓶体内同轴设置一上下端均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与第二瓶体上端的瓶口相连通,所述筒体的下端与第二瓶体的底部设有一段间隙,所述第二瓶体的瓶口处设有第二瓶塞,所述第二瓶塞的底部悬挂一用于存放块状碳酸钙的料网,所述料网位于筒体所隔离出的腔室内,所述第二瓶体上避开筒体所隔离出的腔室设有用于注入稀盐酸的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瓶体上位于筒体所隔离出的腔室上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瓶体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出气管路伸入到第三瓶体中,所述第一出气管路的一端与第三瓶体的第三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气液混合器的第一进气口伸入到气液混合器内。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方便实施推广;而且第三瓶体内存放的饱和碳酸氢钠可去除二氧化碳气体中携带的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此外通过同步开关可以控制第二瓶体内稀盐酸的液面高度及与碳酸钙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反应速度及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另外在同步开关关闭后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存储在密闭的空间内,因此可以在下一次打开同步开关时继续使用,不会造成浪费。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气液混合器的第一出气口相连通的集气器,所述壳体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整个壳体的螺旋形管道,所述集气器的第四出气口与螺旋形管道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螺旋形管道上还均匀布设若干第五出气口。设置布满整个壳体内腔的螺旋形管道,再将气液混合器排出的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到螺旋形管道上均匀排出,可使壳体内各个位置处均分布有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能从壳体的各个位置处诱引蚊虫,灭蚊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混合器包括第四瓶体,所述第四瓶体的瓶口处设有第三软瓶塞,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第一进气口和人工汗液的第一进液口均设置在第三软瓶塞上,所述第三软瓶塞上还内嵌一环形陶瓷体,所述多个第一出气口均设置在环形陶瓷体上,所述雾化网悬挂在第三软瓶塞的下方。该设置结构简单,且环形陶瓷体不易积灰,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更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集气器包括倒扣在第四瓶体的瓶口处的第一罩壳,所述第四出气口设置在第一罩壳上。该集气器结构简单,且方便各部件的拆装。
作为优选,还包括热量发生器,所述螺旋形管道为仿DNA双螺旋形管道,所述螺旋形管道包括第一螺旋形管道、第二螺旋形管道、以及均匀布设在第一螺旋形管道与第二螺旋形管道之间的用于连通两者的若干连管,所述若干第五出气口均匀布设在第一螺旋形管道上,所述第二螺旋形管道上还均匀布设若干第六出气口,所述集气器的第四出气口与第一螺旋形管道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热量发生器的热气出口与第二螺旋形管道的第三进气口相连通。该设置将模拟人体体温的热量发生器与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过第一螺旋形管道和第二螺旋形管道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旋形管道和第二螺旋形管道之间的连管将热量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并从第一螺旋形管道和第二螺旋形管道上的出气口均匀散发出去;而且在外界出现空气扰动的情况下,也能将这种扰动通过第一螺旋形管道和第二螺旋形管道之间的对流模拟出来,更加贴合实际,仿生效果更好,更能诱引蚊虫;除此之外,同步开关的开度也可控制反应速度、热量产生量,进而调节热量发生器所模拟的人体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热量发生器包括倒扣在第一瓶体上的第二罩壳,所述热气出口设置在第二罩壳上。该设置直接利用启普发生器自身产生的热量作为热源,不仅节能省电,而且通过启普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与人体释放的热量相当,因此能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各瓶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软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仿DNA双螺旋形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现有技术图中:1a-灭蚊灯主体,11a-供电部,12a-诱虫部,13a-吸入部,14a-储蚊部,31a-热源灯管,33a-二氧化碳发生器,34a-诱虫层;
本发明图中:1-壳体,2-蚊虫入口通道,3-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4-人工汗液供给器,5-气液混合器,6-雾化器,7-第一出气管路,8-第一进气口,9-第一出液管路,10-第一进液口,11-第一出气口,12-同步开关,13-第一瓶体,14-第一瓶塞,15-倒U型软管,16-毛细吸附装置,17-支架,18-毛细条,19-雾化网,20-第二瓶体,21-第三瓶体,22-筒体,23-第二瓶塞,24-料网,25-腔室,26-第二进液口,27-第二出气口,28-第二出气管路,29-第三出气口,30-集气器,31-螺旋形管道,32-第四出气口,33-第四瓶体,34-第三软瓶塞,35-环形陶瓷体,36-第一罩壳,37-热量发生器,38-第一螺旋形管道,39-第二螺旋形管道,40-连管,41-热气出口,42-第三进气口,43-第二罩壳,44-第三罩壳,45-不倒翁结构,46-电源开关,47-AC插头,48-高压电网,49-电路板,50-第二进气口,51-第五出气口,52-第六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和人工汗液供给器4,所述壳体1上设有若干蚊虫入口通道2,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气液混合器5、以及设置在气液混合器5内的雾化器6,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的第一出气管路7通过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气口8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4的第一出液管路9通过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液口10与雾化器6相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器5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11用于使二氧化碳气体与雾化后的人工汗液混合后排出,所述第一出气管路7与第一出液管路9均为软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路7和第一出液管路9还通过一同步开关12等比例调节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的流量,另外壳体1外还设有电源开关46和AC插头47,壳体1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消灭蚊虫的高压电网48、以及用于控制高压电网48工作的电路板49,所述高压电网48、电路板49、人工汗液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给出赘述。
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4包括上端开口的用于存放人工汗液的第一瓶体13、以及设置在第一瓶体13开口处的第一瓶塞14,所述第一出液管路9包括一倒U型软管15,所述倒U型软管15的一端高且另一端低,所述倒U型软管15的高端伸入到第一瓶体13内,低端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并与雾化器6相连通,所述倒U型软管15的低端低于第一瓶体13的底部,所述倒U型软管15内还设有一条状的毛细吸附装置16,所述毛细吸附装置16的上端伸入到第一瓶体13内的底部且下端低于第一瓶体13的底部,用于将第一瓶体13内的人工汗液吸附至倒U型软管15内以实现虹吸,所述同步开关12控制倒U型软管15和第一出气管路7。该设置使存放人工汗液的第一瓶体13正放,即第一瓶体13的瓶口朝上,并利用虹吸原理将人工汗液由第一瓶体13通过倒U型软管15吸附到气液混合器5内,人工汗液的流速可由同步开关12可靠控制,这样相比第一瓶体13倒置的方式,可以避免压力太大而带来的出液速度过快和不能可靠停止的漏液问题;此外调节毛细吸附装置16的下端与第一瓶体13的液面的高度差可调节人工汗液的流速。
作为优选,所述毛细吸附装置16包括条形可挠折支架17以及设置在支架17上的由高吸水性材料制成的毛细条18,所述高吸水性材料例如纤维或混纺,所述条形可挠折支架17由PAEK或PEEK或PPS材料制成。该设置利用条形可挠折支架17起支撑作用,使毛细吸附装置16能可靠安装在倒U型软管15内不易发生移位,并利用高吸水性的毛细条18可方便将人工汗液吸附到倒U型软管15内来。
作为优选,所述雾化器6包括悬挂在气液混合器5内且位于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液口10的正下方的雾化网19。该雾化器6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雾化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包括用于存放稀盐酸的第二瓶体20和用于存放饱和碳酸氢钠的第三瓶体21,所述第二瓶体20内同轴设置一上下端均开口的筒体22,所述筒体22的上端与第二瓶体20上端的瓶口相连通,所述筒体22的下端与第二瓶体20的底部设有一段间隙,所述第二瓶体20的瓶口处设有第二瓶塞23,所述第二瓶塞23的底部悬挂一用于存放块状碳酸钙的料网24,所述料网24位于筒体22所隔离出的腔室25内,所述第二瓶体20上避开筒体22所隔离出的腔室25设有用于注入稀盐酸的第二进液口26,所述第二瓶体20上位于筒体22所隔离出的腔室25上设有第二出气口27,所述第二瓶体20的第二出气口27通过第二出气管路28伸入到第三瓶体21中,所述第一出气管路7的一端与第三瓶体21的第三出气口29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气口8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方便实施推广;而且第三瓶体21内存放的饱和碳酸氢钠可去除二氧化碳气体中携带的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此外通过同步开关12可以控制第二瓶体20内稀盐酸的液面高度及与碳酸钙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反应速度及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另外在同步开关12关闭后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存储在密闭的空间内,因此可以在下一次打开同步开关12时继续使用,不会造成浪费。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出气口11相连通的集气器30,所述壳体1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整个壳体1的螺旋形管道31,所述集气器30的第四出气口32与螺旋形管道31的第二进气口50相连通,所述螺旋形管道31上还均匀布设若干第五出气口51。设置布满整个壳体1内腔的螺旋形管道31,再将气液混合器5排出的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到螺旋形管道31上均匀排出,可使壳体1内各个位置处均分布有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能从壳体1的各个位置处诱引蚊虫,灭蚊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所述气液混合器5包括第四瓶体33,各瓶体可采用TCTG塑料制成,且内嵌在壳体1上,按瓶体位置放置的高低可在壳体1底部设置台阶,所述第四瓶体33的瓶口处设有第三软瓶塞34,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第一进气口8和人工汗液的第一进液口10均设置在第三软瓶塞34上,所述第三软瓶塞34上还内嵌一环形陶瓷体35,所述多个第一出气口11均设置在环形陶瓷体35上,所述雾化网19悬挂在第三软瓶塞34的下方。该设置结构简单,且环形陶瓷体35不易积灰,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更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集气器30包括倒扣在第四瓶体33的瓶口处的第一罩壳36,所述第四出气口32设置在第一罩壳36上。该集气器30结构简单,且方便各部件的拆装。
作为优选,还包括热量发生器37,所述螺旋形管道31为仿DNA双螺旋形管道,所述螺旋形管道31包括第一螺旋形管道38、第二螺旋形管道39、以及均匀布设在第一螺旋形管道38与第二螺旋形管道39之间的用于连通两者的若干连管40,所述若干第五出气口51均匀布设在第一螺旋形管道38上,所述第二螺旋形管道39上还均匀布设若干第六出气口52,所述集气器30的第四出气口32与第一螺旋形管道38的第二进气口50相连通,所述热量发生器37的热气出口41与第二螺旋形管道39的第三进气口42相连通。该设置将模拟人体体温的热量发生器37与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过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之间的连管40将热量发生器37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并从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上的出气口均匀散发出去;而且在外界出现空气扰动的情况下,也能将这种扰动通过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之间的对流模拟出来,更加贴合实际,仿生效果更好,更能诱引蚊虫;除此之外,同步开关12的开度也可控制反应速度、热量产生量,进而调节热量发生器37所模拟的人体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热量发生器37包括倒扣在第一瓶体13上的第二罩壳43,所述热气出口41设置在第二罩壳43上。该设置直接利用启普发生器自身产生的热量作为热源,不仅节能省电,而且通过启普发生器产生的热量与人体释放的热量相当,因此能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防水装置,所述壳体1顶部开口,所述防水装置包括蘑菇型的第三罩壳44,所述第三罩壳44与壳体1顶部可拆式连接,可拆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该设置可适应户外使用,能有效保护内部元器件。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不倒翁结构45,不倒翁结构45采用现有技术即可。该设置可使结构更稳固,不易打翻。
本发明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插上AC插头47,打开电源开关46,开启同步开关12;第二瓶体20内的稀盐酸液面没过块状碳酸钙使二者发生反应,反应式如下:CaCO3 +2HCl=CaCl2 +H 2O+CO2↑;二氧化碳气体携带少量挥发性的氯化氢气体从第二瓶体20的第二出气口27逸出,并进入到装有饱和碳酸氢钠的第三瓶体21中进行以下反应:NaHCO3 +2HCl=CO2↑+H2O+2NaCl,这样可以去除二氧化碳气体中携带的挥发性的氯化氢气体;去除氯化氢气体之后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从第三瓶体21的第三出气口29逸出,通过第一出气管路7经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气口8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同时第一瓶体13内的人工汗液通过毛细吸附装置16将汗液吸附至倒U型软管15内,利用虹吸原理使人工汗液吸附到气液混合器5内,人工汗液滴落时受到雾化网19的撞击而雾化,并与进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混合,混合后的气体从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出气口11逸出,并通过集气器30收集;另外,第二瓶体20反应产生的热量还通过热量发生器37收集起来;通过集气器30收集的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和通过热量发生器37收集起来的热量分别通过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设置在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之间的连管40将热量发生器37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混有人工汗液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并从第一螺旋形管道38的第五出气口51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上的第六出气口52向整个壳体1均匀散发出去;而且在外界出现空气扰动的情况下,也能将这种扰动通过第一螺旋形管道38和第二螺旋形管道39之间的对流模拟出来,更加贴合实际,仿生效果更好,更能诱引蚊虫,至此,散发出来的气体既模拟了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模拟了人体的体温和汗液;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同步开关12协同控制第一出气管路7的二氧化碳和第一出液管路9的人工汗液的流量,使二氧化碳和人工汗液的排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更符合人体的实际机能,而且同步开关12可以控制第二瓶体20内稀盐酸的液面高度及与碳酸钙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反应速度、温度、以及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另外在同步开关12关闭后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存储在密闭的空间内,因此可以在下一次打开同步开关12时继续使用,不会造成浪费,因此同步开关12具有智能化、自动控制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和人工汗液供给器(4),所述壳体(1)上设有若干蚊虫入口通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气液混合器(5)、以及设置在气液混合器(5)内的雾化器(6),连接在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上的热量发生器(37),
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的第一出气管路(7)通过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气口(8)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4)的第一出液管路(9)通过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液口(10)与雾化器(6)相连通,所述气液混合器(5)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出气口(11)用于使二氧化碳气体与雾化后的人工汗液混合后排出,所述第一出气管路(7)与第一出液管路(9)均为软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路(7)和第一出液管路(9)还通过一同步开关(12)等比例调节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的流量,所述热量发生器(37)将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释放的热量用于加热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和人工汗液混合物;
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3)包括用于存放稀盐酸的第二瓶体(20)和用于存放饱和碳酸氢钠的第三瓶体(21),所述第二瓶体(20)内同轴设置一上下端均开口的筒体(22),所述筒体(22)的上端与第二瓶体(20)上端的瓶口相连通,所述筒体(22)的下端与第二瓶体(20)的底部设有一段间隙,所述第二瓶体(20)的瓶口处设有第二瓶塞(23),所述第二瓶塞(23)的底部悬挂一用于存放块状碳酸钙的料网(24),所述料网(24)位于筒体(22)所隔离出的腔室(25)内,所述第二瓶体(20)上避开筒体(22)所隔离出的腔室(25)设有用于注入稀盐酸的第二进液口(26),所述第二瓶体(20)上位于筒体(22)所隔离出的腔室(25)上设有第二出气口(27),所述第二瓶体(20)的第二出气口(27)通过第二出气管路(28)伸入到第三瓶体(21)中,所述第一出气管路(7)的一端与第三瓶体(21)的第三出气口(29)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气口(8)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汗液供给器(4)包括上端开口的用于存放人工汗液的第一瓶体(13)、以及设置在第一瓶体(13)开口处的第一瓶塞(14),所述第一出液管路(9)包括一倒U型软管(15),所述倒U型软管(15)的一端高且另一端低,所述倒U型软管(15)的高端伸入到第一瓶体(13)内,低端伸入到气液混合器(5)内并与雾化器(6)相连通,所述倒U型软管(15)的低端低于第一瓶体(13)的底部,所述倒U型软管(15)内还设有一条状的毛细吸附装置(16),所述毛细吸附装置(16)的上端伸入到第一瓶体(13)内的底部且下端低于第一瓶体(13)的底部,用于将第一瓶体(13)内的人工汗液吸附至倒U型软管(15)内以实现虹吸,所述同步开关(12)控制倒U型软管(15)和第一出气管路(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附装置(16)包括条形可挠折支架(17)以及设置在支架(17)上的由高吸水性材料制成的毛细条(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6)包括悬挂在气液混合器(5)内且位于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进液口(10)的正下方的雾化网(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气液混合器(5)的第一出气口(11)相连通的集气器(30),所述壳体(1)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整个壳体(1)的螺旋形管道(31),所述集气器(30)的第四出气口(32)与螺旋形管道(31)的第二进气口(50)相连通,所述螺旋形管道(31)上还均匀布设若干第五出气口(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5)包括第四瓶体(33),所述第四瓶体(33)的瓶口处设有第三软瓶塞(34),所述二氧化碳气体的第一进气口(8)和人工汗液的第一进液口(10)均设置在第三软瓶塞(34)上,所述第三软瓶塞(34)上还内嵌一环形陶瓷体(35),所述多个第一出气口(11)均设置在环形陶瓷体(35)上,所述雾化网(19)悬挂在第三软瓶塞(34)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器(30)包括倒扣在第四瓶体(33)的瓶口处的第一罩壳(36),所述第四出气口(32)设置在第一罩壳(36)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管道(31)为仿DNA双螺旋管道,所述螺旋形管道(31)包括第一螺旋形管道(38)、第二螺旋形管道(39)、以及均匀布设在第一螺旋形管道(38)与第二螺旋形管道(39)之间的用于连通两者的若干连管(40),所述若干第五出气口(51)均匀布设在第一螺旋形管道(38)上,所述第二螺旋形管道(39)上还均匀布设若干第六出气口(52),所述集气器(30)的第四出气口(32)与第一螺旋形管道(38)的第二进气口(50)相连通,所述热量发生器(37)的热气出口(41)与第二螺旋形管道(39)的第三进气口(4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发生器(37)包括倒扣在第一瓶体(13)上的第二罩壳(43),所述热气出口(41)设置在第二罩壳(43)上。
CN201811637236.0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Active CN109845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7236.0A CN109845710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7236.0A CN109845710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5710A CN109845710A (zh) 2019-06-07
CN109845710B true CN109845710B (zh) 2021-08-24

Family

ID=6689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7236.0A Active CN109845710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57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125A (zh) * 2021-03-12 2021-06-29 浙江万里学院 一种用于防治野外破坏植被的穴居动物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241A (zh) * 2004-06-08 2010-09-08 伍德斯特里姆公司 利用引诱物诱捕飞虫的系统
CN203715288U (zh) * 2014-03-19 2014-07-16 内蒙古民族大学 一种光照培养箱用二氧化碳发生器
CN107037161A (zh) * 2017-06-13 2017-08-11 厦门大学 一种虹吸式毛细管色谱分离法
CN207391049U (zh) * 2017-09-27 2018-05-22 范吉 一种废水/废液的蒸发浓缩处理装置
CN207767324U (zh) * 2017-11-16 2018-08-28 福州张成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仿生灭蚊扇
CN108605912A (zh) * 2016-04-19 2018-10-02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环保高效灭蚊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2241A (zh) * 2004-06-08 2010-09-08 伍德斯特里姆公司 利用引诱物诱捕飞虫的系统
CN203715288U (zh) * 2014-03-19 2014-07-16 内蒙古民族大学 一种光照培养箱用二氧化碳发生器
CN108605912A (zh) * 2016-04-19 2018-10-02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环保高效灭蚊灯
CN107037161A (zh) * 2017-06-13 2017-08-11 厦门大学 一种虹吸式毛细管色谱分离法
CN207391049U (zh) * 2017-09-27 2018-05-22 范吉 一种废水/废液的蒸发浓缩处理装置
CN207767324U (zh) * 2017-11-16 2018-08-28 福州张成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仿生灭蚊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5710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5710B (zh) 一种智能生态仿生灭蚊装置
CN101502364B (zh) 生态床
CN101225986A (zh) 一种空气加湿器
CN111854001A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WO2020073719A1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3687273U (zh) 加湿器
KR20130019521A (ko) 공기 강제투입형 벽면식 식물이용 공기정화 시스템
CN109780647A (zh) 一种新型空气加湿净化装置
CN206875624U (zh) 一种公共厕所使用的高效空气净化装置
CN205547800U (zh) 一种具有按摩保健作用的电吹风
CN112932876A (zh) 综合理疗床
CN204582053U (zh) 香氛扩散器
CN209004927U (zh) 一种便捷式节能雾化装置
CN212566064U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KR200459540Y1 (ko) 가습 겸용 산소발생장치
CN201166429Y (zh) 一种添加辅料的空气加湿器
CN209341481U (zh) 一种不倒加湿器
CN106989456A (zh) 新型智能纳米水离子净味器
CN109092031B (zh) 一种一体化集成式异味处理器
JP2004009040A (ja) 照明付き噴霧器
CN110464865A (zh) 一种养殖场用便携式臭氧消毒弥雾机
CN206090771U (zh) 一种智能小便斗
CN109090067A (zh) 一种具备香薰加湿功能的灭蚊装置
CN204670193U (zh) 一种设有二氧化碳发生器的蚊虫捕杀装置
CN206687016U (zh) 便携式驱蚊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2

Address after: 325609 Houtang Village, Nanyue Town, L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nzhou Jiuy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5100, Qian 8,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Hunan Roa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