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1492A -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1492A
CN109831492A CN201910047405.3A CN201910047405A CN109831492A CN 109831492 A CN109831492 A CN 109831492A CN 201910047405 A CN201910047405 A CN 201910047405A CN 109831492 A CN109831492 A CN 109831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tt
user
information
server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74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1492B (zh
Inventor
万蕾
杨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74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1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1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1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1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由于该访问方法可以使用户使用一个第一用户信息访问多个OTT应用,用户不需要记录分别针对每一个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因此,降低了访问多个OTT应用的复杂度,还提供三种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由于消息推送方法可以使服务器对注册,但未开启相关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也可以使服务器对未注册相应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不需要终端只有在开启相关OTT应用的情况下才接收消息,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为2013年8月1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310354163.5、申请名称为“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本申请全部内容包含在母案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OTT(Over The Top,在网络上层)应用的迅猛发展,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OTT应用,其中,OTT应用指的是互联网企业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即时通信业务,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这些均为OTT应用。
目前,很多OTT应用是分别基于不同服务器开发的,不同OTT应用均拥有特定的用户群,而且,这些基于不同服务器开发的OTT应用是不能使用同一个用户账号的,即不同OTT应用只能分别用各自的用户账号访问相对应的OTT服务器,并且,不同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只能向已经在本服务器上注册的终端发送消息。
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缺点:
a:随着OTT应用的增加,每访问一个新的OTT应用时,都要在对应的服务器上注册,获得相应的用户账号和密码信息(这里统称为第一用户信息),然后才能访问,不能用其他注册成功的OTT应用对应的用户账号和密码信息访问该新的OTT应用,具体如图1A所示,因此,存在访问多个OTT应用繁琐的问题;
b:服务器只能向在本服务器上已注册的、且开启对应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比如新闻信息、天气信息等等),不能向未注册对应OTT应用或对应OTT应用未开启、而注册并开启了其他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具体如图1B所示,这样,服务器推送对应OTT应用对应的消息时存在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访问多个OTT应用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包括:
互通服务器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所述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
所述互通服务器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否则,禁止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所述用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互通服务器获取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包括:
若用户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所述互通服务器直接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
若用户通过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用户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通过所述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互通服务器在接收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存储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之前,接收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密码。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携带的第二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本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所述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被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重定向至本服务器的请求,获取接收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接收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在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向与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供。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为本服务器存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的安全等级达到预设安全等级门限值时,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具体包括:
获取存储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意愿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意愿信息得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选择所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与第一OTT应用所推送的消息类型匹配的用户作为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包括: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进行发送,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在获取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之后,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至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之前,将获取的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存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具体包括: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其他服务器进行访问,则接收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的访问信息;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本服务器进行访问,则直接从本服务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
向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所述OTT信息,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所述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的OTT信息还包括:用户的意愿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意愿信息中至少携带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包括:
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否则,禁止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所述用户。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具体用于:
若用户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直接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
若用户通过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通过用户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通过所述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存储模块还用于:
在接收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存储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之前,接收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密码。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本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所述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通过被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重定向至本服务器的请求,获取接收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通过接收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在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向与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供。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为本服务器存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的安全等级达到预设安全等级门限值时,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存储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意愿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意愿信息得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选择所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与第一OTT应用所推送的消息类型匹配的用户作为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进行发送,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在获取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之后,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至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之前,将获取的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存储。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其他服务器进行访问,则接收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的访问信息;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本服务器进行访问,则直接从本服务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所述OTT信息,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所述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OTT信息还包括:用户的意愿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意愿信息中至少携带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访问多个OTT应用繁琐的问题,公开了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及装置,由于该访问方法可以使用户使用一个第一用户信息访问多个OTT应用,用户不需要记录分别针对每一个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因此,降低了访问多个OTT应用的复杂度;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还提供了三种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由于该消息推送方法可以使服务器对注册,但未开启相关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也可以使服务器对未注册相应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不需要终端只有在开启相关OTT应用的情况下才接收消息,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终端访问多个OTT应用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访问多个OTT应用、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访问OTT应用的详细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册OTT应用的第二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册OTT应用的第三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册OTT应用的第四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册OTT应用的第五示意图;
图3F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用户信息与相应OTT应用相对应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一详细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二详细流程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三详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一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二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的第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的第二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的第三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的第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访问多个OTT应用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具体为:互通服务器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互通服务器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用户;否则,禁止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用户,由于该访问方法可以使用户使用一个第一用户信息访问多个OTT应用,用户不需要记录分别针对每一个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因此,降低了访问多个OTT应用的复杂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三种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一种为: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另一种为: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终端发送消息;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由于该消息推送方法可以使服务器对注册,但未开启相关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也可以使服务器对未注册相应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不需要终端只有在开启相关OTT应用的情况下才接收消息,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再一种为: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向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OTT信息,以便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由于该消息推送方法可以使服务器对注册,但未开启相关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也可以使服务器对未注册相应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不需要终端只有在开启相关OTT应用的情况下才接收消息,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终端如何通过互通服务器访问未注册的OTT应用进行说明,然后,对终端如何通过互通服务器接收未注册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或者,注册但未开启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进行说明,其中,如图1C所示,在用户终端访问某个OTT应用之前,互通服务器要先存储用户终端所注册OTT应用的用户第一用户信息。然后,当用户终端在访问某个用户未注册的OTT应用时,互通服务器要对该用户终端提供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以便确定用户是否被允许访问用户未注册的OTT应用,用户未注册的OTT应用根据验证结果接受或者拒绝用户的接入。
此外,当某个用户尚未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需要向用户推送消息时,(如广告信息),那么互通服务器需要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推送的消息转发至各个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或者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所访问的服务器;
或者,向推送消息的OTT应用服务器发送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至少包括账号信息,还可包括用户访问状态信息)。由OTT应用服务器发送至各个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或者,各个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所访问的服务器,由该服务器再发送至各个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访问OTT应用的详细流程图如下:
步骤200:互通服务器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步骤210: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
步骤220:互通服务器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230,若不是,执行步骤240;
步骤230: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用户;
步骤240:禁止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用户信息主要是指用户的OTT应用帐户信息,其中,OTT应用帐户信息至少包括OTT应用账号信息,此外,还可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用户的签约意愿、手机号信息、邮箱地址信息,或者其他联系方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信息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用户通过某个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交OTT账户注册申请,然后,在注册完成后由用户将第一用户信息发送至互通服务器,或者由成功注册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第一用户信息发送至互通服务器;还例如,用户在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时,此时,互通服务器直接可以获取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上述几种方式的第一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信息,和/或在用户输入其他信息后,互通服务器分配的。
在上述过程中,用户在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时,用户可以直接在互通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进入指定注册页面,然后,在指定注册页面中用户提交OTT账户注册申请,如图3A所示;也可以在浏览器客户端中进入指定注册页面,然后在指定注册页面中用户提交OTT账户注册申请,如图3B所示;还可以通过待注册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重定向到互通服务器,进入指定注册页面,然后在指定注册页面中用户提交OTT账户注册申请,如图3C所示;还可以在浏览器客户端中进入注册OTT应用的选择界面,然后在注册OTT应用的选择界面中选择某一OTT应用,进入注册选择的OTT应用的指定界面,再在该指定界面中用户提交OTT账户注册申请,如图3D所示。
还例如,用户通过某个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交注册申请,并且在注册完成后由用户将第一用户信息告知互通服务器,或者由完成注册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第一用户信息告知互通服务器,如图3E所示。
为了提高第一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注册OTT应用后,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于第一用户信息相对应的密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用户信息设置为可以访问两个以上OTT应用,可以是根据用户设置的,也可以是默认的,其中,根据用户设置时,可以为在通过浏览器进入指定注册界面,在该注册界面中提供用户可以选择的可以共享这一第一用户信息的OTT名单,如图3F所示,也可以是用户输入相关注册信息后,获取服务器分配的第一用户信息之前,选择可以共享第一用户信息的其他OTT应用,上述只是具体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某个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选的,例如,当用户直接通过在互通服务器客户端访问第二OTT应用时,互通服务器直接接收来自用户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然后进行验证;
又例如,当用户在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访问OTT应用时,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用户侧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发送至互通服务器,互通服务器接收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进而进行验证;
还例如,用户采用OTT应用客户端访问OTT应用时,直接被重定向到OTT互通平台服务器,然后,互通服务器直接接收来自用户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然后进行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使用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一致的方式,来判断两者是否匹配;或者也可以使用密钥加密的方式来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多种方式,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实际上是根据第一用户信息验证确定第二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进而确定是否允许用户访问OTT应用,互通服务器确定互通服务器根据第二用户信息确定用户能否访问某个OTT应用,主要执行如下操作:
首先根据获取的第二用户信息判断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即执行真实性验证功能,互通服务器对用户真实性验证的方式有多种,如,基于用户名/口令;或者是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GAA(Gernericauthentication architecture,通用认证构架)方式。
由于不同OTT应用对用户的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要求不一样,互通服务器可以根据情况将用户的第一用户信息进行一个安全分类,以便给OTT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平台。也就是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安全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后,再根据第二用户信息判断用户访问的权限,由于互通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的渠道不同,例如,有的是一些安全性较强的OTT应用在用户进行注册时会进行一些信息的核对,因此,用户信息相对安全一些,而还有一些OTT应用,并不会对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信息进行核对,因此,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就差一些。因此,要判断用户访问的权限,其中,判断访问权限的方式可以为:判定用户信息的安全级别是否大于预设的安全级别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三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其中一种具体如下:
参阅图4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一详细流程图如下:
步骤40: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终端发送消息;
步骤41: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410中,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发送至所有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不经过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所访问的OTT应用服务器,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下发至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也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发送至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所访问的第二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再由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所访问的第二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该消息发送至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参阅图4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二详细流程图如下:
步骤400: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终端发送消息;
步骤410: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在图4B所示的方案中,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可以不将待发送的消息发送至互通服务器,先向互通服务器发送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该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终端发送消息,互通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确定哪些用户可以接收这一推送消息,并将这些用户作为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了解这些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并由互通服务器负责为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和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建立互信连接,连接建立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直接将需要推送的消息以及接收用户的名单交给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服务器,由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客户端推送消息。
参阅图4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第三详细流程图如下:
步骤4000: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
步骤4100:向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OTT信息,以便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在该实施例中,OTT信息还包括:用户的意愿信息,其中,用户的意愿信息中至少携带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在上述三种方式中,步骤40,400及4000之前,互通服务器需要获取和保存各个用户的访问信息(包括用户是否上线,以及当前访问了哪个服务器等),其中,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具体方式有多种:
例如,方式1)用户通过第二OTT应用对应的第二OTT服务器,其中,具体的访问方式参见步骤200-240。互通服务器可以直接从访问过程中获取,也可以在用户完成对第二OTT应用的访问后,由第二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用户的访问信息知会给互通服务器。
又例如,方式2)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直接通过互通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访问互通服务器,那么互通服务器可以直接从访问过程中获取。
互通服务器获取用户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后,互通服务器可以将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发送至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也可以不将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发送至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其中,访问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账号、用户上线或离线状态,还可以包括用户昵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的地址、域名,等等。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用户不必收到大量并不感兴趣的垃圾信息,对应到步骤41、410、4100,需要对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范围做一定的筛选和限制,具体可能方式为:
方式一、互通服务器所能获取的用户上线信息可以限制为所有在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上注册了账号的用户们;
方式二、互通服务器提供者(如运营商)获取用户的意愿信息,意愿信息的内容可以是否允许将该用户在某一个OTT应用上的上线状态通知给互通服务器上存储有用户信息的其他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或者,是否愿意接收来自该互通服务器上存储有用户信息的其他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某类消息(例如,游戏推荐消息,时装购物广告消息,等等)或者呼叫请求,或者,是否愿意接收来自某类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的消息,或者,是具体的OTT应用名称列表。此外,互通服务器还可以获取用户自身的属性(例如,年级,工作行业,兴趣爱好等),互通服务器可根据相关信息对可以获取用户在线信息的OTT应用加以筛选。
值得指出的是,用户与互通服务器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意愿信息的方式有多种方式:
例如,方式a)获取意愿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在新用户注册的页面提供相应的选项供用户选择,用户在注册一个新的OTT应用对应的用户信息时,勾选愿意接收的消息类型、消息来源,等等。也可以是以业务的方式提供,如,用户通过营业厅、短消息,或者人工电话的方式订阅相关业务,互通服务器保存用户的意愿信息。
又例如,方式b)如果用户的用户信息不是通过互通服务器注册的,而是在某个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上注册的,那么用户可以将意愿信息,进一步包括用户属性信息按照与方式二类式的渠道告知互通服务器,互通服务器在从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获取相应信息。之后,互通服务器保存用户的意愿信息。
例如,互通服务器选择可以接收推送信息的终端用户时,可以根据获取的用户确定接收的信息类型进行筛选,其中,用户确定接收消息类型中可以包括用户接收的消息的具体类型,如,游戏推荐消息类型,时装购物广告消息类型,也可以是指明对应的OTT类型;或者指定愿意接收哪些OTT发送的消息,并给出OTT名称。
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互通服务器可以将用户访问信息,以及用户的意愿信息发送至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根据需要确定向哪些跨OTT的目标用户发送消息(甚至建立呼叫联系),即确定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在这种方式中,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目标用户,即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发送消息时,可以选择将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发送的消息转由互通服务器后,再由互通服务器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发送,也可以直接将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发送的消息发送至互通服务器后,再由互通服务器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发送,再由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发送。
在图4A所示的方式中,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推送消息时,还可以选择直接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发送所要推送的消息。为此,在发送消息之前,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发送消息的意愿告知互通服务器,然后互通服务器负责为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和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建立互信连接,连接建立后,再由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直接将需要发送的消息交给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由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转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其中,互通服务器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和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建立互信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可选的,互通服务器为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颁发某种信任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拿到信任状后再跟目标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建立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给出具体应用场景,针对服务器推送消息的过程,做出进一步详细描述(互通服务器为服务器A、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为服务器B、第二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为服务器C):
实施例一:具体如图5所示(服务器A将用户1访问第二OTT应用的访问信息发送至服务器B)
步骤500:服务器A存储用户1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
该步骤中,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1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步骤510:用户1使用第二用户信息通过服务器C访问第二OTT应用;
在该步骤中,用户1可以通过服务器C访问第二OTT应用,也可以通过服务器A访问第二OTT应用,其中,用户1通过服务器C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服务器C要将用户1的第二用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A,且第二用户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账号信息、上线\离线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服务器C的地址和/或域名。
步骤520:服务器A获取第二用户信息,并在判定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相匹配时,将相匹配的结果发送至服务器C,服务器C在接收到匹配结果时,接入用户1;
步骤530:服务器A获取用户1的上线信息,及愿意接收的信息类型,例如,用户1接收的信息类型为游戏升级信息类型;
其中,服务器A获取用户1接收的信息类型时,可以在用户1注册OTT应用时的页面提供相应的接收信息选项供用户1选择,然后,将用户1点击的接收信息作为用户1接收的信息类型。
步骤540:服务器A将用户1的上线信息及愿意接收的信息类型发送至服务器B;
步骤550:服务器B根据接收到的用户1的上线信息及接收的信息类型了解用户1只愿意接收游戏升级消息,后续仅将游戏升级消息通过服务器A,发送至用户1服务器C,或者直接将游戏升级消息发送至用户1客户端。
实施例二:具体如图6所示(服务器A未将用户1访问第二OTT应用的第二用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B)
步骤600:服务器A存储用户1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
该步骤中,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1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步骤610:用户1使用第二用户信息通过服务器C访问第二OTT应用;
在该步骤中,用户1可以通过服务器C访问第二OTT应用,也可以通过服务器A访问第二OTT应用,其中,用户1通过服务器C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服务器C要将用户1的第二用户信息发送至服务器A,且第二用户信息至少包括用户账号信息、上线\离线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服务器C的地址和/或域名。
步骤620:服务器A获取第二用户信息,并在判定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相匹配时,将相匹配的结果发送至服务器C,服务器C在接收到匹配结果时,接入用户1;
步骤630:服务器A获取用户1的访问信息,并加以保存;
步骤640:服务器B将所有消息发送至服务器A;
步骤650:服务器A选择用户1为其中一个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服务器B推送的消息直接发至用户1,及其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或者转发至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即第二OTT应用服务器),再由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当前访问的服务器发至用户终端。
其中,服务器A选择服务器B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具体方式为:
例如,获取所有当前处于上线状态的用户的信息;又例如,根据处于上线状态的用户的信息了解用户的意愿信息(即愿意接收的消息类型)。
确定根据各个用户的意愿信息找到愿意接收服务器B消息的用户,将这些愿意接收服务器B消息的用户确定为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该互通服务器主要包括:
信息存储模块700,用于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信息获取模块710,用于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
判断模块720,用于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用户;
否则,禁止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信息存储模块700具体用于:
若用户通过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直接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并加以存储;或者
若用户通过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通过用户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通过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信息加以存储。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存储模块700还用于:
在接收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存储第一用户信息之前,接收与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密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信息获取模块710具体用于:
通过本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通过被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重定向至本服务器的请求,获取接收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通过接收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在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向与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供。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模块720还用于:
在确定第二用户信息为本服务器存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判定第二用户信息的安全等级达到预设安全等级门限值时,接入用户,或者指示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用户。
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该互通服务器主要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800,用于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发送模块810,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发送模块810具体用于:
获取存储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意愿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意愿信息得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选择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与第一OTT应用所推送的消息类型匹配的用户作为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发送模块810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进行发送,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模块810还用于: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在获取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之后,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至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之前,将获取的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发送模块810具体用于: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其他服务器进行访问,则接收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的访问信息;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本服务器进行访问,则直接从本服务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
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该互通服务器主要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900,用于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信息确定模块910,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通服务器,该互通服务器主要包括:
获取模块1000,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1100,用于向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OTT信息,以便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00获取的OTT信息还包括:用户的意愿信息,其中,用户的意愿信息中至少携带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及装置由于该访问方法可以使用户使用一个第一用户信息访问多个OTT应用,用户不需要记录分别针对每一个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因此,降低了访问多个OTT应用的复杂度,还提供了三种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由于该消息推送方法可以使服务器对注册,但未开启相关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也可以使服务器对未注册相应OTT应用的终端推送消息,不需要终端只有在开启相关OTT应用的情况下才接收消息,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服务器推送消息时存在的推送方式及其推送时机较为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互通服务器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所述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
所述互通服务器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否则,禁止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所述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服务器获取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包括:
若用户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所述互通服务器直接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
若用户通过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用户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通过所述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服务器在接收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存储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之前,接收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密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通服务器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携带的第二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本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所述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被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重定向至本服务器的请求,获取接收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互通服务器通过接收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在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向与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为本服务器存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的安全等级达到预设安全等级门限值时,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6.一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具体包括:
获取存储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意愿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意愿信息得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选择所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与第一OTT应用所推送的消息类型匹配的用户作为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包括: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进行发送,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在获取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之后,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至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之前,将获取的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存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具体包括: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其他服务器进行访问,则接收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的访问信息;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本服务器进行访问,则直接从本服务器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
11.一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12.一种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
向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所述OTT信息,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所述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的OTT信息还包括:用户的意愿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意愿信息中至少携带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14.一种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若是,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否则,禁止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失败,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所述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具体用于:
若用户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直接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
若用户通过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进行OTT账户注册,通过用户获取第一用户信息,或者通过所述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获取第一用户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存储模块还用于:
在接收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存储所述第一用户信息之前,接收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的密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本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接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所述客户端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通过被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重定向至本服务器的请求,获取接收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提供的第二用户信息;或者
通过接收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用户信息,第二用户信息在用户访问第二OTT应用时,向与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提供。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为本服务器存储的第一用户信息后,判定所述第二用户信息的安全等级达到预设安全等级门限值时,接入所述用户,或者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以使得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
19.一种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存储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意愿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意愿信息得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选择所述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与第一OTT应用所推送的消息类型匹配的用户作为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进行发送,或者,直接将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针对每一个确定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在获取接收到的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之后,通过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至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之前,将获取的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存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其他服务器进行访问,则接收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访问的服务器发送的访问信息;
若跨OTT信息接收用户从本服务器进行访问,则直接从本服务获取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访问信息。
24.一种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25.一种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所述OTT信息,以便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所述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互通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OTT信息还包括:用户的意愿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意愿信息中至少携带用户意愿接收的信息类型。
27.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互通服务器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向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验证结果;
若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所述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接入所述用户;否则,所述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拒绝接入所述用户。
28.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互通服务器发送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互通服务器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29.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互通服务器发送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互通服务器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30.一种访问OTT应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互通服务器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向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所述OTT信息;
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根据所述OTT信息,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所述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31.一种OTT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通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所述互通服务器,用于存储获取到的用户注册OTT应用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用户信息被应用于用户访问至少两个OTT应用;收用户访问OTT应用时使用的第二用户信息;判断第一用户信息与所述第二用户信息是否匹配,向所述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验证结果;
所述待访问的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用于:若指示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成功,则接入所述用户;否则,拒绝接入所述用户。
32.一种OTT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和互通服务器;
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用于向所述互通服务器发送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未访问第一OTT应用,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所述互通服务器,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待发送的消息进行发送。
33.一种OTT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和互通服务器;
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用于向所述互通服务器发送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其中,所述跨OTT推送消息的请求用于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向注册第一OTT应用但未访问,或者未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发送消息;
所述互通服务器,用于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注册第一OTT应用的用户信息,选择接收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的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的信息发给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还用于将欲推送的信息发送给所选择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
34.一种OTT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通服务器和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所述互通服务器根据存储的获取到的访问OTT应用的用户信息,获取至少包括用户访问信息在内的OTT信息;向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发送获取的所述OTT信息;
所述第一OTT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根据所述OTT信息,确定推送消息的跨OTT信息接收用户,并将欲推送的消息向所述跨OTT信息接收用户进行推送。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047405.3A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831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7405.3A CN109831492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4163.5A CN104378395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1910047405.3A CN109831492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4163.5A Division CN104378395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1492A true CN109831492A (zh) 2019-05-31
CN109831492B CN109831492B (zh) 2021-06-22

Family

ID=5246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7405.3A Active CN109831492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1310354163.5A Active CN104378395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4163.5A Active CN104378395B (zh) 2013-08-14 2013-08-14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2740B2 (zh)
CN (2) CN109831492B (zh)
WO (1) WO2015021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1492B (zh) * 2013-08-14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57242B (zh) * 2017-07-13 2020-06-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识别方法和装置、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CN107566412B (zh) * 2017-10-23 2020-12-04 朱子腾 基于动态密码及网络节点存储技术的账号共享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9834A1 (en) * 1999-07-02 2006-06-15 Kimberly Ellmo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sign on process for websites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CN101552673A (zh) * 2009-04-30 2009-10-07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OpenID账号登录单点登录系统的方法
CN101582769A (zh) * 2009-07-03 2009-1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接入网络的权限设置方法和设备
CN101697540A (zh) * 2009-10-15 2010-04-21 浙江大学 一种p2p服务请求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CN101719238A (zh) * 2009-11-30 2010-06-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身份管理、认证和授权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08051A (zh) * 2010-03-15 2010-08-18 天津威奕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整合网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97685A (zh) * 2009-08-27 2011-03-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单点登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2231745A (zh) * 2011-07-08 2011-11-02 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应用的安全系统及方法
US20130139241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Michael Leeder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bridging user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ess between web-based and telecom domains
CN10318823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04378395B (zh) * 2013-08-14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34814A1 (en) * 2006-12-12 2009-09-17 Marco Boerries Configuring a 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 with environment-specific information
CN101183940A (zh) * 2007-12-11 2008-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应用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的方法
US8010089B2 (en) * 2009-01-19 2011-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identity correlation for an over the top servi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995318B2 (en) * 2010-04-02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US20120054068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Brenda Ann Conn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lectronic content or servic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A2719812A1 (en) * 2010-11-01 2012-05-01 Carlo Morfidis Tool tray for a step ladder
CN102065082A (zh) * 2010-12-07 2011-05-18 深圳市闪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帐号登录多个网上应用程序的方法
US9736619B2 (en) * 2011-05-11 2017-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TC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296784A1 (en) * 2011-05-20 2012-11-22 Brenda Ann Conn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ded to over the top application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51807B2 (en) * 2011-06-23 2014-06-10 Azuki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over-the-top live video delivery
EP2717540B1 (en) * 2011-06-30 2015-04-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edia data based on over the top (ott)
US10080118B2 (en) * 2011-08-09 2018-09-18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anag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users in multiple over-the-top service platforms
CN102984046B (zh) * 2011-09-07 2015-12-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业务的处理方法及相应的网络设备
US9466086B2 (en) * 2011-09-22 2016-10-11 Genband U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ffecting user associations in over the top (OTT) service platforms
CN102420819B (zh) * 2011-11-28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注册方法、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166828B (zh) * 2011-12-12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社交网络的互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3188653B (zh) 2011-12-27 2016-06-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接收数据的方法、发送数据的方法、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US20130173765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United Video Propert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igning roles between user devices
CN103209392B (zh) * 2012-01-16 2016-05-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进程多应用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US8818347B2 (en) * 2012-07-10 2014-08-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ode and method for service specific management
US9038135B2 (en) * 2012-07-12 2015-05-1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Quality of service application
CN103036770B (zh) * 2012-12-12 2016-08-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息推送的系统及方法
US9848276B2 (en) * 2013-03-11 2017-12-19 Rovi Guid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configuring a user equipment device with content consumption material
US9088904B2 (en) * 2013-04-10 2015-07-2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undled charging for over-the-top and hosted services in IP wireless networks
US9674251B2 (en) * 2013-06-17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ating content delivery via one or more services
US20160173489A1 (en) * 2013-08-02 2016-06-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mmunication using over-the-top identities without centralized authorit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9834A1 (en) * 1999-07-02 2006-06-15 Kimberly Ellmo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sign on process for websites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CN101552673A (zh) * 2009-04-30 2009-10-07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OpenID账号登录单点登录系统的方法
CN101582769A (zh) * 2009-07-03 2009-1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接入网络的权限设置方法和设备
CN101997685A (zh) * 2009-08-27 2011-03-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方法、单点登录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1697540A (zh) * 2009-10-15 2010-04-21 浙江大学 一种p2p服务请求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CN101719238A (zh) * 2009-11-30 2010-06-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统一身份管理、认证和授权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08051A (zh) * 2010-03-15 2010-08-18 天津威奕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整合网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31745A (zh) * 2011-07-08 2011-11-02 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应用的安全系统及方法
US20130139241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Michael Leeder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bridging user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ess between web-based and telecom domains
CN10318823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 单点登录系统及方法
CN104378395B (zh) * 2013-08-14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胥永康,张际兰,宋涛,吴家菊: "一对多应用访问一体化透明机制", 《计算机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56728A1 (en) 2016-06-02
WO2015021842A1 (zh) 2015-02-19
US10432740B2 (en) 2019-10-01
CN104378395B (zh) 2019-02-05
CN109831492B (zh) 2021-06-22
CN104378395A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6655B2 (en) Proximity and context aware mobile workspaces in enterprise systems
US99904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 to peer mobile contextual authentication
US9774606B2 (en) Cross platform social networking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05530175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98551B (zh) 一种应用接入鉴权的方法、系统、装置及终端
CN105376216B (zh) 一种远程访问方法、代理服务器及客户端
CN103001974B (zh) 基于二维码的登录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23918B (zh) 为多个网络服务统一提供登录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JP5197843B1 (ja) 認証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idプロバイダ装置
US20150180870A1 (en) Authorizatio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763547B (zh) 第三方授权方法和第三方授权系统
CN106330816B (zh) 一种登录云桌面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054292A1 (zh) 一种虚拟sim卡服务授权方法、终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CN109688186B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658963B2 (e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validation
CN109995710A (zh) 一种局域网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161354A (zh) 业务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业务服务器
CN106302332B (zh) 用户数据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64749A (zh) 网络连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0913341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group based decentralized authorization mechanism
CN109766152A (zh) 一种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4378395B (zh) 访问ott应用、服务器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Arias-Cabarcos et al. Blended identity: Pervasive idm for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CN108768928A (zh)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8390848A (zh) 一种信息见证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