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3547A -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 Google Patents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23547A
CN109823547A CN201910076466.2A CN201910076466A CN109823547A CN 109823547 A CN109823547 A CN 109823547A CN 201910076466 A CN201910076466 A CN 201910076466A CN 109823547 A CN109823547 A CN 109823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diode
motor
capacitor
micro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64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守田
苏中滨
贾银江
孔庆明
戴百生
赵振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764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235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23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23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50On board measures aiming to increase energy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所述的蓄电池(3)通过带线连接电机Ⅰ(5)与电机Ⅱ(6),所述的电机Ⅰ(5)通过支架Ⅰ(7)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所述的电机Ⅱ(6)通过支架Ⅱ(8)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本发明双发动机启动快响应快,太阳能为蓄电池提供长时间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无人自转旋翼机均为一个发动机,由于发动机的拉力为固定值,使得在使用时启动时间长,响应时间长,且蓄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双发动机启动快响应快,太阳能为蓄电池提供长时间续航能力。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组成包括: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外部顶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箱4,所述的控制箱4与蓄电池3紧固连接,所述的控制箱4内装入电路板,
所述的蓄电池3通过带线连接电机Ⅰ5与电机Ⅱ6,所述的电机Ⅰ5通过支架Ⅰ7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所述的电机Ⅱ6通过支架Ⅱ8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
所述的电机Ⅰ5的输出轴紧固连接转轴Ⅰ9,所述的转轴Ⅰ9的顶端连接螺旋桨Ⅰ10,
所述的电机Ⅱ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连接螺旋桨Ⅱ12,所述的螺旋桨Ⅱ12设置在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电路板上的逆变器DC/AC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控制器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3,所述的控制器还将电能传输至逆变器,所述的逆变器将电能传输至交流负载,所述的蓄电池将电能传输至直流负载。
进一步的,遥控器将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Ⅱ向微处理器U1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3将光感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1,所述的微处理器U1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的电源开关,所述的电源开关接通使蓄电池为电机驱动电路、电机Ⅰ5与电机Ⅱ6供电,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Ⅰ5与电机Ⅱ6。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电机Ⅱ配合支架Ⅱ使用,使电机Ⅱ的输出轴与电机Ⅰ的输出轴成锐角或直角设置,保证螺旋桨Ⅱ在飞机尾端起驱动作用。
2.本发明即可利用太阳能为蓄电池充电,又可以利用市电为蓄电池充电, 且不止通过遥控器控制还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控制电机。
3.本发明的太阳能为蓄电池充电,可以保证续航时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太阳能转化的逻辑信号流程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光电传感器控制电机启动的逻辑信号流程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光电传感器电路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电机驱动电路。
附图6是本发明的微处理器U1引脚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时间模块。
附图8是本发明的复位模块。
附图9是本发明的晶振模块。
附图10是本发明的电源指示灯模块。
附图11是本发明的电源模块。
附图12是本发明的无线收发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组成包括: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外部顶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箱4,所述的控制箱4与蓄电池3紧固连接,所述的控制箱4内装入电路板,
所述的蓄电池3通过带线连接电机Ⅰ5与电机Ⅱ6,所述的电机Ⅰ5通过支架Ⅰ7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所述的电机Ⅱ6通过支架Ⅱ8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
所述的电机Ⅰ5的输出轴紧固连接转轴Ⅰ9,所述的转轴Ⅰ9的顶端连接螺旋桨Ⅰ10,
所述的电机Ⅱ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连接螺旋桨Ⅱ12,所述的螺旋桨Ⅱ12设置在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尾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电路板上的逆变器DC/AC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控制器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3,所述的控制器还将电能传输至逆变器,所述的逆变器将电能传输至交流负载,所述的蓄电池将电能传输至直流负载。
进一步的,遥控器将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Ⅱ向微处理器U1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3将光感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1,所述的微处理器U1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的电源开关,所述的电源开关接通使蓄电池为电机驱动电路、电机Ⅰ5与电机Ⅱ6供电,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Ⅰ5与电机Ⅱ6。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Ⅰ5与电机Ⅱ6,所述的电机Ⅰ5的正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机Ⅰ5的负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机Ⅱ6的正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机Ⅱ6的负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一端、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5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6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另一端、芯片U2的1号端与芯片U2的15号端;
所述的芯片U2的9号端并联电压VDD端、电容C15的一端与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9号引脚连接芯片U4的5号引脚、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5号引脚连接芯片U4的7号引脚,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6号引脚连接芯片U4的6号引脚,所述的芯片U4的1号引脚连接工作电压+5V,所述的芯片U4的2号引脚与芯片U4的3号引脚之间串联晶振Y1,所述的芯片U4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的芯片U4的8号引脚连接接口JP1的1号引脚,所述的接口JP1的1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并联开关S1后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9号引脚连接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8号引脚连接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2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9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3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8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4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7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5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6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6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5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7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4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8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3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9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2号端,
所述的电阻排RP1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串联电阻R1与发光二极管LED1后连接微处理器U1的5号引脚,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串联开关S2后连接电源J1。
无线收发模块电路包括芯片U3,所述的芯片U3的1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8号引脚,
所述的芯片U3的2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8号引脚,
所述的芯片U3的3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25号引脚,
所述的芯片U3的6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21号引脚,
所述的芯片U3的7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4号引脚,
所述的芯片U3的8号引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7号引脚,
所述的芯片U3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C5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3的5号引脚与接地端。
光电传感器电路包括运放器A1与运放器A2,所述的运放器A1的正输入端连接光敏电阻RG1的一端与滑变器RP3的一端,所述的运放器A1的负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2的负输入端与滑变器RP2的第三端,所述的运放器A2的正输入端连接光敏电阻RG2的一端与滑变器RP3的另一端,所述的光敏电阻RG2的另一端连接光敏电阻RG1的另一端、滑变器RP2的一端、三极管Q11的发射极e与接地端,
所述的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1后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10的发射极e连接接地端,所述的三极管Q10的集电极c连接继电器K1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
所述的运放器A2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后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11的集电极c连接继电器K2的一端、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
所述的滑变器RP3的第三端连接滑变器RP2的另一端、运放器A1的4号端、继电器K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K2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
工作流程:
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前端设置光电传感器13,光电传感器13或遥控器(内装入无线收发模块Ⅰ)将信号传输给微处理器U1,微处理器U1控制两个电机的启动,电机启动带动两个螺旋桨的转动,使无人自转旋翼机起飞,且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上端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2可以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持续为蓄电池充电,保证无人自转旋翼机的续航,使其飞行时间延长,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组成包括: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外部顶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导线连接控制箱(4),所述的控制箱(4)与蓄电池(3)紧固连接,所述的控制箱(4)内装入电路板,
所述的蓄电池(3)通过带线连接电机Ⅰ(5)与电机Ⅱ(6),所述的电机Ⅰ(5)通过支架Ⅰ(7)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所述的电机Ⅱ(6)通过支架Ⅱ(8)连接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内部,
所述的电机Ⅰ(5)的输出轴紧固连接转轴Ⅰ(9),所述的转轴Ⅰ(9)的顶端连接螺旋桨Ⅰ(10),
所述的电机Ⅱ(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连接螺旋桨Ⅱ(12),所述的螺旋桨Ⅱ(12)设置在无人自转旋翼机本体(1)的箱体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电路板上的逆变器DC/AC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控制器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3),所述的控制器还将电能传输至逆变器,所述的逆变器将电能传输至交流负载,所述的蓄电池将电能传输至直流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特征是:遥控器将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Ⅱ向微处理器U1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的光电传感器(13)将光感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U1,所述的微处理器U1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上的电源开关,所述的电源开关接通使蓄电池为电机驱动电路、电机Ⅰ(5)与电机Ⅱ(6)供电,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Ⅰ(5)与电机Ⅱ(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Ⅰ(5)与电机Ⅱ(6),所述的电机Ⅰ(5)的正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机Ⅰ(5)的负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机Ⅱ(6)的正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机Ⅱ(6)的负端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4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压VSS端、芯片U2的4号端、芯片U2的2号端、芯片U2的3号端、芯片U2的13号端、芯片U2的14号端;
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一端、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5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6的另一端、二极管D7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另一端、芯片U2的1号端与芯片U2的15号端;
所述的芯片U2的9号端并联电压VDD端、电容C15的一端与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8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9号引脚连接芯片U4的5号引脚、电阻R2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5号引脚连接芯片U4的7号引脚,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6号引脚连接芯片U4的6号引脚,所述的芯片U4的1号引脚连接工作电压+5V,所述的芯片U4的2号引脚与芯片U4的3号引脚之间串联晶振Y1,所述的芯片U4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的芯片U4的8号引脚连接接口JP1的1号引脚,所述的接口JP1的1号引脚接地,
所述的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并联开关S1后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9号引脚连接晶振Y2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18号引脚连接晶振Y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2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9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3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8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4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7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5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6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6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5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7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4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8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3号端,
所述的微处理器U1的39号引脚连接电阻排RP1的2号端,
所述的电阻排RP1的1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串联电阻R1与发光二极管LED1后连接微处理器U1的5号引脚,
所述的工作电压VCC串联开关S2后连接电源J1。
CN201910076466.2A 2019-01-26 2019-01-26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Pending CN1098235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6466.2A CN109823547A (zh) 2019-01-26 2019-01-26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6466.2A CN109823547A (zh) 2019-01-26 2019-01-26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23547A true CN109823547A (zh) 2019-05-31

Family

ID=6686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6466.2A Pending CN109823547A (zh) 2019-01-26 2019-01-26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235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2800A (zh) * 2019-08-19 2019-10-22 江苏馨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运输的羊肚菌种植用采取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294A (zh) * 2014-10-15 2015-01-28 天津大学 基于红外传感及无线控制实现智能导航的多功能机器人
CN105083563A (zh) * 2015-07-31 2015-11-25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双电池供电的飞行器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US20160107748A1 (en) * 2013-06-12 2016-04-21 The Boeing Company Hybrid power rotary wing aircraft
CN205256661U (zh) * 2015-12-30 2016-05-25 胡沧海 一种自旋翼农业植保无人机
CN205281263U (zh) * 2015-12-31 2016-06-0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桥梁探伤检测装置
CN106143882A (zh) * 2015-03-07 2016-11-23 许少君 一种无燃油型安全陆空二用自旋翼飞行器
CN106512586A (zh) * 2017-01-17 2017-03-22 华北科技学院 烟尘净化系统
CN206141828U (zh) * 2016-10-12 2017-05-03 张梓宸 无人自转旋翼直升飞机
CN206288230U (zh) * 2016-11-24 2017-06-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全电自转旋翼机
CN108092393A (zh) * 2018-01-29 2018-05-2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公交站台太阳能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7748A1 (en) * 2013-06-12 2016-04-21 The Boeing Company Hybrid power rotary wing aircraft
CN104317294A (zh) * 2014-10-15 2015-01-28 天津大学 基于红外传感及无线控制实现智能导航的多功能机器人
CN106143882A (zh) * 2015-03-07 2016-11-23 许少君 一种无燃油型安全陆空二用自旋翼飞行器
CN105083563A (zh) * 2015-07-31 2015-11-25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双电池供电的飞行器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205256661U (zh) * 2015-12-30 2016-05-25 胡沧海 一种自旋翼农业植保无人机
CN205281263U (zh) * 2015-12-31 2016-06-0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桥梁探伤检测装置
CN206141828U (zh) * 2016-10-12 2017-05-03 张梓宸 无人自转旋翼直升飞机
CN206288230U (zh) * 2016-11-24 2017-06-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全电自转旋翼机
CN106512586A (zh) * 2017-01-17 2017-03-22 华北科技学院 烟尘净化系统
CN108092393A (zh) * 2018-01-29 2018-05-29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公交站台太阳能充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2800A (zh) * 2019-08-19 2019-10-22 江苏馨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运输的羊肚菌种植用采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2765Y (zh) 一种全自动风光互补型遮阳伞
CN109823547A (zh) 双发动机无人自转旋翼机
CN106948670A (zh) 一种基于手机标准otg功能给门锁供电的方法
CN204992642U (zh) 一种三能一体充电宝
CN204086997U (zh) 一种小型太阳能自动追踪与智能供电装置
CN204363696U (zh) 一体化太阳能电动开合帘
CN208388009U (zh) 带电风扇的太阳能遮阳伞
CN206324377U (zh) 户外多功能伞
CN206364568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启动发电一体的无人机电路系统
CN217354197U (zh) 独立光伏智能窗帘系统
CN207935129U (zh) 太阳能电扇
CN204349695U (zh) 多功能发电机组
CN105083563A (zh) 双电池供电的飞行器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TWI544720B (zh) With the plug with the wind to the battery
CN202712954U (zh) 风力发电机用于辅助电机的电源集成导线传输器
CN207976567U (zh) 一种电池信息查看装置
CN205945471U (zh) 一种基于无刷电机驱动的无人机启动发电系统
CN207184131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CN102240456A (zh) 太阳和风力驱动的小车
CN206194108U (zh) 新型发电供电遥控器
CN206628848U (zh) 一种应急型多功能充电宝
CN205265336U (zh) 太阳能风能及市电一体电源的供电系统
CN204810199U (zh) 便携式太阳能发电的电源装置
CN204871615U (zh) 双电池供电的飞行器
CN203770167U (zh) 具有手机充电功能的手摇式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