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9071B -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9071B
CN109819071B CN201711163773.1A CN201711163773A CN109819071B CN 109819071 B CN109819071 B CN 109819071B CN 201711163773 A CN201711163773 A CN 201711163773A CN 109819071 B CN109819071 B CN 109819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racket
decoration
main
fol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637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9071A (zh
Inventor
彭乐雄
赵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637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9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及次装饰部,第二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第二支架还包括设于第二支架的两个主装饰部之间的收容区,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收容于第二支架的收容区,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覆盖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进行完全遮挡,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部分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从第二支架的收容区退出,以遮挡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与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之间的间隙。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组件及具该折叠组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大屏手机相对于小屏手机在视觉及娱乐的体验上具有明显优势,当前主流厂商的旗舰手机产品大多趋向于大屏设计。但大屏手机在握持舒适性和携带方便性上较小屏手机具有较大劣势。随着柔性显示面板的逐步商用化,折叠手机因其显示面板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可灵活变化大小的特点正成为主流设备厂商下代手机开发的主方向。
通常于折叠手机中设置铰链等折叠结构实现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展开或折叠。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折叠手机200,其采用多轴连接实现展开与折叠。然而,折叠或展开所述折叠手机200时,相邻的支架70的端部之间存在空隙/镂空区域,容易让人看到所述折叠手机的内部结构,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并实现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与展开,所述折叠组件的端部不产生空隙/镂空区域,保护了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结构。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折叠组件的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及次装饰部,
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主装饰部之间的收容区,
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覆盖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进行完全遮挡,
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退出,以遮挡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折叠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端部的次装饰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覆盖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进行完全遮挡,展开所述折叠组件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能够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退出,使得所述折叠组件的端部在所述折叠状态及所述展开状态均不会产生空隙/镂空区域,不易让人看到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结构,提高了使用体验。此外,由于所述折叠组件的端部不存在空隙/镂空区域,有效避免灰尘进入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延长了所述折叠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避让区,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时,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避让区,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抵持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以拼接成一个连续面。
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避让区,能够有效防止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运动干涉,保证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运动顺畅。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能够彼此抵持以拼接形成一个连续面,提高了所述折叠组件的美观度,进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装饰体,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设于所述第一装饰体,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装饰体,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收容区形成于所述第二装饰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区形成于所述第二装饰体,使得所述折叠组件的结构紧凑,且外部元件不易对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运动造成干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
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第一次装饰端及第二次装饰端,所述第二次装饰端设于所述次装饰部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侧,所述次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次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二次装饰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与所述第二次装饰端相邻设置;
在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且所述次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次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二次装饰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与所述第二次装饰端相邻设置,使得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紧密拼接不产生空隙,提高了所述折叠组件的美观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区的侧壁上形成滑动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装饰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相邻的端面上形成滑行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行部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装饰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装饰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加强所述第一支架的强度,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加强所述第二支架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端面形成滑行部,所述收容区的侧壁上形成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行部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第一次装饰部及第二次装饰部,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之间,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相邻设置的主装饰部及收容区;
弯折所述折叠组件时,所述第一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进行隐藏,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能够叠合于一起,所述第二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的收容区,所述第三支架的主装饰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叠合于一起。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第三支架形成了对称式的结构,方便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的第四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及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四支架滑动相接,所述第一滑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第四支架进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滑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时,所述第一滑板相对所述第四支架平移,所述第一滑板能够遮挡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结构件,且能够避免灰尘进入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支架上形成滑道,所述第一滑板容纳于所述滑道中并与所述滑道滑动相接。所述滑道对所述第一滑板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滑动起导向作用,使所述第一滑板的滑动顺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四支撑体及第四装饰体,所述第四支撑体的两端向同一方向弯折形成两个第四装饰体,所述第四装饰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于所述第四装饰体邻近所述第四支撑体一侧,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进而使两个所述第四装饰体的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滑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架及第五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与所述第五支架滑动相接,所述第二滑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及所述第五支架,所述第一滑板、所述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四支架及所述第五支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滑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时,所述第二滑板相对所述第五支架平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还设有次装饰部,所述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连接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一个所述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由于多个第二支架连接,使得所述折叠组件能够弯折成多种角度及形状,方便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朝向所述折叠组件外侧设置的次装饰面,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包括导向面,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面与所述导向面能够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运动时,转动更为顺畅,防止所述折叠组件摇晃松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次装饰面均为部分球面结构,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运动平缓、顺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均包括主装饰面,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及所述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均包括次装饰面,所述主装饰面与所述次装饰面均为部分球面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均包括主装饰面,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及所述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均包括次装饰面,所述主装饰面与所述次装饰面均为扇形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装饰体,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均形成于所述第一装饰体上,弯折所述折叠组件时,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体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用于避免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产生空隙,进而很好地遮蔽了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亦避免灰尘进入所述折叠组件的内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体邻近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凸设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装饰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装饰体围成所述收容区,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块收容于所述收容区。所述第一支架的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块,用于在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支撑柔性显示面板,以防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过分弯折损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的侧壁上形成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上形成滑块,所述第一支架的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滑槽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呈弧形状,进而对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时起导向作用,且使所述第一支架的运动更为顺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朝向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所述收容区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互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面于所述第二配合面上滑动,进而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运动更加顺畅,且所述折叠组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摇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由于所述折叠组件的端部在所述折叠状态及所述展开状态均不会产生空隙/镂空区域,有效地遮蔽了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同时避免灰尘进入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延长了所述折叠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折叠手机。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展开180度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折叠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组件的端部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第一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第二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第四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9是第二支架与第四支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折叠组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端部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组件展开120度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折叠组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折叠组件处于展开180度的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折叠组件处于展开180度的展开状态时的端部局部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折叠组件处于展开90度的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折叠组件处于展开180度的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折叠组件展开90度的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及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折叠组件1及柔性显示面板2。所述折叠组件1用于承载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并实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的折叠及展开。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折叠手机,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电子词典等能够折叠式装置。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所述折叠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转动连接的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3、第三支架15、第四支架17及第五支架19。所述第四支架17、所述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三支架15及所述第五支架19依次转动连接。所述折叠组件1还包括第一滑板21及第二滑板23。所述第一滑板21及所述第二滑板23均与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21及所述第二滑板23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滑板21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时,能够相对所述第四支架17平移;所述第二滑板23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时,能够相对所述第五支架19平移。
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第一支撑体111及由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同一方向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装饰体113。换句话说,每一第一装饰体11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个端部。设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即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个第一装饰体113朝向另一第一装饰体113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所述第一支撑体111于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每个第一装饰体113包括第一连接部114、主装饰部115及次装饰部117。所述第一连接部114与所述第一支撑体111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架13及所述第三支架15连接,并能够加强所述第一支架11的强度。所述主装饰部115及所述次装饰部117凸设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4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一端。
每个第一装饰体113的次装饰部117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装饰体113上的主装饰部115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装饰体113的次装饰部117包括第一次装饰部1171及第二次装饰部1173。所述主装饰部115位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邻近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一侧,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1邻近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一侧。
所述主装饰部115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在所述第一方向X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第一避让区1191。所述主装饰部115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第二避让区119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111于所述第一装饰体113所在一侧间隔形成第一转动部1113及第二转动部1115。所述第一转动部111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1邻近所述第二支架13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一滑板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1115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1邻近所述第三支架15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滑板23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4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端面形成滑行部121。所述滑行部121包括第一滑行部1211及第二滑行部1213。所述第一滑行部121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4邻近所述第二支架13一侧,用于与第二支架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行部121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4邻近所述第三支架15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三支架15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7,所述第二支架13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架15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以第二支架13作详细说明。
所述第二支架13包括第二支撑体131及由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第二装饰体133。所述第二支撑体131沿第一方向X延伸。每个第二装饰体133包括连接设置第二连接部134、主装饰部135及次装饰部137。所述第二连接部134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3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4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一端形成所述主装饰部135及所述次装饰部137。
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邻近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次装饰部1171设置。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邻近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次装饰部1173设置。所述主装饰部135与所述次装饰部137沿所述第一方向X大致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第三避让区139。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避让区1191。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避让区119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34邻近所述主装饰部135一侧形成收容区140,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收容区140远离所述主装饰部135一侧的侧壁形成滑动部143。所述第二支架13的滑动部143与第一滑行部1211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5的滑动部143与第二滑行部1213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三支架15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34远离所述主装饰部135的端面上还形成滑行部145。所述第二支架13的滑行部145用于与所述第四支架17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四支架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5的滑行部145用于与所述第五支架19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四支架17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五支架19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以第四支架17作详细说明。请参阅图8,所述第四支架17包括第四支撑体170及由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第四装饰体171。所述第四支撑体170沿第一方向X延伸。
所述第四装饰体17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713及第二侧壁1715。所述第二侧壁1715设于所述第四装饰体171邻近所述第四支撑体170一侧并与所述第四支撑体170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71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1715,进而使两个所述第四装饰体171的第一侧壁1713之间形成滑道172。
所述第四装饰体171上形成收容区173。所述滑道172与所述收容区173相互连通。所述第四支架17的收容区173邻近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四支架17的第一侧壁1713邻近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的部分,即所述第四支架17的收容区173远离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部分侧壁,向外凸设形成主装饰部175。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能够覆盖遮挡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17的收容区173。
所述收容区173邻近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侧壁形成滑动部177。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动部177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滑行部145滑动连接,进而使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二支架13转动连接。当第二支架13的滑行部145沿第四支架17的滑动部177运动时,所述第二支架13相对所述第四支架17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143及所述滑动部177均为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滑行部1211、所述第二滑行部1213及所述滑行部145均为滑块。可以理解,所述滑动部143及所述滑动部177可以设置为滑块,所述第一滑行部1211、所述第二滑行部1213及所述滑行部145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滑槽。
所述第五支架19的收容区173设于所述第五支架19邻近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的一侧。所述第五支架19的第一侧壁1713邻近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部分,即所述第五支架19的收容区173远离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部分侧壁,向外凸设形成主装饰部175。所述第五支架19的主装饰部175能够覆盖遮挡所述第三支架17的次装饰部137。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五支架19的收容区173。所述第五支架19的滑动部177与所述第三支架15的滑行部145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五支架19与所述第三支架13转动连接。当第三支架15的滑行部145沿第五支架19的滑动部177运动时,所述第三支架15相对所述第五支架19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5,所述第一滑板21及所述第二滑板23均包括板体25及设于所述板体25上的枢接部27。所述第一滑板21的板体25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道172,并能够沿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道172滑动。所述第一滑板21的枢接部27与所述第一转动部111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23的板体21收容于所述第五支架19的滑道172,并能够沿所述第五支架19的滑道172滑动。所述第二滑板23的枢接部27与所述第二转动部1115转动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部1113及所述第二转动部1115均为固定销,所述枢接部27上设腰圆孔。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转动部1113及第二转动部1115可以设为槽,所述枢接部27可以为固定销。
所述第一滑板21、所述第二滑板23、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支撑体111、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装饰体113、所述第二支架13的第二支撑体131、所述第二支架13的第二装饰体133、所述第三支架15的第二支撑体131、所述第三支架15的第二装饰体133、所述第四支架17的第四支撑体170、所述第四支架17的第四装饰体171、所述第五支架19的第四支撑体170及所述第五支架19的第四装饰体171共同围成容置空间(图未标),用于收容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其它结构件。所述第一滑板21及所述第二滑板23能够有效遮挡所述折叠组件1和/或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结构件,且能够避免灰尘进入所述折叠组件1内部。
所述主装饰部115、所述主装饰部135、所述主装饰部175均包括主装饰面1151(如图6所示)。所述主装饰部115的主装饰面1151设于所述主装饰部115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一侧,即所述主装饰部115朝向所述折叠组件1的外侧设置的端面为主装饰面1151。所述主装饰部135的主装饰面1151设于所述第二装饰体133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一侧。所述主装饰部175的主装饰面1151设于所述第四装饰体171远离所述第四支撑体171的一侧。
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次装饰部137均包括次装饰面1175(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次装饰面1175设于所述第一装饰体11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一侧,即所述次装饰部1171朝向所述折叠组件1的外侧设置的端面为次装饰面1175。所述次装饰部137的次装饰面1175设于所述第二装饰体133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一侧。
所述收容区140、所述收容区173均包括导向面1401(如图7所示)。所述收容区140的导向面1401设于所述收容区140邻近主装饰部135的侧壁。所述收容区173的导向面1401设于所述收容区173邻近主装饰部175的侧壁。
所述主装饰面1151、所述次装饰面1175、所述导向面1401均大致呈部分球面结构。可以理解,所述主装饰面1151、所述次装饰面1175、所述导向面1401可以为平面或其它曲面结构。
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次装饰面1175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导向面1401能够相互配合,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11相对所述第二支架13转动时进行导向及限位,进而使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运动顺畅且不易摇晃松动。另外,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次装饰面1175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导向面1401的相互配合,能够避免所述第一支架11及所述第二支架13之间产生空隙,进一步避免灰尘的进入。类似地,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的次装饰面1175与所述第三支架13的导向面1401能够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面1175与所述第四支架17的导向面1401能够相互配合,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面1175与所述第五支架19的导向面1401能够相互配合。
所述主装饰部115、所述主装饰部135、所述主装饰部175均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次装饰部137均包括第一次装饰端及第二次装饰端。以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及次装饰部137为例进行说明。请结合参阅图4与图7,于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方向,即垂直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包括第一主装饰端1351及第二主装饰端1353。所述第一主装饰端1351设于所述主装饰部135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一侧。所述主装饰部135的尺寸由所述第一主装饰端1351朝向所述第二主装饰端1353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垂直方向上,所述次装饰部137包括第一次装饰端1371及第二次装饰端1373。所述次装饰部1371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次装饰端1371朝向所述第二次装饰端1373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次装饰端1351设于所述次装饰部137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体131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13的第一主装饰端1351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第二次装饰端1373相邻设置。
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主装饰端设于所述主装饰部115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一端。所述主装饰部115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次装饰部1171包括第一次装饰端及第二次装饰端,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第二次装饰端设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一侧。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第一次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第二次装饰端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包括第一次装饰端及第二次装饰端,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的第二次装饰端设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111的一端。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第一次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第二次装饰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一主装饰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1的第二次装饰端相邻设置。
在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四支架17的第一主装饰端设于所述主装饰部175邻近所述第四支撑体170的一侧。所述主装饰部175的尺寸由所述第四支架17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四支架17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
组装时,请结合参阅图9与图10,将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动部177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滑行部145滑动连接,进而使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二支架13转动连接;将所述第二支架13的滑动部143与所述第一滑行部1211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将所述第三支架15的滑动部143与所述第二滑行部1213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三支架15与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将所述第五支架19的滑动部177与所述第三支架15的滑行部145滑动连接,进而使所述第五支架19与所述第三支架13转动连接,完成第四支架17、第二支架13、第一支架11、第三支架15及第五支架19的依次转动连接。将所述第一滑板21插入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道172,所述第一滑板21与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将所述第二滑板23插入所述第五支架19的滑道172,所述第二滑板23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2安装于所述折叠组件1上,即完成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组装。
请再次参阅图4,设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A,设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B,设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三支架15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C,设所述第三支架15与所述第五支架19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D。
其中,所述主装饰部115的主装饰面1151、所述主装饰部135的主装饰面1151、第一次装饰部1171的次装饰面1175、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的次装饰面1175、所述次装饰部137的次装饰面1175的扇形角度为45度,所述主装饰部175的主装饰面1151的扇形角度为22.5度。
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四支架17绕A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一支架11绕B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三支架15绕C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度,所述第三支架15与所述第五支架19绕D能够相对旋转的角度为45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装饰部115、所述主装饰部135、所述主装饰部175,以及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所述次装饰部137的扇形角度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设定,可以设为相同,也可以设为不同。
所述折叠组件1包括折叠状态及展开状态。所述折叠状态为,相邻两个支架10之间,一个支架10的次装饰部完全收容于另一支架10的收容区,所述另一支架10的主装饰部完全遮挡所述一个支架10的次装饰部,即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完全收容于第二支架13的收容区140,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完全收容于第三支架15的收容区140,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完全收容于第四支架17的收容区173,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完全收容于第五支架19的收容区173。所述展开状态为,至少一个支架10的次装饰部部分或全部从相邻支架10的收容区退出,即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及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中至少部分展现于所述折叠组件1的端部。当所述折叠组件1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五支架19叠合于一起,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五支架19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度。当所述折叠组件1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五支架19之间形成的夹角一定夹角,所述夹角不等于0度,例如,60度、90度、120度、180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1展开的角度为大于0度,小于或等于180度。
请结合参阅图11,当所述折叠组件1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支架17与所述第五支架1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板21与所述第二滑板23之间形成0度的夹角,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完全收容于第一避让区1191,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13的收容区140,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15的收容区140,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完全收容于第二避让区1193,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13的第三避让区139,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完全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17的收容区173,所述第五支架19的主装饰部175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13的第三避让区139,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五支架19的收容区173。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所述第五支架19的主装饰部175拼接形成一个连续面101。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之间,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与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之间,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与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之间,及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与所述第五支架19的主装饰部175之间无空隙及镂空区域产生,使得所述折叠组件1的端部不会出现镂空区域,使用者无法从所述折叠组件1的端部观察得到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结构。
当所述折叠组件1展开180度时,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第四支架17及所述第五支架19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所述第一滑板21及所述第二滑板23排列于同一平面上,整个折叠组件1呈平板状。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第一支架11的第一次装饰部1171、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第一支架11的第二次装饰部1173、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及所述第五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依次排列并形成一个连续设置的端部连接结构,展现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端部。换句话说,使用者能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端部观察得到各个次装饰部及主装饰部,相邻支架10之间不会产生空隙及镂空区域,进而形成良好的外观,使用者观察不到所述折叠组件1的内部结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弯折所述折叠组件1时,所述第二支架1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及第四支架17转动,所述第三支架15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及第五支架19转动,所述第一滑板21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的同时能够沿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道172滑动进而相对所述第四支架17平移,所述第二滑板23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的同时能够沿所述第五支架19的滑道172滑动进而相对所述第五支架19平移。
请结合参阅图12及图13,当所述折叠组件1展开120度时,即所述第四支架17及所述第五支架19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部分收容于第一避让区1191,进而遮挡部分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部分收容于第二避让区1193,进而遮挡了部分第二次装饰部1173。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部分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17的收容区173。所述第四支架17的主装饰部175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13的第三避让区139,进而遮挡了部分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五支架19的收容区173。所述第五支架19的主装饰部175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13的第三避让区139,进而遮挡了部分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7。所述第一滑板21与所述第二滑板23之间形成120度的夹角。在所述折叠组件1展开120度时,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5、所述第三支架15的次装饰部135仅部分区域展现露出于所述折叠组件1的端部,使得所述折叠组件1的端部不会出现镂空区域,避免灰尘进入,且使用者侧面无法观察得到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1及移动终端100,折叠所述折叠组件1时,每个支架10的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相邻支架10的收容区并被所述相邻支架10的主装饰部遮挡,展开所述折叠组件1时,每个支架10的次装饰部能够从相邻支架10的收容区退出,进而使相邻支架10之间不产生空隙及镂空区域,提高了所述折叠组件1的整体美观,亦避免灰尘进入所述折叠组件1的内部,同时保护了所述折叠组件1的内部结构,延长了所述折叠组件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每个支架10设置的避让区,能够避免相邻支架10之间的运动干涉。
可以理解,所述第三支架15、所述第四支架17及所述第五支架19可以省略,所述第一支架11的端部设主装饰部115及次装饰部117,所述第二支架13的端部设主装饰部135及收容区140,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部117及所述主装饰部115不呈阶梯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部117及所述主装饰部115呈其它结构设置,例如,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部117及所述主装饰部115呈连续的平面设置。
所述折叠组件1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11及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115及次装饰部117,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135,所述第二支架13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两个主装饰部135之间的收容区140。所述折叠组件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部117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13的收容区140,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覆盖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117部进行遮挡。所述折叠组件1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部117从所述第二支架13的收容区140退出,以遮挡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之间的间隙。
可以理解,所述折叠组件1并不限定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2的移动终端100中,其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场合中。
可以理解,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柔性显示面板2可以省略,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为不具备显示功能但需能够进行折叠使用的电子装置中。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支架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架13转动连接,每个第二支架13的两个端部均还设次装饰部137,所述第二支架13的次装饰部137与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连接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架13之间,一个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137能够收容于另一第二支架13的收容区140。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第四支架17及第五支架19,所述第一支架11的次装饰部117包括第一次装饰部1171及第二次装饰部1173,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主装饰部115连接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之间,所述第三支架15包括相邻设置的主装饰部135及收容区140,弯折所述折叠组件1时,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13的收容区140进行隐藏,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主装饰部135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1171能够叠合于一起,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15的收容区140,所述第三支架15的主装饰部135能够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1173叠合于一起。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支架11可以省略所述滑行部121,所述第二支架13及所述第三支架15可以省略所述滑行部145,所述第二支架13及所述第三支架15可以省略所述滑动部143,所述第四支架17及所述第五支架19可以省略所述滑动部177,即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3之间,所述第一支架13与所述第三支架15之间,所述第二支架13与所述第四支架17之间,所述第三支架13与所述第五支架19之间,并不限定通过于装饰体上设置弧形槽及滑块配合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亦可以通过于各支架10上设置其它结构,诸如于各支架的支撑体上设置枢轴结构,实现相邻支架10之间的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第四支架17的滑道172可以省略,即所述第一滑板21相对所述第四支架17移动即可。
可以理解,可以省略所述第三支架15、所述第五支架19及所述第二滑板23,所述第二支架1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17及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所述第一滑板21与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21与所述第四支架17滑动相接,所述第一滑板21覆盖所述第一支架11、所述第二支架13及所述第四支架17进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滑板21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1转动时,所述第一滑板21相对所述第四支架17平移。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4及15,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3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图未示),并实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及展开。
所述折叠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3、第三支架35、第四支架37及第五支架38。所述第四支架37、所述第一支架31、所述第二支架33及所述第三支架35、所述第五支架38依次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31、所述第二支架33及所述第三支架35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一支架31、所述第二支架33及所述第三支架35均包括第一支撑体311及由所述第一支撑体311的两个端部朝向垂直所述第一支撑体311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装饰体313。所述第一装饰体313包括连接设置的主装饰部315及次装饰部317。所述主装饰部315及次装饰部317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避让区316。所述第一装饰体313及所述第一支撑体311围成收容区318。所述避让区316及所述收容区318位于所述次装饰部317的两侧。
所述第一支架31、所述第二支架33及所述第三支架35均还包括支撑块319。所述支撑块319凸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311并与所述次装饰部317连接设置,所述支撑块319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体311邻近所述第一支架31一侧,用于在所述折叠组件3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柔性显示面板,以防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过分弯折损坏。可以理解,所述支撑块319可以不与所述次装饰部317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部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主装饰部315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33的避让区316。所述第三支架35的次装饰部31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33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部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33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主装饰部315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35的避让区316。
所述第四支架37包括第四支撑体371及由所述第四支撑体371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装饰体373。所述第四支架37形成收容区375。所述第四装饰体373于邻近所述第一支架31的侧壁形成主装饰部377。所述第四支撑体371凸设支撑块379,用于在所述折叠组件3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柔性显示面板,以防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过分弯折损坏。
所述第一支架31的次装饰部31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37的收容区375,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避让区316,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部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37的收容区375。
所述第五支架38包括第五支撑体381及由所述第五支撑体381边缘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五装饰体383。所述第五支架38形成收容区384。所述第五装饰体383邻近第三支架35的侧壁形成连接设置的主装饰部385及次装饰部387。所述主装饰部385及所述次装饰部387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避让区389。所述避让区389及所述收容区384位于所述主装饰部385的两侧。所述避让区389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支架35的主装饰部317。所述次装饰部38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35的收容区318。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两个次装饰部317外侧面之间的长度,要小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两个次装饰部317外侧面之间的长度,换句话说,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二支架31的两个次装饰部317的长度之和,要小于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一支架31的两个次装饰部317的长度之和,以使所述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及次装饰部31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收容区318。类似地,所述第三支架35的两个次装饰部317外侧面之间的长度,要小于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两个次装饰部317外侧面之间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及次装饰部31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33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五支架19的两个次装饰部317外侧面之间的长度,要小于所述第三支架35的两个次装饰部317外侧面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五支架38的部分第五支撑体381及次装饰部387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35的收容区318。
所述折叠组件3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31的次装饰部317完全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37的收容区375,所述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三支架35的次装饰部317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33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五支架38的次装饰部387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35的收容区318,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主装饰部315、第二支架33的主装饰部315、第三支架35的主装饰部315、所述第五支架38的主装饰部385拼接形成一个连续面。
第一支架31的主装饰部315、第一支架31的次装饰部317、第二支架33的主装饰部315、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第三支架35的主装饰部315、第三支架35的次装饰部317、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第五支架38的主装饰部385、第五支架38的次装饰部387均呈扇形结构。
请参阅图15及16,设所述第五支架38与所述第三支架35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A,设所述第三支架35与所述第二支架33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B,设所述第二支架33与所述第一支架31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C,设所述第一支架31与所述第四支架37之间相对旋转的旋转中心设为D。
当所述折叠组件3处于180度的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31及所述第五支架59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整个折叠组件3呈平板状。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第一支架31的次装饰部317、第一支架31的主装饰部315、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第二支架33的主装饰部315、第三支架35的次装饰部317、第三支架35的主装饰部315、所述第五支架38的次装饰部387及所述第五支架38的主装饰部385依次连接排列展现在所述折叠组件3的端部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端部连接结构,使得各个支架的端部之间不会出现镂空区域,进而形成良好的外观,使用者观察不到所述折叠组件3的内部结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架37的第四支撑体371,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所述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所述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所述第五支架38的第五支撑体381排列拼接形成一个平面,即,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之间,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之间,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四支架37的第四支撑体371之间,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五支架33的第五支撑体381之间,均未产生空隙,进而能够很好地遮挡及保护所述折叠组件3的内部结构。
弯折所述折叠组件3时,所述第五支架38及所述第三支架35能够绕A转动,所述第三支架35及所述第二支架33能够绕B转动,所述第二支架33及所述第一支架31能够绕C转动,所述第一支架31及所述第四支架37能够绕D转动。
请参阅图17,弯折所述折叠组件3使所述折叠组件3处于90度的展开状态,即所述第四支架37与所述第五支架38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一支架31的次装饰部317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37的收容区375隐藏,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37的收容区375隐藏,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避让区316,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次装饰部317叠合。所述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收容区318隐藏,所述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31的收容区318,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主装饰部315与所述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叠合进而遮挡所述第二支架33的次装饰部317。所述第四支架37的主装饰部377、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主装饰部315、所述第二支架33的部分次装饰部317、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主装饰部315、所述第三支架35的次装饰部317、所述第三支架35的主装饰部315、所述第五支架38的次装饰部387依次排列并拼接形成一个连续的端部连接结构,进而使各个支架的端部不会出现镂空区域,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护了折叠组件3的内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架37的第四支撑体371,所述第二支架33的部分第一支撑体311,所述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所述第五支架38的第五支撑体381排列拼接形成一个连续及弯曲的支撑面,即,第四支架37的第四支撑体371与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之间,第二支架33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之间,第一支架31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四支架37的第四支撑体371之间,第三支架35的第一支撑体311与第五支架33的第五支撑体381之间,未产生空隙,进而能够很好地遮挡及保护所述折叠组件3的内部结构。
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3,每相邻的两个支架间,一个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支撑体能够收容于其相邻支架的收容区进行隐藏,使得相邻支架之间即使在弯折所述折叠组件时无空隙产生,不会出现镂空区域,进而能够很好地保护了折叠组件3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组件3的结构简单,将支架依次套入相邻支架的收容区,方便组装。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8,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5用于承载柔性显示面板(图未示),并实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及展开。
所述折叠组件5包括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3、第三支架55、第四支架57及第五支架59。所述第四支架57、所述第二支架53、所述第一支架51、所述第三支架55及所述第五支架59依次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51包括第一支撑体511及第一装饰体513。所述第一支撑体511的两端向垂直所述第一支撑体511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第一装饰体513。每个第一装饰体513包括连接设置的主装饰部515及次装饰部517。
每个第一装饰体513的次装饰部517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装饰体513上的主装饰部515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装饰体513的次装饰部517包括第一次装饰部5171及第二次装饰部5173。所述主装饰部515位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设于所述第一支架51邻近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一侧,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51邻近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一侧。
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均包括第一配合面5175。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的第一配合面5175设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朝向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一侧。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的第一配合面5175设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朝向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的第一配合面5175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的第一配合面5175均为部分圆柱面。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的第一配合面5175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的第一配合面5175连接形成一个大致半圆柱面。
所述主装饰部515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第一避让区5191。所述主装饰部515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第二避让区5193。
所述第二支架53与所述第三支架55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支架53与所述第三支架55均包括第二支撑体531及第二装饰体533。所述第二支撑体531的两个端部向垂直所述第二支撑体531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两个第二装饰体533。每个第二装饰体533包括连接设置的主装饰部535及次装饰部536。所述主装饰部535及所述次装饰部536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第三避让区530。所述次装饰部536上形成滑块537。所述第二支架53的滑块537用于与所述第四支架57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5的滑块537用于与所述第五支架59滑动连接。所述次装饰部536包括第一配合面5361。所述第二支架53与所述第三支架55均形成收容区538。所述收容区538形成第二配合面5381。所述收容区538邻近所述主装饰部535的侧壁形成弧形滑槽540。
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5及收容区538设于所述第二支架53邻近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一次装饰部5171一侧。所述第二支架53的收容区538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次装饰部5171。所述第二支架53的第一配合面5361朝向所述第四支架57设置。所述第二支架53的第二配合面5381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的第一配合面5175能够相互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二支架53相对所述第一支架51的转动顺畅。所述第二支架53的滑槽540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上的滑块518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二支架53与所述第一支架51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5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避让区5191以遮挡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次装饰部5171。
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5及收容区538设于所述第三支架55邻近所述第一支架31的第二次装饰部5173一侧。所述第三支架55的收容区538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二次装饰部5173。所述第三支架55的第一配合面5361朝向所述第五支架57设置。所述第三支架55的第二配合面5381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的第一配合面5175能够相互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三支架55相对所述第一支架51的转动顺畅。所述第三支架55的滑槽540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上的滑块518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三支架55与所述第一支架51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5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二避让区5193以遮挡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二次装饰部5173。
所述第四支架57的结构与所述第五支架59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四支架57与所述第五支架59均包括第四支撑体571及由所述第四支撑体571弯折延伸形成的第四装饰体573。所述第四支撑体571及所述第四支撑体571共同形成收容区575。所述第四装饰体573邻近所述收容区575形成主装饰部577。所述收容区575邻近所述主装饰部577的侧壁形成弧形滑槽579。所述收容区575还包括第二配合面5751。
所述第四支架57的滑槽579与所述第二支架53的滑块537滑动配合,进而实现所述第四支架57与所述第二支架53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7的第二配合面5751朝向所述第二支架53设置。所述第四支架57的第二配合面5751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架53的第一配合面5361相互配合,用于使所述第四支架57相对所述第二支架53的转动顺畅。
所述第五支架59的滑槽579与所述第三支架55的滑块537滑动配合,进而实现所述第五支架59与所述第三支架59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9的第二配合面5751朝向所述第三支架55设置。所述第五支架59的第二配合面5751能够与所述第三支架53的第一配合面5361相互配合,用于使所述第五支架59相对所述第三支架55的转动顺畅。
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次装饰部5171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53的收容区538时,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5收容于与第一避让区5191,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5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重叠以遮挡隐藏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支撑体511能够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53的收容区538。
第一支架51的第二次装饰部517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55的收容区538时,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5收容于第二避让区5193,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5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5173叠合以遮挡隐藏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支撑体511部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55的收容区538。
第二支架53的次装饰部536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57的收容区575时,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主装饰部577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53的第三避让区530,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主装饰部575与所述第二支架53的次装饰部537叠合以遮挡隐藏所述第二支架53的次装饰部537,所述第四支架57的第四支撑体571部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53的收容区538。
在第三支架55的次装饰部536收容于所述第五支架59的收容区575时,所述第五支架59的主装饰部577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55的第三避让区530,所述第五支架59的主装饰部575与所述第三支架55的次装饰部537叠合以遮挡隐藏所述第三支架55的次装饰部537,所述第五支架59的第四支撑体571部分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55的收容区538。
请结合参阅图19,当所述折叠组件5处于展开180度的展开状态时,整个折叠组件5呈平板状,所述第四支架57及所述第五支架59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主装饰部577、所述第二支架53的次装饰部536、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5、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一次装饰部5171、所述第一支架51的主装饰部515、所述第一支架51的第二次装饰部5173、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5、所述第三支架55的次装饰部536、所述第五支架59的主装饰部577依次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端部连接结构,使得相邻支架的端部之间不会出现镂空区域,进而形成良好的外观。所述第一支撑体511、所述第二支架53的第二支撑体531、所述第三支架55的第三支撑体531、所述第四支架57的第四支撑体571、所述第五支架59的第四支撑体571拼接形成一个平面,使得相邻支架的底部不会出现缝隙,保护了所述折叠组件5的内部。
弯折所述折叠组件5时,所述第二支架5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51及第四支架57转动,所述第三支架55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架51及第五支架59转动。
请参阅图20,当所述折叠组件5处于展开90度的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支架57及所述第五支架59之间的夹角为大致90度。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7部分收容于第一避让区5191,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主装饰部537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5171部分重叠。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5部分收容于第二避让区5193,所述第三支架55的主装饰部537与第二次装饰部5173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支架53的次装饰部536部分收容于所述第四支架57的收容区575,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主装饰部577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53的第三避让区530,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主装饰部577与第二支架53的次装饰部536部分重叠。所述第三支架55的次装饰部536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五支架59的收容区575,所述第五支架59的主装饰部577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55的第三避让区530,所述第五支架59的主装饰部577与第三支架55的次装饰部536部分重叠。
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5,所述支架的次装饰部及部分支撑体能够收容于相邻支架的收容区进行隐藏,使得支架之间即使在弯折所述折叠组件5时无空隙产生,不会出现镂空区域,进而能够很好地保护了折叠组件5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地,直接于所述次装饰部上形成滑块,于所述收容区的侧壁上形成与滑块配合的弧形滑槽,进而简化了所述折叠组件的结构,且方便组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及次装饰部,
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设有主装饰部,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主装饰部之间的收容区,
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覆盖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进行完全遮挡,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抵持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以拼接成一个连续面,
所述折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退出,以遮挡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之间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阶梯设置进而形成避让区,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时,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避让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形成的两个第一装饰体,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设于所述第一装饰体,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装饰体,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收容区形成于所述第二装饰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
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第一次装饰端及第二次装饰端,所述第二次装饰端设于所述次装饰部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一侧,所述次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一次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二次装饰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与所述第二次装饰端相邻设置;
在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包括第一主装饰端及第二主装饰端,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的尺寸由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主装饰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主装饰端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区的侧壁上形成滑动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装饰体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相邻的端面上形成滑行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行部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装饰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第一次装饰部及第二次装饰部,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及所述第二次装饰部之间,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相邻设置的主装饰部及收容区,
弯折所述折叠组件时,所述第一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进行隐藏,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与所述第一次装饰部能够叠合于一起,所述第二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三支架的收容区,所述第三支架的主装饰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次装饰部叠合于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的第四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及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与所述第四支架滑动相接,所述第一滑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第四支架进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滑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时,所述第一滑板相对所述第四支架平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上形成滑道,所述第一滑板容纳于所述滑道中并与所述滑道滑动相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端部均还设有次装饰部,所述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主装饰部连接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一个所述第二支架的次装饰部能够收容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装饰体,所述第一支架的主装饰部及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均形成于所述第一装饰体上,弯折所述折叠组件时,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体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用于避免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产生空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邻近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凸设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撑体及由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两个端部朝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同一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装饰体,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第二装饰体围成所述收容区,所述第二支架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架的支撑块收容于所述收容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收容区的侧壁上形成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上形成滑块,所述第一支架的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架的滑槽滑动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次装饰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支架设置的第一配合面,所述收容区包括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互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弧面结构。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用于承载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CN201711163773.1A 2017-11-21 2017-11-21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9819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3773.1A CN109819071B (zh) 2017-11-21 2017-11-21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3773.1A CN109819071B (zh) 2017-11-21 2017-11-21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071A CN109819071A (zh) 2019-05-28
CN109819071B true CN109819071B (zh) 2020-03-31

Family

ID=6659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63773.1A Active CN109819071B (zh) 2017-11-21 2017-11-21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9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7750A1 (zh) * 2019-07-15 2021-01-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99735A (zh) * 2019-08-18 2021-02-2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90248A (zh) * 2019-07-18 2019-09-27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折叠屏产品的屏幕可折叠构造
CN113314037B (zh) * 2021-07-30 2022-01-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以及铰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5084A (zh) * 2014-11-19 2016-05-25 株式会社塞尼卡 铰链装置
CN206559426U (zh) * 2017-03-24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277197A (zh) * 2017-05-26 2017-10-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6596050U (zh) * 2017-04-10 2017-10-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59482B2 (en) * 2016-01-15 2019-10-29 William James McDermid Projected neutral bend axis hing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5084A (zh) * 2014-11-19 2016-05-25 株式会社塞尼卡 铰链装置
CN206559426U (zh) * 2017-03-24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6596050U (zh) * 2017-04-10 2017-10-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277197A (zh) * 2017-05-26 2017-10-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071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9071B (zh) 折叠组件及移动终端
KR102197040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패널이 설치되는 인폴딩타입 힌지구조
EP4030740B1 (en) Fold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027096B1 (ko)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07277197B (zh) 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17114464A1 (zh) 一种带柔性屏的终端
US20210191475A1 (en) In-folding type hinge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panel installed therein
KR100886852B1 (ko) 휴대기기 구조
CN109872630B (zh) 可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491193A (zh) 一种具有柔性屏的可折叠终端
KR20190094470A (ko) 릴 어셈블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 단말기
KR20110100936A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소자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2015009967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소자를 구비한 접철식 전자 기기
CN215582258U (zh) 用于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可延伸盖体
CN102656870A (zh) 包括接合部分的装置
CN210670279U (zh) 电子设备
CN117989220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910768A (zh) 显示装置
KR101929518B1 (ko) 멀티기능을 가진 스마트 기기 케이스
KR100875857B1 (ko) 휴대전화기용 스윙힌지
US20220413552A1 (en) Book style foldable tablet with stand
CN111711717A (zh) 动轴行星齿轮折叠屏手机
KR102335698B1 (ko) 폴더블 구조를 갖는 휴대단말기 힌지
KR101102164B1 (ko) 듀얼 힌지 소켓
CN109088960B (zh) 扩展屏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