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9048A -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9048A
CN109819048A CN201910146849.2A CN201910146849A CN109819048A CN 109819048 A CN109819048 A CN 109819048A CN 201910146849 A CN201910146849 A CN 201910146849A CN 109819048 A CN109819048 A CN 109819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base
synchronized
primary database
prim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68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9048B (zh
Inventor
宋维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68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90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0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654 priority patent/WO202017324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9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90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数据同步方法包括: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数据同步方法往往需要将互通的数据库停机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实现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完成数据同步。

Description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MySQL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由Oracle支持的开源软件,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异地多活成为越来越多大型互联网公司采用的数据管理方案,几乎也是大型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异地多活可以一般是指在不同城市建立独立的数据中心,这些机房在日常的业务中也需要走流量,做业务支撑。即在不同城市的两个机房之间的数据进行互通,使得用户在其中一个地点访问另一个地点的数据。
但是,在两个机房数据互通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现有的数据同步方法,为了保证数据同步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往往需要将互通的数据库停机,然而停机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访问,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数据同步方法往往需要将互通的数据库停机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实现在数据库不停机的状态下完成数据同步。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
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
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全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该装置包括:
待同步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同步停止模块,用于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
同步恢复模块,用于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该装置包括:
待同步数据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
全量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全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实现如本公开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向第二主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能够保证数据更加顺畅快速地进行传输,尤其适用于异地多活的场景;而且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停止第一主数据库与第一从数据库的数据传输,此时,第一从数据库中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为静态数据,相当于第一主数据库的快照snapshot,能够将第一从数据库的全量数据全部导入第二主数据库中;进而,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恢复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数据传输,以保证第一主数据库的待同步数据完全同步到第二主数据库中,能够通过断点续传的方式,解决现有数据同步方法往往需要将互通的数据库停机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实现在数据库不停机的状态下完成数据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互通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5b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单向同步的示意图;
图5c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双向同步的交互示意图;
图5d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双向同步的交互示意图;
图5e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双向同步的交互示意图;
图5f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双向同步的交互示意图;
图5g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双向同步的交互示意图;
图5h是本公开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互通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七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下述各实施例中,每个实施例中同时提供了可选特征和示例,实施例中记载的各个特征可进行组合,形成多个可选方案,不应将每个编号的实施例仅视为一个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两个独立数据库进行数据互通的情况,可用于实现异地多活,该方法可以由数据同步装置来执行,该数据同步装置可以配置于终端或服务器中用于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其中,两个数据库是不是异地可以根据两个数据库之间的往返时延(Round-TripTime,RTT)确定。即,根据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一般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包括:
S110、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库的历史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历史数据和第一增量数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划分。比如,历史数据可以是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当前时刻下已存储的数据;第一主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可以是在所述当前时刻以后写入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时刻可以是第一数据库实时传输待同步数据的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可以包括: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和/或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进而,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能够初步实现第一主数据库与第二主数据的数据同步。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将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第二待同步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可包括:根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进一步地,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示例性地,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可以为关系型数据库,如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均为MySQl数据库。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和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之间符合主从协议。
S120、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
示例性地,所述预设停止同步条件可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或者,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所述待同步数据无数据延迟;或者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时间达到预设时长且所述待同步数据无数据延迟。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无数据延迟是第一主数据库与第二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无数据延迟,即,保证第一从数据接收到了第一主数据库当前传输时长内所有的待同步数据。换言之,第一主数据库中当前待同步的数据都已经实时到第一从数据库中了,没有数据延迟的情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即将第一从数据库的数据以snapshot的方式传输到第二数据库中,不仅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将两个数据库停机之后做数据互通的技术效果,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还能够解决影响用户访问的技术问题。
S130、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示例性地,所述预设恢复同步条件包括所述第二主数据库接收到的同步数据与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的所述待同步数据一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通过断点续传的方式,将所述第一主数据库未同步完的待同步数据全部同步到第二主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待同步数据全部同步到第二主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次、两次或两次以上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的情况,相应地,也可能会存在一次、两次或两次以上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的情况,可以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次并不做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向第二主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能够保证数据更加顺畅快速地进行传输,尤其适用于异地多活的场景;而且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停止第一主数据库与第一从数据库的数据传输,此时,第一从数据库中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为静态数据,相当于第一主数据库的快照snapshot,能够将第一从数据库的全量数据全部导入第二主数据库中;进而,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恢复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数据传输,以保证第一主数据库的待同步数据完全同步到第二主数据库中,能够通过断点续传的方式,解决现有数据同步方法往往需要将互通的数据库停机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在数据库不停机的状态下完成数据同步。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为基础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第二待同步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包括:根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210、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
S220、根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
其中,日志文件Binlog是二进制日志,符合第一主数据库与第一从数据库之间的主从协议,用于记录数据信息以及数据操作,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失。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指的是canal server,能够读取关系型数据库的日志文件Binlog,对该日志文件Binlog解析则可以确定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
S230、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其中,kafka消息队列可以捕获第一从数据库的待同步数据中的增量数据和数据操作,而且kafka消息队列还具有时间粒度消息回溯特性,能够进行消息回溯。在第一从数据库想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出现问题是,还可以通过kafka消息队列进行消息回溯,为数据库数据维护提供了便捷,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能够充分保证数据同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S240、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
S250、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canal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支持断点后的准确续传,进而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能够充分保证数据同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两个独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互通,可用于实现异地多活,该方法可以由数据同步装置来执行,所述装置可以配置在终端或服务器中用于执行本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可包括:
S310、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
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如前所述。其中,所述待同步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库的历史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历史数据和第一增量数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划分。比如,历史数据可以是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当前时刻下已存储的数据;第一主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可以是在所述当前时刻以后写入的数据。其中,所述当前时刻可以是第一数据库实时传输待同步数据的时刻。
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S320、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
由于第二数据库接收到了第一数据库的待同步数据,所述全量数据可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
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包括:控制第二主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二主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以数据管道pipe方式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示例性地,可以通过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出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将抽取出的所述全量数据经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给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通过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之前,包括:建立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该从数据库旨在替代第一主数据库的数据访问,同时提供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的数据互通。通过控制第二数据库将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则第二从数据库中既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同时能够支撑第一主数据本地端用户对第一主数据库的数据以及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实现了数据互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待同步数据,是第二数据库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能够支持第二主数据库本地端的用户对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实现了单向数据同步,进而,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使得第二从数据库中也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能够支持第一主数据库本地端的用户对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实现了双向数据互通。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可选方案为基础进行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包括:通过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出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将抽取出的所述全量数据经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给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通过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同步至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可包括:
S410、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
S420、通过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出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ata Replication Center,DRC)支持对数据的双写操作,用于提供数据同步和数据分发的实时数据流服务,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失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在第二主数据库和第二从数据库同时写同一条数据时,解决数据冲突的问题,保持第二主数据库和第二从数据库两端的数据一致性。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还能够伪装成第二主数据库的从数据库,监听第二主数据库的Binlog,进而从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抽取出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全量数据。
S430、将抽取出的所述全量数据经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给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通过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
示例性地,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可以实现kafka的协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中可以不包括与消费相关的动能,即,可以不包括消费能力。所述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可以包括数据传输能力,用于有序传输数据的消息队列,适用于多机房数据同步的情况,能够保证数据同步的过程中不丢失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可用于有序传输所述全量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二数据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管道TPIPE组件向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传输所述全量数据之前,包括:建立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从数据库旨在替代第一主数据库接收数据访问,同时提供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第一数据库和第二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的数据互通。
S440、获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可包括:控制第二主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控制第二主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以数据管道pipe方式将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示例性地,通过预设的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抽取出的所述增量数据经第二数据管道TPIPE组件传送给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再通过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其中,通过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包括:通过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接收所述第二从数据库的日志文件Binlog,并从所述日志文件Binlog中抽取出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进而,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还可将抽取出的所述增量数据执行批处理Batch操作,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打包后传输给第二数据管道TPIPE组件,以提高数据同步的效率。
S450、将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同步至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包括第二从数据库本地端写入的尚未同步的数据。类似地,可以通过canal伪装第二从数据库的从数据库,使得第二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可以通过canal同步至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双向互通,还能够将本地端的数据由第二从数据库中同步会第一主数据库,不仅可以支持访问第一主数据库用户对第一主数据库本地端的全量数据的访问,还能够为第一数据库本地端的数据做备份,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二主数据库与第二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实现数据库的防回环操作,保持数据互通的两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技术上,为了真正实现用户对数据切换无感知,而且完全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具体还可包括:当所述第二从数据库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根据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访问权限。其中,用户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位、身份证号以及登录账户信息等等。
示例性地,根据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访问权限可以包括:根据用户的属性信息预先建立用户白名单,如果与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的待匹配信息与所述用户白名单中的信息匹配,则允许所述用户访问所述第二从数据库。其中,白名单用户可以是具有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或查看的用户,如数据库测试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等。
为了保证普通用户的正常访问,进一步地,如果与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用户的待匹配信息与所述用户白名单中的信息匹配,可以将所述用户作为普通用户,则将所述访问请求切换为对第一主数据库的访问请求。可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保证在数据库同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访问新库,普通用户访问老库。这样即使数据同步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维护,保证测试过程用户无感知,不对线上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用户的访问,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二从数据库满足接收所有用户访问的条件时,可以将所有用户的访问请求切换至第二从数据库,以使访问第一主数据库的用户能够同时访问到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以实现数据实时互通。
实施例五
图5a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数据互通系统,该数据互通系统包括:第一主数据库510、第二主数据库520、第一主数据库510的第一从数据库530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520的第二从数据库540。其中,第一主数据库510向第一主数据库510的第一从数据库530传输第一主数据库510中的待同步数据,第一从数据库530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520中,第二主数据库520接收第一主数据库510的第一从数据库530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第一主数据库510停止向第一从数据库530传输待同步数据;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第一主数据库510继续向第一从数据库530传输待同步数据,第一从数据库530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520中;第二主数据库520将第二主数据库520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520的第二从数据库540中。
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数据互通系统的可选实例,以第一数据库、第二数据库和所述第二数据库的从数据库为MySQL数据库时的数据互通为例,如图5b-5f所示,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如图5b所述,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和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为两个数据相对独立的数据库;
参见图5c,在第二数据库M Msater的本地端建立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的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向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向第一主数据库TMsater的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传输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中的待同步数据,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中,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停止向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传输待同步数据,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继续向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传输待同步数据,即,将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当做snapshaot,将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的全来那个数据导入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中;
参见图5d,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通过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出第一从数据库T Slave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中。
参见图5e,在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的本地端建立第二数据库M Msater的第二从数据库M Slave,然后,第二数据库M Msater向第二数据库M Msater的第二从数据库MSlave传输第二数据库M Msater中的全量数据,以实现双向数据同步;
参见图5f,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出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中的全量数据,然后将抽取出的所述全量数据经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给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通过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全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从数据库M Slave中,此时,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的普通用户均访问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第二从数据库M Slave中暂无写入的数据,全部数据均来源于第二数据库M Msater,因此,虚线部分并无数据传输;
参见图5g,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中包括第一主数据库TMsater传输的待同步数据,此时将第二主数据库M Msater用第二数据库M+T Msater来表示,将第二数据库M+T Msater的第二从数据库M Slave用第二从数据库M+T Msater来表示,考虑到同步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以及用户体验问题,可以将用户分流,根据用户的属性信息预先建立用户白名单;进而,当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属于所述白名单的用户访问第二从数据库M+T Msater,其中,白名单用户可以是具有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或查看的用户,如数据库测试人员以及数据库维护人员等,不属于白名单的普通用户暂时访问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的本地端数据,另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M+T Msater中的增量数据还可以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同步至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中;
参见图5h当所述从数据库满足接收所有用户访问的条件时,可以将所有用户的访问请求切换至第二从数据库M+T Msater,以使访问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的用户能够同时访问到第一主数据库T Msater和第二主数据库M+T Msater的数据,以实现数据实时互通,此时,需要将第二从数据库M+T Msater中的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M+T Msater中。具体地,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M+T Msater中的增量数据,将抽取出的所述增量数据经第二数据管道TPIPE组件传送给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再通过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M+T Msater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实现数据互通,而且对各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和增量数据均不造成影响,还能够保证测试过程不对线上产生影响,实现了无感知的数据互通,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包括:待同步数据同步模块610、同步停止模块620和同步恢复模块630。
其中,待同步数据同步模块610,用于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同步停止模块620,用于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同步恢复模块630,用于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待同步数据同步模块可用于:
根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
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设停止同步条件可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时间达到预设时长且所述待同步数据无数据延迟。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设恢复同步条件可包括:所述第二主数据库接收到的同步数据与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的所述待同步数据一致。
上述数据同步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包括:待同步数据接收模块710和全量数据同步模块720。其中,待同步数据接收模块710,用于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全量数据同步模块720,用于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全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待同步数据,是第二数据库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能够支持第二主数据库本地端的用户对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实现了单向数据同步,进而,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使得第二从数据库中也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能够支持第一主数据库本地端的用户对第一主数据库和第二主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访问,实现了双向数据互通。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全量数据同步模块可用于:
通过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出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
将抽取出的所述全量数据经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给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通过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增量数据同步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增量数据同步模块具体可用于:
通过预设的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
将抽取出的所述增量数据经第二数据管道TPIPE组件传送给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再通过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增量数据同步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同步至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可以包括:
权限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从数据库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根据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访问权限。
上述数据同步装置可执行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八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服务器)8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实施例八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其中,所述全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或单元本身的限定。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
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包括:
根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监听到的日志文件Binlog确定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的增量数据;
将所述增量数据通过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kafka消息队列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停止同步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与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时间达到预设时长且所述待同步数据无数据延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恢复同步条件包括:所述第二主数据库接收到的同步数据与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的所述待同步数据一致。
5.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
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全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包括:
通过第一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出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
将抽取出的所述全量数据经第一数据管道TPIPE组件给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通过第二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包括:
通过预设的第三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抽取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
将抽取出的所述增量数据经第二数据管道TPIPE组件传送给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再通过第四数据复制中心DRC组件将所述增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从数据库中的增量数据通过增量数据订阅与消费服务canal同步至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从数据库接收到用户的访问请求时,根据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访问权限。
11.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同步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控制第一主数据库向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传输所述第一主数据库中的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同步停止模块,用于当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
同步恢复模块,用于当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待同步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从数据库继续将接收到的待同步数据同步至第二主数据库中。
12.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同步数据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二主数据库接收第一主数据库的第一从数据库所传输的待同步数据;
全量数据同步模块,用于控制第二主数据库将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全量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主数据库的第二从数据库中;
其中,所述全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传输的待同步数据和所述第二主数据库中的本端写入数据;所述待同步数据来源于第一主数据库;在满足预设停止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停止向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传输待同步数据;在满足预设恢复同步条件时,所述第一主数据库继续将待同步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从数据库中。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4和/或5-10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和/或5-10中任一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CN201910146849.2A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190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6849.2A CN109819048B (zh)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072654 WO2020173248A1 (zh) 2019-02-27 2020-01-17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6849.2A CN109819048B (zh)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048A true CN109819048A (zh) 2019-05-28
CN109819048B CN109819048B (zh) 2022-03-15

Family

ID=66607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6849.2A Active CN109819048B (zh) 2019-02-27 2019-02-27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9048B (zh)
WO (1) WO202017324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8142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异地容灾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45148A (zh) * 2019-06-25 2019-09-17 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WO2020173248A1 (zh) * 2019-02-27 2020-09-0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88883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16869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数据存储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185489A (zh) * 2021-12-02 2022-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6796B (zh) * 2020-10-26 2024-03-26 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数据实时同步系统及装置
CN113055484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北京星汉博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套通用的医药数据智能同步系统
CN113472469B (zh) * 2021-07-27 2023-12-05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628A (zh) * 2016-04-07 2016-08-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主从数据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6603665A (zh) * 2016-12-16 2017-04-26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云平台连续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34017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07741965A (zh) * 2017-09-30 2018-02-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库同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312743A1 (en) * 2016-10-24 2018-04-25 Samsung SD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ing query result in distributed server
CN10813294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库集群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04237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实时统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5660B2 (en) * 2015-06-18 2019-08-0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distributed data collection
CN106021020B (zh) * 2016-05-12 2019-03-1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活数据站点应用数据挂载方法及装置
CN107391294B (zh) * 2017-07-28 2021-01-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san容灾系统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874593B (zh) * 2018-06-21 2021-08-3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9819048B (zh) * 2019-02-27 2022-03-1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628A (zh) * 2016-04-07 2016-08-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主从数据库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EP3312743A1 (en) * 2016-10-24 2018-04-25 Samsung SD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ing query result in distributed server
CN108132949A (zh) * 2016-12-01 2018-06-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库集群中数据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03665A (zh) * 2016-12-16 2017-04-26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云平台连续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CN108804237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实时统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7734017A (zh) * 2017-09-30 2018-02-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07741965A (zh) * 2017-09-30 2018-02-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库同步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3248A1 (zh) * 2019-02-27 2020-09-03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188142A (zh) * 2019-06-04 2019-08-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异地容灾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0245148A (zh) * 2019-06-25 2019-09-17 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2988883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2988883B (zh) * 2019-12-16 2023-03-10 金篆信科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16869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数据存储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185489A (zh) * 2021-12-02 2022-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9048B (zh) 2022-03-15
WO2020173248A1 (zh)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9048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210696A (zh) 一种应急通信指挥管理系统
CN112069265B (zh) 配置数据的同步方法、业务数据系统、计算机系统和介质
CN110083660A (zh) 一种同步数据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523187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3530362B (zh) 一种用于多副本分布式系统的计算机数据读写方法
CN110232054A (zh) 日志传输系统及流式日志传输方法
CN109660397A (zh) 用于采集日志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3763368B (zh) 一种跨数据中心的数据同步方法
CN113505520A (zh) 用于支持异构联邦学习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134737A (zh) 数据变化监听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42032A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车载导航方法及系统
CN110286928A (zh) 应用程序的界面元素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08050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1647A (zh) 一种数据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0334145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28980A (zh)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413457A (zh) 云服务的容灾方法和装置
CN110427426A (zh) 一种数据同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07492A (zh) 课程预约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0083657A (zh) 数据互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70008B (zh) 串口数据读写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98360A (zh) 业务在线办理方法、装置、及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04425A (zh) 供进程管理内部线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83861A (zh) 一种用于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