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8948A -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8948A
CN109818948A CN201910040782.4A CN201910040782A CN109818948A CN 109818948 A CN109818948 A CN 109818948A CN 201910040782 A CN201910040782 A CN 201910040782A CN 109818948 A CN109818948 A CN 109818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pplication
request
metamessage
cre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07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8948B (zh
Inventor
李光跃
边雨
刘汪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warp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07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8948B/zh
Priority to CN201910995140.XA priority patent/CN110855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8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8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8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2Policies or rules for updating, deleting or replacing the stor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多数据域中应用的统一自动部署,提高数据访问性能。

Description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容器云已经成为目前云计算平台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应用在容器云上存储和部署。
随着数据和应用规模的扩大,单个机房的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云计算需求,因此产生了多域的场景。其中,每个域可以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机房,域内部的网络很快,但是不同域之间的网络相比同域内要慢很多,因此,域和域之间的网络是一个非稳态网络。
现有技术中,在多数据域非稳态网络下进行应用部署会存在以下问题:数据和应用离散的分布在各个域中,相互之间无感知,应用只能通过人工预先配置的方式单向指定数据来源;应用跨域访问数据慢,导致访问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以实现在多数据域中应用的统一自动部署,提高数据访问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包括:
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
在确定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
生成与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所述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所述管理域,以使所述管理域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配置于管理域,该装置包括:
元信息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数据源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应用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配置于地区域,该装置包括:
请求轮询模块,用于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
重复判断模块,用于在确定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应用部署模块,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生成与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所述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所述管理域,以使所述管理域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存储系统,包括多个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划分为管理域和至少一个地区域,所述管理域与所述至少一个地区域之间分别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管理域和所述地区域均包括底层容器云平台,所述管理域还包括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和应用管理中心,其中:
所述底层容器云平台,用于对存储的数据源和部署的应用进行容器化管理;
所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用于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所述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目标应用的注册;和/或用于接收各数据域中数据源的数据注册请求,所述数据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数据源的数据元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元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域中数据源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数据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数据源的注册;
所述应用管理中心,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从所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再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最后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利用将多域数据与应用进行统一注册管理,在部署应用时对应用和数据源进行自动匹配,自动选取成本最小的数据源依赖路径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数据域之间相互无感知,应用跨域访问数据,而导致的数据访问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了在多数据域中应用的统一自动部署,提高了数据访问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适用的应用注册流程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适用的数据源注册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适用的应用部署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三适用的应用部署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对多数据域进行应用部署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由硬件和/或软件组成,并一般可集成在数据存储系统的管理域设备中。具体包括如下:
S110、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本实施例主要涉及多个数据域中应用的多域部署,其中,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一般指的是运行在服务端的服务,例如某个机房里的一个网站。具体的,一个数据域可以为一个容器云集群,集群内部为千兆网络,而集群与集群之间的非稳态网络,其网络状况取决于所属链路的带宽和占用情况。
现有技术中,由于每个域都拥有自身独立的管理方式,因此,不同数据域之间的数据是无法感知的,只能通过人工预定义的方式配置数据和应用之间的连接方式,这就需要人工深入到数据层了解数据的具体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将多个数据域中存储的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应用进行自动部署,且部署时无需关心数据在哪个数据域,系统会自动感知访问最快的数据,保证应用和数据在同一域,从而提高数据访问性能。具体的,在多个数据域中被设置为管理域的设备上,配置有用于管理应用部署的应用管理中心,与该应用管理中心对应设置的有应用平台,用户可在应用平台上发起对已注册应用的部署过程。
示例性的,管理域设备在接收到用户在应用平台上发起的目标应用部署请求时,可先通过部署请求中包含的目标应用的身份标识,查询该目标应用是否为已注册应用,若是,则获取预先存储在管理域中的该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元信息,以在后续步骤中利用该应用元信息查询匹配的数据源。其中,应用元信息可以是用于对目标应用进行标识的相关信息。可选的,应用元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应用名、应用版本、应用描述、应用镜像地址、应用依赖数据名、创建时间以及更新时间。
可选的,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应用元信息确定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目标应用的注册。
在多个数据域中被设置为管理域的设备上,还配置有用于进行元信息注册的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相应的,在部署应用之前,首先需要应用本身在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中有应用元信息,以便在多域部署中实现对应用的统一部署。
示例性的,应用管理者可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对目标应用进行注册,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向管理域中的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发出应用注册请求,例如POST请求,该请求中包含有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当确定目标应用没有注册时,将应用元信息写入源信息数据库,进而完成目标应用的注册。
如图1b所示,应用注册过程可以是:发出POST请求(包含应用元信息)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根据应用元信息中包括的应用名和应用版本,唯一确定该应用是否已经被注册过;判断应用元信息是否已存在;如果存在,则说明目标应用已被注册过,因而可直接返回注册失败信息;如果不存在,则说明目标应用未被注册过,因而可写入元数据信息数据库,返回注册成功信息。
可选的,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应用元信息确定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目标应用的注册。
在各个数据域的设备上,配置有底层容器平台,用于对各数据源的存储以及应用的部署提供容器化管理,数据源可以以数据库,文件,流等方式存在于各数据域的底层容器平台上。相应的,在部署应用之前,还需要各个数据域中存储的数据源在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中有数据元信息,以便在多数据域中实现对数据源的统一管理。其中,数据元信息可以是用于对数据源进行标识的相关信息。可选的,数据元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数据名、数据类型、数据连接方式、数据所在域、数据状态、创建时间以及更新时间。
示例性的,可在各数据域中的数据源发生创建、更新等操作时,对其进行注册,通过各数据域向管理域中的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发出应用注册请求,例如POST请求,该请求中包含有数据源的数据元信息,当确定该数据源没有注册时,将数据元信息写入源信息数据库,进而完成该数据源的注册。
如图1c所示,数据源注册过程可以是:发出POST请求(包含数据元信息)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根据数据元信息中包括的数据名、数据类型和数据所在域,唯一确定该数据源是否已经被注册过;判断数据元信息是否已存在;如果存在,则说明该数据源已被注册过,因而可直接返回注册失败信息;如果不存在,则说明该数据源未被注册过,因而可将该数据元信息写入元数据信息数据库,并返回注册成功信息。
S120、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具体的,可通过应用元信息中包括的应用依赖数据名,与预先注册的各数据元信息中包括的数据名进行匹配,将匹配一致的数据元信息对应的数据源确定为该目标应用的数据源。
示例性的,管理域中的应用管理中心在查询到数据注册中心中注册有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后,可从该应用元信息中提取出的应用依赖数据名,并继续查找数据注册中心中已注册的数据元信息里是否存在数据名一致的数据元信息,若是,则将该数据元信息对应的数据源设置为该目标应用的数据源;若否,则退出应用部署流程,返回部署失败信息。
可选的,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包括:如果目标应用具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在预先注册的指定部署数据域对应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如果目标应用没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在预先注册的所有数据域对应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本实施例中,可将目标应用的数据源匹配过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要求在指定的数据域中部署目标应用。示例性的,如果目标应用具有指定部署数据域,例如管理域,则该目标应用在进行数据源匹配时,只在数据所在域为管理域的已注册数据元信息中进行查找,获取数据所在域为管理域,且数据名与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中应用依赖数据名一致的数据元信息,并将该数据元信息对应的数据源确定为目标应用的数据源。
第二种情况是,无指定数据域部署目标应用。示例性的,如果目标应用没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该目标应用在进行数据源匹配时,可在所有已注册数据元信息中进行查找,获取数据名与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中应用依赖数据名一致的数据元信息,并将该数据元信息对应的数据源确定为目标应用的数据源。
在第一种情况中,全数据域内可能会存在多个符合目标应用业务要求的数据源,但是为了尽可能最大化的提升访问效率,经过动态感知,目标应用只将和自己同域内的数据源确定为最终的数据源。由上述的流程可以看出,数据源的动态感知过程能够始终保证目标应用连接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数据源,从而达到最优数据访问性能。
S130、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由于各数据源是分散存储在多个数据域中的,因此,在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时,可将目标应用推送至相匹配的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设备中去部署。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非稳态网络下通过应用和数据源的感知来保证应用贴近数据源,也即保证应用与数据源在同一个数据域中,从而使得应用能够稳定高效的访问数据,提升数据访问性能。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先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再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最后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利用将多域数据与应用进行统一注册管理,在部署应用时对应用和数据源进行自动匹配,自动选取成本最小的数据源依赖路径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数据域之间相互无感知,应用跨域访问数据,而导致的数据访问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了在多数据域中应用的统一自动部署,提高了数据访问性能。
实施例二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提供了优选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具体是,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进一步优化为,包括:将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数据源;在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启动目标应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S220、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S230、将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该数据源。
示例性的,在查找到匹配的数据源后,可以根据该数据源的相关信息对目标应用进行相应的数据连接配置。一般的,可将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相匹配的目标数据域的数据源,其中,目标数据域为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
可选的,该数据域包括管理域和/或地区域。由于本实施例中,将数据域分为管理域和地区域,因此,与目标应用相匹配的数据源可以为管理域中的数据源,也可以为地区域中的数据源,还可以既包括管理域中的数据源也包括地区域中的数据源,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若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为地区域,则在从管理域往地区域推送应用部署指令时,由于不同数据域之间使用的是非稳态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可能会发生推送时网络不可达或者超时,从而导致部署失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选的,在将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数据源之后,还包括:如果确定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为地区域,则生成与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将应用创建请求添加至与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中,以使地区域根据数据域标识轮询请求缓存队列,依次获取请求缓存队列中的应用创建请求;在确定接收到地区域发送的反馈信息时,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
示例性的,可在管理域向地区域进行目标应用的推送时,将生成的应用创建请求采用缓存队列的方式,将该应用创建请求由同步化为异步。具体的,当完成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之后,可由应用创建中心发送应用创建请求到请求缓存队列,因为应用创建中心和请求缓存队列都在管理域中,因此,不存在网络波动的问题,当请求到达请求缓存队列时,可将请求序列化到磁盘上,也即将内存中的对象写到本地磁盘中,以防止出现因为宕机或程序故障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其中,每个地区域可对应有自己唯一的数据域标识,相应的,可在管理域中根据每个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设置不同的请求缓存队列,以便地区域从管理域中轮询自身标识对应的请求缓存队列,从而获取推送给本地区域的应用创建请求。
由于在管理域中,只存在一个统一的应用创建中心,且是将应用创建请求按照次序发送到数据源所属数据域的数据域标识对应的请求缓存队列中,而在地区域中,有且仅有一个消费进程通过订阅请求缓存队列中属于本域数据域标识的队列,所以保证了管理域向地区域发送应用创建请求的顺序性。同时,在非稳态网络下,即使出现网络不可达的情况,也不会影响轮询的进行,也就保证了应用创建请求最终能够顺利到达地区域。
示例性的,当网络可达且应用创建请求传输成功后,地区域会对应回复相应的反馈信息,以使管理域收到该反馈信息后删除相应请求缓存队列中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防止重复发送。
在上述可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选的,应用创建请求和反馈信息为按照预设格式定义的报文,该报文包含有优先转发标志位。
本实施例还采用了自定义报文的方式,使得报文尽量的简洁,在非稳态网络上能够尽快的传输。另外通过在报文头中添加优先转发标志位,在路由器中对该种类型的数据包进行优先转发,可减小请求的延迟,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例如,自定义报文头可包括:2字节的数据类型,其中,0-7位和8-15位这两个字节分别代表着该报文的类型的高位和地位,同时也是该数据包在路由器进行转发时判断是否优先转发的标识位;1字节的消息标志位,其中,16-20位为序列id(也即写入本地磁盘时的序列号),21位为事件,22位表示是否为two way,23位为请求或反馈标识;1字节的状态位,当消息类型为反馈信息时,设置反馈状态;8字节的消息ID,也即32-95位,为long类型数据,代表每一个请求的唯一标识id(用于对应网络报文的请求和应答序列号);4字节的消息长度,也即96-127位,用于记录消息体有多少个字节。
S240、在该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启动目标应用。
示例性的,在将目标应用成功创建在连接的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后,可在该数据域上启动目标应用。若目标应用启动成功,则目标应用部署成功;若目标应用启动失败,则目标应用部署失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举一个实际例子,如图2b所示,为整个应用部署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发起应用部署请求;获取应用标识;根据该应用标识判断已注册应用中是否存在该应用;是则进行数据感知,也即数据匹配,否则部署失败;判断该应用是否有指定域;是则根据应用依赖数据名、类型以及域名来查找数据;否则根据应用依赖数据名、类型来查找数据源;判断数据源是否存在;是则配置数据连接信息,将应用创建请求发送至请求缓存队列,并在指定域或符合域中启动该应用,否则部署失败;判断是否启动成功;是则应用部署成功,否则部署失败。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再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该数据源,并在确定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为地区域时,将生成的与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添加至与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中,以使地区域根据数据域标识轮询请求缓存队列,依次获取请求缓存队列中的应用创建请求,同时,在确定接收到地区域发送的反馈信息时,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最后,在该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启动目标应用,利用缓存队列的方式,将应用部署过程异步化,提高了不同数据域之间进行应用部署的容错程度,保证了服务质量。
实施例三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适用于对管理域推送的应用进行部署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由硬件和/或软件组成,并一般可集成在数据存储系统的地区域设备中。具体包括如下:
S310、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
本实施例主要涉及多个数据域中应用的多域部署,具体的,在多个数据域中被设置为管理域的设备上,配置有用于管理应用部署的应用管理中心,与该应用管理中心对应设置的有应用平台,用户可在应用平台上发起对已注册应用的部署过程。
示例性的,当管理域匹配到与目标应用相对应的数据源后,可生成目标应用的应用创建请求,并将应用创建请求发送至管理域中与匹配数据源所属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对应的请求缓存队列中,以便地区域轮询该请求缓存队列。相应的,可在地区域中设置一个消费进程,通过该消费进程不断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查看是否有推送到本域的应用创建请求。
由于管理域与地区域之间为非稳态网络,所以可能会出现网络不可达的情况,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轮询管理域中请求缓存队列的方式,在网络不可达时放弃获取应用创建请求,而在网络可达时,及时获取应用创建请求,使得网络不可达的问题不影响轮询的进行,从而降低了非稳态网络环境下对应用创建请求传输的影响。
S320、在确定从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示例性的,当网络可达且传输成功后,地区域可通过消费进程获得一条应用创建请求,从而确定从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该应用创建请求可用于指示在本地区域中创建和启动与该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目标应用。
由于应用创建请求是采用异步方式发送的,为了避免获取到重复的应用创建请求,进而重复部署目标应用,本实施例中对获取的应用创建请求进行查重,判断其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可选的,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包括:计算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将哈希值与之前接收的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确定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若比对不一致则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
示例性的,由于根据不同的应用创建请求数据计算得到的哈希值不同,因此可利用哈希值来确定应用创建请求是否为重复请求。其中,计算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时,所使用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请求ID、请求名称和请求描述。将本次收到的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与之前收到的所有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为重复请求,若之前收到的所有应用创建请求中至少存在一个哈希值比对一致的应用创建请求,则可确定本次收到的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否则,可确定本次收到的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
当然,除了通过计算哈希值来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重复外,还可通过为应用创建请求添加唯一标识,对应用创建请求之间的标识进行比对的方式来确定应用创建请求是否重复,在此不作限定。
S330、如果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
示例性的,当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说明本次获取的应用创建请求为之前没有进行过应用部署的请求,因此,可根据该应用创建请求对与该应用创建请求相对应的目标应用进行部署。具体的,可将应用创建请求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地区域中的应用创建器通过读取预设存储空间中存储的请求,并根据该请求中携带的目标应用的数据,在本地区域中进行目标应用的创建和启动。
可选的,在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之后,还包括:如果确定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则丢弃应用创建请求。
示例性的,当确定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说明本次获取的应用创建请求为之前已进行过应用部署的请求,因此,可直接将该应用创建请求丢弃,以免重复部署应用。
S340、生成与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管理域,以使管理域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
为了使管理域不再发送已经接收过的应用创建请求,因此,可生成与接收的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以告知管理域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信息。
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将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中依次发送,可以使反馈过程异步化,也即,向管理域发送反馈信息的同时,地区域的消费进程还可继续轮询获取新的应用创建请求。非稳态网络环境下,通过使用反馈缓存队列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需要等待反馈信息到达管理域才进行下一条信息消费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吞吐量,且由于地区域中有对应用创建请求进行去重的机制,所以在提高吞吐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请求的唯一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举一个实际例子,例如图3b所示,管理域向地区域发出应用创建请求时,将请求发送至请求缓存队列,同时进入已发送状态,等待已消费反馈,当收到反馈信息时,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相应的请求。另一边,地区域不断轮询管理域中的请求缓存队列,尝试消费请求缓存队列中的应用创建请求;当网络可达且传输成功时,获得应用创建请求;计算应用创建请求哈希值,并将该哈希值与预设存储空间中已经接收的请求进行对比;判断是否为重复请求;若是则丢弃请求,并发送反馈信息至反馈缓存队列,同时继续尝试消费新的应用创建请求;若否则将请求写入预设存储空间中,以进行应用部署,并发送反馈信息至反馈缓存队列,同时继续尝试消费新的应用创建请求。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在确定从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如果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最后,生成与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管理域,以使管理域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利用在非稳态网络环境下使用反馈缓存队列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需要等待反馈信息到达管理域才进行下一条信息消费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吞吐量,且由于采用了对应用创建请求进行去重的机制,所以在提高吞吐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请求的唯一性。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可配置于管理域,该装置包括:元信息查询模块410、数据源匹配模块420以及应用推送模块430,下面对各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元信息查询模块410,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数据源匹配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应用推送模块430,用于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通过先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再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最后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利用将多域数据与应用进行统一注册管理,在部署应用时对应用和数据源进行自动匹配,自动选取成本最小的数据源依赖路径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数据域之间相互无感知,应用跨域访问数据,而导致的数据访问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了在多数据域中应用的统一自动部署,提高了数据访问性能。
可选的,数据源匹配模块420具体可以用于:
如果所述目标应用具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在预先注册的所述指定部署数据域对应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如果所述目标应用没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在预先注册的所有数据域对应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应用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之前,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所述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应用注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目标应用的注册。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数据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之前,接收各数据域中数据源的数据注册请求,所述数据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数据源的数据元信息;
数据源注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元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域中数据源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数据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数据源的注册。
可选的,应用推送模块430具体可以用于:
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所述数据源;
在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启动所述目标应用。
可选的,所述应用元信息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应用名、应用版本、应用描述、应用镜像地址、应用依赖数据名、创建时间以及更新时间;
所述数据元信息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数据名、数据类型、数据连接方式、数据所在域、数据状态、创建时间以及更新时间。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可配置于地区域,该装置包括:请求轮询模块510、重复判断模块520、应用部署模块530以及信息反馈模块540,下面对各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请求轮询模块510,用于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
重复判断模块520,用于在确定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应用部署模块530,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
信息反馈模块540,用于生成与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所述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所述管理域,以使所述管理域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通过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在确定从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如果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最后,生成与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管理域,以使管理域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利用在非稳态网络环境下使用反馈缓存队列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需要等待反馈信息到达管理域才进行下一条信息消费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吞吐量,且由于采用了对应用创建请求进行去重的机制,所以在提高吞吐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请求的唯一性。
可选的,重复判断模块520具体可以用于:
计算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
将所述哈希值与之前接收的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进行比对;
若比对一致则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
若比对不一致则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
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请求丢弃模块,用于在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之后,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则丢弃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多数据域进行应用部署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存储系统,包括多个数据域,这些数据域可被划分为管理域和至少一个地区域,且管理域与至少一个地区域之间分别建立有通信连接,其中,管理域和地区域均包括底层容器云平台,管理域还包括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和应用管理中心。
具体的,本实施例以三个数据域为例,其中一个数据域为管理域,其他两个数据域为地区域。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地区域1、第二地区域2和管理域3,其中,管理域3分别与第一地区域1和第二地区域2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第一地区域1中包括第一底层容器云平台11,第二地区域2中包括第二底层容器云平台21,管理域3中包括第三底层容器云平台31、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32和应用管理中心33。
此外,如图6所示,每个域中最下层均为硬件层,包含服务器,交换机,路由,防火墙等等硬件设备,而每个域的最上层为在各容器云平台上存储的数据和部署的应用,应用可以在任意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其中,第一底层容器云平台11、第二底层容器云平台21和第三底层容器云平台31,均可用于对存储的数据源和部署的应用进行容器化管理。
具体的,数据源可以数据库,文件,流等方式存在于各底层容器云平台上,该底层容器云平台例如可以采用Kubernetes。例如图6中,管理域3内存储有数据A、数据B、数据C和数据D,第一数据域1内存储有数据A、数据B和数据C,第二数据域2内存储有数据A、数据C和数据E。
本实施例中,应用运行在容器内,可以随时进行动态创建和销毁,例如图6中,管理域3内部署有应用a、应用b和应用c,第一数据域1内部署有应用a和应用b,第二数据域2内部署有应用b和应用d。
在各个数据域中,应用a依赖数据A和数据B,应用b依赖数据A和数据C,应用c依赖数据D,应用d依赖数据E。
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32,用于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应用元信息确定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目标应用的注册;和/或用于接收各数据域中数据源的数据注册请求,数据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数据源的数据元信息;根据数据元信息确定数据域中数据源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数据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数据源的注册。
应用管理中心33,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从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对上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32与应用管理中心33所具功能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可参见实施例一中对相关方法的解释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可以将所有域中的数据和应用的元信息进行汇总,从而为应用部署提供最优感知策略,另外,通过应用管理中心,可在指定域应用部署时,根据动态感知自动的依赖到本域内的数据,而在不指定域应用部署时,通过感知策略自动感知到目前负责数据依赖需求的域,从而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域进行部署。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数据域划分为管理域和至少一个地区域,利用管理域中设置的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以及应用管理中心对各个数据域中的数据源和应用部署进行统一管理,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让终端感知不到数据域的存在,实现平台、应用、数据域透明,提高了数据访问性能。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71和存储器72。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71为例,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71和存储器7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71中集成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此外,该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7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中的模块,包括:元信息查询模块410、数据源匹配模块420以及应用推送模块430,又如,附图5所示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中的模块,包括:请求轮询模块510、重复判断模块520、应用部署模块530以及信息反馈模块540)。处理器7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存储器7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7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7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实现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也即,处理器7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又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也即,处理器7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在确定从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如果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生成与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管理域,以使管理域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八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执行时实现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目标应用推送至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又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该方法包括: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在确定从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如果确定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生成与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管理域,以使管理域根据反馈信息从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不限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7)

1.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应用具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在预先注册的所述指定部署数据域对应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如果所述目标应用没有指定部署数据域,则在预先注册的所有数据域对应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所述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目标应用的注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各数据域中数据源的数据注册请求,所述数据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数据源的数据元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元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域中数据源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数据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数据源的注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包括:
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所述数据源;
在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启动所述目标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域包括管理域和/或地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应用的数据连接信息配置为连接所述数据源之后,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为地区域,则生成与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
将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添加至与所述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中,以使所述地区域根据所述数据域标识轮询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依次获取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的应用创建请求;
在确定接收到所述地区域发送的反馈信息时,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应用创建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和所述反馈信息为按照预设格式定义的报文,所述报文包含有优先转发标志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元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应用名、应用版本、应用描述、应用镜像地址、应用依赖数据名、创建时间以及更新时间;
所述数据元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数据名、数据类型、数据连接方式、数据所在域、数据状态、创建时间以及更新时间。
10.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
在确定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
生成与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所述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所述管理域,以使所述管理域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包括:
计算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
将所述哈希值与之前接收的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哈希值进行比对;
若比对一致则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
若比对不一致则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之后,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属于重复请求,则丢弃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13.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配置于管理域,包括:
元信息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
数据源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
应用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14.一种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配置于地区域,包括:
请求轮询模块,用于轮询管理域中与本地区域的数据域标识相匹配的请求缓存队列;
重复判断模块,用于在确定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获取到应用创建请求时,判断所述应用创建请求是否属于重复请求;
应用部署模块,用于如果确定所述应用创建请求不属于重复请求,则根据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目标应用进行部署;
信息反馈模块,用于生成与所述应用创建请求对应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添加至反馈缓存队列,将所述反馈缓存队列中的反馈信息依次发送至所述管理域,以使所述管理域根据所述反馈信息从所述请求缓存队列中删除对应的所述应用创建请求。
15.一种数据存储系统,包括多个数据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域划分为管理域和至少一个地区域,所述管理域与所述至少一个地区域之间分别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管理域和所述地区域均包括底层容器云平台,所述管理域还包括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和应用管理中心,其中:
所述底层容器云平台,用于对存储的数据源和部署的应用进行容器化管理;
所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用于接收目标应用的应用注册请求,所述应用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应用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应用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目标应用的注册;和/或用于接收各数据域中数据源的数据注册请求,所述数据注册请求中包含有所述数据源的数据元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元信息确定所述数据域中数据源是否已注册,若否,则将所述数据元信息写入元信息数据库,完成所述数据源的注册;
所述应用管理中心,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的部署请求,从所述统一元数据注册中心查询并获取预先注册的所述目标应用的应用元信息;根据所述应用元信息,在预先注册的数据元信息中查找与所述应用元信息相匹配的数据源;将所述目标应用推送至所述数据源所属的数据域中进行部署。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多数据域的应用部署方法。
CN201910040782.4A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09818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782.4A CN109818948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201910995140.XA CN110855627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0782.4A CN109818948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5140.XA Division CN110855627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8948A true CN109818948A (zh) 2019-05-28
CN109818948B CN109818948B (zh) 2020-04-10

Family

ID=6660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0782.4A Active CN109818948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201910995140.XA Active CN110855627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5140.XA Active CN110855627B (zh) 2019-01-16 2019-01-16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8189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491A (zh) * 2021-12-02 2022-03-08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的鉴权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8972A (zh) * 2020-12-25 2021-03-2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管理平台、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23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托管服务调度方法、应用访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53831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一种用于在云计算环境中部署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US20150100684A1 (en) * 2012-06-08 2015-04-09 Stephane Maes Test and management for cloud applications
US20150163288A1 (en) * 2012-06-08 2015-06-11 Stephane H. Maes Cloud application deployment
CN106095501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8733380A (zh) * 2017-04-21 2018-11-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9117143A (zh) * 2018-06-11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部署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780B (zh) * 2004-12-29 2010-09-29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基于数据/视频服务系统的数据请求消息处理方法
CN101047582B (zh) * 2006-03-31 201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对等网络中建立通讯链路的方法
US20080010290A1 (en) * 2006-06-23 2008-01-10 Lecrone Douglas E Application offload processing
CN101141391A (zh) * 2007-10-09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故障切换的方法
CN104053243B (zh) * 2013-03-11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162940A (zh) * 2015-04-20 2016-11-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数据连接管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23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托管服务调度方法、应用访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100684A1 (en) * 2012-06-08 2015-04-09 Stephane Maes Test and management for cloud applications
US20150163288A1 (en) * 2012-06-08 2015-06-11 Stephane H. Maes Cloud application deployment
CN104253831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一种用于在云计算环境中部署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6095501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8733380A (zh) * 2017-04-21 2018-11-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9117143A (zh) * 2018-06-11 2019-01-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部署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7491A (zh) * 2021-12-02 2022-03-08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的鉴权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5627B (zh) 2021-04-09
CN109818948B (zh) 2020-04-10
CN110855627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27599B2 (ja) 情報ルート作成方法
EP2050001B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optimally trading off the replication overhead and consistency level in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CN106612301B (zh) 更新数据的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1568919B (zh) 具有分布式存储的联网计算机系统中的单个数据视图
CN111600936B (zh) 一种适用于泛在电力物联网边缘终端的基于多容器的非对称处理系统
US20070297422A1 (en) Information delivery system, delivery request program, transfer program, delivery program, and the like
EP2612487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CN111352716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任务请求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5541812B2 (ja) コンテンツを公表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を検索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13010432A1 (zh) 一种对等网络中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方法、节点及系统
JP4954328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管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818948A (zh) 应用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0505662C (zh) 创建点对点数据通道的方法
CN112035420A (zh) 数据共享方法、共享设备和系统
CN103139314B (zh) 基于P2P的分布式Web服务发现方法及其系统
EP2802108B1 (en) Data-centric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data forwarding method
JP2008269141A (ja) オーバレイ検索装置、オーバレイ検索システム、オーバレイ検索方法およびオーバレイ検索用プログラム
US11714692B2 (en) Classical management of qubit requests
CN101741889B (zh) 一种网络服务集中管理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14205354A (zh) 事件管理系统、事件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91733A (zh) 信息的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47141B (zh) 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615013B (zh) 文件查找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affille et al. Distributed Service Discovery with Guarantees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ing Distributed Hashtables.
Morris et al. Context dissemination for dynamic urban-scal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233 11-12 / F, building B, 88 Hong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tar lin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11-12 / F, building B, 88 Hong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TRANSWARP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