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2374A -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2374A
CN109812374A CN201910088629.9A CN201910088629A CN109812374A CN 109812374 A CN109812374 A CN 109812374A CN 201910088629 A CN201910088629 A CN 201910088629A CN 109812374 A CN109812374 A CN 109812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ll
gravity balancer
built
pendulum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86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2374B (zh
Inventor
蔡元奇
赵世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9100886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2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2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2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2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特涉及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在密封舱内布置两个对称的水平摆,船体包括外舱、重力平衡器、变刚器、液压PTO系统和配重,重力平衡器包括重力平衡器小车、重力平衡器膜带盒;变刚器固定在船体的甲板上,变刚器上部设置重力平衡器小车,变刚器中间设置水平摆,重力平衡器膜带盒设置在重力平衡器小车一侧,液压PTO系统固定在水平摆下部的甲板上,本发明解决了系统运行时的质心偏移问题,并且优化了船体底部的曲线。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利用波浪能实现发电,为沿海、海岛或海上仪器提供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
背景技术
海洋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蕴藏量大,且便于利用。其中波浪能利用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全球海洋强国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已提出4500多种技术方案。据2016年JRC Ocean Energy Status Report,Attenuator/Point absorber/OWC/OWSC四类装置技术成熟度TRL达到8级,接近商业化。但在工程应用方面,当前波能装置公认的转换效率不高于15%,这是波能技术不能商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波电过程中的各环节都涉及效率问题,波浪能的俘获是波电转换的源头,对俘能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波电转换效率,降低波能技术成本,促进波能技术商业化。
振荡浮子式装置是在振荡水柱式装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波能发电技术。最简单的,也是早期的振荡浮子式装置是采用半潜式浮筒,通过导杆或缆绳将其与固定在海床上的PTO系统相连接,从而将浮筒的升沉运动转化为电能,例如1980年的G-1T,1983年的Norwegian buoy。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和美国的俄勒冈州立大学也研发过此类装置。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在海床上的PTO系统。按照淹没形式和浮体个数,它们可以统称为半潜单浮体振荡浮子式。半潜单浮体振荡浮子式装置与海水构成的波能系统(装置+水)的自振频率单一,专利申请者在对此类装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此类装置的自振频率远高于实际海浪频率,在实际海况下无法发生共振,俘能效率很低。
当海水较深时,浮体和PTO系统之间距离变远,单浮体振荡浮子式装置的布置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提出了双浮体振荡浮子式装置,比较典型的是爱尔兰研发的Wavebob波能转换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浮体,外部的浮体作为共振吸收器,内部的浮体作为参考物(自振频率非常低),其与水下足够深的浸没体刚性连接从而增大其质量,并由此可以将系统的频率调节到平均波频。波浪来临时,两浮体发生相对运动,通过PTO系统将这种相对运动转化为电能。但Wavebob公司在2013年由于融资失败,找不到合作伙伴而倒闭。2006年美国OPT公司研制了PowerBuoy波能装置,其工作原理与Wavebob类似,但其内部浮体所连浸没体为垂荡阻尼板,其附连质量与附连阻尼很大,从而保证浸没体处于相对恒定的位置。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双浮体波能系统是IPS浮体,它通过浮体带动活塞运动,挤压高压海水通过水轮机,从而实现能量转换。采用的频域数值模型试验表明,IPS的发电效率可达到25%。
另外还有完全浸没式的单体振荡装置,比如澳大利亚的CETO系列装置,其工作方式类似单浮体振荡浮子式,但其“浮体”完全浸没在水下,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生存能力。如此布置情况下,“浮体”恢复刚度为零,“浮体”的往复运动完全需要波浪力来维持,一个周期内只有一半时间波浪力对装置做正功,因此波浪能的利用率不高,从而俘能效率也不会很高。还有2004年英国研制的阿基米德波浪摆(AWS),也是完全浸没的波能系统,不过其工作方式与CETO不同,其整体固定在海床上,工作时的振动相位恰恰与波浪相反,处于波峰时,装置的俘能部件向下运动,反之,则向上运动。AWS-I型实验表明,该装置制造精度要求高,容易损坏,水下维修困难。
振荡浮子式是一种简单易实现的波能利用方式,工作形式多样,生存能力较强。但其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1、自振频率单一(或自振频率为零,比如CETO),无法实现实时共振,俘能效率不高。专利申请者在研究中发现,当海浪频率接近装置自振频率,波能系统处于共振区时,系统的俘能效率还是比较高的,一般研究波能装置的文献中给出的“峰值效率”、“峰值功率”都是这种状态下的,事实上一旦离开共振区其俘能效率将大幅降低。因此其实现高效俘能需要波浪的“配合”,一般海况下并不能实现高效俘能。2、水动特性较差,辐射能量多。
基于实现波能系统实时共振的思想,2011年武汉大学蔡元奇教授提出了一种共振波力发电装置(中国,CN201110233308),这是一种内置单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通过调节内置的变刚器,实时调节波能系统的自振频率与海浪频率一致,实现波能系统常态共振。数值试验表明,其在4.5s规则波激励下的俘能效率最高可达39%。其PTO系统位于密封舱内部,装置的生存能力较强。但该装置在运行时质心偏向一侧,不利于稳定俘能、有对波性要求,高效俘能时,其非线性较强,给控制带来了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本发明的装置通过在密封舱内布置两个对称的水平摆,解决了系统运行时的质心偏移问题,并优化了船体底部的曲线。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内置单摆主动共振波能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运行稳定,波能转换效率高于60%高的主动共振波能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包括船体和水平摆,水平摆包括摆块和摆臂,其特征在于:
船体上对称布置两个相同的水平摆;船体底部的曲线为Berkeley楔函数,其公式为:
式中,b为船体宽度的一半和D为Berkeley楔的深度,x为船体底部表面的横坐标值,y为船体底部表面的纵坐标值,A=3+C,B=-2-2C,C=(3+6d)/(6(d+1)2-6d-5),d的取值范围为-1至0之间。
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船体包括外舱、重力平衡器、变刚器、液压PTO系统和配重,重力平衡器包括重力平衡器小车、重力平衡器膜带盒;变刚器固定在船体的甲板上,变刚器上部设置重力平衡器小车,变刚器中间设置水平摆,重力平衡器膜带盒设置在重力平衡器小车一侧,液压PTO系统固定在水平摆下部的甲板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船体包括外舱、重力平衡器、变刚器、液压PTO系统和配重,重力平衡器包括重力平衡器小车、重力平衡器膜带盒;变刚器上部设置重力平衡器小车,变刚器中间设置水平摆,液压PTO系统固定在水平摆下部的甲板上;变刚器、重力平衡器悬挂在摆块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刚器刚度值为k,则
式(1)中,k为变刚器刚度值,Jpo为水平摆相对铰心的惯性矩,λ为波频的平方,mp为摆块质量,Rp为水平摆相对铰心的惯性半径,kωy、mωy分别为船体在垂荡向的恢复刚度、附连质量,mF为总质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波能转换效率最高达到70.8%。二是解决了系统运行时的质心偏移问题。三是将伯克利楔函数应用到装置的底面设计中,大大减小了辐射力,提高了装置的吸波能力。四是其有两种布置形式:定点式(即将装置作为半潜单浮体振荡浮子式的俘能部件)、自由漂浮式。五是装置运行时对来波方向无要求,在波浪作用下装置的长边将自动与波脊线平行形成稳定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装置侧面图。
图2装置主舱体设计图。
图3主机装配体。
图4重力平衡器膜带盒。
图5液压PTO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水平摆1;重力平衡器小车2;变刚器3;重力平衡器膜带盒4、液压PTO系统5、船体底部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包括船体和水平摆1,水平摆1包括摆块和摆臂,船体上对称布置两个相同的水平摆1。本发明的船体包括外舱、重力平衡器、变刚器3、液压PTO系统5和配重,重力平衡器包括重力平衡器小车2、重力平衡器膜带盒4。本发明中的重力平衡器、变刚器3、液压PTO系统5的工作原理与专利CN201110233308.7中的相关部件工作原理相同。但本发明的发电功率与摆块质量成正比,实际制作时为了增加摆块的质量,有效利用装置自身的质量,可以将变刚器3、重力平衡器悬挂在摆块上。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变刚器3固定在船体的甲板上,变刚器3上部设置重力平衡器小车2,变刚器3中间设置水平摆1,重力平衡器膜带盒4设置在重力平衡器小车2一侧,液压PTO系统5固定在水平摆1下部的甲板上。
本发明的重力平衡器用于平衡摆块的重力对摆的影响。变刚器3的主要作用是为摆块提供转动刚度,与之形成可控振动吸能系统。通过对变刚器3的刚度进行调节,可使波能系统的自振频率与海浪频率一致。从而实现海浪激励下波能系统的共振。液压PTO系统5首先将摆块振动产生的机械能通过液压缸转换成液压能,再通过液压电机将液压能转化为电能。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船体底部6的曲线为Berkeley楔函数,其公式为:
式中,b为船体宽度的一半和D为Berkeley楔的深度,x为船体底部表面的横坐标值,y为船体底部表面的纵坐标值。其中,A=3+C,B=-2-2C,C=(3+6d)/(6(d+1)2-6d-5),本发明中,更加d取值确定船体底部6的曲线,d的取值范围为-1至0之间。
针对内置单摆主动共振波能装置在运行时的质心偏移问题,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波能装置在船体上对称布置两个相同的水平摆,双摆在大幅运动时,装置质心不会偏向一侧;针对辐射能量大的问题,对装置的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关键技术为变刚器(中国,CN201110231566)、重力平衡器(中国,CN201110186182.2),这与共振波力发电装置中的关键技术一致。
通过对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波能装置与海水构成的波能系统(本发明的装置与水共同构成波能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当装置按式(1)设置变刚器刚度时,波能系统可以在垂荡向发生共振。并通过了数值实验的验证。
式(1)中,k为变刚器刚度值,Jpo为水平摆相对铰心的惯性矩,λ为波频的平方,mp为摆块质量,Rp为水平摆相对铰心的惯性半径,kωy、mωy分别为船体在垂荡向的恢复刚度、附连质量,mF为船体以及设备的总质量(包括船体、变刚器3、重力平衡器、液压PTO系统5的质量和)。
为了减小装置辐射出去的能量,提高装置的吸波能力,本发明根据势流理论对装置的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势流理论中将波浪对结构物的作用力分为入射力和辐射力两部分,而入射力又分为F-K力和绕射力两部分,F-K力是面力,绕射力为体力。因此,通过优化装置形状、改变装置尺寸,增大入射力并减小辐射力可以大大提高装置的吸波能力。本发明的装置,对于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入射力的主要部分为绕射力,波能装置的尺寸应尽可能做大,增大水线面面积或者吃水深度。而装置底部采用Berkeley楔函数进行设计,装置在运行时几乎不会产生涡,辐射力很小,装置底部的侧面图见图1,底面曲线的形状函数为:
式中,b和D的含义见图1。A=3+C,B=-2-2C,C=(3+6d)/(6(d+1)2-6d-5),本发明的d最好为-0.335,以保证船体有足够的浮力和适当的尖角。
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波能装置主要在效率和稳定性上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有:
1.可实现波能系统实时共振,实现高效波能俘获;
2.优良的辐射水动力学特性,有效减小了波能装置辐射能量,保证了波能装置的吸波性能。
3.保证了绕射力的入射,有效的提高了吸波能力。
4、双摆的布置条件要求降低,只要保证对称布置即可,且在高效俘能时系统稳定性仍可以得到保证
5、适用范围广,既可作为单浮体振荡浮子式的俘能部件,采用定点形式安装在大陆沿岸或海岛附近;也可采用自由漂浮形式,安装在远海中的任意地方。
6、运行时对来波方向无要求,在波浪的作用下装置的长边将自动与波脊线平行形成稳定运行状态。

Claims (5)

1.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包括船体和水平摆,水平摆包括摆块和摆臂,其特征在于:
船体上对称布置两个相同的水平摆;船体底部的曲线为Berkeley楔函数,其公式为:
式中,b为船体宽度的一半和D为Berkeley楔的深度,x为船体底部表面的横坐标值,y为船体底部表面的纵坐标值,A=3+C,B=-2-2C,C=(3+6d)/(6(d+1)2-6d-5),d的取值范围为-1至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船体包括外舱、重力平衡器、变刚器、液压PTO系统和配重,重力平衡器包括重力平衡器小车、重力平衡器膜带盒;变刚器固定在船体的甲板上,变刚器上部设置重力平衡器小车,变刚器中间设置水平摆,重力平衡器膜带盒设置在重力平衡器小车一侧,液压PTO系统固定在水平摆下部的甲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刚器刚度值为k,则
式(1)中,k为变刚器刚度值,Jpo为水平摆相对铰心的惯性矩,λ为波频的平方,mp为摆块质量,Rp为水平摆相对铰心的惯性半径,kωy、mωy分别为船体在垂荡向的恢复刚度、附连质量,mF为总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有定点式与自由漂浮式两种工作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行时对来波方向无要求,在波浪的作用下装置的长边将自动与波脊线平行形成稳定运行状态。
CN201910088629.9A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Active CN109812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8629.9A CN109812374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8629.9A CN109812374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2374A true CN109812374A (zh) 2019-05-28
CN109812374B CN109812374B (zh) 2020-07-10

Family

ID=6660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8629.9A Active CN109812374B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237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292A (zh) * 2011-07-05 2011-12-14 蔡元奇 重力平衡器
CN102287315A (zh) * 2011-08-16 2011-12-21 蔡元奇 共振式波力发电装置
CN102434610A (zh) * 2011-08-12 2012-05-02 蔡元奇 可调膜式变刚度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150091304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Farshad Madhi Energy-capturing floating breakwater
CN204877774U (zh) * 2015-08-14 2015-12-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波浪能发电船
CN109083803A (zh) * 2018-09-05 2018-12-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点吸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8292A (zh) * 2011-07-05 2011-12-14 蔡元奇 重力平衡器
CN102434610A (zh) * 2011-08-12 2012-05-02 蔡元奇 可调膜式变刚度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2287315A (zh) * 2011-08-16 2011-12-21 蔡元奇 共振式波力发电装置
US20150091304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Farshad Madhi Energy-capturing floating breakwater
CN204877774U (zh) * 2015-08-14 2015-12-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波浪能发电船
CN109083803A (zh) * 2018-09-05 2018-12-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新型点吸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RSHAD MADHI: "Berkeley楔:一种高性能的非对称能量捕获浮动防波堤", 《船舶系统与海洋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2374B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4346B2 (en) Active resonance C-type buoyant flap wave energy converter
Cretel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to a wave energy point absorber
CN105804928B (zh) 一种混合型波浪能发电装置
JP5451904B2 (ja) 振動波力発電システム
KR20130137118A (ko) 파동에너지를 이용한 재생성 전력생산 시스템 및 방법
NZ542609A (en) Wave energy converter
JP2012512362A (ja) 波の動きによってエネルギーを生成するシステム
CN106050540A (zh) 一种多浮杆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2187087B (zh) 用于捕获波浪能的平台
CN102678429A (zh) 一种漂浮灯塔式可调自振频率的波浪能直驱发电装置
CN105971813A (zh) 一种兼具防波堤功能浮式波能电站的结构
CN103291546A (zh) 调液柱阻尼控制的近海漂浮式风电机
Sergiienko Three-tether wave energy converter: hydrodynamic modell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control
Santhosh et al. A review on front end conversion in ocean wave energy converters
CN101624959A (zh) 一种水舱式浮动平台及波能发电装置
Enferad et al. Ocean’s Renewable Power and Review of Technologies: Case Study Waves
CN205744268U (zh) 混合型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09812374A (zh) 一种内置双摆主动共振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
CN109209803A (zh) 一种利用船舶振荡能的发电装置
CN114087114B (zh) 一种基于船体两侧波浪增强原理的船用波浪能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Hardisty Experiments with point absorbers for wave energy conversion
CN103670890A (zh) 波浪能发电航行船
Zhou et al. Wave Extraction and Attenuation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System of An Edinburgh Duck WEC and A Floating Breakwater
CN208855836U (zh) 一种基于漂浮平台的翘尾式波浪能采集装置
Chandrasekaran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ANN modeling on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an innovative method of using heave response of a non-floating object for ocean wave energy conver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