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6506B - 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6506B
CN109806506B CN201810962776.XA CN201810962776A CN109806506B CN 109806506 B CN109806506 B CN 109806506B CN 201810962776 A CN201810962776 A CN 201810962776A CN 109806506 B CN109806506 B CN 109806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aser generator
irradiation
irradiation targe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27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6506A (zh
Inventor
詹姆斯·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g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6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6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6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6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Laser Surge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舒适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可充分利用用户休息时间进行治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且降低了设备成本,便于家庭日常使用。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毛发疾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的有脱发、秃发、枯发和白发。随着人们美容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毛发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治疗脱发、秃发等多采用内服或外敷药物的方式,不仅疗程长、效果不理想,而且费用较为昂贵。特别是头上外敷药物的方式,需要患者到指定的场所才能进行,一方面不方便,另一方面,每次敷药操作非常麻烦。同时,长期使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容易造成患者头皮损伤,进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激光已被证实能够促进头发的生长。现有的利用激光治疗脱发的设备多为头盔式的激光生发仪,佩戴的舒适度很差,使用不便,也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激光生发仪使用舒适度差的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照射目标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激光发生器控制模块,用于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方法:
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所示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的舒适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可充分利用用户休息时间进行治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此外,本申请中使用到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价格较为低廉,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大多都已配备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大大降低了成本,便于家庭日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用于激光生发的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步骤S102、步骤S103和步骤S104。
步骤S101、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采用红外光波段的光发射器,即第一群光束为红外光,并且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处于人体安全范围内。由于借助的是不可见的红外光线,因此,能够保证监测过程中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休息,且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进行人体的监测。
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可以是LED(发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任意一种类型激光器形成的阵列式的光发射器,以使得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的照射范围足以覆盖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的是由多束光组成的第一群光束,例如,第二群光束可包含3万到30万束光。
其中,第一控制指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的控制指令:开启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的指令、调节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功率的指令、以及调节第一群光束照射方向的指令等。
步骤S102、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其中,光传感器可以是红外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等。第一数据是能够反映相对于光传感器来说人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数据。
红外摄像头能够检测到反射的红外光束,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红外光束的光强,绘制出具有深度信息的红外图像。红外光在空气中飞行的距离越远,其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光的光强越弱,因此,反射回的红外光束的光强越弱,则表明该红外光束对应的障碍物离红外摄像头越远,根据反射回的红外光束的光强即可得到具有深度信息的红外图像,红外图像通过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表示各点处的光强。
距离传感器一种是利用flying time(飞行时间)的原理来以检测物体距离的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在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时开始计时,在接收到反射的红外光束后,记录接收到该红外光束的时刻,以此得到该红外光束对应的飞行时间,根据飞行时间计算反射该红外光束的物体与距离传感器的距离,通过上述方法可计算出第一群光束照射到的物体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即得到物体对应的深度数据。
步骤S103、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其中,照射目标包括人体的头部,主要是头顶区域。当然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也可以使其他区域。
由于第一数据包含了探测到的物体对应的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根据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可以得到物体的轮廓,根据轮廓可以确定是否有照射目标出现。
通常是躺着进行激光照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以及光传感器等设备都放置在头顶上方区域,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和头顶之间基本没有障碍物。因此,更简单的方法是,根据深度数据计算物体与光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即可确定照射目标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或者,当光传感器检测到反射光的光强大于光强阈值时,即可确定照射目标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步骤S104、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一旦照射目标离开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关闭指令,以关闭激光发生器。
将包含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固定在能够照射到头顶区域的位置。如图2所示,将电子设备201和适配器202安装在床头位于头部上方的位置处,以便在睡觉时对头部进行照射,电子设备201 可以是具有激光雷达的手机,激光雷达即可实现上述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功能,适配器202至少包括激光发生器,适配器201提供足够功率的激光,其在电子设备201的控制下对照射目标进行照射。电子设备201在人睡觉前固定在床边支架上,调整电子设备201的激光雷达监测角度,例如,使其聚焦在枕头和人脸可能出现的区域。由于使用过程较为耗电,电子设备201和适配器202应连上外接电源,以获取充足的电能。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201可以被调整成任意角度。启动电子设备后,电子设备内部的处理器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光传感器接收到第一群光束遇到物体后的反射光,输出第一数据。处理器获取光传感器输出的第一数据,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若照射目标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激光发生器收到第一发射指令后,向照射目标发射激光,以促进照射目标处的毛发生长。
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通过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头顶是否进入了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在用户的头顶是否进入了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后,自动开启激光发生器,进行激光照射以毛发生长。与接触式监测方法相比,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的舒适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可充分利用用户休息时间进行治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此外,本实施例的方法中使用到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价格较为低廉,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大多都已配备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大大降低了成本,便于家庭日常使用。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实施例二所示的方法。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照射目标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照射时长,以控制照射目标的温度。
通过红外传感器监测照射目标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降低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当温度过低时,提高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当温度高于预设的最高温度时,可直接关闭激光发生器。例如,适宜的温度为35-37摄氏度,当照射目标的温度低于35摄氏度时,提高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当照射目标的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降低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以将照射目标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的温度。
通过非接触的测量方式监测照射目标的温度,根据照射目标的温度实时调节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长,使得照射目标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和稳定的范围,以避免因照射目标的温度过高而引起用户不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根据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以控制照射目标的温度。
由于第一数据包含了探测到的物体对应的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因此,很容易就能确定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在此不在赘述。
当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较近时,降低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功率,当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较远时,降低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功率,以保证照射目标能够接受到足够的激光照射量,同时避免照射目标的温度过高。
进一步地,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具体包括: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的输入电压或电流,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
若激光发生器由多个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组成,则还可以通过关闭或打开若干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
在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根据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例如,当第一数据为红外图像时,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以识别红外图像中的照射目标,提取照射目标在红外图像中的坐标位置,根据照射目标在红外图像中的坐标位置确定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的方位,根据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的方位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其中,识别红外图像中的预设目标的方法可采用现有的图像识别方法实现,例如,模板匹配法、光流跟踪法等,在此不在赘述。
例如,当第一数据为深度数据时,通过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可识别到照射目标,然后,根据照射目标对应的深度数据即可确定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
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出射光的角度。其中,角度调节装置是设置在激光器出光口的可改变出射光方向的装置,例如,反射镜折射透镜,通过电机驱动角度调节装置,以改变激光发生器出射光的光路,以使激光照射到照射目标。
(2)若激光发生器由多个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组成,则通过关闭或打开相应位置的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人在睡觉时并不是一动不动的,一旦人体发生移动后,无法保证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一定能照射到照射目标。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实现对照射目标的定位和追踪,再调整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以使激光照射到照射目标,动态扩大了激光照射范围。
在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步骤S111、步骤S112、步骤S113和步骤S114。
步骤S110、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所在的空间位置。
由于第一数据包含了探测到的物体对应的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根据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可以得到照射目标坐在的空间位置。
步骤S111、向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向照射目标所在空间位置发射第二群光束。
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采用红外光波段的光发射器,即第二群光束为红外光,并且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处于人体安全范围内。由于借助的是不可见的红外光线,因此,能够保证监测过程中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休息,且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进行人体的监测。
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可以是LED、LD等任意一种类型的光发射器。
为实现提高睡眠监测的精准度,本实施中的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是由多个VCSEL组成的结构光发射器(Dot Projector)。VCSEL有别于LED 和LD等其他光源,具有体积小、圆形输出光斑、单纵模输出、阈值电流小、价格低廉、易集成为大面积阵列等优点,一个芯片上可集成数十到几万个VCSEL。使用时,结构光发射器发射由几万个红外光束组成的结构光照射到人体,因此,能够监测到人体表面局部微小的变化,如眼球的转动、胸部随呼吸的起伏等。
其中,第二控制指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控制指令:开启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指令、调节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功率的指令、以及调节第二群光束照射方向的指令等。
步骤S112、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二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反映了照射目标上各个位置的反射光的光强。
步骤S113、根据第二数据确定照射目标中的受照区。
由于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集成了上万个VCSEL,通过其发射的结构光能分辨细微的毛发,因此,通过分析第二数据可确定照射目标上各个区域的毛发旺盛程度,根据各个区域的毛发旺盛程度确定需要接受激光照射的受照区,有针对性的对毛发稀少的部分进行照射。
步骤S114、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使得激光仅照射到受照区。
其中,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出射光的角度。(2) 若激光发生器由多个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组成,则通过关闭或打开相应位置的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此外,还可以根据照射目标上各个区域的毛发旺盛程度,为各个区域设定受照等级,根据受照等级调节激光发生器中各个激光发射模组的发射功率,使得照射到不同区域的激光强度不同。
实施例三
基于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装置,如图3所示,该非接触式激光生发装置30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301、数据获取模块302、照射目标识别模块303以及激光发生器控制模块304。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301用于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数据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照射目标识别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激光发生器控制模块304用于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装置,通过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头顶是否进入了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在用户的头顶是否进入了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后,自动开启激光发生器,进行激光照射以毛发生长。与接触式监测设备相比,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装置的舒适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可充分利用用户休息时间进行治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此外,本实施例中使用到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价格较为低廉,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大多都已配备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因此,本实施例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大大降低了成本,便于家庭日常使用。
实施例四
基于与实施例一、二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包括实施例四所示的模块。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温控模块,用于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照射目标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 /或照射时长,以控制照射目标的温度。
通过红外传感器监测照射目标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降低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当温度过低时,提高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当温度高于预设的最高温度时,可直接关闭激光发生器。例如,适宜的温度为35-37摄氏度,当照射目标的温度低于35摄氏度时,提高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当照射目标的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降低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减少照射时间,以将照射目标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的温度。
通过非接触的测量方式监测照射目标的温度,根据照射目标的温度实时调节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长,使得照射目标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和稳定的范围,以避免因照射目标的温度过高而引起用户不适。
进一步地,温控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根据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以控制照射目标的温度。
由于第一数据包含了探测到的物体对应的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因此,很容易就能确定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在此不在赘述。
当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较近时,降低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功率,当照射目标与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较远时,降低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功率,以保证照射目标能够接受到足够的激光照射量,同时避免照射目标的温度过高。
其中,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具体包括: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的输入电压或电流,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
若激光发生器由多个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组成,则还可以通过关闭或打开若干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照射区域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根据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例如,当第一数据为红外图像时,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以识别红外图像中的照射目标,提取照射目标在红外图像中的坐标位置,根据照射目标在红外图像中的坐标位置确定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的方位,根据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的方位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其中,识别红外图像中的预设目标的方法可采用现有的图像识别方法实现,例如,模板匹配法、光流跟踪法等,在此不在赘述。
例如,当第一数据为深度数据时,通过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可识别到照射目标,然后,根据照射目标对应的深度数据即可确定照射目标相对于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
其中,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出射光的角度。其中,角度调节装置是设置在激光器出光口的可改变出射光方向的装置,例如,反射镜折射透镜,通过电机驱动角度调节装置,以改变激光发生器出射光的光路,以使激光照射到照射目标。
(2)若激光发生器由多个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组成,则通过关闭或打开相应位置的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人在睡觉时并不是一动不动的,一旦人体发生移动后,无法保证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一定能照射到照射目标。因此,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实现对照射目标的定位和追踪,再调整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以使激光照射到照射目标,动态扩大了激光照射范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照射目标位置确定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受照区确定模块。
照射目标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所在的空间位置。
由于第一数据包含了探测到的物体对应的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根据深度信息或深度数据可以得到照射目标坐在的空间位置。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向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向照射目标所在空间位置发射第二群光束。
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采用红外光波段的光发射器,即第二群光束为红外光,并且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处于人体安全范围内。由于借助的是不可见的红外光线,因此,能够保证监测过程中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休息,且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进行人体的监测。
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可以是LED、LD等任意一种类型的光发射器。
为实现提高睡眠监测的精准度,本实施中的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是由多个VCSEL组成的结构光发射器(Dot Projector)。VCSEL有别于LED 和LD等其他光源,具有体积小、圆形输出光斑、单纵模输出、阈值电流小、价格低廉、易集成为大面积阵列等优点,一个芯片上可集成数十到几万个VCSEL。使用时,结构光发射器发射由几万个红外光束组成的结构光照射到人体,因此,能够监测到人体表面局部微小的变化,如眼球的转动、胸部随呼吸的起伏等。
其中,第二控制指令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控制指令:开启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指令、调节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功率的指令、以及调节第二群光束照射方向的指令等。
相应地,数据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二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反映了照射目标上各个位置的反射光的光强。
受照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据确定照射目标中的受照区。
由于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集成了上万个VCSEL,通过其发射的结构光能分辨细微的毛发,因此,通过分析第二数据可确定照射目标上各个区域的毛发旺盛程度,根据各个区域的毛发旺盛程度确定需要接受激光照射的受照区,有针对性的对毛发稀少的部分进行照射。
相应地,照射区域调节模块还用于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使得激光仅照射到受照区。
其中,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出射光的角度。(2) 若激光发生器由多个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组成,则通过关闭或打开相应位置的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进一步地,受照区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照射目标上各个区域的毛发旺盛程度,为各个区域设定受照等级。相应地,照射区域调节模块还用于根据受照等级调节激光发生器中各个激光发射模组的发射功率,使得照射到不同区域的激光强度不同。
实施例五
基于与实施例一、二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 402。其中,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相连,如通过总线403相连。
其中,处理器401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执行如下方法: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根据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若照射目标进入照射范围,则向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处理器401可执行实施例一中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在此不在赘述。
处理器4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4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403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403可以是 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4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402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舒适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可充分利用用户休息时间进行治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此外,本实施例中使用到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价格较为低廉,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大多都已配备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大大降低了成本,便于家庭日常使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401还用于执行实施例二中所示的方法,具体执行方法可参见实施例二,在此不在赘述。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还包括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503和光传感器505。
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图5中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503采用红外光波段的光发射器,即第一群光束为红外光,并且控制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503的发射功率处于人体安全范围内。由于借助的是不可见的红外光线,因此,能够保证监测过程中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休息,且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进行人体的监测。
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503可以是LED、LD、VCSEL等任意一种类型激光器形成的阵列式的光发射器,以使得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的照射范围足以覆盖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其中,光传感器505可以是红外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等。
进一步地,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
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采用红外光波段的光发射器,即第二群光束为红外光,并且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的发射功率处于人体安全范围内。由于借助的是不可见的红外光线,因此,能够保证监测过程中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休息,且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进行人体的监测。
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可以是LED(发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等任意一种类型的光发射器。
为实现提高睡眠监测的精准度,本实施中的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是由多个VCSEL组成的结构光发射器(Dot Projector)。VCSEL有别于LED 和LD等其他光源,具有体积小、圆形输出光斑、单纵模输出、阈值电流小、价格低廉、易集成为大面积阵列等优点,一个芯片上可集成数十到几万个VCSEL。使用时,结构光发射器发射由几万束红外光束组成的结构光照射到人体,因此,能够监测到人体表面局部微小的变化,如眼球的转动、胸部随呼吸的起伏等。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大多都已配备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通过智能手机自带的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即可实现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功能。用户仅需在智能手机中安装执行实施例一、二所示方法的应用程序,即可实现非接触式皮肤监测。
由于一般的智能手机无法产生较高功率的激光,为了实现实施例激光发生器的功能,如图2所示,用户需要配置一个包含激光发生器的适配器 202,以配合电子设备201实现实施例一所示的方法。电子设备向激光发生器发送激光控制指令;激光发生器在收到激光控制指令后,向监测目标发射激光,以促进照射目标处的毛发生长。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照射目标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照射时长,以控制照射目标的温度,使得监测目标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较为合适和稳定的范围,以避免因监测目标的温度过高而引起用户不适。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激光发生器为发射功率可调的激光器。
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的输入电压或电流,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激光发生器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激光发射模组。
电子设备通过关闭或打开若干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电子设备通过关闭或打开相应位置的激光发射模组,来调节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可选地,还可以将上述任一种激光发生器内置在电子设备中,形成专用于激光生发的电子设备。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相机、可见光相机以及距离传感器。
其中,距离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雷达、超声、激光雷达、红外相机、光扫描器、可见光相机以及红外相机。
通过激光雷达、红外相机、可见光相机以及距离传感器等实现对照射目标的追踪、定位以及数据采集等。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所示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舒适度更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可充分利用用户休息时间进行治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此外,本实施例中使用到的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和光传感器的价格较为低廉,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大多都已配备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因此,本实施例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大大降低了成本,便于家庭日常使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二所示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所述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若所述照射目标进入所述照射范围,则向所述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所述照射目标的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照射时长,以控制所述照射目标的温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照射目标与所述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照射目标与所述激光发生器间的距离,调节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以控制所述照射目标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照射目标相对于所述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
根据所述照射目标相对于所述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调节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照射目标所在的空间位置;
向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控制第二阵列式光发射器向所述照射目标所在空间位置发射第二群光束;
获取所述光传感器响应于所述第二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确定所述照射目标中的受照区;其中,第二数据反映了照射目标上各个位置的反射光的光强;
调节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使得激光仅照射到所述受照区。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方法:
向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阵列式光发射器发射第一群光束;
获取光传感器响应于所述第一群光束的反射光而输出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照射目标是否进入激光发生器的照射范围;
若所述照射目标进入所述照射范围,则向所述激光发生器发送发射指令,以控制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方法:
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所述照射目标的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调节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功率和/或照射时长,以控制所述照射目标的温度;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方法: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确定所述照射目标相对于所述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
根据所述照射目标相对于所述激光发生器所处的方位,调节所述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的照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相机、可见光相机以及距离传感器;
所述距离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雷达、超声、激光雷达、红外相机、光扫描器、可见光相机以及红外相机。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
CN201810962776.XA 2017-11-20 2018-08-22 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06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707846P 2017-11-20 2017-11-20
USUS62/707,846 2017-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6506A CN109806506A (zh) 2019-05-28
CN109806506B true CN109806506B (zh) 2021-05-25

Family

ID=66601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2776.XA Active CN109806506B (zh) 2017-11-20 2018-08-22 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650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1074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固态照明张家口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激光防掉发增发头梳
CA2965349A1 (en) * 2014-10-20 2016-04-28 Lexington International, Llc Light emitting hands free device
CN205391472U (zh) * 2015-12-29 2016-07-27 深圳市智连众康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生发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4690A1 (fr) * 2009-12-29 2011-07-01 Ekkyo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rmatologique par faisceau lumineux
FR2997018A1 (fr) * 2012-10-23 2014-04-25 Orea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cosmetique par la lumiere
KR101324255B1 (ko) * 2013-04-22 2013-11-01 주식회사 비에스앤코 엘이디 광을 이용하는 피부광선조사기
WO2015041919A1 (en) * 2013-09-18 2015-03-26 D-Rev: Design For The Other Ninety Percent Phototherapy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CN103801007B (zh) * 2014-03-07 2017-08-25 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光治疗仪及其光强自动调节方法
CN106999722B (zh) * 2014-11-19 2019-03-22 夏普株式会社 光动力学治疗装置
CN105787433A (zh) * 2015-02-02 2016-07-20 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4645504A (zh) * 2015-02-12 2015-05-27 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精准照射的紫外线光疗仪
CN206508402U (zh) * 2016-08-08 2017-09-22 上海白贝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部测距光疗美容仪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65349A1 (en) * 2014-10-20 2016-04-28 Lexington International, Llc Light emitting hands free device
CN104941074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固态照明张家口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激光防掉发增发头梳
CN205391472U (zh) * 2015-12-29 2016-07-27 深圳市智连众康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生发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6506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7124B2 (ja) ミラーコンポーネント用の適応照明システム、及び適応照明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
KR101829887B1 (ko) 두피 관리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3269751B (zh) 光治疗设备
RU2619645C2 (ru) Персон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RU2753175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личной гигиены
CN105771097A (zh) 智能枕头
KR102226317B1 (ko) 두피 케어용 광 출력 기기
CN109661300A (zh) 具有自适应照明和操作方法的梳理系统
CN104519955A (zh) 能够适合装到保温箱的x射线暗盒托盘中的基于led的光疗面板
CN109717830B (zh) 基于眼动及头动参数监测的疲劳检测及促醒系统
US20150375008A1 (en) Portable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manipulating the circadian clock of a subject
CN115591131A (zh) 一种近视防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93200B (zh) 一种智能生发装置及系统
CN109806506B (zh) 非接触式激光生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8793588U (zh) 一种近视防控装置
CN110090003A (zh) 非接触式皮肤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14081A (zh) 基于多波长led光学无损特殊儿童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N113713276B (zh) 可交互的智能光疗生发帽、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2564454B1 (ko) 두피 케어용 광 출력 기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WO2017114433A1 (zh) 智能生发装置及系统
CN109745001A (zh) 非接触式睡眠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125505B1 (ko) 차량용 탑승자 두피 광학 치료 장치
CN209917095U (zh) 一种智能激光生发梳子
KR102226320B1 (ko) 두피 케어용 광 출력 기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212308034U (zh) 激光扫描装置及美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7

Address after: No. 19014, 19th Floor, Building 1, No. 18 Danling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ig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301-041, 3rd floor, block a, building 1, No.3 Haidi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uo Ximing